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配位硅出发低温合成脂肪族含硅聚酯及其结构表征 被引量:5
1
作者 宋建华 许家瑞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5-78,共4页
从二氧化硅与乙二醇、氢氧化钾反应生成的高反应活性的五配位硅钾化合物出发,首先以此为原料与2-氯乙醇反应制备双羟基四配位有机硅单体,然后再将其与己二酰氯进行低温溶液缩聚合成脂肪族含硅聚酯。探讨了不同反应条件对聚合物结构和性... 从二氧化硅与乙二醇、氢氧化钾反应生成的高反应活性的五配位硅钾化合物出发,首先以此为原料与2-氯乙醇反应制备双羟基四配位有机硅单体,然后再将其与己二酰氯进行低温溶液缩聚合成脂肪族含硅聚酯。探讨了不同反应条件对聚合物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并对合成的聚合物作了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分子量的测定等结构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位硅 聚酯 配位硅钾化合物 2-氯乙醇 己二酰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由SiO_2合成双羟基四配位硅化合物及其结构表征 被引量:6
2
作者 宋建华 刘安华 龚克成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15-317,共3页
A high reactive pentacoordinate organic silicon complex was at first prepared by reaction of natural silica with ethylene glycol and potassium hydroxide. Then a novel tetracoordinate silicon was synthesized by reactin... A high reactive pentacoordinate organic silicon complex was at first prepared by reaction of natural silica with ethylene glycol and potassium hydroxide. Then a novel tetracoordinate silicon was synthesized by reacting the pentacoordinate silicon with HCl. The product was characterized and analyzed by FTIR, NMR and TG/DT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 合成 结构表征 双羟基四配位硅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基四配位硅改性水性聚氨酯及性能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宋建华 郭敬威 +2 位作者 丘赟 郭仕恒 徐敏 《涂料工业》 CAS CSCD 2007年第3期1-3,11,共4页
通过二步法制备了环氧基四配位硅(ETCS)改性水性聚氨酯,研究了n(-NCO):n(-OH)、二羟甲基丙酸(DMPA)的含量、ETCS含量对水性聚氨酯乳液及成膜性能的影响,确定了n(-NCO):n(-0H)在1.5-1.7之间,DMPA质量分数在5%左右,E... 通过二步法制备了环氧基四配位硅(ETCS)改性水性聚氨酯,研究了n(-NCO):n(-OH)、二羟甲基丙酸(DMPA)的含量、ETCS含量对水性聚氨酯乳液及成膜性能的影响,确定了n(-NCO):n(-0H)在1.5-1.7之间,DMPA质量分数在5%左右,ETCS质量分数小于3%时制得的乳液外观呈蓝光半透明,粒子半径小,稳定性高;涂膜耐热性高、吸水率低。实验证明ETCS作为扩链剂比乙二胺作扩链剂时合成的水性聚氨酯各方面性能均有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聚氨酯 环氧基四配位硅 扩链剂 乙二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四配位硅的烯类单体改性苯丙乳液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宋建华 侯晓娜 +1 位作者 谢明权 戴冬虹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230-1231,共2页
The styrene-acrylic(St-BA-MAA/SDS-DNS86/H2O)emulsion modified by the ethyl-tetra-coordinated silicon was prepared,using water as the solvent,the laurel sodium sulfate and alkyl ethyl sulfuric acid sodium(SDS-DNS86... The styrene-acrylic(St-BA-MAA/SDS-DNS86/H2O)emulsion modified by the ethyl-tetra-coordinated silicon was prepared,using water as the solvent,the laurel sodium sulfate and alkyl ethyl sulfuric acid sodium(SDS-DNS86) as the emulsifiers potassium per-sulfate(KPS) for the initiator and adding the initiator minute steps for free radical polymerization.The thermal properties analyzed by TG and the 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 determined by DSC were researched to the styrene-acrylic emulsion and emulsions modified by ethyl-tetra-coordinated silicon.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thermal properties of the modified membrane increas and the 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 of the modified membrane decreases and adhesion force of the modified membrane enhan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位硅化合物 水性涂料 苯丙乳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制备的PMMA/四配位硅杂化材料及其性能 被引量:1
5
作者 宋建华 徐敏 +1 位作者 张建华 董文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28-130,134,共4页
以无定形二氧化硅为起始原料,与乙二醇、氢氧化钾反应,生成高反应活性的五配位硅钾化合物,再与2-氯乙醇反应生成双羟基四配位硅化合物(DHTS)。并以DHTS为前驱体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反应... 以无定形二氧化硅为起始原料,与乙二醇、氢氧化钾反应,生成高反应活性的五配位硅钾化合物,再与2-氯乙醇反应生成双羟基四配位硅化合物(DHTS)。并以DHTS为前驱体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反应,用BPO引发聚合,在酸催化下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PMMA/四配位硅杂化材料。并用IR光谱表征了杂化材料的结构;同时研究了其硬度、透光率、热稳定性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配位硅 有机-无机杂化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羟基四配位硅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合成及性能
6
作者 范三军 宋建华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42-44,63,共4页
以无定形二氧化硅为起始原料,与乙二醇、氢氧化钾反应,生成高反应活性的五配位硅钾化合物,以此为原料与含活泼氯的2-氯乙醇反应,制备出双羟基四配位硅单体。然后用该单体与马来酸酐(MA)、1-2丙二醇反应制备出线性不饱和聚酯的预聚体,再... 以无定形二氧化硅为起始原料,与乙二醇、氢氧化钾反应,生成高反应活性的五配位硅钾化合物,以此为原料与含活泼氯的2-氯乙醇反应,制备出双羟基四配位硅单体。然后用该单体与马来酸酐(MA)、1-2丙二醇反应制备出线性不饱和聚酯的预聚体,再与苯乙烯进行自由基聚合得到共聚物,并对所合成的共聚物进行了红外光谱、热重分析等结构表征与性能分析。红外光谱表明,3 377 cm-1是端O—H的振动吸收峰,3 128 cm-1是C—H的伸缩振动吸收峰,1 728 cm-1是C=O的振动吸收峰,1 067cm-1是Si—O—C的振动吸收峰,866 cm-1是Si—O—C的面外弯曲振动吸收峰。热重分析表明,由于硅的引入,配位硅改性树脂耐热性比未改性树脂提高了近20℃左右;配位硅改性树脂的洛氏硬度比未改性树脂提高了1.5倍;改性后树脂的吸水率比未改性树脂低5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位硅 双羟基四配位硅 改性 不饱和聚酯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苯乙烯基四配位硅单体合成支链含硅共聚物
7
作者 宋建华 张建华 +2 位作者 徐敏 董文 郭仕恒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238-1241,共4页
以二氧化硅与乙二醇、氢氧化钾反应制得高反应活性的五配位硅钾化合物,并以此为原料与对苄氯苯乙烯反应制备了含双键官能团的四配位硅单体,然后使其与苯乙烯进行自由基聚合反应,得到了支链含硅的共聚物。用红外光谱(IR)、元素分析(EA)... 以二氧化硅与乙二醇、氢氧化钾反应制得高反应活性的五配位硅钾化合物,并以此为原料与对苄氯苯乙烯反应制备了含双键官能团的四配位硅单体,然后使其与苯乙烯进行自由基聚合反应,得到了支链含硅的共聚物。用红外光谱(IR)、元素分析(EA)、能谱元素分析(EDS)、热重分析(TG)、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凝胶渗透色谱分析(GPC)等对四配位硅单体及其共聚物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四配位硅单体在1 630 cm-1附近的C=C伸缩振动吸收峰在共聚物谱中消失了;共聚物在350°C才开始分解,其玻璃化温度为58°C,数均分子量为8.5×1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位硅化合物 有机聚合物 自由基聚合 苯乙烯 结构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配位硅与丙烯酸甲酯共聚物的制备及其性能
8
作者 宋建华 张建华 +2 位作者 徐敏 董文 郭仕恒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3-177,共5页
以SiO_2为起始反应物,与乙二醇、氢氧化钾反应,生成高反应活性的五配位硅钾化合物,并以此为原料与等摩尔比的对苄氯苯乙烯反应制备出含双键单官能团的四配位硅单体;然后与丙烯酸甲酯在甲苯溶剂中进行溶液自由基聚合反应,得到支链含硅共... 以SiO_2为起始反应物,与乙二醇、氢氧化钾反应,生成高反应活性的五配位硅钾化合物,并以此为原料与等摩尔比的对苄氯苯乙烯反应制备出含双键单官能团的四配位硅单体;然后与丙烯酸甲酯在甲苯溶剂中进行溶液自由基聚合反应,得到支链含硅共聚物。对合成的四配位硅单体及其共聚物采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能谱元素分析、热失重分析、差示扫描量热谱分析、凝胶渗透色谱等测试技术进行了结构表征与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四配位硅单体在1 630 cm^(-1)附近的C=C伸缩振动吸收峰在共聚物中消失了,说明共聚反应完全;共聚物的热性能较好.在357℃开始失重;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23.4℃,刚好界于聚丙烯酸甲酯的T_g(8℃)和苯乙烯基四配位硅的均聚物的T_8(32.8℃)之间;共聚物的数均分子量为2.2×10~4,多分散系数为1.76。通过测定共聚物在潮湿空气中(相对湿度RH=90%)放置一年后的IR谱和分子量,结果表明与新合成物的数据基本一致,说明Si—O—C键接到支链上的共聚物结构很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位硅化合物 自由基聚合 丙烯酸甲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基四配位硅与HEMA共聚物的制备及性能
9
作者 宋建华 徐敏 +1 位作者 张建华 董文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19-421,共3页
The high activ penta-coordinated silicon potassium compound was prepared by the reaction of amorphous silica with the ethylene glycol,catalyzed by the potassium hydroxide,and the ethyl tetra-coordinated silicon compou... The high activ penta-coordinated silicon potassium compound was prepared by the reaction of amorphous silica with the ethylene glycol,catalyzed by the potassium hydroxide,and the ethyl tetra-coordinated silicon compound was synthesized by the reaction of this penta-coordinate silicon potassium compound with allyl chloride.Then the copolymer was prepared by the reactwn of this ethyl tetra-coordinated silicon with the methyl-acrylic acid β-hydroxyl ethyl ester,and its structure and thermal property were characterized by IR,TG,DSC et al.IR indicated the reaction has finished because of no absorption near 1630cm-1.TG indicated the decomposing temperature of copolymer is 300 ℃.DSC indicated the 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 is 63.1℃.The copolymer was not soluble in any solvent and had no melt-point.All analysis proved the copolymer exists some extent link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位硅 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 自由基共聚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烯基四配位硅均聚物的制备及结构表征 被引量:4
10
作者 余洁意 宋建华 许家友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3-35,39,共4页
首先以五配位硅钾化合物与对苄氯苯乙烯反应制备出苯乙烯基四配位硅单体;然后进行自由基溶液聚合得到苯乙烯基四配位硅均聚物;最后对单体及聚合物进行红外光谱(IR)、元素分析(EA)、能谱元素分析(EDS)、热重分析(TG)、差示扫描量热谱(DSC... 首先以五配位硅钾化合物与对苄氯苯乙烯反应制备出苯乙烯基四配位硅单体;然后进行自由基溶液聚合得到苯乙烯基四配位硅均聚物;最后对单体及聚合物进行红外光谱(IR)、元素分析(EA)、能谱元素分析(EDS)、热重分析(TG)、差示扫描量热谱(DSC)、凝胶渗透色谱法(GPC)等结构表征与性能测试。IR表明单体在1629.6cm-1处的C=C双键伸缩振动吸收峰在均聚物中消失;TG表明均聚物在239℃才开始失重;DSC表明均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32.8℃;GPC分析表明均聚物的数均分子量-Mn=67504,质均分子量M-w=88532,分散系数为1.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位硅化合物 自由基聚合 聚苯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核磁共振研究碱土金属磷硅酸盐玻璃的六配位硅结构 被引量:2
11
作者 石峰 胡丽丽 +1 位作者 任进军 杨秋红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9-75,共7页
磷酸盐玻璃在光学领域有广泛的应用,然而因为简单的磷酸盐玻璃的化学稳定性和热机械性能较差,已经难以满足日益发展的激光装置的高性能要求。在磷酸盐玻璃中加入少量的硅可以形成六配位的硅网络体并且极大的改善这些性能。因此研究这种... 磷酸盐玻璃在光学领域有广泛的应用,然而因为简单的磷酸盐玻璃的化学稳定性和热机械性能较差,已经难以满足日益发展的激光装置的高性能要求。在磷酸盐玻璃中加入少量的硅可以形成六配位的硅网络体并且极大的改善这些性能。因此研究这种磷硅酸盐玻璃的结构细节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玻璃结构缺乏长程有序,其结构研究比较复杂。现代固体核磁共振(NMR)技术能够从原子尺度对无序状态的物质局域结构进行解析,是一种强大的用来研究玻璃结构的技术手段。本文的目的是探究碱土金属对磷硅酸盐玻璃中六配位硅结构的影响。我们采用传统的熔融-冷却法制备了(2MO-3P2O5)(1−x)·(SiO2)x(M=Ca,Sr,Ba)体系的磷硅酸盐玻璃。并且运用先进的固体核磁共振技术和拉曼光谱对此磷硅酸盐玻璃结构进行了表征。31P和29Si MAS NMR表明其网络结构由磷氧四面体P(2)和P(3)与四配位和六配位的硅氧多面体相互连接构成,随着二氧化硅含量的增加六配位硅的比例呈现减少的趋势。类似地,在拉曼光谱的结构中和六配位硅相连的磷基团的峰也随着硅含量的增加而减弱。基于双量子相干和P-P同核间J耦合作用的重聚INADEQUATE实验证明了不同的磷氧四面体之间的连接情况,P(2)和P(3)两种结构单元在玻璃中是相对分离的,他们大多数都是与自身相连接。和之前报道的有关Na2OP2O5-SiO2体系的玻璃相比较,不同的是,在Na2O-P2O5-SiO2玻璃中一个P(3)结构单元最多有一个Si(6)-O-P(3)键,而对于本文的碱土金属磷硅酸盐玻璃一个P(3)结构单元最多有0.4–0.7个Si(6)-O-P(3)键。说明碱土金属比碱金属对六配位硅的稳定作用更弱一些。这种结构与组成之间的关系对设计玻璃组成和性质能提供重要的依据,尤其在大型的激光装置中对磷酸盐玻璃基质的化学和热稳定性有着很高的要求,详细的结构信息能为通过改变组成来提高善玻璃性能搭建桥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核磁共振 玻璃结构 配位硅 碱土金属 酸盐玻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四配位硅基材料的结构与性质 被引量:3
12
作者 方磊 张彩云 +1 位作者 张于微 曹泽星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28-836,共9页
硅基半导体已广泛用于光电转化和现代通信等不同领域,新型硅基材料的发展,有助于应对功能材料在现代科技领域面临的挑战.本文主要介绍本课题组近年来在新型四配位硅基材料领域中的理论设计与计算模拟,包括新型四面体硅基材料和平面四配... 硅基半导体已广泛用于光电转化和现代通信等不同领域,新型硅基材料的发展,有助于应对功能材料在现代科技领域面临的挑战.本文主要介绍本课题组近年来在新型四配位硅基材料领域中的理论设计与计算模拟,包括新型四面体硅基材料和平面四配位硅基二维单层材料.基于Si(C≡C)4结构单元,设计了一系列类金刚石结构的宽带隙半导体材料,预测了它们的结构、光电及力学性质,分析了平面四配位硅的成键特征及其稳定化策略,探讨了含平面四配位硅的二维单层材料在锂离子电池和CO 2活化转化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材料 平面四配位硅 活化 转化 第一性原理计算 从头算分子动力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面五配位硅、锗XBe_(5)H_(6)(X=Si,Ge)团簇
13
作者 郭谨昌 刘芳林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33-142,共10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PBE0方法,在aug-cc-pVTZ水平上理论预测了含平面五配位硅和锗原子的XBe_(5)H_(6)(X=Si,Ge)团簇.势能面系统搜索及高精度量化计算表明,它们均为全局极小结构.XBe_(5)H_(6)(X=Si,Ge)团簇整体呈完美的扇形结构:Si/Ge原子被...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PBE0方法,在aug-cc-pVTZ水平上理论预测了含平面五配位硅和锗原子的XBe_(5)H_(6)(X=Si,Ge)团簇.势能面系统搜索及高精度量化计算表明,它们均为全局极小结构.XBe_(5)H_(6)(X=Si,Ge)团簇整体呈完美的扇形结构:Si/Ge原子被5个金属Be原子配位;4个H原子以桥基方式与Be原子相键连,剩余的2个H原子以端基方式与两端的Be原子成键.化学键分析表明,XBe_(5)H_(6)(X=Si,Ge)团簇中XBe_(5)单元具有完全离域的1个π及3个σ键,外围铍氢间形成4个Be—H—Be三中心二电子(3c-2e)键及2个定域的Be—H键.XBe_(5)单元上离域的2π及6σ电子赋予体系π和σ双重芳香性,并使Si/Ge原子满足八隅律(或八电子规则).能量分解化学价自然轨道分析揭示,Si/Ge和Be_(5)H_(6)之间主要为电子共享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五配位硅 全局极小结构 化学键 π/σ双重芳香性 八电子规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基四配位硅单体及共聚物的合成
14
作者 孔婉仪 宋建华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2-45,共4页
用无定形的二氧化硅和乙二醇在氢氧化钾的催化下低温反应,得到高反应活性的五配位硅钾化合物,再与3-溴丙烯反应,制备出乙烯基四配位硅单体。该单体与苯乙烯通过自由基聚合得到含硅共聚物。对所合成的单体和共聚物进行了红外光谱(IR)、... 用无定形的二氧化硅和乙二醇在氢氧化钾的催化下低温反应,得到高反应活性的五配位硅钾化合物,再与3-溴丙烯反应,制备出乙烯基四配位硅单体。该单体与苯乙烯通过自由基聚合得到含硅共聚物。对所合成的单体和共聚物进行了红外光谱(IR)、热重分析(TGA)、差示扫描量热谱(DSC)、元素能谱分析(EDS)和凝胶渗透色谱法(GPC)等结构表征与性能测试。IR显示单体中1 649 cm-1处的C=C双键伸缩振动吸收峰在共聚物中消失;EDX表明乙烯基四配位硅的产率为99.61%;TG显示共聚物在310℃才开始失重,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DSC测得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约104℃;GPC测得共聚物数均相对分子质量Mn约64万,重均相对分子质量M_w约125万,分散系数为1.95,而且共聚物有良好的耐水和耐醇性。实验表明,该合成结果可为有机硅材料的合成提供一种低耗、简便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基四配位硅 自由基聚合 苯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酸盐玻璃和熔体中硅和铝的配位与局部结构:K边X射线吸收光谱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迪恩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1997年第2期7-12,共6页
硅酸盐玻璃和熔体中硅和铝的配位与局部结构:K边X射线吸收光谱研究*李迪恩(中山大学地质系,广州510275)关键词硅酸盐玻璃和熔体硅和铝的配位X射线吸光谱高压下硅酸盐矿物和玻璃中的硅可以形成八面体配位[1],但在通常... 硅酸盐玻璃和熔体中硅和铝的配位与局部结构:K边X射线吸收光谱研究*李迪恩(中山大学地质系,广州510275)关键词硅酸盐玻璃和熔体硅和铝的配位X射线吸光谱高压下硅酸盐矿物和玻璃中的硅可以形成八面体配位[1],但在通常的低压硅酸盐玻璃中,硅和铝为四面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盐玻璃和熔体 和铝的 X射线吸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硅复配体系阻燃环氧树脂的协同效应 被引量:14
16
作者 张利利 刘安华 +1 位作者 邵剑 曾幸荣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46-49,共4页
通过原位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磷/硅协同阻燃环氧树脂,测试了其阻燃和热稳定性能,并通过傅立叶红外光谱表征了协同体系中主要的官能团。当复配体系中的磷、硅元素达到一定配比时,环氧树脂的极限氧指数(LOI)从19.8%提高到26.5%,达到UL94V-0... 通过原位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磷/硅协同阻燃环氧树脂,测试了其阻燃和热稳定性能,并通过傅立叶红外光谱表征了协同体系中主要的官能团。当复配体系中的磷、硅元素达到一定配比时,环氧树脂的极限氧指数(LOI)从19.8%提高到26.5%,达到UL94V-0级,表明硅和磷两种元素在环氧树脂中具有良好的协同阻燃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系阻燃剂 纳米SIO2 双环笼状四配位硅 协同效应 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由SiO_2低温合成含硅聚酯及其结构表征 被引量:8
17
作者 宋建华 刘安华 龚克成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52-54,共3页
研究了直接从无定型二氧化硅出发 ,与乙二醇、氢氧化钾反应 ,生成高反应活性的五配位硅钾化合物 ,并以此为原料与 2 -氯乙醇反应制备双羟基四配位有机硅单体 ,然后该单体再与对苯二甲酰氯进行低温溶液缩聚反应合成含硅聚酯 ,并对合成的... 研究了直接从无定型二氧化硅出发 ,与乙二醇、氢氧化钾反应 ,生成高反应活性的五配位硅钾化合物 ,并以此为原料与 2 -氯乙醇反应制备双羟基四配位有机硅单体 ,然后该单体再与对苯二甲酰氯进行低温溶液缩聚反应合成含硅聚酯 ,并对合成的物质作了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分子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位硅 溶液缩聚 低温合成 结构表征 二氧化 聚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链含硅共聚物的制备及结构表征
18
作者 宋建华 张建华 +2 位作者 徐敏 董文 郭仕恒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01-103,108,共4页
以二氧化硅为起始原料,与乙二醇、氢氧化钾反应,生成高反应活性的五配位硅钾化合物,并以此为原料与对苄氯苯乙烯反应制备出含双键官能团的四配位硅单体;然后与甲基丙烯酸甲酯进行自由基聚合反应,得到了支链含硅的共聚物。最后对合成的... 以二氧化硅为起始原料,与乙二醇、氢氧化钾反应,生成高反应活性的五配位硅钾化合物,并以此为原料与对苄氯苯乙烯反应制备出含双键官能团的四配位硅单体;然后与甲基丙烯酸甲酯进行自由基聚合反应,得到了支链含硅的共聚物。最后对合成的四配位硅单体及共聚物进行了IR、TG、DSC、GPC结构表征。IR表明,四配位硅单体在1629.6 cm-1处的C=C伸缩振动吸收峰在共聚物中消失;TG表明四配位硅单体在67℃就开始失重,437℃有机部分基本失重完毕,而共聚物在150℃左右开始失重,550℃有机部分失重完毕;DSC表明,共聚物的玻璃化温度为55.0℃;GPC分析表明,共聚物的分子量为3千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位硅化合物 自由基聚合 甲基丙烯酸甲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矸石质硅铝基材料胶凝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化建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91-91,共1页
系统地开展了利用低温煅烧煤矸石为主要原料制备早期强度高、水化热低且具有良好固土特性的硅铝基胶凝材料的基础研究。采用结构分析的方法,运用高分辨固体核磁共振、液体核磁共振和红外光谱等分析手段研究了煤矸石和高岭石在煅烧、碱... 系统地开展了利用低温煅烧煤矸石为主要原料制备早期强度高、水化热低且具有良好固土特性的硅铝基胶凝材料的基础研究。采用结构分析的方法,运用高分辨固体核磁共振、液体核磁共振和红外光谱等分析手段研究了煤矸石和高岭石在煅烧、碱介质中溶出和胶凝过程中硅、铝配位的变化,结合其胶凝产物的物相、形貌和水化热,从结构、配位和物相转变的角度来研究煤矸石质硅铝基胶凝材料胶凝机理。揭示了煤矸石的煅烧过程就是铝氧八面体中铝的四配位转化以及铝氧四面体和硅氧四面体解聚过程的重要规律,其中铝氧八面体中铝的四配位转化是煤矸石产生胶凝活性的本源。证明了煤矸石和高岭石在煅烧过程中铝配位的变化与地质界Thompson定律相吻合。比较研究了煤矸石和高岭石的活性与其结构之间的关系,发现低于900℃煅烧煤矸石的红外光谱中,560cm-1附近吸收峰的强度与Si、Al离子的溶出量具有正相关性;五配位铝是偏高岭石具有高活性的主要原因。证明了由于一价和二价阳离子的存在,以高岭石为主要矿物的煤矸石在煅烧过程中没有出现五配位铝。通过对硅铝质物料Si2p、Al2p和O1s结合能与其胶凝材料力学性能之间关系的研究,提出用硅、铝电子结合能评价硅铝物料胶凝活性的新方法。深入研究了不同介质条件下煅烧煤矸石的溶出特性及其胶凝机理。研究表明:煅烧煤矸石在碱性溶液中是以单聚体硅酸根离子和单聚体铝酸根离子的形式溶出;(HO)3SiO-和Al(OH)4-的溶出证明硅铝基胶凝材料反应初期是硅氧四面体和铝氧四面体的再解聚过程,体现在反应后,27Al和29SiNMR谱的共振峰向低场偏移;以硅酸钾为溶出介质,煅烧煤矸石溶出渣29SiMASNMR谱中-97.36×10-6共振峰的出现揭示了硅铝基胶凝材料胶凝过程中原位键合的作用;随着反应的进行,27Al和29SiNMR共振峰都向高场偏移,表眀胶凝过程中与中心铝原子在次级配位圈上直接连接[SiO4]四面体数量增多以及反应产物中硅氧四面体聚合度的增加。根据胶凝过程中硅、铝配位的变化,提出了硅铝基胶凝材料原位键合的反应机理,并将胶凝过程概括为解聚过程、胶结过程、原位键合过程和缩聚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 铝基胶凝材料 煅烧 胶凝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凹凸棒石的结构演化 被引量:21
20
作者 谢晶晶 陈天虎 +1 位作者 庆承松 邢波波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38-345,共8页
在查明凹凸棒石矿石矿物组成的基础上,系统采集明光市官山采矿场剖面样品,选择典型矿石样品,利用X射线衍射(XRD)、29Si魔角旋转核磁共振(29 Si MAS-NMR)对不同温度煅烧前后凹凸棒石结构研究,结合热重分析以及程序升温凹凸棒石脱水曲... 在查明凹凸棒石矿石矿物组成的基础上,系统采集明光市官山采矿场剖面样品,选择典型矿石样品,利用X射线衍射(XRD)、29Si魔角旋转核磁共振(29 Si MAS-NMR)对不同温度煅烧前后凹凸棒石结构研究,结合热重分析以及程序升温凹凸棒石脱水曲线,认识热处理凹凸棒石结构演化规律,为凹凸棒石黏土加工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240℃左右脱除结构中一半的结晶水,晶体结构发生调整,晶体内部孔道出现折叠;在430℃左右脱除另外二分之一结晶水,同时脱出晶体内部结构水和外表面结构水,晶体结构周期性基本破坏;凹凸棒石在500~700℃温度区间热处理后处于非晶化状态,但是c轴方向的部分有序性仍然存在,硅氧四面链尚没有解体;凹凸棒石脱出结构中一半的结晶水后,经过水化后可以恢复到原来的结构状态,超过350℃热处理凹凸棒石脱出更多的结构水后不能通过水化作用恢复到原来的结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凸棒石 核磁共振 热处理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