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ET显像部分容积效应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4
1
作者 陈英茂 耿建华 +2 位作者 田嘉禾 何义杰 陈盛祖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1期99-102,共4页
目的 部分容积效应是影响PET图像质量及定量分析精度的主要因素 ,本文目的是探讨PETFDG图像中热灶的部分容积效应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西门子ECATEXACTHR +型PET。实验模型为圆柱体内分布着 13个内径为 3~ 2 9mm的柱状热灶。热灶 (1... 目的 部分容积效应是影响PET图像质量及定量分析精度的主要因素 ,本文目的是探讨PETFDG图像中热灶的部分容积效应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西门子ECATEXACTHR +型PET。实验模型为圆柱体内分布着 13个内径为 3~ 2 9mm的柱状热灶。热灶 (18F FDG)的放射性浓度 36 3.94~ 8.5 5kBq/ml分 17次扫描。采用OSEM和FBP两种重建方法。由图像热灶的恢复系数及半高宽分析部分容积效应。结果 恢复系数随热灶尺寸的减小而减小 ;恢复系数和热灶的半高宽不随其实际放射性浓度而变化 ;不同的重建条件影响恢复系数和热灶的半高宽。结论 PET图像的部分容积效应随病灶尺寸的减小而加重 ;与重建条件有关 ;但不随病灶放射性浓度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容积效应 PET 图像 恢复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图像部分容积效应的模拟研究及实验检验 被引量:6
2
作者 陈英茂 耿建华 +3 位作者 田嘉禾 尹大一 姚树林 陈盛祖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2004年第5期467-473,共7页
用模拟实验研究了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部分容积效应与相关影响因素间的关系。依据形成部分容积效应的理论,由计算机模拟PET各种分辨率情况下各种大小热灶的图像。计算图像的最大恢复系数、平均恢复系数及图像热灶半高宽,并用PET实... 用模拟实验研究了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部分容积效应与相关影响因素间的关系。依据形成部分容积效应的理论,由计算机模拟PET各种分辨率情况下各种大小热灶的图像。计算图像的最大恢复系数、平均恢复系数及图像热灶半高宽,并用PET实验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PET实验的结果与模拟结果一致;当热灶直径以PET分辨率为单位时,图像热灶的最大及平均恢复系数随热灶直径的变化与分辨率无关,且热灶半高宽/分辨率与热灶直径的关系不受分辨率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容积效应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PET 实验检验 关系 图像 影响 恢复系数 平均 计算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T图像中球形病灶的部分容积效应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4
3
作者 陈英茂 耿建华 +3 位作者 田嘉禾 徐白萱 姚树林 邵明哲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36-1142,共7页
依据形成部分容积效应的理论,由计算机模拟球形病灶(直径2~30 mm)位于各种背景(背景与病灶强度之比为0~0.7)中时,PET设备(分辨率3~15 mm)的成像实验。计算模拟图像中病灶的像素最大值、平均值及半高宽,由此探讨球形病灶PET... 依据形成部分容积效应的理论,由计算机模拟球形病灶(直径2~30 mm)位于各种背景(背景与病灶强度之比为0~0.7)中时,PET设备(分辨率3~15 mm)的成像实验。计算模拟图像中病灶的像素最大值、平均值及半高宽,由此探讨球形病灶PET成像的部分容积效应与相关影响因素间的关系,为进一步建立部分容积效应校正方法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对于任一分辨率和背景强度,图像上病灶信号强度的最大值及平均值随病灶直径的增大而呈S形增加;对于任一病灶直径和背景强度,病灶强度的最大值及平均值随分辨率的增大而呈倒S形减小;对于任一病灶直径和分辨率,病灶强度的最大值及平均值随背景强度线性增加,以背景为基点时,高出背景的病灶强度(最大值、平均值)与相应病灶真值之比不随背景强度变化;对任一病灶直径和分辨率,病灶半高宽不随背景强度变化;当病灶直径大于分辨率时,病灶半高宽与其真实直径很接近,但随分辨率变差,其接近程度也变差;当病灶直径小于分辨率时,病灶半高宽基本不再随直径变小而变小,而是基本等于空间分辨率,并保持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 部分容积效应 影响因素 模拟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探头符合图像中冷灶的部分容积效应 被引量:3
4
作者 耿建华 陈英茂 +3 位作者 陈盛祖 郑容 曹仲年 田嘉禾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2004年第z1期239-243,共5页
部分容积效应是影响图像质量的重要因素,它使图像的像素值与实际值产生偏差。本文探讨部分容积效应对双探头符合图像中冷灶的影响。采用GE.Hawkeye符合成像设备及东芝AZ 618ECT模型。18F FDG的总活度从15.15MBq到204.33MBq分18次扫描。... 部分容积效应是影响图像质量的重要因素,它使图像的像素值与实际值产生偏差。本文探讨部分容积效应对双探头符合图像中冷灶的影响。采用GE.Hawkeye符合成像设备及东芝AZ 618ECT模型。18F FDG的总活度从15.15MBq到204.33MBq分18次扫描。图像重建采用OSEM算法,Hanning后滤波。由重建数据确定冷灶的恢复系数,分析部分容积效应。结果显示,冷灶恢复系数随其背景实际放射性浓度的增高而增大,并随冷灶尺寸的增加而减小。说明部分容积效应不仅随病灶尺寸的减小而增强,且随本底活度的增加而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探头符合探测 图像 部分容积效应 恢复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简单校正PET图像部分容积效应的方法 被引量:5
5
作者 陈英茂 耿建华 +3 位作者 田嘉禾 邵明哲 姚树林 陈盛祖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231-1238,共8页
部分容积效应使PET图像中的病灶失真,影响临床定量诊断。本文建立一种临床实用的校正病灶失真的方法。方法:根据部分容积效应形成的原理,并基于柱形病灶的模拟实验结果,分析病灶断层图像特征剖线数据和一维病灶图像的关系。由此将二维... 部分容积效应使PET图像中的病灶失真,影响临床定量诊断。本文建立一种临床实用的校正病灶失真的方法。方法:根据部分容积效应形成的原理,并基于柱形病灶的模拟实验结果,分析病灶断层图像特征剖线数据和一维病灶图像的关系。由此将二维病灶图像部分容积效应校正问题转化为一维问题,称之为一维校正法。并通过柱型病灶模型的PET实验,对所建校正法进行实验检验。结果:①一维校正法:校正方法的三步骤及数学公式。②实验验证:直径大于分辨率(FWHM)的病灶,得到了很好的直径校正值,偏差在±6%内。直径小于分辨率的病灶,直径校正偏差较大。病灶放射性浓度均值受部分容积效应的影响随病灶变小而加重,对应病灶直径29—3mm,相对偏差从~-17%增加到- 80%以上。经校正后,偏差大幅减少,尤其对直径大于分辨率的病灶,放射性浓度基本得到了完全校正恢复,偏差都在±7%内。对直径小于分辨率的病灶(4.7mm、3mm),虽然没有完全校正恢复,但使偏差平均减小了近一半。结论:提出了一种二维病灶PET图像部分容积效应校正的方法——一维校正法,此方法简单快速,其校正效果令人鼓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部分容积效应 校正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容积效应对SPECT/CT定量计算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黄克敏 冯彦林 +4 位作者 梁伟棠 李林 冯叶霞 邓大浪 贺伟平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867-871,共5页
目的部分容积效应是影响核医学显像图像质量和定量精确性的主要因素。本文探讨部分容积效应对SPECT/CT定量计算结果的影响。资料与方法分别对Jaszczak圆筒模型以及IEC体模进行SPECT/CT断层显像,并进行CT衰减校正和散射校正以及三维有序... 目的部分容积效应是影响核医学显像图像质量和定量精确性的主要因素。本文探讨部分容积效应对SPECT/CT定量计算结果的影响。资料与方法分别对Jaszczak圆筒模型以及IEC体模进行SPECT/CT断层显像,并进行CT衰减校正和散射校正以及三维有序子集最大期望值法(3D-OSEM)图像重建。根据Jaszczak圆筒模型重建图像获得特定采集及重建条件下的系统容积灵敏度(cpm/k Bq),计算IEC体模内不同大小热区的绝对放射性活度(k Bq/ml),并与真实活度值进行比较,验算其定量精确性。比较特定采集及重建条件下不同大小热区定量精确性的差异,以及不同大小容积感兴趣区(VOI)、热区/本底比值(TBR)以及采集时间显像对定量精确性的影响。结果使用3D-OSEM重建算法、CT衰减校正、散射校正时,各球体的绝对放射性活度与真实活度值的差异与球体大小显著相关(r=-0.844,P<0.05),各球体平均定量误差随球体容积的增加而明显减小。不同VOI范围显著影响球体定量精确性。对于1.15~11.49 ml球体,其边缘的定量精确性明显低于中心,且各球体定量误差随VOI的减小而减小(r=0.999、0.992、0.994、0.767,P<0.05)。对于26.52 ml和0.52 ml球体,其定量误差与VOI大小无明显相关性(r=0.348、0.478,P>0.05)。不同TBR及采集时间显像中,高TBR显像各球体的平均定量误差(-44.19%)小于低TBR显像(-46.18%),20 s/帧采集显像(-44.33%)小于10 s/帧采集显像(-46.04%)。结论部分容积效应可显著影响SPECT/CT定量精确性,尤其对小病灶以及病灶的边缘部分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部分容积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善动脉自旋标记磁共振图像中部分容积效应的新算法 被引量:3
7
作者 黄伟 陈光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16-523,共8页
动脉自旋标记磁共振图像是一种新颖的无侵入式的功能性磁共振图像。这类图像可以直观测量患者大脑血流量,对揭示患者是否患有老年痴呆症及判断相应的病症程度十分有效。然而,动脉自旋标记图像本身的分辨率不高,再加上扫描过程中不可避... 动脉自旋标记磁共振图像是一种新颖的无侵入式的功能性磁共振图像。这类图像可以直观测量患者大脑血流量,对揭示患者是否患有老年痴呆症及判断相应的病症程度十分有效。然而,动脉自旋标记图像本身的分辨率不高,再加上扫描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信号相叉污染和像素异质性等问题,使得部分容积效应在该类图像中普遍存在。部分容积效应会造成动脉自旋标记图像中信号还原失真,进而影响患者大脑血流量测量,对其病症判断带来不利影响。在文章中,一种基于单像素点信息的新颖算法被提出,改善动脉自旋标记磁共振图像中的部分容积效应。大量的统计比较实验表明,该算法不仅能解决国际上现行的改善算法中不可避免的改善结果过度模糊、丢失大脑细节信息问题,还能对准确判断患者老年痴呆病症程度能起到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算法 有约束最优化 实验设计 诊断 拉格朗日乘数 线性回归 磁共振成像 最优化 信噪比 光谱分辨率 支持向量机 动脉自旋标记 大脑血流量 老年痴呆症 磁共振图像 部分容积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校正PET图像上病灶SUV值的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耿建华 陈英茂 +2 位作者 田嘉禾 姚树林 陈盛祖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25-930,共6页
进行定量分析是PET技术重要的优势,但由于部分容积效应(PVE)的影响,使图像定量值失真。本研究建立一种校正PET图像上病灶标准摄取值(SUV)的方法。基于PET图像PVE形成原理及模拟实验,分析病灶图像上最大SUV与病灶真实大小、病灶真实SUV... 进行定量分析是PET技术重要的优势,但由于部分容积效应(PVE)的影响,使图像定量值失真。本研究建立一种校正PET图像上病灶标准摄取值(SUV)的方法。基于PET图像PVE形成原理及模拟实验,分析病灶图像上最大SUV与病灶真实大小、病灶真实SUV之间的关系,建立由图像上最大值校正SUV的方法,称之为最大值校正法。并通过PET模型实验,对建立的方法进行验证。结果:①最大值校正法:建立了用图像上病灶SUV最大值计算SUV校正值的公式。②实验验证:对不同大小的病灶,其SUV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校正,尤其对小于分辨率的病灶(4.7mm、3mm),校正效果更显著,SUV校正值的准确度提高了53.55%、54.17%和50.37%、68.52%。结论:建立了一种简单校正PET图像上病灶SUV的方法——最大值校正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 SUV 部分容积效应 校正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聚类的脑磁共振图像分割算法综述 被引量:18
9
作者 孙权森 纪则轩 《数据采集与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8-42,共15页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技术以其非介入、无损伤以及不受目标运动影响等特点,已成为临床诊断的重要辅助手段。精确的脑MR图像分割对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实际应用中,脑MR图像中存在的噪声...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技术以其非介入、无损伤以及不受目标运动影响等特点,已成为临床诊断的重要辅助手段。精确的脑MR图像分割对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实际应用中,脑MR图像中存在的噪声、灰度不均匀性、部分容积效应和低对比度等缺陷,都给脑MR图像的精确分割带来了巨大困难和挑战。本文基于模糊聚类模型的脑MR图像分割问题,从聚类类别数的确定、模型初始化、克服噪声、估计偏移场、克服部分容积效应、数据不确定性描述以及模型扩展7个方面深入阐述了国内外发展现状、应对技巧及改进策略,并分析存在的不足,指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磁共振成像 图像分割 模糊聚类 空间信息 灰度不均匀性 部分容积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结肠镜中的电子清肠:结肠增强滤波
10
作者 熊馨 李骏 +1 位作者 蔡金凤 康雁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364-1368,共5页
针对由于口服对比剂的部分容积效应,使得电子清肠存在两种伪影:伪软组织和软组织退化的问题,利用结肠增强滤波来进行电子清肠.首先在确定初始标记物区域时,采用发射射线法,去除伪软组织;然后利用Hessian矩阵的特征值针对不同的结构表现... 针对由于口服对比剂的部分容积效应,使得电子清肠存在两种伪影:伪软组织和软组织退化的问题,利用结肠增强滤波来进行电子清肠.首先在确定初始标记物区域时,采用发射射线法,去除伪软组织;然后利用Hessian矩阵的特征值针对不同的结构表现不同的特性,构造结肠软组织增强函数,同时增强空气中和标记物中的软组织.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减轻标记物中软组织退化,去除伪软组织,同时保存夹在标记物和空气之间的褶皱,与手动分割结果的重合率高达9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清肠 CT结肠镜 部分容积效应 HESSIAN矩阵 结肠增强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2例胆总管结石的CT分析
11
作者 周玉明 季亚莉 +2 位作者 高斌 巢惠民 王小平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5年第5期44-45,共2页
62例胆总管结石的CT分析周玉明,季亚莉,高斌,巢惠民,王小平胆总管结石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疾病,也是阻塞性黄疸的常见病因之一。本文总结我院近2年经CT检查,手术证实的62例胆总管结石,分析其CT表现及误诊原因。1资料... 62例胆总管结石的CT分析周玉明,季亚莉,高斌,巢惠民,王小平胆总管结石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疾病,也是阻塞性黄疸的常见病因之一。本文总结我院近2年经CT检查,手术证实的62例胆总管结石,分析其CT表现及误诊原因。1资料与方法本组男28例,女34例。年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胆总管壁 CT分析 部分容积效应 低密度 组织密度 薄层扫描 环状阴影 阻塞性黄疸 扫描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