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邢台地震区浅部构造特征及其与深部构造的耦合关系 被引量:17
1
作者 赵成斌 孙振国 +4 位作者 刘保金 顾梦林 冷欣荣 李长法 李德庆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17-424,共8页
根据邢台7-2 级和6-8 级地震震中区的浅层和超浅层地震勘探结果,查明了震中区浅部铲形断裂的性质及活动年代,认为新河断裂(F1) 自晚更新世以来已不再活动,它不是发震断裂。另外,结合该区深地震反射剖面和深地震测深剖面结果,讨论了震中... 根据邢台7-2 级和6-8 级地震震中区的浅层和超浅层地震勘探结果,查明了震中区浅部铲形断裂的性质及活动年代,认为新河断裂(F1) 自晚更新世以来已不再活动,它不是发震断裂。另外,结合该区深地震反射剖面和深地震测深剖面结果,讨论了震中区的深浅部构造形态及它们的相互关系,从而确定了发震断裂应为震源之下的高倾角超壳断裂①。邢台地震的发生是由于地幔岩浆的上侵作用产生附加应力场,并与区域构造应力场共同作用使该断裂重新活动,引发了邢台地震,并引起浅部断层及地表物质的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地质 邢台地震区 部构造 断层 部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贺兰山深部构造及其对浅部构造的响应过程 被引量:13
2
作者 白斌 周立发 +4 位作者 张义楷 刘哲 杨文敬 刘新社 章贵松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2-49,共8页
根椐实测贺兰山地区二叠系、三叠系和侏罗系含煤地层热解数据及石英脉中包裹体测温发现贺兰山地区热演化程度整体水平较高,相对邻区而言,明显具有异常地热场的特征。在分析航磁△T化极图、重力上延5km、10km等值线图后认为该区并不存... 根椐实测贺兰山地区二叠系、三叠系和侏罗系含煤地层热解数据及石英脉中包裹体测温发现贺兰山地区热演化程度整体水平较高,相对邻区而言,明显具有异常地热场的特征。在分析航磁△T化极图、重力上延5km、10km等值线图后认为该区并不存在磁力高,前人设想贺兰山下2-5km处发育中酸性巨型岩基造成该区地热异常的说法缺乏足够证据。并且在贺兰山地区重力上延3km、5km等值线图上存在明显的重力高,剩余重力异常、莫霍面深度和地温梯度图也显示贺兰山地区为一热异常的幔隆区,它明显有别于其他造山带区。因此,贺兰山地区的高热演化特征应是莫霍面的上隆引起的地温梯度升高所致。最后结合研究区玄武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认为贺兰山及周邻地区莫霍面上隆是造成早中侏罗世以来的热事件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西缘 部构造 部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沈阳市深、浅部构造特征及其与地震关系研究
3
作者 吴明大 钟以章 白云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2-139,共8页
通过对沈阳市深、浅部构造资料的分析发现,地表NE向断裂十分发育,它们控制了断隆与断凹的形成与发展。在地下7km以上为基岩隆起和凹陷区,与地表构造一致,深部18~20km以上有12条面状铲形正断层,在下地壳有2条深断裂发育。与地表王... 通过对沈阳市深、浅部构造资料的分析发现,地表NE向断裂十分发育,它们控制了断隆与断凹的形成与发展。在地下7km以上为基岩隆起和凹陷区,与地表构造一致,深部18~20km以上有12条面状铲形正断层,在下地壳有2条深断裂发育。与地表王钢堡,新城子断裂、永乐-清水台断裂相对应的深部F3断裂和F6断裂由于其切割深、活动新,可能是关涉沈阳市地震活动的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构造 部构造 地震 沈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沂沭断裂带北段东支断裂的浅部构造特征及活动性 被引量:11
4
作者 徐建国 徐华 +5 位作者 张涛 张卓 祁晓凡 侯建华 纪汶龙 刘宏伟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76-790,共15页
沂沭断裂带北段即潍坊市朱里以北的隐伏构造区,其主要隐伏活动断裂对第四系的发育具有控制作用。沂沭断裂带的活动性具有东强西弱的特点,其东支主干断裂是新构造运动强活动带,对地震的发生具有控制作用。莱州湾地区所开展的1∶5万区域... 沂沭断裂带北段即潍坊市朱里以北的隐伏构造区,其主要隐伏活动断裂对第四系的发育具有控制作用。沂沭断裂带的活动性具有东强西弱的特点,其东支主干断裂是新构造运动强活动带,对地震的发生具有控制作用。莱州湾地区所开展的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程地质调查,通过大量的地面调查、物探、钻探等工作,对沂沭断裂带北段安丘-莒县断裂、昌邑-大店断裂的空间分布及活动性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两条主干断裂呈NNE向大致平行展布延伸,进入莱州湾海域,其中昌邑-大店断裂活动性质表现为走滑为主兼具逆冲运动,倾角近直立,倾向大致以东冢村北为界,由南段的倾向东转为北段的倾向西,该断裂最晚活动时代为晚更新世。安丘-莒县断裂控制了新生代地层的空间分布,新生代以来活动方式以向西正断为主,错断全新世地层并造成地表建筑物的开裂,目前仍处于活动期。本次调查首次确定了昌邑潜凸起的存在,该凸起位于断裂带北段东支两条主断裂之间,凸起区第四系厚度明显变薄,局部基岩出露;以柳疃断裂为界,北段潜凸区第四系下伏地层为新近纪明化镇组、馆陶组;南段潜凸区第四系下伏地层为新近纪八亩地组、牛山组,古近纪朱碧店组和白垩纪红土崖组。昌邑潜凸起区的发现对于莱州湾南岸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调查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沂沭断裂带 主干断裂 昌邑潜凸起 部构造 活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ylotites petiolaris吻部构造的发现(英文) 被引量:8
5
作者 韩健 张志飞 舒德干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1期87-93,共7页
早寒武世澄江动物群提供了探索早期翻吻动物辐射的一个绝佳的窗口。澄江动物群翻吻动物包括8科10属10种,其中罗惠麟等(1999)依据仅有的一块不完整的标本建立Tylotitespetiolaris,并将其归入叶足动物。2002年西北大学早期生命研究所野外... 早寒武世澄江动物群提供了探索早期翻吻动物辐射的一个绝佳的窗口。澄江动物群翻吻动物包括8科10属10种,其中罗惠麟等(1999)依据仅有的一块不完整的标本建立Tylotitespetiolaris,并将其归入叶足动物。2002年西北大学早期生命研究所野外工作组在尖山剖面采集到两块完整的具有吻部的标本,本文籍此对该属进行了进一步完善和补充,特别是吻部和躯干表面的特征,从而说明T.petiolaris为翻吻动物。因为与澄江动物群中其他翻吻动物形态有较大差异,据此建立瘤节虫科,新科Tylotitidaefam.nov.。描述如下:  虫体较长,呈圆管状,长可达100mm,宽2~4mm。身体基本可以分吻部和躯干部两部分。吻部与Cricocosmia特别相似,为典型的三段式构造,从下到上可依次分为 、 、 段, 段与躯干前端连接,直径同于躯干,表面有10列纵向的略为弯曲的小刺(图版I,图1a,1b;插图1)。最前端吻刺最为粗壮,向后的吻刺逐渐变小。 段位于 段之前,向前略微收缩,光滑无刺。 段位于吻部顶端,可进一步分为A、B两部分:A段直径后端大于 段,表面密布斜列排列的小刺,从后向前,小刺变大;B段光滑无饰,直径小于A段。 段可强烈自由弯曲(图版I,图1a,1d)。颈部长约5mm,表面光滑无饰,直径略小于躯干。躯干表面具56~58个环脊,52排粗刺,最前面第4~6个环脊表面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ylotites-petiolaris吻部构造 翻吻动物辐射 早寒武世 澄江动物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天池火山区浅部构造特征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潘纪顺 顾梦林 +1 位作者 赵成斌 潘素珍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99-407,共9页
2002年在长白山天池火山区完成了10条测线的浅层地震探测和6条测线的超浅层地震探测.结果表明,在整个勘探区内存在3个稳定的浅层地层界面,个别区段的浅层地层界面多达7个,而在500m深度以下没有出现明显的反射震相.天池西南部的地层层位... 2002年在长白山天池火山区完成了10条测线的浅层地震探测和6条测线的超浅层地震探测.结果表明,在整个勘探区内存在3个稳定的浅层地层界面,个别区段的浅层地层界面多达7个,而在500m深度以下没有出现明显的反射震相.天池西南部的地层层位个数明显多于天池西北部,这表明天池西南部的断层对火山喷发熔岩流向较天池西北部的断层有更强的控制作用.探测中发现6条浅部断层,这些断层大都近于直立,成地堑式,多分布在天池火山口的西南侧,这说明天池西南部的火山活动比天池西北部更为强烈,从而推测天池火山的主控断裂即北东向的六道沟—天池—甑峰山断裂比北西向的白山镇—天池—金策断裂的活动性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池火山 地震勘探 部构造 地层 断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金断裂带东段地区深浅部构造综合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刘亢 李海兵 +4 位作者 王长在 姚生海 龚正 肖根如 张辉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833-1847,共15页
阿尔金断裂带东段地区的地质构造特征及其动力学机制一直是地学工作者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小震资料越来越多应用到活动断裂空间展布、深浅构造分析及动力学机制研究领域。本文应用双差定位法获得研究区域2008~2017年间6013次地震事件的... 阿尔金断裂带东段地区的地质构造特征及其动力学机制一直是地学工作者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小震资料越来越多应用到活动断裂空间展布、深浅构造分析及动力学机制研究领域。本文应用双差定位法获得研究区域2008~2017年间6013次地震事件的精确定位数据,通过多条小震深度剖面清晰刻画出断裂系统的空间展布形态。综合石油地震剖面、人工地震宽角反射/折射剖面、人工地震深反射剖面,充分利用小震精确定位信息以及浅表活动构造研究成果,建立研究区断裂系统的深浅部构造模型。研究区莫霍面由北往南逐渐加深,存在三处断错,呈阶梯状展布,地壳内存在一条厚约10km的低速层,在该层以上为地震多发区,断裂系统总体呈'Y'字型,上部为一系列叠瓦状逆冲断裂,造成祁连山的隆升,向下并入一条主干断层。最后探讨了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构造运动的动力学机制,亚洲板块俯冲至祁连山前,上地壳以逆冲推覆构造模式造成上地壳增厚现象,而中下地壳主要为亚洲岩石圈地幔下插,上地幔的拖曳作用下发生流动引起地壳增厚,上下地壳整体增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金断裂带 祁连山断裂带 小震精确定位 深浅部构造 地壳增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水地区深部构造走向及区域应力场 被引量:5
8
作者 林长佑 武王霞 +1 位作者 杨长福 陈军营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75-183,共9页
利用大地电磁阻抗和倾于函数确定天水地区深部构造主体呈北北东或近南北走向。在1654年天水南8级地震X区度等震线及一个邻近区域内,由MTS资料所确定的深部构造走向基本上与等震线长轴方向相一致,而由高频MTS资料所确定的... 利用大地电磁阻抗和倾于函数确定天水地区深部构造主体呈北北东或近南北走向。在1654年天水南8级地震X区度等震线及一个邻近区域内,由MTS资料所确定的深部构造走向基本上与等震线长轴方向相一致,而由高频MTS资料所确定的浅部构造走向则显示了较为复杂的特征。这一地区震源机制解主压应力的方位角集中于北东63°—87°之间,大体与该处布格重力异常等值线相垂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电磁测探 部构造 应力场 甘肃 天水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FRP-钢屈曲约束支撑力学性能与端部构造影响试验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胥晓光 潘鹏 +1 位作者 叶列平 解晋珍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6,共6页
传统的屈曲约束支撑常常采用纯钢、或钢套管内填砂浆材料作为外约束部件,导致支撑自重过大,增加了水平地震作用,不利于结构抗震安全。本文提出一种新型的GFRP-钢屈曲约束支撑,利用GFRP材料轻质高强特点,有效地减轻了构件自重,使其易于... 传统的屈曲约束支撑常常采用纯钢、或钢套管内填砂浆材料作为外约束部件,导致支撑自重过大,增加了水平地震作用,不利于结构抗震安全。本文提出一种新型的GFRP-钢屈曲约束支撑,利用GFRP材料轻质高强特点,有效地减轻了构件自重,使其易于运输和安装。本文设计了3个足尺GFRP-钢屈曲约束支撑试件,进行了低周往复试验研究。试验重点比较了不同端部构造方式对支撑受力变形性能的影响,根据试验结果对GFRP-钢屈曲约束支撑提出了设计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曲约束支撑 GFRP材料 部构造 低周往复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直径越江盾构隧道防水密封垫角部构造优化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郭忠 林志军 +1 位作者 江河 欧阳皖霖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180-1187,共8页
盾构隧道防水密封垫往往采用实心形式的角部构造,在大直径越江盾构隧道施工拼装时,密封垫角部容易发生起“鼓”问题,导致管片角部混凝土出现应力集中现象,甚至发生碎裂。为减小盾构管片拼装时因密封垫角部挤压造成的混凝土碎裂风险,为... 盾构隧道防水密封垫往往采用实心形式的角部构造,在大直径越江盾构隧道施工拼装时,密封垫角部容易发生起“鼓”问题,导致管片角部混凝土出现应力集中现象,甚至发生碎裂。为减小盾构管片拼装时因密封垫角部挤压造成的混凝土碎裂风险,为防水密封垫角部构造优化设计提供试验依据,结合杭州市香积寺路西延工程软弱地层大直径盾构隧道防水工程实例,研究角部不同开孔方式对密封垫受压过程中压缩力指标的影响规律。研究采用对比试验的方法,设计不同开孔数量及开孔半径组合的5种密封垫角部构造形式,分别进行闭合压缩试验并与标准形式密封垫的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在角部开双孔(半径8 mm)且孔位位于中心的方案闭合压缩力为76.10 kN/m,较不开孔时减小38.3%,能满足拼装的要求,同时其角部的接触应力为0.89 MPa,较不开孔时减小了24%,能在保持较大接触应力的情况下减小闭合压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直径盾构 越江隧道 防水密封垫 部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泉山西麓山前断裂浅部构造特征及活动性
11
作者 张威 周荣军 +2 位作者 何玉林 刘韶 马超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942-946,共5页
为研究龙泉山断裂在西麓山前的空间展布及浅部构造特征,开展了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浅层地震和高密度电法剖面探测等工作,并在钻孔分析和年代学测试数据的基础上,探讨龙泉山山前断裂的活动性。结果表明,龙泉山西麓山前存在隐伏逆冲断裂... 为研究龙泉山断裂在西麓山前的空间展布及浅部构造特征,开展了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浅层地震和高密度电法剖面探测等工作,并在钻孔分析和年代学测试数据的基础上,探讨龙泉山山前断裂的活动性。结果表明,龙泉山西麓山前存在隐伏逆冲断裂,倾向南东,为龙泉山西坡断裂的分支,上断点止于全新世粘土层中,属于全新世活动断裂;龙泉山西坡分支断裂的存在证明龙泉山在抬升过程中不断向成都盆地逆冲挤压、扩展,其在龙泉山中段的存在证明龙门山构造应力具有非均匀性,而这种持续的构造变形所引起的地震风险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龙泉山断裂 部构造 断裂活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潘—邵阳大地电磁剖面深、浅部典型构造的解释 被引量:10
12
作者 王运生 王绪本 +1 位作者 苟量 贾进斗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2007年第2期70-71,77,共3页
通过对松潘—邵阳大剖面大地电磁原始资料的采集、分析、MT二维反演成图,进而对大剖面MT反演图进行综合地质解释,解释成果客观的反映了剖面区带深,浅部构造的展布规律并取得了如下几个方面的认识:(1)确定了龙门山推覆构造主滑脱面为埋深... 通过对松潘—邵阳大剖面大地电磁原始资料的采集、分析、MT二维反演成图,进而对大剖面MT反演图进行综合地质解释,解释成果客观的反映了剖面区带深,浅部构造的展布规律并取得了如下几个方面的认识:(1)确定了龙门山推覆构造主滑脱面为埋深为20km的壳内低阻层;(2)查清了华蓥山构造带深,浅部断裂展布特征;(3)系统揭示了剖面区带隐伏断裂的发育情况;(4)对剖面区带的断裂活动性进行了分级;(5)揭示了川东—鄂西—湘中地区深、浅部褶皱构造的展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电磁(MT) 综合地质解释 深浅部构造 松潘-邵阳大剖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总结过去、演进新知:经济法体系的“二元六部”构造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斐民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1-95,共5页
体系学的任务是总结过去,演进新知,因此,经济法体系的研究不仅在于总结过去,还在于能够演进新知。经济法体系的理论具有批判和反思现有规范性法律文件及其适用的能力。经济法体系理论在四个方面逐层展开:自形式逻辑而言,对实质上违背客... 体系学的任务是总结过去,演进新知,因此,经济法体系的研究不仅在于总结过去,还在于能够演进新知。经济法体系的理论具有批判和反思现有规范性法律文件及其适用的能力。经济法体系理论在四个方面逐层展开:自形式逻辑而言,对实质上违背客观规范的支配力进行规制,是经济法体系的元规范;自规范论而言,公法与私法的不同类型组合,形成了经济私法和经济公法的二元结构;自价值论而言,以各类经济法主体的利益关系为关联,形成了经济法的六部构造:企业法、竞争法、消费者法、财税法、产业法、金融法;自法哲学而言,在权力不平等者之间落实正义是经济法的精神气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法的体系 元结构 部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类逼近容量LDPC纠删码的二部图构造算法
14
作者 慕建君 焦晓鹏 曹训志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05-709,共5页
Tornado码是一类重要的LDPC码.证明了Heavy-Tail/Poisson度序列可逼近删除信道容量.提出了Tornado码设计中随机二部图的连边构造算法.通过分析Heavy-Tail/Poisson度序列的分布,提出了设计Tornado码的一个参数选取原则.仿真实验证明了这... Tornado码是一类重要的LDPC码.证明了Heavy-Tail/Poisson度序列可逼近删除信道容量.提出了Tornado码设计中随机二部图的连边构造算法.通过分析Heavy-Tail/Poisson度序列的分布,提出了设计Tornado码的一个参数选取原则.仿真实验证明了这一选取原则的合理性.随机二部图的连边构造算法及其参数选取原则有助于Tornado码的设计及其工程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DPC码 Tornado码 逼近容量序列 构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边正则纠删码中二部图的构造算法
15
作者 慕建君 曹训志 王新梅 《计算机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331-1336,共6页
通过深入研究右边正则度序列的分析性质,设计了右边正则纠删码度序列的参数优化算法.基于此算法,提出了右边正则纠删码设计中随机二部图的连边构造算法.数值结果证明了所给的度序列参数优化算法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基于右边正则度序... 通过深入研究右边正则度序列的分析性质,设计了右边正则纠删码度序列的参数优化算法.基于此算法,提出了右边正则纠删码设计中随机二部图的连边构造算法.数值结果证明了所给的度序列参数优化算法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基于右边正则度序列的级联型纠删码的性能优于Tornado码.随机二部图的连边构造算法和度序列的参数优化算法有助于右边正则纠删码的设计及其工程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删除信道 右边正则纠删码 Tornado码 构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安-霍山地震危险区地震活动和地震构造 被引量:23
16
作者 姚大全 刘加灿 +1 位作者 李杰 翟洪涛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11-219,共9页
运用深、浅部构造对比方法与宏、微观构造解析技术 ,结合历史地震资料分析结果 ,探讨了中强震过渡区地震构造环境的研究途径。圈定出六安 -霍山地震危险区。对该地震危险区进行立体综合剖析 ,推演出未来中强震发生的空间部位 ,并预测了... 运用深、浅部构造对比方法与宏、微观构造解析技术 ,结合历史地震资料分析结果 ,探讨了中强震过渡区地震构造环境的研究途径。圈定出六安 -霍山地震危险区。对该地震危险区进行立体综合剖析 ,推演出未来中强震发生的空间部位 ,并预测了研究区未来可能发生地震的震源深度、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危险区 地震活动 地震构造 部构造 部构造 微观构造解析技术 震源深度 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邢台地区深浅构造耦合关系的探测研究和几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被引量:9
17
作者 顾梦林 刘保金 +1 位作者 赵成斌 孙振国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85-394,共10页
根据“九五”期间在邢台震区开展的深浅构造耦合关系探测研究的结果 ,以及以往在该区开展的深地震测深、深地震反射和石油地震勘探工作的结果 ,指出邢台大震震源区深约8km处的滑脱面以上的上地壳存在一系列浅层断裂 .其中 ,除新河断裂... 根据“九五”期间在邢台震区开展的深浅构造耦合关系探测研究的结果 ,以及以往在该区开展的深地震测深、深地震反射和石油地震勘探工作的结果 ,指出邢台大震震源区深约8km处的滑脱面以上的上地壳存在一系列浅层断裂 .其中 ,除新河断裂向上错断了中更新统地层 ,艾新庄断裂和其它断裂均未错断第四系地层 .艾新庄断裂等向下归并于新河断裂 ,而新河铲形断裂则以低倾角向下延伸归并于滑脱面 .滑脱面以下存在的贯穿中、下地壳直至Moho面的高倾角深大断裂是邢台大震的发震断裂 .它的错动引起大震 ,并引起浅层断裂的活动和地表土层物质的运动 .上地壳的浅层断裂不是大震的发震断裂 ,但可能是活动断裂 .滑脱面的存在使深、浅构造之间形成既彼此相对独立、又相互影响的特殊关系 .它在上、下地壳之间传递部分能量和形变 ,同时又具有一定的解耦作用 .最后 ,提出活动断裂不一定错断最新地层 ,断裂所错断的最上部地层的年代也不一定就是该断层最近的活动年代 .这对活断裂年代的判定和研究提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本文还提出了其它值得思考的问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构造 部构造 发震断裂 活动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层地震剖面揭示太行山东南缘汤西断裂构造特征 被引量:5
18
作者 朱国军 袁洪克 +5 位作者 何银娟 韩健 李吉昌 刘增祺 刘超 王景红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108-1111,1117,共5页
结合高分辨率浅层地震剖面和区域地质资料,对汤西断裂浅部构造特征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汤西断裂南段由2条走向NE、倾向SE的正断层组成,主断层下降盘汤阴地堑内新近系沉积明显增厚,结合探槽结果认为,汤西断裂南段的最新活动时代为... 结合高分辨率浅层地震剖面和区域地质资料,对汤西断裂浅部构造特征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汤西断裂南段由2条走向NE、倾向SE的正断层组成,主断层下降盘汤阴地堑内新近系沉积明显增厚,结合探槽结果认为,汤西断裂南段的最新活动时代为中更新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汤阴地堑 汤西断裂 高分辨率浅层地震探测 部构造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内地震过程的三层次构造模式 被引量:38
19
作者 杨巍然 曾佐勋 +3 位作者 李德威 邢集善 王杰 罗文行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06-217,共12页
地震的本质是一个能量长期积累和突发释放的地质过程。在板内地震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我们提出板内地震的三层次构造模式——软流圈上隆的深部构造、中地壳韧性流变层(低速高导层)及其上、下的强硬层组成的中部三明治构造和上地壳浅表脆... 地震的本质是一个能量长期积累和突发释放的地质过程。在板内地震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我们提出板内地震的三层次构造模式——软流圈上隆的深部构造、中地壳韧性流变层(低速高导层)及其上、下的强硬层组成的中部三明治构造和上地壳浅表脆性断裂构造。软流圈上隆使岩石圈减薄并为震源提供热能和机械能,提升地震三明治构造中韧性流变层的温度,且降低其粘度,相应地加大了高导层与高阻层的能干差,使得热能和机械能引起的应变能在两种不同流变性质介质边界附近强烈集中。三明治构造上面脆性断裂加速了应力集中,当活动断层达到三明治构造边界,即可触发地震的发生,引起应变能、热能的突然释放。基于以上模式,我们初步设计了对三层次构造信息的地震监测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内地震 软流圈隆起构造 三明治构造 脆性断裂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图卷积宽度跨域推荐系统
20
作者 黄玲 黄镇伟 +3 位作者 黄梓源 关灿荣 高月芳 王昌栋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713-1729,共17页
跨域推荐(cross-domain recommendation,CDR)通过利用其他域的额外知识,有效缓解了传统推荐系统遭遇的数据稀疏性问题.但是当前的CDR方法忽略了用户-项交互图所蕴含的高阶信息.为此,提出了一个新的框架,称为图卷积宽度跨域推荐系统(grap... 跨域推荐(cross-domain recommendation,CDR)通过利用其他域的额外知识,有效缓解了传统推荐系统遭遇的数据稀疏性问题.但是当前的CDR方法忽略了用户-项交互图所蕴含的高阶信息.为此,提出了一个新的框架,称为图卷积宽度跨域推荐系统(graph convolutional broad cross-domain recommender system,GBCD).具体地,将传统的用户-项交互的2-部图扩展到一个(D+1)-部图,以建模每个域中用户和项之间的关系,然后使用公共用户作为源域和目标域之间的桥梁来传递信息.通过图卷积网络(graph convolutional network,GCN)学习用户与项之间的高阶关系,以聚合领域信息.然而,由于GCN在大量节点下收敛速度非常慢,并倾向于吸收不可靠的交互噪声,导致鲁棒性较差.为此,将域聚合特征输入到宽度学习系统(broad learning system,BLS),并利用BLS的随机映射特征增强了GCN的鲁棒性,进而获得了较好的推荐性能.在2个真实数据集上进行的实验结果表明,GBCD优于各种先进的跨域推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域推荐 构造 宽度学习系统 图卷积网络 推荐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