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胶东半岛郑州“7·20”暴雨移植方法浅析
1
作者 吴英 张明芳 徐鑫 《海河水利》 2024年第8期55-58,119,共5页
2021年7月17—22日,河南省出现历史罕见的极端强降雨过程,暴雨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巨大,引发了社会高度关注。为深刻汲取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教训,切实提升威海市极端暴雨洪水防范应对能力,将“7·20”暴雨移... 2021年7月17—22日,河南省出现历史罕见的极端强降雨过程,暴雨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巨大,引发了社会高度关注。为深刻汲取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教训,切实提升威海市极端暴雨洪水防范应对能力,将“7·20”暴雨移植到胶东半岛威海市母猪河流域作为典型流域,通过确定暴雨移植方案及计算雨期,对产、汇流计算分别选用了不同方法进行综合比对,优选出简便实用的典型方法,可为胶东半岛相对资料缺乏的其他流域“7·20”暴雨移植洪水模拟计算提供借鉴并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东半岛 郑州“7·20”暴雨移植 洪水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郑州“7·20”暴雨移植子牙河流域方法及成果 被引量:4
2
作者 杨丰源 《河北水利》 2022年第11期38-40,共3页
以子牙河流域为例,从天气形势上分析目标流域发生郑州“7·20”暴雨的可能性,分析其暴雨中心位置,介绍移植技术、移植结果,为子牙河流域防范郑州“7·20”级别特大暴雨提供参考。
关键词 “7·20”暴雨 移植方法 高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雨涝灾害应急响应组织协调能力评价研究——以郑州“7·20”特大暴雨为例
3
作者 张达 石云 +4 位作者 公佩尧 陈佳 唐浡轩 邓莎 杨雪妍 《中国防汛抗旱》 2025年第2期46-52,共7页
基于时间动态网络分析的理论框架,对郑州“7·20”特大暴雨事件中的应急响应组织协调能力进行了研究。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将应急响应过程划分为不同时段,研究了组织间协调机制的动态演变。结论如下:①组织网络健全且自适应能力... 基于时间动态网络分析的理论框架,对郑州“7·20”特大暴雨事件中的应急响应组织协调能力进行了研究。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将应急响应过程划分为不同时段,研究了组织间协调机制的动态演变。结论如下:①组织网络健全且自适应能力增强。郑州暴雨应急响应网络呈现出动态的组织协调和合作模式,组织间联系紧密,信息交流频繁。随着时间的推移,组织数量逐渐增加,总体密度下降,但仍保持较强的联系和信息传播效率。②流程整体性得当且阶段性实施有效。在不同时段,组织间联系紧密度有所不同,且涉及的应急功能也有差异。③资源与信息整理能力有待加强。郑州市城市防汛指挥部办公室、郑州市应急管理局、郑州市城市管理局、郑州市城乡建设局在应急响应网络中扮演重要角色,具有高度的组织性和参与度。研究结果对提升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组织协调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动态网络分析 应急响应网络 组织协调 郑州“7·20”特大暴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与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运行安全思考
4
作者 许丽 吴卿 王延洪 《治淮》 2024年第10期52-54,共3页
2021年,河南郑州发生“7·20”特大暴雨,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河南郑州至河北磁县段暴雨重现期超过了500年,局部超过千年一遇,是对中线干线工程建设质量的一次大考。实践证明,面对超标准降雨带来的洪涝灾害,中线干线工程各类建筑物... 2021年,河南郑州发生“7·20”特大暴雨,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河南郑州至河北磁县段暴雨重现期超过了500年,局部超过千年一遇,是对中线干线工程建设质量的一次大考。实践证明,面对超标准降雨带来的洪涝灾害,中线干线工程各类建筑物主体均未受损,干渠输水功能正常,工程运行整体平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 强降雨 水毁 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郑州“7·20”特大暴雨移置合肥市洪涝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沈捷 林婉秋 张锦堂 《中国防汛抗旱》 2024年第7期61-64,共4页
分析郑州“7·20”特大暴雨形成条件,合肥市发生郑州“7·20”特大暴雨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为深刻吸取特大暴雨灾害教训,将郑州“7·20”特大暴雨移置至合肥市,开展模拟计算和洪涝分析,为防范此类暴雨洪水、完善防御超标准... 分析郑州“7·20”特大暴雨形成条件,合肥市发生郑州“7·20”特大暴雨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为深刻吸取特大暴雨灾害教训,将郑州“7·20”特大暴雨移置至合肥市,开展模拟计算和洪涝分析,为防范此类暴雨洪水、完善防御超标准洪水预案及城市防洪规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州“7·20”特大暴雨 暴雨移置 合肥市 洪涝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郑州“7·20”特大暴雨移植大清河系初步模拟分析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杨学军 魏琳 陈旭 《海河水利》 2022年第3期4-9,共6页
通过开展郑州“7·20”特大暴雨移植大清河系的可能性分析,在综合大清河系历史暴雨中心和防洪重点区域的基础上,构建了5种暴雨落区移植方案,以最不利情况出发,对移植暴雨洪水进行模拟和影响分析,研究提出初步对策措施,为今后大清河... 通过开展郑州“7·20”特大暴雨移植大清河系的可能性分析,在综合大清河系历史暴雨中心和防洪重点区域的基础上,构建了5种暴雨落区移植方案,以最不利情况出发,对移植暴雨洪水进行模拟和影响分析,研究提出初步对策措施,为今后大清河系应对超标准洪水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20”暴雨移植 大清河 雄安新区 模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市重演郑州“7·20”特大暴雨情景分析
7
作者 吴家阳 刘佳明 刘晓霞 《水利水电快报》 2024年第11期10-16,25,共8页
深圳极易遭遇以“台风、暴雨、海潮”三碰头为代表的极端天气事件,有必要分析其在极端天气下内涝灾害发生、发展和消退全过程。以深圳市罗湖中心区为例,基于分布式水文水动力耦合模型,采用暴雨移置方法,重演了郑州“7·20”特大暴... 深圳极易遭遇以“台风、暴雨、海潮”三碰头为代表的极端天气事件,有必要分析其在极端天气下内涝灾害发生、发展和消退全过程。以深圳市罗湖中心区为例,基于分布式水文水动力耦合模型,采用暴雨移置方法,重演了郑州“7·20”特大暴雨造成的内涝灾害风险,分析了罗湖中心区现状工程体系对极端暴雨的响应。结果表明:深圳市罗湖中心区内涝积水深度大于0.3 m的区域面积占比高达13.58%,积水范围与小于2 a一遇设计重现期的雨水管渠分布范围高度重合。现状内涝成因主要为管渠输水能力不足,涝水不能迅速通过管网输送至泵站前池,从而造成远端积涝。研究成果有助于提高深圳市极端暴雨灾害认识和应对能力,可为超标准洪水应急预案编制和汛前演练等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暴雨 城市内涝 分布式水文水动力耦合模型 郑州“7·20”特大暴雨 深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郑州“7·20”特大暴雨降水特征及其内涝影响 被引量:46
8
作者 王振亚 姚成 +1 位作者 董俊玲 杨慧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7-22,共6页
基于郑州市自动气象观测站资料,对河南郑州2021年“7·20”特大暴雨的降水极端性、降水时段、小时降水变化等特征及其内涝影响进行分析,提出超标准降水条件下内涝防治的建议。分析表明: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是一次极端强... 基于郑州市自动气象观测站资料,对河南郑州2021年“7·20”特大暴雨的降水极端性、降水时段、小时降水变化等特征及其内涝影响进行分析,提出超标准降水条件下内涝防治的建议。分析表明: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是一次极端强降水天气过程,可以分为5个明显的降水阶段,第三阶段和第四阶段呈现短时强降水频发、重发特征,特别是20日12—18时郑州市主城区连续出现80 mm以上的小时降水,是造成郑州市主城区严重城市内涝的主要原因。按照现有的内涝防治设计标准,郑州市主城区仍不足以防范此种强度的降水,但仍可以通过完善城市内涝防治的超标应急系统、提高城市易涝点内涝防治标准等措施减轻内涝灾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州“7·20”特大暴雨 降水特征 短时强降水 内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郑州“7·20”特大暴雨内涝成因及灾害防控 被引量:26
9
作者 刘家宏 裴羽佳 +1 位作者 梅超 刘昌军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8-45,共8页
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洪涝灾害频繁发生,尤其一些高强度、极端性的城市降水洪涝事件更是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郑州“7·20”特大暴雨内涝灾害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城市内涝灾害,国内外专家学者对暴雨的特性及成... 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洪涝灾害频繁发生,尤其一些高强度、极端性的城市降水洪涝事件更是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郑州“7·20”特大暴雨内涝灾害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城市内涝灾害,国内外专家学者对暴雨的特性及成因、内涝形成机理与防治途径等开展了大量研究。系统回顾郑州“7·20”特大暴雨城市内涝灾害,梳理了近年来城市内涝及郑州“7·20”特大暴雨内涝灾害的相关研究和主要成果,解析了郑州“7·20”特大暴雨的重现期、时空分布、形成机理等特性;分析了内涝形成机理与防治途径以及城市排水防涝基础设施、洪涝应急指挥、风险管理和城市规划中存在的主要问题。“7·20”特大暴雨具有极端性和难预测性的特点,其中单日和累积降水均超过历史极值。台风、地形以及“雨岛效应”的耦合影响造成了此次强降水天气过程。“7·20”特大暴雨城市内涝灾害暴露出郑州城区排水防涝基础设施、建设存在明显短板,河道防御体系存在瓶颈,应急设施和管理能力不足等问题。基于上述问题,应适当调整内涝防治标准,增强洪涝风险管理与规划建设管控措施,建设外洪内涝同防控的工程体系,加强城市洪涝智慧调度与应急指挥决策等方面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州“7·20”特大暴雨 内涝灾害 应急管理 洪涝协同防控 风险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郑州主城区2021年“7·20”特大暴雨洪涝特征及应对策略 被引量:17
10
作者 徐卫红 刘昌军 +2 位作者 吕娟 柴福鑫 曲伟 《中国防汛抗旱》 2022年第5期5-10,共6页
2021年7月17-23日,河南省遭遇历史罕见强降雨,形成了严重的洪涝灾害。郑州市受灾最为严重,因灾死亡失踪人数占全省的95.5%,主城区更是发生了地铁5号线亡人事件等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引发重大社会影响的灾害。在摸清郑州市主城区洪涝来源... 2021年7月17-23日,河南省遭遇历史罕见强降雨,形成了严重的洪涝灾害。郑州市受灾最为严重,因灾死亡失踪人数占全省的95.5%,主城区更是发生了地铁5号线亡人事件等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引发重大社会影响的灾害。在摸清郑州市主城区洪涝来源、防洪排涝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7·20”特大暴雨、洪水、内涝的特征。以“7·20”特大暴雨灾害暴露的问题为导向,针对郑州市主城区,提出了降低暴雨致灾力、提升工程防灾力、减小承灾体暴露度、增强城市承洪韧性等应对超标准暴雨洪涝的对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20”特大暴雨 暴雨灾害 洪涝特征 城市防洪 郑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郑州“7·20”特大暴雨河道堤防险情调查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汪自力 宋修昌 +1 位作者 何鲜峰 李姝昱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44-47,共4页
2021年郑州“7·20”特大暴雨期间,郑州市域内河道堤防出现河道漫溢、堤防决口、岸坡坍塌及拦(跨)河建筑物损毁等险情。在现场查勘基础上,围绕河道堤防等工程治理、运行维护、应急处置等环节分析了河道堤防有关险情发生的原因,总结... 2021年郑州“7·20”特大暴雨期间,郑州市域内河道堤防出现河道漫溢、堤防决口、岸坡坍塌及拦(跨)河建筑物损毁等险情。在现场查勘基础上,围绕河道堤防等工程治理、运行维护、应急处置等环节分析了河道堤防有关险情发生的原因,总结了经验教训,并对灾后重建提出了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州“7·20”特大暴雨 河道堤防 水毁险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郑州中心城区2021年“7·20”特大暴雨洪涝复盘模拟分析 被引量:15
12
作者 喻海军 陈小兰 +2 位作者 刘昌军 穆杰 柴福鑫 《中国防汛抗旱》 2022年第5期11-15,共5页
2021年7月17-23日,河南省发生历史罕见特大暴雨,全省遭受严重洪涝灾害,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其中郑州市受灾尤为严重。为了支撑国务院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调查组的相关工作,采用洪水分析软件IFMS/Urban构建郑州中... 2021年7月17-23日,河南省发生历史罕见特大暴雨,全省遭受严重洪涝灾害,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其中郑州市受灾尤为严重。为了支撑国务院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调查组的相关工作,采用洪水分析软件IFMS/Urban构建郑州中心城区暴雨洪涝模型,对中心城区积水情况进行了模拟,并分析了郑州市主要内河的水位情况,为揭示灾害成因和重构灾害情景提供依据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涝灾害 城市雨洪模型 IFMS/Urban 郑州“7·20”特大暴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1年郑州“7·20”特大暴雨五龙口停车场内涝及地铁隧洞进水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臧文斌 柴福鑫 +3 位作者 刘昌军 尹岳明 郝晓丽 郑敬伟 《中国防汛抗旱》 2022年第5期16-22,共7页
五龙口停车场位于郑州市贾鲁河流域的五龙口明沟排水片区,区内涝水主要通过五龙口明沟排泄。经过调查勘测与资料分析,停车场场区地势较周边道路及街区明显低洼,郑州“7·20”特大暴雨过程场区积水主要为停车场场区及明渠起点上游汇... 五龙口停车场位于郑州市贾鲁河流域的五龙口明沟排水片区,区内涝水主要通过五龙口明沟排泄。经过调查勘测与资料分析,停车场场区地势较周边道路及街区明显低洼,郑州“7·20”特大暴雨过程场区积水主要为停车场场区及明渠起点上游汇水范围内涝水。研究构建了五龙口停车场内涝分析模型,由五龙口明沟排水范围地表二维水动力模型、五龙口明沟的河道一维水动力模型以及隧洞进水模型构成,并利用郑州“7·20”水灾调查结果对模型进行了合理性分析。为全面分析五龙口停车场挡墙倒塌、五龙口明沟西侧堆土与明渠起点盖板对五龙口停车场及周边积水、地铁隧洞进水影响,研究利用五龙口停车场内涝分析模型对4种工况情景展开模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若五龙口明沟明渠起点附近不存在临时堆土、盖板,五龙口停车场挡墙不发生倒塌,环保路与蓝天路交汇口最大积水深度可降低0.35 cm,五龙口停车场进出场地铁隧洞的最大进水流量可减少约50%,进水总量可减少约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州7·20”特大暴雨 五龙口停车场 内涝模拟 地铁进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郑州“7·20”特大暴雨为例探讨城市气象灾害应急响应处置机制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阳 蒋洁 《中国防汛抗旱》 2023年第4期61-65,共5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气象灾害对城市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日益显著,城市气象灾害的防御和处置工作将更加重要。以2021年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为例,详述了本次特大暴雨过程及气象预警服务和应急处置措施,剖析了当前我国城市...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气象灾害对城市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日益显著,城市气象灾害的防御和处置工作将更加重要。以2021年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为例,详述了本次特大暴雨过程及气象预警服务和应急处置措施,剖析了当前我国城市气象灾害应急响应机制不健全、应急处置滞后等问题,提出了如何进一步完善城市气象灾害应急管理机制及处置预案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州“7·20”特大暴雨 气象灾害 应急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郑州“7·20”特大暴雨移置的山东省傅疃河流域洪水形势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王帆 王晓童 +3 位作者 庄玲 王玮琦 冯新政 张大伟 《中国防汛抗旱》 2023年第9期19-24,55,共7页
在气候变化和快速城市化扩张的背景下,我国的极端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呈增加趋势。2021年,河南郑州市“7·20”特大暴雨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暴露出对特大灾害认识准备不足、防范组织不力、应急处置不当等诸多问题。以山东日... 在气候变化和快速城市化扩张的背景下,我国的极端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呈增加趋势。2021年,河南郑州市“7·20”特大暴雨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暴露出对特大灾害认识准备不足、防范组织不力、应急处置不当等诸多问题。以山东日照市傅疃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暴雨移置和洪水模拟的方式,拟定暴雨中心位于傅疃河上游三庄镇和下游日照街道两种方案,基于分布式水文模型和二维水动力模型分析了其在“7·20”特大暴雨情景下的洪水形势,并对比分析了两种方案的洪水过程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方案下流域内的日照水库、马陵水库入库洪峰均超过其历史最大入库洪峰,下游社会经济区整体受灾范围分别为151.96 km2、166.02km2;暴雨中心位于城区时,下游区域平均淹没水深从0.46 m上涨至0.73 m,社会经济区受灾范围增加了9.3%。在现状工程条件下,山东日照市傅疃河流域在遭遇极端暴雨时,将有较大范围的居民聚集区、重要社会机构和基础设施受到洪水的侵袭,因而参考极端暴雨情景分析进行应急预案的编制和汛前演练尤为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州“7·20”特大暴雨 暴雨移置 傅疃河流域 洪水模拟 洪水风险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郑州山区4市2021年“7·20”特大暴雨灾害调查的思考与建议 被引量:25
16
作者 何秉顺 《中国防汛抗旱》 2022年第3期37-40,51,共5页
2021年7月17-21日,河南郑州市下辖的新密、荥阳、登封、巩义山区4市普降超历史极值的特大暴雨,4市全域受灾,山洪、中小河流洪水、坡面洪流、内涝、滑坡齐发遍发,4万多间房屋损毁,造成4市251人遇难,有16个村(街道)发生了3人及以上的死亡... 2021年7月17-21日,河南郑州市下辖的新密、荥阳、登封、巩义山区4市普降超历史极值的特大暴雨,4市全域受灾,山洪、中小河流洪水、坡面洪流、内涝、滑坡齐发遍发,4万多间房屋损毁,造成4市251人遇难,有16个村(街道)发生了3人及以上的死亡失踪事件。荥阳市崔庙镇王宗店村和崔庙村海沟寨位于索河上游的一条流域面积仅有22 km^(2)的无名沟道的上下游,相距6 km,分别有23人和19人遇难,损失极为惨重,教训极为深刻。笔者作为国务院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调查组之山洪地质灾害专项组专家,全程参与调查了山区4市山洪灾害预防、监测预警、应急响应、救援处置工作。针对山区4市在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山洪风险认知、预警信息发布、山区河道风险管理、机构改革对山洪灾害应急管理的影响、山洪灾害防治体系运行情况评估6个方面,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给出了个人的思考和认识,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工作的措施建议:(1)制修订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确保符合实际和可操作;(2)全面推行山洪灾害危险区清单管理和风险告知制度,实现风险可识、周知;(3)调整指令性预警信息发布流程,确保信息权威、直达;(4)加强山区河道监管,给洪水以流路,从源头上减少、消弭山洪风险;(5)优化防汛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水利和应急管理等部门共商共担共享共建防指平台,形成防抗救合力;(6)加大山洪灾害防治投入,持续提升基层山洪灾害防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州“7·20”暴雨 山洪 思考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1年郑州“7·20”特大暴雨洪水模拟与分析 被引量:15
17
作者 姚远 曲伟 +3 位作者 柴福鑫 吕娟 刘昌军 徐卫红 《中国防汛抗旱》 2022年第5期1-4,10,共5页
2021年郑州“7·20”特大暴雨引发了严重的城市内涝、流域洪水等灾害,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了全面反演分析郑州“7·20”特大暴雨及其引发的洪涝灾害过程,通过选定位于郑州市的典型流域贾鲁河流域为研究区,在结合... 2021年郑州“7·20”特大暴雨引发了严重的城市内涝、流域洪水等灾害,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了全面反演分析郑州“7·20”特大暴雨及其引发的洪涝灾害过程,通过选定位于郑州市的典型流域贾鲁河流域为研究区,在结合实地调查基础上,构建了基于HEC-HMS模型的郑州市贾鲁河流域水文模型,对“7·20”特大暴雨引发的洪水过程进行了复盘,并分析了暴雨的分布情况及流域内各大支流的径流贡献量,此外采用水量平衡理论计算分析了城区积滞水量。结果表明,本次特大暴雨具有降雨量级大、持续时间长、分布范围广的特点,2021年7月19-22日流域累计降雨量9.98亿m^(3),面平均雨量达495.24 mm,暴雨中心位于二七区;索须河得益于水库联合调度,径流量较小(0.10亿m^(3)),金水河和潮河的径流量最大(0.21亿m^(3)和0.24亿m^(3));城区积滞水量约1.40亿m^(3),平均积滞水深度约为0.37 m。研究可为城市洪涝灾害应对措施的制定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州“7·20”特大暴雨 暴雨洪水模拟 HEC-HMS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郑州“7·20”暴雨的精细化特征及主要成因分析 被引量:35
18
作者 任宏昌 张恒德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9,共9页
为研究2021年7月20日郑州地区历史罕见暴雨洪涝灾害的精细化特征及其成因,基于实况观测和再分析资料,采用合成分析、距平分析等统计方法对此次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郑州“7·20”暴雨过程具有突发性极强、短时雨量极强、... 为研究2021年7月20日郑州地区历史罕见暴雨洪涝灾害的精细化特征及其成因,基于实况观测和再分析资料,采用合成分析、距平分析等统计方法对此次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郑州“7·20”暴雨过程具有突发性极强、短时雨量极强、降水极端性突出的特征;200 hPa存在异常偏强且稳定的高空槽及高空冷涡,使暴雨区上空高层具备强的辐散条件;偏强偏北的副热带高压、台风“烟花”和“查帕卡”向暴雨区持续输送了大量水汽;郑州上空回波发展旺盛,且有对流性回波不断汇聚,呈现明显的“列车效应”;在地形作用下,郑州具备比周边更强烈的低层辐合及上升运动条件,对降水量的增幅起到了重要作用;高、中、低空极为有利的环流配置、极强的水汽条件,以及地形的增幅作用共同导致了此次致洪暴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暴雨 洪涝灾害 水气输送 列车效应 地形影响 郑州“7·20”暴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城市暴雨洪涝模拟分析——以郑州市石佛镇“7·20”特大暴雨为例 被引量:6
19
作者 钟源 孟庆祥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25-130,共6页
针对极端暴雨洪涝灾害缺乏全流程系统性研究的问题,提出了基于GIS的城市暴雨洪涝模拟分析方法,在划分子流域的基础上,以降雨—径流—淹没为序,对河南省郑州市“7·20”特大暴雨灾害进行了推演模拟,并对试验区内的建筑及交通进行了... 针对极端暴雨洪涝灾害缺乏全流程系统性研究的问题,提出了基于GIS的城市暴雨洪涝模拟分析方法,在划分子流域的基础上,以降雨—径流—淹没为序,对河南省郑州市“7·20”特大暴雨灾害进行了推演模拟,并对试验区内的建筑及交通进行了受灾评估。将模型计算结果与卫星影像数据对比,表明其与洪涝的实际范围、深度基本吻合,可见本文所提模型能够在数据精度不高或缺失的应急情况下,快速地推演与模拟郑州市石佛镇大范围洪水淹没情况,为城市极端雨洪灾害模拟提供参考,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城市暴雨洪涝模型 郑州“7·20”特大暴雨 极端暴雨洪涝全流程推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郑州“7・20”极端暴雨成因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彭玮怡 薛宇峰 刘春雷 《水利水电快报》 2022年第12期8-15,共8页
2021年7月20日,河南郑州发生了罕见的极端暴雨事件。为了解此次极端暴雨的成因,提高极端暴雨天气的预报准确率,利用河南省气象站降水资料、GPM降水资料、ERA5再分析资料和FY2F亮温资料对此次暴雨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河南处在... 2021年7月20日,河南郑州发生了罕见的极端暴雨事件。为了解此次极端暴雨的成因,提高极端暴雨天气的预报准确率,利用河南省气象站降水资料、GPM降水资料、ERA5再分析资料和FY2F亮温资料对此次暴雨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河南处在“西低东高”环流背景下,高低空分别受到高压脊、异常偏强的副高与台风“烟花”、低涡、黄淮气旋等多尺度天气系统的综合影响。“烟花”与副高相互作用增强了东南气流及其水汽输送,在低涡、黄淮气旋和喇叭口地形作用下形成强烈辐合,多个近似圆形、200 km左右的β中尺度系统加强发展与豫南多个γ-β新生对流单体的合并加强是导致此次暴雨的直接原因。暴雨时段对应正压项MPV1和MPV2均为负值中心,湿位涡、相当位温及中低层能量锋汇集区域可对局地暴雨的预报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州“720”极端暴雨 低涡 湿位涡 大气环流 中尺度系统 台风“烟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