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鄂西—渝东早寒武世裂陷槽的发现及其演化过程初探
被引量:
1
1
作者
周刚
李忠权
+7 位作者
张本健
龙伟
陈骁
黄梓桑
钟原
和源
喻黎明
乔艳萍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22-1031,共10页
根据地震剖面、航磁资料、钻井资料和野外露头,在四川盆地东部发现了鄂西—渝东裂陷槽,初步界定了裂陷槽的西边界,并对其演化过程及形成机制进行了简要论证。在筇竹寺时期裂陷槽呈北东向展布,其西边界介于焦石1井—利1井一线,东边界介...
根据地震剖面、航磁资料、钻井资料和野外露头,在四川盆地东部发现了鄂西—渝东裂陷槽,初步界定了裂陷槽的西边界,并对其演化过程及形成机制进行了简要论证。在筇竹寺时期裂陷槽呈北东向展布,其西边界介于焦石1井—利1井一线,东边界介于宜地4井—宜地3井一线。之后,在沧浪铺期经过填平补齐,裂陷槽厚度范围明显缩小,且沉降中心由长生1井向北东方的鄂参1井迁移。另外,龙王庙组整体厚度变化不大,表明筇竹寺组和沧浪铺组沉积时期是裂陷槽主要的填平补齐时期。在沧浪铺组沉积时期,裂陷槽于高桥一带发育优质烃源岩;而在相对较浅的双流坝地区发育优质储集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鄂西—渝东裂陷槽
演化过程
成因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鄂西—渝东早寒武世裂陷槽的发现及其演化过程初探
被引量:
1
1
作者
周刚
李忠权
张本健
龙伟
陈骁
黄梓桑
钟原
和源
喻黎明
乔艳萍
机构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
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
出处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22-1031,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U2344209)。
文摘
根据地震剖面、航磁资料、钻井资料和野外露头,在四川盆地东部发现了鄂西—渝东裂陷槽,初步界定了裂陷槽的西边界,并对其演化过程及形成机制进行了简要论证。在筇竹寺时期裂陷槽呈北东向展布,其西边界介于焦石1井—利1井一线,东边界介于宜地4井—宜地3井一线。之后,在沧浪铺期经过填平补齐,裂陷槽厚度范围明显缩小,且沉降中心由长生1井向北东方的鄂参1井迁移。另外,龙王庙组整体厚度变化不大,表明筇竹寺组和沧浪铺组沉积时期是裂陷槽主要的填平补齐时期。在沧浪铺组沉积时期,裂陷槽于高桥一带发育优质烃源岩;而在相对较浅的双流坝地区发育优质储集岩。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鄂西—渝东裂陷槽
演化过程
成因机制
Keywords
Sichuan Basin
western Hubei-eastern Chongqing aulacogen
evolution process
genetic mechanism
分类号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鄂西—渝东早寒武世裂陷槽的发现及其演化过程初探
周刚
李忠权
张本健
龙伟
陈骁
黄梓桑
钟原
和源
喻黎明
乔艳萍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