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芳纶纤维筋有黏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受弯性能研究 被引量:18
1
作者 孟履祥 陶学康 +1 位作者 关建光 徐福泉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0-18,36,共10页
对以芳纶纤维筋为有黏结预应力筋、环氧涂层钢筋为非预应力筋的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受弯性能进行研究,共进行了10根梁从混凝土开裂、裂缝开展直至梁受弯破坏的全过程试验。测定了梁的开裂弯矩,梁截面应变分布,变形的发展,裂缝出现、发... 对以芳纶纤维筋为有黏结预应力筋、环氧涂层钢筋为非预应力筋的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受弯性能进行研究,共进行了10根梁从混凝土开裂、裂缝开展直至梁受弯破坏的全过程试验。测定了梁的开裂弯矩,梁截面应变分布,变形的发展,裂缝出现、发展及分布情况,提出区分芳纶纤维筋破断及混凝土压坏的界限等效配筋率或界限中和轴高度,推导出芳纶纤维筋拉断和混凝土压坏同时发生,混凝土压坏、芳纶纤维筋未拉断及芳纶纤维筋拉断、混凝土未压坏等情况的受弯承载力计算方法,并提出芳纶纤维筋有黏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短期刚度及裂缝宽度的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纶纤维筋 环氧涂层钢筋 有黏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 受弯承载力 短期刚度 裂缝宽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等幅疲劳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张建玲 宋玉普 曲秀华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2-117,共6页
自行研制配制出满足后张法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的缓凝砂浆.根据12根缓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静载以及等幅疲劳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结果,得到了钢筋和混凝土的应变增量、梁的裂缝宽度和挠度随重复荷载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增长的规律,及部分预... 自行研制配制出满足后张法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的缓凝砂浆.根据12根缓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静载以及等幅疲劳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结果,得到了钢筋和混凝土的应变增量、梁的裂缝宽度和挠度随重复荷载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增长的规律,及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疲劳破坏始于非预应力钢筋的疲劳断裂的结论.缓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与同条件下通过灌浆浇筑的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相比,疲劳寿命较高.建议了预应力损失的计算公式和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疲劳验算的计算公式,对试验梁进行了结构静力计算和疲劳验算,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粘结 部分预应力混凝土 缓凝砂浆 疲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疲劳荷载作用下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裂缝宽度计算模型 被引量:7
3
作者 韩基刚 宋玉普 常继峰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3977-3985,共9页
为了模拟部分预应力混凝土(partially prestressed concrete,PPC)梁疲劳裂缝扩展过程,建立在疲劳荷载作用下PPC梁裂缝宽度数值计算模型。首先,以静载黏结应力-滑移关系为基础,提出非预应力钢筋疲劳黏结应力-滑移关系;然后给出疲劳荷载... 为了模拟部分预应力混凝土(partially prestressed concrete,PPC)梁疲劳裂缝扩展过程,建立在疲劳荷载作用下PPC梁裂缝宽度数值计算模型。首先,以静载黏结应力-滑移关系为基础,提出非预应力钢筋疲劳黏结应力-滑移关系;然后给出疲劳荷载作用下开裂截面非预应力钢筋应力计算方法,重点考虑不同类型受拉钢筋之间的应力重分布、累计残余应变(混凝土和非预应力钢筋)及受拉钢筋面积损伤的影响。最后,基于黏结-滑移理论,建立疲劳裂缝宽度计算模型,并利用2组(H1和H2组)PPC梁疲劳试验对其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裂缝宽度计算值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同时对于低配筋率的H1组试验梁而言,利用该模型得到的裂缝宽度相对保守,因此,适于PPC构件的抗疲劳设计及验算参考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预应力混凝土 裂缝宽度 疲劳黏结应力-滑移关系 钢筋应力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非线性全过程滞回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唐昌辉 倪佳 叶林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2-68,共7页
在已完成的16根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的基础上,合理地选择了各材料的本构关系模型,深入分析了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受力特性,通过设置刚性短臂将无粘结预应力筋的作用等效为外荷载,综合运用'分级加变形&#... 在已完成的16根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的基础上,合理地选择了各材料的本构关系模型,深入分析了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受力特性,通过设置刚性短臂将无粘结预应力筋的作用等效为外荷载,综合运用'分级加变形'和'分级加荷载'的方法,提出了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非线性全过程滞回分析方法,编制了MATLAB计算程序.对比试验结果与计算结果,吻合程度良好,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工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 低周反复荷载 非线性 滞回曲线 数值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环形截面压弯构件延性系数计算 被引量:3
5
作者 刘海成 郭全全 吴金国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2006年第1期15-20,共6页
目的建立环形截面部分预应力混凝土高耸结构截面延性系数的精确计算公式,提出延性系数和预应力度的关系.方法根据周边均匀配筋的环形截面的受力特点和平截面假定,应用规范中混凝土和钢筋的常用应力应变关系,进行了环形截面部分预应力压... 目的建立环形截面部分预应力混凝土高耸结构截面延性系数的精确计算公式,提出延性系数和预应力度的关系.方法根据周边均匀配筋的环形截面的受力特点和平截面假定,应用规范中混凝土和钢筋的常用应力应变关系,进行了环形截面部分预应力压弯构件的承载力和延性系数计算.结果提出了部分预应力压弯构件延性系数的计算公式、建立了延性系数和预应力度的关系曲线,为构件的设计和计算提供了参考.结论通过实例计算可以看出,随着预应力度的增加构件的延性系数降低很快,因此在进行部分预应力构件设计时,延性问题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预应力混凝土 环形截面 延性系数计算 压弯构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的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荷载-裂缝模型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吴大宏 赵人达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31-235,共5页
混凝土结构裂缝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十分复杂 ,具有一定的随机性 ,难于用常规的方法进行建模。应用神经网络较强的函数映射能力和联想、记忆功能 ,对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荷载 裂缝关系进行建模 ,通过试验数据进行验证 ,效果良好 ,证明应... 混凝土结构裂缝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十分复杂 ,具有一定的随机性 ,难于用常规的方法进行建模。应用神经网络较强的函数映射能力和联想、记忆功能 ,对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荷载 裂缝关系进行建模 ,通过试验数据进行验证 ,效果良好 ,证明应用神经网络来对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荷载 裂缝关系进行建模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载-裂缝模型 神经网络 建模 部分预应力混凝土 弯曲裂缝 混凝土桥梁 裂缝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弯矩重分布的计算 被引量:2
7
作者 蒲黔辉 杨永清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3-35,共3页
从两跨等截面的普通钢筋混凝土连续梁的弯矩重分布出发 ,推导并提出变截面部分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弯矩重分布的计算方法 。
关键词 部分预应力混凝土 连续梁 弯矩重分布 计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接缝的静力与疲劳试验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何广汉 蒲黔辉 +2 位作者 杨永清 谢冀萍 况勇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57-60,共4页
依据一座部分预应力混凝土(PPC)连续梁桥进行的模型试验梁接缝静力与疲劳试验研究表明:A 类 PPC 构件在静载作用下接缝处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折减约0.5~0.6;疲劳可能使接缝处混凝土开裂,但裂缝宽度不大,约0.1mm.
关键词 部分预应力混凝土 接缝 疲劳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恢复力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唐昌辉 叶林 赵铸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02-209,共8页
在已完成的16根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的基础上,对不同配筋率的13根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进行了分析,建立了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弯矩-曲率恢复力模型,根据得到的弯矩-曲率恢复力模型,采用虚梁法编程计算... 在已完成的16根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的基础上,对不同配筋率的13根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进行了分析,建立了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弯矩-曲率恢复力模型,根据得到的弯矩-曲率恢复力模型,采用虚梁法编程计算了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试验梁的弯矩-挠度滞回曲线,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恢复力模型的建立为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抗震性能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具有理论和工程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 低周反复荷载 弯矩-曲率恢复力模型 弯矩-挠度滞回曲线 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红媛 房贞政 林飞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60-65,共6页
本文通过两榀框架梁按不同预应力度配置无粘结预应力筋和非预应力筋的“强柱弱梁”型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框架在水平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研究 ,探讨其包括裂缝分布、破坏形态、极限承载力、无粘结筋应力变化、位移延性、耗能能... 本文通过两榀框架梁按不同预应力度配置无粘结预应力筋和非预应力筋的“强柱弱梁”型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框架在水平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研究 ,探讨其包括裂缝分布、破坏形态、极限承载力、无粘结筋应力变化、位移延性、耗能能力、恢复力特性等工作性能 ,并进一步分析了影响此类结构抗震性能的主要因素 ,为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框架在地震设防区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框架 抗震性能 拟静力 裂缝 破坏形态 极限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圆柱变形特性分析
11
作者 蔡健 黎志军 郑宇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85-90,共6页
对影响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圆柱的变形性能和变形恢复性能的各种因素做了定量的研究 ,并经过回归分析提出了各特征点的近似计算公式 .由近似计算公式得出的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
关键词 部分预应力混凝土 圆柱 变形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裂缝宽度应用BP网络计算的研究
12
作者 张耀庭 李瑞鸽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4-87,共4页
本文利用BP神经网络模型,对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矩形截面梁裂缝宽度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探讨。首先,通过理论分析,找出影响预应力混凝土梁裂缝宽度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预测预应力混凝土梁裂缝宽度的优化BP神经网络模型。然后,针对所建... 本文利用BP神经网络模型,对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矩形截面梁裂缝宽度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探讨。首先,通过理论分析,找出影响预应力混凝土梁裂缝宽度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预测预应力混凝土梁裂缝宽度的优化BP神经网络模型。然后,针对所建模型,输入一定量的实测的预应力混凝土梁裂缝宽度数据样本,进行模型参数的训练和学习,利用人工元神经网络的特点,训练好裂缝宽度计算模型。仿真计算的结果表明,应用人工元神经网络方法,进行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裂缝宽度的预测计算是可行的,而且与我国现行规范公式的计算结果相比,计算精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P神经网络 部分预应力混凝土 裂缝宽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强度的计算
13
作者 王丽荣 朱忠良 吴岩 《森林工程》 2000年第5期45-47,共3页
本文通过研究梁的荷载—挠度曲线对部分预应力混凝土进行受力分析.介绍了计算截面的极限抗弯弯矩的两种方法.并提出今后强度计算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部分预应力混凝土 强度计算 铜筋混凝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在铁路桥梁上的应用
14
作者 卢树圣 林丕文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1984年第3期1-13,共13页
本文简要介绍了部分预应力混凝土(P.P.C.)在国内外的应用情况,并结合P.P.C.梁的特点介绍了它的主要设计方法,着重分析了这一新技术用于铁路桥梁的可行性、使用性能的优越性与经济效益,以及应进一步研究的主要问题。预应力度是P.P.C.结... 本文简要介绍了部分预应力混凝土(P.P.C.)在国内外的应用情况,并结合P.P.C.梁的特点介绍了它的主要设计方法,着重分析了这一新技术用于铁路桥梁的可行性、使用性能的优越性与经济效益,以及应进一步研究的主要问题。预应力度是P.P.C.结构设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本文提出按结构的使用要求将预应力度分为三级,并针对铁路桥梁建议了使用阶段容许开裂的P.P.C.梁的缝宽限值与缝宽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筋 预拉应力 最大应力 限值 缝宽 使用性能 铁路桥梁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部分预应力混凝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路桥梁中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计算模式的采用
15
作者 杜栩 周子兵 《林业科技情报》 2003年第4期65-66,68,共3页
计算UPPC梁(板)的抗弯强度,关键是确定构件在极限承裁能力时无粘结预应力筋的极限应力值。在UPPC梁的设计中,应根据结构的断面形式、受力状态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加以比较,以增加UPPC结构设计的准确性及合理性。同时建议结合现行“公桥... 计算UPPC梁(板)的抗弯强度,关键是确定构件在极限承裁能力时无粘结预应力筋的极限应力值。在UPPC梁的设计中,应根据结构的断面形式、受力状态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加以比较,以增加UPPC结构设计的准确性及合理性。同时建议结合现行“公桥规”中对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计算原理与方法较全面、系统地研究UPPC梁桥的设计原理,并给出相应的实用计算方法和公式,从而为UPPC桥梁设计和“公桥规”的完善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粘结 部分预应力混凝土 极限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和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裂缝宽度有限元法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文武 徐名枢 姜昭恒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78-85,共8页
运用有限单元法理论,本文建立了钢筋混凝土和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裂缝宽度有限元法分析模型——复合裂缝模型。编制了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程序——NAPRC程序。用NAPRC程序对16米部分预应力简支实梁进行了分析,与试验结果比较,表明用本模... 运用有限单元法理论,本文建立了钢筋混凝土和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裂缝宽度有限元法分析模型——复合裂缝模型。编制了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程序——NAPRC程序。用NAPRC程序对16米部分预应力简支实梁进行了分析,与试验结果比较,表明用本模型所得的计算值有很好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件裂缝 钢筋混凝土 部分预应力混凝土 宽度 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有限单元法 编制 简支 车模 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箍筋的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约束箱梁抗剪强度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马忠国 车惠民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79-86,共8页
在完成12片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约束箱梁试验的基础上,本文详细讨论了弯矩比、剪跨比及预应力值对约束箱梁抗剪强度的影响,并提出了修正剪跨比m’和平均预应力度λ的概念。本文还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得出计算抗剪强度的经验公式。用该式计... 在完成12片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约束箱梁试验的基础上,本文详细讨论了弯矩比、剪跨比及预应力值对约束箱梁抗剪强度的影响,并提出了修正剪跨比m’和平均预应力度λ的概念。本文还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得出计算抗剪强度的经验公式。用该式计算所得结果与102个国内外试验数据相比较,吻合较好。该式可供设计研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剪强度 部分预应力混凝土 约束箱形梁 修正剪跨比 平均预应力 桥梁 箍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无箍筋约束箱梁抗剪强度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开敬 马忠国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4-22,共9页
本文根据9片PPC无箍筋约束箱梁的试验结果,描述了试验梁斜裂缝出现、开展和剪力破坏的特征,分析了预应力度和剪跨比对斜截面抗裂性和抗剪强度的影响,提出了PPC无箍筋约束箱梁斜裂剪力和抗剪强度的计算公式,可供修订《铁路桥规》时参考。
关键词 抗剪强度 部分预应力混凝土 约束箱形梁 试验 铁路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变形计算 被引量:1
19
作者 汪一骏 胡匡璋 《土木工程学报》 EI 1984年第4期45-50,共6页
本文总结国内外已有经验,并对近几年来国内部分预应力混凝土试验梁的分析,提出受拉区出现裂缝的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刚度计算公式。本公式以双直线的弯矩-挠度图为计算模式:取出现裂缝前构件的工作刚度为弹性刚度;在弯矩增量作... 本文总结国内外已有经验,并对近几年来国内部分预应力混凝土试验梁的分析,提出受拉区出现裂缝的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刚度计算公式。本公式以双直线的弯矩-挠度图为计算模式:取出现裂缝前构件的工作刚度为弹性刚度;在弯矩增量作用下出现裂缝后的工作刚度为弹塑性刚度,并以弹性-弹塑性工作下构件的综合刚度表示。弹塑性刚度相对于弹性刚度的降低系数C值按试验实测数据回归求得,他是以构件受拉钢筋换算配筋率nμ为变量的线性函数。本刚度公式计算简便、概念明确、使构件出现裂缝前后的刚度有机地联系起来。通过国内99根试验梁、157个测点的验算表明,实测与计算挠度值十分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预应力混凝土 受拉区 刚度计算 受弯构件 结构构件 开裂弯矩 抗裂弯矩 试验梁 构件刚度 塑性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m部分预应力混凝土铁路箱形简支梁预制 被引量:1
20
作者 茆阿银 《桥梁建设》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共3页
介绍 40 m部分预应力混凝土铁路箱形简支梁的预制 ,着重介绍模板对梁体结构尺寸的控制、混凝土质量及浇注方式对梁体外观质量的控制。
关键词 部分预应力混凝土 简支梁 预制构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