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邻近标记技术检测心肌细胞的分泌蛋白组
1
作者 何洁清 郭聪婷 +4 位作者 李际婷 柏宝辰 王泽 郭宇轩 刘健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6-314,共9页
目的利用邻近标记技术建立检测心肌细胞分泌蛋白组的新方法。方法通过分子克隆技术构建质粒,用于表达内质网(ER)定位的TurboID蛋白。在生物素处理的HEK293T细胞中,通过免疫荧光成像和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 blot)对TurboID蛋白的表达、... 目的利用邻近标记技术建立检测心肌细胞分泌蛋白组的新方法。方法通过分子克隆技术构建质粒,用于表达内质网(ER)定位的TurboID蛋白。在生物素处理的HEK293T细胞中,通过免疫荧光成像和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 blot)对TurboID蛋白的表达、亚细胞定位和邻近标记功能进行验证。在上述质粒基础上包装腺病毒,侵染原代新生大鼠心室肌细胞(NRVM),加入生物素处理后,使用链霉亲和素磁珠对NRVM培养上清中NRVM细胞分泌的生物素化蛋白进行富集,进行蛋白质质谱分析,检测分泌蛋白组。结果在HEK293T细胞和NRVM中,免疫荧光成像结果显示,TurboID蛋白能够定位在细胞核周围对应的ER区域。在添加生物素的作用下,Western blot结果显示,TurboID能将ER蛋白生物素化。用链霉亲和素磁珠对NRVM培养上清中的生物素化蛋白进行富集后,通过蛋白质质谱分析,结果发现心肌细胞的ER、细胞膜和细胞外的蛋白质被显著富集,包括经典的心肌细胞分泌蛋白质心房利尿钠肽。对不含ER-TurboID的NRVM培养上清进行蛋白质组分析,主要获得白蛋白等培养基中的成分,难以检测到心肌细胞的分泌蛋白质。结论ER-TurboID技术可有效富集和检测心肌细胞通过ER分泌的蛋白质组,并排除培养基中非细胞来源蛋白的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细胞 分泌蛋白组 邻近标记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邻近标记技术在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中的应用和进展
2
作者 许昕薷 仇本华 鄢秀敏 《遗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25-635,共11页
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在细胞内的几乎所有生物过程中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近年来,邻近标记技术作为一种前沿实验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细胞内蛋白质相互作用和亚细胞区室空间蛋白质组等方面的研究。这项技术通过在目标蛋白质周围引入... 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在细胞内的几乎所有生物过程中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近年来,邻近标记技术作为一种前沿实验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细胞内蛋白质相互作用和亚细胞区室空间蛋白质组等方面的研究。这项技术通过在目标蛋白质周围引入化学标记物,实现对邻近蛋白质的标记和捕捉。结合质谱鉴定与分析,邻近标记技术能够以高时空分辨率捕捉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及细胞区室的蛋白质组信息。与传统方法相比,邻近标记技术凭借其高时空分辨率和高灵敏度,成为研究细胞内蛋白质功能、相互作用及蛋白质空间组学的重要工具。本文系统介绍了蛋白质邻近标记技术的原理、分类及其应用,以期为研究人员提供全面的技术视角,促进蛋白质邻近标记技术在细胞生物学、蛋白质组学以及疾病机制研究中的更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近标记技术 蛋白质相互作用 空间蛋白质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邻近标记技术在膜蛋白相互作用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裴欣 李贵登 储卫华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8-166,共9页
膜蛋白是细胞多种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膜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参与调控细胞间的接触与信号传递,并与细胞的分化、成熟息息相关。因此,开发多种深入解析膜蛋白之间相互作用的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除了传统的免疫共沉淀方法之外... 膜蛋白是细胞多种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膜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参与调控细胞间的接触与信号传递,并与细胞的分化、成熟息息相关。因此,开发多种深入解析膜蛋白之间相互作用的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除了传统的免疫共沉淀方法之外,新开发的邻近标记技术已经逐渐成为了研究膜蛋白相互作用的重要手段。邻近标记技术主要利用生物工具酶标记与诱饵蛋白相互作用的邻近蛋白,并通过流式细胞术、质谱以及共聚焦显微成像技术等方法检测膜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本文着重介绍了近些年来新开发的用于研究膜蛋白相互作用的多种邻近标记技术,并展望了该类技术在膜蛋白相互作用领域未来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近标记技术 细胞膜蛋白 膜蛋白相互作用 工具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邻近标记技术在弓形虫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4
作者 潘明 李龙娇 +1 位作者 葛层层 黄思扬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1-106,共6页
弓形虫编码数量众多的分泌蛋白,储存在微线体、棒状体和致密颗粒等虫体特有的细胞器中,于虫体入侵宿主细胞前后分泌到不同部位,并在虫体的感染、寄生和致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对这些分泌蛋白的鉴定和功能研究是弓形虫致病机制研究中的... 弓形虫编码数量众多的分泌蛋白,储存在微线体、棒状体和致密颗粒等虫体特有的细胞器中,于虫体入侵宿主细胞前后分泌到不同部位,并在虫体的感染、寄生和致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对这些分泌蛋白的鉴定和功能研究是弓形虫致病机制研究中的热点和难点。传统的蛋白质组学技术在弓形虫亚细胞器的分离和组分鉴定上存在样品纯化困难和蛋白质组学信息覆盖率低等不足,且该技术在检测瞬时的或较弱的蛋白质相互作用时灵敏性较低。近年来,快速发展的邻近标记技术(PL)克服了传统技术的局限性。PL是将具有特定催化活性的工具酶与诱饵蛋白进行融合,进而添加生物素或生物素苯酚对诱饵蛋白邻近的靶蛋白进行生物素酰化标记的一门技术。该技术整合了酶促反应效率高的优点,可将特定空间内的蛋白进行高效标记,并可检测较弱的蛋白质相互作用,近年来在生物学研究中被广泛使用。本文对基于生物素连接酶(BirA)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EX)催化的PL在弓形虫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应用进行阐述,介绍2种标记方法在弓形虫分泌蛋白的挖掘和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中的贡献,为弓形虫致病机制的研究和弓形虫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近标记技术(PL) 弓形虫 蛋白质组学 生物素连接酶(BirA) 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E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素连接酶的邻近标记技术在蛋白质组学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5
作者 张雨欣 丁明 柳军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8-24,共7页
基于生物素酶的蛋白质邻近标记技术是利用融合在感兴趣蛋白上的生物素连接酶对邻近的蛋白质生物素化,通过生物素与链酶亲和素之间的亲和力进行分离,再结合质谱分析鉴定出生物素化蛋白。该技术能够用于检测弱而短暂的蛋白质相互作用,也... 基于生物素酶的蛋白质邻近标记技术是利用融合在感兴趣蛋白上的生物素连接酶对邻近的蛋白质生物素化,通过生物素与链酶亲和素之间的亲和力进行分离,再结合质谱分析鉴定出生物素化蛋白。该技术能够用于检测弱而短暂的蛋白质相互作用,也给在无膜细胞器和其他不易分离或纯化的亚细胞结构的上的蛋白互作研究提供了新的选择,很好地补充了传统研究蛋白质互作方法的空白。本文对近几年出现的基于生物素酶的蛋白质邻近标记的技术发展及其应用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近标记技术 生物素化 蛋白质相互作用 BioID BioID2 TurboID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SPIDER和IP-MS技术鉴定小立碗藓着丝粒关键蛋白
6
作者 刘学东 翁玉明 +1 位作者 王铭亮 莫蓓莘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2025年第5期513-520,共8页
着丝粒关键蛋白是合成植物人工染色体的核心组分,本研究以分布于细胞核的小立碗藓着丝粒特异组蛋白3(Physcomitrella patens-specific centromere histone,PpCENH3)为诱饵,利用免疫沉淀-质谱联用(immunoprecipitation-mass spectrometry... 着丝粒关键蛋白是合成植物人工染色体的核心组分,本研究以分布于细胞核的小立碗藓着丝粒特异组蛋白3(Physcomitrella patens-specific centromere histone,PpCENH3)为诱饵,利用免疫沉淀-质谱联用(immunoprecipitation-mass spectrometry,IP-MS)技术,鉴定13个潜在的着丝粒相关蛋白.通过分析小立碗藓中保守的着丝粒单体重复序列,设计了长度为72 bp(base pair)的诱饵脱氧核糖核酸,利用邻近标记技术SPIDER(specific pupylation as IDEntity reporter)成功鉴定27个着丝粒相关蛋白.与IP-MS技术相比,SPIDER技术鉴定了16个新的潜在的着丝粒关键蛋白,说明在鉴定着丝粒关键蛋白方面SPIDER技术优于传统的IP-MS技术.利用SPIDER和IP-MS技术,本研究共鉴定29个着丝粒相关蛋白,其中,11种蛋白为两种技术共同鉴定.这一发现不仅为理解植物着丝粒的结构和功能提供了新视角,还为构建稳定的植物人工染色体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人工染色体 小立碗藓 邻近标记技术 免疫沉淀-质谱联用 着丝粒关键蛋白 着丝粒单体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