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3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遗留煤柱扰动下薄间距动压巷道压裂卸压护巷技术研究
1
作者 陈学亚 张宁波 +2 位作者 刘立明 陈宝宝 付世雄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2-51,共10页
针对遗留煤柱扰动与薄间距岩层条件下动压巷道高应力承载引发的大变形难题,以黄家沟煤矿10102运输平巷为工程背景,建立了遗留煤柱-多状态薄层间岩层作用下的底板应力传递模型,阐述了目标巷道内不同压裂角下应力转移与煤体滑移特征,确定... 针对遗留煤柱扰动与薄间距岩层条件下动压巷道高应力承载引发的大变形难题,以黄家沟煤矿10102运输平巷为工程背景,建立了遗留煤柱-多状态薄层间岩层作用下的底板应力传递模型,阐述了目标巷道内不同压裂角下应力转移与煤体滑移特征,确定了基于应力源头和传递路径控制的压裂参数,并在现场进行压裂切顶卸压。研究表明:遗留煤柱对底板影响以垂直应力为主,其增压在采空区裂隙岩体劣化承载与碎胀岩体阻隔传载效应下形成了8+9煤底板施载区,并对10煤回采巷道产生附加应力,确定了应力集中边界线敏感角。层间岩层压裂弱化改善了切顶线下方应力环境,降低了遗留煤柱承载与采动应力向10煤煤柱传递程度,确定了等效压裂弱化宽度7.5 m。切顶角45°压裂对应层间岩层水平压裂距离12.5 m,目标巷道围岩的垂直应力、变形量及煤柱滑移程度达到最小。在现场以45°压裂角实施压裂后,压裂缝网贯通发育,有效实现了预裂切顶。顶底板与两帮变形量较常规条件分别下降了60.1%和65.5%,提高了围岩稳定性,保障了工作面高产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留煤柱 薄间距 动压巷道 采空区阻隔效应 切顶卸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留煤柱影响下工作面冲击地压防治技术
2
作者 翟忍 《煤炭技术》 2025年第3期49-52,共4页
济宁三号煤矿183下05综放工作面部分位于上分层遗留煤柱下方,同层局部留有区段宽煤柱,造成工作面局部应力集中程度高,巷道变形严重,底鼓量大,冲击风险极高。采用三维数值模拟,分析了遗留煤柱区域的应力集中程度,针对上覆遗留煤柱及同层... 济宁三号煤矿183下05综放工作面部分位于上分层遗留煤柱下方,同层局部留有区段宽煤柱,造成工作面局部应力集中程度高,巷道变形严重,底鼓量大,冲击风险极高。采用三维数值模拟,分析了遗留煤柱区域的应力集中程度,针对上覆遗留煤柱及同层煤柱分别采取了顶板深孔爆破卸压措施及大直径钻孔卸压措施,并结合多种监测手段,综合判定冲击危险性,采取相应治理措施,确保了工作面安全回采,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覆遗留煤柱 冲击地压 区段宽煤柱 监测 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红河哀牢山与岩溶断陷盆地区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研究——以建水县为例
3
作者 李明和 闫晓波 +2 位作者 于恒隽 李芹 孟宪东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5年第2期135-138,143,共5页
建水县133个图斑生态修复是哀牢山示范项目泸江子项目的重要组成,基于废弃矿山基本特征和地质环境问题,创新运用“4R”和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的生态修复理念,建立矿山生态修复参照生态系统,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十分有利于加... 建水县133个图斑生态修复是哀牢山示范项目泸江子项目的重要组成,基于废弃矿山基本特征和地质环境问题,创新运用“4R”和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的生态修复理念,建立矿山生态修复参照生态系统,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十分有利于加快推进矿山生态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遗留矿山 示范工程 生态修复 修复理念 地质环境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留矿山生态修复问题探究
4
作者 马明 《现代农村科技》 2025年第3期147-148,共2页
矿产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其在满足人类需求、促进经济发展、保障国家安全、推动科技进步和维护生态环境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矿山开采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也应引起各方重视,遗留矿山生态修复与治理工作,其核心... 矿产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其在满足人类需求、促进经济发展、保障国家安全、推动科技进步和维护生态环境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矿山开采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也应引起各方重视,遗留矿山生态修复与治理工作,其核心目标是恢复生态系统的自然属性,这一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议题。本文探讨了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原则,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以期制定一份妥善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综合解决方案,实现矿山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留矿山 生态修复 矿产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倾角综放采场遗留顶煤运移规律及防灭火技术 被引量:3
5
作者 卢树德 解盘石 +3 位作者 孙明福 邓军 胡博胜 张波 《陕西煤炭》 2024年第1期11-18,共8页
为研究大倾角综放采场遗留顶煤运移规律及裂隙扩展情况,以王家山煤矿中二401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采用物理相似模拟实验与数值模拟实验相结合的方法,深入分析大倾角综放采场遗留顶煤运移及裂隙发育规律。结果表明,大倾角综放采场遗留顶煤... 为研究大倾角综放采场遗留顶煤运移规律及裂隙扩展情况,以王家山煤矿中二401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采用物理相似模拟实验与数值模拟实验相结合的方法,深入分析大倾角综放采场遗留顶煤运移及裂隙发育规律。结果表明,大倾角综放采场遗留顶煤破碎和运移具有非对称性,工作面倾斜中下部应力与位移量均大于倾斜上部。遗留顶煤在采空区内沿倾斜方向呈现“顶煤—直接顶—顶煤”交替堆积形态,倾斜下部堆积量大于倾斜中上部。围岩裂隙发育范围广,随工作面推进最终可扩展至3号煤层。针对遗煤特征综合提出此类采场的“两阶段”防灭火技术措施,达到良好的防灭火效果,确保工作面安全高效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倾角煤层 综放采场 遗留顶煤 防灭火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SCA静力破岩的金属矿山遗留矿柱安全低损回采试验研究
6
作者 龚囱 许永斌 +4 位作者 刘畅 戚燕顺 黄志豪 赵奎 曾鹏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2-101,共10页
针对采用爆破破岩方式对金属矿山遗留矿柱进行回采存在安全性差与矿石损失率高的局限性,将具有无振动特征的高效静态破碎剂(High Range Static Cracking Agent,HSCA)引入遗留矿柱回采中。通过设计HSCA膨胀压应力测试试验与静力破岩试验... 针对采用爆破破岩方式对金属矿山遗留矿柱进行回采存在安全性差与矿石损失率高的局限性,将具有无振动特征的高效静态破碎剂(High Range Static Cracking Agent,HSCA)引入遗留矿柱回采中。通过设计HSCA膨胀压应力测试试验与静力破岩试验,分析了HSCA径向膨胀压应力大小及其分布规律与水灰比的关系。分别从膨胀压应力分布特征、主裂纹定向控制方法与破岩时效性3个方面,论证了通过HSCA静力破岩实现金属矿山遗留矿柱安全低损回采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当水灰比大于理论最优水灰比时,膨胀压应力随着水灰比的增大而减小。对于上向倾斜装药孔膨胀压应力沿孔底至孔口方向呈增大趋势,对于下向倾斜装药孔膨胀压应力则呈减小趋势。采用HSCA静力破岩对遗留矿柱进行回采,遗留矿柱主裂纹走向可通过对装药孔进行预切槽、增设诱导片或新增诱导孔等方式进行定向控制,进而有效降低非破岩区矿岩的再损伤。因此,对于不宜采用爆破破岩方式对遗留矿柱进行回采的区域,HSCA静力破岩不仅有利于保障遗留矿柱回采安全,而且可提高遗留矿柱回收率。研究成果可为进一步探索金属矿山遗留矿柱回采破岩新理论与新技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力破岩 遗留矿柱 膨胀压应力 主裂纹 时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采扰动下遗留煤柱-顶板动态应力迁移及破坏特征研究
7
作者 朱继望 弓培林 +2 位作者 田野 温广 张虎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4期38-42,共5页
针对遗留煤柱-顶板动态应力迁移导致遗留煤柱复采过程中煤柱破坏及顶板垮落的问题,以山西晋煤集团圣华煤业3101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美国有限差分法程序FLAC^(3D),对传统采空区在复采过程中遗留煤柱及顶板的应力分布及变化进行了研究... 针对遗留煤柱-顶板动态应力迁移导致遗留煤柱复采过程中煤柱破坏及顶板垮落的问题,以山西晋煤集团圣华煤业3101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美国有限差分法程序FLAC^(3D),对传统采空区在复采过程中遗留煤柱及顶板的应力分布及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回采越接近煤柱其应力集中程度越高;当回采方向上存在多个遗留煤柱时,在工作面前方煤柱失去承载能力后,应力会向前传递导致工作面更前方煤柱上载荷过大更易出现破坏;煤柱边缘首先开始屈服,使煤柱弹性核区宽度(有效支撑面积)减小,导致煤柱由外入里的逐步破坏;随着回采工作面与残余煤柱距离的减小,应力集中的增加速率逐渐减小,并拟合应力集中系数规律方程;工作面距煤柱10 m时,煤柱应力集中系数达到最大值并提出使用ZF3800/15/23四柱低位放顶煤液压支架进行回采,该支架能够满足回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留煤柱 开采扰动 数值模拟 超前垮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十堰市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现状及生态修复工程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杜银山 王雅宁 +1 位作者 李磊 冯少华 《有色金属(矿山部分)》 2024年第4期174-181,共8页
目的:查明十堰市相对集中连片的历史遗留废弃矿山废弃地分布,分析其对矿区及其周边地形地貌景观、生态功能、水资源水生态、土地资源及矿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的影响。方法:以自然资源部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管理库数据为基础,充分考虑流域... 目的:查明十堰市相对集中连片的历史遗留废弃矿山废弃地分布,分析其对矿区及其周边地形地貌景观、生态功能、水资源水生态、土地资源及矿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的影响。方法:以自然资源部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管理库数据为基础,充分考虑流域分布与地理单元特性,运用资料收集、实地核查等调查方法。结果:研究区存在矿山地质环境破坏严重、生态功能退化、水土流失严重、水源涵养能力下降等突出问题,因此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地质灾害隐患治理、地形地貌重塑、土壤重构与植被重建、废弃土地复垦利用、生态修复配套提升、生态环境监测6种工程治理措施。意义:为同类型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提供一定的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遗留废弃矿山 生态修复措施 矿山地质环境 植被重建 生态文明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分层遗留区段煤柱下斜交工作面综放开采覆岩结构演化特征
9
作者 刘用 王红伟 +5 位作者 吴学松 田程鹏 关荣福 聂云枭 范志伟 曹沛沛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6-58,共13页
特厚煤层分层综放开采上下分层工作面斜交布置时,下分层综放工作面间歇性过上分层遗留区段煤柱导致覆岩破断运动及矿压显现规律复杂,围岩控制困难,制约了煤矿安全生产。以甘肃华亭煤电股份有限公司砚北煤矿250203下综放工作面为工程背景... 特厚煤层分层综放开采上下分层工作面斜交布置时,下分层综放工作面间歇性过上分层遗留区段煤柱导致覆岩破断运动及矿压显现规律复杂,围岩控制困难,制约了煤矿安全生产。以甘肃华亭煤电股份有限公司砚北煤矿250203下综放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物理相似模拟实验、数值计算、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上分层遗留区段煤柱下斜交工作面综放开采覆岩运移规律及应力分布演化特征,阐明了下分层综放工作面开采扰动下上分层遗留区段煤柱失稳特征及围岩支承压力变化规律,定义了斜交工作面覆岩内场和外场,揭示了下分层综放工作面过遗留区段煤柱覆岩结构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下分层综放工作面开采诱发上分层遗留区段煤柱失稳导致覆岩大尺度空间垮落,扰动区内顶板结构渐次演化,形成“低位倒台阶组合悬臂梁+高位大结构砌体梁”组合结构。②在工作面距区段煤柱15 m时,区段煤柱最大垂直应力达到46.7 MPa,较下分层未开采时增大了9.9%,煤柱形变现象较为明显;工作面位于区段煤柱正下方时,区段煤柱应力集中区域呈近似“月牙状”分布。③随着下分层综放工作面与上覆遗留区段煤柱斜交位置变化,外场覆岩破断形态呈近似对称梯形,结构动态失稳导致内场垮落形态呈“非对称双拱”、“对称双拱”、“单拱”演化过程。研究结果对特厚煤层分层综放工作面安全开采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厚煤层 分层综放开采 遗留区段煤柱 斜交工作面 覆岩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留煤柱下沿空掘巷巷道合理位置布设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潘忠德 钟会军 +2 位作者 林光志 何云龙 任浩男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9期72-77,共6页
为研究上覆遗留煤柱下沿空掘巷巷道布置的合理位置,以色连二矿12411工作面回风巷道布设为背景,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与工程实践等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了系统地分析。研究表明:当上覆遗留煤柱宽度过大时,其中的弹性区会对下伏煤层的... 为研究上覆遗留煤柱下沿空掘巷巷道布置的合理位置,以色连二矿12411工作面回风巷道布设为背景,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与工程实践等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了系统地分析。研究表明:当上覆遗留煤柱宽度过大时,其中的弹性区会对下伏煤层的应力分布产生较大影响,垂直应力会以“应力泡”的形式向下方传导,与下伏煤层采空区一侧所产生的支承压力进行叠加,使得下伏煤层保护煤柱塑性区变宽,应力峰值增大。基于此,通过极限平衡理论确定了保护煤柱合理宽度为9.84~12.42 m,利用数值模拟软件还原了工作面开采后的应力分布状态,综合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最终确定将巷道布置在距离煤柱边缘12 m处。根据现场实测反馈,在距离12412工作面运输顺槽12 m处布置巷道,回风巷道两帮最大变形量为272 mm,顶底板最大变形量为119 mm,巷道围岩变形稳定,能够满足实际生产需求,为类似煤层群条件下巷道位置选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留煤柱 煤柱留设 合理位置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理规范林权确权登记历史遗留问题方法探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孔立 钮月 +1 位作者 黄东 朱先雅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4年第5期129-132,共4页
林权确权登记是指对林地及地上林木的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等权益进行合法、准确的登记,并颁发相应的证书,以保障林地权益的稳定和合法性。然而,在我国的林权确权登记过程中,存在着部分历史遗留问题,严重影响林地资源的有效管理和合... 林权确权登记是指对林地及地上林木的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等权益进行合法、准确的登记,并颁发相应的证书,以保障林地权益的稳定和合法性。然而,在我国的林权确权登记过程中,存在着部分历史遗留问题,严重影响林地资源的有效管理和合理利用。该文深入研究“一码”串联三维地籍建设与管理过程,以三维地籍丰富拓展“一码”应用,打通各平台间数据壁垒,推动自然资源部门内部以及对外与有关部门信息高效共享、业务协同联动,以期能为林权确权登记历史遗留问题精细化管理提供有效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权确权 遗留问题 三维地籍 “一码” 数据壁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弃遗留地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与修复探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高优娜 莫日根敖其尔 +1 位作者 董煜宇 姚晓雪 《大众标准化》 2024年第8期111-113,共3页
文章探讨了废弃遗留地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治理与修复方法。通过实地调查和实验室分析,发现某些地区土壤中重金属含量超标严重,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潜在威胁。针对这一问题,尝试了不同的治理和修复方法,包括土壤修复剂的应用、植物修复... 文章探讨了废弃遗留地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治理与修复方法。通过实地调查和实验室分析,发现某些地区土壤中重金属含量超标严重,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潜在威胁。针对这一问题,尝试了不同的治理和修复方法,包括土壤修复剂的应用、植物修复和微生物修复等。实验结果表明,土壤修复剂的应用可以显著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植物修复和微生物修复也能有效减少重金属的迁移和积累。综合考虑成本和效果,建议采用综合治理方法,结合不同的修复技术,以达到最佳的治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遗留 重金属污染 土壤治理 修复探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覆近距离遗留煤柱下巷道综合支护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高玉军 张中原 +3 位作者 董飞 王梦成 褚居涛 孙利辉 《煤炭科技》 2024年第3期155-159,165,共6页
为解决近距离条件下上覆遗留煤柱作用下造成下伏巷道掘进变形大、原有支护方案无法有效控制围岩变形的问题,以沙曲二矿5303工作面机轨合一巷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及现场矿压监测等方法,分析了上覆采空区遗留煤柱向底板煤... 为解决近距离条件下上覆遗留煤柱作用下造成下伏巷道掘进变形大、原有支护方案无法有效控制围岩变形的问题,以沙曲二矿5303工作面机轨合一巷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及现场矿压监测等方法,分析了上覆采空区遗留煤柱向底板煤岩体传递载荷规律,研究了采动作用下底板破坏特征,提出了上覆遗留煤柱影响区内巷道综合支护技术。结果表明:遗留煤柱区在煤层底板造成明显的应力集中现象,基于塑性滑移线场理论计算获得底板破坏深度为6.38 m,机轨合一巷处于破坏深度边缘;提出了巷道迎头锚网索支护+滞后巷道顶板桁架锚索补强支护以及单体液压支柱+∏型钢梁加强支护的综合支护方案。数值模拟和现场矿压监测表明:巷道顶底板移近量和两帮变形量分别为210 mm和151 mm,顶部锚杆和锚索受力分别为142.4 kN和245 kN,均在可控范围内,该技术为在构造影响区、高应力区等特殊条件下巷道支护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距离煤层 遗留煤柱 应力集中 底板破坏 综合支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对策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广敏 《石材》 2024年第7期7-9,共3页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各领域生产活动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大,推动了采矿事业的蓬勃发展,同时也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废弃矿山生态问题的关注。加强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综合治理工作,能减少各类环境污染问题,使废弃矿山焕发出崭新...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各领域生产活动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大,推动了采矿事业的蓬勃发展,同时也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废弃矿山生态问题的关注。加强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综合治理工作,能减少各类环境污染问题,使废弃矿山焕发出崭新的生命力。文章从吉林省全省矿山开发利用状况出发,阐述了吉林省历史遗留废弃矿山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然后结合某历史遗留废弃矿山情况提出几点生态修复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遗留废弃矿山 环境污染问题 生态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中战争遗留爆炸物搜排作业类型的分析与探讨 被引量:1
15
作者 时党勇 杨善平 张昌旺 《中国水运》 2024年第1期30-31,共2页
水中战争遗留爆炸物污染水域环境,存在严重安全隐患。本文在介绍水中战争遗留爆炸物来源的基础上,分析了水中战争遗留爆炸物搜排作业的特点和作业类型区分的主要考虑,给出了水中战争遗留爆炸物搜排作业类型的基本分类,对于水中战争遗留... 水中战争遗留爆炸物污染水域环境,存在严重安全隐患。本文在介绍水中战争遗留爆炸物来源的基础上,分析了水中战争遗留爆炸物搜排作业的特点和作业类型区分的主要考虑,给出了水中战争遗留爆炸物搜排作业类型的基本分类,对于水中战争遗留爆炸物的科学处理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中战争遗留爆炸物 搜排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距离冲击地压煤层开采遗留煤柱与断层复合影响下冲击危险性研究
16
作者 冯美华 赵森 +3 位作者 闫耀东 郝电伟 李文帅 史庆稳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4-182,共9页
我国主要冲击地压矿井往往同时赋存多层可采煤层,多煤层协同安全开采是事关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课题。近距离冲击地压煤层开采时,上部煤层留设的煤柱承载了较高的上覆岩层载荷,给下部煤层开采带来了较大的风险。当遗留煤柱下发育断层时,... 我国主要冲击地压矿井往往同时赋存多层可采煤层,多煤层协同安全开采是事关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课题。近距离冲击地压煤层开采时,上部煤层留设的煤柱承载了较高的上覆岩层载荷,给下部煤层开采带来了较大的风险。当遗留煤柱下发育断层时,该遗留煤柱导致的应力集中区与断层围岩附近的应力异常区产生的复合作用对工作面开采产生巨大影响。本文以陕西彬长大佛寺煤矿40201工作面为研究对象,理论分析了上煤层遗留煤柱和断层复合作用对下部冲击地压煤层开采时冲击危险性的影响,采用地震波层析成像技术和微震监测技术,分别探明了遗留煤柱和断层复合作用下工作面围岩静载荷、动载荷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煤层中的断层破碎带在上覆遗留煤柱作用下产生的静载荷集中区域会向断层两盘远处转移,使得断层更易发生滑移失稳;在遗留煤柱和断层的复合作用下,工作面“见方”区域来压早于理论预测结果,且来压强度增大;工作面动载显现以遗留煤柱下区域为主,遗留煤柱的存在增大了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的影响范围。本文研究可对类似条件下的冲击地压煤层开采提供一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距离煤层 冲击地压 遗留煤柱 断层 地震波层析成像 微震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断指纹遗留时间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易梓琛 张文骥 +2 位作者 易伟 黎子华 江嘉思 《应用化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697-1711,共15页
指纹是犯罪现场最重要的物证形式之一。在面对缺乏关键信息的疑难案件时,通过推断指纹的遗留时间,办案人员能够划定犯罪嫌疑人的作案时间,进一步缩小侦察范围。因此,推断出指纹的遗留时间,可以在刑事侦查领域发挥巨大的作用。近年来,推... 指纹是犯罪现场最重要的物证形式之一。在面对缺乏关键信息的疑难案件时,通过推断指纹的遗留时间,办案人员能够划定犯罪嫌疑人的作案时间,进一步缩小侦察范围。因此,推断出指纹的遗留时间,可以在刑事侦查领域发挥巨大的作用。近年来,推断指纹遗留时间的研究进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各种指纹遗留时间预测模型相继而生。本文综述了近10年来在推断指纹遗留时间领域上的研究进展,归纳了干扰测定指纹遗留时间的主要变量(捺印人特征、捺印条件、承痕体属性、环境条件和显现方法),从形态学特征、电化学特性和化学成分3个研究方向重点介绍了推断指纹遗留时间的方法和潜在方法,并讨论了推断指纹遗留时间所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纹 遗留时间 指纹老化 脂质 乳突纹线 形态学 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覆煤层遗留煤柱下临空巷道布置技术研究
18
作者 赵飞 秦冬冬 +3 位作者 魏辉 李全中 梁宏艳 白雪斌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10期1-6,共6页
为解决遗留煤柱下临空巷道布置及支护技术难题,依据理论分析、数值计算方法,研究了上覆煤层遗留煤柱下临空巷道围岩应力分布和破坏机理,并在81203回风巷和低位抽采巷进行了现场试验。研究表明:当煤柱中心正下方垂直附加应力达到煤柱支... 为解决遗留煤柱下临空巷道布置及支护技术难题,依据理论分析、数值计算方法,研究了上覆煤层遗留煤柱下临空巷道围岩应力分布和破坏机理,并在81203回风巷和低位抽采巷进行了现场试验。研究表明:当煤柱中心正下方垂直附加应力达到煤柱支承应力的10%时,影响深度可达6倍煤柱宽度以上,据此,判断15#煤回采巷道受3#、8#煤层遗留煤柱叠加应力影响;“遗留煤柱+临空扰动”应力环境可分为低应力区、临空支承应力影响区、遗留煤柱+临空扰动应力联合影响区、遗留煤柱应力影响显著区、遗留煤柱应力影响微弱区;回风巷应尽量避开临空支承应力影响区、遗留煤柱-临空扰动应力联合影响区,同时最大程度回收煤炭资源,选取20 m护巷煤柱;低位抽采巷“纵向布置”充分利用围岩自承能力,“横向布置”尽量减小动压影响;采用高强度、高预紧力、高延伸率预应力支护技术,巷道表面位移控制在合理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留煤柱 临空巷道 应力环境 附加应力 层位布置 预应力支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距离煤层上覆遗留煤柱应力扰动特征研究及应用
19
作者 杜怀龙 刘忠平 田志诚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2-121,共10页
为了研究近距离煤层上覆遗留煤柱对下位煤层的应力扰动特征,以大柳塔煤矿活鸡兔井地质条件为工程背景,综合运用理论分析、数值计算、物理相似模拟等方法,研究了1-2煤层10~20 m宽遗留煤柱底板的应力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0 m宽遗留煤柱对... 为了研究近距离煤层上覆遗留煤柱对下位煤层的应力扰动特征,以大柳塔煤矿活鸡兔井地质条件为工程背景,综合运用理论分析、数值计算、物理相似模拟等方法,研究了1-2煤层10~20 m宽遗留煤柱底板的应力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0 m宽遗留煤柱对下位岩层应力扰动影响角为煤柱左侧10°及右侧19°,并且右侧应力集中程度高于左侧;20 m宽遗留煤柱对下位岩层应力扰动影响角为煤柱左侧14°及右侧11°。应力峰值位于煤柱左侧1/3处正下方,右侧应力集中程度低于左侧。1-2煤层10~20 m宽遗留煤柱对2-2煤层的应力扰动范围为42~47 m。研究结果对近距离煤层中确定下位煤层回采巷道布设位置及巷道补强支护范围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应用价值,可为类似工况条件下巷道稳定性控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距离煤层 遗留煤柱 应力传递 物理相似模拟实验 巷道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北某历史遗留矿山环境生态修复措施探究
20
作者 张凯 《世界有色金属》 2024年第17期106-108,共3页
历史遗留矿山虽然关闭,但仍然对当地环境构成威胁,科学治理地质风险,全面修复生态环境既必要也重要。为修复粤北某历史遗留矿山周边生态环境,文章在环境地质调查基础上阐述了该矿山环境生态现状,并通过分析研究提出了绿色治理与生态修... 历史遗留矿山虽然关闭,但仍然对当地环境构成威胁,科学治理地质风险,全面修复生态环境既必要也重要。为修复粤北某历史遗留矿山周边生态环境,文章在环境地质调查基础上阐述了该矿山环境生态现状,并通过分析研究提出了绿色治理与生态修复措施。以此,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彼此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遗留矿山 环境地质 绿色治理 生态修复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