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0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改进型遥感生态指数的塔里木河干流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被引量:3
1
作者 刘伟 凌红波 +2 位作者 公延明 陈伏龙 单钱娟 《干旱区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1-282,共12页
塔里木河干流是我国西北干旱区的重要生态屏障之一,作为生态输水的直接受益区,研究其生态环境质量变化对于理解生态输水工程的效果和评估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基于1998—2022年的Landsat遥感影像,耦合绿度(NDVI)、湿度(WET)... 塔里木河干流是我国西北干旱区的重要生态屏障之一,作为生态输水的直接受益区,研究其生态环境质量变化对于理解生态输水工程的效果和评估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基于1998—2022年的Landsat遥感影像,耦合绿度(NDVI)、湿度(WET)、干度(NDBSI)、热度(LST)、盐度(SI_T)5个指标构建改进型遥感生态指数(RSEIS),运用Mann-Kendall检验、Theil-Sen Median趋势分析、Hurst指数、变异系数分析塔里木河干流生态环境质量发展趋势及稳定性,通过地理探测器分析了各驱动因素对RSEIS的影响。结果表明:(1)1998—2022年塔里木河干流生态环境质量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平均增幅为0.023·(10a)-1,多年平均RSEIS呈现出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空间分布特征。(2)25 a间流域生态环境改善区域面积占55.06%,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显著变化;但仍有54.59%的区域生态环境存在由改善向退化转变的潜在风险。(3)从成因分析来看,8个影响因子中,土地利用类型因子(0.534)对RSEIS的空间分异特征解释力最强,土地利用类型因子和潜在蒸散发因子双因子交互(0.659)是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的关键驱动因素。研究结果可为塔里木河干流生态区生态环境质量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型遥感生态指数 生态环境质量 地理探测器 塔里木河干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生态指数的大冶矿区生态网络格局构建及优化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婷 李朝奎 +2 位作者 从政 冯媛媛 毛艳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01-610,共10页
【目的】湖北省大冶矿区是中国重要的铜矿石和铁矿石生产基地,在开采资源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当地生态平衡带来了巨大挑战。从宏观层面构建科学合理的生态网络,识别保护和修复的关键区域,对于维护当地生态平衡至关重要。【方法... 【目的】湖北省大冶矿区是中国重要的铜矿石和铁矿石生产基地,在开采资源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当地生态平衡带来了巨大挑战。从宏观层面构建科学合理的生态网络,识别保护和修复的关键区域,对于维护当地生态平衡至关重要。【方法】以大冶矿区为研究对象,采用遥感生态指数(RSEI)的方法识别生态源地、修正生态阻力面,进而利用电路理论识别生态廊道、生态夹点及生态障碍点,构建大冶矿区生态网络格局。【结果】大冶矿区的生态网络格局由11处生态源地、18条生态廊道、17处生态夹点及32处生态障碍点构成。生态源地主要分布在市域南部、西部、东部,总面积为442.24 km^(2);生态廊道总长度为104.55 km,其中中南部地区多为高等级阻力廊道,东北部多为中等级阻力廊道,西部多为低等级阻力廊道;生态夹点主要集中在西部低阻力廊道上,而生态障碍点则多分布于中南部高阻力廊道上。基于以上要素,构建“南山、北湖、多廊、多点”的生态网络格局。【结论】遥感生态指数的方法能有效识别出具有高生态价值和连通性的生态源地。基于修正后的生态阻力面,能够精准识别出具有最小阻力值的生态廊道,显著提升了整个生态网络结构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网络格局 遥感生态指数 电路理论 大冶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统一遥感生态指数的深圳市生态质量时空演变格局分析
3
作者 蒋瑞霞 王正鑫 +6 位作者 孙芳芳 董程程 赵龙龙 李晓丽 陈劲松 李洪忠 王莉 《生态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96-806,共11页
深圳市地处多云多雨地区,且生态状况变化剧烈,基于传统的遥感生态指数(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RSEI)难以确保长时序生态质量评估的一致性。对此,基于RSEI,通过优化数据选取、建立指标合成、不变区域指标归一化,以及多时相融... 深圳市地处多云多雨地区,且生态状况变化剧烈,基于传统的遥感生态指数(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RSEI)难以确保长时序生态质量评估的一致性。对此,基于RSEI,通过优化数据选取、建立指标合成、不变区域指标归一化,以及多时相融合主成分分析等步骤,构建统一遥感生态指数(Unified RSEI,URSEI)。在此基础上,应用1990-2020年Landsat系列影像数据,开展了深圳市30年间生态质量时空演变格局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1990-2020年间,深圳市生态质量总体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30年间URSEI总体上升了2.94%。2)对1 km网格生态质量时空演变分析表明,1990-2000年,深圳市生态质量总体略有下降。其中,2000-2010年,深圳市东北部和西北部的生态质量有所下降,其他地区呈现改善趋势;2010-2020年,深圳市生态质量进一步提升,仅在部分在建区域表现出生态质量的下降。3)该研究所提出的URSEI能够有效减弱多云多雨天气对长时序生态质量评估一致性的影响。反演的深圳市生态质量在长时序制图过程中没有出现明显的拼接痕迹,且其时空分布特征与深圳市的实际状况高度吻合,能够准确反映深圳市生态质量的时空演变过程。研究结果可为深圳市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生态指数 生态质量评估 时空格局 深圳市 长时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型遥感生态指数在银川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4
作者 蒋欣洪 宋伟东 孙尚宇 《西北林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8-218,共11页
针对遥感生态指数(RSEI)评价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的不足,本研究在RSEI的基础上引入了盐分指标(NDSI)和荒漠化指数(DI),构建改进型遥感生态指数(SD_RSEI),选用2009、2014、2017和2021年4期Landsat系列卫星影像,对银川市2009—... 针对遥感生态指数(RSEI)评价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的不足,本研究在RSEI的基础上引入了盐分指标(NDSI)和荒漠化指数(DI),构建改进型遥感生态指数(SD_RSEI),选用2009、2014、2017和2021年4期Landsat系列卫星影像,对银川市2009—2021年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2009—2021年银川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生态环境质量有所提升的区域面积为5255.22 km^(2),占比为75.7%,生态环境质量恶化的区域面积为1316.95 km^(2),占比为18.97%;2)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区域主要分布在银川市的东南部和西北部地区,环境恶化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中部城区;3)单因子探测影响力排序为:荒漠化指标>绿度指标>盐度指标>干度指标>湿度指标>热度指标>土地利用>降水量>气温>人口密度,各因子的交互作用提升了对SD_RSEI空间分异的解释力,荒漠化指标和干度指标是银川市生态环境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改进的遥感生态指数SD_RSEI能够科学地监测银川市生态环境质量的时空变化,可为该区域生态环境治理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质量 改进遥感生态指数 地理探测器 银川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遥感生态指数的矿区生态环境质量动态监测 被引量:2
5
作者 刘亚静 刘红健 +1 位作者 闫超群 马欣野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6-245,共10页
矿山露天开采会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对矿区环境的动态监测是建设绿色矿山的重要部分。针对矿区生态环境特点,利用遥感技术提取矿区生态环境质量特征的主要生态环境因子,以迁安某矿区为研究对象,基于2000—2022年5期Landsat影像,集成绿... 矿山露天开采会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对矿区环境的动态监测是建设绿色矿山的重要部分。针对矿区生态环境特点,利用遥感技术提取矿区生态环境质量特征的主要生态环境因子,以迁安某矿区为研究对象,基于2000—2022年5期Landsat影像,集成绿度、湿度、干度、热度4个指标分量,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构建了改进遥感生态指数(Correction 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CRSEI)反映矿区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进行矿区生态环境质量动态监测。结果表明:CRSEI与指标分量的平均相关度高于分量之间的平均相关度,对矿区生态环境质量具有良好的表征效果。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经历了向差等级的转变,生态环境质量较差区域主要集中分布在工矿用地及城镇建设用地,呈交错分布特征,目前整体恢复到中等状态。5期CRSEI均值分别为0.53、0.39、0.46、0.47和0.66,2008年以后,呈增长变化趋势,修复效果显著,矿区生态环境质量在逐渐改善,环境水平空间差异性由2000年高低差异分布变为2022年中等均衡分布。动态监测结果显示,研究区22 a间生态变好区域占比(41.43%)大于生态变差区域(33.29%),矿区生态修复措施取得良好效果,应加大修复力度,实现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生态修复 主成分分析 遥感生态指数 生态环境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遥感生态指数(IRSEI)的锡林郭勒盟生态质量动态监测及影响因素分析
6
作者 熊金婷 张绍良 +4 位作者 侯湖平 冯启航 梁洁 图木 李耀 《西北林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3-222,共10页
为监测并分析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本文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为研究区,基于Landsat数据,借助Googel Earth Engine(GEE)平台构建改进遥感生态指数(IRSEI)模型,对锡林郭勒盟地区2001—2021年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变化监测和评... 为监测并分析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本文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为研究区,基于Landsat数据,借助Googel Earth Engine(GEE)平台构建改进遥感生态指数(IRSEI)模型,对锡林郭勒盟地区2001—2021年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变化监测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1)2001—2021年,锡林郭勒盟地区改进遥感生态指数(IRSEI)和遥感生态指数(RSEI)均值都呈现先增加再减小又增加的趋势;生态质量差和较差的区域集中在研究区西南部,占比29%~37%,生态质量良和优的区域集中分布在东北部,占比18%~27%,生态质量较差及以下的区域面积占比仍然大于生态质量较好及以上的区域;2)2001—2021年整体生态环境质量变好的面积占比达8.96%,整体变好比率略大于变差比率;3)NDVI是主要生态响应因子,7个影响因子的平均Q值大小依次为绿度(NDVI)>干度(NDBSI)>湿度(WET)>盐度(SI_T)>热度(LST)。研究表明,IRSEI能够低成本,快速准确地监测区域生态质量,更好地监测矿业城市生态质量长时序变化,为区域合理制定修复决策、有序开展修复工作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监测 主成分分析 改进遥感生态指数 地理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遥感生态指数(MRSEI)的淮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7
作者 徐克立 吕伟才 汤连盟 《中国环境监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5-234,共10页
淮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研究其生态环境变化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目前对淮河流域生态环境缺乏充分研究的问题,通过构建改进的遥感生态指数(MRSEI),对淮河流域2000—2022年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进行了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①2... 淮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研究其生态环境变化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目前对淮河流域生态环境缺乏充分研究的问题,通过构建改进的遥感生态指数(MRSEI),对淮河流域2000—2022年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进行了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①2000—2022年,淮河流域MRSEI先降后升,其中2000—2010年缓慢下降,2012—2022年逐渐升高。②MRSEI变化趋势的显著水平较低,显著降低的区域集中在淮河流域西北部,显著升高的区域集中在淮河流域北部和南部。③重标极差(R/S)分析结果表明,淮河流域未来生态环境变化以反持久性为主,58.1%的像元未来会表现为恶化,31.1%的像元未来会表现为改善,平均持续时长为4.2年。④未来趋势变化的莫兰指数为0.828,说明未来趋势变化的空间分布呈聚集态。⑤地表温度是淮河流域生态环境变化的主导因素,植被覆盖、干度、湿度影响力次之,高程、风速、降雨量、蒸发量和相对湿度的影响力较小。研究结果可为淮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遥感生态指数(MRSEI) 趋势分析 HURST指数 聚类分析 地理探测器 淮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生态指数的焦作市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分析
8
作者 杨慧敏 张宇飞 王德彩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86-697,共12页
【目的】对河南省焦作市域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客观评价与分析,为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保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河南焦作市域为研究对象,基于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利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耦合绿度、湿度、热度和干度构建遥感生态指数(remote... 【目的】对河南省焦作市域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客观评价与分析,为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保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河南焦作市域为研究对象,基于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利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耦合绿度、湿度、热度和干度构建遥感生态指数(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I_(RSE))模型,分析焦作市域20 a的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分布特征,同时采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绿度、湿度、热度、干度、植被覆盖度、土地利用类型、人口数量、夜间灯光强度、降雨量和海拔这10个驱动因子对I_(RSE)的影响强度。【结果】1)2000、2010和2020年焦作市域遥感生态指数均值分别为0.452、0.545、0.562,生态环境质量水平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空间分布上表现为北部山地生态环境质量优良,中部主城区的生态环境质量也得到明显改善。2)研究期内,I_(RSE)的等级存在分级转化,前10 a跨等级间的转化较多,等级演变比较剧烈,后10 a跨等级间转化不多,等级演变相对较稳定,生态环境质量的动态变化以稳定和改善为主。【结论】本研究分析的20 a遥感生态因子中干度与湿度是焦作市域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自然社会因子中植被覆盖度和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是关键性因子,而与城市化发展密切相关的夜间灯光强度的影响力上升趋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质量 遥感生态指数 地理探测器模型 驱动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型遥感生态指数的黄石市生态质量评价
9
作者 叶洪铭 黄瑾 +4 位作者 徐瑶 唐新华 李映潭 凌国栋 兰雪 《环境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1-224,共14页
黄石市位于湖北省的鄂东幕阜山岩溶地区,长年来一直面临着严峻的石漠化问题,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该研究利用谷歌地球引擎平台,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构建了基于绿度、热度、干度、湿度和石漠化程度的改进型遥感生态指... 黄石市位于湖北省的鄂东幕阜山岩溶地区,长年来一直面临着严峻的石漠化问题,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该研究利用谷歌地球引擎平台,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构建了基于绿度、热度、干度、湿度和石漠化程度的改进型遥感生态指数(MRSEI),分析了黄石市2001-2021年的生态环境变化。研究结果显示:(1)MRSEI与各组分指数的相关性极强,相关系数均大于0.794,且5个时期的平均值达到了0.837,表明MRSEI相比任何单一指标都更具代表性。而MRSEI的第1主成分(PC1)的贡献度在0.696 3以上,且各个年份都比RSEI的PC1贡献度高,说明其能更好地集中各指标特征。(2)2001-2021年黄石市的MRSEI呈现出稳步上升的趋势,生态环境质量得到了显著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较差和极差的区域面积减少了870.74 km2,良好和极好的区域面积增加了1 377.91 km~2。这种变化在黄石市的不同区域表现得较为明显,北部及一些特定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较差,而南部和中部地区以及阳新县和大冶市南部则表现出较高的生态环境质量。(3)2001-2021年生态环境质量的变化中,轻微改善占据了主导地位,占据了总面积的65.06%,而退化的面积仅占总面积的13.4%,表明黄石市的生态环境质量正逐步改善。(4)空间自相关性分析显示,5个年度的全局莫兰指数均在0.482 2以上,且Z值超过296.486 7,表明黄石市的MRSEI在这20年间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通过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得出,黄石市的生态环境质量主要表现出MRSEI值在空间上的高-高聚集和低-低聚集。(5)土地利用方式是导致黄石市MRSEI变化的最主要驱动力,5个时期的q值均值为0.548 6。此外,高程以及气候条件与土地利用方式的交互作用也是影响黄石市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该研究可为黄石市生态环境石漠化监测和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型遥感生态指数 石漠化指数 莫兰指数 参数最优地理探测器 黄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生态指数的防沙治沙工程治理成效评价
10
作者 李娜娜 高飞 骆劲涛 《温带林业研究》 2025年第1期34-38,共5页
【目的】川西北是我国沙化土地的主要分布区,生态环境极为脆弱,监测川西北防沙治沙工程实施前后的生态环境质量变化,评价防沙治沙工程的治理成效,对指导沙化土地的科学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防沙治沙工程实施前后(2004年、2014年... 【目的】川西北是我国沙化土地的主要分布区,生态环境极为脆弱,监测川西北防沙治沙工程实施前后的生态环境质量变化,评价防沙治沙工程的治理成效,对指导沙化土地的科学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防沙治沙工程实施前后(2004年、2014年)的Landsat TM/OLI为基础数据源,从湿度、绿度、干度和热度4个方面分别提取湿度指数(WET)、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地表温度(LST)、建筑物-裸土指数(NDBSI)4个分量指标,采用遥感生态指数(RSEI)对2004—2014年川西北防沙治沙工程治理区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监测和评价。【结果】2004—2014年间,研究区的RSEI均值由0.1314上升为0.1409,上升了7.2%,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呈变好趋势;与2004年相比,2014年优和良等级比例增加4.9%,共有27.4%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变好,11.9%的区域生态变差;生态变好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工程治理区,生态变差的区域主要位于沙化程度较重的区域。防沙治沙工程通过种草、植灌等方式治理沙化土地,提高了区域的植被覆盖面积,使得表示地表植被状况的绿度增加,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变好。【结论】实施防沙治沙工程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加强对沙化土地的治理,对于提高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质量 遥感生态指数 防沙治沙工程 川西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生态指数的合肥市生态环境动态变化监测分析
11
作者 张引 陈丽 +1 位作者 王小红 方刚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5期73-79,共7页
本文以安徽合肥市遥感生态指数为研究对象,以Landsat 5和Landsat 8影像为数据源,对绿度指标、湿度指标、干度指标以及热度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并构建RSEI模型,动态监测和评估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分析其时空变化。结果表明,在时间变化上,... 本文以安徽合肥市遥感生态指数为研究对象,以Landsat 5和Landsat 8影像为数据源,对绿度指标、湿度指标、干度指标以及热度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并构建RSEI模型,动态监测和评估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分析其时空变化。结果表明,在时间变化上,2001—2021年,研究区RSEI指数总体呈先下降后缓慢上升趋势。绿度和湿度与生态环境质量呈正相关,而干度和热度与生态环境质量呈负相关。在空间变化上,2001—2011年,RSEI不变区分布较零散,主城区周边的生态环境质量有所下降;2011—2016年,西部和北部区域RSEI值上升,南部部分区域RSEI值下降,但其总体生态环境质量有所改善;2016—2021年,主城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本文为相似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生态指数 生态环境 主成分分析 动态变化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生态指数的土地整治区生态质量评价研究
12
作者 张祥燊 《热带农业工程》 2025年第3期63-68,共6页
为实现土地整治区生态质量的监测评估,基于遥感生态指数(RSEI)对海口市某土地整治区的生态质量情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土地整治过程对于热度和干度的影响要高于对于湿度和绿度的影响;土地整治区内的RSEI呈“V”字型变化,干度的相关度最... 为实现土地整治区生态质量的监测评估,基于遥感生态指数(RSEI)对海口市某土地整治区的生态质量情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土地整治过程对于热度和干度的影响要高于对于湿度和绿度的影响;土地整治区内的RSEI呈“V”字型变化,干度的相关度最高,其次为绿度,再次为热度,相关度最小的为湿度,RSEI的相关度达到了0.842,均超过了任何一个单一指标的相关度,表明RSEI指标更能代表整治区的生态质量变化趋势。土地整治区北部的生态质量要好于南部地区,在土地整治过程中,会对生态质量产生负面影响,土地整治中期是生态质量最差的时期,土地整治完成后,才能基本恢复至整治前水平;土地整治过后,之前大部分生态等级为良的区域逐渐转变为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治 遥感生态指数 生态质量评价 相关度 生态等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遥感生态指数的干旱内流区生态质量评价--以阴山北麓塔布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19
13
作者 张浩斌 王婉 +2 位作者 宋妤婧 苗林光 马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23-543,共21页
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开展多要素、长时序生态质量动态变化研究,可为干旱-半干旱区生态建设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在遥感生态指数RSEI基础上,根据干旱-半干旱地区特点,耦合了绿度(NDVI)、湿度(WET)、热度(LST)、干度(... 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开展多要素、长时序生态质量动态变化研究,可为干旱-半干旱区生态建设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在遥感生态指数RSEI基础上,根据干旱-半干旱地区特点,耦合了绿度(NDVI)、湿度(WET)、热度(LST)、干度(SI)和盐度(SI-T)五个指标,提出适应干旱-半干旱区域生态质量评价的mRSEI模型,对1986—2022年间塔布河流域生态质量进行动态评价。利用Mann-Kendall突变检验、Theil-Sen(T-S)分析联合Mann-Kendall趋势分析法探究生态质量时空变化;引入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发布的第五代再分析数据集(ERA5)的气象数据,在逐像元层面探讨了气候因素与mRSEI的相关关系。研究表明:(1)相较于RSEI而言,mRSEI能更好集成各生态分量包含的信息,且模型更加稳定可靠;(2)mRSEI受到的负面影响主要来自于盐度指标(SI-T),相关系数均值为-0.922,其影响力大于干度、热度指标,表明引入盐度指标对干旱-半干旱区生态质量评价具有重要意义;(3)研究时序内mRSEI介于0.179—0.423,生态质量总体呈下降趋势(Slope=-0.0014,P<0.05);(4)趋势分析结果表明,塔布河流域84.37%的区域生态质量未发生变化,另外15.63%中,生态质量退化面积占比远高于生态质量变好的区域,研究区生态质量总体呈退化趋势。(5)气候因素与mRSEI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降水与mRSEI呈正相关(r=0.411—0.807),年均气温与mRSEI呈负相关(r=-0.824—-0.398);时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气温是研究区生态质量的主控因子。(6)人文因素虽然会对塔布河流域生态质量产生扰动,但并不起决定作用。基于改进的遥感生态指数mRSEI,能够科学监测干旱-半干旱区生态质量空间分布、准确把握生态质量变化趋势,可为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保护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半干旱地区 遥感生态指数 改进的遥感生态指数 趋势分析 气候因素 塔布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生态指数改进模型的沱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及驱动力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赵晓燕 谈树成 +3 位作者 张素 李永平 吴汉 王超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1-163,共13页
[目的]沱江流域面临严重的水土流失、水环境污染和土壤侵蚀等生态环境问题,开展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对推动长江上游生态环境保护和流域社会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谷歌地球引擎平台,选取2000-2020年的Landsat遥... [目的]沱江流域面临严重的水土流失、水环境污染和土壤侵蚀等生态环境问题,开展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对推动长江上游生态环境保护和流域社会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谷歌地球引擎平台,选取2000-2020年的Landsat遥感影像,以绿度、湿度、热度、干度、生物丰度指数构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模型,采用变异系数、一元线性回归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流域内生态环境质量的时空演变格局进行分析,并运用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模型(optimal parameter geographic detector model,OPGD)对其驱动力进行探测。[结果](1)2000-2020年,沱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多年平均值为0.66,等级以良为主,占比为63.01%。成都周边区县、内江、自贡、泸州等城镇地区生态环境质量较差,呈现南北低中间高的空间分布格局。(2)沱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呈下降趋势,生态环境质量变差的趋势显著,轻微退化和显著退化面积占比分别为19.75%和5.88%。人口密度大,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城镇化地区,生态环境质量以较高波动为主,占比为18.15%。(3)2000-2020年沱江流域全局自相关莫兰指数范围为0.769~0.870,主要分布在第1象限和第3象限,局部自相关的高-高集聚区和低-低集聚区范围随时间呈显著变化,景观斑块破碎化明显。(4)OPGD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类型、坡度、高程、夜间灯光为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人口密度、气温和GDP为次要驱动因子,降水量和坡向因子影响较小。土地利用类型与其他因子交互作用增强对流域内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影响。[结论]改进的遥感生态指数模型对开展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提供新方法,研究结果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质量 改进遥感生态指数模型 时空分析 驱动力 地理探测器模型 沱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新遥感生态指数环境质量动态监测——以阜新市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婷 宋伟东 孙尚宇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5-211,共7页
气候灾害易影响生态环境,传统的遥感生态指数(RSEI)缺乏气候因素影响生态质量的研究,本研究引入气象因子并优化了生态因子的选择,更加综合全面评价区域内的生态环境质量。使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新遥感生态指数(NRSEI),对各因子及多因子... 气候灾害易影响生态环境,传统的遥感生态指数(RSEI)缺乏气候因素影响生态质量的研究,本研究引入气象因子并优化了生态因子的选择,更加综合全面评价区域内的生态环境质量。使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新遥感生态指数(NRSEI),对各因子及多因子交互分析。结果表明,NRSEI较RSEI各因子在第1主成分贡献率均值提升12.53%,并且NRSEI与各因子相关性为高度相关,3 a均值为0.853。分析了2013-2020年阜新市生态环境的变化特点和原因,并利用NRSEI对研究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估,总体来看,2013-2020年阜新市生态环境状况变好,对于阜新市与NRSEI相关性最高的单个因子是湿度因子,因此阜新市相关部门应注重对河流、湖泊和湿地的保护,减少建筑开发,以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生态指数 气候 主成分分析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基线遥感生态指数的鄂尔多斯市生态质量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薛华柱 袁茜 +2 位作者 董国涛 姚楠 张晴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8-259,共12页
鄂尔多斯市是黄河流域重要的草原荒漠过渡带和农牧交错带,研究其生态质量变化对支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MODIS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通过改进常规归一化及主成分方法,计算鄂尔多斯市基线遥感生态指数(Baseline rem... 鄂尔多斯市是黄河流域重要的草原荒漠过渡带和农牧交错带,研究其生态质量变化对支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MODIS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通过改进常规归一化及主成分方法,计算鄂尔多斯市基线遥感生态指数(Baseline 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B_RSEI),分析该区域2001—2019年的生态质量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B_RSEI具有稳定的方向性和整体性,能更好地反映生态质量长时序变化,2001—2019年鄂尔多斯市B_RSEI呈现起伏增长和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异性。(2)地表含水量指数是促进B_RSEI的主要因素,是解释B_RSEI分布的主要单因子,地表温度是抑制B_RSEI的主要因素,其交互作用最大。(3)鄂尔多斯生态质量以改善为主,占总面积的67.13%,准格尔旗、康巴什区、伊金霍洛旗地区生态治理效果显著。研究表明鄂尔多斯市生态质量整体改善,B_RSEI有利于分析生态质量年际变化,为鄂尔多斯市生态治理和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质量 基线遥感生态指数 主成分分析 鄂尔多斯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生态指数改进模型的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环境质量变化
17
作者 高翔 闫安 +3 位作者 李杰 常舒杭 李秋染 宋晓娇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44-753,共10页
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平台,以Landsat TM/OLI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源,运用遥感生态指数(RSEI)改进模型研究祁连山国家公园1988-2020年的生态环境质量变化,引入地理探测器评判影响因子的贡献.结果表明,RSEI改进模型避免了特征向量方向... 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平台,以Landsat TM/OLI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源,运用遥感生态指数(RSEI)改进模型研究祁连山国家公园1988-2020年的生态环境质量变化,引入地理探测器评判影响因子的贡献.结果表明,RSEI改进模型避免了特征向量方向的干扰,能更好地反映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近30多年来国家公园RSEI波动上升,表明其生态环境质量整体改善,空间上呈现“东高西低”分布格局,生态环境质量以无显著变化和改善为主,占比分别为70.13%、25.90%;轻微退化与显著退化占比分别为2.19%、1.78%,主要分布在国家公园西北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境内;森林和灌丛生态环境质量整体稳定改善,草地和荒漠以稳定为主;干度、热度、绿度是影响生态环境质量的关键因素,其交互作用均表现为双因子增强和非线性增强,交互作 用较强的因子组合主要是干度与热度、热度与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生态指数改进模型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地理探测器 祁连山国家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遥感生态指数的吐鲁番-哈密地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及驱动机制分析 被引量:19
18
作者 傅楷翔 贾国栋 +1 位作者 余新晓 陈立欣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911-3923,共13页
吐鲁番市和哈密市是我国盐渍化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明晰其生态环境变化趋势和驱动机制对吐鲁番-哈密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筛选2005—2020年6—9月Landsat影像,选取绿度(SVAI)、湿度(Wet)... 吐鲁番市和哈密市是我国盐渍化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明晰其生态环境变化趋势和驱动机制对吐鲁番-哈密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筛选2005—2020年6—9月Landsat影像,选取绿度(SVAI)、湿度(Wet)、热度(LST)、干度(NDBSI)和盐度(NDSI)构建改进型遥感生态指数(SRSEI)对吐鲁番-哈密地区生态环境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SRSEI使用SAVI代替NDVI并加入盐度指标(NDSI),与RSEI相比有着更高的第一主成分贡献率,能更全面客观地评价吐鲁番-哈密地区生态环境质量。(2)时间尺度上,2005—2020年吐鲁番-哈密地区SRSEI先下降后上升,均值0.49,并在2020年均值达到0.5575,较差和良的面积占比变化显著,较差占比减少了11.54%,良占比增加了30.15%。且未来生态环境变化趋势还将以改善为主;空间尺度上,北部西山台原和中部莫钦乌拉山生态质量多为优和良,较差区域主要集中在南部噶顺戈壁。(3)年均降水量、年均气温和经济生产总值是驱动SRSEI变化的主要控制因子,q值均大于0.092;与单因子对生态环境影响力相比,双因子交互产生的影响力更强,年均降水量∩经济生产总值是驱动吐鲁番-哈密地区生态环境发生变化的最强交互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鲁番-哈密地区 改进型遥感生态指数 地理探测器 驱动机制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30年天山北坡改进型遥感生态指数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素 被引量:6
19
作者 葛石冰 宋晓君 +3 位作者 陈润 杨永均 马静 陈浮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65-876,共12页
天山北坡是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和重要经济带,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脆弱的生态环境面临着巨大挑战,但目前对该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力的认识较少。为此,本文利用改进型遥感生态指数(ERSEI)、空间自相关分... 天山北坡是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和重要经济带,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脆弱的生态环境面临着巨大挑战,但目前对该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力的认识较少。为此,本文利用改进型遥感生态指数(ERSEI)、空间自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地理加权分析方法揭示天山北坡1990、2000、2010和2020年4个时期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1990-2020年天山北坡ERSEI先大幅下降后逐渐恢复并持续上升,生态环境质量逐渐改善并趋于稳定,总体呈“东优西劣”的空间格局;(2)天山北坡生态环境对气候变化较为敏感,温度是ERSEI变化的最重要驱动因子;(3)不同驱动因素对ERSEI的影响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自然因素对局部ERSEI空间分异起主导作用,人为因素则对年际ERSEI变化产生重要影响。这表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显著影响ERSEI变化,未来应科学规划各类经济活动,减缓气候变化效应,提升天山北坡生态安全和环境可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北坡 改进型遥感生态指数 空间自相关 多元线性回归 地理加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连续变化检测和分类算法的动态遥感生态指数构建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书 孙超 +2 位作者 胡茗 郑嘉豪 刘永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97-510,共14页
沿海地区经济社会高速发展,是生态环境变化的焦点区域。然而,沿海地区云雨天气频发,遥感信息获取能力受限,导致遥感生态质量指数(RSEI)评价结果受成像日期变化而波动,可比性较差。针对以上问题,研究利用连续变化检测和分类(CCDC)算法构... 沿海地区经济社会高速发展,是生态环境变化的焦点区域。然而,沿海地区云雨天气频发,遥感信息获取能力受限,导致遥感生态质量指数(RSEI)评价结果受成像日期变化而波动,可比性较差。针对以上问题,研究利用连续变化检测和分类(CCDC)算法构建时间序列模型,通过合成任意时刻影像、重构遥感生态指数以及改进指数归一化方式,研发了一种动态遥感生态指数(DRSEI),细化了RSEI在区域生态质量监测的时间尺度,并应用于沿海城市宁波生态质量时空变化监测。结果表明:(1)RSEI对时间差异较为敏感,当影像年内成像时间相差逾1个月,RSEI差异可达0.147,这种差异会对长期生态质量动态监测的稳定性和准确性造成影响。(2)基于合成影像的DRSEI平均绝对偏差为0.097,接近成像时间相差半个月的RSEI差异(0.072),误差相对较小,一定程度上减小了真实影像时相差异引起的误差。(3)DRSEI能够表征任意时刻生态质量,通过年际(1986—2019年)和半月际(2019年)DRSEI分析揭示了宁波市生态质量总体下降趋势和时空异质性加剧过程。具体地,1986—2019年宁波市南部和西部森林区域的DRSEI持续上升,而近郊农田快速转化为建成区导致DRSEI不断下降。研究提出的DRSEI能够精确描述区域生态质量变化趋势,准确定位生态质量变化转折点,有望服务海岸带地区的生态质量定期监测与评估工作,支持沿海城市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质量 连续变化检测和分类算法 遥感生态指数 宁波市 动态监测 影像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