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部分析因设计优化双酶法水解橡子淀粉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程荷芳 卫民 +1 位作者 蒋剑春 张宁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3-96,共4页
以部分析因设计考察了不同因素对双酶法水解橡子淀粉的影响。通过分析,得出主要影响因素为淀粉酶用量、液化时间、糖化时间、糖化酶用量。并对其4个主要因素进行正交试验优化,得出最佳的工艺条件为:淀粉酶用量50 U/g,液化时间2 h,糖化时... 以部分析因设计考察了不同因素对双酶法水解橡子淀粉的影响。通过分析,得出主要影响因素为淀粉酶用量、液化时间、糖化时间、糖化酶用量。并对其4个主要因素进行正交试验优化,得出最佳的工艺条件为:淀粉酶用量50 U/g,液化时间2 h,糖化时间2 h,糖化酶用量600 U/g。此条件下的橡子淀粉水解度(DE)值为58.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子淀粉 部分析因设计 淀粉酶 糖化酶 DE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轴锻模新型飞边结构的智能优化设计 被引量:6
2
作者 张渝 安治国 周杰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70-76,共7页
针对锻模新型飞边结构——阻力墙,对其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研究。通过应用部分析因设计方法,对阻力墙结构参数的效应进行了分析,筛选出了关键因子。将得到的设计变量应用拉丁超立方抽样,对得到的样本点进行有限元模拟。以阻力墙结构参数... 针对锻模新型飞边结构——阻力墙,对其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研究。通过应用部分析因设计方法,对阻力墙结构参数的效应进行了分析,筛选出了关键因子。将得到的设计变量应用拉丁超立方抽样,对得到的样本点进行有限元模拟。以阻力墙结构参数为变量、有限元模拟结果为响应,建立代理模型。采用线性加权法将所得近似模型转化为单目标函数,利用粒子群算法进行全局寻优,最后应用遗传算法对该优化问题进行了比较和验证。结果表明,采用粒子群算法能够得到最优化的阻力墙结构参数,且收敛速度远高于传统遗传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力墙 部分析因设计 粒子群算法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组合设计优化保加利亚乳杆菌产亚油酸异构酶发酵培养基 被引量:3
3
作者 游庆红 尹秀莲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0-93,共4页
首先应用部分析因设计法试验得出影响保加利亚乳杆菌产亚油酸异构酶的主要因素为亚油酸、蛋白胨和葡萄糖添加量,在此基础上根据中心组合设计原理,选取亚油酸添加量、蛋白胨和葡萄糖为影响因子,采用响应面法进行3因素5水平的试验设计,以... 首先应用部分析因设计法试验得出影响保加利亚乳杆菌产亚油酸异构酶的主要因素为亚油酸、蛋白胨和葡萄糖添加量,在此基础上根据中心组合设计原理,选取亚油酸添加量、蛋白胨和葡萄糖为影响因子,采用响应面法进行3因素5水平的试验设计,以亚油酸异构酶酶活作为响应值,对其产酶培养基进行进一步优化。结果表明,保加利亚乳杆菌产亚油酸异构酶的最佳培养基组成为蛋白胨13.6g/L、LA添加量为1.99‰和葡萄糖25.4g/L、其余条件不变时,亚油酸异构酶酶活可达33.55U/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析因设计 响应面法 亚油酸异构酶 酶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析因设计的供应链牛鞭效应成因量化模型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陈红梅 杨美美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1-28,共8页
本文以啤酒游戏为背景,构建了运用部分析因设计对牛鞭效应成因进行量化的仿真模型。文章在仿真模型设计中,将牛鞭效应成因总结为9个变量:需求预测、在途物资预测、批量订货、运输延迟、信息延迟、购买延迟、生产延迟、生产能力、层级结... 本文以啤酒游戏为背景,构建了运用部分析因设计对牛鞭效应成因进行量化的仿真模型。文章在仿真模型设计中,将牛鞭效应成因总结为9个变量:需求预测、在途物资预测、批量订货、运输延迟、信息延迟、购买延迟、生产延迟、生产能力、层级结构。在啤酒游戏中,仿真结果显示,购买延迟、层级机构、在途物资修正和需求预测修正具有明显的主导性,优化供应链结构、实现企业间信息的共享将极大地的弱化牛鞭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为供应链牛鞭效应的弱化研究指引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鞭效应 啤酒游戏 仿真 部分析因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步实验设计优化栅藻产油条件的工艺研究(英文)
5
作者 杨静 蒋剑春 +1 位作者 张宁 卫民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10,共4页
提出了一种简单、快速优化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产油条件的两步实验设计方法。首先,利用部分析因设计方法从6个因素(光照强度,温度,pH值,接种量,葡萄糖浓度,氮源浓度)中筛选出显著因素。再利用正交试验进一步确定出最优条件。结... 提出了一种简单、快速优化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产油条件的两步实验设计方法。首先,利用部分析因设计方法从6个因素(光照强度,温度,pH值,接种量,葡萄糖浓度,氮源浓度)中筛选出显著因素。再利用正交试验进一步确定出最优条件。结果表明:氮源浓度和温度是影响栅藻产油的显著因素。适合培养栅藻产油的最优条件为:氮源6.0 mmol/L,温度25℃和光照80μmol/(m2.s),最高油脂产率达到75.46 mg/(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栅藻 部分析因设计 正交试验 油脂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星轮热挤压预成形多目标优化设计
6
作者 李路 于文斌 王放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2-46,共5页
针对外星轮热挤压成形性能波动,模具杆部过渡圆角区磨损严重的问题,对关键模具结构和挤压工艺参数开展优化研究。基于有限元数值模拟仿真,结合析因试验分析首先得到影响磨损和填充的关键参数及其影响方向。随后对核心参数构造代理模型... 针对外星轮热挤压成形性能波动,模具杆部过渡圆角区磨损严重的问题,对关键模具结构和挤压工艺参数开展优化研究。基于有限元数值模拟仿真,结合析因试验分析首先得到影响磨损和填充的关键参数及其影响方向。随后对核心参数构造代理模型替代有限元机理模型,用于磨损和填充性能的数值预测。并使用线性加权和法将所得近似模型转化为单目标函数,耦合遗传算法进行全局寻优。计算发现,当入口斜度y=30°,根部圆角a=18.6 mm,杆部圆角b=5 mm,模具硬度HRC60,摩擦因数m=0.1,挤压速度v=10 mm/s,模具预热温度T=300℃,坯料初始温度t=1 180℃时,在保证锻件填充完全的前提下可获得模具最大磨损量的显著降低,模具寿命较初始提高约2 100件。最后通过仿真和生产试验验证了优化结果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数优化 部分析因设计 Kriging函数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掺杂磺酸化聚苯胺之最优化实验设计(英文)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文亚 胡启章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60-368,共9页
应用实验设计法包括部分析因设计与中心组合设计,优化自掺杂磺酸化聚苯胺的导电性.部分析因设计发现,需用低温(4℃)、短反应时间(1 h)和少量发烟硫酸(10 mL)等实验条件进行磺酸化反应才能得到好的导电性(ca.127 mS.cm-1);中心组合设计... 应用实验设计法包括部分析因设计与中心组合设计,优化自掺杂磺酸化聚苯胺的导电性.部分析因设计发现,需用低温(4℃)、短反应时间(1 h)和少量发烟硫酸(10 mL)等实验条件进行磺酸化反应才能得到好的导电性(ca.127 mS.cm-1);中心组合设计与确认实验表明,其最佳导电性(ca.141 mS/cm)的磺酸化条件是4℃、75 m in反应时间以及8 mL 30%的发烟硫酸.应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四探针与X光光电子能谱等分析制备的材料.此外,发现磺酸化速率与程度与聚合反应时所使用的酸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掺杂聚苯胺 磺酸化 导电性 部分析因设计 中心组合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实验设计法的圆筒形薄壁件注射成型收缩预测
8
作者 袁甘林 辛勇 《中国塑料》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2-87,共6页
论述了基于实验设计法(DOE)建立圆筒形薄壁件注射成型收缩预测模型。通过部分析因设计(FFD)初步筛选出对圆筒薄壁塑件垂直方向上的收缩影响最为显著的4个工艺参数:模具温度、保压时间、保压压力以及熔体温度;运用中心复合设计(CCD)以及... 论述了基于实验设计法(DOE)建立圆筒形薄壁件注射成型收缩预测模型。通过部分析因设计(FFD)初步筛选出对圆筒薄壁塑件垂直方向上的收缩影响最为显著的4个工艺参数:模具温度、保压时间、保压压力以及熔体温度;运用中心复合设计(CCD)以及有限元模拟建立非线性数学预测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理论分析以及工程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以足够精度用于预测圆筒形薄壁件收缩,可达到提前纠正产品尺寸参数从而得到更好的制品品质,避免多次试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筒薄壁件 注射成型 部分析因设计 中心复合设计 收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星轮热挤压模具结构及工艺参数联合多目标优化 被引量:2
9
作者 李路 王放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2804-2809,共6页
针对外星轮热挤压过程模具负载大、填充性能波动的问题,对关键的模具结构参数(入口斜度,根部圆角,模口圆角)及核心工艺参数(挤压速度,摩擦因数,坯料初始温度,模具预热温度,模具硬度)开展联合优化,以期获得负载和填充性能的平衡。首先应... 针对外星轮热挤压过程模具负载大、填充性能波动的问题,对关键的模具结构参数(入口斜度,根部圆角,模口圆角)及核心工艺参数(挤压速度,摩擦因数,坯料初始温度,模具预热温度,模具硬度)开展联合优化,以期获得负载和填充性能的平衡。首先应用部分析因试验设计,针对最大成形载荷和填充能力进行主参数效应筛选,对得到的关键因子进行拉丁超立方抽样并对样本点进行有限元模拟。以关键因子为变量、有限元模拟结果为响应,分别建立最大成形载荷和填充能力的径向基函数近似模型。基于上述近似模型,采用线性加权和法将所得近似模型转化为单目标函数,利用粒子群算法进行全局寻优,得到优化的关键结构和工艺参数组合,并通过仿真和生产试验验证了优化结果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具结构参数 工艺参数 部分析因设计 径向基函数 粒子群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交互作用的工艺参数优化
10
作者 傅厦龙 宋美艳 胡夏夏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8-51,共4页
采用部分析因设计研究工艺参数主效应和交互效应对制品质量的影响度,实验证明,工艺参数的交互作用影响显著,在此基础上,利用部分析因设计筛选得到的显著因子,并结合最小二乘估计,实现对工艺参数的优化。
关键词 注塑成型 最小二乘估计 部分析因设计 交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