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造山带中地壳部分熔融:北大别混合岩的地球化学证据 被引量:1
1
作者 胡昭平 陈福坤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10期323-323,共1页
造山带地壳的部分熔融是造山带演化的一个重要过程。部分熔融能极:犬的影响岩石的流变学性质,促进岩石的塑性变形,可能导致最终的造山带垮塌。部分熔融产生深熔熔体,其从源区的分离和迁移对大陆地壳的化学分异也有重要作用。混合岩... 造山带地壳的部分熔融是造山带演化的一个重要过程。部分熔融能极:犬的影响岩石的流变学性质,促进岩石的塑性变形,可能导致最终的造山带垮塌。部分熔融产生深熔熔体,其从源区的分离和迁移对大陆地壳的化学分异也有重要作用。混合岩广泛出露于世界各大造山带,混合岩的成因包括:外来岩浆注入;交代作用;变质分异作用和部分熔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熔融作用 地球化学证据 造山带 混合岩 中地壳 北大别 分异作用 流变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喜马拉雅造山带聂拉木地区渐新世深熔作用的厘定 被引量:2
2
作者 高利娥 曾令森 +5 位作者 赵令浩 严立龙 李广旭 王亚莹 王海涛 王睿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65-1586,共22页
喜马拉雅新生代淡色花岗岩记录了地壳深熔作用和花岗岩侵位的地球化学和构造物理效应。与形成于增厚地壳条件下和伸展背景下的始新世和中新世花岗岩相比,渐新世花岗岩分布比较局限,且源区和形成机制还存在着较大的争议。位于喜马拉雅造... 喜马拉雅新生代淡色花岗岩记录了地壳深熔作用和花岗岩侵位的地球化学和构造物理效应。与形成于增厚地壳条件下和伸展背景下的始新世和中新世花岗岩相比,渐新世花岗岩分布比较局限,且源区和形成机制还存在着较大的争议。位于喜马拉雅造山带中部的聂拉木地区,可见32.1Ma的含电气石黑云母的花岗岩、29.8Ma的含黑云母的花岗岩、26.6Ma的含电气石黑云母的伟晶花岗岩侵入到高喜马拉雅岩系上部。这三组渐新世花岗岩具有以下特征:(1)较高的SiO_(2)、Al_(2)O_(3)、K_(2)O和Na_(2)O,A/CNK>1.0;(2)Ba、Nb、Ta、Sr和Ti的负异常;(3)略微富集轻稀土,亏损中稀土和重稀土,高度变化的Eu异常和微弱的负Nd异常;(4)均一的初始Sr-Nd同位素比值,^(87)Sr/^(86)Sr(t)=0.7463~0.7471,ε_(Nd)(t)=-15.0~-14.6。此外,含电气石黑云母的花岗岩和含电气石黑云母的伟晶花岗岩具有较高的Sr和Ba,较低的Rb/Sr比值,其Rb/Sr比值与Ba和Sr含量都无相关性,表明其为富B流体参与高喜马拉雅变沉积岩含水部分熔融作用的产物。而含黑云母的花岗岩具有较低的Sr和Ba,较高的Rb/Sr比值,且其Rb/Sr比值与Ba和Sr含量显示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表明其为变沉积岩发生脱水熔融作用的产物。综合喜马拉雅造山带已有的研究成果,得出以下认识:渐新世花岗岩的源区从下地壳基性物质转变为中地壳变泥质岩,展示了源区向上迁移的过程,并经历了一期重要的岩浆热液交代作用;渐新世深熔作用记录了造山带从缩短增厚向伸展垮塌转换阶段深部地壳的响应,从而促使了高喜马拉雅岩系的折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聂拉木 渐新世花岗岩 含水部分熔融作用 高喜马拉雅岩系折返 喜马拉雅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南部新生代东西向伸展作用的深部岩浆作用响应
3
作者 曾令森 高利娥 +10 位作者 胡古月 徐倩 田怡红 董汉文 王亚莹 严立龙 赵令浩 李广旭 邸英龙 郝光明 王海涛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71-881,共11页
随着新生代喜马拉雅山链的崛起,西藏南部经历了显著的东西向伸展作用,形成一系列近南北向展布的裂谷。伴随着增厚岩石圈的对流减薄或者拆沉,软流圈上涌,藏南岩石圈地幔和中下地壳发生顺次部分熔融作用,形成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各异的... 随着新生代喜马拉雅山链的崛起,西藏南部经历了显著的东西向伸展作用,形成一系列近南北向展布的裂谷。伴随着增厚岩石圈的对流减薄或者拆沉,软流圈上涌,藏南岩石圈地幔和中下地壳发生顺次部分熔融作用,形成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各异的岩浆岩,具体表现为:(1)富集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形成碳酸质、煌斑质和超钾质岩浆岩;(2)增厚基性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高Sr/Y比值的花岗岩;(3)中-下地壳变沉积岩发生白云母脱水/含水部分熔融,形成典型淡色花岗岩。这些新发现限定了藏南裂谷系的启动时限不晚于~30 Ma,为解译世界上造山带和陆内伸展作用过程中大陆岩石圈深部熔融的精细模式提供了典型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质碳酸岩 煌斑岩 顺次部分熔融作用 含水熔融作用 伸展作用 藏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西山东岭台组粗面质火山岩地球化学:下地壳熔融成因 被引量:24
4
作者 李晓勇 郭锋 +2 位作者 范蔚茗 王岳军 李超文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55-164,共10页
北京西山东岭台组粗面岩表现出LREE富集和HREE平坦的稀土配分型式 ,富集LILE (Ba、K和Sr)、和亏损Nb Ta、Th U和Ti,Sr Nd同位素组成富集 (87Sr/ 86Sr(t) =0 .70 6 38~ 0 .70 6 72 ,Nd(t) = 1 6 .3~ - 1 5 .7)。结合所表现出的明显Nb/T... 北京西山东岭台组粗面岩表现出LREE富集和HREE平坦的稀土配分型式 ,富集LILE (Ba、K和Sr)、和亏损Nb Ta、Th U和Ti,Sr Nd同位素组成富集 (87Sr/ 86Sr(t) =0 .70 6 38~ 0 .70 6 72 ,Nd(t) = 1 6 .3~ - 1 5 .7)。结合所表现出的明显Nb/Ta分馏和高的Zr/Sm比值 ,认为它们来源于大陆下地壳含石榴子石的角闪岩部分熔融作用而成 ,主要的残留相为石榴子石 +斜长石±角闪石±辉石。根据地壳岩石熔融实验研究结果 ,西山地区东岭台组粗面岩的熔融要求有外来的热源参与 ,与区域上同时代发生的玄武岩浆底侵作用具时空上的密切联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铁质下地壳 部分熔融作用 粗面岩 早白垩世 北京西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幔交代作用研究综述 被引量:1
5
作者 吴有林 林舸 +1 位作者 范蔚茗 张琴华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35-39,共5页
地幔交代现象广泛发现于各地的碱性玄武岩或金伯利岩中的地幔橄榄岩包体中。地幔交代作用以地幔岩包体中不相容元素的高度富集和(或)出现角闪石、金云母为标志。岩石学、地球化学、同位素资料等显示地幔交代作用与岩板俯冲及部分熔融作... 地幔交代现象广泛发现于各地的碱性玄武岩或金伯利岩中的地幔橄榄岩包体中。地幔交代作用以地幔岩包体中不相容元素的高度富集和(或)出现角闪石、金云母为标志。岩石学、地球化学、同位素资料等显示地幔交代作用与岩板俯冲及部分熔融作用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地幔组成、结构、演化与大陆构造演化之间存在紧密的关系。同位素模式年龄暗示地幔交代作用可能是大陆构造活动的深部原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幔交代作用 部分熔融作用 大陆构造演化 碱性玄武岩 同位素模式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豆荚状铬铁矿床成矿地球化学指标对比和成矿作用讨论 被引量:2
6
作者 刘婷 郑有业 +2 位作者 王朋冲 杨伟光 郭统军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76-183,194,共9页
豆荚状铬铁矿主要赋存于地幔橄榄岩中,与方辉橄榄岩密切相关。在全球的分布与蛇绿岩带分布基本一致,但并非所有蛇绿岩体都赋存有铬铁矿,且其中赋存的铬铁矿体规模和分布都是很不规律的。我们对比研究了国内外9个含铬矿和4个不含铬矿蛇... 豆荚状铬铁矿主要赋存于地幔橄榄岩中,与方辉橄榄岩密切相关。在全球的分布与蛇绿岩带分布基本一致,但并非所有蛇绿岩体都赋存有铬铁矿,且其中赋存的铬铁矿体规模和分布都是很不规律的。我们对比研究了国内外9个含铬矿和4个不含铬矿蛇绿岩中地幔橄榄岩的地球化学组成,认为含铬矿地幔橄榄岩具有全岩低含量的CaO(<1.91%)和Al_2O_3(<1.76%)、方辉橄榄岩轻稀土元素富集,橄榄石高Fo值(>90),斜方辉石低Al_2O_3含量(<3.8%)以及副矿物铬尖晶石高Cr/Fe值(>1.5)等特征,可以作为该蛇绿岩体含矿评价的地球化学指标。通过这些指标可知豆荚状铬铁矿床是较高程度部分熔融和地幔交代作用的共同结果,结合前人提出的铬铁矿成矿模式,对铬铁矿的成矿过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荚状铬铁矿 蛇绿岩体 地球化学成矿指标 部分熔融作用 地幔交代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熔融与青藏高原地壳加厚的关系综述
7
作者 杨晓松 金振民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4-28,共5页
从地球物理学、实验岩石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几个方面论述了青藏高原已具备壳内发生大规模部分熔融的物理环境及物质基础;
关键词 部分熔融作用 底浸作用 青藏高原 地壳加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中型豆荚状铬铁矿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刘婷 郑有业 郭统军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17-225,共9页
豆荚状铬铁矿作为冶金工业重要材料,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大中型豆荚状铬铁矿常常发育在SSZ(suprasubduction zone,超俯冲带)型蛇绿岩中,但在很多SSZ型蛇绿岩中只发育了小型矿床甚至矿化点。因此,在讨论含铬矿和不含铬矿蛇绿岩体地球化... 豆荚状铬铁矿作为冶金工业重要材料,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大中型豆荚状铬铁矿常常发育在SSZ(suprasubduction zone,超俯冲带)型蛇绿岩中,但在很多SSZ型蛇绿岩中只发育了小型矿床甚至矿化点。因此,在讨论含铬矿和不含铬矿蛇绿岩体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对比研究了国内外9个发育不同规模铬铁矿床蛇绿岩体和矿石的地球化学组成特征,发现大中型豆荚状铬矿床具有铬铁矿石Pd/Ir值低(<1.5),其中的造矿铬尖晶石Cr~#值高(>0.6)、Cr/Fe值高(>2.7)和w(TiO_2)低(<0.3%)等地球化学特征,且常常发育在中度亏损的蛇绿岩中,据此认为在其成矿过程中经历了中等程度的部分熔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中型豆荚状铬铁矿 蛇绿岩体 成矿地球化学指标 中等程度部分熔融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