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部分亚硝化-厌氧氨氧化工艺联合形式、应用及脱氮效能评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崔剑虹 李祥 黄勇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3142-3146,共5页
部分亚硝化-厌氧氨氧化联合工艺与传统生物脱氮工艺相比具有一定优势,但该联合工艺是否一定优于传统生物脱氮工艺尚需论证。本文介绍了部分亚硝化-厌氧氨氧化联合工艺的组合形式、特点和处理实际废水的研究进展,从脱氮速率、能耗及碳源... 部分亚硝化-厌氧氨氧化联合工艺与传统生物脱氮工艺相比具有一定优势,但该联合工艺是否一定优于传统生物脱氮工艺尚需论证。本文介绍了部分亚硝化-厌氧氨氧化联合工艺的组合形式、特点和处理实际废水的研究进展,从脱氮速率、能耗及碳源的角度将部分亚硝化-厌氧氨氧化联合工艺与传统生物脱氮工艺进行对比分析。指出部分亚硝化-厌氧氨氧化联合工艺具有不需要额外投加有机碳源的优点;部分亚硝化-厌氧氨氧化联合工艺虽然在曝气方面可以节省能耗,但是其中温反应需要一定的热能消耗,综合分析其处理能耗高于传统生物脱氮工艺;同时该联合工艺的整体脱氮速率与传统生物脱氮工艺相比差别不大。据此提出在选择生物脱氮工艺时需要考虑废水的碳氮比,碳氮比高时可以采用传统生物脱氮工艺,碳氮比低时可以考虑使用部分亚硝化-厌氧氨氧化联合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 废水 部分亚硝化-厌氧氨氧化联合工艺 脱氮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硝化的实现及与厌氧氨氧化联合工艺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祥 黄勇 +1 位作者 袁怡 张春蕾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0-14,共5页
在高氨氮废水处理方面,厌氧氨氧化工艺与传统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工艺相比具有较高的脱氮效能,因此近几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厌氧氨氧化需要亚硝态氮作为电子受体,而目前实现亚硝酸盐的积累一直是废水脱氮技术中的难点。为此在综述... 在高氨氮废水处理方面,厌氧氨氧化工艺与传统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工艺相比具有较高的脱氮效能,因此近几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厌氧氨氧化需要亚硝态氮作为电子受体,而目前实现亚硝酸盐的积累一直是废水脱氮技术中的难点。为此在综述目前实现亚硝化控制的因数研究进展的基础之上,为适应厌氧氨氧化需求,讨论了将其与厌氧氨氧化工艺相结合时,控制参数的优化策略。以及对亚硝化-厌氧氨氧化联合工艺的可能性进行综述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化 控制因素 氧化 联合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硝化与厌氧氨氧化串联工艺处理高氮低碳废水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3
作者 刘杰 杨洋 +1 位作者 左剑恶 朱书全 《中国沼气》 2009年第3期13-18,共6页
我国氮素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而传统脱氮工艺流程长,氧耗大,反硝化碳源不足,脱氮效果低。亚硝化—厌氧氨氧化串联工艺是目前最经济、最简洁的生物脱氮工艺,非常适用于低C/N废水的处理,与传统方法相比,该工艺有明显的优点,如低能耗、无需... 我国氮素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而传统脱氮工艺流程长,氧耗大,反硝化碳源不足,脱氮效果低。亚硝化—厌氧氨氧化串联工艺是目前最经济、最简洁的生物脱氮工艺,非常适用于低C/N废水的处理,与传统方法相比,该工艺有明显的优点,如低能耗、无需外加有机碳源、低污泥产量等。随着基础研究的逐渐深入,各国学者开始将研究视角转向该工艺的实际应用。本文在首先介绍了亚硝化和厌氧氨氧化工艺原理及亚硝化细菌、厌氧氨氧化菌生化特性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近期亚硝化—厌氧氨氧化串联工艺在污泥消化上清液、垃圾渗滤液等实际高氮低碳废水处理中应用的现状,并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化 氧化 硝化-氧化串联工艺 生物脱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反硝化耦合厌氧氨氧化IFAS系统脱氮性能 被引量:6
4
作者 余浩涛 于莉芳 +5 位作者 李韧 高宇 张琼 乔冰闯 郑兰香 彭党聪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4107-4114,共8页
采用部分反硝化活性污泥耦合厌氧氨氧化生物膜处理低碳氮比废水(C/TN=1.63),考察生物膜-活性污泥复合系统(IFAS)进行部分反硝化耦合厌氧氨氧化(PD/A)处理低碳氮比废水的可行性及其耦合后两相中功能菌活性与菌群分布变化规律.结果显示,... 采用部分反硝化活性污泥耦合厌氧氨氧化生物膜处理低碳氮比废水(C/TN=1.63),考察生物膜-活性污泥复合系统(IFAS)进行部分反硝化耦合厌氧氨氧化(PD/A)处理低碳氮比废水的可行性及其耦合后两相中功能菌活性与菌群分布变化规律.结果显示,系统耦合运行期间,出水TN为(5.07±0.2)mg/L,去除率为(90.7±0.1)%,厌氧氨氧化途径对TN去除的贡献率高达(86.61±3.4)%;固着相对厌氧氨氧化活性的贡献率为100%,悬浮相上,μ(NO_(3)^(-)-N)占比为99.32%,μ(NO_(2)--N)占比为99.22%;与耦合前相比,悬浮相中硝酸盐还原酶(Nar)活性由(0.43±0.05)μmol/(mg protein·min)增加至(0.49±0.09)μmol/(mg protein·min),亚硝酸盐转化率明显升高[(70±2.2)%~(90.01±2.3)%];Illumina MiSeq结果显示,固着相上的优势菌属为Candidatus_Brocadia,且耦合前后丰度无明显变化(33.61%~33.43%),悬浮相上反硝化菌属Prosthecobacter,Ferruginibacter,OLB8丰度增加.以上结果表明,在IFAS系统中可以实现稳定的PD/A协同脱氮,耦合后部分反硝化由悬浮相主导,厌氧氨氧化由固着相主导,厌氧氨氧化菌(AnAOB)与反硝化菌对NO2--N的竞争强化了悬浮相部分反硝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膜-活性污泥复合工艺 低碳氮比 部分硝化 氧化 群落结构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厌氧氨氧化污水处理工艺及其实际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65
5
作者 陈重军 王建芳 +1 位作者 张海芹 沈耀良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21-527,共7页
厌氧氨氧化(Anammox)反应是指在厌氧或者缺氧条件下,厌氧氨氧化微生物以NO2--N为电子受体,氧化NH4+-N为氮气的生物过程。该过程是一种新型自养生物脱氮反应,反应无需外加有机碳源,且污泥产生量小,相对于传统硝化/反硝化脱氮工艺具有显... 厌氧氨氧化(Anammox)反应是指在厌氧或者缺氧条件下,厌氧氨氧化微生物以NO2--N为电子受体,氧化NH4+-N为氮气的生物过程。该过程是一种新型自养生物脱氮反应,反应无需外加有机碳源,且污泥产生量小,相对于传统硝化/反硝化脱氮工艺具有显著优势,对处理含高氨氮废水特别是低有机碳源废水具有重大的潜在实际应用价值。近年来,厌氧氨氧化为主体的污水处理工艺已经在各种类型废水处理中得到成功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环境效益。综述了厌氧氨氧化反应中常用的亚硝化-厌氧氨氧化工艺(Sharon-Anammox工艺)和完全自养脱氮工艺(CANON工艺)的作用原理、环境调控因子与功能性微生物种群动态分布等最新研究进展,且阐述了两工艺在垃圾渗滤液、厌氧消化液和猪场养殖废水等低碳氮比废水的处理应用效能和最优化控制参数等,为厌氧氨氧化为主体的污水处理工艺的工程化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最后,总结并介绍了国内外厌氧氨氧化工艺现场规模化应用实例和控制参数,同时,对厌氧氨氧化污水处理工艺实际应用的研究前景及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展望,认为现场应用中Anammox菌的快速富集培养、有机碳源对Anammox菌的抑制效应以及厌氧氨氧化工艺的广谱适用性等将是厌氧氨氧化工艺大规模应用的难点和热点问题。为厌氧氨氧化工艺实际应用控制和推广提供了理论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 污水处理 硝化-氧化工艺 完全自养脱氮工艺 实际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ND-SNAD工艺处理污泥消化液实际工程启动研究
6
作者 周月 徐晓晨 +3 位作者 柳丽芬 赵凯歌 杨蒙 杨凤林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8-234,共7页
针对同步亚硝化-厌氧氨氧化-反硝化(SNAD)工艺在实际工程应用中易受水质、水量变化冲击的问题,构建了部分亚硝化-反硝化(PND)与SNAD组合工艺处理污泥消化液.在197 d的连续运行过程中,逐级增加水量,最终实现了400 m^(3)/d的设计处理水量... 针对同步亚硝化-厌氧氨氧化-反硝化(SNAD)工艺在实际工程应用中易受水质、水量变化冲击的问题,构建了部分亚硝化-反硝化(PND)与SNAD组合工艺处理污泥消化液.在197 d的连续运行过程中,逐级增加水量,最终实现了400 m^(3)/d的设计处理水量,出水COD和TN浓度分别为421.1和330.9 mg/L,出水COD和TN去除率分别为80.3%和88.0%,PND-SNAD工艺成功启动.碳氮平衡分析表明,PND单元对COD和TN的去除贡献率分别为65.9%和42.6%,出水NH_(4)^(+)-N浓度降低至514.0 mg/L,有效改善了SNAD单元的进水水质.SNAD单元中,82.1%的TN通过厌氧氨氧化途径去除.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PND单元絮状污泥中氨氧化菌相对丰度(0.194%)显著高于反硝化菌相对丰度(0.063%),有利于实现亚硝化.Candidatus Brocadia是优势厌氧氨氧化菌,在SNAD单元生物膜上显著富集(相对丰度为22.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消化液 部分硝化-硝化(PND) 同步硝化-氧化-硝化(SNAD) 脱氮除碳 微生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温低氨氮污水生物滤池CANON工艺的实现 被引量:9
7
作者 王俊安 李冬 +2 位作者 张杰 李占 陶晓晓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528-1533,共6页
基于厌氧氨氧化反应的生物自养脱氮是目前污水处理中最为经济的脱氮途径。采用装有火山岩活性生物陶粒滤料的反应器,在常温(8~25℃)条件下对低NH4+-N(60~90mg.L-1)城市污水进行试验研究,通过改变曝气等运行工况,经过硝化自然挂膜、优... 基于厌氧氨氧化反应的生物自养脱氮是目前污水处理中最为经济的脱氮途径。采用装有火山岩活性生物陶粒滤料的反应器,在常温(8~25℃)条件下对低NH4+-N(60~90mg.L-1)城市污水进行试验研究,通过改变曝气等运行工况,经过硝化自然挂膜、优选亚硝酸细菌和培养厌氧氨氧化菌3个阶段之后,实现了生物滤池同步亚硝化/厌氧氨氧化生物自养脱氮。结果表明,DO控制可作为反应器启动的主要控制因子,通过在生物滤池上方水柱中进行曝气和处理水携氧内循环联合的方式,可以实现对生物膜系统内DO浓度的良好控制。运行过程中可以通过pH值的变化来对反应周期进行判断,pH值的第二个突跃点是系统反应周期结束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硝化 氧化 生物脱氮 生物滤池 CANON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碳对SNAD工艺硝氮积累问题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李冬 田海成 +2 位作者 梁瑜海 苏庆岭 张杰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7-23,共7页
为研究充足的无机碳对同步亚硝化-厌氧氨氧化与反硝化(SNAD)工艺的恢复与稳定运行的影响,向硝酸盐氮积累而崩溃的SNAD反应器中投加过量无机碳,对反应器的运行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无机碳质量浓度为理论需要量的350%~410%的条件... 为研究充足的无机碳对同步亚硝化-厌氧氨氧化与反硝化(SNAD)工艺的恢复与稳定运行的影响,向硝酸盐氮积累而崩溃的SNAD反应器中投加过量无机碳,对反应器的运行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无机碳质量浓度为理论需要量的350%~410%的条件下运行36 d后,出水硝酸盐氮由12.1 mg/L下降至3.47 mg/L,特征比由2.31升高至20.77;继续投加无机碳至理论需要量的200%~310%,运行42 d后,总氮去除负荷由0.176 g/(L·d)升高至0.299 g/(L·d);投加无机碳前后,好氧氨氧化活性(AOR,RAO)与厌氧氨氧化活性(ANR,RAN)分别由0.061 4和0.040 6 g/(g·d)升高至0.081 1和0.065 9 g/(g·d).结果表明,充足的无机碳投加在有效解除SNAD工艺硝酸盐氮积累问题的同时,可以促进好氧氨氧化菌(AOB)和厌氧氨氧化菌(An AOB)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硝化-氧化与反硝化工艺 无机碳 氧化 氧化 硝酸盐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容积交换率对SNAD污泥颗粒化与稳定运行的影响
9
作者 李冬 田海成 +2 位作者 梁瑜海 范丹 张杰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7,共7页
为研究不同容积交换率对同步亚硝化-厌氧氨氧化与反硝化工艺(SNAD)污泥颗粒化及稳定运行的影响,采用容积交换率分别为37.5%(R1)和75%(R2)的SBR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R1仅用36 d就实现了颗粒化,比R2快1/3,且颗粒化过程中R1的污泥流失较... 为研究不同容积交换率对同步亚硝化-厌氧氨氧化与反硝化工艺(SNAD)污泥颗粒化及稳定运行的影响,采用容积交换率分别为37.5%(R1)和75%(R2)的SBR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R1仅用36 d就实现了颗粒化,比R2快1/3,且颗粒化过程中R1的污泥流失较小;R1总氮去除速率(RNR)、单位MLVSS好氧氨氧化活性(RAO)和厌氧氨氧化活性(R_(AN))分别为0.356 g·L^(-1)·d^(-1),0.113 0和0.080 9 g·g^(-1)·d^(-1);R2的R_(NR)、R_(AO)和R_(AN)分别为0.248 g·L^(-1)·d^(-1),0.093 6和0.070 5 g·g^(-1)·d^(-1).由此表明:较小的容积交换率有利于减少絮体流失,从而加快SNAD污泥的颗粒化进程;有利于提高AOB与AnAOB的活性以及抑制NOB活性,从而实现SNAD工艺稳定高效的去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硝化-氧化与反硝化工艺 容积交换率 颗粒化 微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N/A技术应用于城市污水主流处理的挑战与实践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剑宇 王少坡 +3 位作者 邱春生 王栋 于静洁 赵明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4-30,共7页
厌氧氨氧化在实际污水主流处理应用过程存在许多障碍。除了厌氧氨氧化菌(AnAOB)自身生长缓慢,难以得到有效保留外,城市污水中的有机物也会抑制其生长。亚硝酸盐氧化菌(NOB)会与AnAOB竞争其限制性底物亚硝酸盐氮,使AnAOB的富集变得更加... 厌氧氨氧化在实际污水主流处理应用过程存在许多障碍。除了厌氧氨氧化菌(AnAOB)自身生长缓慢,难以得到有效保留外,城市污水中的有机物也会抑制其生长。亚硝酸盐氧化菌(NOB)会与AnAOB竞争其限制性底物亚硝酸盐氮,使AnAOB的富集变得更加困难。本文主要总结了应用部分亚硝化/厌氧氨氧化(PN/A)工艺处理污水过程中的挑战及采取的相应措施,包括AnAOB的有效持留,抑制NOB的措施,污水中有机物不利影响的消除等,同时分析了PN/A工艺的工艺类型的研究现状与进展,总结了今后相关研究的重点和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主流污水处理工艺 氧化 硝酸盐氧化菌的抑制 碳浓缩预处理 部分硝化/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饥饿后SPNA微颗粒污泥系统性能恢复 被引量:3
11
作者 何丽金 王少坡 +5 位作者 毕艳孟 李剑宇 邱春生 王栋 郑胜达 于静洁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5646-5653,共8页
为了确定长期饥饿后连续流一段式部分亚硝化-厌氧氨氧化(SPNA)工艺的性能恢复情况,采用连续流反应器,考察了在室温下(11~23℃)经历161d饥饿期的SPNA系统性能恢复策略的可行性及脱氮性能和菌群结构变化.通过控制DO浓度及进水氨氮负荷,逐... 为了确定长期饥饿后连续流一段式部分亚硝化-厌氧氨氧化(SPNA)工艺的性能恢复情况,采用连续流反应器,考察了在室温下(11~23℃)经历161d饥饿期的SPNA系统性能恢复策略的可行性及脱氮性能和菌群结构变化.通过控制DO浓度及进水氨氮负荷,逐渐实现亚硝酸盐氧化菌(NOB)的抑制和淘汰、氨氧化菌(AOB)和厌氧氨氧化菌(An AOB)的活性恢复和富集.在68d内系统总氮去除率恢复至72.13%,氨氮去除率恢复至94.75%.微颗粒污泥(≥200μm)的占比从42.04%升至60.98%.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发现,停止运行161d后系统Candidatus Kuenenia的相对丰度升至25.53%,表现出较强的抵抗饥饿条件的能力,系统恢复后其相对丰度逐渐降低,接近反应器饥饿前水平.AOB的高底物利用能力是系统恢复的前提,An AOB活性的提高是系统恢复的关键.系统性能的成功恢复表明室温下161d饥饿期对系统造成的影响是可逆的,长期室温下储存SPNA污泥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段式部分硝化-氧化 饥饿 微颗粒污泥 脱氮 菌群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