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鄂尔多斯地块南缘构造演化及其对盆地腹部的构造—沉积分异的效应
被引量:
12
1
作者
包洪平
郭玮
+3 位作者
刘刚
李磊
武春英
白海峰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03-725,共23页
鄂尔多斯地块南缘处在盆地与秦岭造山带之间这一盆—山结合的过渡部位,由于构造位置的特殊性,自古生代以来其构造及沉积面貌与盆地腹部地区存在较大差异,具体表现在:1)早古生代沉积开始早、结束晚;2)晚古生代沉积开始晚;3)印支期西南部...
鄂尔多斯地块南缘处在盆地与秦岭造山带之间这一盆—山结合的过渡部位,由于构造位置的特殊性,自古生代以来其构造及沉积面貌与盆地腹部地区存在较大差异,具体表现在:1)早古生代沉积开始早、结束晚;2)晚古生代沉积开始晚;3)印支期西南部发生局部坳陷沉降;4)燕山晚期盆地南部强烈抬升(远高于盆地东部的同期抬升);5)喜马拉雅期渭河地区快速沉陷与渭北隆升。盆地南部经历了3次大的构造格局转换:一是晚古生代末—印支期西南部“由隆到坳”的构造转换;二是印支期末—燕山期主体构造走向由北西—南东向到南北向的转换(构造转向);三是燕山期末—喜马拉雅期渭河地区由强烈隆升到快速沉降的转换(构造反转)。盆地南部在不同时期所表现出的与盆地本部的不同耦合特征均根源于区域大地构造背景的差异:1)早古生代处于活动大陆边缘构造环境;2)海西期—印支期受古特提斯洋开裂—闭合的影响;3)燕山期受古太平洋板块俯冲的影响;4)喜马拉雅期受印度板块俯冲与太平洋板块俯冲的共同制约。鄂尔多斯地块南缘经历强烈伸展与造山过程,引起了其与盆地腹部的构造—沉积分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地块南缘
盆—山耦合
构造格局转换
构造转向
构造—沉积分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鄂尔多斯地块南缘地应力测量研究
被引量:
9
2
作者
牛琳琳
丰成君
+2 位作者
张鹏
陈群策
谭成轩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18年第1期25-34,共10页
利用水压致裂法得到的地应力测试数据对鄂尔多斯地块南缘地壳浅部地应力分布规律及断层活动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两个水平主应力随深度线性增长,应力梯度分别为0.032和0.021,在测量深度域内水平和垂直应力的关系为S_H>S_h>S_V...
利用水压致裂法得到的地应力测试数据对鄂尔多斯地块南缘地壳浅部地应力分布规律及断层活动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两个水平主应力随深度线性增长,应力梯度分别为0.032和0.021,在测量深度域内水平和垂直应力的关系为S_H>S_h>S_V,该应力状态有利于断层发生逆断层活动,与1556年华山大地震的发震正断层的性质不同;(2)研究区的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为北南—北北西向,与区域速度矢量场方向一致,与其他资料解译的区域构造应力方向有一些差异,主要是受鄂尔多斯地块周缘断层活动的影响;(3)利用Mohr-Coulomb准则及Byerlee定律,摩擦系数取0.6~1.0,对研究区的地应力状态进行分析,发现鄂尔多斯地块南缘的测点未达到或超过地壳破裂极限状态,不存在断层失稳或地震等其他形式的地壳活动,处于较稳定地壳应力状态;(4)实测数据为该区补充了新的地应力测量资料,研究结果为该区工程设计及建设、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提供了边界条件,对于该区地质灾害评价、地壳稳定性以及大陆动力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地块南缘
水压致裂
地应力测量
地应力状态
构造应力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鄂尔多斯地块南缘奥陶纪前陆盆地的沉积大地构造格架与演化
被引量:
7
3
作者
师平平
肖安成
+5 位作者
付金华
吴磊
周义军
王依平
覃素华
张万福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531-2546,共16页
鄂尔多斯地块南缘位于鄂尔多斯地块与北秦岭造山带结合部位,是研究北秦岭造山带奥陶纪弧-陆碰撞事件沉积-构造响应的理想场所。目前对鄂尔多斯地块南缘奥陶纪盆地的沉积充填特征、构造属性、结构以及演化历史仍缺乏清晰的认识。本文通...
鄂尔多斯地块南缘位于鄂尔多斯地块与北秦岭造山带结合部位,是研究北秦岭造山带奥陶纪弧-陆碰撞事件沉积-构造响应的理想场所。目前对鄂尔多斯地块南缘奥陶纪盆地的沉积充填特征、构造属性、结构以及演化历史仍缺乏清晰的认识。本文通过对露头区典型剖面观测结果和覆盖区地球物理资料的综合分析,发现鄂尔多斯地块南缘奥陶纪盆地沉积充填整体表现为南厚北薄、顶底均被区域性不整合面所限定的楔状沉积体;由北向南可以划分出局限沉积环境的坳陷带、持续抬升的隆起带和局限浅水-海相深水-陆相冲积扇环境的盆地带。结合北秦岭造山带奥陶纪大地构造属性及演化历史分析,得出鄂尔多斯地块南缘奥陶纪盆地是与北秦岭造山带奥陶纪弧-陆碰撞事件相关的周缘前陆盆地,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的演化:①冶里-亮甲山期,前陆盆地初始挠曲阶段;②马一-马五期,前陆盆地结构成型阶段;③马六-平凉期,前陆盆地快速沉降阶段;④背锅山期,前陆盆地快速充填阶段。此外,该周缘前陆盆地具有经典前陆盆地的四元结构:褶皱冲断带位于包括渭河地堑在内的西安-宝鸡一带,前渊带呈近东西向展布于岐山-富平一带,前缘隆起带位于庆阳-运城一带,隆后坳陷带大致位于延安-榆林-绥德一带,呈不规则的椭圆形。该研究不仅有助于查明鄂尔多斯地块南缘奥陶纪盆地性质、结构与演化历史,还为北秦岭造山带奥陶纪弧-陆碰撞事件提供了盆地内部的地质历史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地块南缘
奥陶纪
周缘前陆盆地
演化历史
盆地结构
弧-陆碰撞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鄂尔多斯地块西南缘中元古代玄武安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4
作者
高山林
刘士林
张仲培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4-178,共15页
铁马河玄武安山岩位于鄂尔多斯地块西南缘,沿六盘山东麓断裂带出露。岩石发育气孔和杏仁状构造,具有斑状结构—间隐结构,斑晶主要为长条状斜长石和少量蚀变暗色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呈现富Na2O、Fe OT、Al2O3,贫Mg O、TiO2、K2O的特点,稀...
铁马河玄武安山岩位于鄂尔多斯地块西南缘,沿六盘山东麓断裂带出露。岩石发育气孔和杏仁状构造,具有斑状结构—间隐结构,斑晶主要为长条状斜长石和少量蚀变暗色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呈现富Na2O、Fe OT、Al2O3,贫Mg O、TiO2、K2O的特点,稀土配分曲线为右倾轻稀土富集型,LREE/HREE=6.50~7.01,(La/Yb)N为5.620.69~0.91。样品[n(87Sr)/n(86Sr)]i为~7.14,富集Ba、Th、U、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Nb、Sr和Ti相对亏损,δEu=0.70587~0.70934,εNd(t)介于-6.9-4.8,TDM为2562~2730~Ma,Nb/Ta(6.60~8.25)低于大陆地壳的平均值,指示了受俯冲流体改造的古老富集地幔参与了岩浆形成。SHRIMP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铁马河玄武安山岩形成于中元古代早期(~1740Ma),其形成与研究区中元古代早期陆内伸展作用引起的古老岩石圈地幔减压熔融有关,是华北克拉通陆内裂谷发育过程在鄂尔多斯地块西南缘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
地块
西
南缘
铁马河玄武安山岩
中元古代
地球化学特征
陆内伸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鄂尔多斯地块南缘构造演化及其对盆地腹部的构造—沉积分异的效应
被引量:
12
1
作者
包洪平
郭玮
刘刚
李磊
武春英
白海峰
机构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
出处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03-725,共23页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编号:2016ZX05004-006)
中国石油集团公司重大专项“长庆油田5000万吨持续高效稳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编号:2016E-0514)资助。
文摘
鄂尔多斯地块南缘处在盆地与秦岭造山带之间这一盆—山结合的过渡部位,由于构造位置的特殊性,自古生代以来其构造及沉积面貌与盆地腹部地区存在较大差异,具体表现在:1)早古生代沉积开始早、结束晚;2)晚古生代沉积开始晚;3)印支期西南部发生局部坳陷沉降;4)燕山晚期盆地南部强烈抬升(远高于盆地东部的同期抬升);5)喜马拉雅期渭河地区快速沉陷与渭北隆升。盆地南部经历了3次大的构造格局转换:一是晚古生代末—印支期西南部“由隆到坳”的构造转换;二是印支期末—燕山期主体构造走向由北西—南东向到南北向的转换(构造转向);三是燕山期末—喜马拉雅期渭河地区由强烈隆升到快速沉降的转换(构造反转)。盆地南部在不同时期所表现出的与盆地本部的不同耦合特征均根源于区域大地构造背景的差异:1)早古生代处于活动大陆边缘构造环境;2)海西期—印支期受古特提斯洋开裂—闭合的影响;3)燕山期受古太平洋板块俯冲的影响;4)喜马拉雅期受印度板块俯冲与太平洋板块俯冲的共同制约。鄂尔多斯地块南缘经历强烈伸展与造山过程,引起了其与盆地腹部的构造—沉积分异。
关键词
鄂尔多斯地块南缘
盆—山耦合
构造格局转换
构造转向
构造—沉积分异
Keywords
Southern Ordos block
Basin-mountain coupling
Tectonic transformation
Structural turn
Tectono-depositional differentiation
分类号
P542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鄂尔多斯地块南缘地应力测量研究
被引量:
9
2
作者
牛琳琳
丰成君
张鹏
陈群策
谭成轩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国土资源部新构造运动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
出处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18年第1期25-34,共10页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6ZX05034003-002)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DD2016026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1702341)
文摘
利用水压致裂法得到的地应力测试数据对鄂尔多斯地块南缘地壳浅部地应力分布规律及断层活动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两个水平主应力随深度线性增长,应力梯度分别为0.032和0.021,在测量深度域内水平和垂直应力的关系为S_H>S_h>S_V,该应力状态有利于断层发生逆断层活动,与1556年华山大地震的发震正断层的性质不同;(2)研究区的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为北南—北北西向,与区域速度矢量场方向一致,与其他资料解译的区域构造应力方向有一些差异,主要是受鄂尔多斯地块周缘断层活动的影响;(3)利用Mohr-Coulomb准则及Byerlee定律,摩擦系数取0.6~1.0,对研究区的地应力状态进行分析,发现鄂尔多斯地块南缘的测点未达到或超过地壳破裂极限状态,不存在断层失稳或地震等其他形式的地壳活动,处于较稳定地壳应力状态;(4)实测数据为该区补充了新的地应力测量资料,研究结果为该区工程设计及建设、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提供了边界条件,对于该区地质灾害评价、地壳稳定性以及大陆动力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鄂尔多斯地块南缘
水压致裂
地应力测量
地应力状态
构造应力场
Keywords
southern margin of the Ordos block
hydraulic fracturing
in-situ measurement
in-situ stress state
tectonic stress field
分类号
P315.727 [天文地球—地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鄂尔多斯地块南缘奥陶纪前陆盆地的沉积大地构造格架与演化
被引量:
7
3
作者
师平平
肖安成
付金华
吴磊
周义军
王依平
覃素华
张万福
机构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教育部含油气盆地构造研究中心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
中国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长庆分院
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研究院地质研究中心
出处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531-2546,共16页
基金
国家“十三·五”重大专项(2017ZX05008001、2016ZX05003001、2017ZX05008005)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C0601002)联合资助.
文摘
鄂尔多斯地块南缘位于鄂尔多斯地块与北秦岭造山带结合部位,是研究北秦岭造山带奥陶纪弧-陆碰撞事件沉积-构造响应的理想场所。目前对鄂尔多斯地块南缘奥陶纪盆地的沉积充填特征、构造属性、结构以及演化历史仍缺乏清晰的认识。本文通过对露头区典型剖面观测结果和覆盖区地球物理资料的综合分析,发现鄂尔多斯地块南缘奥陶纪盆地沉积充填整体表现为南厚北薄、顶底均被区域性不整合面所限定的楔状沉积体;由北向南可以划分出局限沉积环境的坳陷带、持续抬升的隆起带和局限浅水-海相深水-陆相冲积扇环境的盆地带。结合北秦岭造山带奥陶纪大地构造属性及演化历史分析,得出鄂尔多斯地块南缘奥陶纪盆地是与北秦岭造山带奥陶纪弧-陆碰撞事件相关的周缘前陆盆地,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的演化:①冶里-亮甲山期,前陆盆地初始挠曲阶段;②马一-马五期,前陆盆地结构成型阶段;③马六-平凉期,前陆盆地快速沉降阶段;④背锅山期,前陆盆地快速充填阶段。此外,该周缘前陆盆地具有经典前陆盆地的四元结构:褶皱冲断带位于包括渭河地堑在内的西安-宝鸡一带,前渊带呈近东西向展布于岐山-富平一带,前缘隆起带位于庆阳-运城一带,隆后坳陷带大致位于延安-榆林-绥德一带,呈不规则的椭圆形。该研究不仅有助于查明鄂尔多斯地块南缘奥陶纪盆地性质、结构与演化历史,还为北秦岭造山带奥陶纪弧-陆碰撞事件提供了盆地内部的地质历史证据。
关键词
鄂尔多斯地块南缘
奥陶纪
周缘前陆盆地
演化历史
盆地结构
弧-陆碰撞事件
Keywords
The southern margin of the Ordos Block
Ordovician
Peripheral foreland basin
Evolutionary history
Basin structure
Arc-land collision event
分类号
P534.42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P542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鄂尔多斯地块西南缘中元古代玄武安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4
作者
高山林
刘士林
张仲培
机构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油田事业部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处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4-178,共15页
基金
国家油气专项(编号:2017ZX05005-002)的成果。
文摘
铁马河玄武安山岩位于鄂尔多斯地块西南缘,沿六盘山东麓断裂带出露。岩石发育气孔和杏仁状构造,具有斑状结构—间隐结构,斑晶主要为长条状斜长石和少量蚀变暗色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呈现富Na2O、Fe OT、Al2O3,贫Mg O、TiO2、K2O的特点,稀土配分曲线为右倾轻稀土富集型,LREE/HREE=6.50~7.01,(La/Yb)N为5.620.69~0.91。样品[n(87Sr)/n(86Sr)]i为~7.14,富集Ba、Th、U、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Nb、Sr和Ti相对亏损,δEu=0.70587~0.70934,εNd(t)介于-6.9-4.8,TDM为2562~2730~Ma,Nb/Ta(6.60~8.25)低于大陆地壳的平均值,指示了受俯冲流体改造的古老富集地幔参与了岩浆形成。SHRIMP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铁马河玄武安山岩形成于中元古代早期(~1740Ma),其形成与研究区中元古代早期陆内伸展作用引起的古老岩石圈地幔减压熔融有关,是华北克拉通陆内裂谷发育过程在鄂尔多斯地块西南缘的体现。
关键词
鄂尔多斯
地块
西
南缘
铁马河玄武安山岩
中元古代
地球化学特征
陆内伸展
Keywords
southwestern Ordos Block
Tiemahe basaltic andesite
Mesoproterozoic
geochemistry characteristics
intracontinental extension
分类号
P548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P588.14 [天文地球—岩石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鄂尔多斯地块南缘构造演化及其对盆地腹部的构造—沉积分异的效应
包洪平
郭玮
刘刚
李磊
武春英
白海峰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鄂尔多斯地块南缘地应力测量研究
牛琳琳
丰成君
张鹏
陈群策
谭成轩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18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鄂尔多斯地块南缘奥陶纪前陆盆地的沉积大地构造格架与演化
师平平
肖安成
付金华
吴磊
周义军
王依平
覃素华
张万福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鄂尔多斯地块西南缘中元古代玄武安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高山林
刘士林
张仲培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