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置入部分免接触导尿法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
作者 龚燕 胡慧 《临床医药实践》 2021年第7期545-547,共3页
目的:观察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置入部分免接触导尿法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19年8月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排尿功能障碍患者80例,单号病室的40例患者为对照组,双号病室的40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以无菌导尿技术完成间... 目的:观察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置入部分免接触导尿法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19年8月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排尿功能障碍患者80例,单号病室的40例患者为对照组,双号病室的40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以无菌导尿技术完成间歇清洁导尿操作,观察组采用置入部分免接触导尿法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后的相关指标。结果:两组泌尿系统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导尿操作耗时和导尿步骤错误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置入部分免接触导尿法对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实施间歇清洁导尿护理,具备与无菌导尿术相同的安全性,且可显著提高导尿时效性,降低导尿步骤错误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 置入部分接触 导尿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琴键顶柱与联动器接触部分的设计初探
2
作者 许韬 《乐器》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9-12,共4页
钢琴键盘机械是一个相互连接的杠杆系统,它的作用是将弹奏者手指的运动能量传送给琴弦,引起琴弦的振动而发出声音。因此,一要求键盘机械灵敏度好,无杂音,各零件的运动位置准确,相接触的零部件在相对运动中其触点不得产生滑动,并具备优... 钢琴键盘机械是一个相互连接的杠杆系统,它的作用是将弹奏者手指的运动能量传送给琴弦,引起琴弦的振动而发出声音。因此,一要求键盘机械灵敏度好,无杂音,各零件的运动位置准确,相接触的零部件在相对运动中其触点不得产生滑动,并具备优良舒适的触感。为满足这些要求,需对其各部件的尺寸进行精确计算、设计和加工制造。数百年来,经过多少代人的努力,现在已形成了几类特定规格、效果良好的键盘机械设计,但尚未见到令人信服的设计理论。笔者在工作实践中,对键盘机械进行大量的研究,并有一定收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琴键 顶柱 联动器 接触部分 钢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发布《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预应力混凝土支柱第1部分横腹杆式支柱》等9项铁道行业标准的通知
3
《铁道技术监督》 2008年第5期45-45,共1页
各铁路局,各专业运输公司,各铁路公司(筹备组): 按照铁道部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支柱优化设计的要求.科技司组织对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支柱相关标准进行了全面整理、修订和补充制定,完成了《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预应力混凝土支柱第1部分... 各铁路局,各专业运输公司,各铁路公司(筹备组): 按照铁道部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支柱优化设计的要求.科技司组织对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支柱相关标准进行了全面整理、修订和补充制定,完成了《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预应力混凝土支柱第1部分横腹杆式支柱》等9项铁道行业标准的修订和制定,现予以发布.自发布之日起实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预应力混凝土支柱第1部分横腹杆式支柱》 铁道行业 行业标准 行业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摩擦力是如何产生的
4
《中学生数理化(高一使用)》 2007年第9期53-53,共1页
1.凹凸啮合说:这是从15世纪至18世纪,科学家们提出的一种关于摩擦本质的理论,啮合说认为:摩擦是由于相互接触的物体表面粗糙不平产生的,两个物体接触挤压时,接触面上很多凹凸部分就相互啮合,如果一个物体沿接触面滑动,两个接触面的凸起... 1.凹凸啮合说:这是从15世纪至18世纪,科学家们提出的一种关于摩擦本质的理论,啮合说认为:摩擦是由于相互接触的物体表面粗糙不平产生的,两个物体接触挤压时,接触面上很多凹凸部分就相互啮合,如果一个物体沿接触面滑动,两个接触面的凸起部分相碰撞,产生断裂,磨损,就形成了对运动的阻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 啮合说 摩擦力 部分接触 物体 滑动 表面粗糙 摩擦理论 凸起部 凹凸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优化FinFET工艺中冗余电容的方法
5
作者 冯二媛 于海洋 《中国集成电路》 2022年第6期78-84,共7页
在目前集成电路先进制造工艺下,普遍采用鳍式场效应管(FinFET)结构作为最基本的逻辑器件,以获得更高的制造密度和更强的沟道控制能力。FinFET制造工艺中通常包含双扩散区隔离(Double Diffusion Break,简称DDB)和单扩散区隔离(Single Dif... 在目前集成电路先进制造工艺下,普遍采用鳍式场效应管(FinFET)结构作为最基本的逻辑器件,以获得更高的制造密度和更强的沟道控制能力。FinFET制造工艺中通常包含双扩散区隔离(Double Diffusion Break,简称DDB)和单扩散区隔离(Single Diffusion Break,简称SDB)两种扩散隔离工艺结构。SDB结构相较于DDB结构具有更高的逻辑器件集成密度,但不足之处在于实际应用中会引入额外的冗余电容,而SDB结构中的冗余电容会导致功耗和延时的增加,降低器件性能。本文提出一种使用栅极切割工艺结合M0G部分接触工艺的方案,消除电路中SDB结构引入的冗余电容,从而有效地提高数字电路翻转速度,降低动态功耗。通过对一个2输入数据选择器(MUX2)进行优化并仿真后发现,若仅仅将SDB结构改成DDB结构,S-Z路径上的电容和动态功耗可以降低12.7%,但会额外牺牲单元面积9.1%;若采用M0G与栅极部分接触方案优化设计和工艺,S-Z路径可以节省18.7%的动态功耗,并提升16.2%的速度,同时单元面积保持不变。利用该设计方案优化部分单元电路,产生新的单元库,并应用于A72 CPU核的纯逻辑模块。实验表明A72 CPU核的功耗降低了2.6%,性能提升了1.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DB工艺 功耗 冗余电容 M0G栅极部分接触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