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牦牛坪稀土矿床萤石REE配分模式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4
1
作者 许成 黄智龙 +2 位作者 漆亮 李文博 刘丛强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557-559,共3页
四川牦牛坪稀土矿床萤石REE配分模式表现出明显变化的特征 ,本文从稀土离子半径和温度两个方面分析了影响矿区萤石配分模式的原因。结果表明 :矿区萤石中LREE的配分模式主要受温度影响 ,而MREE、HREE主要受离子半径控制。
关键词 萤石 REE配分模式 离子半径 温度 稀土矿床 稀土元素 四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口伶仃洋海区表层沉积物稀土元素分布特征及配分模式 被引量:23
2
作者 刘岩 张祖麟 洪华生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03-108,共6页
珠江口伶仃洋海区表层沉积物中的稀土元素的含量变化范围较大(170.34~344.60μg/g),平均含量为272.02μg/g,远高于陆壳平均含量(200μg/g)和华南地区花岗岩中稀土元素的平均含量,接近于全球沉积... 珠江口伶仃洋海区表层沉积物中的稀土元素的含量变化范围较大(170.34~344.60μg/g),平均含量为272.02μg/g,远高于陆壳平均含量(200μg/g)和华南地区花岗岩中稀土元素的平均含量,接近于全球沉积物平均稀土元素含量上限。以轻稀土富集为主,富集系数在1.51~2.43之间。经北美页岩标准化后,伶仃洋海区沉积物配分模式呈负斜率配分型;与南海沉积物中稀土分布具有相似性,说明二者具有同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族 配分模式 沉积物 珠江口 表层沉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不同类型湿地稀土元素配分模式 被引量:5
3
作者 缪雄谊 叶思源 +3 位作者 丁喜桂 袁红明 赵广明 王锦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03-313,共11页
本文利用ICP-MS对2006-2008年采自黄河三角洲湿地系统的208个表层土壤(沉积物)样品进行了14项稀土元素(REE)分析,研究了黄河三角洲不同植被覆盖下REE的配分模式特征.结果表明:上三角洲平原湿地表层土壤稀土元素总量(∑REE)分布... 本文利用ICP-MS对2006-2008年采自黄河三角洲湿地系统的208个表层土壤(沉积物)样品进行了14项稀土元素(REE)分析,研究了黄河三角洲不同植被覆盖下REE的配分模式特征.结果表明:上三角洲平原湿地表层土壤稀土元素总量(∑REE)分布范围为137.29×10-6~267.82×10-6,平均值为166.73×10-6.碱蓬湿地和光滩湿地的配分曲线比较接近;芦苇湿地和柽柳湿地的配分曲线也比较接近,具有配分曲线整体低于碱蓬湿地和光滩湿地的趋势.研究区浅海湿地表层沉积物∑REE为143.11×10-6~222.48×10-6,平均值为180.80× 10-6.黄河上三角洲平原各类湿地稀土元素配分曲线高于黄河浅海湿地的稀土元素配分曲线,黄河浅海湿地的稀土元素配分曲线高于黄河沉积物的稀土元素配分曲线,且其配分曲线LREE较分散,而HREE较集中甚至重合.由此证明,稀土元素与植物分带具有成因关系,即黄河三角洲湿地系统LREE较多的参与到了植被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而HREE在湿地生态系统呈生物化学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配分模式 湿地 黄河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热水沉积物稀土配分模式的讨论 被引量:10
4
作者 高怀忠 《地质科技情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40-42,共3页
海底热水沉积物的稀土配分模式取决于流体的密度和喷流方式,低密度热流体的沉积物稀土配分模式类似于海水摸式,高密度热流体的沉积物没有固定的稀土配分模式,在判别热水沉积物时不宜单独使用稀土已分模式。
关键词 海底 热水沉积物 稀土配分模式 喷流方式 稀土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四道沟热液金矿床中石英的稀土元素的特征及意义 被引量:58
5
作者 范建国 倪培 +2 位作者 苏文超 漆亮 田京辉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587-590,共4页
本文用 ICP- MS测定了辽宁四道沟金矿矿脉中石英及其中流体包裹体中的稀土元素含量 ,发现石英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类似于其中流体包裹体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 ,推断石英中的稀土元素主要赋存于流体包裹体中 ,流体包裹体中的稀土元素决定了... 本文用 ICP- MS测定了辽宁四道沟金矿矿脉中石英及其中流体包裹体中的稀土元素含量 ,发现石英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类似于其中流体包裹体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 ,推断石英中的稀土元素主要赋存于流体包裹体中 ,流体包裹体中的稀土元素决定了石英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原生包裹体中的流体是和石英同源的 ,其稀土元素指示的是石英形成过程中流体的信息 ;而次生包裹体中的流体是石英形成后的流体活动产物 ,其稀土元素指示的是后期流体活动的信息。四道沟金矿含金石英脉中的流体包裹体以原生 -假次生占绝对优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石英 流体包裹体 金矿床 配分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钼矿中辉钼矿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及其应用 被引量:28
6
作者 黄凡 王登红 +11 位作者 陈毓川 王成辉 唐菊兴 陈郑辉 王立强 刘善宝 李建康 李超 张长青 应立娟 王永磊 李立兴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87-301,共15页
钼矿是中国比较特殊的一个矿种,是近年来找矿突破最大的矿种之一。辉钼矿作为最具工业意义的含钼矿物,广泛分布于各种内生钼矿床中。本文尝试性地对内生独立钼矿或共伴生钼矿矿床中的辉钼矿进行了ICP—MS稀土元素分析。结果表明,各... 钼矿是中国比较特殊的一个矿种,是近年来找矿突破最大的矿种之一。辉钼矿作为最具工业意义的含钼矿物,广泛分布于各种内生钼矿床中。本文尝试性地对内生独立钼矿或共伴生钼矿矿床中的辉钼矿进行了ICP—MS稀土元素分析。结果表明,各矿床辉钼矿中稀土总量在10.99~3374δg/g,集中在10.99~600μg/g。时间上,中侏罗世一早白垩世辉钼矿稀土元素含量最高:空间上,北方矿床中辉钼矿的稀土总量较南方高;矿种组合上,独立钼矿、以钼为主的多金属矿中稀土总量要大于其他伴生钼矿矿床。辉钼矿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具有多样性,不同矿集区内矿床成矿时代、矿床类型与矿种组合对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影响不明显。辉钼矿中明显富集轻稀土,具有强烈的Eu负异常(δEu=0.01~0.80)、Ce负异常(δCe=0.24~1.06,多数δCe值〈1)和Sm正异常(6Sm=1.29~79.42)。依据辉钼矿轻稀土富集程度、Sm和Eu等稀土元素异常特征。将辉钼矿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分为6类,反映了不同辉钼矿成因或成矿流体性质的差异性:依据LREE、HREE、6Eu和δCe等特征,以及熔体/流体实验结果,推测成钼流体总体上是以富CO2、C1-(个别还富含F一)和还原性气体成分的成矿流体。内生金属矿床中辉钼矿主要形成于还原性环境,但石英脉型矿床较斑岩型矿床形成条件明显氧化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辉钼矿 稀土元素 配分模式 成矿流体 还原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底热液沉积物稀土元素组成及其意义 被引量:69
7
作者 丁振举 刘丛强 +1 位作者 姚书振 周宗桂 《地质科技情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27-30,共4页
:总结了海底热液及其沉积物的稀土元素组成特征和控制因素。热水沉积物作为热液与海水混合的产物 ,其稀土元素组成及配分模式随海水混入的比例增加而发生一系列变化 ,反映了二端元流体不同混合程度的地球化学特征。Eu异常、Ce异常以及w(... :总结了海底热液及其沉积物的稀土元素组成特征和控制因素。热水沉积物作为热液与海水混合的产物 ,其稀土元素组成及配分模式随海水混入的比例增加而发生一系列变化 ,反映了二端元流体不同混合程度的地球化学特征。Eu异常、Ce异常以及w( Y) / w( H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液 沉积物 稀土元素 地球化学 配分模式 海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晚古生代早—中期物源分析 被引量:54
8
作者 陈全红 李文厚 +2 位作者 王亚红 金栓联 高永祥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28-634,共7页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物源主要为太古界的中—深变质、强烈岩浆活动和混合岩化的复杂变质岩系及下元古界的一套变质火山岩—沉积岩系,在构造上具有稳定与活动的双重性。在不同物源影响区内,轻、重矿物组分特征也明显不同。镇原—庆阳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物源主要为太古界的中—深变质、强烈岩浆活动和混合岩化的复杂变质岩系及下元古界的一套变质火山岩—沉积岩系,在构造上具有稳定与活动的双重性。在不同物源影响区内,轻、重矿物组分特征也明显不同。镇原—庆阳地区的石英主要是棕色变质成因岩石,长石以碱性长石为主,母岩区为祁连—北秦岭造山带的太华群、秦岭群及宽坪群的变质石英砂岩、石英片岩、石英岩、花岗岩或花岗片麻岩等。综合分析,区内有3个不同的物源区,岩屑组成及重矿物组合在南、北物源分布区中明显不同,而且从盒8期青铜峡—固原断裂以西地区开始隆升,西部物源逐渐补给,并伴有火山活动。在REE配分模式上,南或西南物源的与海原地区的差异较大,与陇西古陆的一致,而且此物源的影响区距源区近,砂体厚度大,物性较好,山西组长石溶孔特别发育,并存在次生溶蚀型孔隙发育带,为最有利的勘探目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 早二叠世 轻矿物 重矿物 REE配分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莫查干敖包超大型萤石矿床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意义 被引量:53
9
作者 许东青 聂凤军 +3 位作者 钱明平 刘妍 云飞 张万益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9-41,共13页
苏莫查干敖包萤石矿床是位于内蒙古四子王旗北部的一个世界级单一萤石矿床,产出于早二叠世大石寨组火山-沉积岩与早白垩世卫境花岗岩体的外接触带上。萤石的成矿作用分为早、晚2期,早期的萤石主要是纹层状、条带状和细晶块状萤石,晚期... 苏莫查干敖包萤石矿床是位于内蒙古四子王旗北部的一个世界级单一萤石矿床,产出于早二叠世大石寨组火山-沉积岩与早白垩世卫境花岗岩体的外接触带上。萤石的成矿作用分为早、晚2期,早期的萤石主要是纹层状、条带状和细晶块状萤石,晚期的萤石主要呈伟晶状、混合伟晶状;而含硫化物的纹层状、细晶块状萤石含量少且分布局限。不同类型萤石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可以分为3类:A类是早期萤石,其稀土元素配分模式表现为略呈轻稀土元素富集的特点,配分曲线近于平坦,没有Eu异常。B类萤石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不具有普遍性,在其配分曲线中自Tb-Er呈现顶背式突起(roof-like),并具有明显的Eu正异常,主要为含硫化物的纹层状、细晶块状矿石;C类是晚期萤石,稀土元素配分模式表现为重稀土元素富集的特点,既有Eu正异常,又有Eu负异常。A类萤石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代表了萤石成矿作用的早期热液活动的特征,稀土元素在成矿流体中主要以吸附作用存在和运移,成矿流体主要是岩浆来源的高温、高盐度流体,成矿流体与大石寨组流纹岩、流纹质凝灰岩和大理岩的水岩反应是导致萤石从成矿流体中沉淀的主要机制;C类萤石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反映了成矿流体经历了较为长期的演化和分异,稀土元素在流体中主要以络离子形式存在和运移,其成矿流体低温、低盐度,有大气降水的加入,指示该阶段萤石从热液中沉淀结晶的主要机制是2种不同端员流体的混合,即岩浆来源的高盐度、高温流体和以大气降水为主要来源的低温、低盐度流体的混合;B类萤石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反映了一次高含硫化物的局部热液事件,在萤石的成矿作用中不具有普遍意义,稀土元素在流体中是以络离子形式存在和运移的。微量元素研究表明各期次萤石的微量元素变化相似,都具有高的Ni含量,指示成矿物质源区的一致性。在Tb/La-Tb/Ca图解中,所有样品都分布在热液萤石区域,指示矿床属于岩浆热液型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稀土元素配分模式 成矿流体 微量和稀土元素 苏莫查干敖包萤石矿床 内蒙古四子王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晚三叠世物源分析 被引量:30
10
作者 朱宗良 李文厚 +3 位作者 李克永 陈全红 郭艳琴 袁珍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47-555,共9页
本文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的物源区大地构造性质、沉积格局及古水流等的综合分析,并结合砂岩组分,轻、重矿物及微量元素等资料,对盆地南部晚三叠世物源进行了深入分析,旨在阐明古物源与沉积体系的空间配置,确定物源的差异演化过程及... 本文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的物源区大地构造性质、沉积格局及古水流等的综合分析,并结合砂岩组分,轻、重矿物及微量元素等资料,对盆地南部晚三叠世物源进行了深入分析,旨在阐明古物源与沉积体系的空间配置,确定物源的差异演化过程及发展趋势。研究表明,盆地南部晚三叠世沉积物源主要为太古生界深变质的结晶片岩、片麻岩及震旦亚界和古生界的浅海相碎屑岩及碳酸盐岩。在物源分异的影响下,不同的沉积体系分布区轻、重矿物组分特征明显不同。在镇原—泾川地区砂岩碎屑中石英含量相对较高,岩屑主要为沉积岩屑,向东南部铜川—耀县一带,长石含量逐渐增加,岩屑中火成岩和变质岩岩屑也增加。盆地南部重矿物主要为锆石、电气石及石榴石为主的组合,其分布受到了沉积水系的控制,形成了西南部的环县—庆阳—泾川一带、南部的长武—宁县一带、东南部的黄陵—铜川地区和东北部富县—延安一带的4个重矿物集中分布区,分别对应于不同的古水系及沉积物扩散区。在REE配分模式上,富县—延安地区延长组地球化学特征及配分模式曲线与盆地东北缘太古代及早元古代变质岩一致,二者有较大的亲缘关系;镇泾地区和盆地西南缘变质岩REE分配模式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 晚三叠世 物源分析 重矿物 REE配分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部主要河流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22
11
作者 周国华 孙彬彬 +3 位作者 刘占元 魏华玲 曾道明 张必敏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28-1042,共15页
在2007年底至2008年初的枯水期间,系统采集了中国东部流域面积和径流量较大的33条河流沉积物、悬浮颗粒物和水样,采用等离子质谱法、X荧光光谱法等方法测定了14种稀土元素含量以及常量组分和水体pH值等理化指标。研究发现中国河流稀土... 在2007年底至2008年初的枯水期间,系统采集了中国东部流域面积和径流量较大的33条河流沉积物、悬浮颗粒物和水样,采用等离子质谱法、X荧光光谱法等方法测定了14种稀土元素含量以及常量组分和水体pH值等理化指标。研究发现中国河流稀土元素浓度总体高于世界均值,且南方河流沉积物、悬浮物稀土元素含量高于北方河流,南方河流悬浮物态中稀土、重稀土呈现一定程度的相对富集,与我国上地壳稀土丰度和稀土矿产种类的南北分异相吻合。展示了以中国东部泥质岩稀土元素丰度标准化后的稀土配分模式及Ce、Eu异常特征,发现河流沉积物的中、重稀土元素相对富集,悬浮物轻稀土相对富集,溶解相重稀土富集的特征;北方河流溶解相稀土元素浓度明显大于南方河流,且除小清河外,溶解相Eu不同于沉积物与悬浮物而呈强烈的正异常,主要与河水理化性质影响下的稀土分异有关。研究发现小清河等少数河流沉积物中稀土元素为异常高值,经Al标准化处理、计算拟合剩余值后,认为小清河等河流稀土元素已受人为污染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浓度 稀土配分模式与异常 水粒分配系数 沉积物 悬浮物 溶解相 人为污染 中国东部河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早期物源分析 被引量:27
12
作者 梁积伟 肖丽 +1 位作者 高小林 杨文明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8年第2期81-86,共6页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早期古水流方向及沉积物扩散方向、轻重矿物组合特征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等的分析,发现延长组沉积早期古水流方向明显具有从湖盆四周向中心汇聚的特征,并可从轻重矿物组合上可以划分出5个物源方向,即东北...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早期古水流方向及沉积物扩散方向、轻重矿物组合特征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等的分析,发现延长组沉积早期古水流方向明显具有从湖盆四周向中心汇聚的特征,并可从轻重矿物组合上可以划分出5个物源方向,即东北、东、南、西南和西北方向,其中东北、西南和西北物源是主要物源方向。以东北方向物源明显占优势,南物源影响范围较小为特征。延长组早期沉积的母岩主要为太古宙的复杂变质岩系及下元古界的变火山-沉积岩系。其中,盆地东北部物源来自古阴山及大青山提供的稳定物源,因此三角洲沉积大面积发育;西南物源主要来自秦祁褶皱造山带的早古生界片麻岩、花岗岩类,以距离源区近,沉积物粒度明显比东北物源区粗为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晚三叠世早期 古流向 矿物组合 REE配分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北部铁锰结核成因及元素的赋存状态 被引量:12
13
作者 仲义 陈忠 +3 位作者 莫爱彬 罗云 黎刚 郑旭峰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8-59,共12页
为了解南海北部不同海域铁锰结核中常微量、稀土元素的赋存特点及其富集机制,采用化学淋滤法提取南海北部上陆坡、下陆坡、深海盆3个区域铁锰结核的碳酸盐相、铁锰氧化相、残渣相组分,测定了常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含量,揭示了不同相的元... 为了解南海北部不同海域铁锰结核中常微量、稀土元素的赋存特点及其富集机制,采用化学淋滤法提取南海北部上陆坡、下陆坡、深海盆3个区域铁锰结核的碳酸盐相、铁锰氧化相、残渣相组分,测定了常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含量,揭示了不同相的元素赋存状态及其意义。Fe-Mn-(Cu+Co+Ni)判别图表明,上陆坡铁锰结核属于与冷泉流体相关的水成成因类型;下陆坡区和深海盆的铁锰结核形成环境相似,属于典型的水成成因类型。结核中K、Ca、Na、Mg、Sr主要富集在碳酸盐相,Fe、Mn、Ni、Cu、Zn、Pb主要赋存在铁锰氧化物相,Al、Ti和Mo主要出现在残渣相。常微量元素赋存状态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钙质生物生产力的强弱和钙质生物碎屑的稀释作用是影响铁锰结核中碳酸盐相态元素变化的重要原因。铁锰结核的稀土元素主要富集在铁锰氧化物相,其次在碳酸盐相,而在残渣相的相对含量极少。不同海区铁锰结核稀土元素进入碳酸盐相的成因和机制基本相似,下陆坡和深海盆铁锰结核残渣相稀土元素配分模式相似,而与上陆坡铁锰结核的明显不同,残渣物质的来源、结核生长环境的氧化还原状态差异是主要影响因素。研究成果可为深入研究铁锰结核的元素迁移与转化、成矿作用与成矿物质来源及其相关的沉积环境、资源潜力评价等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锰结核 赋存状态 成因类型 配分模式 南海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宝音图钼矿床花岗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花岗岩成因 被引量:19
14
作者 杨帆 肖荣阁 +3 位作者 李娜 曲云燕 贺中银 冯罡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31-840,共10页
宝音图钼矿床是近几年在内蒙古西部地区发现的大型斑岩型钼矿床。重点研究该钼矿床成矿花岗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探讨花岗岩成因。通过对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和特征值(∑REE-LREE/HREE、δEu-LREE/HREE相关性)的分析,对比幔源岩浆及南... 宝音图钼矿床是近几年在内蒙古西部地区发现的大型斑岩型钼矿床。重点研究该钼矿床成矿花岗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探讨花岗岩成因。通过对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和特征值(∑REE-LREE/HREE、δEu-LREE/HREE相关性)的分析,对比幔源岩浆及南岭花岗岩稀土元素组成特点,结合岩石化学组成,推断宝音图成矿花岗岩属于陆壳熔融成因花岗岩。由斜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细晶花岗岩,岩体成分逐渐变化。岩浆演化中有成分分异,有利于成矿,特别是晚期钾长花岗岩富集成矿元素和矿化剂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音图钼矿床 复式花岗岩体 陆壳熔融 稀土元素配分模式 铕异常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洞庭湖地区网纹红土中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7
15
作者 毛龙江 莫多闻 +1 位作者 杨兢红 史辰羲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22-225,共4页
对环洞庭湖地区网纹红土中稀土元素(REE)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同一剖面稀土元素的总量(ΣREE)表现为白色网纹明显高于红色基质,白色网纹ΣREE平均值为224.7μg·g-1,红色基质平均值为198.5μg·g-1,总平均值为211.6μg·g-1,... 对环洞庭湖地区网纹红土中稀土元素(REE)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同一剖面稀土元素的总量(ΣREE)表现为白色网纹明显高于红色基质,白色网纹ΣREE平均值为224.7μg·g-1,红色基质平均值为198.5μg·g-1,总平均值为211.6μg·g-1,明显高于镇江下蜀黄土(207.7μg·g-1)和黄土高原黄土(159.2μg·g-1),表明网纹红土经过了强风化成壤作用.而且,网纹红土与黄土高原黄土和镇江下蜀黄土的稀土配分模式具有相似性,表明网纹红土在成因上与黄土高原黄土和镇江下蜀黄土具有一致性,同为风成成因,网纹红土可能是黄土高原黄土在中国东南部或南部的延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配分模式 洞庭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神狐海域表层沉积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 被引量:10
16
作者 赵青芳 龚建明 +2 位作者 李双林 贺行良 付少英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5-70,共6页
南海神狐海域表层沉积物稀土元素总量变化较大,分布范围为66.8~218.3μg/g,平均值为128.1μg/g,相对接近于中国黄土(w(∑REE)=170.66μg/g);∑REE受"粒度效应"控制,主要富集于黏土质粉砂中;各类沉积物及与中国黄土、上陆壳... 南海神狐海域表层沉积物稀土元素总量变化较大,分布范围为66.8~218.3μg/g,平均值为128.1μg/g,相对接近于中国黄土(w(∑REE)=170.66μg/g);∑REE受"粒度效应"控制,主要富集于黏土质粉砂中;各类沉积物及与中国黄土、上陆壳和珠江口沉积物的稀土元素标准化曲线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表明这些沉积物具有相同的物源区,且具有大陆地壳性质。铈的负异常主要受陆源源区气候环境变化控制,而与海水关系不大。∑REE与CaO、CaCO3和Sr元素呈负相关,与Al2O3、K2O、SiO2呈正相关,表明稀土元素与生物作用基本无关,可能主要吸附于黏土矿物表面和赋存于陆源碎屑矿物的晶格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配分模式 表层沉积物 南海神狐海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不同类型钨矿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成果综述 被引量:9
17
作者 秦燕 王登红 +1 位作者 盛继福 王岩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00-1311,共12页
钨矿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可以反映成矿作用的条件和过程,为矿床成因提供有效的信息。中国钨矿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的研究硕果累累,从单矿种角度进行全国性的系统总结十分必要。本文统计了1990年至2016年间不同类型钨矿床钨矿石矿物及与成... 钨矿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可以反映成矿作用的条件和过程,为矿床成因提供有效的信息。中国钨矿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的研究硕果累累,从单矿种角度进行全国性的系统总结十分必要。本文统计了1990年至2016年间不同类型钨矿床钨矿石矿物及与成矿有关岩体的稀土元素300多组数据。通过总结可知,不同类型钨矿床钨矿石矿物及与成矿有关花岗岩中稀土元素的总量和稀土配分曲线不同,这与成矿原始物质及成矿时物理化学条件的不同有关。不同类型钨矿床大部分具有Eu负异常的特征,显示成矿条件为较高温的还原环境;黑钨矿及其成矿岩体的稀土分配模式之间存在一定的依从关系,但是,黑钨矿中的稀土元素并没有随着岩浆-流体的结晶分异而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矿 花岗岩 稀土元素 地球化学 配分模式 矿产勘查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南宁地区泥盆纪硅质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背景 被引量:22
18
作者 王卓卓 陈代钊 汪建国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58-569,共12页
广西南宁附近从早泥盆世埃姆斯期到晚泥盆世弗拉期发育了一套黑色层状硅质岩,常夹凝灰岩(或凝灰质硅质岩)或与之互层,在弗拉期晚期硅质岩变为浅黄色。本文对该区埃姆斯期、艾菲尔期、吉维特期到弗拉期硅质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 广西南宁附近从早泥盆世埃姆斯期到晚泥盆世弗拉期发育了一套黑色层状硅质岩,常夹凝灰岩(或凝灰质硅质岩)或与之互层,在弗拉期晚期硅质岩变为浅黄色。本文对该区埃姆斯期、艾菲尔期、吉维特期到弗拉期硅质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其∑REE平均值分别为:18·59×10-6,12·28×10-6,27·44×10-6和43·07×10-6;页岩标准化后Ce含量在这4个阶段均表现为弱-中等的负异常,Ce/Ce*平均值分别为:0·85,0·72,0·85和0·67;Eu/Eu*为弱的正异常,平均值分别为:1·08,1·21,1·46和1·04;(La/Ce)N值中等,平均值分别为:1·42,1·50,1·35和1·73;(La/Yb)N值变化较大,平均值分别为:1·19,1·06,1·24和0·45。这些结果表明该区硅质岩开始形成于陆内裂谷盆地,受陆源影响较大,在晚泥盆世迅速扩张为比较开阔的海盆环境,陆源影响明显减弱。硅质岩的形成虽受到一定热液活动的影响,但热液活动的影响普遍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盆纪硅质岩 稀土配分模式 沉积环境 热液活动 盆地演化 广西南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锡田钨锡多金属矿田成矿分带样式及机理 被引量:7
19
作者 刘飚 吴堑虹 +4 位作者 奚小双 孔华 蒋江波 林智炜 曹荆亚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33-641,共9页
为了探索锡田矿田内矿床分布规律及其成矿热液系统内在联系,对区内燕山期14个岩浆热液矿床野外特征进行调查和显微矿相学观察,采用将矿化类型、矿石矿物组合和成矿均一温度相结合的方法对区域矿化规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矿田内存... 为了探索锡田矿田内矿床分布规律及其成矿热液系统内在联系,对区内燕山期14个岩浆热液矿床野外特征进行调查和显微矿相学观察,采用将矿化类型、矿石矿物组合和成矿均一温度相结合的方法对区域矿化规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矿田内存在南、北2个成矿区域,各自拥有独立成矿热液中心,并且存在明显的钨锡—铅锌—萤石矿床分带规律;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的空间分布与矿化分带相一致,从钨锡矿带(215~384℃)到萤石矿带(136~194℃)连续分布;南、北2个成矿区域白钨矿稀土元素特征均为轻、重稀土元素富集,中稀土亏损,正Eu异常明显(δw(Eu)=7.93~43.58),稀土配分模式均为典型"W"型,反映成矿物质来源相似;其成矿热液来源为同一燕山期成矿热液系统,其矿化分带的原因可能与燕山期岩浆热液系统温度梯度格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化分带 矿物组合 均一温度 稀土配分模式 锡田矿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子克拉通西缘康定杂岩中花岗质岩石的成因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21
20
作者 刘树文 闫全人 +1 位作者 李秋根 王宗起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883-1896,共14页
扬子克拉通西缘康定杂岩中的片麻状花岗岩主要由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灰白色细粒二长花岗岩和少量的粉红色粗粒二长花岗岩组成。其中英云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形成于797~795Ma,灰白色细粒二长花岗岩SHRIMP锆石定年产生一个^(206)Pb/^... 扬子克拉通西缘康定杂岩中的片麻状花岗岩主要由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灰白色细粒二长花岗岩和少量的粉红色粗粒二长花岗岩组成。其中英云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形成于797~795Ma,灰白色细粒二长花岗岩SHRIMP锆石定年产生一个^(206)Pb/^(238)U权重平均767±24Ma,被解释为该期花岗质岩浆的结晶年龄。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和灰白色细粒二长花岗岩和其中的闪长岩包体表现为右斜式稀土配分模式,具有很高的(La/Yb)_N比值,无Eu异常,在原始地幔标准化的多元素蜘蛛网状图上表现了明显的Nb、Ta、P和Ti负异常。而粉红色粗粒二长花岗岩却表现了平坦的稀土配分模式,具有强烈的负Eu异常和强烈的Nh、Ta、Sr、P和Ti负异常,但是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所有这些片麻状花岗岩具有ε_(Nd)(t)=-0.57~+5.67,绝大部分样品ε_(Nd)(t)>0。结合地质学、岩石学、地球化学和Sm-Nd同位素特征,康定杂岩中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和灰白色细粒二长花岗岩形成于来自亏损地幔的初生地壳玄武质岩石和相关的杂砂岩在高压条件下的部分熔融,而粉红色粗粒二长花岗岩的岩浆导源于表壳岩低压条件下的部分熔融。结合这些片麻状花岗岩的岩石成因和构造鉴别,表明扬子克拉通西缘康定杂岩中新元古代片麻状花岗岩形成于安第斯型活动大陆边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克拉通西缘 康定杂岩 花岗质岩石 成因 构造意义 Kangding Complex TECTONIC significance Yangtze Craton 二长花岗岩 英云闪长岩 片麻状花岗岩 花岗闪长岩 稀土配分模式 SHRIMP chronological data 细粒 部分熔融 TECTONIC setting negative Sm-N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