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5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预制菜中16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的测定方法研究及污染水平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曾涛 杨荣 +5 位作者 李晓晶 甘平胜 刘苗 卢祝靓子 李燕 白志军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29-336,共8页
建立一种高效、快捷地同时测定预制菜中16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的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并对市售预制菜中16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污染水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6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在质量浓度0.02~2.0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建立一种高效、快捷地同时测定预制菜中16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的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并对市售预制菜中16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污染水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6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在质量浓度0.02~2.0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决定系数(R^(2))均大于0.998,方法检出限为0.22~5.40μg/kg,低、中、高3个水平的加标回收率在79.6%~117.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0.6%~3.7%。在对100份市售预制菜样品的检测中发现,邻苯二甲酸二甲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ibutyl phthalate,DBP)和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bis(2-ethylhexyl)phthalate,DEHP)检出率较高,分别为83.0%、91.0%和94.0%,检出最大值分别为334.7、1960.8、1603.3μg/kg,其中DBP和DEHP超标样品各1份。该检测方法前处理流程简单、空白控制低、回收率高,进而提高了分析速度和准确度,本研究可为预制菜产业食品安全风险和市场监管提供方法支撑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制菜 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 污染水平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法同时测定浓香型白酒中13种非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含量
2
作者 冉弋凡 何诚 +6 位作者 王明 敖宗华 廖源 杨琴 董亮 李晨阳 刘娅澜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66-272,共7页
该研究建立了一种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仪同时测定浓香型白酒中13种非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的检测方法。样品先用水稀释酒精度至20%vol左右,后经过正己烷提取,涡旋、超声、离心提取2次,合并提取液,经氮吹浓缩后复溶,色谱柱为Agilent... 该研究建立了一种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仪同时测定浓香型白酒中13种非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的检测方法。样品先用水稀释酒精度至20%vol左右,后经过正己烷提取,涡旋、超声、离心提取2次,合并提取液,经氮吹浓缩后复溶,色谱柱为Agilent HP-5MS色谱柱(30 m×0.25 mm×0.25μm),进样口温度280℃、柱温箱初始温度70℃,选择离子监测(SIM)模式检测多种非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13种非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在0.02~1.0 mg/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0.996 2,检出限(LOD)为0.002~0.05 mg/kg,定量限(LOQ)为0.006~0.15 mg/kg;平均加标回收率为55.9%~113.8%,精密度试验结果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0%~8.8%。该方法准确、高效、快速、简单,可用于白酒中多种非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的定性和定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浓香型白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椒油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的污染现状及来源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家余 张逸飞 +4 位作者 薛楚玲 文成刚 赵麟 代倩 朱翔 《中国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6-71,共6页
旨在为花椒油加工企业的风险控制以及花椒油的安全监督管理提供参考,分析花椒油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的污染现状及污染来源,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92份花椒油样品中的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BP)和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 旨在为花椒油加工企业的风险控制以及花椒油的安全监督管理提供参考,分析花椒油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的污染现状及污染来源,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92份花椒油样品中的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BP)和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含量,并对其污染来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市场上的花椒油产品存在不同程度的塑化剂污染,其中DBP检出率为74.00%,含量范围为0.07~10.59 mg/kg, DEHP检出率为93.48%,含量范围为0.07~1.86 mg/kg, DBP和DEHP超标率分别为17.39%和1.09%;花椒油中DBP和DEHP的检出率和平均含量随麻度增加有上升趋势;花椒原料及生产接触材料是花椒油中塑化剂主要污染来源。综上,市场上的花椒油存在塑化剂污染风险,应加强对原料的监控,并在花椒油生产和储藏过程中全程控制塑化剂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油 塑化剂 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 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 污染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锅底料包装材料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迁移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苟中军 温霞 +4 位作者 邹滢 肖琳 何强 黄巧 唐春红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8-85,共8页
目的火锅底料中的油脂含量较高,复合塑料内包装袋中的塑化剂对火锅底料存在一定污染风险。研究不同内包装材料、灌装温度、存放温度及存放时间对包装材料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迁移的影响,为火锅底料内包装袋材料的选择和火锅底料灌装... 目的火锅底料中的油脂含量较高,复合塑料内包装袋中的塑化剂对火锅底料存在一定污染风险。研究不同内包装材料、灌装温度、存放温度及存放时间对包装材料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迁移的影响,为火锅底料内包装袋材料的选择和火锅底料灌装工艺条件的设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定性、定量研究各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的迁移量。结果火锅底料常使用PA/PE类型的复合包装,其塑化剂迁移量相较于PA/PP、PET/PA和BOPA/PE包装更高。随着灌装温度和存放温度的升高,以及存放时间的延长,塑化剂的迁移量不断增大,不同灌装温度、存放温度对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迁移量的影响较大。在火锅底料中,最易发生DBP、DEHP的迁移,未检出其他指标。结论直接接触火锅底料的包装材料、灌装温度、存放温度、存放时间均会对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的迁移造成显著影响。为了减少包装材料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的迁移量,建议避免使用PA15/PE65作为火锅底料的内包装材料,灌装温度不宜超过70℃,在低温下存放,并尽快食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锅底料 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 迁移 间接污染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uEChERS-GC-MS联用法检测大麦中14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及基质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23
5
作者 董蔚 郭凯 +5 位作者 李贺贺 孙宝国 孙啸涛 郑福平 孙金沅 黄明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156-163,共8页
采用QuEChERS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建立检测大麦中14种邻苯二甲酸酯类(phthalate esters,PAEs)塑化剂的高效、准确方法。样品粉碎、过80目筛,溶于p H 2的水溶液。采用乙腈提取,无水硫酸镁和氯化钠盐析,经十八烷基键合硅胶(C18... 采用QuEChERS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建立检测大麦中14种邻苯二甲酸酯类(phthalate esters,PAEs)塑化剂的高效、准确方法。样品粉碎、过80目筛,溶于p H 2的水溶液。采用乙腈提取,无水硫酸镁和氯化钠盐析,经十八烷基键合硅胶(C18)净化,C18/大麦比例为50 mg/g;以提取后添加法对大麦中PAEs检测的基质效应评估。结果表明,大麦基质对PAEs均存在基质增强效应,增强比为41.0%~78.1%,采用基质匹配-标准曲线法能较好消除基质效应的影响,提高定量准确度;14种PAEs在大麦基质3个加标水平(15、150μg/kg和500μg/kg)的平均回收率为73.8%~120.1%,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0%;检出限(3倍)与定量限(10倍)分别为0.1~2.5μg/kg和0.13~5.0μg/kg。应用该方法对6个不同产地的大麦原料检测,结果显示:邻苯二甲酸二甲酯、邻苯二甲酸二乙酯、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ibutyl phthalate,DBP)和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bis(2-ethylhexyl)phthalate,DEHP)在6个样品中均有检出,含量存在差异;参照GB 9685—2008《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规定,本次检出的大麦样品中DBP、DEHP含量均低于允许最大残留限量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QUECHERS 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基质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uEChERS结合GC-MS法快速检测酿酒玉米中14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 被引量:11
6
作者 孙啸涛 刘淼 +6 位作者 曾凤鸣 敖灵 孙宝国 孙金沅 郑福平 黄明泉 李贺贺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99-204,209,共7页
建立了Qu ECh ERS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快速检测玉米中14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PAEs)的方法。样品经乙腈溶液提取,无水硫酸镁和氯化钠盐析后,经N-丙基乙二胺(PSA)填料、十八烷基键合硅胶(C18)及石墨炭黑(GCB)净化,采用选择离子... 建立了Qu ECh ERS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快速检测玉米中14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PAEs)的方法。样品经乙腈溶液提取,无水硫酸镁和氯化钠盐析后,经N-丙基乙二胺(PSA)填料、十八烷基键合硅胶(C18)及石墨炭黑(GCB)净化,采用选择离子模式,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14种PAEs在1~500μg/L范围内,采用基质匹配法绘制标准曲线,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在0.9945~0.9995之间;在15、150、500μg/kg的加标水平下,平均回收率为80.0%~109.8%,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9.0%;检出限(S/N=3)与定量限(S/N=10)分别为0.1~2.5和0.13~5.0μg/kg。将该方法应用于6个不同产地的玉米原料检测,结果显示:样品中检出邻苯二甲酸二甲酯、邻苯二甲酸二乙酯、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此5种塑化剂,且塑化剂含量均低于国标限量标准。该方法高效、快速、灵敏度高,适合于玉米样品的日常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ECHERS 玉米 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 气相色谱-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省11个市县设施农业土壤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污染状况及健康风险 被引量:11
7
作者 郇志博 王晓燕 +5 位作者 田海 张利强 段云 刘玉燕 罗金辉 徐志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06-815,共10页
本研究测定了海南省11个市县设施农业土壤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PAEs)的污染状况及健康风险。结果表明:在检测的11个市县设施农业土壤中16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的平均总浓度为46.0~614.0μg/kg干土,最高的市县为海口,最低的为琼海... 本研究测定了海南省11个市县设施农业土壤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PAEs)的污染状况及健康风险。结果表明:在检测的11个市县设施农业土壤中16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的平均总浓度为46.0~614.0μg/kg干土,最高的市县为海口,最低的为琼海。按照PAEs种类来说,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nBP)为主要检出类型,平均浓度分别达到25.4~423.9μg/kg干土、8.8~75.2μg/kg干土和2.6~99.1μg/kg干土,其中DEHP的占比最高,达41.9%~73.8%,其次为DIBP达12.2%~37.7%,另外,代谢物邻苯二甲酸单丁酯(MBP)和邻苯二甲酸乙基己酯(MEHP)的平均含量分别为4.1~10.9μg/kg干土和12.8~24.4μg/kg干土。经与国内其他地区比较,海南省11个市县设施农业土壤PAEs污染状况整体水平较低。多途径暴露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在检测的11个市县设施农业土壤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污染对成年人和儿童的致癌风险和非致癌风险皆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 海南 设施农业土壤 污染状况 健康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食品接触材料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迁移限量对比分析 被引量:42
8
作者 刘晓毅 蒋可心 石维妮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397-399,446,共4页
塑化剂风波又一次敲响了食品安全的警钟,台湾、香港和内地政府大力查缴并全面排查塑化剂可能导致的危害,但这一行动还有一个技术问题亟待解决,即非人为添加,由接触材料迁移导致食品中微量含有的塑化剂从含量上如何界定。本文主要对邻苯... 塑化剂风波又一次敲响了食品安全的警钟,台湾、香港和内地政府大力查缴并全面排查塑化剂可能导致的危害,但这一行动还有一个技术问题亟待解决,即非人为添加,由接触材料迁移导致食品中微量含有的塑化剂从含量上如何界定。本文主要对邻苯二甲酸酯的风险评估概况以及国内外食品接触材料中允许使用的邻苯二甲酸酯的具体种类、限量进行对比分析,提出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接触材料 邻苯二甲酸酯类 迁移限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中16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的GC-MS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33
9
作者 褚玥 梁德沛 +2 位作者 孙远明 柳春红 刘辉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4-99,共6页
建立了同时测定不同类别食品中16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的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方法.对各种类别的食品采取不同的分离、净化方法;含油类样品经正己烷提取后,提取液用GPC凝胶色谱仪进行净化;采用GC EI/MS的选择离子检测方式(SIM... 建立了同时测定不同类别食品中16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的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方法.对各种类别的食品采取不同的分离、净化方法;含油类样品经正己烷提取后,提取液用GPC凝胶色谱仪进行净化;采用GC EI/MS的选择离子检测方式(SIM)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16种邻苯二甲酸酯的质量浓度在0.02~5 mg/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相关系数不低于0.999,检出限(S/N =3)为0.02 mg/kg.在0.4~2 mg/kg加标水平下的该方法回收率为75%~115%,相对标准偏差(RSD,n=3)为1.00% ~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 塑化剂 气相色谱-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食品中17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的含量 被引量:19
10
作者 张国民 温素素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6-54,共9页
应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了食品中17种危害人体健康的污染物-邻苯二甲酸酯类(PAEs)塑化剂的含量。选择了白酒等12种不同类别的食物作为分析样品,样品的前处理参照国家标准GB 5009.271-2016中所述方法进行。选择正己烷作为溶剂提取样品中... 应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了食品中17种危害人体健康的污染物-邻苯二甲酸酯类(PAEs)塑化剂的含量。选择了白酒等12种不同类别的食物作为分析样品,样品的前处理参照国家标准GB 5009.271-2016中所述方法进行。选择正己烷作为溶剂提取样品中的PAEs,在30℃下超声提取30min。对一些基体效应较明显的样品(如菠菜、芹菜、芒果汁和奶粉等),需经N-丙基乙二胺和硅吸附剂复合填料(PSA/Silica)玻璃固相萃取柱净化处理,洗脱方法参照上述国家标准方法。色谱分离中选择非极性色谱柱(DB-5MS),并适当降低初始温度(60℃)和在60~290℃之间的程序升温速率。在此条件下,17种PAEs可得到很好的分离。质谱测定中采用电子轰击离子源和选择离子监测模式。用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17种PAEs的质量浓度均在0.05~2.0mg·L^-1内与其对应峰面积呈线性关系,其检出限(3S/N)为0.003~0.020mg·L^-1。按标准加入法进行加标回收试验,一些基质较复杂的样品(如奶粉、蔬菜等)的回收率偏高很多,而一些基质较简单的样品(如白酒、食醋等)的回收率则稍有偏高。其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均小于10%。另根据12种食品样品的分析结果,推测其中测出的PAEs可能来自生产过程中或之后的运输、包装等过程中接触了塑料制品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法 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 食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的土壤生态毒理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11
作者 宋雪英 崔小维 +2 位作者 李嘉康 郭畔 魏建兵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885-1890,共6页
邻苯二甲酸酯类(PAEs)化合物的生产量和使用量不断增加,导致土壤环境的PAEs污染问题日益突显。一些种类PAEs具有雌激素效应和"三致"效应,因此,PAEs化合物对土壤生态系统各类生物体的生态毒性已引起广泛关注。文章在国内外现... 邻苯二甲酸酯类(PAEs)化合物的生产量和使用量不断增加,导致土壤环境的PAEs污染问题日益突显。一些种类PAEs具有雌激素效应和"三致"效应,因此,PAEs化合物对土壤生态系统各类生物体的生态毒性已引起广泛关注。文章在国内外现有文献研究基础上,综合论述PAEs的土壤污染现状及其对高等植物、土壤微生物和土壤无脊椎动物等的生态毒性研究进展,以期为PAEs污染土壤的生态毒理学深入研究和发展提供参考。研究发现,中国许多地区的农业土壤中均有PAEs被检出,部分土壤中PAEs总量可高达几十mg·kg^(-1),一些PAEs单体含量超出了美国环保局土壤PAEs控制标准。PAEs对植物体在个体、生理、细胞及分子水平上均具有生态毒性效应;PAEs对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种群数量和活性均可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土壤的正常功能;PAEs对土壤无脊椎动物蚯蚓的生态毒性效应研究则刚刚起步,高浓度的PAEs对蚯蚓具有急性毒性和繁殖毒性,蚯蚓分子及基因水平毒理学指标研究有望为低浓度PAEs的生态毒性效应研究提供新的敏感的生物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酯类 土壤污染现状 生态毒性 生物标记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油脂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的检测分析 被引量:13
12
作者 熊瑛 唐铁鑫 +4 位作者 李羽 冀红斌 梁孟辉 朱龙平 杨得坡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7-60,共4页
利用凝胶渗透色谱(GPC)对油脂样品进行前处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结合选择离子扫描模式对样品中14种邻苯二甲酸酯污染物进行检测。实验得到14种邻苯二甲酸酯塑化剂检测的线性范围在0.05~5 mg/L之间,检出限在0.5~5μg/L... 利用凝胶渗透色谱(GPC)对油脂样品进行前处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结合选择离子扫描模式对样品中14种邻苯二甲酸酯污染物进行检测。实验得到14种邻苯二甲酸酯塑化剂检测的线性范围在0.05~5 mg/L之间,检出限在0.5~5μg/L之间,回收率在84.56%~104.09%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5.8%,方法快速、稳定。对10种中药油脂的检测结果显示,10种中药油脂中均检测到邻苯二甲酸酯类的存在,其中DBP、DEHP存在超标的情况。应对中药油脂中邻苯二甲酸酯类最高允许含量进行安全性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油脂 气相-质谱联用 邻苯二甲酸酯类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法测定水溶性饮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含量 被引量:3
13
作者 殷龙龙 李群 +4 位作者 尹蓉 张倩茹 王振 高忠东 许光映 《农产品加工》 2021年第6期43-46,51,共5页
为探索适用于小微型企业测定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含量的方法,将邻苯二甲酸酯类转化为单过氧邻苯二甲酸镁(Magnesium monoperoxyphthalate,MMPP),采用荧光法测定MMPP含量进而计算出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的含量的方法。单因素试验及响应... 为探索适用于小微型企业测定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含量的方法,将邻苯二甲酸酯类转化为单过氧邻苯二甲酸镁(Magnesium monoperoxyphthalate,MMPP),采用荧光法测定MMPP含量进而计算出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的含量的方法。单因素试验及响应曲面法结果表明,测定MMPP荧光强度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光照时间0.78 h,加热温度75.09℃,恒温时间2.5 h。该方法设备投资少、操作简单、作业时间短,适用于小微型企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 单过氧邻苯二甲酸 荧光法 响应曲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的生物降解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斌 张红艳 +2 位作者 张松 何红 胡汉桥 《农业与技术》 2019年第5期4-5,16,共3页
塑化剂,作为塑料的重要组成成分被广泛的添加到塑料产品中以提高产品的柔韧性与耐久性。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作为使用最广、用量最大的塑化剂,其重要工业价值得到广泛认可,同时,其对人体健康及生态环境安全的威胁也受到广泛关注。作为... 塑化剂,作为塑料的重要组成成分被广泛的添加到塑料产品中以提高产品的柔韧性与耐久性。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作为使用最广、用量最大的塑化剂,其重要工业价值得到广泛认可,同时,其对人体健康及生态环境安全的威胁也受到广泛关注。作为污染物在环境中降解的主要方式之一,微生物降解以其高效、安全且无二次污染的特点而备受关注。本文对目前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的生物降解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主要涉及降解微生物,降解途径及相关分子机制,以期为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微生物降解的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化剂 邻苯二甲酸 生物降解 代谢途径 酯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电子结构特征的理论研究
15
作者 蒋君好 张海东 +1 位作者 蒋启华 邓萍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11-416,共6页
采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和极化连续介质模型在B3LYP/6-311++G"水平上时DEHP、MEHP、DBP、MBP和雌二醇在水溶液中的电子结构特征进行了理论研究,获得了上述化合物的几何构型、表现静电势、前线轨道等信息;采用电子密度拓扑分析方... 采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和极化连续介质模型在B3LYP/6-311++G"水平上时DEHP、MEHP、DBP、MBP和雌二醇在水溶液中的电子结构特征进行了理论研究,获得了上述化合物的几何构型、表现静电势、前线轨道等信息;采用电子密度拓扑分析方法分析获得了分子中的键鞍点电荷密度.在此基础上,对分子电子结构与生物活性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MBP、MEHP分子表观正、负电势程度比DBP、DEHP大,有利于与受体形成稳定的复合物;MBP、MEHP的△E_(gap)分别比DBP、DEHP更小,反应活性更高;MBP、MEHP的分子偶极矩比DBP、DEHP相应提高了22%、34%,有利于与受体分子之间的氢键相互作用、偶极-偶极相互作用.以上研究结果验证了MBP、MEHP毒性分别高于DBP、DEHP的实验结论.研究还发现,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与雌二醇在电子结构特征上存在较大差异,该类化合物可能具有与雌二醇不同的受体或结合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 塑化剂 雌二醇 电子结构 密度泛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蔬菜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迁移和分布特征研究取得最新进展
16
《蔬菜》 2021年第12期31-31,共1页
邻苯二甲酸酯(PAEs)类增塑剂常用于地膜等塑料制品中,作为一种典型的环境激素,PAEs摄入人体将对生殖健康造成危害。目前,对于PAEs在不同栽培模式和栽培季节下蔬菜中的累积特性和迁移途径尚不清晰。2021年11月,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质标所检... 邻苯二甲酸酯(PAEs)类增塑剂常用于地膜等塑料制品中,作为一种典型的环境激素,PAEs摄入人体将对生殖健康造成危害。目前,对于PAEs在不同栽培模式和栽培季节下蔬菜中的累积特性和迁移途径尚不清晰。2021年11月,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质标所检测技术研究室团队在环境领域TOP期刊《Environmental Pollution》(IF 8.071)上在线发表题为“Tissue distribution of phthalates in celery under different cultivation patterns forbid associated dietary exposure”的论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料制品 栽培季节 环境激素 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 PAES 累积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市售白酒中18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俊秀 马晓年 +3 位作者 张瑞雨 梁志坚 梁孟军 李文廷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1期152-156,共5页
为建立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白酒中18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含量,样品经涡旋、离心、正己烷提取等前处理后,采用MEGA-5色谱柱分离、多离子监测扫描模式(MRM),以碎片丰度比定性,外标法定量,测定白酒中的18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含量... 为建立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白酒中18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含量,样品经涡旋、离心、正己烷提取等前处理后,采用MEGA-5色谱柱分离、多离子监测扫描模式(MRM),以碎片丰度比定性,外标法定量,测定白酒中的18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含量。结果表明,该方法在给定标准溶液浓度范围内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在0.9940~0.9998之间,其中邻苯二甲酸二壬酯(DINP)的检出限为3.0 mg/kg,其余17种邻苯二甲酸酯类的检出限为0.1~0.2 mg/kg,平均回收率为70%~13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0%。对36件样品进行检测,检出1种或几种邻苯二甲酸酯,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BP)检出率最高,检出率为47.2%。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重复性好、检测速度快的优点,可用于白酒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酒 邻苯二甲酸酯类 塑化剂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的风险管控 被引量:29
18
作者 潘静静 钟怀宁 +3 位作者 李丹 宗瑜 郑建国 胡长鹰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5-90,共6页
综述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的毒理评价和暴露评估,食品和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相关法规要求和国内外监测信息,并分析评价塑料、纸张、橡胶、涂层、热塑性弹性体等各类食品接触材料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的风险,建议企业警惕迁移风险为高、... 综述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的毒理评价和暴露评估,食品和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相关法规要求和国内外监测信息,并分析评价塑料、纸张、橡胶、涂层、热塑性弹性体等各类食品接触材料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的风险,建议企业警惕迁移风险为高、中的材料和制品,用于接触高油脂、酒精食品或高温、长时间使用的情况,为相关行业有效管控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风险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 塑化剂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 食品安全 食用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花生油中16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的GPC-GC-MS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磊 王岩 许文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11期146-148,共3页
[目的]建立一种适用于花生油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的测定方法,为塑化剂的安全评估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凝胶渗透色谱(GPC)对花生油样品进行净化,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结合选择离子扫描模式(SIM)对样品中16种邻苯二甲酸酯... [目的]建立一种适用于花生油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的测定方法,为塑化剂的安全评估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凝胶渗透色谱(GPC)对花生油样品进行净化,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结合选择离子扫描模式(SIM)对样品中16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邻苯二甲酸酯标准溶液在0.5~8.0 mg/L质量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不低于0.999,检出限(S=3N)为0.02~0.05 mg/kg。添加水平为0.5、1.0、2.0 mg/kg时,平均回收率为78.3%~97.6%,相对标准偏差(RSD,n=3)为2.4%~7.2%。[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准确,可用于食用花生油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油 气相-质谱联用 凝胶渗透色谱 邻苯二甲酸酯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植物油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来源和风险控制措施研究 被引量:19
20
作者 邹燕娣 包李林 +3 位作者 周青燕 熊巍林 张谦益 周双全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23-127,共5页
对食用植物油中邻苯二甲酸酯类(PAEs)塑化剂的来源和风险控制进行了研究。针对植物油加工企业实际情况,分别从油料及其包装、加工,油脂接触的塑料制品进行全面排查和分析PAEs来源。结果表明:油料在种植过程中吸收了塑化剂导致其本身含... 对食用植物油中邻苯二甲酸酯类(PAEs)塑化剂的来源和风险控制进行了研究。针对植物油加工企业实际情况,分别从油料及其包装、加工,油脂接触的塑料制品进行全面排查和分析PAEs来源。结果表明:油料在种植过程中吸收了塑化剂导致其本身含有一定量的塑化剂;采用PP编织袋不会对油料造成塑化剂污染;油料在预榨之前有效地清理塑料杂质,可减少毛油中PAEs含量;油脂生产过程中接触的输油软管和垫片、垫圈等塑料制品的PAEs含量、温度、时间与PAEs在食用植物油中的迁移量成正比,是植物油中塑化剂污染的主要因素。脱臭工艺可脱除一定量的塑化剂。结合植物油中塑化剂来源和防治措施,可降低植物油中塑化剂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植物油 邻苯二甲酸 塑化剂 来源 风险控制 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