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邻{2-[α(2-羟基-磺酸苯偶氮)-亚苄基]肼基}苯甲酸与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的作用 被引量:1
1
作者 迟燕华 庄稼 李克安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670-672,共3页
The interaction of O {2 [ α (2 hydroxy 5 sulphophenylazo)benzylidene]hydrazino}benzoic acid(ZCN) with cetyl trimethyl ammonium bromide(CTAB) was studied by UV spectra in pH=5 0 buffered solu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 The interaction of O {2 [ α (2 hydroxy 5 sulphophenylazo)benzylidene]hydrazino}benzoic acid(ZCN) with cetyl trimethyl ammonium bromide(CTAB) was studied by UV spectra in pH=5 0 buffered solu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e complex has maximum absorption at 540 and 570 nm with an apparent molar absorptivity of 2 0×10 4 L/(mol·cm). Three constants were determined: binding constant K =2 3×10 5; degree of dissociation α =0 03 and binding number n (CTAB)∶ n (ZCN)=1∶2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磺酸偶氮)苄基苯甲酸 溴化十六烷三甲铵 结合稳定常数 UV光谱法 表面活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菌酶与邻-{2-[α-(2-羟基-5-磺酸苯偶氮)-亚苄基]肼基}苯甲酸反应的分光光度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迟燕华 庄稼 +1 位作者 张晓林 李克安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61-63,共3页
采用分光光度法对溶菌酶(Lys)与邻_{2_[α_(2_羟基_5_磺酸苯偶氮)_亚苄基]肼基}苯甲酸(ZCN)反应体系进行了研究,配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60nm,与试剂本身比较,吸收峰红移100nm。实验研究了在pH4.36的酸性条件下温度、时间、离子强度等... 采用分光光度法对溶菌酶(Lys)与邻_{2_[α_(2_羟基_5_磺酸苯偶氮)_亚苄基]肼基}苯甲酸(ZCN)反应体系进行了研究,配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60nm,与试剂本身比较,吸收峰红移100nm。实验研究了在pH4.36的酸性条件下温度、时间、离子强度等对反应体系的影响;测定了反应的线性范围为0~16mg/L;最低检出限2.49×10^(-7)mol/L,ZCN与Lys最大结合数n=19,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0.971×10^(5)L·cm^(-1)·mol^(-1);离解度α=0.217;结合常数K=7.81×10^(6)等,并对该反应体系的机理进行了研究,同时测定了无机物质、生物物质和表面活性剂对反应体系的干扰情况,并建立了溶菌酶与ZCN的研究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菌酶 -{2-[α-(2-羟基-5-磺酸偶氮)-苄基]}苯甲酸 分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菌酶-ZCN-CTMAB三元配合物的反应机理研究
3
作者 白进伟 迟燕华 +1 位作者 庄稼 李克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082-1085,共4页
采用UV光谱法对溶菌酶(Lys)、邻{2[α(2羟基磺酸苯偶氮)亚卞基]肼基}苯甲酸(ZCN)、溴化十六烷基三甲胺(CTMAB)的反应体系进行了研究。测定了在弱酸性条件下温度、时间和离子强度等对反应体系的影响,浓度的线性范围为0~10μg·mL-1,... 采用UV光谱法对溶菌酶(Lys)、邻{2[α(2羟基磺酸苯偶氮)亚卞基]肼基}苯甲酸(ZCN)、溴化十六烷基三甲胺(CTMAB)的反应体系进行了研究。测定了在弱酸性条件下温度、时间和离子强度等对反应体系的影响,浓度的线性范围为0~10μg·mL-1,摩尔吸光系数ε=46164×105L·cm-1·mol-1;并对反应机理及无机物,生物物质,表面活性剂对反应的干扰情况进行了初步研究,以此建立了溶菌酶与ZC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菌酶 -{2-[α-(2-羟基-磺酸偶氮)-]}苯甲酸 溴化十六烷三甲胺 uV光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取代甲铜络合物的合成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袁其亮 沈德隆 +2 位作者 刘祥洪 卢鑫鑫 陆丽萍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3期337-340,共4页
以2-氨基-4-磺基苯甲酸为原料,经过重氮化、还原,与苯甲醛缩合,生成中间体2-苯亚甲基肼基-4-磺基苯甲酸,再与3-乙酰氨基-5-氨基-4-羟基苯磺酸的重氮盐反应,生成N-(2-羧基-5-磺基苯基)-N'-(5-磺基-2-羟基-3-氨基苯基)-C-苯基甲化合... 以2-氨基-4-磺基苯甲酸为原料,经过重氮化、还原,与苯甲醛缩合,生成中间体2-苯亚甲基肼基-4-磺基苯甲酸,再与3-乙酰氨基-5-氨基-4-羟基苯磺酸的重氮盐反应,生成N-(2-羧基-5-磺基苯基)-N'-(5-磺基-2-羟基-3-氨基苯基)-C-苯基甲化合物,经铜离子络合,水解,生成四啮甲1∶1铜络合物.产品经液相色谱分析,纯度98%以上,λmax=603nm,总收率约75%.中间体2-苯亚甲基肼基-4-磺基苯甲酸收率85%以上,结构经1HNMR和MS表征确认.该工艺操作简单,收率较高,已经实现工业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4-苯甲酸 3-乙酰氨一5一氨一4一羟基磺酸 N-(2--5-)-N′-(5--2羟基-3-)-C-甲臢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