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遥感生态指数改进模型的沱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及驱动力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赵晓燕 谈树成 +3 位作者 张素 李永平 吴汉 王超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1-163,共13页
[目的]沱江流域面临严重的水土流失、水环境污染和土壤侵蚀等生态环境问题,开展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对推动长江上游生态环境保护和流域社会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谷歌地球引擎平台,选取2000-2020年的Landsat遥... [目的]沱江流域面临严重的水土流失、水环境污染和土壤侵蚀等生态环境问题,开展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对推动长江上游生态环境保护和流域社会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谷歌地球引擎平台,选取2000-2020年的Landsat遥感影像,以绿度、湿度、热度、干度、生物丰度指数构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模型,采用变异系数、一元线性回归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流域内生态环境质量的时空演变格局进行分析,并运用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模型(optimal parameter geographic detector model,OPGD)对其驱动力进行探测。[结果](1)2000-2020年,沱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多年平均值为0.66,等级以良为主,占比为63.01%。成都周边区县、内江、自贡、泸州等城镇地区生态环境质量较差,呈现南北低中间高的空间分布格局。(2)沱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呈下降趋势,生态环境质量变差的趋势显著,轻微退化和显著退化面积占比分别为19.75%和5.88%。人口密度大,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城镇化地区,生态环境质量以较高波动为主,占比为18.15%。(3)2000-2020年沱江流域全局自相关莫兰指数范围为0.769~0.870,主要分布在第1象限和第3象限,局部自相关的高-高集聚区和低-低集聚区范围随时间呈显著变化,景观斑块破碎化明显。(4)OPGD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类型、坡度、高程、夜间灯光为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人口密度、气温和GDP为次要驱动因子,降水量和坡向因子影响较小。土地利用类型与其他因子交互作用增强对流域内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影响。[结论]改进的遥感生态指数模型对开展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提供新方法,研究结果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质量 改进遥感生态指数模型 时空分析 驱动力 地理探测器模型 沱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生态指数改进模型的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环境质量变化
2
作者 高翔 闫安 +3 位作者 李杰 常舒杭 李秋染 宋晓娇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44-753,共10页
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平台,以Landsat TM/OLI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源,运用遥感生态指数(RSEI)改进模型研究祁连山国家公园1988-2020年的生态环境质量变化,引入地理探测器评判影响因子的贡献.结果表明,RSEI改进模型避免了特征向量方向... 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平台,以Landsat TM/OLI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源,运用遥感生态指数(RSEI)改进模型研究祁连山国家公园1988-2020年的生态环境质量变化,引入地理探测器评判影响因子的贡献.结果表明,RSEI改进模型避免了特征向量方向的干扰,能更好地反映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近30多年来国家公园RSEI波动上升,表明其生态环境质量整体改善,空间上呈现“东高西低”分布格局,生态环境质量以无显著变化和改善为主,占比分别为70.13%、25.90%;轻微退化与显著退化占比分别为2.19%、1.78%,主要分布在国家公园西北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境内;森林和灌丛生态环境质量整体稳定改善,草地和荒漠以稳定为主;干度、热度、绿度是影响生态环境质量的关键因素,其交互作用均表现为双因子增强和非线性增强,交互作 用较强的因子组合主要是干度与热度、热度与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生态指数改进模型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地理探测器 祁连山国家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SEI和HLM模型的陕西省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3
作者 姜悦 侯现慧 《地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18-1231,共14页
本研究使用遥感生态指数(RSEI)评估了陕西省2000-2020年生态环境质量,并利用多层次线性模型(HLM)探索分析了陕西省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陕西省生态环境质量呈现整体向好趋势,生态环境质量等级为“中等”以上的占总... 本研究使用遥感生态指数(RSEI)评估了陕西省2000-2020年生态环境质量,并利用多层次线性模型(HLM)探索分析了陕西省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陕西省生态环境质量呈现整体向好趋势,生态环境质量等级为“中等”以上的占总面积89%,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最明显的区域集中于陕西省中部和北部。(2)在社会-生态系统中,自然地理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的互动关系导致二者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呈现复杂性和多层次性特征。(3)社会经济因素已成为影响陕西省生态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其中,产业发展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逐步由第一产业转变为第三产业。为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陕西省不但需要继续开展生态环境治理,而且需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从而协调推进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质量 遥感生态指数(rsei) 多层次线性模型(HLM) 陕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生态指数的焦作市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分析
4
作者 杨慧敏 张宇飞 王德彩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86-697,共12页
【目的】对河南省焦作市域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客观评价与分析,为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保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河南焦作市域为研究对象,基于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利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耦合绿度、湿度、热度和干度构建遥感生态指数(remote... 【目的】对河南省焦作市域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客观评价与分析,为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保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河南焦作市域为研究对象,基于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利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耦合绿度、湿度、热度和干度构建遥感生态指数(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I_(RSE))模型,分析焦作市域20 a的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分布特征,同时采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绿度、湿度、热度、干度、植被覆盖度、土地利用类型、人口数量、夜间灯光强度、降雨量和海拔这10个驱动因子对I_(RSE)的影响强度。【结果】1)2000、2010和2020年焦作市域遥感生态指数均值分别为0.452、0.545、0.562,生态环境质量水平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空间分布上表现为北部山地生态环境质量优良,中部主城区的生态环境质量也得到明显改善。2)研究期内,I_(RSE)的等级存在分级转化,前10 a跨等级间的转化较多,等级演变比较剧烈,后10 a跨等级间转化不多,等级演变相对较稳定,生态环境质量的动态变化以稳定和改善为主。【结论】本研究分析的20 a遥感生态因子中干度与湿度是焦作市域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自然社会因子中植被覆盖度和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是关键性因子,而与城市化发展密切相关的夜间灯光强度的影响力上升趋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质量 遥感生态指数 地理探测器模型 驱动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生态指数(RSEI)改进模型的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被引量:23
5
作者 汪孝贤 张秀霞 +6 位作者 李旺平 程小强 凌晴 周兆叶 郝君明 林庆润 陈璐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53-863,共11页
针对遥感生态指数(RSEI)模型特征向量方向不唯一性及光学影像存在坏死像元的问题,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平台选择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86—2021年489景Landsat TM/SR可用性遥感影像,采用RSEI改进模型进行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并引入... 针对遥感生态指数(RSEI)模型特征向量方向不唯一性及光学影像存在坏死像元的问题,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平台选择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86—2021年489景Landsat TM/SR可用性遥感影像,采用RSEI改进模型进行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并引入地理探测器中单因子分析和交互式探测分析对RSEI的绿度、湿度、热度、干度、土地利用类型、DEM和人口密度7个影响因子进行成因分析。结果表明:(1)与RSEI模型相比,改进模型避免了特征向量方向的干扰,可以较好地反映生态环境质量变化。1986—2021年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恢复趋势,空间分布呈现东高西低。(2)时空差异分析表明,35 a来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以轻度恶化、不变和轻度改善为主,恶化区域主要分布在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北部以及张掖市与武威市交界处等地区。轻度改善区域在保护区分布零散,其中在核心区分布相对较多。(3)从生态环境质量成因分析来看,7个影响因子中绿度对RSEI的空间分异特征解释力最强,交互式探测结果表明绿度和干度是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的关键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区生态环境质量近年来逐步改善,保护区的一系列环境保护举措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生态指数改进模型 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遥感动态监测 地理探测器 影像可用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生态指数(RSEI)的水电开发区生态环境变化分析:以清江中下游地区为例 被引量:26
6
作者 刘索玄 袁艳斌 +1 位作者 赵皞 李倩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361-1368,共8页
为了快速监测水能开发过程中区域生态环境变化,协调水电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以清江水电梯级开发时间为节点,选取1987、2004和2015年Landsat TM/OLI影像,从绿度、湿度、热度和干度4个方面分别提取改进型土壤植被指数(MASVI)、湿... 为了快速监测水能开发过程中区域生态环境变化,协调水电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以清江水电梯级开发时间为节点,选取1987、2004和2015年Landsat TM/OLI影像,从绿度、湿度、热度和干度4个方面分别提取改进型土壤植被指数(MASVI)、湿度分量(WET)、地表温度(LST)和裸土指数(NDSI)4个评价指标,结合主成分分析,生成新型遥感生态指数(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RSEI),对清江水电开发区生态环境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清江中下游地区1987、2004和2015年RSEI均值分别为0.443、0.664和0.515,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2)生态环境改善地区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区和平坦平原区,生态环境退化地区主要分布在水利枢纽中心及其附属库区、沿岸喀斯特山地及清江汇入长江口的丘陵区;(3)清江水电开发区生态环境与MASVI和NDSI关系最密切,3 a平均相关度分别为0.879和-0.916。认为提高植被覆盖度以及对裸露、干化地表进行治理是水利枢纽建设区环境恢复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遥感生态指数(rsei) 动态监测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耦合遥感生态指数模型的山西省及规划矿区生态环境评价 被引量:11
7
作者 季翔林 阎跃观 +2 位作者 郭伟 滕永佳 赵传武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3-112,共10页
生态环境质量是评价宜居水平的重要指标,定量评价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可为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以我国山西省及其规划矿区为研究区域,基于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和生态系统服务和权衡的综... 生态环境质量是评价宜居水平的重要指标,定量评价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可为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以我国山西省及其规划矿区为研究区域,基于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和生态系统服务和权衡的综合评估(Integrated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and Tradeoffs,InVEST)模型,在原有的遥感生态指数(Remote Sensing Ecology Index,RSEI)加入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和生境质量(Habitat Quality,HQ),分别用来表征碳汇水平和生境适宜度水平。选取2000—2018年有代表性的3个年份进行分析,通过构建基于耦合NPP、HQ和RSEI的新型遥感生态指数模型(NH-RSEI),评价山西省生态环境质量的时空异质性,并结合缓冲区分析法、驱动力分析法,对规划矿区的环境变化进行分析。研究表明:2000—2018年,山西省的整体生态水平处于中等偏下但有所改善,改善程度要小于矿区;晋东部的矿区生态环境处于中等偏上且较为稳定,晋西部的矿区生态环境较差但明显改善;矿区对半径6 km以内缓冲区的生态环境质量有较大影响,对于缓冲重叠区的影响具有叠加效应,这种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正逐渐减小。NH-RSEI均值与高程、坡度具有很强的相关性,且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变化特征,二者是影响NH-RSEI分布的关键因素。本研究为评价大尺度、长序列的生态环境质量提供了一种可靠的途径,对山西省及其规划矿区的生态恢复以及可持续发展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划矿区 InVEST模型 遥感生态指数 生境质量 生态环境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丹江口水库及上游流域遥感生态指数动态监测与预测分析
8
作者 赵唯茜 陈海燕 +2 位作者 南淑清 宋俊丽 邢意珂 《中国环境监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1期136-146,共11页
为了解河南丹江口水库及上游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的动态变化特征,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遥感大数据平台构建遥感生态指数(RSEI),评价河南丹江口水库及上游流域2008—2023年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时空特征,并基于ANN-CA-Markov模型预测... 为了解河南丹江口水库及上游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的动态变化特征,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遥感大数据平台构建遥感生态指数(RSEI),评价河南丹江口水库及上游流域2008—2023年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时空特征,并基于ANN-CA-Markov模型预测该流域2028年和2033年两期生态环境质量。结果表明:(1)2008—2023年,北部山区的生态环境质量相对较好;南部低海拔区的生态系统不稳定,较为脆弱。(2)研究区整体RSEI为0.495,生态环境质量处于一般等级。(3)2008—2023年,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特征为较差等级和良等级面积增加,良等级面积变化幅度较大;生态环境质量转移特征主要为从一般等级转为良等级和较差等级。(4)预计在2024—2028年,良等级面积有所增加,一般等级面积减少最多;在2024—2033年,较差等级面积有所增加,一般等级面积减少最多。该研究增加了对研究区生态质量变化时空特征和未来变化趋势的了解,可为加强对研究区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江口水库 遥感生态指数 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 ANN-CA-Markov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生态指数和MCR模型的沙漠丘陵区生态网络构建 被引量:1
9
作者 赵菊花 王玉杰 +5 位作者 杨永崇 王涛 田苗 邢晓露 郭志炜 苏文壮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64-475,共12页
人类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模式使沙漠丘陵区生态环境愈加恶化,构建生态网络对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维持生态系统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陕西省神木市为研究单元,引入耦合绿度、湿度、干度和热度四个指标的遥感生态指数(RSEI)进行生态环境质... 人类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模式使沙漠丘陵区生态环境愈加恶化,构建生态网络对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维持生态系统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陕西省神木市为研究单元,引入耦合绿度、湿度、干度和热度四个指标的遥感生态指数(RSEI)进行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并以评价结果为依据识别生态源地;综合从地形因素、植被因素、人为因素和水资源因素四个方面选取出8个阻力因子,通过空间主成分分析法(SPCA)构建研究区的综合生态阻力面;运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和重力模型提取研究区潜在生态廊道与节点,构建起“点线面”相互交融的生态网络框架。结果显示:①2015、2018年神木市生态遥感指数均值分别为0.4733、0.5075,整体生态环境质量处于中等水平,具有略微好转趋势,呈现出“西北差东南优”的空间分布特征。②以研究期间生态环境质量稳定且优良的区域为依据,确定了31个生态源地,面积共316.59 km^(2),占神木市总面积的4.15%,大部分集聚在研究区东南部,中部和西北部的生态源地破碎分散;源地的主要土地类型为草地、耕地及河流。③提取出神木市潜在生态廊道34条,生态节点22个,廊道总长度634.12 km,其中重要廊道20条,占总长度的57.58%,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东南部,结合区域特征及研究结果提出了“一环四区”的生态网络框架布局。研究结果可为神木市区域生态安全规划与沙漠丘陵区生态网络构建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网络 遥感生态指数 空间主成分分析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 生态廊道 重力模型 沙漠丘陵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时相RSEI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以新民市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井利 余鹏程 +2 位作者 蔡福 刘慧楠 高天娇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4期56-60,共5页
以辽宁省新民市作为研究对象,基于2014年、2017年、2020年的相近月份(5—6月)Landsat 8 OLI_TRIS数据,提取4个生态因子[绿度(NDVI)、湿度(WET)、干度(NDBSI)、热度(LST)],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遥感生态指数(RSEI),对研究区域生态环境质... 以辽宁省新民市作为研究对象,基于2014年、2017年、2020年的相近月份(5—6月)Landsat 8 OLI_TRIS数据,提取4个生态因子[绿度(NDVI)、湿度(WET)、干度(NDBSI)、热度(LST)],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遥感生态指数(RSEI),对研究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时空演变特征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14年、2017年、2020年新民市RSEI的均值分别为0.397、0.348、0.506,呈先降后升的趋势。2014—2020年,生态环境质量等级为差和较差的区域主要分布在西北区域,面积占比由62.5%降至33.2%;生态环境质量等级为较好和好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东南区域,面积占比呈明显的先降低后升高趋势,由21.3%先下降到18.4%后上升到37.0%。4个因子中绿度和湿度对生态环境质量起到正面作用,其中湿度的正面影响较为显著;干度和热度起到负面作用,其中干度的负影响较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质量 Landsat8 OLI_TRIS 遥感生态指数(rsei) 主成分分析 新民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生态系统立地指数的遥感分析 被引量:15
11
作者 马明东 江洪 +3 位作者 刘世荣 朱春全 刘跃建 王金锡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2810-2816,共7页
森林生态系统立地指数分析和立地质量的评估是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管理和造林营林的重要理论基础与规划方法,也是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的重要内容。由于技术的限制,迄今为止,还没有实现森林生态系统立地空间分布格局的分析和开展立地条... 森林生态系统立地指数分析和立地质量的评估是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管理和造林营林的重要理论基础与规划方法,也是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的重要内容。由于技术的限制,迄今为止,还没有实现森林生态系统立地空间分布格局的分析和开展立地条件随时间动态变化的研究。卫星遥感为大面积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及其空间分布格局和动态提供了一条重要的途径。以云杉为对象,利用卫星遥感为研究手段,在岷江上游的四川西北部松潘镇江关流域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立地指数的空间分布特点,探索有关遥感反演模型的建立,并通过有关精度的评估分析这种高技术应用的价值和潜力。研究结果表明,遥感植被指数NDVI和TNDVI与野外实测云杉立地指数(SI)基本为线性相关。通过对模型模拟结果和实际测定结果的比较研究,发现在1∶1比例的分析图中,NDVI和TNDVI的遥感反演模型都有很好的拟合效果与较高的精度,说明通过遥感植被指数的方法测定森林立地指数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 云杉 立地指数 遥感植被指数 反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指数的生态变化评估——以常宁市为例 被引量:46
12
作者 罗春 刘辉 戚陆越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45-150,共6页
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区域生态变化评估,能够得到周期长、现时性强的结果。以常宁市为例,采用遥感生态指数方法来监测水土流失区的生态变化,选取1990年,2002年及2009年的Landsat TM遥感图像,分别提取绿度、湿度、热度和干度4个生态因子作为... 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区域生态变化评估,能够得到周期长、现时性强的结果。以常宁市为例,采用遥感生态指数方法来监测水土流失区的生态变化,选取1990年,2002年及2009年的Landsat TM遥感图像,分别提取绿度、湿度、热度和干度4个生态因子作为评估指标,结合主成分分析方法,定量、客观地评估研究区域20 a间生态变化。结果表明,遥感生态指数方法能够很好地评价水土流失区生态修复的效果,其中,遥感生态指数值上升了22.39%,生态为优良等级所占的面积比例先从1990年的13.086%下降到2002年的4.006%,再上升到了2009年16.699%,说明常宁市经过20 a的水土流失治理,该区域的生态质量先急剧下降再有了较大的改善。通过对常宁市调查分析,以植树造林和施工预防为主的措施对生态质量的改善有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 水土流失 遥感生态指数(rsei) 常宁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生态环境变化的遥感评价指数 被引量:609
13
作者 徐涵秋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89-897,共9页
基于遥感信息技术提出一个新型的遥感生态指数(RSEI),以快速监测与评价区域生态质量.该指数耦合了植被指数、湿度分量、地表温度和土壤指数等4个评价指标,分别代表了绿度、湿度、热度和干度等4大生态要素.与常用的多指标加权集成法不同... 基于遥感信息技术提出一个新型的遥感生态指数(RSEI),以快速监测与评价区域生态质量.该指数耦合了植被指数、湿度分量、地表温度和土壤指数等4个评价指标,分别代表了绿度、湿度、热度和干度等4大生态要素.与常用的多指标加权集成法不同的是,本研究提出用主成分变换来集成各个指标,各指标对RSEI的影响是根据其数据本身的性质来决定,而不是由人为的加权来决定.因此,指标的集成更为客观合理.将RSEI应用于福建长汀水土流失区,并与国家环境保护部《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中的生态指数EI的计算结果相比较,发现二者的结果具有可比性.不同的是,RSEI不仅可以作为一个量化指标,而且还可以对区域生态环境变化进行可视化、时空分析、建模和预测.因此,可弥补EI指数在这些方面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 遥感 rsei指数 评价 主成分分析 长汀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遥感生态指数的创建及其应用 被引量:643
14
作者 徐涵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7853-7862,共10页
城市生态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快速、准确、客观地了解城市生态状况已成为生态领域的一个研究重点。基于遥感技术,提出一个完全基于遥感技术,以自然因子为主的遥感生态指数(RSEI)来对城市的生态状况进行快速监测与评价。该指数利用主成... 城市生态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快速、准确、客观地了解城市生态状况已成为生态领域的一个研究重点。基于遥感技术,提出一个完全基于遥感技术,以自然因子为主的遥感生态指数(RSEI)来对城市的生态状况进行快速监测与评价。该指数利用主成分分析技术集成了植被指数、湿度分量、地表温度和建筑指数等4个评价指标,它们分别代表了绿度、湿度、热度和干度等4大生态要素。通过在福州主城区的应用表明,RSEI指数可以定量地评价和对比城市的生态质量,方便地进行时空动态变化分析。由于所选的指标完全基于遥感信息,容易获得,且计算过程无需人工干预,因此结果客观可靠、可比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态 遥感 rsei指数 主成分分析 福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生态指数的陕西省东庄水库流域生态环境变化监测与评价 被引量:8
15
作者 权文婷 张树誉 +1 位作者 刘艳 王卫东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6-104,113,共10页
[目的]对陕西省东庄水库流域生态环境开展实时准确的监测,为流域开发与保护、城镇经济发展提供数据和理论支撑。[方法]选取2000,2010,2020年Landsat遥感影像,基于谷歌地球引擎(GEE)平台构建湿度、绿度、干度、热度4个指标,通过主成分分... [目的]对陕西省东庄水库流域生态环境开展实时准确的监测,为流域开发与保护、城镇经济发展提供数据和理论支撑。[方法]选取2000,2010,2020年Landsat遥感影像,基于谷歌地球引擎(GEE)平台构建湿度、绿度、干度、热度4个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法计算遥感生态指数,对东庄水库流域20 a间生态环境变化进行监测与评价,基于IDRISI软件的CA-Markov模型对2030年东庄水库流域生态环境情况进行模拟。[结果]①20 a间东庄水库流域生态环境整体维持在一个水平,RSEI均值由0.499上升到0.500,生态环境状况略微有上升;②从RSEI各等级变化来看,20 a间东庄水库流域生态环境状况较为复杂,生态环境的改善与恶化长期持续并存,渭北地区1999年以来实施的退耕还林政策对流域生态环境改善起到正向作用,且效用开始凸显。[结论]东庄水库生态环境恶化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城镇及其周边区域,改善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林区和丘陵地区。今后仍需继续关注经济高速发展与生态环境治理二者间的平衡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生态指数 东庄水库 GEE平台 CA-Markov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理探测器的洮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时空演变及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朱兴林 司建华 +5 位作者 王军德 雒天峰 程玉菲 周冬蒙 杨杨 伊丽娜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4-84,共11页
【目的】准确分析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的时空演变及其驱动因素,可为流域的综合治理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洮河流域为例,通过耦合绿度、湿度、热度和干度指数构建了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遥感生态指数(RSEI),并对1990—202... 【目的】准确分析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的时空演变及其驱动因素,可为流域的综合治理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洮河流域为例,通过耦合绿度、湿度、热度和干度指数构建了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遥感生态指数(RSEI),并对1990—2020年洮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时空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引入地理探测器和结构方程模型探索了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对自然和人为因素直接和间接影响的响应。【结果】结果表明,研究区RSEI均值呈先降低后上升趋势;流域内生态环境质量等级由大面积的差和较差转化为大面积的中等和良好。气候和地形对RSEI分布有正向影响,城市化对RSEI分布有负向影响,土地利用类型对RSEI为先负向后正向。气候的正向影响逐渐减弱,城镇化的负向影响逐渐增强。【结论】洮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呈现逐渐改善的趋势,其空间格局的变化及相应的驱动因素分析结果可为流域综合治理提供相应的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质量 遥感生态指数 地理探测器 结构方程模型 洮河流域 影响因素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生态指数的岳阳市乡村旅游点生态环境变化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曹诗怡 胡希军 +3 位作者 杜心宇 韦宝婧 龚岚 李妮思 《生态科学》 CSCD 2023年第4期74-81,共8页
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以岳阳市乡村旅游点为研究样本,聚焦乡村旅游点生态环境质量监测,探寻监测乡村旅游点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科学方法。运用遥感生态指数(RSEI)评估岳阳市生... 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以岳阳市乡村旅游点为研究样本,聚焦乡村旅游点生态环境质量监测,探寻监测乡村旅游点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科学方法。运用遥感生态指数(RSEI)评估岳阳市生态环境变化等级,并将乡村旅游点的地理位置与遥感生态指数分级图进行GIS叠加,分析乡村旅游点生态环境变化区域分布特征及幅度。研究表明:(1)岳阳市乡村旅游点的生态环境保持较好,质量等级未发生变化、下降一级和下降两级的乡村旅游点分别为74、40和3个,分别占乡村旅游点总数(117个)的63.2%、34.2%和2.6%。(2)岳阳市乡村旅游点生态环境变化具有明显的区位性和异质性,生态环境质量呈现显著变差区域集中于乡村旅游点密集区,生态环境质量存在明显变差区域分布在平原水网地区,丘陵山地乡村旅游点生态环境质量变化不明显。(3)岳阳市乡村旅游点生态环境质量变化与旅游点管控级别、开发规模、旅游收入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研究结果可作为乡村旅游点生态环境质量等级的判定依据,实现生态环境质量的可控性预警,保障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点 遥感生态指数(rsei) 变化 生态环境质量 岳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SEI指数的泾惠渠灌区生态环境质量变化评价 被引量:5
18
作者 赵晓涛 陶汪海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4-30,共7页
生态环境问题是现代灌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为探究泾惠渠灌区生态环境质量变化情况,究利用遥感生态指数(RSEI),评价了泾惠渠灌区2000-2020年的生态质量。结果表明,近20年泾惠渠灌区的RSEI值呈先降低后增大的特征;生态质量等级为优和... 生态环境问题是现代灌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为探究泾惠渠灌区生态环境质量变化情况,究利用遥感生态指数(RSEI),评价了泾惠渠灌区2000-2020年的生态质量。结果表明,近20年泾惠渠灌区的RSEI值呈先降低后增大的特征;生态质量等级为优和良好的区域面积减少了30.19%,中等质量的区域面积增加了1.19倍,生态质量较差和差的区域上升了56.79%;灌区近20年生态退化区域占71.82%,无明显变化区域占15.61%,生态改善区域占12.56%;耕地RSEI值整体大于建设用地,耕地RSEI值下降了9.09%,建设用地RSEI值下降了9.26%。泾惠渠灌区自2010年以后,生态质量有所恢复,但总体水平依然不高,需要进一步大力改善。研究结果对泾惠渠灌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区 遥感 生态环境 rsei指数 土地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SEI和ANN-CA-Markov模型的伊宁市生态环境质量动态监测及预测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陈勉为 冯丹 +2 位作者 张仕凯 江雨 张新兰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11-921,共11页
伊宁市位于中国新疆西北边陲伊犁河谷内,土地肥沃,水资源和生物资源丰富,具有发展农、林、牧业的优越自然条件,但由于城市化进程过快,导致生态遭受破坏,生态环境质量不断下降,因此依托遥感生态指数(Remote-sensing ecological index,RS... 伊宁市位于中国新疆西北边陲伊犁河谷内,土地肥沃,水资源和生物资源丰富,具有发展农、林、牧业的优越自然条件,但由于城市化进程过快,导致生态遭受破坏,生态环境质量不断下降,因此依托遥感生态指数(Remote-sensing ecological index,RSEI)及ANN-CA-Markov模型,科学、合理地利用Landsat TM5/OLI-TIRS8遥感数据对开展伊宁市2006—2021年生态环境动态评价及预测具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1)绿度和湿度对伊宁市生态水平具有正面影响,干度和热度对伊宁市生态水平具有负面影响,影响伊宁市生态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依次为绿度、热度、干度、湿度,符合伊犁河谷地区所表现出来的生态状况。(2)伊宁市RSEI平均值为0.451,总体处于中等水平,生态环境质量变化呈现两极逐渐缩小的趋势,但RSEI指标中等区域及较差区域的面积正在逐年增大,总体生态环境呈现稳中向差的发展趋势。(3)预计2026年和2031年伊宁市北坡地区生态得到一定程度改善,结合《新疆伊宁市城市2018—2035年总体规划》,城区在未来生态环境质量依旧保持在中等水平,城市将继续向外扩张,可耕地面积将继续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生态指数 Landsat卫星 生态环境质量预测 ANN-CA-Markov模型 伊宁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生态指数的三亚市土地利用变化模拟 被引量:5
20
作者 胡珂 韩念龙 +1 位作者 于淼 张育诚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1-109,共9页
良好的生态环境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加强生态监测及约束,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通过遥感生态指数(RSEI)监测评估2014和2018年的海南省三亚市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将RSEI监测结果依据生态环境质量等级划分... 良好的生态环境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加强生态监测及约束,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通过遥感生态指数(RSEI)监测评估2014和2018年的海南省三亚市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将RSEI监测结果依据生态环境质量等级划分出不同生态约束条件,结合PLUS模型模拟2030年不同生态约束情景的三亚市土地利用变化。结果表明:2014—2018年间三亚市RSEI从0.656下降至0.632,整体生态环境质量变差,生态环境退化区域主要发生在经济开发热点区域。2030年的模拟显示,自然发展情景中建设用地扩张显著,同时侵占林地和耕地,对生态安全和耕地造成威胁;结合RSEI的2种生态约束情景模拟显示,建设用地扩张和林地下降趋势均得以控制,严格生态约束情景对生态空间的保护作用更为明显。研究结果表示加强生态约束可以有效抑制城市建设用地无序扩张以及维持森林数量,有助于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生态指数 PLUS模型 生态约束情景模拟 土地利用变化 三亚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