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3年8月河北蔚县小震群遗漏地震检测与发震构造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谭毅培 曹井泉 +3 位作者 卞真付 刘文兵 邓莉 许可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22-1031,1155,共10页
华北地区近年来小震群活动频繁,在有数字波形记录的中强地震相对缺乏的背景下,小震群发震构造精细研究可为华北地区地震危险性分析和地震趋势判断提供重要依据.本文利用匹配滤波技术对2013年8月22—25日河北蔚县小震群遗漏地震事件进行... 华北地区近年来小震群活动频繁,在有数字波形记录的中强地震相对缺乏的背景下,小震群发震构造精细研究可为华北地区地震危险性分析和地震趋势判断提供重要依据.本文利用匹配滤波技术对2013年8月22—25日河北蔚县小震群遗漏地震事件进行检测,并通过地震精定位和震源机制求解分析此次震群的发震构造.计算结果显示,通过互相关扫描检测到18次被地震台网常规分析遗漏的地震,约为地震目录给出的13次地震事件的1.38倍.该震群发震构造有北东向和北西向两组断裂,震群活动前期以北东向构造活动为主,后期地震主要发生在北西向构造,北西向构造在此次震群活动中地震频度和强度均高于北东向构造.震源机制计算结果显示北西向构造发震机制以正断拉张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匹配滤波 蔚县震群 遗漏地震检测 地震精定位 震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4年金寨M_L(3.9)震群序列遗漏地震检测及发震构造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倪红玉 谭毅培 +4 位作者 邓莉 汪小厉 鲍子文 方震 洪德全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79-389,共11页
针对2014年8月—2015年1月安徽金寨发生的M_(L)3.9震群,利用匹配滤波技术补充台网目录遗漏的地震事件,再利用波形互相关震相检测技术标定P波和S波到时,进一步采用双差定位方法对震群进行重定位,结合震源机制解等分析此次震群活动可能的... 针对2014年8月—2015年1月安徽金寨发生的M_(L)3.9震群,利用匹配滤波技术补充台网目录遗漏的地震事件,再利用波形互相关震相检测技术标定P波和S波到时,进一步采用双差定位方法对震群进行重定位,结合震源机制解等分析此次震群活动可能的发震构造。计算结果显示,通过互相关扫描检测到1376个地震台网常规分析遗漏的地震,数量约为台网目录给出的585个事件的2.35倍。检测到的遗漏地震震级估算为M_(L)0~2.3,通过震级-频次统计分析,加入遗漏地震后地震目录的完整性在M_(L)0~1.5范围内有较明显的改善。重定位后地震走时残差更小,水平位置更集中,沿NNE向断裂F和NW向青山-晓天断裂呈现近直立的条带状分布。结合地质构造、震源机制解和水库因素,推测2014年金寨M_(L)3.9震群可能是由周边水库水下渗引起NW向青山-晓天断裂与NNE向断裂F慢滑动而触发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匹配滤波 金寨震群 遗漏地震检测 双差定位 发震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长清4.1级地震序列的遗漏地震检测与发震断层 被引量:1
3
作者 李霞 王鹏 +1 位作者 张志慧 董腾超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211-1217,共7页
使用波形互相关的模板匹配方法拾取2020-02-18山东长清4.1级地震序列的遗漏地震,构建高分辨率地震序列目录,并利用地震序列空间分布定量拟合发震断层面几何形态,结合4.1级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综合判定长清地震序列的发震构造和可能的发生... 使用波形互相关的模板匹配方法拾取2020-02-18山东长清4.1级地震序列的遗漏地震,构建高分辨率地震序列目录,并利用地震序列空间分布定量拟合发震断层面几何形态,结合4.1级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综合判定长清地震序列的发震构造和可能的发生原因。共识别和定位79个高精度地震事件,是原台网目录的1.7倍。依据断层面拟合及震源机制解结果,推测长清地震序列的发震构造为具有与区域先存断裂相同性质的左旋走滑型小尺度隐伏断裂,断层面走向302°、倾角88°。结合区域地震地质特征,认为此次地震序列的发生是由构造复合部位应力场的非均匀性导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板匹配 长清地震序列 遗漏地震检测 断层面拟合 发震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3年3月涿鹿微震群遗漏地震事件检测和发震构造分析 被引量:33
4
作者 谭毅培 曹井泉 +4 位作者 刘文兵 卞真付 孙安辉 邓莉 柳艳丽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847-1856,共10页
震群活动时,短时间发生大量地震,不同地震事件的记录波形相互交叠影响,易造成地震目录的遗漏,对震群发震构造分析等研究带来不利的影响.本文针对2013年3月3日至5日在河北涿鹿发生的微震震群,利用匹配滤波技术,以地震台网观测目录所记录... 震群活动时,短时间发生大量地震,不同地震事件的记录波形相互交叠影响,易造成地震目录的遗漏,对震群发震构造分析等研究带来不利的影响.本文针对2013年3月3日至5日在河北涿鹿发生的微震震群,利用匹配滤波技术,以地震台网观测目录所记录地震事件的波形为模板,在连续波形记录中搜索与模板相似的信号,从而检测台网目录遗漏的地震.利用波形互相关标定新检测到地震事件的P波和S波到时,进而对其震中位置和震级做出估计.计算结果显示,通过互相关扫描检测到52个地震台网常规分析遗漏的地震,约为地震目录给出的45个事件的1.16倍.检测到的遗漏地震震级估算为M_L0.1~0.9,通过震级-频次统计分析,加入遗漏地震后地震目录的完整性在M_L0.3~0.8范围内有较明显的改善.根据地震事件精定位结果,推测此次震群的发震构造为北西走向倾角较大的断层,施庄断裂为发震构造的可能性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匹配滤波 涿鹿微震群 遗漏地震检测 地震精定位 发震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3年甘肃岷县漳县M_S6.6地震余震序列时域衰减特征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谭毅培 曹井泉 +2 位作者 陈继锋 邓莉 李赫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3222-3231,共10页
本文基于补充遗漏地震事件后的地震目录和修正的大森公式,对2013年7月22日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余震序列时间域衰减特征进行了分析.鉴于主震后短时间内目录遗漏的余震较多,首先利用岷县台连续地震记录波形的高频包络差,检测主震后3h内... 本文基于补充遗漏地震事件后的地震目录和修正的大森公式,对2013年7月22日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余震序列时间域衰减特征进行了分析.鉴于主震后短时间内目录遗漏的余震较多,首先利用岷县台连续地震记录波形的高频包络差,检测主震后3h内目录遗漏的地震.经检测在主震后3h内共发现目录遗漏的ML1.0以上地震139个,最大震级为ML3.6.主震后1000s内检测到遗漏地震69个,约为目录给出余震数量的6倍.而后使用补充遗漏地震的目录,基于修正的大森公式分别拟合余震频度和余震地震矩随时间的变化.结果显示拟合p值约为1.07,表明岷县漳县地震余震序列衰减速率与全球平均水平接近,而未补充遗漏地震的频度拟合会造成余震序列衰减速率的低估.利用高频包络差直接计算地震频度曲线,通过三种衰减模式对地震频度曲线拟合参数比较,未观察到岷县漳县地震主震后存在早期余震缺失现象.分析认为,加入遗漏地震可以提高余震频度拟合估计衰减速率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度,若缺少遗漏地震检测结果,则使用地震矩拟合所得衰减速率结果准确度较优,但需充分考虑其精度上的误差.在分析余震序列衰减特征的实际研究工作中,需根据地震目录完整性选择适当的拟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震序列 时间域衰减 遗漏地震检测 修正的大森公式 2013年岷县漳县6.6级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7年九寨沟M_S7.0地震序列活动特征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王鹏 侯金欣 吴朋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53-462,共10页
中强地震序列的主震发生后,短时间内受台站距震中较远、尾波干扰和波形重叠等因素的影响,往往会遗漏大量的地震,而地震目录的完整性会直接影响到震后趋势判定和余震序列特征分析的科学性和可靠性。本文利用基于GPU加速的模板匹配方法对2... 中强地震序列的主震发生后,短时间内受台站距震中较远、尾波干扰和波形重叠等因素的影响,往往会遗漏大量的地震,而地震目录的完整性会直接影响到震后趋势判定和余震序列特征分析的科学性和可靠性。本文利用基于GPU加速的模板匹配方法对2017年8月1~12日的连续波形进行扫描计算,检测九寨沟M_S7.0地震前后遗漏的地震事件,选取台网目录中信噪比较高的1033个地震事件作为模板,在主震前7天至震后5天期间识别出4854个检测地震事件,为台网可定位目录的3.3倍,除去对台网单台地震事件的修正外,还检测到1797个遗漏地震事件,将完备震级从1.6级降低到1.4级。基于补充了遗漏地震的完整地震目录,对2017年8月8日九寨沟M_S7.0地震序列活动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前震序列在主震前短时间内出现了地震活动的密集增强,b值也显示为低值状态,可能是深部断层发生破裂之前的加速蠕动的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余震序列的完备震级逐渐下降并趋于稳定,b值存在缓慢升高的趋势,未来较长时期内余震序列仍将处于持续衰减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寨沟MS7.0地震 模板匹配 遗漏地震检测 完备震级 B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近震源区强震记录识别鲁甸6.5级地震后叠加的余震事件 被引量:1
7
作者 崔庆谷 林国良 李倩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69-1073,共5页
由于地震波的持续时间随震中距的增大而变长,所以主震后发生的余震事件有时因地震叠加而难以识别甚至被完全淹没,造成地震编目中的地震事件遗漏。以2014年鲁甸6.5级地震为例,通过对比不同震中距上不同仪器记录到的地震波,认为近震源区... 由于地震波的持续时间随震中距的增大而变长,所以主震后发生的余震事件有时因地震叠加而难以识别甚至被完全淹没,造成地震编目中的地震事件遗漏。以2014年鲁甸6.5级地震为例,通过对比不同震中距上不同仪器记录到的地震波,认为近震源区的强震记录对于识别叠加的强余震具有特别的优势。在此基础上,从震源区强震记录数据中识别并检测出主震后被淹没的两次强余震事件,震级分别为M4.6、M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叠加 遗漏地震检测 近源区强震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4年鲁甸M_S6.5地震前后地震活动性 被引量:21
8
作者 侯金欣 王宝善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446-1456,共11页
2014年8月3日在云南省鲁甸县发生M_s6.5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关于鲁甸地震的起因,特别是鲁甸地震与溪洛渡水库之间的关系存在一些争议.分析中强地震前后地震活动性的变化可以为判断主震起源提供一定的依据.然而,由于鲁... 2014年8月3日在云南省鲁甸县发生M_s6.5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关于鲁甸地震的起因,特别是鲁甸地震与溪洛渡水库之间的关系存在一些争议.分析中强地震前后地震活动性的变化可以为判断主震起源提供一定的依据.然而,由于鲁甸地震震中附近固定台站数目少、台站距离震中远及主震后尾波干扰等因素的影响,会造成地震目录的缺失,从而可能影响地震活动性的可靠分析.为了获得更加完备的地震目录,本文采用模板匹配方法对鲁甸地震前后小地震进行了搜索和识别.以台网目录中的541个事件作为模板,在主震之前33天到主震后5天的连续波形中识别出991个未在目录中列出的地震,使余震的完备震级从1.8降低到1.3.根据检测目录得到主震前33天内的&值为1.04±0.18,余震的b值在震后5天内由0.5左右逐渐上升至0.9附近并保持稳定;根据2009年到主震发生前的台网目录得到该区域的背景b值为0.93±0.04.即鲁甸地震前后区域地震活动b值均与背景b值接近,这与典型水库诱发的中强震具有的b值特征不相符.同时通过进一步分析台网目录,未发现溪洛渡水库蓄水前后研究区域内的地震活动性存在明显变化,这也与典型水库诱发地震区域的地震活动性特征不相符.综合以上结果,我们认为2014年鲁甸M_s6.5地震不具有典型水库诱发地震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甸MS6.5地震 模板匹配 遗漏地震检测 完备震级 B值 水库诱发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5年河北滦县震群发震机理分析 被引量:22
9
作者 谭毅培 邓莉 +1 位作者 曹井泉 单连君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4113-4125,共13页
震群发震机理研究是近年来地震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其中基于观测现象对不同发震机理模型的分析和讨论是研究焦点.本文以2015年河北滦县震群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模板匹配方法检测震群活动期间目录遗漏地震事件,得到更为完整的地震目录.再... 震群发震机理研究是近年来地震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其中基于观测现象对不同发震机理模型的分析和讨论是研究焦点.本文以2015年河北滦县震群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模板匹配方法检测震群活动期间目录遗漏地震事件,得到更为完整的地震目录.再通过波形互相关震相检测技术标定地震事件在记录台站的震相到时,依据标定的震相到时,利用双差定位方法对震群进行精定位,基于地震精定位结果分析震群的震中扩展特征.最后通过波形互相关系数和破裂面重合程度检测震群中是否存在重复地震活动.通过计算共检测到目录遗漏地震事件103个.地震精定位结果显示发震构造为北东向断层,震中扩展表现出迁移速率先快后慢的两阶段线性扩展特征.震群活动期间共检测到两组重复地震活动,其中第一组发生在震中扩展的第一阶段,第二组发生在震中扩展的第二阶段.在三种常见的震群发震机理模型——级联触发模型、断层慢滑动模型和流体侵入模型中,断层慢滑动模型能够解释我们观测到的重复地震活动和震中线性扩展现象,因此认为此次滦县震群活动可能伴随断层的慢滑动,断层慢滑动可能对滦县震群的触发和持续活动起到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地震 地震精定位 遗漏地震检测 发震机理 滦县震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6年1月9日河北怀来M_L3.4震群发震构造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单连君 张新东 王晓山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57-564,共8页
本文采用模板识别匹配滤波方法检测2016年1月9日河北怀来M_L3.4震群序列目录中遗漏的地震事件,并加入波形互相关信息对震相到时进行校正,采用盖革法进行精确定位。重新定位后震群震中呈NEE向分布,与怀涿次级盆地北缘断裂走向一致,并主... 本文采用模板识别匹配滤波方法检测2016年1月9日河北怀来M_L3.4震群序列目录中遗漏的地震事件,并加入波形互相关信息对震相到时进行校正,采用盖革法进行精确定位。重新定位后震群震中呈NEE向分布,与怀涿次级盆地北缘断裂走向一致,并主要集中在该断裂的小水峪-黄土窑段。震群中最大地震M_L3.4的P波初动解的一个节面走向与精定位后震中展布和断裂的走向基本一致,可推测怀涿次级盆地北缘断裂可能为怀来M_L3.4震群的发震构造。震中集中分布的怀涿次级盆地北缘断裂的小水峪-黄土窑段属5个分段中滑动速率最大的段落,分析认为该震群可能是由断层慢滑动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怀来震群 遗漏地震检测 精确定位 发震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6年安徽无为M_S3.0震群序列发震构造与震后趋势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倪红玉 刘泽民 +2 位作者 洪德全 赵朋 汪小厉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65-373,共9页
首先通过模板匹配方法检测无为震群活动期间目录遗漏的地震事件,共识别出5次遗漏地震事件,震级为M_L0.5~1.2,得到了更为完整的地震目录;然后基于波形互相关震相检测技术标定震相到时,进而采用双差定位方法进行精定位,精定位后震群分布... 首先通过模板匹配方法检测无为震群活动期间目录遗漏的地震事件,共识别出5次遗漏地震事件,震级为M_L0.5~1.2,得到了更为完整的地震目录;然后基于波形互相关震相检测技术标定震相到时,进而采用双差定位方法进行精定位,精定位后震群分布更加集中,未见明显的优势方位分布;采用Snoke方法计算震级较大地震的震源机制,结果表明,此次震群为NEE向的水平挤压与NNE向的水平拉张应力场作用下具逆冲分量的走滑型地震活动,严家桥-枫沙湖断裂可能为其发震构造;最后,计算了震群序列的视应力,结果显示,视应力和扣除震级影响后的差视应力随着震群序列的衰减逐渐恢复,因此,分析认为,随着无为震群序列的衰减,震源区发生更大地震的可能性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为MS3.0震群 遗漏地震检测 双差定位 震源机制解 视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