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中下游地区鄂东南和九瑞矿集区成矿岩体特征及其识别标志 被引量:16
1
作者 蒋少涌 段登飞 +2 位作者 徐耀明 SAMAKE Bakaramoko 李正汉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3609-3628,共20页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一条重要的铜多金属成矿带,成矿与燕山期岩浆活动密切相关,矿床类型主要有斑岩型和矽卡岩型。在长江中下游成矿带西段的鄂东南和九瑞地区产有该带中几个十分重要的大型铜多金属矿床,如铜绿山、鸡冠嘴、铜山口、城...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一条重要的铜多金属成矿带,成矿与燕山期岩浆活动密切相关,矿床类型主要有斑岩型和矽卡岩型。在长江中下游成矿带西段的鄂东南和九瑞地区产有该带中几个十分重要的大型铜多金属矿床,如铜绿山、鸡冠嘴、铜山口、城门山、武山等。通过对该区岩体的系统对比研究表明,成矿岩体和不成矿岩体的矿物组成,主微量元素成分及成岩年龄上并无明显差异。总体而言,九瑞地区岩浆岩的形成年龄集中在141~148Ma之间,略早于鄂东南地区与铜矿相关的岩浆岩(集中在137~140Ma)。对岩浆岩全岩的Sr-Nd同位素和锆石Hf同位素研究表明,一些成矿岩体具有比不成矿岩体更高比例的幔源物质贡献。对岩浆岩中主要造岩矿物,如角闪石和黑云母的详细研究,可以区分它们的不同结晶历史,从而揭示岩浆从早至晚演化过程中,相容元素和不相容元素、成矿元素和挥发份元素的变化规律,判别岩浆分离结晶过程、流体出溶过程,指示成矿与否。通过对角闪石和黑云母温压计的应用,估测了九瑞和鄂东南地区成矿岩体与不成矿岩体的侵位压力和深度,发现成矿岩体一般具有较低的压力(<4kbar)和较浅的侵位深度。九瑞和鄂东南地区成矿岩体均具有较高的氧逸度。成矿岩体演化到晚期,氧逸度显示升高的趋势,岩浆中的挥发分/成矿金属含量较高。而不成矿岩体就位前岩浆贫化Cu、S、Cl等元素,不能分异出含足够成矿元素的成矿热液。因此,通过详细的矿物学、特别是造岩矿物角闪石和黑云母以及副矿物锆石和磷灰石的主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组成的研究,以及由其计算出的温度、压力、氧逸度、流体成分等参数,可以区分成矿与不成矿岩体,从而为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乃至其他类似地区的深部找矿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特征 识别标志 岩体 温压条件 氧逸度 岩浆源 鄂东南矿集区和九瑞矿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东南铁铜金钨钼多金属矿集区基底属性:来自继承锆石年龄和Hf同位素的约束 被引量:1
2
作者 谢应波 褚刚 +1 位作者 罗华 郭盼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83-297,共15页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鄂东南矿集区的基底存在统一的川中式基底和北部川中式基底、南部江南式基底的争议。笔者对灵乡岩体西段闪长玢岩开展锆石U-Pb定年和Hf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闪长玢岩的锆石具有复杂的组成与来源:最年轻的4颗锆石加权平...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鄂东南矿集区的基底存在统一的川中式基底和北部川中式基底、南部江南式基底的争议。笔者对灵乡岩体西段闪长玢岩开展锆石U-Pb定年和Hf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闪长玢岩的锆石具有复杂的组成与来源:最年轻的4颗锆石加权平均年龄为(141±4)Ma,结合前人测年结果推测其可作为闪长玢岩的成岩年龄;其余16颗锆石具有较为宽泛的年龄(217~2550 Ma)和Hf同位素组成(εHf(t)=-11.2~11.7)。进一步结合前人获得的鄂东南矿集区岩浆岩继承锆石数据,分别对比川中式基底崆岭杂岩、江南式基底梵净山群及下江群的锆石数据,发现其与崆岭杂岩具有明显差异,但和梵净山群及下江群具有高度相似性。并且鄂东南矿集区岩浆岩继承锆石和梵净山群、下江群均记录了~1.5 Ga地壳增生事件。结合区域地球物理特征,笔者认为鄂东南矿集区南部为江南式基底,北部为川中式基底,两者的分界线大致为灵乡-大冶-网湖一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中式基底 式基底 继承锆石 鄂东 长江中下游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九瑞矿集区(北部)含矿岩体的锆石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58
3
作者 陈志洪 邢光福 +7 位作者 郭坤一 曾勇 匡福祥 贺振宇 柯学 余明刚 赵希林 张勇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146-1158,共13页
江西九(江)-瑞(昌)地区是长江中下游铜-铁-金(硫)成矿带的一个重要的矿集区,位于成矿带的西段。本文选取了区内研究程度相对薄弱的丁家山、洋鸡山、宝山、铜岭和大浪等5个与Cu-Au成矿作用密切相关的花岗质岩体,首次进行了锆石LA-ICP-MS ... 江西九(江)-瑞(昌)地区是长江中下游铜-铁-金(硫)成矿带的一个重要的矿集区,位于成矿带的西段。本文选取了区内研究程度相对薄弱的丁家山、洋鸡山、宝山、铜岭和大浪等5个与Cu-Au成矿作用密切相关的花岗质岩体,首次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年龄测定,并讨论其地质意义。测年结果显示,上述岩体分别形成于145.4±1.2 Ma、144.8±1.3 Ma、143.6±1.2 Ma、141.2±1.3 Ma和146.4±1.2 Ma,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岩浆活动的产物。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认为九瑞矿集区内这一成岩-成矿地质事件可能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挤压造山作用后期整体向弧后伸展环境过渡的地球动力学机制有关。是否为区域性加厚下地壳、拆沉下地壳部分熔融或洋脊俯冲作用的产物,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Au)岩体 锆石U-PB定年 长江中下游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九瑞矿集区成矿与未成矿中酸性侵入岩年代学、岩石化学、矿物化学特征的异同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30
4
作者 徐耀明 蒋少涌 +4 位作者 朱志勇 周巍 孔凡斌 孙明志 熊永根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4291-4310,共20页
江西九瑞矿集区主要发育有斑岩型、矽卡岩型及块状硫化物型三种类型的铜多金属矿床,其中斑岩型与矽卡岩型为典型的岩浆热液矿床,块状硫化物型矿床产在五通组砂岩与黄龙组白云岩界面之中,但多数也均位于侵入体附近,通常认为岩浆热液... 江西九瑞矿集区主要发育有斑岩型、矽卡岩型及块状硫化物型三种类型的铜多金属矿床,其中斑岩型与矽卡岩型为典型的岩浆热液矿床,块状硫化物型矿床产在五通组砂岩与黄龙组白云岩界面之中,但多数也均位于侵入体附近,通常认为岩浆热液对层状黄铁矿体的叠加作用对其成矿起了重要作用。区内同时发育有大量与成矿岩体岩性相似的未成矿侵入岩,长期以来,一直未能找出成矿侵入岩的判别标志和侵入岩成矿与否的原因。本文对区内岩性为花岗闪长斑岩、石英闪长玢岩的成矿与未成矿侵入岩进行了锆石U-Pb定年、岩石主量元素分析以及造岩矿物电子探针测试工作,结果显示,九瑞地区岩浆活动的时代相对集中,成矿侵入岩的年龄分布于138.21.8Ma至148.01.0Ma之间,未成矿侵入岩的年龄分布于139.01.3Ma至149.63.0Ma之间,成矿与未成矿侵入岩的侵位时代基本相同,年龄在误差范围内一致。二者的SiO2以及其它9种主量元素含量的变化范围都非常接近,或有很大重叠,表明成矿与未成矿侵入岩的主要岩石化学成分基本相同。通过造岩矿物成份计算了岩浆开始固结的温度和侵位压力,成矿侵入岩的平均温度769℃与未成矿侵入岩的平均温度723℃在误差范围内大体一致,但成矿侵入岩的温度变化范围(580~915℃)明显大于未成矿侵入岩(656~796℃)。侵位压力方面,未成矿侵入岩的压力值(平均5.7kbar)显著大于成矿侵入岩(平均1.4kbar)。因此我们认为,成矿与未成矿侵入岩相比,前者经历了更为显著的减压过程,该过程也许对形成岩浆热液矿床非常重要,可能是产生独立热液相的一个主要途径,并且能够在岩体内及围岩中造成大量裂隙,为热液循环提供通道。但是,数据同时显示,并非经历了显著减压过程的侵入岩都能够成矿,最终成矿与否是受到不同阶段多种因素联合控制的,因此显著减压并不是成矿的充要条件,而更可能是前提条件。由已获得的未成矿侵入岩数据来推测,在九瑞地区,侵位压力大于4kbar的中酸性侵入岩,成矿潜力可能较小。由黑云母成份估算的氧逸度显示,成矿侵入岩的氧逸度变化较大并且覆盖了未成矿侵入岩的氧逸度范围,但是未成矿侵入岩的氧逸度均没有超过HM(Fe3O4-Fe2O3)缓冲线,而成矿侵入岩中有一半左右的数据点高于该缓冲线,表明较高的氧逸度对成矿更为有利,在九瑞地区,氧逸度高于HM(Fe3O4-Fe2O3)缓冲线的侵入岩,其成矿潜力可能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定年 主量元素 物化学 温度 压力 氧逸度 中酸性侵入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瑞矿集区山上湾矿区石英闪长玢岩和花岗闪长斑岩的年代学、地球化学及成矿意义 被引量:28
5
作者 徐耀明 蒋少涌 +3 位作者 朱志勇 周巍 孔凡斌 孙明志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3306-3324,共19页
山上湾矿区位于九瑞矿集区西南部的大浪水库附近,区内地表出露有数条近东西向的岩脉,发现有较强的蚀变作用及铜矿化,有可能成为九瑞矿集区的一个新的成矿远景区。因此,我们对这些岩脉开展了详细的岩相学和矿物化学研究及锆石U-Pb定年、... 山上湾矿区位于九瑞矿集区西南部的大浪水库附近,区内地表出露有数条近东西向的岩脉,发现有较强的蚀变作用及铜矿化,有可能成为九瑞矿集区的一个新的成矿远景区。因此,我们对这些岩脉开展了详细的岩相学和矿物化学研究及锆石U-Pb定年、主微量元素及Sr-Nd-Hf同位素研究工作,对岩石成因及成矿意义进行了初步探讨。山上湾矿区出露的岩脉分别为石英闪长玢岩及花岗闪长斑岩,对岩石中黑云母和斜长石斑晶进行电子探针分析后发现,黑云母均属富镁黑云母,由黑云母化学成分所反映的岩浆岩氧逸度位于赤铁矿-磁铁矿缓冲线之下,低于武山花岗闪长斑岩体。斜长石斑晶均为中长石,并具有韵律环带。北面两条岩脉(Ⅱ,Ⅲ)锆石LA-ICP-MSU-Pb定年结果分别为149.2±2.7Ma和148.5±1.4Ma,最南面一条岩脉(Ⅰ)年龄稍小,为139.0±1.3Ma。该区岩浆岩地球化学特征如下:SiO2为58.8%~63.0%,Al2O3为14.9%~16.2%。岩石样品在K2O-SiO2图中落于高钾及中钾钙碱性岩范围内。样品A/CNK值为0.86~1.15,A/NK值为1.72~1.85,在A/CNK-A/NK图解中落于准铝质和过铝质范围。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Sr=380×10-6~555×10-6,平均463×10-6),富集相容元素(Cr、Co、Ni、Ⅴ),亏损高场强元素(Y=8.91×10-6~11.22×10-6,Nb=4.87×10-6~5.73×10-6,Ta=0.36×10-6~0.43×10-6),无Sr负异常。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La/Yb)N=14.31~18.96,稀土总量为89.36×10-6~118.8×10-6,Eu/Eu*=0.98~1.13,平均1.05,无Eu负异常。岩石的初始87Sr/86Sr值变化在0.7060~0.7092之间,平均0.7074,εNd(t)值在-2.9~-2.0之间,平均-2.3。利用两阶段模式计算出的Nd同位素模式年龄tDCM为1.1~1.2Ga。锆石初始176Hf/177Hf值在0.282359~0.282758之间,εHf(t)值在-11.8~2.3之间,平均-1.1。计算的tDCM值为1.0~1.9Ga。根据上述岩石地球化学和同位素数据,初步认为山上湾地区的岩浆岩很可能是由加厚的下地壳拆沉入软流圈地幔后,发生部分熔融,熔体在上升过程中又与地幔发生了强烈相互作用,最终形成了具有明显壳幔混源特征的石英闪长玢岩及花岗闪长斑岩。目前我们已经在山上湾矿区北面两条岩脉(II,Ⅲ)的地表露头上发现了多种蚀变现象以及铜的矿化,加之它们的成岩年龄及岩石成因与九瑞其他成矿花岗闪长斑岩相同,我们推测,在该区深部岩体中,岩体与奥陶系灰岩的内外接触带上,以及岩体附近的奥陶系与志留系地层接触界线部位,均存在成矿的可能性,值得投入更大力量,争取该区找矿新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定年 Hf同位素 地球化学 浅成侵入岩 山上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瑞矿集区燕山期构造-岩浆作用及其与铜金多金属成矿关系研究 被引量:22
6
作者 蒋少涌 徐耀明 +3 位作者 朱志勇 周巍 孔凡斌 孙岩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4051-4068,共18页
九瑞地区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中最重要的铜金多金属矿集区,成矿作用可分为海西期喷流沉积期及燕山期岩浆热液期,其中燕山期的构造-岩浆热事件对成矿至关重要。本文在详细的野外矿田构造-地层-岩浆岩调查与分析及室内成岩成矿机理研究... 九瑞地区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中最重要的铜金多金属矿集区,成矿作用可分为海西期喷流沉积期及燕山期岩浆热液期,其中燕山期的构造-岩浆热事件对成矿至关重要。本文在详细的野外矿田构造-地层-岩浆岩调查与分析及室内成岩成矿机理研究基础上,对九瑞矿集区构造系统、岩浆系统和成矿系统进行了综合研究。梳理厘定出该区主要控岩成矿断裂构造为NEE(近EW)向脆韧性走向叠掩逆冲断裂带和SN(近SN)向张扭性横向破碎断裂带。两组断裂形成“井”字形的构造格架,制约着该区的岩浆岩分布并与成矿密切相关。区内岩浆岩种类繁多,与成矿有关的主要是花岗闪长斑岩和石英闪长玢岩。两类岩体侵位的时期都集中在燕山早中期(138~148Ma)。其产状一般为岩株、岩锥、岩枝和岩墙等。岩枝、岩墙多沿NEE向逆冲断层带,尤其是沿其特有的“Y”字形断裂分布。而与成矿关系最为密切的岩株、岩锥则都侵位于NEE向和SN向断裂的交汇处。本文特别强调前人关注不够的SN(近SN)向张裂带及其控岩成矿作用。在本区确定的4组SN向张扭性带中,其中第2组宋家湾-严家村一线同NEE断裂带的几处交汇处是值得进一步详查的预测区。九瑞矿集区矿床成因类型主要包括矽卡岩型、斑岩型(包括隐爆角砾岩型)、沉积-热液叠加改造型和热液脉型等。在不同矿区,各种不同成因类型的矿床可以叠加复合为不同的矿床式,如①武山式(沉积-热液叠加改造型+矽卡岩型矿化);②丰山洞式(矽卡岩型+隐爆角砾岩型矿化);③城门山式(斑岩型+矽卡岩型+沉积-热液叠加改造型矿化);④洋鸡山式(隐爆角砾岩型+斑岩型矿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构造 断层相关褶皱 构造-岩浆带 叠加复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九瑞矿集区宝山铜多金属矿床辉钼矿Re-Os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6
7
作者 胡正华 王先广 +15 位作者 李永明 刘善宝 张家菁 陈毓川 曾庆权 王艺云 蒋金明 聂龙敏 雷天浩 胡文洁 张芳荣 吴施金 沙珉 龚良信 谢瑞丰 文亮先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85-596,共12页
九瑞地区斑岩-矽卡岩型矿床是长江中下游地区Cu-Au-Mo(Fe)多金属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宝山铜多金属矿床是江西省实施找矿突破战略以来,在九瑞矿集区界首—大桥背斜核部新发现的首个中型以上斑岩-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本文利用辉钼矿R... 九瑞地区斑岩-矽卡岩型矿床是长江中下游地区Cu-Au-Mo(Fe)多金属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宝山铜多金属矿床是江西省实施找矿突破战略以来,在九瑞矿集区界首—大桥背斜核部新发现的首个中型以上斑岩-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本文利用辉钼矿Re-Os同位素定年方法对宝山矿床进行了成矿时代的研究,获得了6件辉钼矿Re-Os同位素模式年龄为(147.2±3.6)Ma^(150.5±2.7)Ma,加权平均年龄为(148±1)Ma,MSWD=1.03。6件样品其等时线年龄为(148.6±2.6)Ma,MSWD=1.9,代表了宝山矿床的成矿时代,与九瑞矿集区其他斑岩-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武山、城门山、湖北丰山洞、鸡笼山、宋家冲、邓家山、通江岭)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鄂东南、铜陵矿集区斑岩-矽卡岩铜多金属矿床的形成时代高度一致,它们均为中国东部EW特堤斯构造域向NE古太平洋构造域大转折背景下,软流圈上涌和玄武质岩浆底侵而导致壳幔同熔所引起的燕山期花岗质岩浆岩活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辉钼 RE-OS同位素 年龄 宝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江—瑞昌矿集区的3D结构及对区域找矿的启示 被引量:23
8
作者 邓震 吕庆田 +2 位作者 严加永 赵金花 刘彦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4169-4180,共12页
本文分析了九瑞地区重、磁场的分布特征.运用最新的方法技术对已有的重磁资料重新进行处理:采用重磁多尺度边缘检测方法,对九瑞矿集区区域重力和航磁数据进行了边缘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重新厘定了断裂系统的展布位置.在整理、分析九瑞... 本文分析了九瑞地区重、磁场的分布特征.运用最新的方法技术对已有的重磁资料重新进行处理:采用重磁多尺度边缘检测方法,对九瑞矿集区区域重力和航磁数据进行了边缘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重新厘定了断裂系统的展布位置.在整理、分析九瑞地区地质、地层物性资料的基础上,对实测的1∶5万重磁数据进行较细致的准三维反演.同时将重磁三维物性反演应用到岩浆岩空间结构研究中,获得了矿集区地层结构及岩浆岩三维空间形态特征.根据反演所得磁化率强弱,分析了岩体的基性程度,为寻找与火山岩、侵入岩体有关的金属矿产提供了指示信息.最终建立的模型给出了地下地层的分布特征、控矿构造的展布规律、与成矿相关岩体的三维形态以及已知矿点的空间分布特征,为在九瑞矿集区的深部寻找隐伏矿体提供了新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磁多尺度边缘检测 重磁三维物性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瑞矿集区重磁三维约束反演及深部找矿意义 被引量:15
9
作者 陈辉 邓居智 +2 位作者 吕庆田 殷长春 邱姜歆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4478-4489,共12页
研究九瑞矿集区成矿地层和岩体的三维分布特征可为区域成矿背景和成矿规律研究提供新的信息,实现研究区深部及外围找矿突破.本文首先综合分析研究区区域地质及地层和岩石密度和磁化率特征,然后将区域地质和12条地质剖面信息利用自行开发... 研究九瑞矿集区成矿地层和岩体的三维分布特征可为区域成矿背景和成矿规律研究提供新的信息,实现研究区深部及外围找矿突破.本文首先综合分析研究区区域地质及地层和岩石密度和磁化率特征,然后将区域地质和12条地质剖面信息利用自行开发的GIF2UBCmodel程序构建剩余密度和磁化率参考模型和上下边界约束模型,实现了带约束重磁数据三维反演.反演结果揭示九瑞矿集区剩余密度和磁化率三维分布特征,解译了矿集区主要地层和岩体分布特征.该区存在邓家山—东雷湾以及武山—丁家山两个大型岩体;盖层褶皱与结晶基底隆起方向一致,是深部基地隆起的继承.通过与矿集区已知矿床对比发现,高磁性岩体边缘和基底隆起(高密度体)两翼为成矿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磁 三维反演 地质约束 深部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东南铁铜矿集区铜山口铜(钼)矿床^(40)Ar/^(39)Ar年代学及对区域成矿作用的指示 被引量:35
10
作者 赵新福 李建威 马昌前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49-862,共14页
铜山口铜-钼矿床发育有夕卡岩型和斑岩型两类矿化,是鄂东南矿集区内典型的夕卡岩-斑岩复合型矿床。成矿作用与铜山口花岗闪长斑岩岩株和大冶群碳酸盐岩有关,矿体主要沿两者的接触带分布。本文利用激光阶段加热技术分别对两类矿化有关的... 铜山口铜-钼矿床发育有夕卡岩型和斑岩型两类矿化,是鄂东南矿集区内典型的夕卡岩-斑岩复合型矿床。成矿作用与铜山口花岗闪长斑岩岩株和大冶群碳酸盐岩有关,矿体主要沿两者的接触带分布。本文利用激光阶段加热技术分别对两类矿化有关的蚀变矿物金云母和绢云母进行40Ar/39Ar年龄测定。结果表明,铜山口矿区经历了两次蚀变一矿化事件:铜山口矿床成矿作用发生于约143±0.3 Ma,而矿区东南缘的牛鼻峰石英二长斑岩的热液蚀变发生于约129 Ma。牛鼻峰石英二长斑岩的侵位及蚀变对铜山口矿床斑岩型矿化的部分地段产生热扰动, 导致绢云母40Ar/39Ar年龄比实际矿化蚀变年龄偏年轻。铜山口矿区两次蚀变-矿化年龄分别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早晚两期成岩成矿事件(145-133 Ma和130-120 Ma)一致。岩石圈伸展及幔源玄武质岩浆底侵作用可能是区域上大规模岩浆活动与成矿作用的深部地球动力学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山口铜-钼 ^40AR/^39AR年龄 鄂东 时代 底侵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瑞矿集区三维电性结构研究及找矿意义 被引量:16
11
作者 邓居智 陈辉 +1 位作者 殷长春 周彪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4465-4477,共13页
九瑞矿集区作为全国重点整装勘查区之一,深部找矿工作一直是研究重点和热点.本文在综合分析研究区区域地质资料、对典型地层和岩石标本进行电阻率参数测试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研究区面积性AMT数据进行三维电性结构研究.为获得AMT最... 九瑞矿集区作为全国重点整装勘查区之一,深部找矿工作一直是研究重点和热点.本文在综合分析研究区区域地质资料、对典型地层和岩石标本进行电阻率参数测试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研究区面积性AMT数据进行三维电性结构研究.为获得AMT最佳反演参数,选择一条典型AMT剖面开展二维非线性共轭梯度(NLCG)反演,进而总结出利用TM极化模式数据、拉格朗日乘子等于3的二维反演方案.综合利用地质、钻探和电性特征对全区23条AMT剖面进行二维约束反演,并将所有测线的电阻率反演结果三维网格化,得到了研究区的三维电性结构.最后,我们通过对三维电性结构的综合分析,确定研究区地下地层、岩体展布、断裂构造分布特征以及基底起伏情况.与已知矿床对比,我们发现浅部北西断裂与北东向区域性深部断裂交汇处、基底隆起凹槽边缘以及岩体边缘为成矿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频大地电磁法 电性结构 三维 深部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九瑞矿集区硅质断裂磨砾岩带的厘定及其成岩成矿意义 被引量:7
12
作者 蒋少涌 徐耀明 +3 位作者 周巍 朱志勇 孔凡斌 孙岩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3076-3086,共11页
在九瑞矿集区研究叠合断裂和叠加成矿作用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详细研究了出露在洋鸡山-丁家山-望夫山一线的硅质角砾岩,指出它们不是原先认为的石炭系沉积硅质岩,而应属于一种断裂磨砾岩,并深入探究其形成过程及与成矿之关系。断裂磨砾... 在九瑞矿集区研究叠合断裂和叠加成矿作用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详细研究了出露在洋鸡山-丁家山-望夫山一线的硅质角砾岩,指出它们不是原先认为的石炭系沉积硅质岩,而应属于一种断裂磨砾岩,并深入探究其形成过程及与成矿之关系。断裂磨砾岩是断裂分带结构成熟的标志之一,多在剪切作用和热液作用下,断裂岩石经硅化-破裂-碎裂-粉碎-研磨,形成具有一定圆度和球度,大小差异较大的磨砾或磨粒,且又会反复的集结-破碎,不断拓宽断裂构造形成磨砾-角砾岩带。本文研究的断裂磨砾岩,呈北东向展布,延长达十几千米。成分上以硅化角砾岩为主,SiO2含量一般大于90%,石英颗粒由隐晶到显晶。一些角砾岩中含Fe2O3较高,有可能是原先的硫化物经氧化形成的褐铁矿。本区洋鸡山-丁家山-望夫山一线产出的断裂磨砾-角砾岩带,很可能是燕山期构造-岩浆-成矿事件的产物。在城门山和武山铜矿,我们之前的工作己发现存在产于泥盆系五通组和石炭系黄龙组层滑构造体系中的黄铁矿角砾岩,则有可能属于海西期同生断裂活动的产物。因此,这些不同的角砾岩具有多阶段活动和叠加成矿的特征。本文还进一步指出,九瑞地区其他层位(如泥盆系与志留系之间、志留系与奥陶系之间)发育的层滑构造体系和断裂角砾岩及热液蚀变岩,也很可能是成矿有利部位,值得今后找矿工作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砾 层滑系统 断层结构分带 燕山期构造-岩浆-成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成矿相关的岩体成因:年代学,元素与Sr-Nd、Hf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以江西九瑞矿集区宋家冲Au、Cu-Mo矿床为例 被引量:8
13
作者 陈志洪 郭坤一 赵玲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351-1365,共15页
宋家冲矿床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九瑞矿集区西南部新发现的矽卡岩型Au、Cu-Mo矿床。矿区内与成矿关系密切的岩体为花岗闪长斑岩。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该岩体形成于早白垩世早期((142.8±0.6)Ma)。主量元素组成上,宋家冲岩... 宋家冲矿床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九瑞矿集区西南部新发现的矽卡岩型Au、Cu-Mo矿床。矿区内与成矿关系密切的岩体为花岗闪长斑岩。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该岩体形成于早白垩世早期((142.8±0.6)Ma)。主量元素组成上,宋家冲岩体属于准铝质岩石(A/CNK=0.80~1.03),具低镁(ω(MgO)=1.29%~2.58%)、富铝(ω(Al_2O_3)=15.52%~16.88%)、高碱(富钠)(K_2O/Na_2O=0.57~1.04)特征。微量元素方面,表现为富集Rb、Ba、Th和L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相对亏损Nb、Ta和Zr等高场强元素(HFSE),ω(Sr)较高(>618×10^(-6))、ω(Y)较低(<17.1×10^(-6))、Sr/Y值大(39~61)、轻重稀土分馏强烈(ω(Yb)<1.45×10^(-6);(La/Yb)_N>30)等特点,类似于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全岩Sr-Nd和锆石Hf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相对较小:(^(87)Sr/^(86)Sr)_i为0.705 8~0.706 7,ε_(Nd)(t)为-6.4^-4.9,ε_(Hr)(t)为-10.1^-5.1。结合区域地质研究成果认为:宋家冲岩体可能形成于陆内挤压-伸展的过渡环境下,为富集岩石圈地慢部分熔融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定年 地球化学 Sr—Nd、Hf同位素 江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九瑞矿集区彭山岩浆核杂岩隆起-拆离带成矿构造特征 被引量:3
14
作者 晁会霞 杨兴科 +3 位作者 吕古贤 崔文玮 张宝林 雷万杉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54-565,共12页
九瑞矿集区属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组成部分。彭山多金属矿田位于九瑞矿集区的南部,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但其构造样式还存在争议。通过地质特征、地球物理特征等综合分析,提出彭山矿田受控于岩浆核杂岩构造,岩浆核杂岩隆起-拆离带构... 九瑞矿集区属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组成部分。彭山多金属矿田位于九瑞矿集区的南部,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但其构造样式还存在争议。通过地质特征、地球物理特征等综合分析,提出彭山矿田受控于岩浆核杂岩构造,岩浆核杂岩隆起-拆离带构造的核心由燕山中期隐伏的隆起即椭圆状花岗岩类侵入岩体构成,并在燕山晚期定型。外围沉积岩呈穹窿状、带状围绕彭山岩浆核杂岩展布。周围的断裂带倾向背离该岩浆核杂岩,呈铲状分布,反映出拆离构造的特征。彭山矿田以花岗杂岩体为中心,向四周出现高温矿种向低温矿种变化的砷矿(毒砂)-锡矿-铅锌矿-萤石矿-重晶石矿等“晕圈型”的矿带类型,亦均是沿着多层次滑脱拆离断层矿物富集的结果,矿化作用在岩浆核杂岩的内外接触带产生,最终在构造应力的松弛阶段形成矽卡岩型、斑岩型、热液脉状等锡-铅锌多金属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核杂岩 燕山期 彭山 产勘查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论赣北九瑞铜金矿集区的资源潜力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波 占岗乐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6-50,共5页
九瑞矿集区是长江中下游铜金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十年来,几代地质和矿山工作者为探明其矿产资源,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巨大成果。但近年来,随着勘探难度的加大,该区矿床勘查和研究处于“半停滞”状态。文章运用前人的科研资料,... 九瑞矿集区是长江中下游铜金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十年来,几代地质和矿山工作者为探明其矿产资源,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巨大成果。但近年来,随着勘探难度的加大,该区矿床勘查和研究处于“半停滞”状态。文章运用前人的科研资料,结合近期的工作成果,用“铜金矿集区”的概念和观点,阐述了矿集区的特征,总结了其控矿因素和成矿规律,分析了九瑞铜金矿集区的成矿系统和资源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金 系统 资源潜力 赣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蚀变-流体地质填图研究现状及方法探讨:兼论九瑞矿集区海西期喷流沉积流体系统 被引量:2
16
作者 贾丽琼 徐文艺 +1 位作者 杨丹 杨竹森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2期169-176,共8页
蚀变-流体地质填图是对区域流体进行地质调查研究,了解热液流体系统和指导矿产勘查的一种工作方法,为在重要矿集区开展深部、边部找矿提供了新思路。本文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探讨了蚀变-流体地质填图的含义、理论依据、国内外研究现状... 蚀变-流体地质填图是对区域流体进行地质调查研究,了解热液流体系统和指导矿产勘查的一种工作方法,为在重要矿集区开展深部、边部找矿提供了新思路。本文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探讨了蚀变-流体地质填图的含义、理论依据、国内外研究现状、填图的要素、工作方法等,并将填图单元划分为流体系统-流体子系统-流体单元三级等级体系。九瑞矿集区是我国重要的铜金铅锌矿集区,根据蚀变-流体地质填图方法,对九瑞矿集区开展了系统的野外观测与综合研究。结果显示,九瑞矿集区存在海西期喷流沉积流体系统、燕山期岩浆流体系统和燕山期中低温热流体系统,详细阐述了海西期喷流沉积系统的特征、空间分布等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蚀变-流体地质填图 流体系统 海西期 喷流沉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瑞矿集区燕山期岩浆流体系统及空间分布特征探讨 被引量:1
17
作者 贾丽琼 徐文艺 +1 位作者 杨丹 王梁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1期203-209,共7页
蚀变-流体地质填图是近年来用于了解流体系统和指导矿床勘查的重要方法。九瑞地区是中国重要的铜金铅锌矿集区。对九瑞矿集区开展系统的野外观测与综合研究,结果显示九瑞矿集区存在海西期喷流沉积流体系统、燕山期岩浆流体系统和燕山期... 蚀变-流体地质填图是近年来用于了解流体系统和指导矿床勘查的重要方法。九瑞地区是中国重要的铜金铅锌矿集区。对九瑞矿集区开展系统的野外观测与综合研究,结果显示九瑞矿集区存在海西期喷流沉积流体系统、燕山期岩浆流体系统和燕山期中低温热流体系统。本文探讨了九瑞矿集区燕山期岩浆流体系统存在两个子系统:矽卡岩性流体子系统和斑岩型流体子系统;对燕山期岩浆流体系统的组成进行了归纳总结,指出燕山期岩浆流体系统的空间分布情况。蚀变-流体地质填图显示,九瑞矿集区岩浆-流体-成矿的强度自北东向南西呈梯级式递减,揭示东北部的NW向基底断裂对区内岩浆流体活动的主导性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流体系统 燕山期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瑞矿集区志留纪西坑组疑源类化石和碎屑锆石年代学研究及其地层意义
18
作者 周巍 蒋少涌 +3 位作者 徐耀明 朱志勇 熊永根 边立曾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4281-4290,共10页
九瑞矿集区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中一个最重要的铜金多金属矿集区,区内发育了城门山铜矿、武山铜矿、洋鸡山金矿等重要的多金属矿床。本文对该区域的城门山和望夫山两个剖面的疑源类化石及碎屑锆石开展了详细研究,在城门山剖面原来被认为... 九瑞矿集区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中一个最重要的铜金多金属矿集区,区内发育了城门山铜矿、武山铜矿、洋鸡山金矿等重要的多金属矿床。本文对该区域的城门山和望夫山两个剖面的疑源类化石及碎屑锆石开展了详细研究,在城门山剖面原来被认为是志留纪西坑组的地层中发现了化石面貌为新元古代或早寒武世的化石,结合碎屑锆石U-Pb定年工作,推测其时代为早寒武世,该地层与上覆地层泥盆系五通组之间存在一个明显的角度不整合。望夫山剖面仍旧为正常志留纪西坑组地层,疑源类化石和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表明九瑞西坑组沉积时代应该晚于特列奇阶。九瑞矿集区"扬子抬升"的开始时间应该晚于特列奇阶,结束时间应该晚于中泥盆世早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定年 疑源类化石 志留纪西坑组 早寒武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瑞矿集区燕山期中-低温热流体系统特征及其矿化作用探讨
19
作者 贾丽琼 杨丹 +1 位作者 王梁 龙娜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8年第B06期191-196,210,共7页
蚀变-流体地质填图是近年来用于了解流体系统和指导矿床勘查的重要方法。九瑞地区是中国重要的铜金铅锌矿集区。对九瑞矿集区开展系统的野外观测与综合研究,结果显示九瑞矿集区存在海西期喷流沉积流体系统、燕山期岩浆流体系统和燕山期... 蚀变-流体地质填图是近年来用于了解流体系统和指导矿床勘查的重要方法。九瑞地区是中国重要的铜金铅锌矿集区。对九瑞矿集区开展系统的野外观测与综合研究,结果显示九瑞矿集区存在海西期喷流沉积流体系统、燕山期岩浆流体系统和燕山期中低温热流体系统。本文探讨了九瑞矿集区中-低温热流体的特征及其空间分布,同时也讨论了与其相关的矿化作用及矿化分布情况。与中-低温热流体相关的矿化作用主要发生在岩体外围与硅化断裂破碎带密切伴生的Au(Ag)矿化,以及叠加在海西期层状硫化物之上的层孔改造型Ag(Au)-Cu-Zn-Pb矿化,且在矿集区内小腊山、港南、邓家山、东雷湾、金鸡窝、白杨畈等多地均有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山期 中-低温热流体 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红外光谱特征和磁化率在矽卡岩型矿床找矿勘查中的应用——以鄂东南铜绿山铜金铁矿床为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吕翼辉 张世涛 +4 位作者 高剑峰 陈华勇 夏明哲 徐浩 丁帝 《地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1-158,I0001,I0002,共20页
湖北铜绿山Cu-Au-Fe矿床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内重要的大型矽卡岩型Cu多金属矿床,矿体主要呈透镜状及似层状产于早白垩世石英二长闪长(玢)岩与(白云质)大理岩的接触带。本次研究通过热红外光谱(TIR)分析,在铜绿山矿区内识别出矽卡岩矿物... 湖北铜绿山Cu-Au-Fe矿床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内重要的大型矽卡岩型Cu多金属矿床,矿体主要呈透镜状及似层状产于早白垩世石英二长闪长(玢)岩与(白云质)大理岩的接触带。本次研究通过热红外光谱(TIR)分析,在铜绿山矿区内识别出矽卡岩矿物、退化蚀变矿物、碱性长石、斜长石、石英和碳酸盐类矿物等49种矿物。结合岩相学观察和已有的短波红外光谱(SWIR)蚀变填图,从热液矿化中心到远端将铜绿山矿区的围岩蚀变分带依次划分为:矽卡岩-热液矿化中心带(蚀变带Ⅲ)、近矽卡岩化带(蚀变带Ⅱ)、远端成矿岩体(蚀变带Ⅰ)和远端大理岩带(蚀变带Ⅳ),且在靠近矽卡岩-热液矿化中心附近,铁镁绿泥石、铁绿泥石、皂石、高岭石、矽卡岩和退化蚀变矿物显著增多。此外,对大量钻孔岩心样品进行磁化率分析,结果显示,矿区样品的磁化率变化范围较大(0~2000×10^(-3)),且在靠近热液矿化中心区域磁化率显著增高,这主要是由于铁磁性矿物和矽卡岩矿物含量显著增高。综上,提出铁镁绿泥石、铁绿泥石、矽卡岩和退化蚀变矿物的显著增多、石榴子石Pos11400>11400nm以及磁化率显著增大可以作为铜绿山矽卡岩型Cu-Au-Fe矿床新的找矿勘查标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红外光谱 磁化率 勘查标识 矽卡岩型 鄂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