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劝服”到“邀请”:邀请修辞的理论内涵及知识生产范式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涛 刘锦鹏 《现代出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4,共14页
作为一种新兴的修辞观念与形式,邀请修辞的诞生,向传统修辞观念中的“劝服”模式发起挑战,并提出了一种基于对话观念的“邀请”模式。无论是古典修辞学的劝服观,还是新修辞学的同一观,本质上都体现为一种以修辞者为中心的理论话语,强调... 作为一种新兴的修辞观念与形式,邀请修辞的诞生,向传统修辞观念中的“劝服”模式发起挑战,并提出了一种基于对话观念的“邀请”模式。无论是古典修辞学的劝服观,还是新修辞学的同一观,本质上都体现为一种以修辞者为中心的理论话语,强调对接受者施加影响乃至控制。受到女性主义修辞学的影响和启发,邀请修辞旨在改写修辞者与接受者之间的说服或霸权关系。所谓邀请修辞,意为一种基于平等、尊重、自由、对话、共同理解之交往观念的修辞形式与实践。邀请修辞的理论框架主要体现为修辞动机维度的共同理解目标之设定,修辞行为维度的平等互惠关系之建构,以及修辞文化维度的自由认知模式之形成。作为一种新兴的修辞范式,邀请修辞在价值论、认识论、本体论上都呈现出有别于传统修辞学的理论本质。当接受者被“邀请”到一个平等、自由的修辞世界时,邀请修辞不仅意味着一种重构社会交往模式和秩序的修辞实践,而且意味着一种动态的、协作的、参与性的知识生产范式,由此诞生了一种新兴的知识形态——邀请性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邀请修辞 女性主义修辞学 修辞实践 认知自由 邀请性知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