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6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邻苯二甲酸单丁酯对菠菜生长的毒性效应及累积特征数据集
1
作者 戚姝姝 刘晓晨 《农业大数据学报》 2025年第1期132-140,共9页
由于我国农业生产过程中地膜的大量使用,邻苯二甲酸酯(Phthalate esters,PAEs)已成为土壤中普遍存在的有机污染物之一。邻苯二甲酸单丁酯(Monobutyl phthalate,MBP)、邻苯二甲酸单乙基己基酯(Monoethylhexyl phthalate,MEHP)等邻苯二甲... 由于我国农业生产过程中地膜的大量使用,邻苯二甲酸酯(Phthalate esters,PAEs)已成为土壤中普遍存在的有机污染物之一。邻苯二甲酸单丁酯(Monobutyl phthalate,MBP)、邻苯二甲酸单乙基己基酯(Monoethylhexyl phthalate,MEHP)等邻苯二甲酸单酯(Phthalate monoesters,MPEs)是PAEs代谢过程的重要中间产物,与PAEs长期共存于土壤环境。毒理学研究表明,这些代谢物具有同等甚至更强的内分泌干扰作用。因此,随着土壤中PAEs持续不断代谢所造成的MPEs累积会对作物产生潜在的毒性效应,并最终会通过食物链增加人类的健康风险。本文数据集选择菠菜为供试植物,通过设置6种不同浓度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ibutyl phthalate,DBP)和MBP观察2周内种子萌发情况和3种不同浓度盆栽实验重点研究DBP和MBP对菠菜生长、光合指标、品质及其抗氧化系统的影响获得相关数据集,同时对比分析菠菜对DBP和MBP的吸收和转运数据集,旨在探明MBP对菠菜生长的毒性效应及累积特征提供相应数据集,从而为全面评估土壤中PAEs及其代谢产物污染的生态风险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邻苯二甲酸丁酯 菠菜 种子萌发 生理 光合作用 吸收累积 数据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芦竹固相反硝化反应器脱氮效能及去除尾水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魏有芳 关姝琪 +4 位作者 王欢 王海燕 张艳杰 凌宇 郭璠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975-1985,共11页
邻苯二甲酸酯(phthalate esters,PAEs)类污染物不可避免地共存于污水厂尾水,其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ibutyl phthalate,DBP)是尾水中毒性和浓度较高的一类PAEs。目前固相反硝化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污水厂尾水深度脱氮,本研究构建了以芦竹为... 邻苯二甲酸酯(phthalate esters,PAEs)类污染物不可避免地共存于污水厂尾水,其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ibutyl phthalate,DBP)是尾水中毒性和浓度较高的一类PAEs。目前固相反硝化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污水厂尾水深度脱氮,本研究构建了以芦竹为植物碳源的固相反硝化反应器,探究了反应器的尾水脱氮和DBP去除效能。结果表明:①芦竹固相反硝化反应器能有效去除60μg/L DBP。实验组出水浓度为(3.50±0.38)μg/L,去除率为93.67%±0.72%。DBP出水浓度随着反硝化反应器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并在330 mm处基本实现对60μg/L DBP的完全去除。②DBP的存在不影响芦竹固相反硝化反应器对NO_(3)^(-)-N和TN的去除效果,实验组NO_(3)^(-)-N和TN出水浓度分别为(2.31±0.29)和(3.51±0.40)mg/L,去除率分别为84.49%±1.99%和79.35%±2.43%。③添加和无添加DBP反应器中,以有机物和氮代谢为主的Proteobacteria、Bacteroidota、Chloroflexi和Firmicutes仍为优势菌门,反硝化菌属(如Rhodocyclaceae、Sphaerotilus、Candidatus_Competibacter及Thauera)为优势菌属,其中编码硝酸盐还原酶的napA基因丰度最高。研究显示,芦竹固相反硝化反应器基本能够完全去除60μg/L DBP,并同时具有良好的反硝化脱氮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竹 固相反硝化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 尾水 脱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对菜心代谢产物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唐崇杰 冼陈洁 陈梦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86-798,共13页
为研究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i-n-butyl phthalate,DBP)胁迫对菜心代谢产物组成的影响,本文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通过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DBP胁迫下菜心不同组织代谢产物的差异及其关键通路进行研究。结果... 为研究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i-n-butyl phthalate,DBP)胁迫对菜心代谢产物组成的影响,本文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通过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DBP胁迫下菜心不同组织代谢产物的差异及其关键通路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不同DBP浓度胁迫下菜心不同组织存在明显差异的代谢产物有105种,主要分布在36条代谢途径中。P<0.05的代谢途径有3条,即色氨酸代谢(Tryptophan metabolism)、苯丙氨酸代谢(Phenylalanine metabolism)和丁酸代谢(Butanoate metabolism)。研究表明,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可直观反映DBP对菜心代谢产物组成的影响,为后续开发农作物关键通路上的靶向化学调控剂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靶向代谢组学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 菜心 不同组织 代谢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油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高灵敏检测技术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向成艳 刘品品 +2 位作者 唐晓倩 张奇 李培武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40-1147,共8页
食用油在生产、加工、储存各环节中,易受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i-butyl phthalate,DBP)污染。本文以单克隆抗体为识别元件,建立并优化了食用油DBP的高灵敏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方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结果显示,在抗... 食用油在生产、加工、储存各环节中,易受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i-butyl phthalate,DBP)污染。本文以单克隆抗体为识别元件,建立并优化了食用油DBP的高灵敏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方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结果显示,在抗原包被浓度为1μg/mL,4%脱脂乳粉作为封闭剂,磷酸缓冲液pH 7.4,离子浓度为20mmol/L,甲醇浓度为40%条件下,该ELISA方法的灵敏度(IC_(50))为16.29 ng/mL,检测范围为0.33~94.45 ng/mL(IC_(90)~IC_(10)),LOD(IC_(90))为0.33 ng/mL。通过食用油加标试验建立基质标准曲线,灵敏度(IC_(50))为92.57 ng/mL,检测范围为2.44~606.12 ng/mL(IC_(90)~IC_(10)),LOD(IC_(90))为2.44 ng/mL。在食用油样品中分别添加浓度为40 ng/mL、120 ng/mL、200 ng/mL的DBP标准品,回收率为71.34%~97.23%,变异系数为1.05%~6.38%,采用建立的DBP-ELISA检测方法分别对大豆油、玉米油等实际样品进行检测,结果与国标检测方法相关性达到99.17%,表明建立的ELISA方法可用于食用油实际样品中DBP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油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酶联免疫吸附 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对斑马鱼(Brachydanio rerio)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5
5
作者 李文英 熊丽 +3 位作者 刘荣 蒋园 胡芹芹 王黎明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1期117-122,共6页
为了研究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将斑马鱼(Brachydanio rerio)暴露于DBP5个浓度组中96h急性染毒,测得其半致死浓度(96h-LC50)为8.51mg·L-1,从而得出其安全浓度为0.85mg·L-1.在此基础上,等对数浓度差设置... 为了研究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将斑马鱼(Brachydanio rerio)暴露于DBP5个浓度组中96h急性染毒,测得其半致死浓度(96h-LC50)为8.51mg·L-1,从而得出其安全浓度为0.85mg·L-1.在此基础上,等对数浓度差设置4个质量浓度0.38、0.85、1.90、4.25mg·L-1进行20d慢性染毒,期间每5d测定斑马鱼的体重、肝重和鳃重,同时测定斑马鱼肝脏、鳃中SOD酶和ATPase活性.结果表明,斑马鱼比肝重总体随DBP浓度的增加和暴露时间的延长而升高(p<0.01),而比鳃重总体变化不大.随DBP浓度增大和暴露时间延长,斑马鱼肝脏、鳃中SOD酶和ATPase活性均显著受到抑制(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 毒性 斑马鱼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腺三磷酸酶(ATPas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对斜生栅藻的致毒效应研究 被引量:43
6
作者 胡芹芹 熊丽 +1 位作者 田裴秀子 李文英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1期87-92,共6页
为了评估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采用室内培养的方法,研究了DBP对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的急性毒性效应.实验设置5个暴露组(5、10、20、50、100mg·L-1)和1个对照组(0mg·L-1),暴露96h后分别测定... 为了评估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采用室内培养的方法,研究了DBP对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的急性毒性效应.实验设置5个暴露组(5、10、20、50、100mg·L-1)和1个对照组(0mg·L-1),暴露96h后分别测定DBP对斜生栅藻生长量、光合色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暴露组DBP对斜生栅藻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随DBP暴露浓度的增大,藻细胞密度逐渐降低,显示出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DBP对斜生栅藻的24、48、72、96h的EC50值分别为3.31、15.49、1.95、2.21mg·L-1.叶绿素a、b及类胡萝卜素含量随着DBP暴露浓度的增大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均为低浓度(5~10mg·L-1)上升,高浓度(10~100mg·L-1)下降.随DBP暴露浓度的增大,斜生栅藻SOD活性表现为先激活后抑制,在20mg·L-1时SOD活性达到最大值(与对照比较,p<0.05);当DBP暴露浓度≥10mg·L-1时,MDA含量随DBP浓度的增大显著增加(与对照比较,p<0.05,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 斜生栅藻 光合色素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丙二醛(MD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与卵清白蛋白(OVA)联合染毒对小鼠肺脏和脾脏组织的氧化应激 被引量:1
7
作者 陈绍恢 尤会会 +3 位作者 毛琳 问华肖 叶染枫 杨旭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37-542,共6页
为研究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ibutylphthalate,DBP)单独染毒及与卵清白蛋白(ovalbumin,OVA)联合染毒对小鼠肺脏和脾脏组织氧化应激的作用,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8组:(1)未处理对照组(生理盐水组);(2)0.5mg·kg-1DBP染毒组;(3)5.0mg·... 为研究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ibutylphthalate,DBP)单独染毒及与卵清白蛋白(ovalbumin,OVA)联合染毒对小鼠肺脏和脾脏组织氧化应激的作用,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8组:(1)未处理对照组(生理盐水组);(2)0.5mg·kg-1DBP染毒组;(3)5.0mg·kg-1DBP染毒组;(4)50mg·kg-1DBP染毒组;(5)1.67mg·kg-1OVA单独染毒组;(6)0.5mg·kg-1DBP与1.67mg·kg-1OVA联合染毒组;(7)5.0mg·kg-1DBP与1.67mg·kg-1OVA联合染毒组;(8)50mg·kg-1DBP与1.67mg·kg-1OVA联合染毒组。未处理对照组和DBP染毒组每天按体质量给予生理盐水和DBP灌胃。2周后,测定肺脏组织活性氧物种(ROS)、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脾脏组织ROS、GSH含量。结果显示,联合染毒组相较于其他组的肺脏组织各指标均有不同的显著性差异(P<0.05),联合染毒组的脾脏组织中ROS含量较其他组有显著差异(P<0.05),而GSH含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说明,DBP与OVA联合染毒能够增强肺脏组织的氧化应激作用,对于脾脏组织的氧化应激作用不明显;DBP在联合染毒中显示一定免疫佐剂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卵清白蛋白 小鼠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胁迫对三疣梭子蟹亚急性毒性 被引量:1
8
作者 胡丹丹 王春琳 +3 位作者 宋微微 母昌考 刘帅 李荣华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53-461,共9页
研究不同浓度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对三疣梭子蟹相关酶活的影响及组织损伤。设置了三个处理浓度(0.03 mg/L、0.2 mg/L和0.4 mg/L)分别在第0、5、10、15、20 d进行取样。结果表明,随着DBP浓度的增大,三疣梭子蟹死亡率升高。在0.03 mg/L... 研究不同浓度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对三疣梭子蟹相关酶活的影响及组织损伤。设置了三个处理浓度(0.03 mg/L、0.2 mg/L和0.4 mg/L)分别在第0、5、10、15、20 d进行取样。结果表明,随着DBP浓度的增大,三疣梭子蟹死亡率升高。在0.03 mg/L浓度组胁迫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呈现升高-下降交替波动,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第10 d低于对照组(P<0.05),其余时间与对照组持平,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在第5 d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此后一直保持对照组水平;在0.2 mg/L浓度组胁迫下,血清SOD活性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POD活性变化不明显,CAT活性先下降后升高,此后恢复到对照组水平,ACP活性在第15 d出现最高值,其余时间与对照组持平,AKP活性呈现先升高后恢复的波动趋势;0.4 mg/L浓度组SOD、CAT和AKP活性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POD活性和ACP活性在第20 d较对照组低(P<0.05),其余时间与对照组持平。组织切片观察可见,DBP胁迫损伤了三疣梭子蟹肝胰腺和鳃组织,DBP浓度越大,胁迫时间越长,损伤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 三疣梭子蟹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过氧化氢酶(CAT) 组织切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土及其提取腐植酸组分对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的吸附解吸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王晓丹 向垒 +3 位作者 陈晓红 陈学斌 莫测辉 蔡全英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11-1117,共7页
采用批处理试验研究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1~12 mg·L-1)在水稻土及其提取腐植酸组分中的吸附-解吸行为。结果表明,DBP在水稻土及其腐植酸组分中的吸附分别在48 h和24 h内达到平衡,吸附动力学过程均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方程(R2>0.99... 采用批处理试验研究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1~12 mg·L-1)在水稻土及其提取腐植酸组分中的吸附-解吸行为。结果表明,DBP在水稻土及其腐植酸组分中的吸附分别在48 h和24 h内达到平衡,吸附动力学过程均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方程(R2>0.997),是涉及表面扩散和颗粒内扩散吸附过程。不同温度条件下(15、25、35℃)吸附等温线均符合Freundlich方程(R2>0.901)。吸附过程属于熵增的自发吸热物理吸附过程,其中腐植酸组分(K_(oc)值为925~7691 m L·g-1)对DBP的吸附性能强于水稻土(K_(oc)值为524~3565 m L·g-1),这与其有机质含量较高有关。解吸实验(25℃)显示,水稻土及其腐植酸组分也符合Freundlich方程(R^2>0.870),其中水稻土对DBP的解吸存在明显滞后现象,但其腐植酸成分对DBP解吸的滞后现象不显著,即其吸附的DBP较易再次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水稻土 腐植酸 吸附 解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在不同品种菜心-土壤系统的累积 被引量:39
10
作者 曾巧云 莫测辉 +1 位作者 蔡全英 吴启堂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33-336,共4页
在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污染的水稻土中盆栽不同品种菜心,采用GC/MS研究了菜心-土壤系统中DBP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菜心茎叶和根系对DBP的吸收累积存在明显差异;不同品种菜心茎叶中DBP含量与其叶面积大小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 在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污染的水稻土中盆栽不同品种菜心,采用GC/MS研究了菜心-土壤系统中DBP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菜心茎叶和根系对DBP的吸收累积存在明显差异;不同品种菜心茎叶中DBP含量与其叶面积大小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不同品种菜心-土壤系统中DBP的分布特征明显不同,新选45天油菜心表现为茎叶和根系中DBP含量较低,盆栽后土壤中DBP含量也较低;特青60天菜心和新选油青四九菜心表现为茎叶和根系中DBP含量较低,但盆栽后土壤中DBP含量较高;油青60天菜心表现为茎叶和根系中DBP含量较高,盆栽后土壤中DBP含量也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 菜心 水稻土 累积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土微生物丰度和多样性对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污染的响应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志刚 由义敏 +5 位作者 徐伟慧 苏云鹏 胡影 刘帅 胡云龙 赵晓松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725-1730,共6页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i-n-butyl phthalate,DBP)是一种在环境中广泛存在的有机污染物,已被中国环境检测中心和美国环保署列为优先控制污染物。该研究探讨了黑土微生物丰度和多样性对不同浓度DBP(0、5、10、20和40 mg·kg^(-1))污染的...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i-n-butyl phthalate,DBP)是一种在环境中广泛存在的有机污染物,已被中国环境检测中心和美国环保署列为优先控制污染物。该研究探讨了黑土微生物丰度和多样性对不同浓度DBP(0、5、10、20和40 mg·kg^(-1))污染的响应。研究结果基本表明,黑土中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生长(数量)对DBP污染均表现为被抑制效应,且在污染初期抑制效应与DBP浓度呈正相关,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有减缓的趋势,但在短期(25 d)内并未完全消除。为了确证这一结果,选择了4种有代表性的微生物,做了进一步的研究。结果同样表明自生固氮菌、亚硝酸氧化菌和磷细菌的生长均受到DBP污染的抑制,且抑制效应与DBP污染浓度呈显著性正相关(P=0.05);但是铁细菌的生长(数量)却受到了DBP污染的促进,且增幅与DBP污染浓度呈现正相关。采用RAPD方法研究表明,黑土微生物的丰富度和Shannon-Weanier多样性受到DBP污染的抑制,且10、20和40 mg·kg^(-1)的污染浓度处理的抑制效应在25 d内并未完全消除。因此,可以得出结论:DBP污染改变了黑土微生物区系结构和功能代谢菌群数量,降低了黑土微生物的多样性与丰度,从而有可能影响黑土的生态系统功能,威胁黑土的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 黑土 微生物区系 功能微生物 微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土微生物量和酶活性对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污染的响应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志刚 赵晓松 +6 位作者 徐伟慧 苏云鹏 由义敏 刘帅 胡影 胡云龙 张颖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99-205,共7页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i-n-butyl phthalate,DBP)是一种在环境中广泛存在的有毒有机化合物,已被我国列为优先控制污染物之一。本研究探讨了不同浓度的DBP污染对黑土呼吸、微生物量以及黑土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DBP污染处理的黑土呼吸速...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i-n-butyl phthalate,DBP)是一种在环境中广泛存在的有毒有机化合物,已被我国列为优先控制污染物之一。本研究探讨了不同浓度的DBP污染对黑土呼吸、微生物量以及黑土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DBP污染处理的黑土呼吸速率和微生物量碳较对照均显著增加;微生物氮在DBP污染过程中呈"降低-升高-降低"波动性变化;微生物磷与DBP污染浓度呈显著负相关;DBP对黑土多酚氧化酶表现为先促进后抑制,对转化酶和蛋白酶活性表现为低浓度促进而高浓度抑制;在DBP污染过程中脲酶呈现被激活状态;黑土过氧化氢酶和酸性磷酸酶均受到DBP污染的显著抑制。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土壤微生物量、土壤酶活性与DBP污染浓度之间存在着高度的相关性。由此可推断,DBP污染改变了黑土呼吸、微生物量和酶学活性的代谢特征,进而有可能影响了黑土的生态系统功能,威胁到黑土的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 土壤呼吸 微生物量 土壤酶 黑土 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含量与发射药燃烧游离碳生成量的关系 被引量:4
13
作者 郑文芳 潘仁明 +2 位作者 蔺向阳 郭长平 傅晓莉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30-334,共5页
采用最小自由能法计算研究了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对双基发射药燃烧生成游离碳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双基发射药配方中,DBP的含量对其燃烧生成游离碳有显著影响。该发射药的燃烧具有一个游离碳生成的DBP临界含量值,超过该临界值,游离... 采用最小自由能法计算研究了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对双基发射药燃烧生成游离碳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双基发射药配方中,DBP的含量对其燃烧生成游离碳有显著影响。该发射药的燃烧具有一个游离碳生成的DBP临界含量值,超过该临界值,游离碳的生成量将随着DBP含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加;提高配方中的硝化甘油含量和降低燃烧平衡压力可使该临界值升高。在计算研究基础上,建立了双基发射药燃烧生成游离碳的DBP临界含量值与硝化甘油含量以及燃烧平衡压力之间的关系函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双基发射药 燃烧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 游离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对汉氏棱鳀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秦洁芳 陈海刚 +2 位作者 蔡文贵 杨涛 贾晓平 《南方水产科学》 CAS 2011年第2期29-34,共6页
采用海洋中上层鱼类汉氏棱鳀(Thryssa ham iltonii)为试验生物,研究了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对海洋鱼类的毒性。结果显示,DBP对汉氏棱鳀的24 h、48 h和96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LC50)分别为3.75 mg.L-1、1.52 m.gL-1和0.94 m.gL-1,安全质... 采用海洋中上层鱼类汉氏棱鳀(Thryssa ham iltonii)为试验生物,研究了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对海洋鱼类的毒性。结果显示,DBP对汉氏棱鳀的24 h、48 h和96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LC50)分别为3.75 mg.L-1、1.52 m.gL-1和0.94 m.gL-1,安全质量浓度为0.07 m.gL-1。DBP对汉氏棱鳀内脏团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第24小时表现为0.07 m.gL-1浓度组受诱导而0.55 m.gL-1浓度组被抑制,而第72小时0.07 m.gL-1浓度组被抑制而0.14 m.gL-1组被诱导升高,其他浓度组无显著变化;脑中各浓度组则表现为第24小时受到明显的诱导而到第72小时被抑制。DBP胁迫下仅第24小时引起了2组织细胞氧化损伤,细胞脂质过氧化物(MDA)的质量摩尔浓度都明显升高。内脏团中的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表现为0.07 m.gL-1浓度组受诱导升高而其他浓度组被抑制;而脑中0.55 m.gL-1浓度组为先受诱导升高后被抑制降低,其他浓度组则一直表现为受诱导升高。结果表明,DBP在此试验质量浓度下对汉氏棱鳀产生了明显的毒性作用,对海洋生物存在危害,应对其海洋环境生态风险加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氏棱鳀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细胞脂质过氧化物(MDA) 乙酰胆碱酯酶(ACh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接枝改性聚丙烯纤维对水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吸附 被引量:6
15
作者 袁峰 魏俊富 +1 位作者 汤恩旗 赵孔银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1-24,共4页
采用60Coγ射线共辐照的方法将丙烯酸丁酯(BA)接枝到聚丙烯(PP)纤维上,用红外光谱(IR)和扫描电镜(SEM)对接枝产物进行了表征.接枝纤维对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的吸附结果表明:该纤维对DBP的动力学吸附符合Lagergren二级动力学吸附模型,... 采用60Coγ射线共辐照的方法将丙烯酸丁酯(BA)接枝到聚丙烯(PP)纤维上,用红外光谱(IR)和扫描电镜(SEM)对接枝产物进行了表征.接枝纤维对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的吸附结果表明:该纤维对DBP的动力学吸附符合Lagergren二级动力学吸附模型,当DBP质量浓度为20 mg/L时,吸附在60 min达到平衡,平衡吸附量为5.04 mg/g;当DBP质量浓度为15 mg/L时,DBP去除效果最佳达到79.47%;当DBP质量浓度为10 mg/L时,接枝纤维对DBP的吸附容量达到2.88 mg/g,而原纤维在此浓度下对DBP的吸附容量仅为0.63mg/g,吸附能力提高了4.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丙烯酸丁酯 辐照接枝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合成的TiO_2-SO_4^(2-)型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唐唐敏 黄仲涛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46-48,共3页
对用于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合成的TiO_2—SO_4^(2-)型固体超强酸催化剂进行了研究。考察了H_2SO_4浓度、与H_2SO_4接触时间、焙烧温度和时间等制备条件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并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原料醇酐摩尔比、酯化温度对产品DBP收... 对用于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合成的TiO_2—SO_4^(2-)型固体超强酸催化剂进行了研究。考察了H_2SO_4浓度、与H_2SO_4接触时间、焙烧温度和时间等制备条件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并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原料醇酐摩尔比、酯化温度对产品DBP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TiO_2—SO_4^(2-)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最佳工艺为,采用1N H_2SO_4淋洗TiO_2·nH_2O粉末,并在500℃焙烧3小时。醇酐酯化反应随催化剂用量、醇酐摩尔比和酯化温度的增加,DBP收率随之增加,但催化剂用量3.0~3.5%、醇酐摩尔比2.5、酯化温度155℃,回流5小时,DBP收率可达100%。以TiO_2—SO_4^(2-)固体超强酸替代H_2SO_4用于DBP合成,具有工业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bp 苯二甲酯酯 固体超强酸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μ-H_2O-桥联均相铁(Ⅲ)催化剂的合成及其对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降解性能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军 谢晟瑜 +3 位作者 陈扬 王新鑫 沈昊宇 夏清华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745-1752,共8页
合成了μ-水桥联的双核铁(Ⅲ)配合物[Fe_2(μ-H_2O)(TS)_4(H_2O)_2]_2Cl_4·4H_2O](μ-H_2O-Fe(Ⅲ)-TS)(TS=N,N'-triethylentetramine-salicylideimine;即三乙烯四胺水杨醛亚胺),并以其为催化剂、通过类Fenton反应考察了其对邻... 合成了μ-水桥联的双核铁(Ⅲ)配合物[Fe_2(μ-H_2O)(TS)_4(H_2O)_2]_2Cl_4·4H_2O](μ-H_2O-Fe(Ⅲ)-TS)(TS=N,N'-triethylentetramine-salicylideimine;即三乙烯四胺水杨醛亚胺),并以其为催化剂、通过类Fenton反应考察了其对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的催化降解性质.结果表明,μ-H_2O-Fe(Ⅲ)-TS在可见光条件下即可对DBP进行高效催化降解.采用UV-vis谱监测了μ-H_2O-Fe(Ⅲ)/DBP/可见光体系在加入H_2O_2前后不同时间的光谱,结果表明催化剂的活性位点可能为Fe(Ⅲ)-H_2O-Fe(Ⅲ)中心,形成了有利于H_2O_2活化的Fe(Ⅲ)-H_2O-Fe(Ⅲ)-H_2O_2过渡态,使得·OH可以在可见光作用下便可产生.降解实验研究表明,在pH值3.0—8.0范围内,μ-H_2O-Fe(Ⅲ)-TS的浓度为1.16—11.56μmol·L-1,H_2O_2的浓度为0.408—40.8 mmol·L-1,μ-H_2O-Fe(Ⅲ)-TS/H_2O_2/可见光体系均能在5 min内对浓度为14.39—143.88μmol·L^(-1)的DBP实现近100%降解,较普通Fenton反应体系有更宽的pH适用范围.μ-H_2O-Fe(Ⅲ)-TS可循环使用,是有优异潜力的水中DBP绿色降解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μ-水桥联的双核铁(Ⅲ)配合物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 类FENTON反应 催化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腐殖酸共存条件下NF90纳滤膜去除水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被引量:3
18
作者 程爱华 王磊 王旭东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1-95,共5页
水中共存有机物会对纳滤产生影响,以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为对象,研究了NF90膜对纯水、模拟水和河水中DBP的去除效果。DBP的初始质量浓度为100μg/L。结果表明,NF90膜能实现对微量DBP的有效去除,截留率高达90%以上;在模拟水中,腐殖酸... 水中共存有机物会对纳滤产生影响,以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为对象,研究了NF90膜对纯水、模拟水和河水中DBP的去除效果。DBP的初始质量浓度为100μg/L。结果表明,NF90膜能实现对微量DBP的有效去除,截留率高达90%以上;在模拟水中,腐殖酸共存时,会引起膜通量的下降和截留率的上升,pH为7时,截留率最高,其他无机离子(K+、Ca2+)的加入,会减小膜通量增大截留率,其中,Ca2+的影响尤为明显;河水中的无机物和有机物成分复杂,膜通量会进一步减小,截留率进一步提高;纳滤初期,吸附会影响截留率,6 h后吸附达到饱和,稳定运行96 h后,膜污染会引起膜通量和截留率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 纳滤膜 腐殖酸 去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典型细菌的生长和氧化应激酶对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响应 被引量:3
19
作者 胡影 王志刚 +5 位作者 徐伟慧 胡云龙 刘帅 由义敏 赵晓松 苏云鹏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225-1229,共5页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i-n-butyl phthalate,DBP)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对环境构成严重威胁,现已被中国环境监测中心列入优先控制污染物名单。本研究从黑土中分离出两种典型细菌B.subtilis D13和E.coli Q5,以液体培养法接种...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i-n-butyl phthalate,DBP)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对环境构成严重威胁,现已被中国环境监测中心列入优先控制污染物名单。本研究从黑土中分离出两种典型细菌B.subtilis D13和E.coli Q5,以液体培养法接种于添加不同质量浓度(0、5、10、20、40、80 mg·L^(-1))DBP的LB培养基中,测定两种菌株的生长曲线;以分光光度法测定其氧化应激酶系对DBP胁迫的应答反应。结果表明,(1)DBP污染可抑制细菌生长,在对数生长期抑制作用显著,但随着污染时间的延长,B.subtilis D13菌株生长量呈恢复趋势,抑制作用减缓;DBP污染对E.coli Q5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且菌株生长未出现恢复趋势。(2)经DBP培养,6 h时两种菌株的抗氧化应激酶对污染出现应答反应,SOD活性随着污染物浓度的升高而增加。(3)两种细菌的CAT、GST活性与SOD活性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酶活呈现DBP低浓度诱导而高浓度抑制的趋势。实验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DBP对微生物的生态毒理效应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污染 细菌的氧化应激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连续化生产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岳金彩 吕海霞 +2 位作者 谭心舜 郑世清 韩方煜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562-565,共4页
丁醇、苯酐的连续酯化及反应副产物丁醚的连续脱除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DBP)连续化工艺的关键。应用酯化反应动力学 ,确定了连续酯化的流程及操作条件 ,苯酐的转化率达到 99.8%以上。考核了循环醇中丁醚含量对酯化釜中过量醇的影响规律 ... 丁醇、苯酐的连续酯化及反应副产物丁醚的连续脱除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DBP)连续化工艺的关键。应用酯化反应动力学 ,确定了连续酯化的流程及操作条件 ,苯酐的转化率达到 99.8%以上。考核了循环醇中丁醚含量对酯化釜中过量醇的影响规律 ,确定了脱醚系统合适的进料组成为丁醚质量分数 2 0 %左右。在此进料条件下根据丁醇、丁醚、水的汽 -液 -液平衡关系 ,应用双塔流程进行丁醚的分离操作 ,使副产物丁醚连续脱除并得到高附加值的高纯度丁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连续化 生产工艺 研究 dbp 连续酯化 精馏 丁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