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部分冷却二氧化碳循环燃煤发电系统热力学性能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韩中合 郭董阳 +1 位作者 陈东旭 白亚平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63-70,共8页
再压缩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具有结构简单、循环效率高的优点。然而,再压缩循环应用于燃煤电站时面临锅炉压降大、冷却壁温高和余热利用难的问题。部分冷却二氧化碳循环凭借其本身的循环特点,在与燃煤锅炉集成时可有效缓解以上问题。利用M... 再压缩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具有结构简单、循环效率高的优点。然而,再压缩循环应用于燃煤电站时面临锅炉压降大、冷却壁温高和余热利用难的问题。部分冷却二氧化碳循环凭借其本身的循环特点,在与燃煤锅炉集成时可有效缓解以上问题。利用MATLAB软件编写了600 MW部分冷却二氧化碳循环燃煤发电系统的热力计算程序。首先研究了单一参数变化时系统循环效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主压缩机入口压力和温度在临界点附近约7.8 MPa/32℃时循环效率达到最大值;预压缩机工作在临界点附近时系统效率突降;分流系数和再热压力分别在0.35和17 MPa时系统效率达到最高。随后,应用粒子群算法对部分冷却循环进行参数优化,结果表明部分冷却循环在合适的设计参数条件下,可以实现接近于再压缩循环的效率。相比于再压缩循环,部分冷却循环的质量流量下降了17.46%,锅炉入口温度从462.45℃降低到429.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 燃煤锅炉 部分冷却循环 粒子群算法 循环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塔式光热系统及光伏-光热混合系统运行性能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杨竞择 杨震 段远源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93-100,共8页
本文对超临界二氧化碳(S-CO2)布雷顿循环塔式光热系统及光伏-光热混合系统在典型天气下的运行性能进行了研究。探究光热电站通过灵活调控出力,从而辅助间歇性出力的光伏电站发电并网的能力;分析光伏电站的接入对光热电站运行性能的影响... 本文对超临界二氧化碳(S-CO2)布雷顿循环塔式光热系统及光伏-光热混合系统在典型天气下的运行性能进行了研究。探究光热电站通过灵活调控出力,从而辅助间歇性出力的光伏电站发电并网的能力;分析光伏电站的接入对光热电站运行性能的影响;对比S-CO2布雷顿再压缩和部分冷却循环所组成的光热电站在不同运行场景下的热力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光热电站可与光伏电站良好地配合,实现混合电站高效发电并网;光伏电站的接入会导致光热电站的运行效率降低,如晴天时,为辅助光伏电站并网,再压缩循环光热电站的运行效率由20.23%降至18.34%;在光热电站独立发电的运行场景下,再压缩循环光热电站性能更优,而在混合电站联合发电的运行场景下,部分冷却循环光热电站性能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二氧化碳 塔式光热系统 光伏-光热混合系统 再压缩循环 部分冷却循环 热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循环与燃煤锅炉集成技术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郑开云 黄志强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843-848,854,共7页
针对再压缩超临界CO_2循环与燃煤锅炉集成时,工质进入锅炉温度高、吸热温度区间窄、流量大的问题,提出部分冷却循环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工质分流冷却锅炉尾部烟气方案和改进的空气预热方式,并对循环进行了详细的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相比... 针对再压缩超临界CO_2循环与燃煤锅炉集成时,工质进入锅炉温度高、吸热温度区间窄、流量大的问题,提出部分冷却循环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工质分流冷却锅炉尾部烟气方案和改进的空气预热方式,并对循环进行了详细的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相比再压缩循环,部分冷却循环与锅炉集成可显著改善上述问题;通过工质分流冷却锅炉尾部烟气,可控制锅炉排烟温度,确保锅炉效率;当工质从主压缩机出口分流时,循环效率随着分流比增大而降低,当工质从高温回热器入口分流时,循环效率起初随着分流比增大保持不变,当分流比超过临界值后逐步降低;2种改进的空气预热方式均可达到提高二次风预热温度、降低工质进入锅炉温度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 燃煤锅炉 再压缩循环 部分冷却循环 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