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近地高光谱与TM遥感影像的冬小麦冠层含水量反演 被引量:8
1
作者 程晓娟 杨贵军 +2 位作者 徐新刚 陈天恩 王冬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27-233,共7页
为探讨利用近地高光谱和TM遥感影像数据评估作物冠层水分状况的可行性,以北京顺义通州为研究区域,以冬小麦为研究对象,首先基于Landsat TM5的光谱响应函数,利用地面实测的冬小麦全生育期冠层高光谱窄波段反射率数据来模拟TM5卫星宽波段... 为探讨利用近地高光谱和TM遥感影像数据评估作物冠层水分状况的可行性,以北京顺义通州为研究区域,以冬小麦为研究对象,首先基于Landsat TM5的光谱响应函数,利用地面实测的冬小麦全生育期冠层高光谱窄波段反射率数据来模拟TM5卫星宽波段反射率,然后利用模拟的TM5数据的NIR波段(第4波段)和2个SWIR波段(第5和7波段)反射率分别构建水分指数(WI)和归一化差异水分指数(NDWI),并利用地面实测数据建立冠层叶片含水量(LWC)和等效水厚度(EWT)的遥感估算模型,最后选取最优的水分估算模型,利用TM5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对研究区域小麦冠层水分含量进行反演与应用。结果表明,利用TM5数据中SWIR第5波段比第7波段构建的水分指数更有优势;WI对估算LWC的效果较好,而NDWI在EWT估算方面效果较好,应用TM5宽波段模拟数据模型验证的冬小麦冠层含水量的r2和RMSE分别为0.57和0.51、3.89%和0.024。同时从TM遥感影像的反演结果来看,开花期的冬小麦冠层水分高于拔节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冠层光谱 tm遥感影像 冠层水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M遥感影像的林改区林地资源变化监测——以江西省武宁县为例 被引量:4
2
作者 陈巧 陈永富 +1 位作者 陈幸良 李勇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6-171,共6页
以江西省武宁县林改前后(2000年和2008年)2期TM遥感影像为基本资料,运用空间分析和统计分析方法,从林地类型及转换、植被覆盖度和森林景观指数等3个方面,对研究区林改前后林地资源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阔叶林、针叶林和毛... 以江西省武宁县林改前后(2000年和2008年)2期TM遥感影像为基本资料,运用空间分析和统计分析方法,从林地类型及转换、植被覆盖度和森林景观指数等3个方面,对研究区林改前后林地资源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阔叶林、针叶林和毛竹林显著增加;灌木林、疏林地和无林地显著减少。林地与非林地间转换不多,但林地内部转换数量和频率均较大。林改后针叶林(占34.93%)为全市最大的优势地类,转入率最高的为阔叶林,转出率最高的为疏林地;2)武宁县植被覆盖度主要分布在0.4~1.0之间(超过83%),林改后0.6~1.0的分布区间面积增加;3)景观特征指数分析表明,林改后武宁县多样性指数、边缘密度和总斑块数下降,景观水平趋于均一化;斑块特征指数分析表明,乔木林斑块数、分散度和破碎度均降低。毛竹林斑块数增加,分散度降低,但破碎度不变。林改后武宁县林农营林积极性增强,使得有林地面积和植被覆盖度增加,景观向良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改区 林地变化 tm遥感影像 空间分析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TM遥感影像和林分因子估测森林可燃物载量 被引量:15
3
作者 胡海清 魏云敏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8-20,共3页
以塔河林业局针叶林为研究对象,利用TM遥感影像和林分因子,采用岭估计的方法,建立可燃物载量预测岭回归方程。同时用总相对误差、平均相对误差、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预估精度4个指标对模型进行了评价,预测效果较好。
关键词 tm遥感影像 林分因子 森林可燃物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M遥感影像图的鞍山市千山植被变化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田野 李海龙 +2 位作者 刘双 刘超 韦立华 《林业调查规划》 2009年第1期54-58,共5页
以1993年、2001年和2006年的TM遥感影像图为信息源,基于NDVI和植被覆盖度定量模型,利用ENVI4.2、ARCGIS等软件获取了鞍山市千山风景区归一化植被指数差值变化图及覆盖度等级图,并进行了定量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001年与1993年相比,低覆... 以1993年、2001年和2006年的TM遥感影像图为信息源,基于NDVI和植被覆盖度定量模型,利用ENVI4.2、ARCGIS等软件获取了鞍山市千山风景区归一化植被指数差值变化图及覆盖度等级图,并进行了定量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001年与1993年相比,低覆盖与高覆盖面积均有增加,而中高覆盖地区其质量有所下降,局部生态退化.2006年与2001年相比,大部分地区高覆盖增加,质量上升,生态环境向良好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VI tm遥感影像 植被覆盖度 植被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M遥感影像的林相图的编制与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冰 关继保 于福义 《防护林科技》 2001年第4期27-29,共3页
探讨了如何以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 ,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遥感技术编制林相图的技术方法和过程 ,并对遥感图像处理、地图数字化。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遥感技术 tm遥感影像 林相图 编制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M遥感影像的哈尔滨市城郊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6
作者 王兰霞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56-58,共3页
基于1989和2001年两个时期的LandsatTM假彩色合成影像,在遥感与GIS支持下分析了1989~2001年哈尔滨市城郊土地利用变化态势。研究表明:土地利用转换趋势表现为天然湿地、草地减少,城市建设用地增加,耕地内部水田和旱地略有增加;天然湿... 基于1989和2001年两个时期的LandsatTM假彩色合成影像,在遥感与GIS支持下分析了1989~2001年哈尔滨市城郊土地利用变化态势。研究表明:土地利用转换趋势表现为天然湿地、草地减少,城市建设用地增加,耕地内部水田和旱地略有增加;天然湿地和草地减少已带来土地退化等严重负面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经济 土地利用变化 分析 tm遥感影像 哈尔滨市城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CM和SVM的TM遥感影像自动分类算法 被引量:2
7
作者 黄奇瑞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第4期84-88,共5页
遥感影像分类是遥感信息提取和定量化分析的重要手段,是目前遥感技术研究中的一个热点.以TM遥感影像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C均值聚类和支持向量机的自动分类方法,解决了以往利用SVM等监督分类方法训练样本时需要人工选择样本且... 遥感影像分类是遥感信息提取和定量化分析的重要手段,是目前遥感技术研究中的一个热点.以TM遥感影像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C均值聚类和支持向量机的自动分类方法,解决了以往利用SVM等监督分类方法训练样本时需要人工选择样本且样本难以选定的问题,比FCM等非监督聚类算法的分类精度高.该方法首先对待分类的遥感影像用FCM算法进行初始聚类,然后根据聚类后得到的隶属度矩阵设计一种算法,选取其中的混合像元作为标注的训练样本,并送入SVM分类器进行训练.最后通过一块TM遥感影像对该方法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减少了人工对分类过程的干预,具有较高的分类效率和分类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C均值 支持向量机 tm遥感影像 混合像元 SVM分类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时相Landsat遥感影像的海州露天煤矿排土场植被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22
8
作者 苏伟 孙中平 +2 位作者 李道亮 朱翔 郭祥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5860-5868,共9页
矿区土地复垦是目前土地整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矿区可持续发展实现的保障。矿区植被及其恢复状况是矿区土地复垦质量的一种重要的指示器,表征土地复垦的程度与质量。研究基于1975~2000年共4期遥感影像,构建植被覆盖度指数,考察辽宁... 矿区土地复垦是目前土地整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矿区可持续发展实现的保障。矿区植被及其恢复状况是矿区土地复垦质量的一种重要的指示器,表征土地复垦的程度与质量。研究基于1975~2000年共4期遥感影像,构建植被覆盖度指数,考察辽宁省阜新市海州露天煤矿排土场25a来植被生长状况及时空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975~2000年间,研究区植被处于不断生长、逐渐恢复的状态,并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时间尺度上,植被覆盖度较高(0.4~0.6)的区域所占面积比例从1975年的14.04%增长到2000年的34.83%;空间分布上,植被覆盖度低(0~0.25)的区域多分布在台地之间相连接的边坡位置上,植被覆盖度较高(0.25~0.6)的区域则分布于台地内部的平坦地面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m遥感影像 海州露天煤矿排土场 时空变化 植被覆盖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影像的吴起县土地利用/覆盖动态监测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薛阿亮 常庆瑞 吴琴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68-172,共5页
以1986年和2003年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在ERDAS IMAGINE 8.7遥感图像处理软件的支持下,监督分类与机助屏幕解译相结合,获得了吴起县2个时期的土地利用/覆盖图。监测结果表明,从1986~2003年,耕地面积由113 441.08 hm^2下降到28 215.58 hm... 以1986年和2003年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在ERDAS IMAGINE 8.7遥感图像处理软件的支持下,监督分类与机助屏幕解译相结合,获得了吴起县2个时期的土地利用/覆盖图。监测结果表明,从1986~2003年,耕地面积由113 441.08 hm^2下降到28 215.58 hm^2,减少了75.13%;林地由21 988.57 hm^2增加到139 454.70 hm^2,增长了4.34倍;草地面积变化不大,维持在17万hm^2,但覆盖度明显提高,高覆盖度草地由42 518.0 hm^2增加到113 831.0 hm^2;未利用的荒草地由69 591.0 hm^2减少到36 523.3 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m遥感影像 土地利用/覆盖 动态监测 吴起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DL的遥感影像大气与地形校正方法实现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黎明 田庆久 王钦军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3期215-217,221,共4页
介绍了利用交互式数据语言(Interactive Data Language,IDL)开发TM/ETM遥感影像大气与地形校正模型的详细过程,以2000年4月30日密云ETM影像为例,对大气与地形校正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地消除了大气与地... 介绍了利用交互式数据语言(Interactive Data Language,IDL)开发TM/ETM遥感影像大气与地形校正模型的详细过程,以2000年4月30日密云ETM影像为例,对大气与地形校正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地消除了大气与地形影响,提高了地表反射率等地表参数的反演精度和数据质量,为进一步开展定量遥感研究提供了数据质量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校正 地形校正 tm/Etm遥感影像 反射率 交互式数据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M遥感数据的土壤墒情监测方法研究——以河南省白沙灌区为例 被引量:3
11
作者 孙喜梅 李朝阳 任燕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5期336-337,共2页
土壤墒情的监测是水文学、气象学以及农业科学领域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该研究以河南省白沙灌区为研究对象,研究光学与热红外遥感数据融合的农田土壤含水量遥感模型与方法,应用TM影像穗帽变换,获取湿度分量,同时结合TM第6波段反演的植... 土壤墒情的监测是水文学、气象学以及农业科学领域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该研究以河南省白沙灌区为研究对象,研究光学与热红外遥感数据融合的农田土壤含水量遥感模型与方法,应用TM影像穗帽变换,获取湿度分量,同时结合TM第6波段反演的植被冠层温度信息,进行分析、建模和反演土壤墒情。结果表明,该方法反演的土壤含水量与实测结果相关性较好,具有较高的土壤墒情反演精度,为灌区合理灌溉和水资源高效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墒情 tm遥感影像 穗帽变换 冠层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影像的鄂托克前旗森林资源监测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朱振华 银晓瑞 +5 位作者 章海波 刘红梅 董建林 刘清泉 李建荣 阮小平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08年第3期45-48,共4页
以2002年和2006年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在PCI8.5和ARCGis9.2遥感图像处理软件的支持下,获得了鄂托克前旗2个时期的森林资源图。通过计算机自动分类和分类后人工解译纠错相结合的图像分类提取方案,提高了图像分类提取的效率和精度。... 以2002年和2006年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在PCI8.5和ARCGis9.2遥感图像处理软件的支持下,获得了鄂托克前旗2个时期的森林资源图。通过计算机自动分类和分类后人工解译纠错相结合的图像分类提取方案,提高了图像分类提取的效率和精度。动态监测结果表明,从2002—2006年,面积增加的地类为灌木林和有林地,面积减少的地类为宜林地和裸沙地,农田和水体的面积基本保持不变,并对其变化结果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m遥感影像 森林资源 动态监测 鄂托克前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遥感技术调查尖扎县草原植被类型及分布 被引量:1
13
作者 邓艳芳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CAS 2012年第6期28-30,共3页
根据遥感影像TM数据信息及其文献资料,结合野外布置样点、室内计算机技术解译及验证方法,研究尖扎县植被类型及其分布。结果表明:尖扎县共有森林、灌丛、草原、荒漠、草甸5个植被型组,近20个植被群系;并且植被垂直分布明显,随着海拨的... 根据遥感影像TM数据信息及其文献资料,结合野外布置样点、室内计算机技术解译及验证方法,研究尖扎县植被类型及其分布。结果表明:尖扎县共有森林、灌丛、草原、荒漠、草甸5个植被型组,近20个植被群系;并且植被垂直分布明显,随着海拨的变化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影像tm 植被类型与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的沙壕渠控制区作物种植结构与空间分布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彦 魏占民 +2 位作者 张圣微 王长生 付小军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0-23,共4页
河套灌区作物种植分类是在河套灌区进行灌溉农业研究的基础,但是仅利用遥感影像提取作物种植结构及种植面积时其精度远远不够,往往难以满足农业遥感在应用上的需求。通常多利用多元影像融合、多时相遥感影像以及遥感影像结合地面采样点... 河套灌区作物种植分类是在河套灌区进行灌溉农业研究的基础,但是仅利用遥感影像提取作物种植结构及种植面积时其精度远远不够,往往难以满足农业遥感在应用上的需求。通常多利用多元影像融合、多时相遥感影像以及遥感影像结合地面采样点来进行作物分类,以提高分类精度。本文以河套灌区内部的沙壕渠控制区为试验区,采用TM遥感影像,以实际地面采样点作为感兴趣区创建训练样本,利用最大似然法进行分类,成功提取了小麦、玉米、葵花及其他作物的种植结构及种植面积,分类总体精度达到了85.87%,Kappa系数为0.769 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种植面积 tm遥感影像 植被调查点 最大似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棉花遥感识别模型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宋金鹏 曹卫彬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199-2201,2213,共4页
依据新疆主要农作物的农时历及作物的地面光谱数据,论证了在TM遥感影像中识别棉花的最佳波段为第4波段,最佳识别月份为9月,最后通过TM遥感影像上对应的波段数据进行了验证,确定了棉花的识别模式。
关键词 tm遥感影像 第四波段 最佳波段 识别模式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检验在遥感数据建模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彦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730-2733,共4页
以山东省2006年共15景TM遥感影像灰度值与地面角规抽样实测数据为基础,采用多元回归估计的方法建立了森林蓄积量与遥感影像灰度值信息之间的反演模型。并通过t检验选择影响蓄积量估测的主要因子,使参与建模的变量因子达到最佳状态。
关键词 T检验 tm遥感影像 蓄积量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遥感在海岸线修测中的应用技术探讨 被引量:10
17
作者 林桂兰 《福建水产》 2005年第3期59-62,90,共5页
阐析海岸线修测的技术要点,探讨利用遥感影像自动提取海岸线的技术方法。分析了目前海岸线自动提取方法的可行性和局限性,提出利用地表覆盖类型非监督分类方法的图像处理方法可以简单快速地获取海岸线及其成图需要依托的两侧地图要素,... 阐析海岸线修测的技术要点,探讨利用遥感影像自动提取海岸线的技术方法。分析了目前海岸线自动提取方法的可行性和局限性,提出利用地表覆盖类型非监督分类方法的图像处理方法可以简单快速地获取海岸线及其成图需要依托的两侧地图要素,并以常用的Landsat-E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对福建九龙江口海岸线进行修测实践,分析修测精度和误差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线 修测 遥感 九龙江口 tm遥感影像 技术探讨 自动提取方法 应用 图像处理方法 地表覆盖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行山南缘断裂带新构造活动及其区域运动学意义 被引量:35
18
作者 张岳桥 马寅生 杨农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69-182,共14页
基于TM遥感影像的构造地貌解译和野外活动断层滑动矢量的测量和分析 ,阐述了太行山南缘断裂带第四纪左旋走滑活动的构造和地貌标志 ,反演了断裂变形的构造应力场 ,探讨了太行山南缘断裂带左旋走滑活动的区域运动学意义。研究表明 ,第四... 基于TM遥感影像的构造地貌解译和野外活动断层滑动矢量的测量和分析 ,阐述了太行山南缘断裂带第四纪左旋走滑活动的构造和地貌标志 ,反演了断裂变形的构造应力场 ,探讨了太行山南缘断裂带左旋走滑活动的区域运动学意义。研究表明 ,第四纪时期太行山南缘断裂带是一条斜张左旋走滑断裂。断层滑动矢量观测显示新近纪以来有 2期引张应力作用 :早期为NE -SW向引张 ,晚期为NNW -SSE向引张 ,这个观测结果与渭河地堑盆地的新近纪—第四纪 2期引张构造应力场一致。根据华北盆地构造资料推断 ,太行山南缘断裂带向东延伸与盆地内的泌阳 -开封 -商丘断陷带相接 ,共同构成了南华北和北华北 2个断陷区的构造边界。指出该断裂带作为南华北块体北缘 ,其新构造时期的斜张左旋走滑活动与南部秦岭断裂系左旋走滑活动一致 ,它们组成了一个宽阔的、向东撒开的、弥散型分布的左旋走滑形变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 南缘断裂带 新构造活动 第四纪 构造应力场 tm遥感影像 弥散型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PS在沿海围垦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建武 肖红生 张利民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4,共4页
采用MagellanProMARKX -CM手持GPS接收机 ,以广东省湛江市通明海湾为实验区 ,通过野外实地数据采集、室内数据差分后处理、与TM影像配准等 ,探索了一套GPS与遥感图像分析相结合 ,快速、准确更新沿海围垦动态数据的工作流程 结果表明 :... 采用MagellanProMARKX -CM手持GPS接收机 ,以广东省湛江市通明海湾为实验区 ,通过野外实地数据采集、室内数据差分后处理、与TM影像配准等 ,探索了一套GPS与遥感图像分析相结合 ,快速、准确更新沿海围垦动态数据的工作流程 结果表明 :GPS应用于TM影像几何纠正 ,可提高TM影像几何纠正的精度 ;GPS采集的数据可以辅助目视解译 ,提高目视解译精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海围垦 动态监测 GPS tm遥感影像 资源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3S技术的天保区植被变化监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陈巧 陈永富 鞠洪波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36-743,共8页
以甘肃省清水县天然林保护区植被时空变化为研究对象,以2期Landsat TM遥感影像为主要信息源,以植被面积和植被覆盖度为监测指标,采用最大似然方法进行监督分类获得土地利用分类图和植被面积,采用NDVI像元二分法获得植被覆盖度图。利用... 以甘肃省清水县天然林保护区植被时空变化为研究对象,以2期Landsat TM遥感影像为主要信息源,以植被面积和植被覆盖度为监测指标,采用最大似然方法进行监督分类获得土地利用分类图和植被面积,采用NDVI像元二分法获得植被覆盖度图。利用空间分析和统计分析方法将土地利用分类图和植被覆盖度图进行空间叠加分析,揭示研究区1996—2004年间土地利用和植被覆盖度的数量变化和空间变化特征,并对天保区与非天保区以及不同天保区内部的差异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96年—2004年间甘肃省清水县天然林保护区森林面积和植被覆盖度得到了明显改善,且天保区优于非天保区;不同类型天保区植被变化状况有差异,3种类型天然林保护区中以重点生态保护区植被改善状况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m遥感影像 天然林保护工程区 空间分析技术 土地利用分类 植被覆盖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