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叠前反演中部分叠加道集的优化校正 被引量:5
1
作者 陆自清 郭媛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7-70,15-16,共4页
在叠前反演过程中,常常遇到近、中、远部分道集叠加的时间、振幅等不闭合现象,其结果导致弹性参数反演的质量与可信度下降。本文使用目标层位控制、残差数据相关性判别、质控因子等方法进行部分道集数据的闭合校正。首先确定期望输出道... 在叠前反演过程中,常常遇到近、中、远部分道集叠加的时间、振幅等不闭合现象,其结果导致弹性参数反演的质量与可信度下降。本文使用目标层位控制、残差数据相关性判别、质控因子等方法进行部分道集数据的闭合校正。首先确定期望输出道集数据以及相应的目标层位与时窗后,计算待校正数据与期望输出数据的残差互相关系数;再利用相关系数判别待校正道集与期望输出道集的相关程度,对不符合反演要求的道集数据,引入均方根振幅指数、预测指数这两个质控因子对待校正道集进行优化;最后使其与期望输出道集较好闭合。实例证明,利用归一化均方根振幅指数和预测指数因子优化时移量和振幅缩放系数,能够相对可靠的控制部分道集校正的质量,提高叠前反演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前反演 部分道集 数据校正 均方根振幅指数 预测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的蚂蚁追踪技术在四川盆地Y1井区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介辉 谢清惠 +3 位作者 张东涛 赵春段 姚秋昌 李清山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70-977,共8页
四川盆地Y1井区经历多期构造演化,发育的断裂具有多期次、多尺度、多类型、多走向等特征,在已钻井中发生了严重的井漏。利用常规的地震解释方法,较难达到精细刻画断裂的要求,也难以捋清断裂期次和展布。针对研究区实际情况,提出了用于... 四川盆地Y1井区经历多期构造演化,发育的断裂具有多期次、多尺度、多类型、多走向等特征,在已钻井中发生了严重的井漏。利用常规的地震解释方法,较难达到精细刻画断裂的要求,也难以捋清断裂期次和展布。针对研究区实际情况,提出了用于研究区裂缝预测的优化的蚂蚁追踪技术:首先,对预处理后的叠前道集数据进行部分角度道集叠加,计算得到不同的蚂蚁追踪数据体;然后,对比各蚂蚁追踪结果的沿层切片、剖面和井震对比,优选出最终的部分角道集叠加数据作为蚂蚁追踪的输入数据;最后,综合统计出研究区的断裂产状特征,设置合理的产状参数,进行产状控制下的蚂蚁追踪计算,得到高精度的裂缝数据体。与全叠加的蚂蚁追踪结果和方差数据体相比,该数据体刻画的裂缝更为清晰,在平面及剖面解释上能够体现更多的断裂细节,且与泥浆漏失点吻合。该方法不但提高了裂缝检测精度,也为下一步的构造期次分析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基础,并且为未来的水平井部署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蚂蚁追踪 部分叠加 产状控制 方差数据体 泥浆漏失 裂缝预测 构造期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