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hP53-luc质粒的构建及其用于检测化学物质遗传毒性的初步分析
1
作者 施柯 黎怀星 +2 位作者 吴丹 李雅慧 孙树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77-279,共3页
目的 :构建 2个分别由 p5 3基因启动子和核心启动子驱动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表达质粒 ,并探讨其用于检测遗传毒性化学物质的可行性。方法 :通过 PCR扩增人 p5 3基因启动子片段 ,然后采用重组 DNA技术克隆入 p GL3- BASIC的荧光素酶报告... 目的 :构建 2个分别由 p5 3基因启动子和核心启动子驱动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表达质粒 ,并探讨其用于检测遗传毒性化学物质的可行性。方法 :通过 PCR扩增人 p5 3基因启动子片段 ,然后采用重组 DNA技术克隆入 p GL3- BASIC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上游而获得 ph P5 3- luc表达质粒。用脂质体转染法将 ph P5 3- luc转染入 NIH3T3细胞并分别用 5 -氟尿嘧啶 (5 -FU)处理 ,最后裂解细胞用 Dual- L uciferase Reporter Assay System检测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表达。 结果 :构建了 2个分别由p5 3基因启动子和核心启动子驱动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表达质粒 ,位于这 2个质粒上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在 NIH3T3细胞内的表达显著地受遗传毒性化学物质的诱导 ,其表达比对照的 p GL 3- BASIC载体上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高近 2 4 0倍。结论 :基于人 p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P53—luc质粒 检测 化学物质遗传毒性 P53基因 5—氟尿嘧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改进的SOS/umu方法检测水处理过程中污染物的遗传毒性效应 被引量:15
2
作者 言野 李娜 +3 位作者 刘楠楠 马梅 罗茜 王子健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09-916,共8页
SOS/umu遗传毒性测试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化合物和复杂混合物遗传毒性的评价,但是目前已报道方法的实验周期长达17 h,给实验操作带来了不便,因此亟需对常规方法进行改进。建立了测试周期可小于8 h(2 h预培养,4.5 h暴露培养)的SOS/umu快速... SOS/umu遗传毒性测试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化合物和复杂混合物遗传毒性的评价,但是目前已报道方法的实验周期长达17 h,给实验操作带来了不便,因此亟需对常规方法进行改进。建立了测试周期可小于8 h(2 h预培养,4.5 h暴露培养)的SOS/umu快速测定方法之后,应用改进后的方法对5种典型遗传毒性物质,4-硝基喹啉1-氧化物(4-NQO)、丝裂霉素C(MMC)、甲磺酸甲酯(MMS)、2-氨基蒽(2-AA)和苯并芘(BaP)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改进后的SOS/umu方法对4-NQO、MMC、MMS、2-AA和BaP的检测限分别为0.013±0.0031、0.031±0.0028、229.18±60.51、2.29±1.22和1.28±0.0698μmol·L-1,优于或者相当于报道方法。采用经典方法和改进后的方法对全国两个地区6个环境水样的遗传毒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检测出的6个环境水样的遗传毒性强度无显著性差异。另外,将研究方法应用于北方某市甲乙两个水厂原水、出厂水和管网水的遗传毒性评价,结果表明,两个水厂的原水、出厂水和管网水均表现出一定的直接遗传毒性,对应的4-NQO当量浓度(TEQ4-NQO)在0.0012μg·L-1至0.0129μg·L-1之间;加入鼠肝微粒体酶系统(S9)后,仅有乙水厂的管网水检测出极其微弱的遗传毒性效应。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改进后的SOS/umu快速测定方法能够实现在短时间(8h)内完成环境化合物及环境样品的遗传毒性检测,为筛选和评价化合物和复杂环境样品的遗传毒性提供了更为快捷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毒性 SOS umu测试 实验周期 遗传毒性物质 环境样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