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法制建设研究述评 被引量:2
1
作者 陈始发 周妍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1-47,共7页
专门研究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法制建设的论著迄今尚未得见,相关研究成果大致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史的专著中设专章或专节粗线条、定性式地从宏观层面研究法制建设,尤其聚焦其曲折性;二是研究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政治保卫局... 专门研究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法制建设的论著迄今尚未得见,相关研究成果大致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史的专著中设专章或专节粗线条、定性式地从宏观层面研究法制建设,尤其聚焦其曲折性;二是研究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政治保卫局等司法机关的设置与职能,独具特色和创造性的工农监察制度等司法制度;三是较为集中地研究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土地法、婚姻法和经济法等部门法的内容与历史作用;四是研究董必武和张国焘等人与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法制建设的关系。学界需要加强对于法律文献的系统收集整理,从整体性角度加强对于发展阶段、特点、经验教训的研究;从近代以来中国法制现代化变迁、马克思主义法制观中国化、苏联法制建设经验移植、中共领导法制进程等角度开阔研究视野和拓宽研究领域,突破传统研究框架和研究路径,借鉴法学、政治学和社会学研究方法,把根据地法制建设研究引向具体化和实证化,把定性和定量、静止的法律条文与根据地波澜壮阔的发展进程相结合,清晰地展现法制建设的发生逻辑,分析法制建设的效果、不足与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法律文献 法制建设 述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土地制度述略 被引量:2
2
作者 刘喜元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6-60,共5页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先后以《临时土地政纲》等四种土地制度为法律基础和制度依据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这些土地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不仅有力地促进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快速发展,同时也为该时期中共土地制度的发展...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先后以《临时土地政纲》等四种土地制度为法律基础和制度依据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这些土地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不仅有力地促进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快速发展,同时也为该时期中共土地制度的发展完善提供了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土地制度 土地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与中央苏区检察制度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刘建国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21-25,共5页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与中央苏区的检察制度都是人民检察制度的雏形,具有伟大的开创性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二者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也各有特点。二者均在议行合一的体制下产生检察机关,行使一般法律监督权,检察工作主题相同,都没有设立统一的...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与中央苏区的检察制度都是人民检察制度的雏形,具有伟大的开创性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二者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也各有特点。二者均在议行合一的体制下产生检察机关,行使一般法律监督权,检察工作主题相同,都没有设立统一的检察机关,由几个部门共同行使检察权。鄂豫皖区的检察机关创立时间最早,检察制度规范颁布最早,检察机关独立于行政机关之外;而中央苏区的检察机构设置丰富,建立了军事检察机关和群众性组织,法令制度相对完备,公诉权中包含抗诉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中央苏区 检察制度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历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3
4
作者 欧阳植梁 谭克绳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86年第6期73-79,共7页
【正】 位于大别山区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创建的主要革命根据地之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鄂豫皖边区军民英勇奋斗十年,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党的... 【正】 位于大别山区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创建的主要革命根据地之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鄂豫皖边区军民英勇奋斗十年,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了总结历史经验,全国党史界,特别是鄂、豫、皖三省党史工作者,对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历史进行了广泛地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了进一步开展对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历史的研究,我们试就这块根据地历史中的一些问题,作些初步探讨,以就教于同行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鄂豫皖苏区 大别山区 中国人民 中央苏区 重大贡献 红军 地主 代表大会 王明路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便衣队的组织建构及历史贡献 被引量:1
5
作者 朱晓东 吴雨函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5-132,共8页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便衣队,是在革命斗争实践中摸索出的新的武装斗争形式。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组建的便衣队,既有迫于斗争形势需要自发形成的,也有地方党组织和红军部队有计划派出的。由于组建方式不同,便衣队的成员结构也较为多样,既有...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便衣队,是在革命斗争实践中摸索出的新的武装斗争形式。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组建的便衣队,既有迫于斗争形势需要自发形成的,也有地方党组织和红军部队有计划派出的。由于组建方式不同,便衣队的成员结构也较为多样,既有来自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政权的工作人员,也有来自各部队武装的战士和各地的普通群众。组织建构体现了便衣队鲜明的党性、广泛的群众性和强烈的斗争性,这是便衣队能够在鄂豫皖边区生存并发展壮大的关键因素。作为鄂豫皖边区革命斗争的基本力量,便衣队为根据地三年游击战争的胜利,为中国革命事业进行了坚苦卓绝的斗争,做出了重大历史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便衣队 组织建构 历史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化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历史研究的三个问题 被引量:1
6
作者 吴太宇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8-112,共5页
深化革命根据地历史研究是深化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重要内容。董必武是鄂豫皖边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最早播火者,中国共产党在该区域创建的鄂豫皖根据地在极盛时期成为全国第二大革命根据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该地区的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 深化革命根据地历史研究是深化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重要内容。董必武是鄂豫皖边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最早播火者,中国共产党在该区域创建的鄂豫皖根据地在极盛时期成为全国第二大革命根据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该地区的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在长期的艰苦斗争中孕育了极具地域特色的大别山精神。因此深入研究董必武在鄂豫皖边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作用,进一步提升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地位,加强凝练大别山精神,对于深化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历史研究、弘扬革命精神和革命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董必武 大别山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史研究综述》一文中有关问题的商讨 被引量:1
7
作者 陈明义 郭煜中 《安徽史学》 1986年第4期34-41,共8页
1984年春,中央党史研究室《党史通讯》编辑部委托郭煜中同志组织编写《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史研究综述》。郭煜中与须立同志合作写好《综述》初稿后分送部分创建革命根据地的领导与有关专家征求意见。陈明义同志给郭煜中同志写信,对《综述... 1984年春,中央党史研究室《党史通讯》编辑部委托郭煜中同志组织编写《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史研究综述》。郭煜中与须立同志合作写好《综述》初稿后分送部分创建革命根据地的领导与有关专家征求意见。陈明义同志给郭煜中同志写信,对《综述》初稿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意见。郭煜中同志给陈明义同志复信阐明了他写有关问题的原意。《综述》已在《党史通讯》1984年第11期上发表。我们认为他们两位的来往信件,对研究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有关问题有一定的参考、启发作用,现征得他们同意,予以发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红四方面军 鄂豫皖苏区 有关问题 苏区肃反 研究综述 党史研究 历史背景 湘鄂西 红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部具有显著特点的革命根据地斗争史——略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斗争史简编》
8
作者 曾成贵 曾宪林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1990年第1期61-62,共2页
由谭克绳、欧阳植梁主编,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斗争史简编》是一部水平较高的著作。这部革命根据地斗争史,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人在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领导下,为中国革命发展... 由谭克绳、欧阳植梁主编,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斗争史简编》是一部水平较高的著作。这部革命根据地斗争史,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人在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领导下,为中国革命发展道路所进行的英勇探索的感人的历史事实。在将近50万字的篇幅中,写出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创立的历史背景,及其形成、巩固、发展的途程和实际斗争的各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军事斗争 发展道路 简编 无产阶级革命 革命失败后 毛泽东 中国革命 历史背景 共产党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驳张国焘对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历史的诬蔑
9
作者 谭克绳 《华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4期32-39,共8页
一九三一年四月,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统治的中共中央,派张国焘等来到鄂豫皖边区。五月十二日,成立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张国焘任书记兼鄂豫皖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取得了鄂豫皖党政军的领导地位。从此,他顽固地推行王明的“左”倾冒险主... 一九三一年四月,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统治的中共中央,派张国焘等来到鄂豫皖边区。五月十二日,成立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张国焘任书记兼鄂豫皖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取得了鄂豫皖党政军的领导地位。从此,他顽固地推行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特别是在肃反和红军第四次反“围剿”中犯了严重错误,结果使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绝大部分丧失,成千上万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惨遭杀害,对此,张国焘负有不可推卸的主要责任。可是,他在《我的回忆》一书中却散布种种谬论,妄图用谎言欺骗不明真相的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中央分局 皖西地区 红军 冒险主义 张国焘 共产党组织 共产党员 肃反 武装起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徐海东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活动片断
10
作者 田绍武 喻学才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S1期42-47,共6页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在我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历史上,占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老前辈徐海东从一九二七年起,到一九三四年十一月止,曾在这里生活、战斗了八个春秋。他是鄂豫皖苏区“第一支游击队的组织者”,历任农民自卫军...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在我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历史上,占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老前辈徐海东从一九二七年起,到一九三四年十一月止,曾在这里生活、战斗了八个春秋。他是鄂豫皖苏区“第一支游击队的组织者”,历任农民自卫军队长、区委书记、游击队长、团长、师长、军长等职,对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发展和巩固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毛泽东同志赞扬他是“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海东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鄂豫皖苏区 红二十五军 活动片 鄂豫皖根据地 敌人 红军 农民自卫军 部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简介
11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S1期29-29,共1页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位于湖北、河南、安徽三省交界的大别山区。一九二七年十一月,党领导湖北黄安(今红安)、麻城农民举行起义,成立了工农革命军鄂东军,后编为红十一军三十一师,创立了鄂东北革命根据地。一九二九年党又领导了河南商城、安...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位于湖北、河南、安徽三省交界的大别山区。一九二七年十一月,党领导湖北黄安(今红安)、麻城农民举行起义,成立了工农革命军鄂东军,后编为红十一军三十一师,创立了鄂东北革命根据地。一九二九年党又领导了河南商城、安徽六安等地农民举行起义,成立红三十二师,创立了豫东南和皖西革命根据地。一九三○年春,这三个地区联成一片,建立了党的鄂豫皖边区特委和鄂豫皖特区工农民主政府,红十一军改编为红一军,正式形成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起义 鄂东北 工农革命 特委 河南 安徽 正式形成 红四方面军 大别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创建述略(續)——兼记徐向前同志
12
作者 吴寿祺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9年第1期76-82,共7页
九、第二次反“围剿”斗争我军粉碎第一次“围剿”后,敌“鄂豫皖绥靖督办公署”于四月间由武汉移到潢川,加紧布置二次“围剿”。同时,皖西陈调元部之五十七师及警备第二旅占领了麻埠,独山。四月下旬,红四军主力进至皖西,当即向盘踞独山... 九、第二次反“围剿”斗争我军粉碎第一次“围剿”后,敌“鄂豫皖绥靖督办公署”于四月间由武汉移到潢川,加紧布置二次“围剿”。同时,皖西陈调元部之五十七师及警备第二旅占领了麻埠,独山。四月下旬,红四军主力进至皖西,当即向盘踞独山之敌进击,经过六天战斗,消灭陈调元部一个团、一个营,残敌向东逃窜,麻埠之敌,不战而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豫皖苏区 皖西 红军 中央苏区 沈泽民 红二十五军 部队 立三路线 领导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西革命根据地建设学术讨论会综述
13
作者 庐石 《安徽史学》 1986年第2期47-48,共2页
在纪念“六霍起义”五十六周年之际,鄂豫皖苏区历史研究会安徽分会,于十一月二十六日至二十九日,在革命老区霍山县,召开了皖西革命根据地建设学术讨论会。省直和六安、安庆两地区党史研究工作者六十余人参加了会议。这次学术讨论会收到... 在纪念“六霍起义”五十六周年之际,鄂豫皖苏区历史研究会安徽分会,于十一月二十六日至二十九日,在革命老区霍山县,召开了皖西革命根据地建设学术讨论会。省直和六安、安庆两地区党史研究工作者六十余人参加了会议。这次学术讨论会收到论文二十六篇,与会同志以皖西革命根据地的建设问题为中心,展开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学术讨论会 皖西 鄂豫皖根据地 鄂豫皖苏区 政权建设 建设问题 苏维埃政权 六霍起义 历史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豫边革命根据地的创立
14
作者 谭克绳 《华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4期41-47,共7页
一九二七年十一月,在中共鄂东特委的领导下,英雄的黄(安)、麻(城)人民举行了武装起义,在大别山区打响了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这支起义部队经过艰苦探索,逐步走上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在鄂豫皖边建立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成为... 一九二七年十一月,在中共鄂东特委的领导下,英雄的黄(安)、麻(城)人民举行了武装起义,在大别山区打响了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这支起义部队经过艰苦探索,逐步走上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在鄂豫皖边建立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成为当时我们党领导创建革命根据地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工农革命 工农武装割据 武装起义 大别山区 游击战争 武装斗争 鄂东 国民党 木兰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读《鄂豫皖革命金融史略》
15
作者 周杏坤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1996年第7期45-45,共1页
关键词 金融史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金融活动 大别山 武装斗争 历史沿革 制度完善 民主主义革命 两个根本转变 时代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三次“左”倾路线在鄂豫皖根据地
16
作者 江抗美 《华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3期90-96,共7页
一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是在黄麻起义、商城起义、六霍起义的基础上逐步创建起来的。到了一九三○年十月,由于鄂豫皖苏区的迅速扩大和它所处地位的重要,党中央将它划为全国六大根据地之一。党的六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央派曾中生同志来鄂豫皖... 一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是在黄麻起义、商城起义、六霍起义的基础上逐步创建起来的。到了一九三○年十月,由于鄂豫皖苏区的迅速扩大和它所处地位的重要,党中央将它划为全国六大根据地之一。党的六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央派曾中生同志来鄂豫皖根据地任特委书记兼军委主席,他很快纠正了立三“左”倾错误路线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豫皖根据地 立三路线 鄂豫皖苏区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宗派主义 机会主义路线 中央分局 消灭富农 错误 正确路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豫南枪会组织之演变
17
作者 徐黎玲 《中州学刊》 CSSCI 1998年第2期129-133,共5页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豫南枪会组织之演变徐黎玲发韧于本世纪20年代的豫南枪会组织,在大革命时期社会政治风云变幻的动荡之中,由于广泛联合反抗军阀而尽领风骚。但在进入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之后,枪会组织不再持续兴盛,枪会之间的密切关...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豫南枪会组织之演变徐黎玲发韧于本世纪20年代的豫南枪会组织,在大革命时期社会政治风云变幻的动荡之中,由于广泛联合反抗军阀而尽领风骚。但在进入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之后,枪会组织不再持续兴盛,枪会之间的密切关系也不复存在,急剧分化成为此间豫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丰碑》 红枪会 冯玉祥 中国共产 政策和策略 农民阶级 豪绅地主 地方党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便衣队在鄂豫皖三年游击战争中的地位 被引量:3
18
作者 宋池涛 《安徽史学》 1998年第3期84-86,共3页
关键词 三年游击战争 鄂豫皖根据地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红二十五军 红军游击队 组织形式 共产党 国民党 敌人 党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葆革命青春的女战士——徐向前元帅夫人黄杰(下)
19
作者 马长志 《人民论坛》 1997年第1期34-35,共2页
辗转奔延安 1935年底,25岁的黄杰被释放了。出狱后,黄杰恨不得马上找到党。可党组织在这两年几次遭破坏,到哪里去找呢?她先到一家店里做工,等待时机。一天,—位姓熊的先生告诉她:潘汉年近期要从苏联回香港,你可到香港去找她。黄杰在熊... 辗转奔延安 1935年底,25岁的黄杰被释放了。出狱后,黄杰恨不得马上找到党。可党组织在这两年几次遭破坏,到哪里去找呢?她先到一家店里做工,等待时机。一天,—位姓熊的先生告诉她:潘汉年近期要从苏联回香港,你可到香港去找她。黄杰在熊先生的帮助下,1936年初到达了香港。 1936年初夏,潘汉年从苏联回到香港。黄杰把狱中的磨难一股脑地向他吐出来。潘汉年安慰她说:你为党的地下工作贡献自己的青春,是个难得的女同志。今后你要做三种准备:一是去莫斯科学习;二是去延安;三是留在大后方,继续做地下工作。黄杰表示,如今找到了党组织,无论干什么工作,我都高兴,当然去延安学习更好。 1937年芦沟桥事件后,党组织根据黄杰的再三请求,决定送她去延安。年底,黄杰路经武汉,受到中共中央长江局组织部的接待,并碰上项英和赖传珠,他们率领中共中央派往新四军的第一批干部由延安来到武汉。新四军副军长项英正为成立军服务团女生队队长的人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向前 党组织 潘汉年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中共中央长江局 晋冀鲁豫军区 地下工作 延安学 战士 元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停止内战 团结抗日——论鄂豫皖边区国共两党在岳西的谈判
20
作者 李银德 《安徽史学》 1985年第6期9-13,共5页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芦沟桥事变,宣布全面侵华战争开始。在这民族危急的关头,中国共产党立即向全国发表宣言:“天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从此,神圣的抗日战争开始了。在...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芦沟桥事变,宣布全面侵华战争开始。在这民族危急的关头,中国共产党立即向全国发表宣言:“天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从此,神圣的抗日战争开始了。在中国共产党的团结抗日旗帜鼓舞下,在鄂豫皖边区剿共的国民党卫立煌部和反围剿的共产党红二十八军的代表,于一九三七年七月廿八日在安徽省岳西县九河朱家大屋进行谈判并签订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协议。鄂豫皖边区的十年内战至此结束,国共两党在这里实现了第二次合作,边区的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国民党 卫立煌 国共两党 谈判 中国共产党 边区 岳西县 日本帝国主义 十年内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