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盆地长庆气区天然气开发前景 被引量:49
1
作者 何江川 余浩杰 +2 位作者 何光怀 张吉 李娅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3-33,共11页
目前天然气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比偏低,对外依存度较高。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以下简称长庆油田)所在的鄂尔多斯盆地长庆气区是我国四大天然气生产基地之一,承担着保障民生用气、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职责。近年来,长庆... 目前天然气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比偏低,对外依存度较高。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以下简称长庆油田)所在的鄂尔多斯盆地长庆气区是我国四大天然气生产基地之一,承担着保障民生用气、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职责。近年来,长庆油田积极落实“大力提升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力度”指示精神,制定了二次加快发展战略,2020年天然气年产量达到448.5×10^(8) m^(3)、油气当量突破6000×104 t,夯实了“西部大庆”的行业地位。为了进一步促进长庆气区天然气持续稳产、实现提质增效的目标,概述了长庆气区天然气勘探开发情况,分析了天然气开发的形势与挑战,制定了开发技术对策,指明了天然气开发前景。研究结果表明:①长庆气区天然气勘探开发经历了4个阶段,形成了低渗透碳酸盐岩、低渗透砂岩、致密砂岩3种类型气藏开发的主体技术;②该区天然气开发正面临着已开发气田储量动用程度不充分、产量递减较快、剩余未开发储量分布复杂等6项挑战,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井网加密、扩边增储、次产层挖潜、气井精细管理等26条开发技术对策;③该区天然气开发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是老气田稳产和新区上产并重、常规气与非常规气攻关并举。结论认为,长庆气区天然气年产量将保持稳中有升的良好态势,“十四五”期末将突破500×10^(8) m^(3)且保持长期稳产,将助力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优化和“双碳”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长庆气区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 天然开发 形势与挑战 技术对策 开发潜力 开发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水平气井的新型自缓冲柱塞气举排液装置的设计及应用——以鄂尔多斯盆地长庆气区为例 被引量:13
2
作者 韩强辉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67-71,共5页
柱塞气举工艺技术已成为鄂尔多斯盆地长庆气区排水采气的主要技术,但现有柱塞装置存在大斜度井段卡定器难以卡定等问题,致使该技术只能应用于直井,而无法应用于大斜度井筒轨迹的水平井。目前,长庆气区共有水平气井1 200余口,积液问题逐... 柱塞气举工艺技术已成为鄂尔多斯盆地长庆气区排水采气的主要技术,但现有柱塞装置存在大斜度井段卡定器难以卡定等问题,致使该技术只能应用于直井,而无法应用于大斜度井筒轨迹的水平井。目前,长庆气区共有水平气井1 200余口,积液问题逐渐显现。为了实现水平气井应用柱塞气举工艺进行排液采气的目标,通过柱塞和井下工具结构一体化、动力学理论模型分析,并结合水平气井井身结构特点,自主设计了一种适用于水平气井的新型自缓冲柱塞装置。该装置不仅可进入水平井底部大斜度井段或水平井段,而且还简化了现有柱塞装置的井下工具。水平井柱塞装置由柱塞本体、抗冲击总成组成,柱塞本体确保举液效率,抗冲击总成实现自缓冲柱塞落地冲击力的功能。结合工况条件测试,认为该装置能够满足柱塞安全运行的要求,保证柱塞落地冲击力不破坏管柱和柱塞本体。该新型水平气井柱塞气举排液装置已在长庆气区成功投放运行,抗冲击性能满足现场应用要求,且大幅降低了井筒液柱高度,增加了产气量,应用效果显著,可解决水平气井排液采气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塞 水平 举排液 自缓冲 大斜度 变径短节 冲击力 弹簧 鄂尔多斯盆地 长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本溪组煤岩气储集层评价及甜点区优选
3
作者 张正涛 费世祥 +6 位作者 罗文琴 钟广浩 兰天君 王晔 崔越华 汪淑洁 张芳 《新疆石油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3-272,共10页
为确定鄂尔多斯盆地东部石炭系本溪组煤岩气产量影响因素及建产有利目标区域,基于研究区基础地质特征及测试资料,针对8号煤层,开展储集层精细表征及含气主控因素分析,构建其高精度三维地质模型,并优选其甜点区。研究区整体为平缓的西倾... 为确定鄂尔多斯盆地东部石炭系本溪组煤岩气产量影响因素及建产有利目标区域,基于研究区基础地质特征及测试资料,针对8号煤层,开展储集层精细表征及含气主控因素分析,构建其高精度三维地质模型,并优选其甜点区。研究区整体为平缓的西倾单斜,8号煤层发育稳定,厚度为6.0~12.0 m,储盖组合以煤-泥岩为主,煤岩结构多为Ⅰ分型和Ⅱ分型。煤岩平面上呈带状分布,整体含气量较高,平均可达23.17 m^(3)/t,埋藏深度、成熟度、正向构造、裂缝发育程度和储盖组合是影响含气量的主要因素。基于岩相、含气量、岩石力学、地应力、裂缝等,综合资源量、构造、煤层及其顶底板应力等,提出了煤岩气储集层甜点区优选方案,并优选出Ⅰ类甜点区777 km2和Ⅱ类甜点区560 k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石炭系 本溪组 煤岩 储集层评价 甜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地区石炭系本溪组煤岩气储层特征 被引量:10
4
作者 刘新社 黄道军 +3 位作者 虎建玲 周国晓 杜小伟 戴贤铎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1-62,共12页
近年来,鄂尔多斯盆地多口风险探井在石炭系本溪组煤岩中获得工业气流,展示出该盆地煤岩气良好的勘探前景,但关于该盆地煤岩气储层特征的研究较少,煤岩气储层分布规律认识不清,制约了下一步勘探部署。为此,以本溪组8号煤为例,综合岩心、... 近年来,鄂尔多斯盆地多口风险探井在石炭系本溪组煤岩中获得工业气流,展示出该盆地煤岩气良好的勘探前景,但关于该盆地煤岩气储层特征的研究较少,煤岩气储层分布规律认识不清,制约了下一步勘探部署。为此,以本溪组8号煤为例,综合岩心、扫描电镜及物性等分析化验资料,对盆地深层煤岩的宏观煤岩类型、显微组分、煤质特征、孔-裂隙发育特征、物性特征和甲烷吸附能力等储层特征开展了系统研究,建立煤岩气储层评价标准,并预测了煤岩气的有利分布区。研究结果表明:①8号煤以原生结构的光亮煤、半亮煤为主,显微组分中镜质组含量高,灰分平均值为17.77%,镜质体最大反射率为1.08%~2.23%,以肥煤-贫煤为主。②8号煤储集类型以胞腔孔、气孔和裂隙为主,其中裂隙包括宏观割理和微裂隙;孔裂隙体积分布以“U”字形结构为主,微孔贡献最大,其次为微裂隙;比表面积分布呈“L”字形,呈现出微孔单峰。③8号煤氦气法孔隙度平均值为6.25%,渗透率平均值为4.21 mD,煤岩在地层状态下具有良好的渗透性。④8号煤空气干燥基兰氏体积为7.79~26.08 m^(3)/t,平均值为18.60 m^(3)/t,兰氏压力为2.03~4.17 MPa,平均值为3.12 MPa,煤岩吸附能力与灰分含量呈负相关性,与成熟度呈正相关性。结论认为,鄂尔多斯盆地本溪组8号煤发育2类有利区,其中横山-米脂-绥德一带为Ⅰ类有利区,面积约11200 km^(2);乌审旗西和榆林北为Ⅱ类有利区,面积约13300 km^(2),2类有利区资源量超过4.5×10^(12) m^(3),可形成煤岩气规模增储上产的现实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石炭系 本溪组 8号煤 深层煤岩 储层特征 煤岩 勘探有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神木气田二叠系石千峰组5段致密气富集因素及有利区预测 被引量:3
5
作者 吴伟涛 冯炎松 +3 位作者 费世祥 王一妃 吴和源 杨旭东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39-751,共13页
针对致密砂岩气富集主控因素不清、有利区预测难度大的关键问题,以鄂尔多斯盆地神木气田二叠系石千峰组5段(千5段)为研究对象,利用地震、钻井、测井和测试分析资料,研究了致密气气藏特征,分析了断裂、储层、盖层、隔层、烃源岩和海拔条... 针对致密砂岩气富集主控因素不清、有利区预测难度大的关键问题,以鄂尔多斯盆地神木气田二叠系石千峰组5段(千5段)为研究对象,利用地震、钻井、测井和测试分析资料,研究了致密气气藏特征,分析了断裂、储层、盖层、隔层、烃源岩和海拔条件对致密气富集的影响,预测了致密气勘探有利区。研究表明:千5段砂体为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分流河道砂体,继承性走滑断裂起到改善储层和输导天然气的作用。气层孔隙度为6.0%~12.0%,平均9.1%,渗透率为(0.20~0.80)×10^(-3)μm^(2),中值为0.49×10^(-3)μm^(2),气藏为透镜状致密气藏,具有横向连片、纵向叠置的准连续型分布特征。断裂和储层物性是致密气富集的主要因素,盖层厚度、隔层厚度和源岩煤层厚度的控气作用相对微弱,海拔条件对天然气分布不具有控制作用。当气井与断裂的距离大于9 km、储层泥质含量大于12%、隔层泥岩厚度大于210 m时,随着参数值的减小,天然气富集程度增强;当孔隙度小于9%、渗透率小于0.5×10^(-3)μm^(2)、盖层泥岩厚度小于120 m、源岩煤层厚度小于15 m时,随着参数值的增加,天然气富集程度增强。提出气层富集指数预测致密气藏有利区,优选出14个Ⅰ类有利区和22个Ⅱ类有利区,它们主要分布在神木气田东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集因素 有利预测 致密 石千峰组 神木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海陆过渡相页岩气聚集条件及有利区预测 被引量:45
6
作者 闫德宇 黄文辉 +2 位作者 李昂 刘浩 刘翰林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9,62+127,共11页
以鄂尔多斯盆地海陆过渡相富有机质泥页岩为研究对象,分析野外露头和岩心观察、采样、地化参数和物性参数等测试资料,研究富有机质泥页岩的沉积相、厚度及分布、有机质类型及含量、热成熟度、孔隙度等页岩气成藏条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 以鄂尔多斯盆地海陆过渡相富有机质泥页岩为研究对象,分析野外露头和岩心观察、采样、地化参数和物性参数等测试资料,研究富有机质泥页岩的沉积相、厚度及分布、有机质类型及含量、热成熟度、孔隙度等页岩气成藏条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石炭—二叠系海陆过渡相富有机质泥页岩主要发育在沼泽相和三角洲相,常与煤层、灰岩、致密砂岩等互层,纵横向变化快,单层厚度小,累计厚度大,有机碳含量相对海相、陆相泥页岩较高.有机质类型以腐殖型为主,有机质热成熟度处在成气高峰阶段,有利于页岩气的形成.综合页岩气藏评价的各项指标信息,预测鄂尔多斯盆地石炭—二叠系海陆过渡相页岩气藏最有利发育区位于盆地东部神木—绥德—延长一带的山西组、盆地北部乌审旗—杭锦旗—东胜—神木与鄂托克旗—盐池一带的太原组及盆地东北部靖边—横山—榆林—神木一带的本溪组,虽然各组地层埋深较大,但多与煤层、致密砂岩层互层,形成页岩气、煤层气和致密砂岩气叠置成藏,具有较大的勘探与开发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聚集条件 有利预测 海陆过渡相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二叠系山西组页岩气成藏条件与有利区筛选 被引量:23
7
作者 兰朝利 郭伟 +1 位作者 王奇 张欣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77-188,共12页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榆106井区山西组页岩沉积在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间沼泽、天然堤、决口扇远端与洼地环境。根据有机地球化学、物性、含气性、岩性实验分析,结合钻井、录井、测井资料与沉积相研究,开展了该区山西组页岩气成藏条件与有利...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榆106井区山西组页岩沉积在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间沼泽、天然堤、决口扇远端与洼地环境。根据有机地球化学、物性、含气性、岩性实验分析,结合钻井、录井、测井资料与沉积相研究,开展了该区山西组页岩气成藏条件与有利区分布研究。山西组页岩有机碳含量较高,山二段平均5.28%,山一段平均3.02%,有机质类型以Ⅱ_2、Ⅲ型干酪根为主,有机质成熟度较高,R_o平均1.89%,生气条件优越。页岩孔隙度平均1.7%,渗透率平均0.0415×10^(-3)μm^2,平均含气量0.64 m^3/t,页岩单层厚度小,垂向上普遍与致密砂岩、煤层组成互层,累计厚度较大(平均达75 m),页岩渗透性较好而储集性能稍差。页岩脆性矿物含量平均49.9%,黏土矿物含量平均50.1%,黏土矿物含量较高,资源丰度普遍较低,但是页岩埋深小于3000 m,试气产能较高(0.64×10~4m^3/d),商业开发潜力较好。山二段有机质含量比山一段更高,含气性比山一段更好。主要基于页岩厚度与沉积相展布预测的山二段页岩气有利区呈北东向、南北向条带状展布,受分流河道间沼泽微相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成藏条件 有利筛选 山西组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气区上古生界砂岩孔隙结构 被引量:14
8
作者 苗建宇 屈红军 +3 位作者 高胜利 王武龙 李香玲 徐子炎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14-820,共7页
目的探讨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砂岩孔隙结构特点和油气储集的关系。方法对井下剖面砂岩的储集层分析资料进行精细研究。结果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砂岩的储集层孔隙结构特征表现为物性条件差,孔隙类型多为次生孔隙,毛管压力曲线排躯压力... 目的探讨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砂岩孔隙结构特点和油气储集的关系。方法对井下剖面砂岩的储集层分析资料进行精细研究。结果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砂岩的储集层孔隙结构特征表现为物性条件差,孔隙类型多为次生孔隙,毛管压力曲线排躯压力较高,孔隙分选较差,具有天然气聚集的基本地质条件。结论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砂岩具有较好的天然气聚集条件,是目前天然气藏聚集的主要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 储集层 孔隙结构 孔隙类型 延长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探区陆相页岩气储层特征 被引量:14
9
作者 徐红卫 李贤庆 +5 位作者 周宝刚 祁帅 张吉振 杨杰 陈金明 高文杰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6-53,共8页
结合我国陆相页岩分布特征,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探区为例,对钻孔岩心样品进行有机地球化学、X射线衍射、孔隙度测定、扫描电镜、气体吸附等多种实验分析,研究陆相页岩气储层特征。结果表明,延长探区延长组陆相页岩厚度较大(平均50 m),有... 结合我国陆相页岩分布特征,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探区为例,对钻孔岩心样品进行有机地球化学、X射线衍射、孔隙度测定、扫描电镜、气体吸附等多种实验分析,研究陆相页岩气储层特征。结果表明,延长探区延长组陆相页岩厚度较大(平均50 m),有机质丰度高(平均TOC为4.86%),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型,热演化程度处于成熟阶段(Rran为0.84%~1.10%);页岩中黏土矿物质量分数高(21.8%~71.5%,平均47.3%),石英质量分数较低(10.8%~44.9%,平均22.3%),脆性指数相对较小(27.1%~77.2%,平均49.6%),表明页岩储层具有脆性和可压裂性;延长组页岩孔隙度主要分布在1%~3%,孔隙类型多样,以粒间孔和粒内孔为主,其次是晶间孔、微裂缝、溶蚀孔和有机质孔,为页岩气赋存提供了储集空间;延长组页岩总含气量为1.60~6.67 m3/t,显示出较好的含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页岩 储层特征 延长组页岩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地区天然气勘探新进展 被引量:90
10
作者 杨华 魏新善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6-11,共6页
苏里格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西部,勘探面积约4×104km2。最新研究成果表明,该区二叠系盒8段砂层发育,砂体具有毯式分布特征、岩相具有分带特点,发育3种储层类型,目标勘探应从砂体预测转向气层预测,勘探难度较大。经过近期... 苏里格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西部,勘探面积约4×104km2。最新研究成果表明,该区二叠系盒8段砂层发育,砂体具有毯式分布特征、岩相具有分带特点,发育3种储层类型,目标勘探应从砂体预测转向气层预测,勘探难度较大。经过近期的整体勘探,已累计发现了我国陆上超万亿立方米储量的整装大气田,在苏里格西区和南部勘探又有了新的发现。苏里格地区天然气成藏条件有利、资源量大、探明率较低,具有形成2×1012m3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的地质条件,苏里格西区是下一步提交天天然气规模储量的重点地区,苏里格南部则是重要的天然气储量增长接替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苏里格地 天然 勘探成果 进展 藏形成 条件 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陆过渡相岩性频繁互层型页岩气潜力评价方法--以鄂尔多斯盆地临兴区块下二叠统山西组为例 被引量:22
11
作者 吴鹏 高丽军 +5 位作者 李勇 吴建光 石雪峰 康弘男 孔为 吴翔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8-39,共12页
海陆过渡相页岩气高效勘探亟需建立有利区评价流程及选区参数体系。为此,以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临兴区块下二叠统山西组2段(以下简称山2段)页岩气为例,在对区内4口页岩气探井的泥页岩层段岩心观察和含气量、地球化学、岩矿、储层物性、岩... 海陆过渡相页岩气高效勘探亟需建立有利区评价流程及选区参数体系。为此,以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临兴区块下二叠统山西组2段(以下简称山2段)页岩气为例,在对区内4口页岩气探井的泥页岩层段岩心观察和含气量、地球化学、岩矿、储层物性、岩石力学等实验测试参数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海陆过渡相页岩气勘探评价流程和参数指标,评价了山2段页岩气有利区及勘探潜力。研究结果表明:①相比于海相页岩,该区海陆过渡相煤系泥页岩层段中相对富气的泥页岩层段中—薄层泥页岩与煤层(线)、致密粉砂岩(砂岩)频繁互层,具有“含气泥页岩层段岩性复杂多样、砂质夹层发育”的特点;②该区海陆过渡相泥页岩有机质类型以混合型、腐殖型干酪根为主,有机质丰度和成熟度较高,生气能力强;储集层具备高储集能力,介孔和微裂缝发育;富有机质夹薄层砂岩条带的岩性组合相对有利富气,且脆性矿物含量高,有利于改造;③结合页岩气富集性与可压性地质参数测井解释、地质综合相类比等方法,建立了“五步四关键三原则”的海陆过渡相页岩气评价流程,形成了海陆过渡相页岩气的有利区评价方法。结论认为,该区山2段海陆过渡相页岩气勘探前景中等偏上,并落实区内山2段3类页岩气勘探潜力区,其中一类区资源潜力和开发潜力较大,为后期页岩气勘探重点区;三类区单独开发页岩气难度较大,需考虑多层系多类型气协同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陆过渡相 鄂尔多斯盆地 山西组2段 砂泥叠置 页岩 评价流程 参数体系 评价方法 有利优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探区陆相页岩气勘探 被引量:17
12
作者 王永炜 高胜利 高潮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8-98,共11页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探区的柳评177井压裂出气,标志着中国陆相页岩气的成功发现,揭开了我国陆相页岩气勘探开发的序幕。之后,延长石油集团在页岩气勘探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一系列重要的地质认识,为陆相页岩气勘探开发奠定了基础。...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探区的柳评177井压裂出气,标志着中国陆相页岩气的成功发现,揭开了我国陆相页岩气勘探开发的序幕。之后,延长石油集团在页岩气勘探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一系列重要的地质认识,为陆相页岩气勘探开发奠定了基础。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早、中期湖盆演化控制着页岩气源岩的形成;在延长探区内,主力生烃层为长7和长9页岩,其有机质丰度较高,干酪根主要为Ⅱ1型,处于成熟—湿气(原油伴生气)阶段;所发现的页岩气均为腐泥型干酪根热演化形成的油型气,页岩中油气共生,以湿气为主,以游离态、吸附态和溶解态等形式赋存,且以游离态为主,吸附态次之;结合鄂尔多斯盆地勘探实践,针对盆地页岩气勘探相关地质问题进行了讨论,最终得出盆地热演化差异性、低熟油气生成机理以及生烃期古地层压力研究是鄂尔多斯盆地页岩气勘探地质研究的关键理论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延长探 页岩 油型 赋存形式 热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探区上古生界深盆气成藏条件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新建 刘新刚 王鑫峰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27-129,共3页
富县探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的东南部,上古生界该区处于盆地南部生烃中心,气源条件较好;区内砂岩储集层较为发育,具致密、低孔低渗的特点。初步的勘探结果表明富县地区上古生界普遍含气,且具有深盆气的基本成藏特点,是天然气勘探的有利地区。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富县探 成藏条件 深盆 上古生界 天然勘探 盆地构造 藏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大宁—吉县区块山西组2~3亚段致密砂岩气储层“甜点区”评价 被引量:21
14
作者 赵龙梅 文桂华 +4 位作者 李星涛 李翔 李永洲 时小松 杨明明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1期5-10,共6页
鄂尔多斯盆地大宁—吉县区块下二叠统山西组2~3亚段煤系地层致密砂岩气藏是目前该区块主要的天然气勘探开发层系。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储层非均质性强、横向变化大、单井生产效果差异大等问题凸显,落实优选'甜点区'成为提升该... 鄂尔多斯盆地大宁—吉县区块下二叠统山西组2~3亚段煤系地层致密砂岩气藏是目前该区块主要的天然气勘探开发层系。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储层非均质性强、横向变化大、单井生产效果差异大等问题凸显,落实优选'甜点区'成为提升该区勘探开发效益的核心问题。为此,基于野外露头剖面、地震、岩心、录井、测井、压裂试气及生产动态资料的系统分析,刻画沉积微相特征,对山2~3亚段储层特征和发育规律进行综合评价,预测'甜点区'。研究结果表明:(1)山2~3期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分流间湾等3种沉积微相,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是主要的储集体,其砂体叠置样式可划分为孤立型、垂叠型、侧叠型和空叠型等4种,其中以垂叠型为主,其余次之;(2)山2~3亚段储层以细—粗粒岩屑石英砂岩、石英砂岩为主,胶结类型主要为孔隙型、接触型和次生加大型,孔隙类型以岩屑溶孔、粒间溶孔和粒间孔为主,属于低排驱压力—细喉道储层;(3)山2~3亚段发育东西两条砂带,砂岩主要分布在东砂带内,主体砂岩厚度大于6 m,西砂带河道呈现窄条带状,主体砂岩厚度大于4 m;(4)山2~3亚段可划分为3类'甜点区',其中Ⅰ类区位于水下分流主河道位置,地震响应明显,测井曲线以钟形—箱形为主,砂体厚度大,叠置样式以垂叠型为主,生产效果好;(5)研究区可优选出8个'甜点区',合计面积为60.7 km^2,其中Ⅰ类区1个,Ⅱ类区2个,Ⅲ类区5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大宁—吉县 早二叠世 沉积微相 致密砂岩 叠置样式 储集层特征 “甜点”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探区陆相页岩气勘探开发进展、挑战与展望 被引量:33
15
作者 杜燕 刘超 +4 位作者 高潮 郭超 刘刚 徐杰 薛培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3-42,共10页
鄂尔多斯盆地为大型富油气叠合盆地,发育二叠系和三叠系多套页岩层系,陆相页岩气资源丰富。相比较于海相页岩,陆相页岩存在较多特殊性,其勘探开发面临诸多挑战,制约陆相页岩气难以实现经济开采,在地质特征、资源背景及勘探开发技术等方... 鄂尔多斯盆地为大型富油气叠合盆地,发育二叠系和三叠系多套页岩层系,陆相页岩气资源丰富。相比较于海相页岩,陆相页岩存在较多特殊性,其勘探开发面临诸多挑战,制约陆相页岩气难以实现经济开采,在地质特征、资源背景及勘探开发技术等方面对鄂尔多斯盆地页岩气勘探开发实践中取得的成果进行归纳,对目前的技术难点进行分析,以期在陆相页岩气发展进程中,有效利用机遇及时应对挑战。综合分析认为:延长探区陆相页岩厚度、有机碳含量、成熟度、含气量等参数达到国家标准规定的页岩气有利层段参数下限标准,具备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陆相页岩气在宏观和微观非均质条件控制下,相态和规模上具有差异性富集特征,存在吸附成藏和吸附+游离复合成藏两类成藏模式,不同成藏机理指导陆相页岩气有利区优选及页岩气井生产。陆相页岩气勘探实践中形成多项关键配套工艺技术,建立起适用于强非均质性陆相页岩的测井评价方法,研发出适用于陆相页岩的水基钻井液体系和系列钻完井配套技术装备,形成CO_2压裂技术体系和井场废液回收处理—利用技术。同时,面临精细"甜点"预测、钻井提速提效、压裂环保增效、降低成本等诸多挑战。目前中国陆相页岩气仍处于勘探开发初期,成本高,初期产量低,还需通过开展陆相页岩气勘探开发先导性试验,实现科技突破,形成资源接替,促进陆相页岩气产业取得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延长探 陆相页岩 勘探开发进展 挑战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探区页岩气 被引量:7
16
作者 程玉群 高胜利 +1 位作者 高潮 于强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12,共6页
通过对中生界页岩气、中生界浅层气、上古生界天然气和周边盆地的生物成因气等多种成因气的地球化学特征(包括组分和碳同位素)对比,探讨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页岩气的成因.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页岩气甲烷体积分数为46.08%~94.56%,重烃体积... 通过对中生界页岩气、中生界浅层气、上古生界天然气和周边盆地的生物成因气等多种成因气的地球化学特征(包括组分和碳同位素)对比,探讨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页岩气的成因.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页岩气甲烷体积分数为46.08%~94.56%,重烃体积分数为2.86%~37.61%,甲烷碳同位素为-52.0‰^-46.4‰.通过天然气组分及碳同位素对比分析,确定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页岩气的成因既不是来自上古生界煤型气,也不是生物成因气,而是和盆地浅层气地球化学特征相似,属于偏腐泥型源岩热解形成的原油伴生气,源岩为延长组腐泥型烃源岩.考虑到热演化成熟度特征,认为吴旗—庆阳—富县一带中生界烃源岩热演化程度高,为页岩气勘探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天然成因 碳同位素 延长探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古构造演化在气田形成中的作用及意义 被引量:27
17
作者 蒲仁海 姚宗慧 张艳春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27-29,共3页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大气田是发育在奥陶系顶碳酸盐岩古风化壳中的地层油气藏。由于储层的今构造面貌是一个角度不到 1°的西倾单斜 ,因而人们一直认为该气田形成与构造无关 ,而与上倾方向不整合面侵蚀谷中充填的太原组—山西组泥质岩...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大气田是发育在奥陶系顶碳酸盐岩古风化壳中的地层油气藏。由于储层的今构造面貌是一个角度不到 1°的西倾单斜 ,因而人们一直认为该气田形成与构造无关 ,而与上倾方向不整合面侵蚀谷中充填的太原组—山西组泥质岩对储层封堵有关。因而在天然气勘探中一度注重寻找侵蚀谷。虽然找到了许多侵蚀谷遮挡 ,但是并非所有侵蚀谷下倾方向都会形成气藏。古构造演化研究表明 ,天然气大量生成后的运移聚集和散失一直都受古构造形态的控制 ,虽然气田在今构造图上是一个平缓的大单斜 ,但在古构造图上往往是长期稳定发育的大型鼻隆。今天多个气藏的位置正好位于古鼻隆与今鼻隆轴线之间或轴线的交叉地带 ,说明非构造油气藏并非与构造无关 ,而是它的形成、演化、定型与破坏始终与古构造演化密切地联系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古构造 构造演化 藏形成 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低渗-致密气藏水平井全生命周期开发技术及展望 被引量:14
18
作者 李进步 崔越华 +1 位作者 黄有根 费世祥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80-494,共15页
基于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开发实践,系统描述了低渗-致密气藏地质特征。依据水平井开发的主要对象、技术参数和生产指标等因素,将水平井开发历程划分为实践探索、攻关试验、规模应用和优化提升4个阶段。详细阐述了鄂尔多斯盆地水平井开发... 基于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开发实践,系统描述了低渗-致密气藏地质特征。依据水平井开发的主要对象、技术参数和生产指标等因素,将水平井开发历程划分为实践探索、攻关试验、规模应用和优化提升4个阶段。详细阐述了鄂尔多斯盆地水平井开发的技术内涵,系列开发技术包括多学科甜点优选技术、多层系大井丛整体部署技术、多专业融合导向技术、精细化压裂改造技术以及全生命周期生产管理。综合评价了不同气藏水平井的开发效果及潜力,认为致密气水平井具有良好的开发效果和前景;明确了加强多学科全过程联合研究是水平井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实现低品位天然气资源规模、效益开发的关键。今后面对深、薄、低丰度等更为复杂的开发对象,将针对性地优化、提升苏里格等老气田水平井技术,攻关形成庆阳、宜川等新气田水平井配套技术,超前储备页岩气、煤层气等新型天然气资源水平井有效开发技术,为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上产及稳产提供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开发技术 低渗-致密 天然 长庆油田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探区油气勘探历程与启示 被引量:13
19
作者 胡春桥 任来义 +2 位作者 贺永红 万永平 梁全胜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12-318,共7页
通过对延长探区勘探历程、数据以及重要历史事件进行梳理和分析,以油气产量变化和地质理论发展为主线,将延长探区勘探历程划分为4个阶段:初始勘探阶段(1905—1949年)、持续探索阶段(1950—1981年)、快速发展阶段(1982—2006年)和稳油增... 通过对延长探区勘探历程、数据以及重要历史事件进行梳理和分析,以油气产量变化和地质理论发展为主线,将延长探区勘探历程划分为4个阶段:初始勘探阶段(1905—1949年)、持续探索阶段(1950—1981年)、快速发展阶段(1982—2006年)和稳油增气阶段(2007年至今)。详细总结了近10年延长石油在特低—超低渗油藏勘探、盆地东南部致密天然气勘探和非常规陆相页岩气勘探等方面取得的理论认识,及其对油气快速增储上产的重要作用,期望对以后的油气勘探工作起到启发和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延长探 勘探历程 勘探启示 致密油藏 陆相页岩 延长组 特低—超低渗油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低渗透气藏开发技术及开发前景 被引量:21
20
作者 张明禄 吴正 +1 位作者 樊友宏 史松群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4,101,共4页
鄂尔多斯盆地拥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但是储层隐蔽性强、非均质性强,开发难度极大。"十一五"期间,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通过不断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推进技术攻关,探索形成了低渗透气藏效益开发建设模式,突破了水平井、致密储层... 鄂尔多斯盆地拥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但是储层隐蔽性强、非均质性强,开发难度极大。"十一五"期间,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通过不断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推进技术攻关,探索形成了低渗透气藏效益开发建设模式,突破了水平井、致密储层改造等提高单井产量的关键技术,建成了年产天然气200×108m3以上的生产能力,实现了鄂尔多斯盆地低渗透气藏的经济有效开发。目前长庆油田未动用天然气储量规模达数万亿立方米,仍具有相当大的开发潜力,但是这些未动用储量主要赋存于多薄层致密砂岩储层中且气水关系复杂。为了实现对此类储量的经济有效开发,提出以提高单井产量、提高采收率、降低开发成本为目标,并加强以下5个方面技术攻关的工作思路:多薄层储层预测技术、气水层综合判识技术、水平井快速钻井及分段改造技术、直井多层改造技术、提高采收率技术。还展望了该盆地的天然气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低渗透 经济有效开发 关键技术 提高单井产量 前景展望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