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芳氢与配位硫原子之间(sp^2C—H…S)的分子内氢键 被引量:1
1
作者 施继成 温庭斌 +4 位作者 李文洁 吴达旭 郑瑜 刘秋田 康北笙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0期1650-1653,共4页
化合物(Et4N)2[Pd2(mp)2(Hmp)2](1)(H2mp=2-巯基苯酚)的1HNMR谱中芳氢H16的峰出现在δ8.79处,与预测值(δ7.1)相差1.7,这是由于H16与配位硫S2原子之间存在弱相互作用,... 化合物(Et4N)2[Pd2(mp)2(Hmp)2](1)(H2mp=2-巯基苯酚)的1HNMR谱中芳氢H16的峰出现在δ8.79处,与预测值(δ7.1)相差1.7,这是由于H16与配位硫S2原子之间存在弱相互作用,即新型的sp2C—H…S之间的氢键作用.原子间距离C16…S2(0.361pm)和H16…S2(0.295pm)分别小于相应原子的范德华半径之和(0.370pm和0.305pm),C16—H16…S2角为128.1°,证明了这种新型氢键的存在.此外,在分子振动光谱中观察到这种氢键的作用使得芳氢νC—H出现在低于3000cm-1处.通过与类似物[Pd2(PPh3)2(Hmp)2Cl2](2)的比较,以及1在DMSO溶剂中仍然保持O—H…O和C—H…S这2种氢键的事实,表明C—H…S之间的作用,对1的配体Hmp中的苯环与Pd2S2平面之间的夹角偏离90°可能是有贡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内 C-H…S 氢键 巯基苯酚 芳氢 配位硫原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