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5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盆地临兴地区盒8段致密砂岩储层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姜洋 马立涛 +5 位作者 张波 刘成 张瀚澎 柳雪青 李洋冰 陈建奇 《非常规油气》 2024年第4期39-48,共10页
鄂尔多斯盆地临兴地区盒8段储层是气田增储上产的主力层系。为了更好的进行开发,加强气田储层保护,针对该储层总体敏感性与石盒子组存在差异的问题,以该层段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天然岩心的敏感性试验,结合扫描电镜、薄片鉴定和X衍射全... 鄂尔多斯盆地临兴地区盒8段储层是气田增储上产的主力层系。为了更好的进行开发,加强气田储层保护,针对该储层总体敏感性与石盒子组存在差异的问题,以该层段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天然岩心的敏感性试验,结合扫描电镜、薄片鉴定和X衍射全岩/黏土分析,在利用压汞及常规物性等大量测试资料分析储层基本特征的基础上,研究了临兴地区盒8段的敏感性特征及控制因素。结果表明:目的层中黏土矿物主要以绿泥石为主,储层总体表现为特低孔超低渗特征;储层敏感性中的速敏、水敏、盐敏、碱敏和酸敏损害程度整体表现为弱中等偏弱。说明复杂的孔隙特征以及矿物成分中较高的石英、绿泥石和高岭石含量是造成储层敏感性损害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可为目标区块的高效勘探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临兴地区 盒8段 敏感性 储层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临兴地区致密砂岩储层岩石力学参数和地应力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张兵 冯兴强 +4 位作者 米洪刚 张海峰 史浩 苏羽 吴林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1-59,共9页
地质力学分析在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临兴地区下石盒子组储层地应力研究相对滞后。在岩石力学实验和阵列声波测井分析基础上,对临兴地区下石盒子组储层致密砂岩岩石力学参数和地应力开展评价。结果表明:①临兴地区下石盒... 地质力学分析在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临兴地区下石盒子组储层地应力研究相对滞后。在岩石力学实验和阵列声波测井分析基础上,对临兴地区下石盒子组储层致密砂岩岩石力学参数和地应力开展评价。结果表明:①临兴地区下石盒子组静态杨氏模量14.7~37.1 GPa,静态泊松比0.207~0.294,致密砂岩动静态岩石力学参数呈良好的线性关系,Ⅰ类、Ⅱ类到Ⅲ类储层,杨氏模量和泊松比明显增大;②临兴地区下石盒子组最大水平主应力43~94 MPa,最小水平主应力在4~27 MPa,Ⅰ类、Ⅱ类到Ⅲ类储层,致密砂岩最大和最小水平主应力明显增大。本研究成果可为临兴地区滚动勘探开发提供基础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临兴地区 致密砂岩 岩石力学参数 地应力 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临兴地区上古生界层序地层格架及沉积模式 被引量:30
3
作者 刘畅 《非常规油气》 2019年第1期23-33,共11页
通过分析岩心、钻测井及地震资料,建立了鄂尔多斯盆地临兴地区上古生界精细等时层序地层格架,将上古生界划分为5个二级层序、14个三级层序、38个四级层序以及65个五级层序。本溪、太原组海相三级层序发育海侵及高位体系域,缺失低位体系... 通过分析岩心、钻测井及地震资料,建立了鄂尔多斯盆地临兴地区上古生界精细等时层序地层格架,将上古生界划分为5个二级层序、14个三级层序、38个四级层序以及65个五级层序。本溪、太原组海相三级层序发育海侵及高位体系域,缺失低位体系域;山西、石盒子及石千峰组海陆过渡相及陆相层序发育完整的低位、海侵和高位体系域。并初步形成了适用于临兴区块的小层划分标准。在层序格架内,通过识别相标志及测井相分析,沉积微相类型为潮道、砂坪、砂泥坪、泥灰坪、泥炭坪、潟湖、内陆棚泥、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水下分流河道间、河口坝、远砂坝及滨浅湖泥14种类型。太原组发育海相障壁海岸潮坪—潟湖—浅海陆棚层序地层发育模式,石盒子组发育陆相湖泊—辫状河角洲层序地层发育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临兴地区 上古生界 层序地层格架 沉积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临兴地区太原组页岩孔隙结构及分形特征 被引量:6
4
作者 吴泓辰 何金先 +3 位作者 张晓丽 任泽强 周逃涛 王爱宽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49-554,共6页
通过有机地球化学、X射线衍射等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临兴地区太原组页岩的物质组成特征进行了研究,利用高压压汞法探讨了页岩孔径分布特征,并利用分形理论对压汞数据进行了分析,以探讨页岩孔隙非均质性。结果表明,研究区页岩有机碳含量... 通过有机地球化学、X射线衍射等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临兴地区太原组页岩的物质组成特征进行了研究,利用高压压汞法探讨了页岩孔径分布特征,并利用分形理论对压汞数据进行了分析,以探讨页岩孔隙非均质性。结果表明,研究区页岩有机碳含量为1.59%~22.58%,平均为2.77%;脆性矿物含量为21.92%~74.45%,平均为44.55%;黏土矿物含量为19.43%~78.08%,平均为52.70%.根据压汞测试结果,部分页岩样品孔径具有"双峰式"的分布特点,较大的主峰对应微米级裂隙,较小的主峰对应大孔与介孔,而部分页岩样品孔径仅有裂隙对应的主峰。根据拟合结果,孔隙的分形维数可分为两段,第一段对应微米级裂隙,其分形维数为2.326 2~2.610 3;第二段对应大孔和介孔等纳米级孔隙,其分形维数为2.704 1~3.697 1.太原组页岩中,较小的纳米级孔隙是吸附态气体的主要储集空间,而较大的微米级裂隙主要作为游离态气体的储集空间及渗流通道。黏土矿物含量高而脆性矿物含量较低的页岩样品分形维数更大,对甲烷有着更强的吸附能力,但同时对压裂改造有着更高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临兴地区 太原组 页岩气 孔隙结构 高压压汞 分形维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临兴地区上古生界致密气成藏特征及物理模拟 被引量:22
5
作者 郑定业 庞雄奇 +5 位作者 姜福杰 刘铁树 邵新荷 李龙龙 呼延钰莹 国芳馨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44-754,共11页
鄂尔多斯盆地临兴地区上古生界致密砂岩气藏资源勘探潜力巨大,但是成藏规律及运移方式较为模糊。基于构造、沉积相和砂体展布特征,临兴地区上古生界源-储组合关系可分为源内、近源和远源3种类型。利用岩石热解、热成熟度测定、岩心描述... 鄂尔多斯盆地临兴地区上古生界致密砂岩气藏资源勘探潜力巨大,但是成藏规律及运移方式较为模糊。基于构造、沉积相和砂体展布特征,临兴地区上古生界源-储组合关系可分为源内、近源和远源3种类型。利用岩石热解、热成熟度测定、岩心描述、薄片鉴定、扫描电镜观察,物性分析以及地震和测井等资料,对烃源岩、储层、充注动力及断裂的发育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临兴地区发育煤、炭质泥岩和暗色泥岩3套烃源岩,干酪根类型为Ⅲ和Ⅱ2型,有机质丰度较高,普遍进入成熟-高成熟阶段,生气潜力较大;储层岩石类型以成熟度中等的长石岩屑砂岩为主,非均质性强,孔喉类型多样,包括原生粒间孔、溶解粒间孔、溶解粒内孔、晶间孔和微裂缝。物性以低孔-低渗为主,平均孔隙度为6.81%,平均渗透率为0.610×10-3μm2,属于典型致密储层;地层超压普遍发育,气体膨胀力是源内、近源组合成藏的关键动力;断裂十分发育,既可为天然气垂向充注至远源组合提供运移通道,又能改善储层品质,提高天然气横向运移能力。在此基础上,对建立起的成藏模式进行物理模拟实验,发现储层非均质性及断裂的发育是影响气水关系的主要因素,源内组合处于成藏优势区,可作为后期勘探开发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特征 物理模拟 致密气藏 上古生界 临兴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临兴—神府地区深部煤储层储渗空间发育特征及产水能力评价
6
作者 王金伟 许浩 +6 位作者 刘一楠 张兵 徐延勇 刘丁 宗鹏 王亚娟 宋雪静 《石油实验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4-63,共10页
鄂尔多斯盆地临兴—神府地区是我国深部煤层气开发重点区块之一,实际生产中不同区域煤层气井产水量差异显著,影响了深部煤层气的高效开发。通过高压压汞、低温CO_(2)吸附、低温N_(2)吸附、CT扫描等实验,对临兴—神府地区8#+9#煤层的煤... 鄂尔多斯盆地临兴—神府地区是我国深部煤层气开发重点区块之一,实际生产中不同区域煤层气井产水量差异显著,影响了深部煤层气的高效开发。通过高压压汞、低温CO_(2)吸附、低温N_(2)吸附、CT扫描等实验,对临兴—神府地区8#+9#煤层的煤岩样品进行了全尺度的联测表征,查明了研究区储渗空间发育特征。通过赋水模拟实验模拟计算了煤岩储水能力,通过数值模拟预测深部储层产水量,明确了研究区深部煤储层的产水能力,并进一步结合煤层气井产水数据评价了煤层水的来源。研究表明,临兴—神府地区深部煤储层整体上微孔和宏孔及裂隙比较发育,介孔发育相对较差。随变质程度升高,总孔体积先减后增,深部煤岩原始含水性急剧下降,储水能力先减后增,光亮煤在储水能力上有较大优势。研究区低镜质体反射率(R_(o))煤岩日均产水量预测为12.81~26.01 m^(3),中R_(o)煤岩为1.82~7.22 m^(3),高R_(o)煤岩为1.90~8.22 m^(3)。煤层气井实际日产水量超出该范围即为受外源水补给影响,低于该范围即为煤层自产。深部煤储层原始含水性较差,且储水能力有限,尤其在高R_(o)段,即使储层在完全饱和水的条件下,其产水量也应保持较低水平,持续高产水必定伴随大量的外源输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煤层气 储渗空间 产水量预测 产水特征 临兴—神府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志靖—安塞地区延长组10段油气成藏过程分析
7
作者 吴悠 陈一博 +2 位作者 胥中义 席明利 罗顺社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3-44,60,I0003,I0004,共15页
鄂尔多斯盆地志靖—安塞地区延长组油气资源丰富,深层延长组10段(长10段)油气勘探取得突破,但油气成藏过程复杂。根据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特征、显微荧光观察、显微荧光光谱分析、显微测温分析及油包裹体最小捕获压力恢复结果等,结合单井... 鄂尔多斯盆地志靖—安塞地区延长组油气资源丰富,深层延长组10段(长10段)油气勘探取得突破,但油气成藏过程复杂。根据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特征、显微荧光观察、显微荧光光谱分析、显微测温分析及油包裹体最小捕获压力恢复结果等,结合单井埋藏史—热演化史、生排烃过程和油气运移特征,明确志靖—安塞地区长10段油气充注期次及成藏时间,恢复不同期次油气充注时的古温压条件,分析研究区油气成藏过程。结果表明:志靖—安塞地区长10段发育三期油气充注,分别为151.8~139.0、129.5~123.8和120.0~100.1 Ma,成藏时间主要处于白垩世中期。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志靖—安塞地区长9段烃源岩开始生排烃,地层发育弱超压,油气自上而下运移至长10段,形成第一期油充注;早白垩世中期,长7、长9段烃源岩进入生排烃高峰,地层发育超压—强超压,在异常高压的驱动下,油气通过叠置砂体和裂缝持续自上而下向长10段充注;在研究区东、西部异常压力差和构造高差的控制下,油气自西向东于构造高部位及有利砂体区聚集成藏。该结果对志靖—安塞地区延长组拓展深层油气勘探领域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油气充注 成藏过程 长10段 延长组 志靖—安塞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二叠系下石盒子组1段源-汇格局与砂体分布
8
作者 方旭蕾 王琳霖 +4 位作者 齐荣 高辉 杨飞 刘璐 苏娟 《石油实验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4-295,共12页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富县地区作为上古生界天然气勘探的重要接替阵地,其主力勘探层段——二叠系下石盒子组1段(盒1段)受复杂构造—沉积作用影响显著,导致沉积充填的源—汇分布格局与砂体分布规律仍不明确。因此,深入开展多物源体系下的...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富县地区作为上古生界天然气勘探的重要接替阵地,其主力勘探层段——二叠系下石盒子组1段(盒1段)受复杂构造—沉积作用影响显著,导致沉积充填的源—汇分布格局与砂体分布规律仍不明确。因此,深入开展多物源体系下的沉积充填交汇关系、砂体成因类型及其分布规律研究对该地区天然气的高效勘探与规模增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野外露头和岩心观察,结合岩石薄片、重矿物以及测井资料的综合分析,系统开展了富县地区盒1段沉积物源分析,并总结了砂体成因类型、结构特征及其分布与演化规律。富县地区盒1段沉积期主要发育南部陆源碎屑充填区及南北陆源碎屑混源充填区。在盒1段共识别出9种岩相类型和3类岩相组合,其中主要砂体成因类型为辫状河相辫状河道充填和心滩砂坝两类。沿物源方向,岩相组合由指示南物源区下切、加积、侧积沉积充填作用逐渐演化为南北物源混源区侧积充填作用。盒1段经历了从沉积初始阶段洪水期富陆源粗碎屑供给到沉积晚期枯水期泥质沉积为主的沉积演化过程。其中,盒1-1、盒1-3小层沉积期是辫状复合河道砂体发育的有利阶段,尤其是盒1-1小层沉积期,优势砂体主要发育于富县地区中东部南物源沉积充填区及北部的物源混合充填的主力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矿物 岩相类型 砂体成因 源汇格局 盒1段 二叠系 富县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延安地区三叠系长7页岩源储配置及油气富集规律
9
作者 吴佳 赵卫卫 +4 位作者 刘钰晨 李慧 肖颖 杨迪 王嘉楠 《岩性油气藏》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0-181,共12页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长7段陆相页岩油气资源丰富,勘探开发潜力较大。通过岩心观察及测井、录井资料分析,综合地球化学数据、X射线衍射分析及现场解析气体数据等,对鄂尔多斯盆地延安地区三叠系长7段3个亚段页岩的源储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长7段陆相页岩油气资源丰富,勘探开发潜力较大。通过岩心观察及测井、录井资料分析,综合地球化学数据、X射线衍射分析及现场解析气体数据等,对鄂尔多斯盆地延安地区三叠系长7段3个亚段页岩的源储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不同源储组合特征及其与油气富集相关性进行了解剖。研究结果表明:①鄂尔多斯盆地延安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有机质类型以Ⅱ1型和Ⅱ_(2)型为主,Ⅰ型次之,自上而下3个亚段的总有机碳(TOC)质量分数平均值分别为3.39%,4.35%,5.57%,镜质体反射率(Ro)分别为0.69%,0.97%,1.31%,分别处于低成熟、成熟、高成熟演化阶段,分别为差烃源岩、中等烃源岩、优质烃源岩。②研究区长7_(3)亚段泥页岩矿物组分具有富黏土矿物特征,长7_(2)亚段黏土矿物含量高于长7_(1)亚段,3个亚段的孔隙类型分别以溶蚀孔、粒间孔—溶孔、粒间孔为主,储层可划分为Ⅰ类(优)、Ⅱ类(中)和Ⅲ类(差)。③研究区主要发育优质烃源岩-差储层、中等烃源岩-优质储层、差烃源岩-中等储层、中等烃源岩-中等储层、优质烃源岩-中等储层、差烃源岩-优质储层6种源储配置特征,长7_(3)亚段油气富集程度最高,长7_(2)亚段次之,长7_(1)亚段不利于页岩油气的富集成藏。④高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成熟度的泥页岩具有较好的生烃潜力,高黏土矿物含量、较好的孔隙连通性有利于油气运移聚集成藏,源储配置特征控制着页岩油气的富集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气 源储配置特征 富集规律 长7段 延长组 三叠系 延安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中上段有利砂体控制因素及预测
10
作者 徐庚 严雪 +3 位作者 吴楠 胡琮 雷宇 张文选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5-60,I0004,I0005,共18页
三叠系延长组是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主要的含油层系。根据测井、地震、岩心、薄片、物性及含油气性等资料,分析研究区延长组中上段前积层段储层特征及有利砂体控制因素,对有利砂体进行预测。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中上... 三叠系延长组是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主要的含油层系。根据测井、地震、岩心、薄片、物性及含油气性等资料,分析研究区延长组中上段前积层段储层特征及有利砂体控制因素,对有利砂体进行预测。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中上段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长石岩屑砂岩和长石砂岩;孔隙度主要分布于8.0%~12.0%,渗透率主要分布于(0.10~0.30)×10^(-3)μm^(2),属于致密储层。有利砂体发育受古地貌、沉积相及岩相因素控制,缓坡带和坳陷带为有利砂体最发育的地貌单元,三角洲前缘的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及深水重力流的砂质碎屑流沉积微相是有利砂体形成的主要沉积相带,块状层理细砂岩相是有利砂体最发育的岩相类型。研究区有利砂体可分为Ⅰ—Ⅲ类,Ⅰ类砂体主要分布于缓坡带的水下分流河道微相,Ⅱ类砂体主要分布于缓坡带及坳陷带的砂质碎屑流沉积微相,Ⅲ类砂体主要分布于斜坡带和坳陷带远端的河道侧缘及浊流沉积微相。该结果对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的下一步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因素 有利砂体 储层特征 三叠系 延长组中上段 陇东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华池地区三叠系长7页岩油储层特征、形成环境及富集模式
11
作者 梁锋 曹哲 《岩性油气藏》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40,共17页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华池地区三叠系长7段钻井岩心进行岩石学特征以及元素地球化学测试分析,采用V/(V+Ni),Ni/Co,U/Th,Sr/Cu,CaO/(MgO*Al_(2)O_(3)),Sr/Ba,Fe/Mn,Mn/Ti,Ba_(bio)值和P/Al值等多种判别标准,并结合总有机碳的含量,进行古环...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华池地区三叠系长7段钻井岩心进行岩石学特征以及元素地球化学测试分析,采用V/(V+Ni),Ni/Co,U/Th,Sr/Cu,CaO/(MgO*Al_(2)O_(3)),Sr/Ba,Fe/Mn,Mn/Ti,Ba_(bio)值和P/Al值等多种判别标准,并结合总有机碳的含量,进行古环境分析,恢复了沉积期的古气候、古盐度和古氧化还原条件等。研究结果表明:①鄂尔多斯盆地华池地区三叠系长7段岩石主要为深灰色泥岩、深灰色灰质泥岩及含炭屑的粉砂质泥岩、富含有机质的粉砂质泥岩,黏土矿物晶间孔与粒间孔是主要的孔隙类型,可见少量溶蚀孔和微裂缝。②研究区延长组长7沉积时期,有机质生产力强,环境以淡水为主且处于贫氧到缺氧状态,其中长7_(2)—长7_(3)亚段沉积时期,部分水体较深的区域出现极强的还原条件,主要为温湿气候。整体上为深水环境,长7_(2)亚段沉积时位于深水区的边界地带,其水深明显较长71与长7_(3)亚段更深,P/Al值以及Ba_(bio)值总体上变化趋势一致,自下而上具有逐渐增大的趋势。③研究区延长组长7段古沉积环境具备适宜的温度和盐度条件,与深水和强还原性特征共同促进了有机质的广泛发育、富集和保存,源岩与储层之间通过裂缝连通,离源岩较近的储层,其捕获原油的数量和效率更高,这种源储配置为页岩油的大规模富集成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储层 元素地球化学 古环境 古生产力 有机质富集 源储配置 长7 三叠系 华池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安塞地区长6储层孔隙演化分析
12
作者 鲁童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5年第6期81-84,共4页
通过铸体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分析等方法,对安塞地区长6储层的孔隙演化进行定量分析,建立储层孔隙演化模式。研究表明,压实作用对储层的破坏性最强,导致孔隙减少16.72%;胶结作用减孔7.61%,储层在中成岩A期,溶蚀作用对储层物性起一定的改... 通过铸体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分析等方法,对安塞地区长6储层的孔隙演化进行定量分析,建立储层孔隙演化模式。研究表明,压实作用对储层的破坏性最强,导致孔隙减少16.72%;胶结作用减孔7.61%,储层在中成岩A期,溶蚀作用对储层物性起一定的改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延缓储层致密化的进程,增孔1.36%。孔隙演化在早成岩A期经历强烈压实—初步胶结阶段,在早成岩B期压实作用减轻,初步发育溶蚀作用。在中成岩A期胶结作用持续发育,导致储层致密化。该研究为安塞地区长6油层组下一步勘探开发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演化 成岩作用 延长组 安塞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大梁湾地区长2段致密储集砂岩单砂体特征及其意义
13
作者 朱薇 何桂平 +3 位作者 姜宇 郝明松 陈静 吴雨风 《河南科技》 2025年第6期107-110,共4页
【目的】单砂体特征是影响致密剩余油分布的重要因素,解析单砂体特征对致密剩余油后期挖潜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大梁湾地区主力开发层位长2段致密油储集砂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量测井、录井及动态生产数据精细刻画其单砂体,并探讨单... 【目的】单砂体特征是影响致密剩余油分布的重要因素,解析单砂体特征对致密剩余油后期挖潜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大梁湾地区主力开发层位长2段致密油储集砂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量测井、录井及动态生产数据精细刻画其单砂体,并探讨单砂体特征对致密剩余油挖潜的意义。【结果】研究表明:大梁湾地区中生界长2段致密油储集砂岩至少发育4期沉积砂体,测井可识别出9类单砂体发育模式、11类砂体组合类型,以及3种垂向叠置关系和3种平面连通关系。【结论】切叠式和叠加式砂体垂向叠置关系和切割交错式、叠加交互砂体平面接触关系为油藏提供储集条件;单砂体层内微裂缝为剩余油流动提供运移通道;绿泥石胶结-溶蚀相河道单砂体是致密剩余油富集的重点部分,是后期挖潜致密剩余油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大梁湾地区 长2段 致密油 单砂体 剩余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部页岩油储层成岩相测井识别与预测
14
作者 董越 路巍 +4 位作者 陈华 王振宇 姬程伟 李妍蓉 朱玉双 《天然气与石油》 2025年第1期93-102,共10页
不同的成岩组合决定着储层孔隙发育和储层的不同特征,为了对姬塬地区未知成岩相井段的成岩相进行预测,应用岩心、铸体薄片、阴极发光及扫描电镜等实验,依据成岩作用类型、成岩矿物组合将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7页岩油储层划分出6种成... 不同的成岩组合决定着储层孔隙发育和储层的不同特征,为了对姬塬地区未知成岩相井段的成岩相进行预测,应用岩心、铸体薄片、阴极发光及扫描电镜等实验,依据成岩作用类型、成岩矿物组合将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7页岩油储层划分出6种成岩相类型;并利用SPSS软件在Fisher判别法的基础上构建出成岩相识别的主因子与次因子,建立二者图版;同时建立不同成岩相的判别函数,进而对未知成岩相井段的成岩相进行预测。与常规交会图法相比,Fisher判别法对成岩相的正确识别率达到了91.4%,大大提高了识别精度;为研究区长7页岩油储层下一步油气勘探开发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西部 姬塬地区 长7页岩油 成岩相测井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蟠龙地区长6储层四性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杰 宁波 +2 位作者 马钰凯 程妮 肖鄂 《能源与环保》 2024年第3期115-121,129,共8页
针对蟠龙地区长6储层四性关系的研究与认识不足,利用蟠龙地区的测井数据、录完井数据、岩心分析和化验资料等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对研究区储层岩性、物性、电性与含油性特征及其相互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蟠龙地区长6油... 针对蟠龙地区长6储层四性关系的研究与认识不足,利用蟠龙地区的测井数据、录完井数据、岩心分析和化验资料等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对研究区储层岩性、物性、电性与含油性特征及其相互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蟠龙地区长6油层组以长石砂岩为主;②储层平均孔隙度为8%,平均渗透率为0.79×10-3μm 2,属于低孔特低渗至低孔超低渗储层;③录井中岩心以油迹含油级别为主;④结合岩心测试资料建立了储层参数测井解释模型,并最终确定有效储层物性下限为:渗透率0.15×10^(-3)μm^(2),孔隙度5.5%,电阻率20Ω·m,声波时差215μs/m。研究了储层四性基本特征及其关系,并得出了蟠龙地区储层物性和含油性的电性解释图版,为后续蟠龙地区油层解释以及探明储量参数的确定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蟠龙地区 长6储层 四性关系 测井解释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南梁地区延长组长6沉积特征 被引量:1
16
作者 马海勇 王为林 +2 位作者 沈志成 闫占冬 刘海洋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2-520,共9页
为了研究南梁地区延长组重力流沉积特征,利用钻井岩芯、轻重矿物和测井解释等对鄂尔多斯盆地南梁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6沉积体系特征与沉积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长6以K2、K3、K4这3套泥岩作为标志层,根据测井分析方法将延... 为了研究南梁地区延长组重力流沉积特征,利用钻井岩芯、轻重矿物和测井解释等对鄂尔多斯盆地南梁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6沉积体系特征与沉积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长6以K2、K3、K4这3套泥岩作为标志层,根据测井分析方法将延长组长6划分为3个小层;依据轻、重矿物数据资料分析,明确了南梁地区延长组长6发育有东北、西南2个物源,主要受东北物源的控制,东北部母源来自于大青山、阴山一带的太古界高级变质岩和火山岩;南梁地区延长组长6主要以陆源湖泊、三角洲沉积为主,不同的沉积相的类型控制着砂体的展布形状,长6期发育的砂体自北东向西南方向呈现出条带状展布;延长组在长6期湖盆面积逐渐减小盆地边缘的三角洲沉积范围向湖盆中心收缩。长6期自北东向西南发育了三角洲前缘亚相、深湖亚相、浅湖亚相,由于三角洲前缘斜坡地带沉积物发生了滑塌,在重力作用下形成了浊流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南梁地区 延长组 长6 沉积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胡尖山地区前侏罗纪古地貌特征与油气成藏模式 被引量:1
17
作者 樊婷婷 周梦影 +2 位作者 郭远智 刘玉栋 蔡玥 《能源与环保》 2024年第7期1-7,共7页
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延安组油藏分布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古地貌的控制。胡尖山地区地处甘陕、蒙陕2条古河交汇之处,古地貌刻画精度不足,严重制约了油气勘探开发的进程。综合完钻井、测井资料,分别采用印模法、残余厚度法并综合2种方法,在胡... 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延安组油藏分布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古地貌的控制。胡尖山地区地处甘陕、蒙陕2条古河交汇之处,古地貌刻画精度不足,严重制约了油气勘探开发的进程。综合完钻井、测井资料,分别采用印模法、残余厚度法并综合2种方法,在胡尖山地区划分出古河谷、河间丘、阶地、斜坡、坡嘴、低残丘6种古地貌单元,并进一步结合试油试采及生产动态资料,总结出坡嘴成藏和河间丘成藏2种成藏模式,研究结果为下一步勘探开发部署提供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胡尖山地区 侏罗系 古地貌 成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天文周期等时格架预测细粒沉积岩相展布——以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三叠系长7段为例
18
作者 何发岐 朱建辉 +5 位作者 齐荣 武英利 缪九军 姜龙燕 王东燕 陈现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27-940,共14页
预测陆相不同类型岩相厚度分布是陆相页岩油富集区带优选评价的基础工作,以此开展的不同类型岩相含油条件、储集条件以及可动条件的研究,对靶区优选和水平井段方向部署有着重要的作用。以岩心观察与测井判识为基础,开展测井资料的频谱分... 预测陆相不同类型岩相厚度分布是陆相页岩油富集区带优选评价的基础工作,以此开展的不同类型岩相含油条件、储集条件以及可动条件的研究,对靶区优选和水平井段方向部署有着重要的作用。以岩心观察与测井判识为基础,开展测井资料的频谱分析,引入稳定的天文轨道时间周期,进行时空调谐,建立钻井对比的高频层序等时格架,定量计算每个层序旋回内不同类型岩相厚度的平面变化趋势,认识岩相展布规律。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富县地区三叠系延长组7段的研究表明,自然伽马测井曲线包括了若干组天文周期信息,其中可以识别出6个完整的稳定405 kyr长偏心率天文周期旋回,以R203井长7段全岩心段观察和测井相特征分析为基础,合理建立高频等时格架进行井间对比。结果表明,泥页岩和纹层页岩主要发育长7_(3)亚段到长7_(2)亚段的底部旋回地层,细砂岩、粉砂岩在长7_(2)亚段中上部到长7_(1)亚段底部的Ⅳ—Ⅴ旋回地层中最为发育;井间横向对比表明,早期旋回的泥页岩和纹层页岩岩相广泛分布,旋回Ⅰ时期主要分布在研究区西南部,旋回Ⅱ时期分布在西部和东—东北部,中部地区局部较厚,而Ⅳ—Ⅴ旋回地层的细砂岩厚度分布由北东—南西的沉积体系控制,平面上呈北—北东往南—南西展布,往西南延伸到ZF27—ZF32井一线,形成了长7段3种源储组合类型。其中纹层页岩与细砂岩岩相配置组合为长7_(3)亚段中上部与长7_(2)亚段中上部—长7_(1)亚段下部层系组合,平面上主要分布在富县地区的中部—北、北东部;页岩岩相厚度发育较好的为长7_(3)亚段,平面上主要分布在富县地区的北东—东部、西南部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相 米氏旋回 长偏心率 等时格架 延长组 三叠系 富县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纳林河地区煤岩气成藏地质特征
19
作者 侯雨庭 周国晓 +2 位作者 黄道军 王彦卿 焦鹏帅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05-1616,共12页
鄂尔多斯盆地纳林河地区8^(#)煤层埋深大于3000 m,储层温度和压力场与中、浅层区别较大,研究其煤岩气成藏特征对深层煤岩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系统解剖了纳林河地区深层煤岩气成藏地质要素,研究了煤岩煤质、储层特征、温-压场、含气... 鄂尔多斯盆地纳林河地区8^(#)煤层埋深大于3000 m,储层温度和压力场与中、浅层区别较大,研究其煤岩气成藏特征对深层煤岩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系统解剖了纳林河地区深层煤岩气成藏地质要素,研究了煤岩煤质、储层特征、温-压场、含气性和保存条件等。对排采时间较长的M1H井进行了排采特征分析和产能预测。研究结果表明,相比埋深小于1500 m的低压、低孔、低渗和含气量以欠饱和状态吸附气为主的浅层煤层气,埋深大于3000 m的纳林河地区8^(#)煤层煤岩气特征有显著差异:①纳林河地区本溪组8^(#)煤层厚度大,以半亮煤为主,处于中-高煤阶。②受压实作用与煤化作用影响,中-高煤阶煤岩储层孔隙以孔径小于2 nm的微孔为主,微孔占比高达79.8%,微米级内生微裂隙发育,在深部原位应力场条件下微裂隙处于开启状态,基质渗透率可高达3.949×10^(-3)μm^(2)。③鄂尔多斯盆地3000 m深度以深的地层温度和压力分别高达97℃和32 MPa,压力对煤岩吸附性能的影响程度已经趋于稳定,煤岩的吸附性能主要取决于温度的负效应。煤岩吸附气处于过饱和状态,游离气含量占比约30%。④研究区深层煤岩储层处于承压水区,煤层本身富水性弱,现产出的地层水为顶、底板残留的原始沉积水。⑤M1H井排采曲线特征与煤岩气地球化学特征跟踪结果一致,证实3000 m深度以深的煤岩气稳产效果好,开发潜力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采 成藏地质特征 煤岩气 纳林河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杭锦旗地区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气源探讨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迈 宋到福 +5 位作者 王铁冠 何发岐 张威 安川 刘悦 陆振港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4-135,共12页
为明确鄂尔多斯盆地杭锦旗地区不同区带天然气特征及来源上的差异,通过天然气气体组分分析和碳同位素分析等手段,对杭锦旗地区3个主要勘探区带天然气地球化学组成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剖析,并结合各区带天然气在成藏过程中的差异,对其... 为明确鄂尔多斯盆地杭锦旗地区不同区带天然气特征及来源上的差异,通过天然气气体组分分析和碳同位素分析等手段,对杭锦旗地区3个主要勘探区带天然气地球化学组成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剖析,并结合各区带天然气在成藏过程中的差异,对其来源进行了分析探讨。研究区天然气烃类气体含量较高(以甲烷为主),干燥系数多低于0.95,整体呈现出湿气特征,非烃类气体主要为二氧化碳和氮气,含量较低;天然气碳同位素δ^(13)C_(1)、δ^(13)C_(2)和δ^(13)C_(3)组成表现为正碳序列分布,但不同区带天然气碳同位素组成之间存在着差异,其中什股壕区带天然气δ^(13)C_(1)值最重,而新召区带天然气δ^(13)C_(2)和δ^(13)C_(3)值要明显重于其他2个区带。成因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3个区带天然气均为有机成因气,呈现出煤型气(腐殖型气)的特征,主体为干酪根初次裂解气,且其气源岩处于高成熟—过成熟热演化阶段。结合气源对比结果与地质背景,推测新召区带天然气主要由下伏山西组烃源岩供烃,独贵加汗和什股壕区带天然气则来源于断裂南部太原组和山西组烃源岩的共同贡献,但前者太原组烃源岩贡献比例相对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因类型 气源对比 天然气 杭锦旗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