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白垩系地下水盆地地下水水化学类型的分布规律 被引量:48
1
作者 董维红 苏小四 +2 位作者 侯光才 林学钰 柳富田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88-292,共5页
在对鄂尔多斯白垩系地下水盆地1125件地下水化学样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研究区不同循环深度地下水化学类型的分布规律。总体上,盆地北区大致以安边—四十里梁—东胜梁地表分水岭为界,东侧地区的浅层、中层和深层地下水化学类型均以... 在对鄂尔多斯白垩系地下水盆地1125件地下水化学样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研究区不同循环深度地下水化学类型的分布规律。总体上,盆地北区大致以安边—四十里梁—东胜梁地表分水岭为界,东侧地区的浅层、中层和深层地下水化学类型均以HCO3型水为主,地下水水平分带不典型;而分水岭以西的摩林河-盐海子地下水系统和都思兔河—盐池地下水系统中,包括浅层、中层和深层在内的各层地下水表现为沿地下水流向,向盆地北、西侧边界,水化学类型具有明显的水平分带规律。而盆地南区地下水分层径流明显,水化学类型复杂,总体上存在一个以定边—环县—合水—华池—吴旗—定边为中心的北部由北向南、东部由东向西、南部由西南向东北的水平分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水化学 分布规律 鄂尔多斯白垩系地下水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FC_S法在鄂尔多斯白垩系地下水盆地浅层地下水年龄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2
作者 柳富田 苏小四 +3 位作者 侯光才 林学钰 易树平 董维红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98-302,共5页
鄂尔多斯白垩系地下水盆地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利用CFCS方法对鄂尔多斯白垩系地下水盆地年轻地下水年龄进行测定,取得了比较准确的结果。结果表明,盆地地下水系统可以分为局部地下水系统、中间地下水系统和区域地下水系统。地下水盆... 鄂尔多斯白垩系地下水盆地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利用CFCS方法对鄂尔多斯白垩系地下水盆地年轻地下水年龄进行测定,取得了比较准确的结果。结果表明,盆地地下水系统可以分为局部地下水系统、中间地下水系统和区域地下水系统。地下水盆地内局部地下水系统地下水循环更替快,年龄为20 a左右,地下水年龄随深度增加而增加;中间地下水系统和区域地下水系统地下水循环更替相对较慢,年龄大于70 a,可以寻求14C等其他同位素方法确定准确年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白垩系地下水盆地 浅层地下水 CFCS 地下水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白垩系地下水盆地天然水体环境同位素组成及其水循环意义 被引量:29
3
作者 侯光才 苏小四 +6 位作者 林学钰 柳富田 易树平 董维红 俞发康 杨陨城 王冬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55-260,共6页
鄂尔多斯白垩系地下水盆地天然水体的环境同位素组成表明,区内各种地表水体(河流和湖淖)在δ18O和δD图上主要分布在雨水线右侧,其关系线的斜率明显小于雨水线的蒸发线,集中反映蒸发作用对地表水体的影响。盆地内地下水大致集中沿雨水... 鄂尔多斯白垩系地下水盆地天然水体的环境同位素组成表明,区内各种地表水体(河流和湖淖)在δ18O和δD图上主要分布在雨水线右侧,其关系线的斜率明显小于雨水线的蒸发线,集中反映蒸发作用对地表水体的影响。盆地内地下水大致集中沿雨水线分布,反映了白垩系盆地内地下水为大气降水成因。盆地南北两区地下水的环境同位素具有明显差异性特点,集中体现了盆地南北两区水循环条件的差异。盆地北区各含水岩组间地下水垂向水力联系比较密切,垂向运动特点比较明显,现代水积极循环带的深度为200 m;南区地下水分层性明显,以水平径流为主,现代水积极循环带的深度为160 m。区内浅层地下水以富氚和高14C含量为特征,反映为现代水补给;而中、深层地下水则以贫氚和低14C含量为特征,反映为地质历史时期补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 白垩地下水盆地 同位素特征 水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白垩系地下水盆地中深层地下水可更新速率 被引量:15
4
作者 万玉玉 苏小四 +1 位作者 董维红 侯光才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23-630,共8页
为了缓解鄂尔多斯能源基地的供水压力和为当地水资源评价、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研究该区主要供水水源地的白垩系盆地地下水可更新能力。地下水中溶解无机碳的动力行为可以近似认为与地下水相同,因此,地下水系统中14C的输入、输... 为了缓解鄂尔多斯能源基地的供水压力和为当地水资源评价、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研究该区主要供水水源地的白垩系盆地地下水可更新能力。地下水中溶解无机碳的动力行为可以近似认为与地下水相同,因此,地下水系统中14C的输入、输出浓度可以提供地下水系统可更新能力的重要信息。利用鄂尔多斯白垩系地下水盆地中、深层地下水14C数据,以地下水更新速率为指标,通过同位素数学物理模型定量评价了盆地中、深层地下水的可更新能力。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可更新能力随埋藏深度的增大而减弱,中层地下水更新速率多为0.1%/a~1%/a,可更新能力较强;深层地下水更新速率绝大多数都小于0.1%/a,可更新能力较弱;盆地北区地下水可更新能力整体高于盆地南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 白垩地下水盆地 更新速率 14C 地下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白垩系地下水盆地湖眼的形成及其水文地质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杨郧城 侯光才 +4 位作者 赵振宏 陶正平 尹立河 王冬 苏小四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173-1177,共5页
在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沙漠高原区,部分湖盆的边部发育有数量不等的"湖眼"。"湖眼"是分布在湖盆边部的特殊的泉,通过对湖眼的野外调查和物质成分分析,总结了湖眼的分布、结构、动态变化和物质组成特征。研究结果表明,... 在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沙漠高原区,部分湖盆的边部发育有数量不等的"湖眼"。"湖眼"是分布在湖盆边部的特殊的泉,通过对湖眼的野外调查和物质成分分析,总结了湖眼的分布、结构、动态变化和物质组成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湖眼泥浆来自湖盆底泥,其水分可来自不同循环深度的地下水;湖眼的动态变化可以反映地下水的循环深度;湖眼的分布和动态变化对于研究地下水的排泄方式具有一定的水文地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 白垩地下水盆地 地下水 湖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白垩系盆地地下水系统研究 被引量:91
6
作者 侯光才 林学钰 +2 位作者 苏小四 王晓勇 刘杰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91-398,共8页
地下水系统研究是正确评价和合理开发利用区域地下水资源的基础,也是区域地下水资源规划的重要依据。在对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系岩相古地理和含水介质空间展布研究的基础上,应用区域地下水动力场、水文地球化学场和深井Packer系统所获得的... 地下水系统研究是正确评价和合理开发利用区域地下水资源的基础,也是区域地下水资源规划的重要依据。在对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系岩相古地理和含水介质空间展布研究的基础上,应用区域地下水动力场、水文地球化学场和深井Packer系统所获得的不同深度的水位数据以及同位素资料,将白垩系地下水流系统概括为局部水流系统、中间水流系统和区域地下水流系统3种类型。以盆地中部的白于山地表分水岭为界,划分为南北2个地下水亚系统和5个分支系统,其中南部黄土高原地下水亚系统为典型的自流水盆地,而北部沙漠高原地下水亚系统则具有潜水盆地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 白垩自流水盆地 含水层 地下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白垩系盆地地下水水-岩反应的锶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18
7
作者 董维红 苏小四 +2 位作者 谢渊 侯光才 柳富田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42-348,共7页
利用鄂尔多斯白垩系盆地地下水锶同位素和水化学资料,对该区水-岩作用机制进行了分析,并采用反向水文地球化学模拟的方法对锶同位素示踪水-岩反应的分析结论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发生了石膏、少量碳酸盐矿物及铝硅酸盐矿物... 利用鄂尔多斯白垩系盆地地下水锶同位素和水化学资料,对该区水-岩作用机制进行了分析,并采用反向水文地球化学模拟的方法对锶同位素示踪水-岩反应的分析结论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发生了石膏、少量碳酸盐矿物及铝硅酸盐矿物的溶解反应,且北区地下水对石膏等硫酸盐矿物的溶滤作用强于南区,而南区地下水对铝硅酸盐矿物的溶滤作用强于北区;同时,南区碳酸盐矿物发生了溶解/沉淀的不一致性,即白云石发生溶解反应而方解石发生沉淀反应。采用锶同位素方法得出的水-岩作用结论与反向水文地球化学模拟结果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岩作用 锶同位素 地下水 鄂尔多斯白垩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白垩系盆地地下水矿化度和主要离子浓度的分布规律 被引量:18
8
作者 董维红 苏小四 +2 位作者 侯光才 林学钰 柳富田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1-16,共6页
文章在对鄂尔多斯白垩系地下水盆地1124件地下水化学样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了研究区浅、中、深三个不同循环深度地下水中矿化度和主要离子浓度的分布规律。总体上,白垩系盆地地下水具有盆地北区矿化度和主要离子浓度较低、淡水发... 文章在对鄂尔多斯白垩系地下水盆地1124件地下水化学样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了研究区浅、中、深三个不同循环深度地下水中矿化度和主要离子浓度的分布规律。总体上,白垩系盆地地下水具有盆地北区矿化度和主要离子浓度较低、淡水发育,盆地南区矿化度和主要离子浓度较高、微咸水和咸水发育的分布特点。盆地北区地下淡水主要分布在地表分水岭两侧的浅、中层地下水中和安边—东胜梁—四十里梁地表分水岭以东的无定河—乌兰木伦河地下水系统中。盆地南区除罗汉洞含水岩组地下水以淡水为主外,环河和洛河含水岩组中主要分布大面积的微咸水和咸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水化学 分布规律 鄂尔多斯白垩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早白垩世岩相古地理与地下水水质和分布的关系 被引量:29
9
作者 谢渊 王剑 +10 位作者 李明辉 江新胜 谢正温 罗建宁 侯光才 刘方 王德潜 孙永明 曹建科 朱桦 王永和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094-1102,共9页
岩相古地理与地下水水质的关系研究表明,早白垩世鄂尔多斯盆地经历了干旱—半干旱→相对湿润的2个气候变化旋回和以沙漠相发育→湖泊相发育为特征的2个岩相古地理演化阶段。气候和古地理条件及其演化导致白垩纪沉积水体盐度、沉积岩含... 岩相古地理与地下水水质的关系研究表明,早白垩世鄂尔多斯盆地经历了干旱—半干旱→相对湿润的2个气候变化旋回和以沙漠相发育→湖泊相发育为特征的2个岩相古地理演化阶段。气候和古地理条件及其演化导致白垩纪沉积水体盐度、沉积岩含盐量和地下水循环条件的区域分布极为复杂。在岩相古地理和其他水文地质条件的综合影响下,盆地白垩系地下水水质和分布较为复杂,总体呈北好南差、盆地南部东好西差和下好上差的区域性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白垩 岩相古地理条件 地下水水质与分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鄂尔多斯白垩系盆地浅层地下水水质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苏耀明 朱琳 +2 位作者 苏小四 侯光才 宫辉力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4-29,共6页
文章以地下水质量标准为基础,结合鄂尔多斯白垩系盆地水资源现状,构建了研究区地下水水质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国标中部分指标限值提出了修正建议。通过建立浅层地下水水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研究区地下水水质进行了综合评价,并以GIS为平... 文章以地下水质量标准为基础,结合鄂尔多斯白垩系盆地水资源现状,构建了研究区地下水水质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国标中部分指标限值提出了修正建议。通过建立浅层地下水水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研究区地下水水质进行了综合评价,并以GIS为平台,对水质空间分布状况及其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总硬度、硫酸盐、溶解性总固体、氯化物指标的水化学分布对研究区地下水水质的影响最为明显,同时,盆地浅层地下水水质总体上相对较好,大部分地区地下水水质优于Ⅳ类,完全满足生活生产用水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鄂尔多斯白垩盆地 浅层地下水 地下水水质分布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白垩系盆地地下水流动系统驻点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被引量:10
11
作者 侯光才 尹立河 +2 位作者 苏小四 王冬 张俊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9-23,共5页
地下水系统理论、达西定律和泰斯公式是水文地质学的三大支柱理论,地下水流动系统理论较好地刻画了盆地尺度地下水的循环特征,是指导区域地下水勘查与合理开发利用的重要工具。迄今为止,对地下水流动系统中驻点的形成机理和特征的认识... 地下水系统理论、达西定律和泰斯公式是水文地质学的三大支柱理论,地下水流动系统理论较好地刻画了盆地尺度地下水的循环特征,是指导区域地下水勘查与合理开发利用的重要工具。迄今为止,对地下水流动系统中驻点的形成机理和特征的认识一直停留在定性分析阶段,在实际的大型盆地地下水流动系统中发现并证实驻点存在的实例也不多见。以鄂尔多斯白垩系盆地北部的二号剖面为例,利用双Packer系统获取的不同深度地下水位、水化学和同位素的分层数据,采用水动力学、水化学和放射性碳同位素等综合方法,以实际资料证实并发现在大型盆地深层地下水流动系统中驻点的存在,但这个驻点并不是一个点,而是占据了一定的区域;理论研究认为驻点附近地下水的溶解性总固体较高,实际情况不一定如此,也可以是较低矿化的水,它取决于含水介质中可溶盐量的多少。该项成果进一步完善了地下水流动系统的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驻点 地下水流动 鄂尔多斯白垩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鄂尔多斯白垩系盆地地下水水质的模糊综合评价 被引量:8
12
作者 苏耀明 苏小四 +1 位作者 侯光才 朱琳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178-1185,共8页
开展科学合理的地下水水质评价工作,可以为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和水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以地下水水质量标准为基础,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地下水水质评价指标体系,以GIS为平台,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 开展科学合理的地下水水质评价工作,可以为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和水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以地下水水质量标准为基础,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地下水水质评价指标体系,以GIS为平台,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鄂尔多斯白垩系盆地地下水水质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盆地北区地下水水质总体上相对较好,不同埋藏深度的地下水水质差异并不很大;盆地南区地下水水质总体上相对北区较差,中、深层地下水水质普遍较差,地下水水质类别主要为Ⅳ、Ⅴ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鄂尔多斯白垩盆地 地下水水质评价 模糊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系沉积建造对地下水的控制 被引量:2
13
作者 谢从瑞 杨忠智 +1 位作者 王永和 谢渊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3年第2期40-45,共6页
有关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水系统,前人已做过大量的研究,总结出不少的成果和规律。但从沉积建造方面研究地下水系统的不多。本文详细研究了白垩系沉积建造的特征和规律,探讨其对于研究区白垩系地下水系统的形成、富集和赋存的影响和控制,对... 有关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水系统,前人已做过大量的研究,总结出不少的成果和规律。但从沉积建造方面研究地下水系统的不多。本文详细研究了白垩系沉积建造的特征和规律,探讨其对于研究区白垩系地下水系统的形成、富集和赋存的影响和控制,对于研究区白垩系地下水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白垩 地下水 沉积建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白垩系盆地地下水电磁法勘查 被引量:2
14
作者 武毅 罗延钟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B11期85-89,共5页
鄂尔多斯白垩系盆地地处干旱-半干旱气候区,水资源短缺,盆地白垩系砂岩和泥岩、粉砂岩呈交错分布,厚度大,地下水时空分布不均匀、水质水量变化较大,常规的地球物理勘查手段难以适应该区域地下水勘探的需要,要求引入新理论、新方... 鄂尔多斯白垩系盆地地处干旱-半干旱气候区,水资源短缺,盆地白垩系砂岩和泥岩、粉砂岩呈交错分布,厚度大,地下水时空分布不均匀、水质水量变化较大,常规的地球物理勘查手段难以适应该区域地下水勘探的需要,要求引入新理论、新方法——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进行地下水水资源勘查。该方法研究频率范围为1~1000Hz的天然电磁场,它测量水平和相互垂直的电磁场分量,并由测得的数据求出阻抗振幅(或视电组率)和阻抗相位,通过解释振幅和相位曲线就可以得到相应的地电断面图。本文介绍了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在该区进行地下水资源勘查的效果,反映了整个白垩系盆地地层结构和地下水水质的宏观变化特征,对下一步白垩系盆地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白垩 地下水 电磁法 勘探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系地下水系统多层结构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赵振宏 张俊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2-44,共3页
采用深井钻探、PACKER试井、水化学与同位素分析、水流数值模拟等技术方法和手段,以主干水文地质剖面为研究对象,对鄂尔多斯盆地西部巨厚的白垩系含水层中的地下水流系统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北部白垩系各含水岩组构成统一含水体,... 采用深井钻探、PACKER试井、水化学与同位素分析、水流数值模拟等技术方法和手段,以主干水文地质剖面为研究对象,对鄂尔多斯盆地西部巨厚的白垩系含水层中的地下水流系统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北部白垩系各含水岩组构成统一含水体,含水层中地下水流连续,在地形控制下形成了多个规模不等、循环深度不一的多层结构地下水流系统,具有穿层型多层结构水流模式;南部白垩系各含水岩组相互独立,各含水岩组之间地下水流不连续,地下水顺层运动,具有顺层型多层结构水流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多层结构 白垩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白垩系盆地地下水地球物理勘查特点和技术 被引量:5
16
作者 武毅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79-482,共4页
从鄂尔多斯白垩系盆地地下水地球物理勘查特点出发 ,分析了该地区地球物理勘查所要解决的两大问题 :①查明白垩系盆地地层分布特征 ;②进行地下水的水质判别。提出了应用频率域电磁法即Eh 4电导率成像系统解决上述两大问题的可能性 ,结... 从鄂尔多斯白垩系盆地地下水地球物理勘查特点出发 ,分析了该地区地球物理勘查所要解决的两大问题 :①查明白垩系盆地地层分布特征 ;②进行地下水的水质判别。提出了应用频率域电磁法即Eh 4电导率成像系统解决上述两大问题的可能性 ,结合实例对勘查结果进行了分析 ,指出了Eh 4电导率成像系统勘查白垩系地层分布的合理性和进行水质判别的关键问题 ,认为E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 白垩盆地 Eh-4电导率成像 频率域电磁法 地层分布 水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水文地球化学角度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南区白垩系地下水的排泄途径 被引量:14
17
作者 李云峰 李金荣 +4 位作者 侯光才 王玮 徐中华 王疆霞 冯建国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3期91-95,共5页
主要从水文地球化学的角度,以鄂尔多斯盆地白于山以南地区白垩系地下水的水化学水平分带和地表水基流水化学特征为主要依据,结合地质构造格局及岩相古地理条件,分析研究了该区白垩系地下水的补、径、排条件。认为该区白垩系地下水水化... 主要从水文地球化学的角度,以鄂尔多斯盆地白于山以南地区白垩系地下水的水化学水平分带和地表水基流水化学特征为主要依据,结合地质构造格局及岩相古地理条件,分析研究了该区白垩系地下水的补、径、排条件。认为该区白垩系地下水水化学场存在一个由东、北、西南向中部的水平分带,愈向盆地中部水质愈复杂、TDS愈高。马莲河基流水质的沿途变化规律反映出其接受东西两侧地下水的补给。说明鄂尔多斯盆地南区的东部地区和西南部地区为地下水补给区,而中心地带为地下水排泄区,最终经马莲河排出区外。天环向斜轴部和马莲河谷是南区汇集东西两侧地下水的排泄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南区 白垩地下水 水化学特征 地下水排泄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纪含煤岩系地下水系统关键要素与格架模型 被引量:28
18
作者 焦养泉 王双明 +3 位作者 范立民 吴立群 荣辉 张帆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411-2422,共12页
地下水与含煤岩系矿产资源密切共生,直接制约含煤岩系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和长远规划。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重要的能源盆地,几十年勘查实践表明侏罗纪含煤岩系除具有5套(组)可采煤层外,还伴生有丰富的砂岩型铀矿、砂岩型高岭土和石英砂等... 地下水与含煤岩系矿产资源密切共生,直接制约含煤岩系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和长远规划。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重要的能源盆地,几十年勘查实践表明侏罗纪含煤岩系除具有5套(组)可采煤层外,还伴生有丰富的砂岩型铀矿、砂岩型高岭土和石英砂等矿产资源。基于已往对鄂尔多斯盆地的认知和经验,认为地下水的补给水源和输导通道是侏罗纪含煤岩系地下水系统结构中的关键要素。其中,潜在的地下水补给水源包含3套地下水储层(直罗组底部含水层、下白垩统洛河组含水层和罗汉洞组含水层)和地表水系;地下水输导通道则包含了区域规模的骨架砂体、不整合界面、断裂系统和人工采动裂隙系统等四大类型。含煤岩系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遇到的“水害”,通常是原有的地下水系统被动揭露或者被破坏的表现,是人为因素连通了地下水水源与人工作业面从而导致地下水的泄漏。聚焦侏罗纪含煤岩系矿产资源的安全开发,一方面需要深入总结地下水系统关键要素的基本特征和分布规律,更进一步则需要揭示地下水系统关键要素与矿产资源的空间配置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含煤岩系地下水的格架模型,以此为煤系资源开发和矿井水害防治提供沉积学-水文地质学基础。在鄂尔多斯盆地,由于构造背景的差异,在不同地区地下水水源类型、输导通道类型、含煤岩系产状、矿产类型组合等都不尽相同,构成的地下水格架模型也因地而异,因此需要区别对待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侏罗纪含煤岩 鄂尔多斯盆地 补给水源 输导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纪岩相古地理与地下水相关性探讨 被引量:11
19
作者 李明辉 王剑 +1 位作者 谢渊 毛郁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4-40,共7页
岩石是地下水储存运移的重要介质,不同的岩石为地下水形成、储存与循环提供了不同的空间条件。岩相古地理反映了沉积环境中的古地理条件和沉积物特征中的岩性特征。沉积相对储层物性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不同沉积相内水动力条件不同,因而... 岩石是地下水储存运移的重要介质,不同的岩石为地下水形成、储存与循环提供了不同的空间条件。岩相古地理反映了沉积环境中的古地理条件和沉积物特征中的岩性特征。沉积相对储层物性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不同沉积相内水动力条件不同,因而形成的砂体类型也不同,其岩性、粒度、分选、填隙物特征以及砂体的岩相组合、时空展布特征均有差异,结果导致不同相带内储集体物性特征各不相同。通过岩相古地理研究,能客观反映形成岩石的环境特征、岩石的纵横向展布及其物性特征,从而对区域地下水的水质、水量分布进行宏观预测和评价。本文即是基于此种思路对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系岩相古地理与地下水相关性的研究。研究表明,沙漠相沙丘砂岩、辫状河道砂体、三角洲分流河道砂体、曲流河边滩砂体、滨岸带砂体是较好的储水体;沙漠相沉积的洛河组和盆地北部以冲积扇、辫状河沉积为主的环河组是其主要的含水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垩 岩相古地理 地下水 鄂尔多斯盆地 沉积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沙漠高原白垩系地下水锶同位素的演化机理 被引量:8
20
作者 苏小四 吴春勇 +1 位作者 董维红 侯光才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48-358,共11页
结合地下水化学资料,应用含水介质和地下水Sr含量及87Sr/86Sr比值,对鄂尔多斯沙漠高原白垩系含水层中水-岩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含水介质中钾长石、斜长石和碳酸盐矿物的87Sr/86Sr比值具有差异,地下水87Sr/86Sr比值介于0.709 ... 结合地下水化学资料,应用含水介质和地下水Sr含量及87Sr/86Sr比值,对鄂尔多斯沙漠高原白垩系含水层中水-岩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含水介质中钾长石、斜长石和碳酸盐矿物的87Sr/86Sr比值具有差异,地下水87Sr/86Sr比值介于0.709 871~0.711 792。地下水Sr来源主要为碳酸盐矿物、硫酸盐矿物和硅酸盐矿物中斜长石;白垩系环河组地下水-介质间主要发生碳酸盐矿物溶解、硫酸盐矿物溶解和斜长石溶解等作用,而洛河组地下水-介质间主要发生硫酸盐矿物溶解作用和钾长石溶解作用。碳酸盐矿物、硫酸盐矿物和硅酸盐矿物溶解作用是鄂尔多斯沙漠高原白垩系含水层中发生的主要水-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 沙漠高原 白垩 含水层 水-岩作用 锶同位素 地下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