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3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奥陶系风化壳天然气成藏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熊波 李贤庆 +3 位作者 胡国艺 董鹏 仰云峰 宋志宏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4期10-14,共5页
根据地质和地球化学资料,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古生界烃源岩生气中心及生气高峰,探讨了中部气田天然气的成藏期次、成藏过程和成藏模式.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位于烃源岩生气中心及其附近,可以获得充足的气源;天然气成... 根据地质和地球化学资料,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古生界烃源岩生气中心及生气高峰,探讨了中部气田天然气的成藏期次、成藏过程和成藏模式.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位于烃源岩生气中心及其附近,可以获得充足的气源;天然气成藏主要有2期,即晚三叠世末和早白垩世末;成藏过程包括4个演化阶段:储集层孕育阶段(O1-C1)、圈闭形成阶段(C2-P)、天然气运聚成藏阶段(T3-K1)和气藏调整/定型阶段(K2-Q);奥陶系风化壳天然气成藏存在上古生界天然气穿层运移至奥陶系顶风化壳聚集和下古生界天然气自生自储型2种成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 奥陶系风化壳 天然气成藏期次 天然气成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奥陶系产层的油气源 被引量:61
2
作者 关德师 张文正 裴戈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91-199,共9页
利用天然气组分,碳同位素以及凝析油(原油)的在线碳同位素分析资料,结合区域地质条件、产层纵向分布特征,通过分析对比,确认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的天然气主要为上古生界煤系源岩的产物,可能有少量的下古生界源岩裂解气的混入。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气田 奥陶纪 气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剥蚀脊与沟槽 被引量:12
3
作者 代金友 张一伟 +1 位作者 史若珩 何顺利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9-31,共3页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位于稳定克拉通中央古隆起东部,是与奥陶系海相碳酸盐岩有关的风化壳型气田。由于古岩溶作用明显,风化壳顶面具有显著的岩溶地貌特征,形成了独特的沟台并存格局。前人对这一地区地貌研究中,在气田东部和西部划分出...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位于稳定克拉通中央古隆起东部,是与奥陶系海相碳酸盐岩有关的风化壳型气田。由于古岩溶作用明显,风化壳顶面具有显著的岩溶地貌特征,形成了独特的沟台并存格局。前人对这一地区地貌研究中,在气田东部和西部划分出多条树枝状沟槽,并认为它们成因相同。通过最新资料研究,认为二者特征差异明显:西部为剥蚀脊,是古中央隆起带向古海盆由面状剥蚀到脊状延伸部分,其奥陶系上部地层缺失是风力作用和化学溶蚀、淋滤作用造成的;东部为沟槽,奥陶系上部地层因线状流水侵蚀和溶蚀作用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中部气田 奥陶系顸面风化壳 剥蚀脊 沟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水化学条件与天然气聚集 被引量:31
4
作者 徐国盛 宋焕荣 周文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30-335,共6页
该文旨在通过现代水文地质特征和形迹的研究 ,判明储层所处的地球化学环境 ,指明储层的含油气性 ,并建立油气判识指标。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奥陶系马家沟组地层水具有浓度高、正变质程度深、均为CaCl2 型水的特点 ,表明其进入水文完全... 该文旨在通过现代水文地质特征和形迹的研究 ,判明储层所处的地球化学环境 ,指明储层的含油气性 ,并建立油气判识指标。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奥陶系马家沟组地层水具有浓度高、正变质程度深、均为CaCl2 型水的特点 ,表明其进入水文完全交替停止带 ,封闭条件好。它经过了从碳酸盐岩同沉积海水到风化剥蚀期的淋滤水 ,再经埋藏期的高矿化度的浓缩变质水到成藏期的气田伴生水的水化学场演变过程。与海水室内蒸发浓缩曲线相比较 ,马五1 气田水富集Cl- 、Ca2 + ,消耗Na+ 、Mg2 + ,反映完全封闭的还原环境有利于天然气的聚集与保存。文中还讨论了水化学特征参数与天然气富集的关系 ,并建立了马五1 储层利用现今水化学特征判别含气性的指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聚集 水文地质 鄂尔多斯盆地 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断层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20
5
作者 代金友 何顺利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88-195,共8页
以往研究中对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是否存在断层一直未有定论。随着开发的深入和资料的完善,在地层对比和地震资料解释工作中,发现气田内部存在北东和北西向2组小断距剪切断层,其组合模式有4种,即正逆断层共存断阶式组合、相同倾向正逆... 以往研究中对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是否存在断层一直未有定论。随着开发的深入和资料的完善,在地层对比和地震资料解释工作中,发现气田内部存在北东和北西向2组小断距剪切断层,其组合模式有4种,即正逆断层共存断阶式组合、相同倾向正逆断层组合、同倾向正断层系列组合及背向式逆断层组合。研究表明这2组小断距剪切断层是燕山期、喜马拉雅期构造强烈改造的结果,其性质和分布特征与区域构造应力场相吻合。断层周边伴生的微裂缝对储集层渗透性有极大改善作用,并对低渗气藏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与气井产能对应分析表明,80%高产井位于断块圈闭范围内,表明断块区对油气富集控制作用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小断层 剪切断层 中部气田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天然气混源的地球化学标志与评价 被引量:15
6
作者 李贤庆 胡国艺 +3 位作者 李剑 张爱云 侯读杰 唐友军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82-290,共9页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奥陶系风化壳天然气藏的气源问题是迄今尚有争议的重要问题。在前人大量研究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该气田天然气混源的地球化学特征与标志,并利用多指标综合评价了气藏的气源。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奥...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奥陶系风化壳天然气藏的气源问题是迄今尚有争议的重要问题。在前人大量研究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该气田天然气混源的地球化学特征与标志,并利用多指标综合评价了气藏的气源。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奥陶系风化壳天然气具有高—过成熟干气的组分和同位素特征。天然气的来源比较复杂,既有以石炭—二叠系来源为主的煤成气,又有以下古生界来源为主的油型气。该气田东部区块的天然气主要为煤成气,中部气田北部、西部及南部区块的天然气主要为油型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气田 天然气混源 奥陶系 风化壳 天然气藏 天然气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沟槽识别新方法 被引量:9
7
作者 代金友 史若珩 何顺利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6-28,共3页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奥陶系碳酸盐岩风化壳储层具有显著的喀斯特地貌特征,在地表线状流水冲蚀作用下形成了独特的沟槽地貌景观。沟槽对天然气富集和生产影响很大,针对前人识别沟槽方法的不足,提出了以钻井、试井资料作为验证和约束条件...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奥陶系碳酸盐岩风化壳储层具有显著的喀斯特地貌特征,在地表线状流水冲蚀作用下形成了独特的沟槽地貌景观。沟槽对天然气富集和生产影响很大,针对前人识别沟槽方法的不足,提出了以钻井、试井资料作为验证和约束条件,直接建立沟槽与地震属性之间关系,实现以地震属性分析为主导的沟槽综合识别新方法。实践表明该方法明显提高了沟槽识别精度,并对类似地区沟槽识别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气田 碳酸盐岩 风化壳 沟槽 识别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混合气的实质 被引量:65
8
作者 陈安定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33-38,共6页
对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气源问题主要有两种不同看法:一种看法认为它是以奥陶系碳酸盐烃源岩来源为主、腐泥气为主的混合气;另一种看法认为它是上古生界煤系气或煤系气为主的混合气。最近,有人提出混合气中的腐泥成分仍来自石炭系。气... 对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气源问题主要有两种不同看法:一种看法认为它是以奥陶系碳酸盐烃源岩来源为主、腐泥气为主的混合气;另一种看法认为它是上古生界煤系气或煤系气为主的混合气。最近,有人提出混合气中的腐泥成分仍来自石炭系。气源问题直接关系到对低丰度碳酸盐烃源岩的评价。本文从介绍烃源岩入手,然后以乙烷碳同位素为主要判断依据,详细剖析了两种来源气体的各项特征。通过典型样品的氢同位素、δ13C2和轻烃异庚烷值指标关系分析,说明腐泥型气只能来自奥陶系,不可能来自石炭系。提出识别混合气的“分段解剖”、“特征转移”及“浓度特征贡献比相关性”原理,指出中部气田混合气的本质是石炭系高成熟腐殖型干气和奥陶系过成熟腐泥型更干的干气所形成的混合气,计算中部气田天然气总量中有大约80%来自奥陶系,解释了轻烃碳同位素资料不能用来说明天然气主成分来源的基本道理。表4图5参7(陈安定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大型气田 天然气成因 混合气 碳酸盐烃源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稠化酸深度酸化效果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魏红红 彭惠群 荆蔼林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88-91,共4页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使用稠化酸及多级注入酸化井效果的分析,对进行深度酸化选井选层的地质依据有了初步的认识,为进一步提高深度酸化效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得出气层条件是酸化效果好的基础;酸化施工参数是酸化效果的保证...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使用稠化酸及多级注入酸化井效果的分析,对进行深度酸化选井选层的地质依据有了初步的认识,为进一步提高深度酸化效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得出气层条件是酸化效果好的基础;酸化施工参数是酸化效果的保证;二者有机地结合才能做到少投入多产出,获得显著增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田 稠化酸 马家沟组 酸化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奥陶系风化壳天然气藏的气源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贤庆 胡国艺 +3 位作者 李剑 姜晓玮 侯读杰 张爱云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z1期139-145,共7页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奥陶系风化壳天然气藏的气源迄今尚未得到很好解决.笔者简述了气源对比存在问题及研究思路,并利用多指标综合对比法系统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奥陶系风化壳气藏的气源,初算了不同区块气源的混合比.鄂尔多斯盆...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奥陶系风化壳天然气藏的气源迄今尚未得到很好解决.笔者简述了气源对比存在问题及研究思路,并利用多指标综合对比法系统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奥陶系风化壳气藏的气源,初算了不同区块气源的混合比.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奥陶系风化壳天然气既有石炭-二叠系来源为主的煤成气,又有下古生界自身来源为主的油型气.中部气田东部区块的天然气主要为煤成气(石炭-二叠系来源约占70%),中部气田北部、西部及南部区块的天然气主要为油型气(下古生界自身来源约占60%~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中部气田 奥陶系风化壳 天然气藏 气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庆阳气田上古生界气藏气水分布主控因素
11
作者 夏辉 王龙 +5 位作者 李娅 张道锋 张园园 朱望明 张伟 刘平 《特种油气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8-97,共10页
庆阳气田上古生界气藏气水分布复杂,制约了气田的高效开发。针对这一问题,综合利用钻测井、三维地震、试气及生产数据等资料,系统开展地层水类型划分、气水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研究,明确气水分布主控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地层水主要赋... 庆阳气田上古生界气藏气水分布复杂,制约了气田的高效开发。针对这一问题,综合利用钻测井、三维地震、试气及生产数据等资料,系统开展地层水类型划分、气水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研究,明确气水分布主控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地层水主要赋存于山1段,盒8段产水层较局限,平面上可划分出中部高含水区以及西部、东部中含水区;地层水可划分为构造低部位滞留水、断裂破坏层间水及孤立透镜体水。构造低部位滞留水分布于研究区西部,受区域构造特征和生烃强度影响;断裂破坏层间水主要分布于研究区中部,受断裂体系控制;孤立透镜体水分布于研究区东部,主要受控于储层非均质性及运移距离。该研究成果为复杂构造背景致密砂岩气藏气水分布及天然气成藏研究提供了理论借鉴,也为后续气田效益开发提供了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水分布 控制因素 致密砂岩气藏 上古生界 庆阳气田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WO-SVM的测井岩性识别模型研究——以鄂尔多斯盆地榆林南气田山西组为例
12
作者 董凤娟 李昆昆 +4 位作者 费世祥 王京舰 周超 任大忠 卢学飞 《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72-880,共9页
鄂尔多斯盆地榆林南气田山西组地层发育一套以砂岩和泥岩为主、夹少量煤层的沉积序列,是该区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目标层位。为提高岩性识别效率与精度,本研究采用随机森林算法(Random Forest)开展测井参数敏感性分析,优选出自然伽马(GR)... 鄂尔多斯盆地榆林南气田山西组地层发育一套以砂岩和泥岩为主、夹少量煤层的沉积序列,是该区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目标层位。为提高岩性识别效率与精度,本研究采用随机森林算法(Random Forest)开展测井参数敏感性分析,优选出自然伽马(GR)、补偿中子(CNL)、声波时差(AC)和密度(DEN)4个对岩性响应敏感的特征参数。研究共提取865组样本数据(每组样本有4维测井属性、1维岩性标签),其中70%作为训练样本,其余30%作为测试样本。通过对比BP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SVM)、粒子群优化支持向量机(PSO-SVM)和灰狼优化支持向量机(GWOSVM)等机器学习方法,建立了山西组3种主要岩性的智能识别模型,并结合岩性剖面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灰狼算法优化的支持向量机模型(GWO-SVM)表现最优,其识别准确率达93.4%,召回率和F1值分别为93.0%和93.6%,各项评价指标均优于对比模型,展现出更高的识别精度、更好的综合性能与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识别 测井响应 机器学习 GWO-SVM 山西组 榆林南气田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氦气成藏特征及其贫化主控因素
13
作者 王杰 安川 +5 位作者 马亮帮 姜海健 张威 陶成 王付斌 董勍伟 《石油实验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81-790,共10页
鄂尔多斯盆地杭锦旗东胜气田和大牛地气田的天然气中发现一定含量的氦气,但大牛地气田氦气平均含量仅为东胜气田的1/4左右,那么在盆地基底和构造背景相似的情况下,究竟是何因素造成二者氦气含量差异如此之大。为此,基于天然气伴生氦气... 鄂尔多斯盆地杭锦旗东胜气田和大牛地气田的天然气中发现一定含量的氦气,但大牛地气田氦气平均含量仅为东胜气田的1/4左右,那么在盆地基底和构造背景相似的情况下,究竟是何因素造成二者氦气含量差异如此之大。为此,基于天然气伴生氦气地球化学特征与氦气成藏关键要素的系统分析,发现大牛地古生界天然气中氦气含量介于0.000 1%~0.15%,为低氦—中氦气田;上古生界氦气含量相对较高,纵向上从下往上氦气含量逐渐增加,显示出浅部相对富集的特征。大牛地古生界氦气为典型壳源氦,主要来源于盆地基底的太古宇—中元古界变质岩—花岗岩系,上古生界潜在氦源岩所生成的氦气成藏贡献很小。对比大牛地气田上古生界与东胜气田上古生界氦气的发育地质条件与成藏特征,发现两者基底氦源岩的岩石类型、矿物组成、厚度及U、Th含量均相近,推测基底氦源岩不是造成氦气含量差异如此之大的原因。大牛地仅发育一条二级基底深大断裂,且在燕山—喜马拉雅期活动较弱,造成次一级断裂活动也较弱,氦气由基底氦源岩向上运移以及纵向输导和横向调整都缺乏有效通道;氦气与常规气成藏关键要素组合的时空配置不匹配,氦气仅靠扩散进入大牛地古生界气藏中,造成大牛地气田氦气含量偏低。大牛地气田氦气贫化的主要因素为基底深大断裂及次一级断裂不发育且活动强度弱、氦气与常规气成藏要素组合不匹配、缺乏有效输导体系、氦气运移仅靠浓度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发育 氦气成藏要素 贫化主控因素 氦源岩 大牛地气田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延安气田山西组2段砂岩储层致密化与天然气成藏关系
14
作者 郭兰 郭顺 +1 位作者 丁超 马志武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31,共10页
为了寻找致密储层的有利砂岩储层类型,利用岩心铸体薄片、X-衍射、高压压汞、扫描电镜、物性等资料,精细划分砂岩储层类型,分析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结合包裹体测试分析,对不同砂岩储层类型的成岩演化与烃类充注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为了寻找致密储层的有利砂岩储层类型,利用岩心铸体薄片、X-衍射、高压压汞、扫描电镜、物性等资料,精细划分砂岩储层类型,分析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结合包裹体测试分析,对不同砂岩储层类型的成岩演化与烃类充注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山西组2段划分为5种砂岩储层类型,其中纯石英砂岩和富石英低塑性岩屑砂岩形成于距今220~190 Ma的第1次油气充注时期,储层孔隙度相对较高,为20.1%~22.9%,有利于烃类充注;储层在早白垩世开始进入致密化窗口,此时烃类大量充注成藏,为边致密化边成藏阶段;在早成岩阶段,高凝灰质杂基石英砂岩、富塑性颗粒岩屑砂岩及碳酸盐致密胶结砂岩已基本被压实,在距今190~100 Ma的烃类大规模成藏的窗口期,孔隙度小于等于4.4%的储层被致密化,不利于烃类充注;不同砂岩类型的成岩过程导致油气充注的选择性与储层含油气的差异性。研究成果可为该区寻找天然气富集的有利砂岩储层提供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致密化 成藏期次 山西组2段 延安气田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井-震联合的辫状河沉积微相分析--以鄂尔多斯盆地东胜气田锦77井区为例
15
作者 李宏涛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107,共17页
为了弄清鄂尔多斯盆地东胜气田杭锦旗锦77井区下石盒子组1段(简称盒1段)层序沉积特征,通过岩心、测井和地震等资料研究岩石相测井曲线响应和地震反射特征,结合不同结构砂体地球物理正演结果,总结了盒1段沉积微相、测井相和地震相三相综... 为了弄清鄂尔多斯盆地东胜气田杭锦旗锦77井区下石盒子组1段(简称盒1段)层序沉积特征,通过岩心、测井和地震等资料研究岩石相测井曲线响应和地震反射特征,结合不同结构砂体地球物理正演结果,总结了盒1段沉积微相、测井相和地震相三相综合响应模式,划分了下石盒子组及其上、下地层各级层序界面,研究了内部沉积微相特征;利用地球物理属性地层切片技术,井-震结合、互为约束,确定了H1-2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研究结果表明:①根据下石盒子组高频层序格架及砂体分布,将盒1段划分为4个小层。砂体主要分布在H1-1—H1-3小层,每个小层厚15~20 m。②综合盒1段岩性、沉积构造、沉积相标志、垂向组合和砂体分布特征,认为主要为低可容纳空间、物源供给充分、河道不固定的游荡性辫状河沉积,心滩、河道充填和泛滥平原是最主要的三种沉积微相。主要目的层H1-2小层发育近南北向条带状展布的辫状河道3~4条,宽度介于1~8 km,北部河道是心滩微相发育的有利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层序 井-震结合 地球物理正演 沉积微相平面展布 H1-2小层 锦77井区 东胜气田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中部羊虎沟组沉积相及沉积演化——以忠6井区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静仪 王峰 +6 位作者 田景春 井向辉 余威 弓俐 王集 肖云宵 徐明慧 《断块油气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9-87,共9页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石炭系羊虎沟组地层厚度大,具有一定的生烃潜力,但沉积环境复杂,沉积相类型多样。为了明确羊虎沟组沉积相及沉积演化特征,文中以盆地西缘中部羊虎沟组为研究对象,利用岩心观察、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孢粉化石分析,对...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石炭系羊虎沟组地层厚度大,具有一定的生烃潜力,但沉积环境复杂,沉积相类型多样。为了明确羊虎沟组沉积相及沉积演化特征,文中以盆地西缘中部羊虎沟组为研究对象,利用岩心观察、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孢粉化石分析,对羊虎沟组岩相类型及沉积环境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其沉积演化特征。结果表明:Sr/Cu值及孢粉化石反映了研究区为热带—亚热带温暖潮湿气候;Sr/Ba值和Th/U值明确了研究区主体为微咸水—半咸水沉积环境,偶有咸水的注入;V/(V+Ni)值指示研究区为弱氧化—缺氧的还原环境;Mn/Ti值指示研究区古水体深度自下而上具有由浅变深再变浅的趋势。研究区羊虎沟组沉积期发育11种岩相类型,进一步划分为5种岩相组合,反映了砂坪、混合坪、泥坪、泥质陆棚和砂质陆棚等5种微相的沉积特征。羊三段沉积范围局限,研究区东部水体深度相对较浅,受潮汐作用影响明显,发育砂坪—混合坪沉积,西部为研究区最深处,发育泥质陆棚沉积;羊二段沉积期,研究区处于裂陷高潮期,水体深度较早期明显增大,整体以陆棚沉积为主,局部发育潮坪沉积;羊一段沉积期,中央古隆起萎缩,发生海退作用,水体深度减小,研究区东部沉积范围扩大,发育混合坪—泥坪沉积,西部水体相对较深,以砂质陆棚为主。研究成果对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羊虎沟组油气勘探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相 沉积环境 沉积演化 羊虎沟组 西缘中部 忠6井区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煤层气水平井地质导向技术应用与探讨——以鄂尔多斯盆地神木气田X区块为例
17
作者 林伟强 丛彭 +6 位作者 王红 魏子琛 杨云天 么志强 曲丽丽 马立民 王方鲁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0-309,323,共11页
鄂尔多斯盆地深层煤层气资源量丰富,神木气田X区块是冀东油田在该盆地的重点勘探开发区块,其深层本溪组8号煤层是该区块的重要建产资源,主要通过水平井钻探和大规模压裂改造的方式进行生产。本溪组8号煤层局部构造多变,煤层脆、软,钻速... 鄂尔多斯盆地深层煤层气资源量丰富,神木气田X区块是冀东油田在该盆地的重点勘探开发区块,其深层本溪组8号煤层是该区块的重要建产资源,主要通过水平井钻探和大规模压裂改造的方式进行生产。本溪组8号煤层局部构造多变,煤层脆、软,钻速快,易坍塌,水平段轨迹控制难度大,储层钻遇率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因此,如何提高煤层气水平井的储层钻遇率并实现快速钻井、完井,成为该领域勘探开发所面临的关键技术难题。基于此开展地质、地震、测井、录井、钻井等多学科技术研究,形成以精细地震构造解释为前提、以近钻头方位伽马成像分析为核心的深层煤层气水平井地质导向技术,包括煤层构造精细刻画、煤层特征预测、着陆井轨迹控制、煤层综合判定、水平段地质导向和钻井工程参数控制等多项关键技术。通过这些技术的有效整合与合理运用,实现了水平井的精准着陆和实时水平轨迹的精细调整。在该区块探评井和先导试验井的地质导向实践中,水平井地质导向技术已展现出显著效果,煤层钻遇率由首口风险探井的70.4%提升至目前的平均值94.0%,此外,该技术还实现了工程井眼轨迹的光滑顺畅,确保了下套管和固井施工的顺利实施,缩短了钻井、完井周期。深层煤层气水平井的高效钻井、完井为后续大规模压裂改造和效益开发生产打下了坚实的资源基础,对鄂尔多斯盆地其他区块深层煤层气地质导向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神木气田 深层煤层气 8号煤层 水平井 地质导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东南部马五段地层水分布规律、主控因素及其对油气开采量的影响
18
作者 张凯笑 郭艳琴 +3 位作者 暴文博 孟宇涛 李百强 吴珍珍 《地质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07-1020,共14页
【研究目的】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东南部奥陶系马家沟组五段储层主要为碳酸盐岩储层,在生产过程中地层出水严重,气水关系复杂,主控因素不明确,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该区的天然气生产。【研究方法】在地层水化学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利用... 【研究目的】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东南部奥陶系马家沟组五段储层主要为碳酸盐岩储层,在生产过程中地层出水严重,气水关系复杂,主控因素不明确,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该区的天然气生产。【研究方法】在地层水化学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氯钠系数、脱硫系数、钠钙系数等参数对地层水的形成环境进行分析;进而通过单井识别、连井对比及平面展布特征刻画研究了气水分布规律;最后结合构造、古地貌、储层物性等方面研究了气水分布的主控因素及其对油气开采量的影响。【研究结果】结果表明,苏里格气田东南部马五1亚段地层水矿化度较高,平均148905.46 mg/L,pH显示弱—中酸性,水型均表现为CaCl_(2)型,地层水整体表现为低氯钠系数、钠钙系数和脱硫系数,高氯镁系数、变质系数和盐化系数特征,地层封闭性较好,有利于气藏保存。纵向上,根据成因差异及空间分布形态将地层水分为构造低部位水、孤立透镜状水和低渗带滞留水,构造低部位水常见于研究区西部构造相对较低处和东南方向构造相对较低的鼻凹处;孤立透镜状水较为不发育。平面上看,产水井主要集中在G4-8、S158等5个区域,其中东部含水面积较大,主要为气水混合区。【结论】地层水分布受构造和前石炭纪古地貌格局及储层非均质性3个因素同时控制。构造高点控制纵向上气水分异,更容易产水,岩溶古地貌控制气水横向分布非均质性,使得某些区域渗透率低,影响开发效果,储层特征控制气驱水效率,物性较好的储层富含天然气,物性差的区块滞留水多,影响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水 分布规律 主控因素 马家沟组 苏里格气田 鄂尔多斯盆地 油气开采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相薄层砂岩构型井-震智能联合表征方法——以鄂尔多斯盆地庆阳气田上古生界为例
19
作者 李斐 张栋 +3 位作者 雷迅 杜广宏 瞿长 丁富峰 《天然气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8-80,共13页
鄂尔多斯盆地庆阳气田上古生界石盒子组8段、山西组1段砂岩具有埋藏深(>4000 m)、厚度薄(约9 m)、垂向叠置关系复杂、横向变化快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气田的精细开发。为了实现井间砂岩构型的精细表征,通过挖掘地震数据中包含... 鄂尔多斯盆地庆阳气田上古生界石盒子组8段、山西组1段砂岩具有埋藏深(>4000 m)、厚度薄(约9 m)、垂向叠置关系复杂、横向变化快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气田的精细开发。为了实现井间砂岩构型的精细表征,通过挖掘地震数据中包含的薄层砂岩特征信息,结合地震正演模拟、神经网络和图像处理等技术,创新提出了构型相与边界双重控制的井—震智能联合砂岩构型精细表征技术,经现场检验效果突出。研究结果表明:①盒8段、山1段砂岩单井构型可分为单砂型、切叠型、分离型和互层型4种类型;②通过地震正演模拟分析,明确了地震垂向分辨率以下的薄层砂岩具备“可识别”特征,结合优选的敏感地震属性,地震可识别砂岩构型可分为单砂型、切叠型、分离型/互层型/围岩泥型3种类型;③采用井控概率神经网络(PNN)多属性模式聚类实现了砂岩构型相平面分布预测,符合率达81.8%,实现了砂岩横向边界的精确定位。结论认为:①以井点数据为控制点对砂岩进行垂向分期,以地震识别砂岩构型相、砂岩边界为约束条件对沉积砂岩进行侧向划界,实现井间砂岩构型精细解剖,准确识别了砂体、储层横向展布边界;②该研究成果对于指导薄层砂岩储层气田开发区开发方案优化和开发井位布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庆阳气田 深层薄砂岩 砂岩构型 井—震智能联合表征 地震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砂岩气藏孔喉结构和渗流特征差异及其对水锁的影响——以鄂尔多斯盆地神木气田山西组、太原组和石盒子组为例
20
作者 强小龙 文开丰 +6 位作者 王德龙 范海润 贾连超 杨国平 杜静 沈欣岚 姚合法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8,共18页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神木气田主力致密砂岩气藏存在水锁伤害,气相相对渗透率的下降影响单井产能。采用薄片观察、扫描电镜观察、高压压汞实验、核磁共振实验和气—水相相对渗流实验方法,分析孔喉结构和渗流特征差异对水锁伤害的影响及控制...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神木气田主力致密砂岩气藏存在水锁伤害,气相相对渗透率的下降影响单井产能。采用薄片观察、扫描电镜观察、高压压汞实验、核磁共振实验和气—水相相对渗流实验方法,分析孔喉结构和渗流特征差异对水锁伤害的影响及控制因素。结果表明:神木气田太原组孔喉尺度较大且相对均质,是渗透率较高的原因;山西组与盒8段孔喉结构相似,孔喉尺度较小、连通性和均质程度较优,渗透率略高。太原组可动流体赋存最多,其次是山西组的,盒8段可动孔隙最少;盒8段束缚水饱和度最高,其次是山西组的,太原组的最低;盒8段平均含水饱和度最高,水锁最严重,相对渗透率最低,山西组共渗能力略强于太原组的,受束缚水影响较多,可动气量偏低。孔喉结构质量决定可动流体赋存,制约气—水相相对渗流能力,体现为优质的孔喉条件赋存更多的可动流体,更有利于流体渗流,水锁伤害相对较低;毛细管压力约束的渗流差异是水锁伤害的主控因素,生产压差和成藏过程对水锁也有一定影响。在开发阶段均衡毛细管压力、控制气相相对渗透率下降是缓解水锁伤害的关键。该结果为致密砂岩气藏渗流特征评价和增产策略优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神木气田 山西组 太原组 石盒子组 致密砂岩气藏 孔喉结构 气—水相相对渗流 水锁伤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