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部分脾动脉栓塞治疗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及食管静脉曲张疗效分析 被引量:14
1
作者 张斌 金瑞 +1 位作者 郑加生 李娟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11-313,共3页
为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及食管静脉曲张的疗效 ,我们从 1998年 - 2 0 0 1年对 2 0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进行部分脾动脉栓塞。结果显示 ,血小板、白细胞、白蛋白、总蛋白较治疗前明显提高 (P <0 0 5 )。脾脏肿大、PV... 为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及食管静脉曲张的疗效 ,我们从 1998年 - 2 0 0 1年对 2 0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进行部分脾动脉栓塞。结果显示 ,血小板、白细胞、白蛋白、总蛋白较治疗前明显提高 (P <0 0 5 )。脾脏肿大、PV、SV的内径、食管静脉曲张的程度也分别较治疗前明显减小和减轻 (P <0 0 5 )。对肝功能无明显影响 ,转氨酶、胆红素在治疗后 1周、1月、6月后与治疗前无明显变化 (P >0 0 5 )。因此 ,部分脾动脉栓塞对治疗脾功能亢进及食管静脉曲张具有明显的疗效。且对肝功能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脾动脉栓塞 治疗 肝硬化 合并症 功能亢进 食管静脉曲张 疗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脾动脉栓塞联合内镜下硬化治疗重度食管静脉曲张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2
作者 张克勤 贾克东 +3 位作者 李娅娅 李涛 余海滨 刘金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04-507,共4页
目的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PSE)联合内镜下硬化剂(EIS)注射治疗严重食管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 2009年6月至2011年2月收治伴有重度食管静脉曲张的肝硬化患者68例,随机分为PSE联合EIS治疗组(联合治疗组)32例和单纯EIS治疗组36例。联合治疗... 目的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PSE)联合内镜下硬化剂(EIS)注射治疗严重食管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 2009年6月至2011年2月收治伴有重度食管静脉曲张的肝硬化患者68例,随机分为PSE联合EIS治疗组(联合治疗组)32例和单纯EIS治疗组36例。联合治疗组先行脾动脉栓塞,然后常规胃镜下曲张静脉注射1%乙氧硬化醇硬化治疗;EIS组36例单纯给予1%乙氧硬化醇硬化治疗。所有患者在12个月内进行胃镜检查,观察完成曲张静脉系统根除治疗后所需硬化治疗次数、硬化剂用量。结果患者完成曲张静脉根除治疗所需平均治疗次数联合治疗组为1.5次,EIS组为2.7次;完成治疗所需总的硬化剂量在联合治疗组平均为38 ml,EIS组为94 ml。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0.01和<0.05)。结论 PSE联合EIS治疗重度食管静脉曲张患者具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静脉曲张 部分脾动脉栓塞 内镜下硬化剂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次部分脾动脉栓塞治疗青少年脾功能亢进 被引量:8
3
作者 刘端 邵江 +8 位作者 陈宇 刘暴 宋晓军 陈跃鑫 刘昌伟 叶炜 曾嵘 刘志丽 郑月宏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94-200,共7页
目的研究分次部分脾动脉栓塞(PSE)治疗青少年脾功能亢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男性3例、女性5例)青少年脾功能亢进患者进行分期PSE治疗的效果,患者经2~3次的PSE手术治疗,每次间隔1~2个月。术后长期随访。结果无术后死亡... 目的研究分次部分脾动脉栓塞(PSE)治疗青少年脾功能亢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男性3例、女性5例)青少年脾功能亢进患者进行分期PSE治疗的效果,患者经2~3次的PSE手术治疗,每次间隔1~2个月。术后长期随访。结果无术后死亡;无感染性休克、脾脓肿或脾破裂等并发症;术后均出现疼痛与发热,经对症治疗后缓解;2例术后出现少量局灶性胸腔积液,经保守治疗后缓解。所有患者术后血小板、白细胞数量均明显增加,并在随访中维持在正常范围内。结论应用分次PSE手术方式治疗青少年脾功能亢进,可有效缩小增大的脾脏,缓解脾功能亢进症,并避免患者因一次性栓塞脾组织过多而出现的相关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亢进症 部分脾动脉栓塞 血小板减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脾动脉栓塞术预防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再出血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14
4
作者 于长辉 黄纯炽 张振书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38-1140,1143,共4页
目的分析与评价部分脾动脉栓塞术预防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再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62例近期发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进行部分脾动脉栓塞术,观察其外周血细胞、肝功、凝血酶原时间、门静脉内径及内镜下曲张静脉... 目的分析与评价部分脾动脉栓塞术预防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再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62例近期发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进行部分脾动脉栓塞术,观察其外周血细胞、肝功、凝血酶原时间、门静脉内径及内镜下曲张静脉的变化等,术后随访12个月。结果所有患者经过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5d后,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明显增加(P<0.05),凝血酶原时间缩短(P<0.05)。4周后门静脉管径缩小,血流量减小(P<0.05)。复查胃镜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不同程度缓解,11例(17.74%)在随访中再次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结论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对食管静脉曲张再出血有明显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部分脾动脉栓塞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上消化道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脾动脉栓塞治疗外伤性脾破裂 被引量:3
5
作者 赵涛 吕维富 +7 位作者 刘永庆 张学彬 吕德超 曹荣格 王高生 解光艾 何玉圣 赵锡军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4期292-294,共3页
目的 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 (PSE)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止血效果及术后脾功能状况。方法 采用Seldinger技术 ,经股动脉插入 5~ 6FCobra导管或RS导管至脾动脉 ,行脾脏术中数字减影血管照影 (DSA) ,显示破裂区域的出血动脉 ,然后超选择性... 目的 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 (PSE)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止血效果及术后脾功能状况。方法 采用Seldinger技术 ,经股动脉插入 5~ 6FCobra导管或RS导管至脾动脉 ,行脾脏术中数字减影血管照影 (DSA) ,显示破裂区域的出血动脉 ,然后超选择性插管至该动脉 ,经导管注入相应大小和数量的明胶海绵颗粒 ,栓塞出血动脉。常规于右下腹麦氏点 ,经皮穿刺置入 8F“猪尾巴”多孔引流管 ,引流腹腔积血。确认无污染、溶血者 ,行自体血回输。于术后 0 5~ 18个月行Bus、CT及99mTc检查 ,监测脾脏形态、密度、血流灌注情况 ,测定血小板及血中IgM、IgG、C3 、C4水平。结果 全组共 30例外伤性脾破裂 (AASTⅤ级以下 ) ,止血效果确切 ,脾脏全部存活 ,免疫指标正常。结论 部分脾动脉栓塞 (PSE)治疗外伤性脾破裂安全、微创、无严重并发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破裂 部分脾动脉栓塞 治疗 止血效果 术后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对脾静脉及门静脉压力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王军 施东华 +1 位作者 华静 沈加林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022-1024,共3页
目的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前后脾静脉、门静脉压力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14例门静脉高压伴脾功能亢进患者行PSE术治疗,手术前后均采用直接测压法检测脾静脉及门静脉压力,并对比压力变化。术后1~2个月行增强CT复查。结果 PSE术... 目的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前后脾静脉、门静脉压力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14例门静脉高压伴脾功能亢进患者行PSE术治疗,手术前后均采用直接测压法检测脾静脉及门静脉压力,并对比压力变化。术后1~2个月行增强CT复查。结果 PSE术后脾静脉压力较术前明显下降,7例门静脉压力下降明显(>2 cm H2O)。术后复查增强CT显示多数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 PSE术可有效降低脾静脉压力,在降低近期门静脉压力方面影响因素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脾动脉栓塞 功能亢进 门静脉高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肠系膜上动脉交通支行部分脾动脉栓塞术2例
7
作者 于长辉 黄纯炽 +1 位作者 毛华 余建林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3444-3444,共1页
病例l,患者男,47岁,因腹胀20 d入院。入院后诊断为肝硬化失代偿期,脾功能亢进。2009年12月4日行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图1)。术中发现腹腔干开口处闭塞.行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发现肠系膜上动脉分支通过胰十二指肠动脉与肝动脉、脾动脉... 病例l,患者男,47岁,因腹胀20 d入院。入院后诊断为肝硬化失代偿期,脾功能亢进。2009年12月4日行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图1)。术中发现腹腔干开口处闭塞.行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发现肠系膜上动脉分支通过胰十二指肠动脉与肝动脉、脾动脉交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脾动脉栓塞 肠系膜上动脉造影 交通支 肝硬化失代偿期 功能亢进 2009年 动脉分支 术中发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对肝功能和肝硬化的影响 被引量:11
8
作者 张雪平 潘文秋 +5 位作者 赵卫 翟越 陆孜 马元锦 谭斌 胡继红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23-827,共5页
目的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对肝功能和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PSE治疗的36例肝炎肝硬化伴脾功能亢进患者。采集外周血分析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转化生长因子(TGF)-β1... 目的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对肝功能和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PSE治疗的36例肝炎肝硬化伴脾功能亢进患者。采集外周血分析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肝纤维化4项指标透明质酸(HA)、三型前胶原(PCⅢ)、层粘连蛋白(LN)、四型胶原(CⅣ),血常规及肝功能变化。肝脏超声影像和瞬时弹性测量成像检测肝脏硬度值(LSM)。结果实验组PSE术前PDGF、TGF-β1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术后PDGF呈下降趋势,术后1周、1个月、3个月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GF-β1术后1周、1个月、3个月与术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前HA、PCⅢ、LN、CⅣ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7 d、1个月、3个月较术前均明显下降,术后1个月降至最低,术后3个月较术后1个月出现升高。LSM术后7 d、1个月、3个月下降,但术后1周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白细胞(WBC)计数迅速升至最高后开始下降,术后3个月后降至正常值以下;术后血小板(PLT)计数迅速升高,术后7 d至正常范围,术后1个月达峰值,随后缓慢下降。实验组患者术前TGF-β1、PDGF与PLT计数呈负相关(r=-0.672,P<0.05;r=-0.542,P<0.05)。术后3 d、7 d、1个月、3个月丙氨酸转氨酶(ALT)与术前相比变化不明显(P>0.05);术后3 d、7 d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术后7 d较术后3 d有所下降(P<0.05),术后1个月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术后3个月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3 d、7 d凝血酶原时间(PT)、总胆红素(TBil)明显升高,术后7 d较术后3 d有所下降,术后1个月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后3个月明显下降。结论 PSE术后患者血清PDGF、TGF-β1、LSM、肝纤维化4项指标及肝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提示PSE可延缓肝硬化,改善肝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Β1 部分脾动脉栓塞 肝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对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张雪平 潘文秋 +3 位作者 赵卫 胡继红 翟越 陆孜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929-931,共3页
目的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对肝炎肝硬化脾功能亢进(脾亢)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7月至2019年5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70例肝炎肝硬化并脾亢行PSE术患者,采集外周血分析PSE术后机体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的变化。... 目的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对肝炎肝硬化脾功能亢进(脾亢)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7月至2019年5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70例肝炎肝硬化并脾亢行PSE术患者,采集外周血分析PSE术后机体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的变化。结果(1)脾亢后机体CD3+、CD4+、CD8+、NK及B细胞均低于正常值下限,但CD4+/CD8+值位于正常值范围内。(2)PSE术后1、3、6和12个月CD3+、CD4+、CD8+、B及NK淋巴细胞较术前明显增高(P<0.05),但CD4+/CD8+值仍位于正常值范围内。(3)PSE术后1、3、6和12个月IgA、IgM、IgG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脾亢后机体免疫功能是处于平衡状态;PSE术对机体免疫功能(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功能亢进 部分脾动脉栓塞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后免疫变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0
作者 张雪平 潘文秋 +3 位作者 赵卫 翟越 陆孜 胡继红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958-961,共4页
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脾亢)的临床效果确切,但其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仍存在争议。该文主要对脾脏解剖与其免疫功能、脾亢病理改变与免疫、脾亢后免疫功能变化以及PSE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等方面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部分脾动脉栓塞 功能亢进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联合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对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肝功能和外周血细胞的中远期影响 被引量:10
11
作者 陆孜 潘文秋 +5 位作者 赵卫 翟越 张雪平 马元锦 谭斌 胡继红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3-167,共5页
目的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联合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对肝硬化伴脾功能亢进(脾亢)患者肝功能和外周血细胞的中远期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9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2例肝硬化脾亢患者完整临床资... 目的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联合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对肝硬化伴脾功能亢进(脾亢)患者肝功能和外周血细胞的中远期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9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2例肝硬化脾亢患者完整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TIPS联合PSE组(A组,n=47)和单纯TIPS组(B组,n=45)。比较两组术后1周,1、6、12个月外周血细胞变化、不良反应及肝功能变化。结果两组手术均获成功。两组患者术后各时段均有不同程度肝损伤,术后1周A组肝功能损伤较B组严重(P<0.05);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个月A组Child-Pugh评分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低于B组(t=2.925,P=0.044;t=3.102,P=0.017);A组术后各时段白细胞、血小板计数与术前及B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2个月较其余各时段呈下降趋势。两组患者术后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和难以控制的并发症。结论 TIPS联合PSE术治疗肝功能储备尚可的肝硬化脾亢患者有助于提升外周血象,改善术后中远期肝功能,且术后不良反应较轻,并发症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功能亢进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部分脾动脉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脾动脉栓塞术与脾切除术治疗肝豆状核变性合并脾亢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4
12
作者 幸伟芳 周志华 +2 位作者 黄叶青 危智盛 洪铭范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3333-3337,3342,共6页
目的比较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artial splenic embolization,PSE)与脾切除术治疗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HLD)合并脾功能亢进(脾亢)的疗效。方法收集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6年3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22例HLD合... 目的比较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artial splenic embolization,PSE)与脾切除术治疗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HLD)合并脾功能亢进(脾亢)的疗效。方法收集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6年3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22例HLD合并脾亢行PSE和脾切除术病例,PSE组10例,脾切除术组12例,随访2年,收集患者的一般信息、血常规、肝功能、凝血指标、术后主要并发症和随访情况。结果PSE与脾切除术均可使白细胞和血小板升高,两组术后白细胞、血小板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SE组与脾切除术组术后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对比,仅术后第7天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SE组术后1年与术前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对比下降(P=0.007);两组术后1年的总胆红素与术前对比明显下降(PPSE=0.035,P脾切=0.0001)。但白蛋白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术后1年的PT均较术前缩短改善(P<0.05);脾切除术组术后APTT与术前对比均缩短(P<0.05)。两组术后主要并发症都是发热和腹胀、腹痛,PSE组并发症较轻。两组术后神经系统症状均未加重。结论PSE和脾切除术均可有效改善HLD合并脾亢所致的血细胞三系减低、肝功能和凝血指标。虽PSE部分疗效不如脾切除术显著,但PSE具有相对安全、创伤小,术后并发症较轻,手术指征要求低,可重复治疗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部分脾动脉栓塞 切除术 疗效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后感染及其预防性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3
作者 史逸恺 印于 +1 位作者 杨俊 倪才方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06-209,共4页
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作为脾功能亢进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与外科手术相比具有侵袭性小、脾保留率高、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以脾脓肿为主要形式的感染,是PSE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甚至可导致死亡。然而,目前有关PSE术后感染的研究报道较... 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作为脾功能亢进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与外科手术相比具有侵袭性小、脾保留率高、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以脾脓肿为主要形式的感染,是PSE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甚至可导致死亡。然而,目前有关PSE术后感染的研究报道较少。是否应该采取预防性抗感染治疗措施及如何实施,仍是有争论的问题。本综述中探讨了PSE术后感染的原因和可能的影响因素,减少PSE术后发生感染的策略,以及抗生素和疫苗预防性抗感染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脾动脉栓塞 感染 脓肿 抗生素 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炎肝硬化脾功能亢进 被引量:23
14
作者 徐家华 李茂全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5-158,共4页
门静脉高压症常继发于肝硬化,主要表现为脾肿大,侧支循环的建立和腹水,同时亦可引起脾功能亢进。众多临床研究证明,部分性脾栓塞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一种有效方法。本文总结近年来门脉高压症、脾肿大的发病机制,分析门脉高压与脾脏肿... 门静脉高压症常继发于肝硬化,主要表现为脾肿大,侧支循环的建立和腹水,同时亦可引起脾功能亢进。众多临床研究证明,部分性脾栓塞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一种有效方法。本文总结近年来门脉高压症、脾肿大的发病机制,分析门脉高压与脾脏肿大的血流动力学关系,综述部分脾动脉栓塞治疗肝炎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原理和临床应用现状,并评价其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动脉栓塞 门静脉高压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海拔地区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脾功能亢进临床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雷振武 汪浩杰 +2 位作者 李玉彪 孙世蒙 吴玉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71-273,共3页
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治疗脾功能亢进(脾亢)的临床效果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采用PSE术治疗的青海省西宁市地区66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性脾亢患者临床资料,分别于术前1 d及术后1、7、30、90 d... 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治疗脾功能亢进(脾亢)的临床效果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采用PSE术治疗的青海省西宁市地区66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性脾亢患者临床资料,分别于术前1 d及术后1、7、30、90 d检测患者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小板(PLT)计数变化。结果 PSE术技术成功率为100%。66例患者PSE术后1、7、30、90 d平均WBC计数与术前1 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7、30、90 d平均PLT计数与术前1 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SE术治疗高海拔地区脾亢患者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海拔地区 部分动脉栓塞 功能亢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脾动脉栓塞对门脉血流动力学影响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5
16
作者 陈石伟 乔德林 章佩钏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5期377-378,共2页
关键词 肝硬化 门静脉高压症 临床观察 部分脾动脉栓塞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脾动脉栓塞联合胸腺五肽对乙型肝炎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细胞免疫和肝纤维化的作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范辉 王富兵 +3 位作者 丁江涛 王小乐 石红建 魏怡然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05-908,共4页
目的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联合胸腺五肽对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细胞免疫、肝纤维化标记物和肝脏硬度值(LSM)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84例乙肝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42)。均行... 目的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联合胸腺五肽对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细胞免疫、肝纤维化标记物和肝脏硬度值(LSM)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84例乙肝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42)。均行PSE术,术后对照组予以护肝、抗感染、抗病毒及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另予以胸腺五肽肌内注射,疗程24周。6个月后比较两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血清肝纤维化标记物[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C-Ⅳ)、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水平及LSM(肝脏超声瞬时弹性成像测定)变化。结果6个月后,两组CD^(3+)、CD^(4+)计数百分率和CD^(4+)/CD^(8+)比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CD^(8+)计数百分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而观察组CD^(3+)、CD^(4+)计数百分率和CD^(4+)/CD^(8+)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D8+计数百分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LN、C-Ⅳ、HA、PCⅢ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而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LSM较治疗前无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LSM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乙肝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PSE术后使用胸腺五肽可改善细胞免疫功能,降低肝纤维化标记物水平,降低肝脏硬度,综合疗效优于单独PSE,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胸腺五肽 部分脾动脉栓塞 细胞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性脾动脉栓塞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9
18
作者 陈存飞 周伟生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5年第6期474-477,共4页
门静脉高压症是临床多发并发症,常继发于肝硬化,其主要表现为脾肿大,侧支循环的建立和腹水,同时亦可引起脾功能亢进。大量临床研究报道,部分性脾栓塞(PSE)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一种有效方法。本文总结了近年来门脉高压症、脾肿大的发病... 门静脉高压症是临床多发并发症,常继发于肝硬化,其主要表现为脾肿大,侧支循环的建立和腹水,同时亦可引起脾功能亢进。大量临床研究报道,部分性脾栓塞(PSE)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一种有效方法。本文总结了近年来门脉高压症、脾肿大的发病机制,分析了门脉高压与脾脏的血流动力学关系,从门静脉高压症的发病机制及脾脏与门静脉高压症的发生、发展的密切关系出发,进一步总结了PSE对脾脏及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影响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动脉栓塞 门静脉高压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小明胶海绵颗粒行部分脾栓塞术临床疗效对比 被引量:8
19
作者 周瑶军 刘长江 王要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22-325,共4页
目的评价大、小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剂行部分脾栓塞术(partial splenic embolization,PSE)对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的疗效。方法 2010年3月至2011年5月收治52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行PSE治疗。依据术中采用明胶海绵颗粒大小不同分为大颗粒... 目的评价大、小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剂行部分脾栓塞术(partial splenic embolization,PSE)对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的疗效。方法 2010年3月至2011年5月收治52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行PSE治疗。依据术中采用明胶海绵颗粒大小不同分为大颗粒(2 mm×2 mm×2 mm)组17例和小颗粒(560~710μm)组35例。选取术后3个月栓塞范围在30%~40%的40例进行分析,其中大颗粒组16例,小颗粒组24例,观察两组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和红细胞计数变化及术后反应。结果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3个月WBC、PLT、RBC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颗粒组Ⅱ、Ⅲ度疼痛分别为13%(2/16)和38%(6/16),小颗粒组分别为42%(10/24)和4%(1/2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持续时间在大颗粒组为5~20 d,平均(11.4±4.8)d,小颗粒组为0~8 d,平均(3.8±2.2)d,小颗粒组术后疼痛较大颗粒组轻(P<0.05),发热、呕吐情况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小颗粒组术后3个月外周血象改善情况无显著性差异,但小颗粒组术后疼痛较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亢进 部分脾动脉栓塞 明胶海绵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动脉部分栓塞术治疗脾功能亢进血细胞变化的社会伦理学意义
20
作者 李伟荣 孙润月 朱丹丹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2年第4期34-34,共1页
常规治疗脾功能亢进时 ,应用的是全脾切除术 ,但这一方法因易引起患者术后免疫机能低下 ,所以患者或家属会放弃治疗。本文通过细致的临床观察、严谨的科学实验、论证 ,提出了用脾动脉部分栓塞术来治疗脾功能亢进的方法 ,建议予以临床推... 常规治疗脾功能亢进时 ,应用的是全脾切除术 ,但这一方法因易引起患者术后免疫机能低下 ,所以患者或家属会放弃治疗。本文通过细致的临床观察、严谨的科学实验、论证 ,提出了用脾动脉部分栓塞术来治疗脾功能亢进的方法 ,建议予以临床推广试验。笔者认为这一方法的改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部分栓塞 功能亢进 血细胞变化 伦理学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