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4年东海及黄海部分海域表层水温分布状况 被引量:3
1
作者 沈建华 周甦芳 +1 位作者 董玉来 崔雪森 《海洋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4-22,共9页
分析了2004年东海及黄海部分海域表层水温的分布状况,结果表明,不同水团具有不同的温度年变化,大陆水系的均极差远大于多年平均值,说明沿岸海域的表层水温该年变化比常年大,但黑潮主干区的均极差却比多年平均值低;夏季沿岸海域以及中间... 分析了2004年东海及黄海部分海域表层水温的分布状况,结果表明,不同水团具有不同的温度年变化,大陆水系的均极差远大于多年平均值,说明沿岸海域的表层水温该年变化比常年大,但黑潮主干区的均极差却比多年平均值低;夏季沿岸海域以及中间水域出现了异常的高温现象,在8月,浙江沿岸、江苏沿岸、长江口以及福建部分沿岸海域的表层水温都突破了近20年的历史最高纪录;在春末、秋末沿岸海域表层水温远高于多年平均值。在暖流区域,除冬季的表层水温高于常年外,其它时间与多年平均差不多,所以年变化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及黄海部分海域 表层水温 分布状况 2004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道西太平洋部分海域上层水的海洋化学 被引量:2
2
作者 宋金明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40-44,共5页
主要研究了菲律宾东南海域(区域Ⅰ)和伊里安岛东部的北部海域(区域 Ⅱ)上层水(0~150m)化学参数pH,Eh,Es,∑S(-Ⅱ)和as2-等的分布特征和-2 价硫的产生机制。结果表明,该海域表层南赤道逆流和次表层的赤... 主要研究了菲律宾东南海域(区域Ⅰ)和伊里安岛东部的北部海域(区域 Ⅱ)上层水(0~150m)化学参数pH,Eh,Es,∑S(-Ⅱ)和as2-等的分布特征和-2 价硫的产生机制。结果表明,该海域表层南赤道逆流和次表层的赤道潜流是影响化 学参数特别是DO和∑S(-Ⅱ)的主要因素,高生产力与高水温是赤道西太平洋上 层水中-2价硫产生与保存的重要影响因素,区域Ⅱ中的 pH,∑ S(-Ⅱ), as2-, DO 比区域Ⅰ高而Eh,Es则低于区域Ⅰ,同层次的∑S(-Ⅱ)高18.0~26.8%,as2-高 46. 8~97.8%,DO高0~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层水 赤道 西太平洋 部分海域 海洋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