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中南段构造特征与演化 被引量:19
1
作者 欧阳征健 陈洪德 冯娟萍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91-695,共5页
利用平衡地质剖面技术和2D Move软件对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中南段骨架地震剖面进行了精细解释。重新厘定9条一级断裂,确定4个一级构造单元,依据地质结构与构造样式的不同,将西缘中南段划分为5个段。构造变形自西向东依次减弱,南北向中部马... 利用平衡地质剖面技术和2D Move软件对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中南段骨架地震剖面进行了精细解释。重新厘定9条一级断裂,确定4个一级构造单元,依据地质结构与构造样式的不同,将西缘中南段划分为5个段。构造变形自西向东依次减弱,南北向中部马家滩段以薄皮构造为主,其余段以厚皮构造为主;西缘中南段不同地区最短收缩量不同,甜水堡段最短收缩量达50.62%,其构造变形主要发生于侏罗纪末期,最终定型于新生代。可见,西缘中南段具有"东西分带、南北分段"的典型特点,构造圈闭与油气聚集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中南段 平衡剖面技术 构造特征 地质结构 构造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断褶带沙井子段地质结构特征及油气勘探潜力
2
作者 陈思谦 任军峰 +4 位作者 王玮 井向辉 张小宝 王红伟 王乐立 《地质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41-952,共12页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断褶带沙井子段自东向西发育惠安堡—沙井子、青龙山—平凉、韦州—安国以及青铜峡—固原等4条近南北向大型断裂,在4条大型断裂夹持下形成了沙井子、银洞子以及严家湾3个逆冲席。受西侧推覆应力控制,逆冲席地层剥蚀具...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断褶带沙井子段自东向西发育惠安堡—沙井子、青龙山—平凉、韦州—安国以及青铜峡—固原等4条近南北向大型断裂,在4条大型断裂夹持下形成了沙井子、银洞子以及严家湾3个逆冲席。受西侧推覆应力控制,逆冲席地层剥蚀具“西强东弱”特征,严家湾逆冲席可见蓟县系出露,银洞子逆冲席侏罗系—石炭系基本剥蚀殆尽,沙井子逆冲席地层保存则较完整。按照构造特征差异,各逆冲席又可分前锋冲起带、席内变形带以及下盘隐伏带。其中,前锋冲起带地层陡立,视倾角局部近70°;席内变形带及下盘隐伏带结构较稳定,发育背斜、断背斜、断鼻构造。在落实地质结构的基础上,综合源储配置关系,指出沙井子段主要可形成两种类型油气藏:1)奥陶系乌拉力克组“自生自储”型页岩油气藏,区内该套泥页岩厚度超百米,平均TOC为1.23%,Ro为0.98%~1.87%,近期YT3井钻遇5.3 t/d工业油流,证实了该类油气藏良好的勘探潜力,综合评价此类油气藏勘探有利区面积670 km^(2);2)上古生界构造—岩性型砂岩油气藏,该类油气藏分布在沙井子逆冲席内,有利区面积368 k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西缘断褶带 沙井子 逆冲席 构造特征 演化过程 油气勘探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中南部马五1-2亚段岩相古地理特征及其对储层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李百强 王起琮 +4 位作者 张小莉 吴珍珍 巨银娟 纪炜 李军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89-600,共12页
为探讨岩相古地理环境对储层的影响,以鄂尔多斯盆地中南部马五 1-2 亚段为例,综合利用岩芯观察及薄片鉴定、多矿物测井解释模型以及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作图法等多种方法,对研究区岩相、岩相古地理特征进行了研究,并结合测井解释储层... 为探讨岩相古地理环境对储层的影响,以鄂尔多斯盆地中南部马五 1-2 亚段为例,综合利用岩芯观察及薄片鉴定、多矿物测井解释模型以及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作图法等多种方法,对研究区岩相、岩相古地理特征进行了研究,并结合测井解释储层厚度的分布特征及实际天然气产量数据分析了岩相古地理环境对储层分布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马五 1-2 亚段岩石类型主要包括白云岩(泥晶白云岩、膏盐溶蚀角砾白云岩、溶蚀角砾泥晶白云岩、溶蚀角砾含灰粉晶白云岩、灰云岩、含膏云岩、含泥含灰云岩、泥云岩)、石灰岩(云灰岩、含泥云灰岩)以及部分蒸发岩(石膏岩、盐岩)。岩相古地理环境以蒸发台地和局限台地亚相为主,蒸发台地亚相包括云坪和含膏云坪微相,局限台地亚相包括膏盐湖、膏湖和含膏湖微相。岩相古地理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储层分布,蒸发台地亚相中的云坪微相、含膏云坪微相以及局限台地亚相中的部分含膏湖微相、膏湖微相均是储层发育的有利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中南 马五1-2亚 岩相古地理 储层 多矿物测井解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凉北地区长8段油藏油源及其成藏模式
4
作者 罗丽荣 李剑锋 +4 位作者 朱静 孔令印 白嫦娥 居迎军 侯云超 《新疆石油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8-328,共11页
为确定鄂尔多斯盆地平凉北地区延长组长8段油藏油源和成藏机理,综合应用饱和烃色谱、饱和烃色谱-质谱、碳同位素组成等,对研究区长8段原油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和油源进行分析。研究区长8段原油密度和黏度差异较大,长8段原油遭受生物降解,... 为确定鄂尔多斯盆地平凉北地区延长组长8段油藏油源和成藏机理,综合应用饱和烃色谱、饱和烃色谱-质谱、碳同位素组成等,对研究区长8段原油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和油源进行分析。研究区长8段原油密度和黏度差异较大,长8段原油遭受生物降解,具有较高的密度、黏度、Pr/nC_(17)和Ph/nC_(18),重排藿烷类化合物相对丰度较低,ααα-20R甾烷呈不对称“V”字形分布,原油中C27规则甾烷含量较高,原油母质以水生生物为主,形成于淡水—微咸水、弱氧化—弱还原沉积环境。平凉—郭塬地区长8段原油属于低成熟—成熟原油,Ts/Tm、三环萜烷/17α(H)、21β(H)藿烷值低于殷家城地区长8段原油,研究区长7段烃源岩有机质丰度、成熟度和发育规模均低于庆阳地区长7段,三环萜烷/17α(H),21β(H)藿烷值存在差异。对比原油与烃源岩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结合烃源岩发育特征及成熟度匹配关系,认为平凉—郭塬地区长8段原油与平凉北地区长7段烃源岩匹配较好,原油以垂向运移成藏为主;殷家城地区长8段原油与庆阳地区长7段烃源岩匹配较好,原油以侧向输导运移成藏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天环坳陷 西缘冲断带 延长组 长8 油源 成藏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