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春秋时期联姻对邦交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徐杰令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6-62,共7页
春秋时期诸侯之间的联姻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和政治目的,这对于加强异姓甥舅之间的血缘关系,巩固相互之间军事和政治同盟,改善双方的邦交关系,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对此不可估计过高,联姻对邦交产生的负效应亦不可忽视,其于邦交... 春秋时期诸侯之间的联姻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和政治目的,这对于加强异姓甥舅之间的血缘关系,巩固相互之间军事和政治同盟,改善双方的邦交关系,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对此不可估计过高,联姻对邦交产生的负效应亦不可忽视,其于邦交中所起的作用和影响是有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邦交 邦交 联姻 婚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秋邦交思想述论 被引量:2
2
作者 徐杰令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06-110,共5页
春秋邦交思想作为政治家、外交家和思想家对现实社会邦交实践认识的升华和提高的结晶 ,时刻指导、约束着人们在邦交活动中的决策和行动。作为春秋邦交思想最高准则的德 ,包涵了礼、信、仁、义等各种观念。本文通过对不同时期德所透凸出... 春秋邦交思想作为政治家、外交家和思想家对现实社会邦交实践认识的升华和提高的结晶 ,时刻指导、约束着人们在邦交活动中的决策和行动。作为春秋邦交思想最高准则的德 ,包涵了礼、信、仁、义等各种观念。本文通过对不同时期德所透凸出来的含义和特点的考察 ,勾勒出春秋邦交思想发展和流变的历程 ,由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邦交思想 邦交 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邦交正常化50周年为起点: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 被引量:8
3
作者 杨伯江 胡继平 +2 位作者 胡令远 黄大慧 丁红卫 《国际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33,155,156,共33页
中日两国即将迎来邦交正常化50周年。50年来,中日两国努力寻求共识,增进理解互信,在贸易投资、技术交流、文化互鉴、环保合作等领域取得了系列重要成果,但围绕历史问题、领土问题及台湾问题等仍摩擦不断。中日关系发展的掣肘和症结何在... 中日两国即将迎来邦交正常化50周年。50年来,中日两国努力寻求共识,增进理解互信,在贸易投资、技术交流、文化互鉴、环保合作等领域取得了系列重要成果,但围绕历史问题、领土问题及台湾问题等仍摩擦不断。中日关系发展的掣肘和症结何在,如何构建更为积极的中日关系?值此重要节点,回顾、梳理过去50年中日关系的发展历程,从中汲取面向未来的智慧启迪,不忘邦交正常化的初心,从长远着眼,加强战略对话,以政治引领双边关系发展,在合作中增进共同利益,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不但有关两国人民福祉和地区发展,也是影响亚洲乃至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因素。鉴于此,《国际论坛》编辑部邀请国内知名日本问题专家就中日关系历史、影响因素与挑战、中日海洋问题、日本对华认知、两国环保合作等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现将相关内容辑录刊发,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日关系 中日邦交正常化 日本 对日外交 中日海洋问题 海洋命运共同体 环境ODA 环保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中日邦交正常化中竹入义胜身份与作用的考辨 被引量:6
4
作者 胡鸣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1-58,共8页
1972年田中首相在内阁诞生84天之际访华,完成了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历史使命。其中公明党委员长竹入义胜访华回国后交给田中被称为"竹入笔记"——中国政府关于中日联合声明的草案起了很大的作用。很多学者称竹入义胜是田中的... 1972年田中首相在内阁诞生84天之际访华,完成了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历史使命。其中公明党委员长竹入义胜访华回国后交给田中被称为"竹入笔记"——中国政府关于中日联合声明的草案起了很大的作用。很多学者称竹入义胜是田中的"特使",或描述他为"和式基辛格"。本文通过考证竹入义胜的回忆录、证言以及日本外务省公开的外交史料,来证明竹入义胜并非日本政府的"特使",也不是"和式基辛格",而是充当了为中国政府传递联合声明草案的周恩来的"密使"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入义胜 周恩来 中日邦交正常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日邦交正常化相关外交档案的考察——以中美缓和为背景
5
作者 常笑 《档案管理》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2-83,共2页
战后日本将依美图存作为对外战略的核心内容,美国因素对日本对外政策的制定起到重要影响。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中美关系趋于缓和,日本也逐渐改善对中国的态度。20世纪70年代初的"尼克松冲击"加快了中日邦交正常化的步伐。本... 战后日本将依美图存作为对外战略的核心内容,美国因素对日本对外政策的制定起到重要影响。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中美关系趋于缓和,日本也逐渐改善对中国的态度。20世纪70年代初的"尼克松冲击"加快了中日邦交正常化的步伐。本文通过逐年考察1969年-1972年的中日外交档案,探索美国因素影响下的中日邦交正常化的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交档案 中日邦交正常化 尼克松冲击 中日关系 日美同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代邦交特点刍议
6
作者 孙运君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60-165,192,共6页
明代邦交呈现出多种特点,但概括来看,明代邦交是一种务实主义的、国家利益至上型的以朝贡贸易为联系手段的文化邦交。这一邦交模式来自于儒家文化的熏染。它既是对汉唐以来中外邦交模式的继承,又是对蒙元时期邦交模式的发展与修正。它... 明代邦交呈现出多种特点,但概括来看,明代邦交是一种务实主义的、国家利益至上型的以朝贡贸易为联系手段的文化邦交。这一邦交模式来自于儒家文化的熏染。它既是对汉唐以来中外邦交模式的继承,又是对蒙元时期邦交模式的发展与修正。它既不同于近代以来西方建立的宗主国与殖民地的完全不对等邦交模式,也不同于现今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以谋求经济发展为目标的现代邦交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邦交特点 文化外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后两国关系的历史分期
7
作者 周永生 堀江正弘 丁安平 《国际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7-24,共8页
本文根据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后两国关系的历史轨迹,以政治关系为主导,以重大事件作为分期的起始点和终止点,将这段中日关系分为前蜜月时期、后蜜月期、双强并立与磨合时期、重新定位时期四个阶段,并提出了这四个阶段不同的关系特点。在把... 本文根据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后两国关系的历史轨迹,以政治关系为主导,以重大事件作为分期的起始点和终止点,将这段中日关系分为前蜜月时期、后蜜月期、双强并立与磨合时期、重新定位时期四个阶段,并提出了这四个阶段不同的关系特点。在把握政治关系主线的同时,以经济关系为辅助,以两国民众相互之间感情变化和对对方国家的看法、态度为参照,表现两国关系的主要客观历史进程,揭示两国关系的阶段性内涵,以及政治、经济和民间关系三者之间的关联性与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日关系 邦交正常化 和平条约 政冷经热 战略互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着民间交流的轨道继续前行——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
8
作者 金世柏 《外国中小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57,共4页
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而成立于90年代初期的《日中教育研究交流会议》,也已经迈入第18个年头了。回望三十多年来中日两国交往的历程,虽然也有过一些波折和不愉快的事情;但总的来看,友好与合作仍然是两国关系的主流。我们在... 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而成立于90年代初期的《日中教育研究交流会议》,也已经迈入第18个年头了。回望三十多年来中日两国交往的历程,虽然也有过一些波折和不愉快的事情;但总的来看,友好与合作仍然是两国关系的主流。我们在充分肯定中日两国官方为维护和发展两国友好关系所做努力的同时,还应该充分肯定两国的民间交流对推动和加深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友好情谊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日邦交正常化 民间交流 纪念 轨道 中日两国 教育研究 90年代 两国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现历史生活场景 探究春秋邦交文化
9
作者 安奇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6-67,共2页
上好比较有深度的语文课,是语文教学中应有的一种追求。对于教学历史散文,尤其如此。丁洋老师的教学设计,在教学目标中定位下来的历史生活场景的再现和邦交文化两个要点,显出了教师的高度。
关键词 历史散文 春秋邦交 生活场景 文化 语文教学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语文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典文学与中日邦交
10
作者 高玉昆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108-113,共6页
日本是中国一衣带水的近邻,两国交往有两千年的历史。中国古典文学不仅在40年前中日邦交正常化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今天也往往给当代中日关系战略研究以生动图景式的启迪,对当代中日外交工作也具有重要价值。温家宝总理曾访日展开"... 日本是中国一衣带水的近邻,两国交往有两千年的历史。中国古典文学不仅在40年前中日邦交正常化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今天也往往给当代中日关系战略研究以生动图景式的启迪,对当代中日外交工作也具有重要价值。温家宝总理曾访日展开"破冰之旅"、"融冰之旅"、"迎春之旅",创作吟诵汉俳,沟通两国民众感情,努力破解中日关系暂时出现的困局,体现了中国"维护稳定、谋求合作"的对日外交政策。中国高校国际关系、外交和日语翻译专业的学生,以及社会媒体从业人员和外交战线的官员,理应加强中国古典文学素养,以利于中日外交事务实践以及亚洲和世界和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文学 中日关系 中日邦交 俳句外交 中日文化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过程中的八十五天 被引量:1
11
作者 高秀清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19-125,共7页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为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一直进行着不懈努力,而日本政府则采取反华政策,极力阻挠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实现。1972年7月田中内阁成立后,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实现出现了契机。
关键词 中日邦交正常化 新中国成立 中国政府 反华政策 日本政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赵武灵王的邦交策略 被引量:3
12
作者 何清谷 崔向东 《河北学刊》 1988年第4期62-66,共5页
战国时代,各国之间战争频繁。大国之间的互相制约,使得任何一国的兴兵征伐都要面临其它国家的武装干涉。所以要想扩展自己的势力,就必须在军事进攻的同时,首先取得外交上的成功,利用各国之间的矛盾,避免大国出兵。赵武灵王继位后,正是... 战国时代,各国之间战争频繁。大国之间的互相制约,使得任何一国的兴兵征伐都要面临其它国家的武装干涉。所以要想扩展自己的势力,就必须在军事进攻的同时,首先取得外交上的成功,利用各国之间的矛盾,避免大国出兵。赵武灵王继位后,正是通过一系列邦交策略的实施,提高了赵国在诸国中的地位,进而实现了自己的战略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武灵王 邦交 武装干涉 战国时代 战争 赵国 战略目标 互相制约 军事 战国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日邦交正常化回顾——兼论加强中日青少年交流与文化交流的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德有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26-31,共6页
饮水不忘掘井人。回顾中日关系的发展,不能忘记周恩来总理和日本方面的许许多多"掘井人"。在中日关系尚未实现正常化前的时代,松村谦三先生是把中日关系从"民间往来"阶段推向"半官半民"阶段的日方有功者... 饮水不忘掘井人。回顾中日关系的发展,不能忘记周恩来总理和日本方面的许许多多"掘井人"。在中日关系尚未实现正常化前的时代,松村谦三先生是把中日关系从"民间往来"阶段推向"半官半民"阶段的日方有功者。在邦交正常化谈判中,周恩来总理指出,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用"添麻烦"来表达,在中国人民中间是通不过的,会引起强烈的反感。然而,更加让周恩来震怒的不是为了这个问题,而是日本外务省条约局局长在台湾问题上提出了一通奇谈怪论。今后,在处理中日关系时,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大局,要始终坚持和平、友好这一大方向,我们要以宽广的视野,长远的眼光,有效的方式,特别是要加强两国青少年交流,为两国友好合作关系的健康发展培育新生力量,注入新的活力。青少年交流是最具战略性的。文化交流是心灵的沟通,是在两国人民心灵上架设桥梁的工作。总之,处理中日关系时,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大局,要始终坚持和平、友好这一大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日关系 邦交正常化 青少年交流 文化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我国第一部清代中外关系史——《清史稿·邦交志》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明 《北京社会科学》 1987年第4期125-134,共10页
《清史稿·邦交志》是我国第一部较全面地记述整个清代中外关系的史籍,本文拟对该志以及成书活动,作者情况作些初步的探讨和评介。
关键词 中外关系史 邦交 清史稿 近代中外关系 清代 外交档案 重要内容 史馆 参考价值 历史沿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王遗说与春秋邦交政治
15
作者 高瑞瑞 王和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5-110,共6页
春秋时期,包括先王之制、先王之命、先王之训等在内的先王遗说在诸侯邦交领域的作用主要是调节诸侯之间关系,以一种微妙的方式维持着诸侯之间的平衡,维护着周王室的利益。只是先王所确立的种种原则逐渐不再是春秋时期各邦国所严格遵循... 春秋时期,包括先王之制、先王之命、先王之训等在内的先王遗说在诸侯邦交领域的作用主要是调节诸侯之间关系,以一种微妙的方式维持着诸侯之间的平衡,维护着周王室的利益。只是先王所确立的种种原则逐渐不再是春秋时期各邦国所严格遵循的规范,人们对于先王遗说并非照行不移,而是通过对先王遗说的内容进行新的解释、直接从根本上否定言辞的作用、不回应先王遗说的内容这三种方式,来降低或减少先王遗说的政治影响力,从而降低先王遗说对邦交活动的影响力。先王遗说逐渐不再是一种信仰,而是沦为各诸侯国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一种工具。但总体而言,先王遗说作为邦交政治活动合法性的来源,并未被直接抛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王 先王之命 春秋时期 诸侯邦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回顾与前瞻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德有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 CSSCI 2022年第3期1-17,I0002,共18页
回顾中日邦交正常化50年的历程,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当年中日能够实现邦交正常化,离不开两国领导人的高瞻远瞩和睿智努力。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他们克服重重阻碍和困难,为两国民众幸福与世界和平发挥政治智慧,充满勇气地共... 回顾中日邦交正常化50年的历程,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当年中日能够实现邦交正常化,离不开两国领导人的高瞻远瞩和睿智努力。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他们克服重重阻碍和困难,为两国民众幸福与世界和平发挥政治智慧,充满勇气地共同做出了英明决断。中日两国民间推动中日关系发展也是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中日复交50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深刻变化,日本的政治生态也出现了许多变化。如何在新形势下继续发展中日友好合作关系,是两国面临的共同课题。发展中日关系,要恪守四个政治文件确立的各项原则,高举合作共赢的旗帜,推进各个领域的务实合作,增进两国人民间的友谊,加强文化、教育交流尤其是青年一代的交流,努力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日邦交正常化 中日复交 50周年 中日关系 中日友好 民间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民间交往 促进经贸合作——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15周年
17
作者 贾石 《国际贸易》 1987年第9期4-5,共2页
今年9月29日是中日邦交正常化15周年。15年来,在两国政府及民间团体的共同促进下。
关键词 中日邦交正常化 经济技术合作 民间团体 经济贸易关系 展览会 日本企业 加强 经贸合作 中日两国 平等互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日邦交正常化决策研究述要
18
作者 徐显芬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6-115,共10页
1972年9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日本国政府签署联合声明,宣告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其实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起,就有各种关于如何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的思考与讨论。就中文和日文研究成果而言,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一是邦交正常... 1972年9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日本国政府签署联合声明,宣告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其实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起,就有各种关于如何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的思考与讨论。就中文和日文研究成果而言,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一是邦交正常化实现以前,可谓“同时代史”,大多是当事者和推动者对实现邦交正常化的呼吁(1);二是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主要利用报纸杂志、对当事人的采访及其回忆来梳理邦交正常化的实现过程和影响因素(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日邦交正常化 报纸杂志 研究述要 研究成果 日本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史稿·邦交志》订误一则
19
作者 黄瑞卿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2期94-94,共1页
《清史稿·邦交志八》“墨西哥”条云:“光绪甲申、乙酉年间(1884—1885年)墨以立约招工,来请中国驻美公使杨儒派员赴墨察看情形,拟定约款,电请总督筹办……”按,此误也.查有关的清代外交史料及《清季中外使领年表》可知,其时中国... 《清史稿·邦交志八》“墨西哥”条云:“光绪甲申、乙酉年间(1884—1885年)墨以立约招工,来请中国驻美公使杨儒派员赴墨察看情形,拟定约款,电请总督筹办……”按,此误也.查有关的清代外交史料及《清季中外使领年表》可知,其时中国驻美公使系郑藻如.郑于1881年6月24日受谕,以津海关道补四品卿衔,接替陈兰彬任第二任驻美公使,同年12月24日到任.至1885年7月26日始以病免.故光绪甲申、乙酉中与墨西哥驻美使臣交涉建交立约事宜者,实为郑藻如而非杨儒也.杨儒受命担任驻美公使始于1892年9月2日,1897年4月29日后改任驻俄国、奥地利、荷兰三国公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驻美公使 清史稿 墨西哥 订误 邦交 伍廷芳 杨儒 陈兰彬 1897年 建立外交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中日关系史与中日邦交正常化20周年学术讨论会”在黄山市举行
20
作者 杨凯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64-,69,共2页
为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20周年,安徽省中日关系史学会于9月20日至22日在黄山市举行“中日关系史与中日邦交正常化20周年学术讨论会”。到会代表30多人,提交论文近20篇。会上对中日关系史研究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现将一些观点介绍如下... 为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20周年,安徽省中日关系史学会于9月20日至22日在黄山市举行“中日关系史与中日邦交正常化20周年学术讨论会”。到会代表30多人,提交论文近20篇。会上对中日关系史研究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现将一些观点介绍如下。一、关于中日关系史的分期问题。传统分法大都按照中国史或日本史的分期来划分,有些学者过去曾对此提出异议,同时也提出了各自的分期观点。与会代表扬正光认为,按照中日关系发展的过程、特点和规律进行分期的观点较为可取,并据此提出应把1871年签订的中日《修好条规》作为中日关系史的古代和近代的分期界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日关系史 中日邦交正常化 学术讨论会 黄山市 分期问题 洋务运动 明治维新 中日文化交流 安徽省 近代化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