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遥感、重力多源信息研究郯-庐断裂带苏-鲁段构造特征 被引量:27
1
作者 姜文亮 张景发 +3 位作者 陈丁 路晓翠 张鹏 李丽梅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3-153,共11页
本文利用遥感与重力多源信息对郯庐断裂带苏鲁段构造特征进行了研究。应用构造地貌学方法分析了断裂带晚第四纪构造活动及地貌特征;基于Parker界面反演法,利用变密度模型计算了莫霍面深度;随后采用小波多尺度分析方法对局部重力场进行分... 本文利用遥感与重力多源信息对郯庐断裂带苏鲁段构造特征进行了研究。应用构造地貌学方法分析了断裂带晚第四纪构造活动及地貌特征;基于Parker界面反演法,利用变密度模型计算了莫霍面深度;随后采用小波多尺度分析方法对局部重力场进行分离,进而分析研究了苏鲁段地壳密度非均匀性及深部地壳结构。沿苏鲁段断裂带发育的水系错断、断层陡坎、地层错断、线性构造等构造地貌特征,表明了断裂带在晚第四纪经历了明显的右旋逆冲走滑运动。通过对布格重力场的反演分析可知,郯庐断裂带苏鲁段底部莫霍面深度差异比较大,断裂带错断了莫霍面,在临沭及泗洪地区存在强烈的莫霍面隆起与沿断裂带的上地幔与软流层高密度物质上涌现像,西侧莫霍面深度最大达到35km。苏鲁段断裂带被数条NW向断裂错断,在地表与深部都具有很明显的地质地貌与地球物理场特征。该区地壳介质密度具有显著的非均匀性特征,在中上地壳部位最明显,上地壳断裂带产生的布格重力异常与地表地形及地质地貌特征具有很大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庐断裂带苏鲁段 构造地貌学 变密度模型 小波多尺度分析 深部构造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据地壳介质非均匀性判断郯庐断裂带鲁苏段未来大震位置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清河 熊振 +4 位作者 黄耘 范小平 刘希强 张元生 鲍海英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454-1464,1589,共12页
从大尺度和小尺度两方面研究郯庐断裂带苏鲁段地壳介质非均匀性。使用地震波数据,研究了郯庐断裂带苏鲁段地壳速度结构的非均匀性,单位虚波Qmps的非均匀性,地壳介质泊松比的非均匀性,反映地壳介质小尺度非均匀性的分层κ值和y值。计算了... 从大尺度和小尺度两方面研究郯庐断裂带苏鲁段地壳介质非均匀性。使用地震波数据,研究了郯庐断裂带苏鲁段地壳速度结构的非均匀性,单位虚波Qmps的非均匀性,地壳介质泊松比的非均匀性,反映地壳介质小尺度非均匀性的分层κ值和y值。计算了1668年郯城81/2级地震震源区长度和沿断裂带的震源区边界,根据地震构造和地震活动性确定断裂的闭锁段,地震应力的积累单元和调整单元。对比1668年郯城81/2级地震的地壳介质状况,将各种非均匀性参数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各种参数指向一致,未来大震的可能区域是33°—34.5°N,118°—118.8°E的北北东向区域,震级可达8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庐断裂带苏鲁段 地壳介质非均匀性 1668年城8 1/2级地震 未来大震可能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