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周缘地震带中长期地震趋势估计 被引量:5
1
作者 袁志祥 《灾害学》 CSCD 1992年第3期32-37,共6页
本文基于一定的地震资料,分别应用最大熵原理、贝努里概型以及计算地震复发周期的经验关系式,对鄂尔多斯周缘地震带进行了中强地震的中长期地震趋势估计。
关键词 地震 地震带 预测 鄂尔多斯周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块体周缘地区近期地震活动性与汶川地震应力触发作用的关系 被引量:12
2
作者 朱艾斓 解朝娣 +3 位作者 徐锡伟 周永胜 Lei Xinglin 王亚丽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06-214,共9页
采用β统计对汶川地震前后鄂尔多斯块体周缘地区的地震活动率进行了空间扫描分析,并采用JiChen的震源破裂模型计算了汶川地震产生的库仑破裂应力变化,以研究鄂尔多斯块体周缘地区近期地震活动性与汶川地震应力触发作用的关系。结果发现... 采用β统计对汶川地震前后鄂尔多斯块体周缘地区的地震活动率进行了空间扫描分析,并采用JiChen的震源破裂模型计算了汶川地震产生的库仑破裂应力变化,以研究鄂尔多斯块体周缘地区近期地震活动性与汶川地震应力触发作用的关系。结果发现,鄂尔多斯块体西南缘弧形断裂束的南东段与南缘渭河盆地的地震活动率在汶川地震后提高显著,其他区域的地震活动率没有明显提高,库仑破裂应力计算得到两个区域的应力变化范围分别为0.005~0.02 MPa和0.001~0.01 MPa,表明汶川地震有可能触发了这两个区域的地震活动。鄂尔多斯块体东缘的山西断陷带处于库仑破裂应力计算的应力增加区,应力变化范围为0~0.012 MPa,2009年3月以来发生的4次ML4.5~5.2级强有感至微破坏地震有可能被汶川地震所延迟触发。b值、地震能量释放率与空间相关距离SCL等地震活动性参数随时间变化扫描结果显示,该区域可能处于不断趋近高应力累积的状态,其未来大震有可能提前发生。西缘地区为应力减小区,其目前的地震活动处于正常水平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活动性 β统计 汶川地震 应力触发 鄂尔多斯周缘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地块周缘应力状态与强震危险性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梁向军 王霞 +1 位作者 宋美琴 陈慧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26-737,共12页
针对鄂尔多斯周缘断陷盆地带,基于b值、Δb空间扫描和多参数(b、E、n、a/b)组合计算结果,综合分析各段落的应力状态,进而判定它们的危险性。结果显示:整个周缘断陷带的年发生率、年释放率均整体下降,揭示出该区域2010年6月以来呈现出地... 针对鄂尔多斯周缘断陷盆地带,基于b值、Δb空间扫描和多参数(b、E、n、a/b)组合计算结果,综合分析各段落的应力状态,进而判定它们的危险性。结果显示:整个周缘断陷带的年发生率、年释放率均整体下降,揭示出该区域2010年6月以来呈现出地震弱活动状态;b值较1970~2010年结果变化并不显著,内蒙古磴口-五原值得注意地区、同心-灵武值得注意地区、晋冀蒙交界危险区和侯马-运城值得注意地区4个区域仍处于匀速的应力积累状态;结合多参数组合揭示的应力状态和断裂习性,认为内蒙磴口-五原地区未来发震危险性最高,但近期发震的紧迫性不强,同心-灵武地区危险性有所增强,侯马-运城地区危险性持续,晋冀蒙交界地区危险性有所降低,其余段落近期复发强震的可能性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周缘 b Δb 多参数 强震危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块体及其周缘上地幔各向异性分析研究 被引量:30
4
作者 胡亚轩 崔笃信 +1 位作者 季灵运 郝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549-1558,共10页
对布设在鄂尔多斯块体及其周缘的固定宽频带地震台网90个台站记录作远震SKS波形资料偏振分析,采用最小切向能量法求得每个台站的SKS快波偏振方向和快慢波时差,获得块体及其周缘上地幔各向异性图像,并结合1999~2007年相对鄂尔多斯块体的... 对布设在鄂尔多斯块体及其周缘的固定宽频带地震台网90个台站记录作远震SKS波形资料偏振分析,采用最小切向能量法求得每个台站的SKS快波偏振方向和快慢波时差,获得块体及其周缘上地幔各向异性图像,并结合1999~2007年相对鄂尔多斯块体的GPS水平地壳运动速度场,分析块体及其周缘的各向异性特征和壳幔耦合特征并重新认识块体的运动及周缘断陷带的动力学成因.分析结果认为,块体内部以零分裂为主,表现为各向同性特征;块体周缘台站延迟时间则明显大于块体中部,表现出明显的各向异性特征;快波偏振方向与地质构造走向、水平速度场方向基本一致,表明壳幔之间存在耦合,而个别台站在方向上与周围台站存在差异,可能与早期的块体活动有关.SKS横波分裂结果和现今GPS地壳水平运动场解释了鄂尔多斯块体没有旋转运动,在西南缘六盘山一带存在分叉绕流运动,汾渭断陷带的形成和发展是由于上地幔塑性物质沿挤出方向水平运动和沿裂隙向上入侵、横向扩张的综合演化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波横波分裂 水平运动场 动力学成因 鄂尔多斯块体及其周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流圈物质运动对鄂尔多斯块体周缘断陷盆地运动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石云 廖欣 +2 位作者 张达 刘春平 万飞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614-2627,共14页
研究软流圈物质运动及其对断陷盆地运动特征的影响,是揭示软流圈与岩石圈相互作用,认识华北克拉通破坏的深部动力学过程的基础.本文以鄂尔多斯块体周缘断陷盆地为研究对象,利用数值方法模拟了盆地底部软流圈物质的运动,进而分析了软流... 研究软流圈物质运动及其对断陷盆地运动特征的影响,是揭示软流圈与岩石圈相互作用,认识华北克拉通破坏的深部动力学过程的基础.本文以鄂尔多斯块体周缘断陷盆地为研究对象,利用数值方法模拟了盆地底部软流圈物质的运动,进而分析了软流圈物质运动对周缘断陷盆地运动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软流圈物质水平运动的区域流向为NWW-SEE向,流速基本一致,局部略有变化.随着深度增加,局部变化特征不再显著;(2)软流圈物质垂向运动存在区域性差异,其中鄂尔多斯体块体北部、西部以及北缘、西缘底部,物质以下沉流为主,尤其西缘下沉流更显著;块体中部、东部以及南缘、西南缘底部,以上升流为主;东缘底部,上升流与下沉流相间分布,以上升流为主.随着深度增加,上述区域性差异特征依然明显;(3)依据热物质的水平拖曳和垂向拉张作用对断陷盆地可能产生的影响,进一步推测,软流圈物质运动有利于北缘盆地的剪切走滑,东缘盆地的伸展拉张,南缘盆地的走滑兼拉张,西缘和西南缘盆地的走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流圈 运动特征 断陷盆地 鄂尔多斯块体周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地块周缘地区构造活动与应变积累特性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张希 贾鹏 +1 位作者 张四新 李瑞莎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31-337,共7页
利用截至2016年底、约30a的跨断层短水准流动观测资料,借助灰色关联度垂向综合指标提炼、年变速率与趋势累积率计算,分析鄂尔多斯地块周缘地区构造活动特性、水平及时空差异,以及与研究区内中强以上地震、区外大震孕育-发生或影响的关... 利用截至2016年底、约30a的跨断层短水准流动观测资料,借助灰色关联度垂向综合指标提炼、年变速率与趋势累积率计算,分析鄂尔多斯地块周缘地区构造活动特性、水平及时空差异,以及与研究区内中强以上地震、区外大震孕育-发生或影响的关系。结果表明:1)断裂活动特性总体上与地质资料一致。2)研究区内MS5.8以上地震及区外汶川大震震前多出现异常。3)垂向断裂活动较快的是渭河盆地西部、六盘山构造区北部;较慢的是渭河盆地中部、海原断裂、六盘山构造区南部。山西断陷带、西秦岭构造区北部长期能量积累明显;六盘山构造区至渭河盆地西部两端活动、中间相对闭锁,尤其近几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地块周缘 跨断层短水准 构造活动 应变积累 灰色关联度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地块周缘垂直形变场负位错反演与应变积累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希 刘立炜 +1 位作者 郝明 白卓立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51-556,共6页
利用鄂尔多斯地块及其周缘1970~2014年的垂直形变速率场资料,借助负位错反演研究该区域长期应变积累。结果表明,地块东北缘山西断陷带中北段年均能量积累增量、剪应力强度都较高,西南缘六盘山断裂与渭河断裂西段次之;山西断陷带中南段... 利用鄂尔多斯地块及其周缘1970~2014年的垂直形变速率场资料,借助负位错反演研究该区域长期应变积累。结果表明,地块东北缘山西断陷带中北段年均能量积累增量、剪应力强度都较高,西南缘六盘山断裂与渭河断裂西段次之;山西断陷带中南段至晋陕交界处年均剪应力强度较高且显示一定程度的能量积累;西秦岭构造区尤其西秦岭北缘断裂西段、晋冀蒙交界区也反映一定程度的能量积累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地块周缘 垂直形变场 负位错模型 反演 应变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饮汗城城址 被引量:4
8
作者 汪一鸣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68-72,共5页
再论饮汗城城址汪一鸣1980、1981年间,我曾利用几个星期日,徜佯于银川市东郊,考察黄河故道,寻访古迹遗址,从一些发现中得到很大乐趣,其成果之一便是拙作《饮汗城城址考证》(以下简称《考证》)一文O。1987年8月初... 再论饮汗城城址汪一鸣1980、1981年间,我曾利用几个星期日,徜佯于银川市东郊,考察黄河故道,寻访古迹遗址,从一些发现中得到很大乐趣,其成果之一便是拙作《饮汗城城址考证》(以下简称《考证》)一文O。1987年8月初,银川市郊区掌政乡洼路村农民整地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川平原 《宁夏大学学报》 黄河故道 历史时期 黄河河道 宁夏平原 清水湖 砖砌下水道 宁夏引黄灌区 鄂尔多斯周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