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0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邻苯二甲酸单丁酯对菠菜生长的毒性效应及累积特征数据集
1
作者 戚姝姝 刘晓晨 《农业大数据学报》 2025年第1期132-140,共9页
由于我国农业生产过程中地膜的大量使用,邻苯二甲酸酯(Phthalate esters,PAEs)已成为土壤中普遍存在的有机污染物之一。邻苯二甲酸单丁酯(Monobutyl phthalate,MBP)、邻苯二甲酸单乙基己基酯(Monoethylhexyl phthalate,MEHP)等邻苯二甲... 由于我国农业生产过程中地膜的大量使用,邻苯二甲酸酯(Phthalate esters,PAEs)已成为土壤中普遍存在的有机污染物之一。邻苯二甲酸单丁酯(Monobutyl phthalate,MBP)、邻苯二甲酸单乙基己基酯(Monoethylhexyl phthalate,MEHP)等邻苯二甲酸单酯(Phthalate monoesters,MPEs)是PAEs代谢过程的重要中间产物,与PAEs长期共存于土壤环境。毒理学研究表明,这些代谢物具有同等甚至更强的内分泌干扰作用。因此,随着土壤中PAEs持续不断代谢所造成的MPEs累积会对作物产生潜在的毒性效应,并最终会通过食物链增加人类的健康风险。本文数据集选择菠菜为供试植物,通过设置6种不同浓度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ibutyl phthalate,DBP)和MBP观察2周内种子萌发情况和3种不同浓度盆栽实验重点研究DBP和MBP对菠菜生长、光合指标、品质及其抗氧化系统的影响获得相关数据集,同时对比分析菠菜对DBP和MBP的吸收和转运数据集,旨在探明MBP对菠菜生长的毒性效应及累积特征提供相应数据集,从而为全面评估土壤中PAEs及其代谢产物污染的生态风险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邻苯二甲酸丁酯 菠菜 种子萌发 生理 光合作用 吸收累积 数据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油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高灵敏检测技术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向成艳 刘品品 +2 位作者 唐晓倩 张奇 李培武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40-1147,共8页
食用油在生产、加工、储存各环节中,易受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i-butyl phthalate,DBP)污染。本文以单克隆抗体为识别元件,建立并优化了食用油DBP的高灵敏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方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结果显示,在抗... 食用油在生产、加工、储存各环节中,易受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i-butyl phthalate,DBP)污染。本文以单克隆抗体为识别元件,建立并优化了食用油DBP的高灵敏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方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结果显示,在抗原包被浓度为1μg/mL,4%脱脂乳粉作为封闭剂,磷酸缓冲液pH 7.4,离子浓度为20mmol/L,甲醇浓度为40%条件下,该ELISA方法的灵敏度(IC_(50))为16.29 ng/mL,检测范围为0.33~94.45 ng/mL(IC_(90)~IC_(10)),LOD(IC_(90))为0.33 ng/mL。通过食用油加标试验建立基质标准曲线,灵敏度(IC_(50))为92.57 ng/mL,检测范围为2.44~606.12 ng/mL(IC_(90)~IC_(10)),LOD(IC_(90))为2.44 ng/mL。在食用油样品中分别添加浓度为40 ng/mL、120 ng/mL、200 ng/mL的DBP标准品,回收率为71.34%~97.23%,变异系数为1.05%~6.38%,采用建立的DBP-ELISA检测方法分别对大豆油、玉米油等实际样品进行检测,结果与国标检测方法相关性达到99.17%,表明建立的ELISA方法可用于食用油实际样品中DBP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油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酶联免疫吸附 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芦竹固相反硝化反应器脱氮效能及去除尾水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魏有芳 关姝琪 +4 位作者 王欢 王海燕 张艳杰 凌宇 郭璠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975-1985,共11页
邻苯二甲酸酯(phthalate esters,PAEs)类污染物不可避免地共存于污水厂尾水,其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ibutyl phthalate,DBP)是尾水中毒性和浓度较高的一类PAEs。目前固相反硝化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污水厂尾水深度脱氮,本研究构建了以芦竹为... 邻苯二甲酸酯(phthalate esters,PAEs)类污染物不可避免地共存于污水厂尾水,其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ibutyl phthalate,DBP)是尾水中毒性和浓度较高的一类PAEs。目前固相反硝化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污水厂尾水深度脱氮,本研究构建了以芦竹为植物碳源的固相反硝化反应器,探究了反应器的尾水脱氮和DBP去除效能。结果表明:①芦竹固相反硝化反应器能有效去除60μg/L DBP。实验组出水浓度为(3.50±0.38)μg/L,去除率为93.67%±0.72%。DBP出水浓度随着反硝化反应器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并在330 mm处基本实现对60μg/L DBP的完全去除。②DBP的存在不影响芦竹固相反硝化反应器对NO_(3)^(-)-N和TN的去除效果,实验组NO_(3)^(-)-N和TN出水浓度分别为(2.31±0.29)和(3.51±0.40)mg/L,去除率分别为84.49%±1.99%和79.35%±2.43%。③添加和无添加DBP反应器中,以有机物和氮代谢为主的Proteobacteria、Bacteroidota、Chloroflexi和Firmicutes仍为优势菌门,反硝化菌属(如Rhodocyclaceae、Sphaerotilus、Candidatus_Competibacter及Thauera)为优势菌属,其中编码硝酸盐还原酶的napA基因丰度最高。研究显示,芦竹固相反硝化反应器基本能够完全去除60μg/L DBP,并同时具有良好的反硝化脱氮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竹 固相反硝化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 尾水 脱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对菜心代谢产物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唐崇杰 冼陈洁 陈梦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86-798,共13页
为研究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i-n-butyl phthalate,DBP)胁迫对菜心代谢产物组成的影响,本文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通过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DBP胁迫下菜心不同组织代谢产物的差异及其关键通路进行研究。结果... 为研究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i-n-butyl phthalate,DBP)胁迫对菜心代谢产物组成的影响,本文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通过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DBP胁迫下菜心不同组织代谢产物的差异及其关键通路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不同DBP浓度胁迫下菜心不同组织存在明显差异的代谢产物有105种,主要分布在36条代谢途径中。P<0.05的代谢途径有3条,即色氨酸代谢(Tryptophan metabolism)、苯丙氨酸代谢(Phenylalanine metabolism)和丁酸代谢(Butanoate metabolism)。研究表明,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可直观反映DBP对菜心代谢产物组成的影响,为后续开发农作物关键通路上的靶向化学调控剂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靶向代谢组学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 菜心 不同组织 代谢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在不同品种菜心-土壤系统的累积 被引量:39
5
作者 曾巧云 莫测辉 +1 位作者 蔡全英 吴启堂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33-336,共4页
在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污染的水稻土中盆栽不同品种菜心,采用GC/MS研究了菜心-土壤系统中DBP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菜心茎叶和根系对DBP的吸收累积存在明显差异;不同品种菜心茎叶中DBP含量与其叶面积大小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 在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污染的水稻土中盆栽不同品种菜心,采用GC/MS研究了菜心-土壤系统中DBP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菜心茎叶和根系对DBP的吸收累积存在明显差异;不同品种菜心茎叶中DBP含量与其叶面积大小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不同品种菜心-土壤系统中DBP的分布特征明显不同,新选45天油菜心表现为茎叶和根系中DBP含量较低,盆栽后土壤中DBP含量也较低;特青60天菜心和新选油青四九菜心表现为茎叶和根系中DBP含量较低,但盆栽后土壤中DBP含量较高;油青60天菜心表现为茎叶和根系中DBP含量较高,盆栽后土壤中DBP含量也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 菜心 水稻土 累积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对斑马鱼(Brachydanio rerio)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5
6
作者 李文英 熊丽 +3 位作者 刘荣 蒋园 胡芹芹 王黎明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1期117-122,共6页
为了研究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将斑马鱼(Brachydanio rerio)暴露于DBP5个浓度组中96h急性染毒,测得其半致死浓度(96h-LC50)为8.51mg·L-1,从而得出其安全浓度为0.85mg·L-1.在此基础上,等对数浓度差设置... 为了研究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将斑马鱼(Brachydanio rerio)暴露于DBP5个浓度组中96h急性染毒,测得其半致死浓度(96h-LC50)为8.51mg·L-1,从而得出其安全浓度为0.85mg·L-1.在此基础上,等对数浓度差设置4个质量浓度0.38、0.85、1.90、4.25mg·L-1进行20d慢性染毒,期间每5d测定斑马鱼的体重、肝重和鳃重,同时测定斑马鱼肝脏、鳃中SOD酶和ATPase活性.结果表明,斑马鱼比肝重总体随DBP浓度的增加和暴露时间的延长而升高(p<0.01),而比鳃重总体变化不大.随DBP浓度增大和暴露时间延长,斑马鱼肝脏、鳃中SOD酶和ATPase活性均显著受到抑制(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 毒性 斑马鱼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腺三磷酸酶(ATPas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对3种蔬菜作物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8
7
作者 李轶修 周宝利 +1 位作者 刘娜 付亚文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17-220,224,共5页
采用不同浓度的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对茄子、黄瓜、辣椒3种蔬菜作物种子进行处理,研究其对3种蔬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05~1 mmol.L-1时随着浓度的升高,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对茄子和黄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促进作用逐... 采用不同浓度的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对茄子、黄瓜、辣椒3种蔬菜作物种子进行处理,研究其对3种蔬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05~1 mmol.L-1时随着浓度的升高,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对茄子和黄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促进作用逐渐增强。当浓度为1 mmol.L-1时,萌发效果最好;当浓度升高到4 mmol.L-1时,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对两种蔬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呈抑制作用。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对辣椒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速度、活力指数、根长以及苗高呈促进作用,且随浓度的增加而下降,最佳作用浓度为0.05 mmol.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茄子 黄瓜 辣椒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对斜生栅藻的致毒效应研究 被引量:43
8
作者 胡芹芹 熊丽 +1 位作者 田裴秀子 李文英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1期87-92,共6页
为了评估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采用室内培养的方法,研究了DBP对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的急性毒性效应.实验设置5个暴露组(5、10、20、50、100mg·L-1)和1个对照组(0mg·L-1),暴露96h后分别测定... 为了评估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采用室内培养的方法,研究了DBP对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的急性毒性效应.实验设置5个暴露组(5、10、20、50、100mg·L-1)和1个对照组(0mg·L-1),暴露96h后分别测定DBP对斜生栅藻生长量、光合色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暴露组DBP对斜生栅藻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随DBP暴露浓度的增大,藻细胞密度逐渐降低,显示出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DBP对斜生栅藻的24、48、72、96h的EC50值分别为3.31、15.49、1.95、2.21mg·L-1.叶绿素a、b及类胡萝卜素含量随着DBP暴露浓度的增大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均为低浓度(5~10mg·L-1)上升,高浓度(10~100mg·L-1)下降.随DBP暴露浓度的增大,斜生栅藻SOD活性表现为先激活后抑制,在20mg·L-1时SOD活性达到最大值(与对照比较,p<0.05);当DBP暴露浓度≥10mg·L-1时,MDA含量随DBP浓度的增大显著增加(与对照比较,p<0.05,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 斜生栅藻 光合色素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丙二醛(MD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高效降解菌H-2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 被引量:18
9
作者 金雷 陈瑜 +4 位作者 严忠雍 郭远明 祝银 龙举 顾蓓乔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202-206,共5页
为了获得高效广谱的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i-n-butyl phthalate,DBP)降解菌,本研究从长期受食品塑料垃圾污染的土壤中通过富集培养和分离纯化,获得一株DBP高效降解菌,命名为H-2。根据菌株的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RNA序列分析,将其鉴定... 为了获得高效广谱的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i-n-butyl phthalate,DBP)降解菌,本研究从长期受食品塑料垃圾污染的土壤中通过富集培养和分离纯化,获得一株DBP高效降解菌,命名为H-2。根据菌株的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RNA序列分析,将其鉴定为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 sp.)。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了菌株H-2对DBP的降解特性及对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的广谱性降解情况。结果表明:菌株H-2降解DBP的最适温度为30℃,最适pH值为7.0;在此最适条件下,菌株H-2在3 d内对100 mg/L DBP的降解率高达87.6%。菌株H-2能高效降解短链邻苯二甲酸二甲酯、邻苯二甲酸二乙酯和DBP,而对长链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的降解效果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类芽孢杆菌属 降解特性 降解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毒性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16
10
作者 纪红蕊 杜霞 +1 位作者 宋永彬 刘欣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30-235,共6页
针对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现状,探讨了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的肝脏与生殖毒性作用.检测了血浆和肝脏中的关键酶、精子活动力与畸形率,观察了肝脏和睾丸的病理改变.结果表明,DBP可以显著升高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碱性磷酸酶... 针对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现状,探讨了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的肝脏与生殖毒性作用.检测了血浆和肝脏中的关键酶、精子活动力与畸形率,观察了肝脏和睾丸的病理改变.结果表明,DBP可以显著升高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碱性磷酸酶(AKP)和丙二醛(MDA),显著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表明DBP会诱发小鼠肝脏发生脂质过氧化过程,引起早期的肝脏损伤.DBP能够穿透血-睾屏障,干扰精子的生长和发育过程.因此,DBP是一种对雄性生殖细胞具有潜在诱变危害的遗传毒性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肝脏毒性 生殖毒性 脂质过氧化损伤 血-睾屏障 精子活力 精子畸形率 病理改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V/H_2O_2体系光降解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研究 被引量:17
11
作者 陈德强 吴振斌 +2 位作者 成水平 钟飞 陈义群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0-52,共3页
研究了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在UV/H2O2体系中的光降解。结果表明:DBP在UV/H2O2体系中能很好地降解,且其光降解速率大于在单一UV辐照下的光降解速率;在pH为中性条件下DBP的光降解速率最快,而在强酸性或碱性条件下DBP的光降解速率均较低... 研究了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在UV/H2O2体系中的光降解。结果表明:DBP在UV/H2O2体系中能很好地降解,且其光降解速率大于在单一UV辐照下的光降解速率;在pH为中性条件下DBP的光降解速率最快,而在强酸性或碱性条件下DBP的光降解速率均较低;在一定H2O2浓度范围内,DBP的光降解速率随c(H2O2)的升高而增大,但当c(H2O2)过高时,其对.O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使DBP的光降解速率减慢。DBP的光降解速率随其初始质量浓度的增大而降低;在实验质量浓度范围内,DBP的光降解速率常数近似与其初始质量浓度成负一级反应动力学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UV/H2O2体系 光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垂直流构建湿地对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净化效果 被引量:10
12
作者 吴振斌 赵文玉 +3 位作者 周巧红 贺锋 成水平 傅贵萍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95-499,共5页
利用复合垂直流构建湿地系统去除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DBP) ,在处理DBP浓度为 9 84mg·l- 1的进水实验中 ,显示了良好的去除效果 .复合垂直流构建湿地系统独特的结构和水流方式 ,为湿地微生物活动制造了更有利的生境 .系统基质对DBP... 利用复合垂直流构建湿地系统去除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DBP) ,在处理DBP浓度为 9 84mg·l- 1的进水实验中 ,显示了良好的去除效果 .复合垂直流构建湿地系统独特的结构和水流方式 ,为湿地微生物活动制造了更有利的生境 .系统基质对DBP具有很强的吸附作用 ,以DBP为碳源的细菌和真菌对DBP的降解起了主要作用 ;处理系统下行流池具有较高的微生物丰度 ,是DBP降解的主要场所 .植物在构建湿地系统去除DBP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总之 ,复合垂直流构建湿地中基质、微生物和植物协同作用有利于DBP的净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复合垂直流构建湿地 净化 废水处理 生物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株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7
13
作者 段星春 易筱筠 +3 位作者 杨晓为 党志 卢桂宁 杨琛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937-1941,共5页
采用水-硅油双相体系从污染土壤中驯化分离到2株能够以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为惟一碳源和能源生长的菌株TS2H、TS2L,经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以及16SrDNA序列分析,菌株分别鉴定为乙酸钙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 calcoaceticus)和铜绿... 采用水-硅油双相体系从污染土壤中驯化分离到2株能够以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为惟一碳源和能源生长的菌株TS2H、TS2L,经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以及16SrDNA序列分析,菌株分别鉴定为乙酸钙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 calcoaceticus)和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对其降解DBP的特性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可能的生物降解途径。结果表明,菌株TS2H、TS2L在48h内对40mg·L-1初始浓度DBP的降解率分别达到98.64%、74.62%,TS2H降解DBP的中间代谢产物主要有邻苯二甲酸以及一些小分子酸类和醇类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微生物降解 邻苯二甲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致大鼠隐睾睾丸和附睾病理组织学改变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蒋君涛 马隆 +2 位作者 吴婷 张炜 王心如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60-363,F0004,共5页
目的: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孕晚期染毒诱导子代雄鼠隐睾的发生和探讨隐睾睾丸、附睾病理组织学的改变。方法:孕鼠40只,随机分组,在怀孕14~18天期间,每天分别灌胃给予大豆油(A组)、DBP100mg/kg(B组)、500mg/kg(C组)、800mg/kg(D组),出... 目的: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孕晚期染毒诱导子代雄鼠隐睾的发生和探讨隐睾睾丸、附睾病理组织学的改变。方法:孕鼠40只,随机分组,在怀孕14~18天期间,每天分别灌胃给予大豆油(A组)、DBP100mg/kg(B组)、500mg/kg(C组)、800mg/kg(D组),出生70天后观察雄仔鼠隐睾发生率及隐睾睾丸、附睾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C、D组雄仔鼠隐睾发生率为10.8%和63.5%;隐睾睾丸、附睾的脏器系数显著减轻;睾丸生精上皮萎缩,生精细胞层减少甚至消失,曲精小管体积减小;同时附睾管腔中精子缺如。电镜下隐睾睾丸中出现异常的支持细胞。结论:睾丸是DBP主要作用的靶器官;中、高剂量DBP孕晚期染毒可致雄仔鼠隐睾的发生、睾丸生精上皮的损害,从而影响其生育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隐睾 睾丸 附睾 支持细胞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小球藻对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富集与降解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刘华 沈新天 +1 位作者 孙丽娜 陈锡剑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391-2395,共5页
本实验选取一种典型的富营养化优势藻种普通小球藻(绿藻),研究该藻对典型内分泌干扰物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的富集和降解过程。实验在250mL锥形瓶中进行,采用气相色谱分析样品中DBP浓度变化。结果表明,普通小球藻对DBP有明显的富集,但... 本实验选取一种典型的富营养化优势藻种普通小球藻(绿藻),研究该藻对典型内分泌干扰物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的富集和降解过程。实验在250mL锥形瓶中进行,采用气相色谱分析样品中DBP浓度变化。结果表明,普通小球藻对DBP有明显的富集,但生物降解作用并不显著,且降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1)T=25℃,DBP初始浓度分别为0.198、1.82和4.85mg·L-1时,藻相中DBP浓度分别在12、1和1h达到最大,最大值分别为1.37、85.9和238mg·g-1DW;生物浓缩系数(BCFs)分别在12、1和1h达到最大,最大值分别为8.01×103、4.83×104和5.36×104;生物降解速率常数(kA)分别为0.00、0.80×10-3和0.30×10-3h-1。这可能是由于DBP初始浓度过低导致藻细胞中DBP浓度很小,从而藻对DBP的降解作用不明显;DBP初始浓度较高,对普通小球藻产生了毒性效应,从而抑制了藻的生长和藻体中相关酶的活性,导致降解程度较低。(2)DBP初始浓度约为2.00mg·L-1,实验温度分别为13℃和25℃时,藻相中DBP浓度和BCFs均在1h达到最大,最大值分别为24.0mg·g-1DW及1.23×104和85.9mg·g-1DW及4.83×104;kA分别为0.60×10-3和0.80×10-3h-1。这说明,在普通小球藻适宜生长温度范围内,温度升高有利于藻对DBP的生物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球藻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富集 生物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B-TiO2薄膜光催化臭氧氧化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来胜 陈乐 +2 位作者 祝万鹏 张彭义 韩文亚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55-60,共6页
研究了碳黑改性TiO2(CB-TiO2)薄膜催化剂光催化臭氧氧化典型有机污染物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过程,重点研究了臭氧投加量对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浓度降解和总有机碳(TOC)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光催化臭氧化(TiO2/UV/O3)过程... 研究了碳黑改性TiO2(CB-TiO2)薄膜催化剂光催化臭氧氧化典型有机污染物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过程,重点研究了臭氧投加量对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浓度降解和总有机碳(TOC)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光催化臭氧化(TiO2/UV/O3)过程的TOC去除率比光催化氧化(TiO2/UV)、单独臭氧化(O3)和光助臭氧化(UV/O3)过程明显增高.动力学研究表明,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完全矿化过程遵循零级反应,仅取决于臭氧浓度而与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浓度无关;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在TiO2/UV/O3作用下完全矿化的速率常数是UV/O3过程的1.2~1.76倍(同样臭氧浓度下),是TiO2/UV过程的2.24~3.5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光催化臭氧化 碳黑改性二氧化钛 总有机碳 TIO2薄膜 光催化氧化 臭氧氧化 总有机碳(TOC) TOC去除率 催化臭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对茄子根际土壤黄萎菌数量及土壤微生物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17
17
作者 周宝利 孙传齐 +2 位作者 韩琳 武建霞 雷斌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50-153,共4页
以西安绿茄为试材,采用不同浓度的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处理自根茄,研究了其对茄子根际土壤黄萎菌数量及土壤微生物组成的影响,探讨根系分泌物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对茄子根际土壤黄萎菌和土壤微生物种群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以西安绿茄为试材,采用不同浓度的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处理自根茄,研究了其对茄子根际土壤黄萎菌数量及土壤微生物组成的影响,探讨根系分泌物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对茄子根际土壤黄萎菌和土壤微生物种群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处理抑制了茄子根际黄萎菌的增殖,以0.5 mmol/L浓度处理效果最好,在开花期各处理中黄萎菌数量极显著低于对照;总体上,嫁接茄子根系分泌物模拟物质邻苯二甲酸二丁酯表现出增加了茄子根际微生物总量,降低真菌数量、增加了细菌和放线菌数量,提高了茄子根际土壤细菌与真菌的比例以及放线菌与真菌的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黄萎菌 根系分泌物 土壤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激素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光催化降解机理探讨 被引量:12
18
作者 费学宁 姜远光 +1 位作者 吕岩 张天永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9-63,共5页
以TiO2为催化剂,在紫外光照射下,研究了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水溶液的光催化降解。结果表明,TiO2能够有效催化降解溶液中的DBP,去除效率80.1%。降解过程中体系酸度发生明显变化,溶液初始 pH=6.0,反应6 h降至pH=3.57。采用色谱-质... 以TiO2为催化剂,在紫外光照射下,研究了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水溶液的光催化降解。结果表明,TiO2能够有效催化降解溶液中的DBP,去除效率80.1%。降解过程中体系酸度发生明显变化,溶液初始 pH=6.0,反应6 h降至pH=3.57。采用色谱-质谱联机技术对不同光照时间的降解混合物进行检测,分析得出在上述条件下DBP从侧链开始降解,可生成邻苯二甲酸单丁酯、苯甲酸甲酯和苯甲酸等中间体。光照6 h以上,苯甲酸是主要降解产物之一,在此条件下难于继续降解。并提出了DBP在上述条件下可能的降解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光催化降解 降解机理 二氧化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化感作用及其作用机理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耿广东 张素勤 程智慧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45-1048,共4页
以莴苣为试材,研究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对莴苣的化感作用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对莴苣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并随浓度的增加其抑制作用增大,当浓度达到1.5×10-2mol/L,莴苣种子完全... 以莴苣为试材,研究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对莴苣的化感作用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对莴苣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并随浓度的增加其抑制作用增大,当浓度达到1.5×10-2mol/L,莴苣种子完全被抑制。不同浓度的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影响莴苣体内SOD、POD、CAT和Ca2+-ATPase的活性,随其浓度的增加,莴苣体内的SOD、CAT和Ca2+-ATPase活性先上升后下降;而POD活性先下降后上升;MDA含量上升,细胞膜受到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莴苣 化感作用 化感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人群综合暴露评估 被引量:21
20
作者 张蕴晖 林玲 +1 位作者 阚海东 陈秉衡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51-656,共6页
为了解我国人群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的健康风险负荷,在国内外文献分析和现场监测数据的基础上,对我国DBP的人群暴露状况进行评估.结果表明,DBP广泛存在于环境和人体生物样品中,估计每日总摄入量为14.8μg/(kg·d),食物是其主要的... 为了解我国人群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的健康风险负荷,在国内外文献分析和现场监测数据的基础上,对我国DBP的人群暴露状况进行评估.结果表明,DBP广泛存在于环境和人体生物样品中,估计每日总摄入量为14.8μg/(kg·d),食物是其主要的摄入途径,占总摄入量的90.2%,其次为饮用水,占8.6%;说明我国人群DBP的污染已达一定负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健康危险度评价 长江三角洲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