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桂牧一号杂交象草中烟草花叶病毒的鉴定及其密码子偏好性和遗传结构分析
1
作者 洪森荣 章雪丽 +1 位作者 林子贻 林道兴 《西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50-1161,共12页
【目的】明确桂牧一号杂交象草中的主要危害病毒种类及其病毒的发生和群体遗传结构,了解桂牧一号杂交象草该病毒的遗传变异机制。【方法】首先利用Illumina Hiseq 2500平台对桂牧一号杂交象草进行小RNA深度测序,然后利用大肠杆菌重组蛋... 【目的】明确桂牧一号杂交象草中的主要危害病毒种类及其病毒的发生和群体遗传结构,了解桂牧一号杂交象草该病毒的遗传变异机制。【方法】首先利用Illumina Hiseq 2500平台对桂牧一号杂交象草进行小RNA深度测序,然后利用大肠杆菌重组蛋白表达和RT-PCR技术对其病毒进行检测和鉴定,最后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病毒进行密码子偏好性的分析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结果】桂牧一号杂交象草经小RNA测序检测出烟草花叶病毒;病毒蛋白的大肠杆菌重组表达和病毒基因的RT-PCR结果验证小RNA测序结果的可靠性;桂牧一号杂交象草烟草花叶病毒具有外壳蛋白、运动蛋白、带电蛋白等6个基因,基因总长度为11037 bp,基因平均长度为1839.5 bp,基因间区GC含量为43.35%;桂牧一号杂交象草烟草花叶病毒CP基因的密码子偏好性均较弱,偏好使用以A/T结尾;桂牧一号杂交象草烟草花叶病毒CP基因密码子偏好性的主要影响因素为自然选择,次要影响因素为内部压力;桂牧一号杂交象草烟草花叶病毒CP基因的最优密码子为6个(GAA、GCA、GCC、ACU、UUA和AGA),多以A、U结尾;桂牧一号杂交象草烟草花叶病毒CP基因与重庆烟草分离物Fengjie-1(HE818423.1和HE818424.1)CP基因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一致性较高。重庆、广西、贵州、湖北、辽宁、四川、云南、韩国、德国、美国10个烟草花叶病毒群体分离物CP基因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其中美国、韩国和湖北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多样性最高;10个烟草花叶病毒群体分离物CP基因错配曲线图的实际观测值均背离期望值,均出现锯齿状的峰形分布,均处于动态平衡状态,近期均无群体扩张事件;10个烟草花叶病毒群体分离物CP基因的遗传分化明显(F_(ST)>0.25),基因交流频繁(Nm>1);10个烟草花叶病毒群体分离物CP基因的dN/dS均远小于1。【结论】桂牧一号杂交象草烟草花叶病毒与重庆烟草分离物Fengjie-1(HE818423.1和HE818424.1)的亲缘关系较近,遗传漂变是引起烟草花叶病毒不同群体分离物CP基因遗传分化的主要原因。烟草花叶病毒群体分离物CP基因处于负向选择的压力之下,保守性较高,序列的遗传结构较为稳定。研究结果为桂牧一号杂交象草中烟草花叶病毒病的防控及其抗病育种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牧一号杂交象草 烟草花叶病毒 小RNA深度测序 密码子偏好性 最优密码子 遗传结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古代居民的遗传结构分析 被引量:17
2
作者 崔银秋 段然慧 +1 位作者 周慧 朱泓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2278-2280,共3页
MtDNA was successfully extracted from 31 ancient individual bones at the tombs of Turfan basin and Lubunouer. Through four overlapping primers, we got 30 nucleotide sequences of 363 bp length. Intermediate nucleotide ... MtDNA was successfully extracted from 31 ancient individual bones at the tombs of Turfan basin and Lubunouer. Through four overlapping primers, we got 30 nucleotide sequences of 363 bp length. Intermediate nucleotide diversity, and genetic distances, as well as mean pairwise variance, are compatible with ancient Turfan mtDNA pool being an admixture of eastern Asian and European lineages. Such phenomenon shows that prior to the time of ancient Turfan, an ancient mingling of Euro-Asian population in Turfan basin had existed. The ancient Luobunuoer was the relic of Xinjiang that was found in the earliest time and at the farthest orient. The mtDNA sequences of ancient Luobunuoer are consisted by European lineage completely, no trace of mixture with Asian lineage. From nucleotide diversity, and genetic distances and mean pairwise variance, it has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European popul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古代居民 遗传结构分析 DNA测序 系统发育分析 古人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亲缘系数聚类法及其在浦东白猪遗传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起山 赵洪波 +3 位作者 王明辉 潘玉春 沈大德 储野根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09年第4期30-31,共2页
关键词 亲缘系数 聚类法 浦东 白猪 遗传结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份辣椒骨干亲本的SSR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指纹图谱构建 被引量:9
4
作者 雷刚 陈学军 +5 位作者 周坤华 黄月琴 袁欣捷 李歌歌 方钰 方荣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21-1335,共15页
为解析江西省辣椒育种骨干亲本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并构建其DNA指纹图谱,本研究利用毛细管电泳和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江西60份辣椒种质材料进行位点检测。结果表明,49对SSR引物共检测到202个等位基因,平均4.122个,平均有效等位基因为2.172个... 为解析江西省辣椒育种骨干亲本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并构建其DNA指纹图谱,本研究利用毛细管电泳和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江西60份辣椒种质材料进行位点检测。结果表明,49对SSR引物共检测到202个等位基因,平均4.122个,平均有效等位基因为2.172个,平均香农信息指数为0.850,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414,说明60份供试材料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平均期望杂合度0.475大于观测杂合度0.126,表明多代自交导致材料纯合度较高。聚类分析、群体结构分析和主坐标分析结果一致,即江西辣椒育种亲本材料以南方地区和小果型尖椒材料为主,遗传背景狭窄且保持较纯的血统。此外,本研究根据多位点匹配分析确定了PM1、CAMS-855、CO911525S、PM22、Hpms E015和Hpms1214为核心引物,并利用这6对核心引物构建了60份辣椒育种亲本的指纹图谱,为江西辣椒资源的鉴定和保护提供了有力支撑,为分子辅助育种中亲本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SSR标记 遗传多样性 指纹图谱 聚类分析 遗传结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基因组SNP分子标记分析青海云杉遗传结构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宏斌 吕东 +3 位作者 赵明 赵祜 赵兴鹏 李伟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73-382,共10页
以张掖龙渠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无性系种子园中的106个青海云杉亲本无性系为研究材料,采用改良CTAB法,提取的青海云杉基因组DNA,构建SLAF文库并进行高通量测序,之后分析SLAF测序数据和筛选SNP位点,基于邻接法分析得到样品的聚... 以张掖龙渠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无性系种子园中的106个青海云杉亲本无性系为研究材料,采用改良CTAB法,提取的青海云杉基因组DNA,构建SLAF文库并进行高通量测序,之后分析SLAF测序数据和筛选SNP位点,基于邻接法分析得到样品的聚类情况。研究得出:将测序的水稻日本晴reads与其参考基因组进行比对,显示本试验双端比对效率为95.33%,说明SLAF建库成功。本研究中所测序列的Q30较高,碱基测序错误率低,测序质量高;本研究共开发4058883个SLAF标签,标签的平均测序深度为21.21×。共开发12275765个青海云杉SNP标记,各青海云杉样本的SNP数量为1890934~4487841。利用已开发的高质量青海云杉SNP标记,构建了106个青海云杉的系统发育树,发现来自不同种源的青海云杉在各组中分布比较均匀,不同种源的青海云杉多聚为一类。通过SNP标记和主成分分析,这些无性系来源于同一个祖先的可能性较大,表明无性系间亲缘关系相近。为今后遗传多样性的分析、遗传图谱的构建等提供了基础数据,也为青海云杉初级种子园去劣疏伐提供依据,为高世代种子园的营建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云杉 DNA提取 SLAF标签 遗传结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桃不同类群的遗传多样性及其遗传结构的RAPD分析 被引量:14
6
作者 程中平 黄宏文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2004年第1期27-32,共6页
采用RAPD技术,利用从200个随机引物筛选的22个十碱基引物对桃10个类群180个样品的DNA进行扩增,得到180个位点。通过对所得的数据统计分析,在类群的遗传多样度上表现为:黄肉桃类>蜜桃类>蟠桃类>红叶桃类>硬肉桃类>碧桃类&... 采用RAPD技术,利用从200个随机引物筛选的22个十碱基引物对桃10个类群180个样品的DNA进行扩增,得到180个位点。通过对所得的数据统计分析,在类群的遗传多样度上表现为:黄肉桃类>蜜桃类>蟠桃类>红叶桃类>硬肉桃类>碧桃类>水蜜桃类>油桃类>寿星桃类>垂枝桃类。在180个位点中检验出多样度范围在0.4以上的位点分布在桃总群体中的有37个,而在桃类群间的则有13个。聚类分析的结果是:桃食用栽培品种的类群聚为一组;其它非食用桃类群各为一组。对桃类群的遗传多样性及其结构分析,为桃的品种资源保存和利用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类群 RAPD 遗传多样性及其结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鱼雌核发育后代不同群体的微卫星遗传分析及指纹识别 被引量:6
7
作者 王成龙 郑国栋 +2 位作者 陈杰 蒋霞云 邹曙明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35-1143,共9页
以紫外线灭活的团头鲂精子激活草鱼卵子,冷休克抑制第二极体排出的方法诱导出长江水系优良F2代草鱼减数雌核发育子代。在后代中不仅存在雌核发育后代,还存在草鲂杂交后代,雌核发育后代的体型与草鱼一致,而草鲂杂交后代的体型介于草鱼与... 以紫外线灭活的团头鲂精子激活草鱼卵子,冷休克抑制第二极体排出的方法诱导出长江水系优良F2代草鱼减数雌核发育子代。在后代中不仅存在雌核发育后代,还存在草鲂杂交后代,雌核发育后代的体型与草鱼一致,而草鲂杂交后代的体型介于草鱼与团头鲂之间。Partec Cy Flow倍性分析仪测定结果显示:普通草鱼与雌核发育草鱼的相对DNA含量分别为23.01和22.72,二者的DNA含量接近;而高体型子代的相对DNA含量为25.38,介于草鱼与团头鲂(DNA含量28.21)之间,属于草鲂杂交后代。选取17个微卫星标记对草鱼群体、雌核发育草鱼群体和草鲂杂交后代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检测,共检测出59个等位基因,其中43.18个有效等位基因。草鱼对照群体、草鲂杂交后代和雌核发育草鱼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依次为3.57、2.86和2.79,平均有效等位基因依次为2.93、2.37和1.96,平均期望杂合度在依次为0.6502、0.5573和0.3775,多态信息含量(PIC)平均值依次为0.5738、0.4649和0.3791。与草鱼对照群体相比,雌核发育草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显著下降,表明通过减数雌核发育方法可获得纯合性较高的草鱼个体。构建了草鱼后代不同群体的DNA指纹模式图,筛选到不同群体的9个特异微卫星标记,为草鱼优良群体的选育提供了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卫星 减数雌核发育 草鲂杂交后代 遗传结构分析 倍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双江勐库大叶种茶树基因型和种群结构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徐礼羿 王丽鸳 +6 位作者 苏静静 吴立赟 戎玉廷 刘福桥 阮丽 韦康 成浩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52-1064,共13页
大叶种茶树在长期的自然演化过程中,形成了众多表型且表型的变异非常大,是研究茶树进化关系和育种的重要材料。云南省独特的地理和生态环境使其具有丰富大叶种茶树资源。勐库大叶茶(Camellia sinensis var. assamica ‘Mengkudayecha’... 大叶种茶树在长期的自然演化过程中,形成了众多表型且表型的变异非常大,是研究茶树进化关系和育种的重要材料。云南省独特的地理和生态环境使其具有丰富大叶种茶树资源。勐库大叶茶(Camellia sinensis var. assamica ‘Mengkudayecha’)是原产于云南省双江县勐库镇的有性系国家良种,具有芽叶生育力强、持嫩性强等特点,作为主栽品种之一广泛栽培于云南西部、南部各产茶县。本研究收集取自云南省双江县11个区域的235份勐库大叶种茶树资源,结合SSR标记评估这些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及个体间的遗传关系,筛选合适的核心标记组合,并分析种群遗传结构。结果显示:SSR标记在待测样本中具有多态性,每个SSR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2~7个,平均等位基因数为3.84,观察杂合度Ho范围为0.18~0.74,均值0.47;25个SSR位点的基因分型组合能精确的识别出每份种质资源,赋予每份资源唯一的指纹码,并成功筛选出8个核心SSR位点作为简化的组合,以该组合检测235份种质资源,样本组两个随机样本存在同一基因型组合的概率仅为8.1e^-5~7.7e^-3;结合群体遗传结构分析,11个区域的235个样本被分为5个亚群(Sub-population R,G,Y,Pi,Pu)和3个组(Group Pu+Y,R+G,Pi+Y),并初步推测慕烈和冰岛区域的R亚群血统主要由南榔区域茶树资源向北部区域迁徙引入;Group Pu+Y和Group Pi+Y两个组所在区域的原生血统为Y亚群,且由于懂过区域茶树资源的迁徙而引入Pu和Pi亚群的血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种茶树 SSR标记 指纹图谱 遗传结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SR标记的山西省不同地区苦荞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马名川 张丽君 +1 位作者 刘璋 刘龙龙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5-31,共7页
[目的]阐明山西省苦荞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为苦荞种质资源的保护与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13对荧光SSR引物对来自山西省不同地区的49份苦荞资源DNA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经毛细管电泳,得到片段大小。利用Powermarker... [目的]阐明山西省苦荞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为苦荞种质资源的保护与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13对荧光SSR引物对来自山西省不同地区的49份苦荞资源DNA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经毛细管电泳,得到片段大小。利用Powermarker 3.25软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用MEGA 6.0软件构建UPGMA聚类图,采用Structure2.3. 1软件进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结果]13对引物对49份山西苦荞资源扩增出等位变异42个,变化范围2~5个,平均3.2个;等位基因频率的变化范围为0.336 7~0.938 8,平均为0.649 1,基因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为0.116 6~0.719 9,平均为0.447 5,多态信息含量的变化范围为0.112 9~0.668 6,平均为0.386 9。全部材料聚类分析表明,49份材料被分为2个类群;按地区来源划分成的9个群组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资源的地理来源地有较为明显的分化。群体结构分析将参试材料划分为5个类群。[结论]山西省苦荞种质资源多样性水平中等,有4份苦荞资源与其他资源遗传距离较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 SSR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南牛全基因组变异解析和功能基因挖掘 被引量:4
10
作者 赵家豪 刘贤 +6 位作者 张子敬 赵昭 杜蕾 吕世杰 雷初朝 王二耀 黄永震 《中国牛业科学》 2024年第3期1-6,共6页
[目的]研究德南牛的群体遗传结构和解析影响其重要性状的关键基因。[方法]通过主成分分析、群体进化树分析、群体遗传结构分析等方法,研究德南牛的遗传结构和与其他品种的亲缘关系;同时,利用全基因组SNP数据,计算德南牛与德国黄牛、南... [目的]研究德南牛的群体遗传结构和解析影响其重要性状的关键基因。[方法]通过主成分分析、群体进化树分析、群体遗传结构分析等方法,研究德南牛的遗传结构和与其他品种的亲缘关系;同时,利用全基因组SNP数据,计算德南牛与德国黄牛、南阳牛群体固定指数(Fst)和核苷酸多样性比值(πratio)、复合似然比(CLR)、XP-EHH等多种选择信号指标,以筛选出德南牛基因组上受到选择的信号,鉴定出重要的候选基因。[结果]德南牛具有欧洲普通牛(0.789)、东亚牛(0.176)、中国瘤牛(0.035)的混合血统。在θπ和CLR方法中鉴定出93个共有基因,使用FST和XP-EHH方法鉴定出17个共有基因。进行富集以及基因功能注释后,发现这些基因可能与生殖性能(TUBB3、NSD2、GRM1、ERBB4)、生长性状(RFX3、FGFR3、GABRB1、PDE4D)、环境适应性(PGR、GRIA4)和免疫系统反应(P2RY12、P2RY13、GPR87、P2RY14、GPR171)有关。[结论]本项研究发现德南牛血统受德国黄牛影响较多,且挖掘了德南牛基因组内可能具有经济意义的性状相关的选择特征,为德南牛种群的选育提高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南牛 选择信号 遗传结构分析 候选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五大洲际人群区分的SNP体系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郝伟琪 刘京 +6 位作者 江丽 黄美莎 李玖玲 马泉 刘超 李彩霞 王慧君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31-337,共7页
目的:建立针对五大洲际人群(东亚、欧洲、非洲、大洋洲和美洲)的常染色体SNP复合检测体系,验证评价其人群区分效能。方法:从The Global AIMs Nano set中筛选出28个SNP位点进行复合检测体系的构建,用该体系检测来自16个人群的712份样本,... 目的:建立针对五大洲际人群(东亚、欧洲、非洲、大洋洲和美洲)的常染色体SNP复合检测体系,验证评价其人群区分效能。方法:从The Global AIMs Nano set中筛选出28个SNP位点进行复合检测体系的构建,用该体系检测来自16个人群的712份样本,检测结果和千人基因组中的20个人群和CEPH库中的2个人群合并共计2 804份个体的分型数据,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和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体系效能评价。选取祖先成分大于90%的样本构建参考人群分型库,对140份个体样本进行群体匹配概率、个体主成分分析等人群来源推断,评估该体系在实际样本的人群来源区分能力。结果:该体系不仅能对五大洲际人群进行区分,而且对混合人群也有一定区分能力,对已知来源样本的祖先成分和人群匹配分析结果显示与其来源信息一致。结论:该体系能够实现对欧洲、东亚、非洲、美洲、大洋洲以及混合人群的区分,并能够推断个体祖先来源成分组成,在实际检案中可以进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遗传 AIMS 复合扩增 人群遗传结构分析 祖先来源推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