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化学药品中遗传毒性杂质的控制策略分析一一评《化学药品中遗传毒性杂质的评估控制》
1
作者 赵天虹 《化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I0007-I0007,共1页
化学药品作为人类预防或治疗各种生理心理疾病的重要物品,含有特定化学成分,其化学结构可对人体内的某些物质产生影响,可以通过促进或抑制其生理过程,最终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但化学药品的生产往往需要历经多道工艺,且涉及多种化学物质... 化学药品作为人类预防或治疗各种生理心理疾病的重要物品,含有特定化学成分,其化学结构可对人体内的某些物质产生影响,可以通过促进或抑制其生理过程,最终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但化学药品的生产往往需要历经多道工艺,且涉及多种化学物质,这些物质极有可能发生副反应产生其他杂质。对很多药物的部分杂质进行研究,发现它们可能存在潜在遗传毒性,据有引发人体肿瘤、癌症的健康风险。下文参考由张庆生编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化学药品中遗传毒性杂质的评估控制》一书,阐述化学药品中遗传毒性杂质的评估及控制策略,为人类健康及医药行业的发展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药品 遗传毒性杂质 评估策略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药品中的遗传毒性杂质的质量控制 被引量:11
2
作者 田冶 陶晓莎 +3 位作者 冯媛媛 姚尚辰 尹利辉 宁保明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25,共13页
药品中微量水平的遗传毒性物质具有引发肿瘤甚至癌症的风险,并且该致癌风险可能与剂量没有相关性。因此,目前各国监管机构要求对药品中遗传毒性杂质进行严格控制。本综述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指导原则,从监管机构对药品中遗传毒性... 药品中微量水平的遗传毒性物质具有引发肿瘤甚至癌症的风险,并且该致癌风险可能与剂量没有相关性。因此,目前各国监管机构要求对药品中遗传毒性杂质进行严格控制。本综述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指导原则,从监管机构对药品中遗传毒性杂质的监管策略、遗传毒性杂质来源、检测方法及清除策略4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总结综述。该综述为药品中遗传毒性杂质的控制/清除、检测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毒性杂质 来源 检测方法 清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PLC-MS/MS法测定头孢哌酮钠及其制剂中遗传毒性杂质N-亚硝基二甲胺与N-亚硝基二乙胺 被引量:1
3
作者 李茜 杨博涵 +3 位作者 李洁 李倚天 王立萍 刘英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09-814,共6页
目的建立UPLC-MS/MS法测定头孢哌酮钠及其制剂中遗传毒性杂质N-亚硝基二甲胺(NDMA)与N-亚硝基二乙胺(NDEA)的含量。方法采用GL Sciences InertsilTM ODS-3(100 mm×3.0 mm,3μm)色谱柱,流动相A为含0.1%甲酸的水溶液,流动相B为含0.1... 目的建立UPLC-MS/MS法测定头孢哌酮钠及其制剂中遗传毒性杂质N-亚硝基二甲胺(NDMA)与N-亚硝基二乙胺(NDEA)的含量。方法采用GL Sciences InertsilTM ODS-3(100 mm×3.0 mm,3μm)色谱柱,流动相A为含0.1%甲酸的水溶液,流动相B为含0.1%甲酸的甲醇溶液,梯度洗脱,流速0.3 mL/min,柱温为35℃;检测方式为正离子(ESI+)模式下选择离子监测(SIM)。结果NDMA在0.5416~270.8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检测限(LOD)与定量限(LOQ)分别为0.008与0.01 ppb,加标回收率为99.3%~107.0%;NDEA在0.1463~73.14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检测限(LOD)与定量限(LOQ)分别为0.001与0.002 ppb,加标回收率为90.0%~96.0%。对7批次原料、66批次制剂与影响因素试验下放置的制剂进行测定,结果3批原料与30批制剂中检出NDMA,所有样品均未检出NDEA;影响因素试验下的制剂NDMA与NDEA均未增加。结论该方法准确、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可用于头孢哌酮钠及其制剂中遗传毒性杂质NDMA与NDEA的测定,并建议企业对头孢哌酮钠原料生产工艺进行评估并严格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哌酮钠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 N-亚硝基二甲胺(NDMA) N-亚硝基二乙胺(NDEA) UPLC-MS/MS 遗传毒性杂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MS法测定甲磺酸中3种甲磺酸烷基酯类遗传毒性杂质 被引量:5
4
作者 陈忆铃 冯江江 +3 位作者 杨海雪 时雅萍 李龙囡 冯芳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72-478,共7页
建立一种液液萃取GC-MS分析方法,用于测定甲磺酸中遗传毒性杂质甲磺酸甲酯、甲磺酸乙酯、甲磺酸异丙酯。采用甲基聚硅氧烷毛细管色谱柱,程序升温,进样口温度220℃,不分流高压进样;质谱正离子模式,选择性监测m/z 56、m/z 79、m/z 80及m/z... 建立一种液液萃取GC-MS分析方法,用于测定甲磺酸中遗传毒性杂质甲磺酸甲酯、甲磺酸乙酯、甲磺酸异丙酯。采用甲基聚硅氧烷毛细管色谱柱,程序升温,进样口温度220℃,不分流高压进样;质谱正离子模式,选择性监测m/z 56、m/z 79、m/z 80及m/z 123离子。实验结果显示,甲磺酸甲酯、甲磺酸乙酯、甲磺酸异丙酯对应色谱峰之间实现了基线分离,空白提取溶液无干扰;3种遗传毒性杂质在37~148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且不同浓度水平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4.99%、107.26%及108.85%,RSD均不超过4.54%。该方法具有专属、灵敏、准确、稳定、通用性好的特点,已用于多种不同来源市售甲磺酸中甲磺酸烷基酯类杂质的检测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磺酸 甲磺酸烷基酯 遗传毒性杂质 液液萃取 GC-MS法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利多卡因注射剂遗传毒性杂质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冼芷然 孙春萌 +1 位作者 骆雪芳 钟文英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66-471,共6页
确定2,6-二甲基苯胺为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中遗传毒性杂质,N-氯乙酰-2,6-二甲基苯胺为潜在遗传毒性杂质,建立LC-MS/MS方法,用色谱柱Agilent ZORBAX Eclipse Plus C18(4.6 mm×250 mm,5μm)对原料、自制制剂及原研制剂进行遗传毒性杂... 确定2,6-二甲基苯胺为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中遗传毒性杂质,N-氯乙酰-2,6-二甲基苯胺为潜在遗传毒性杂质,建立LC-MS/MS方法,用色谱柱Agilent ZORBAX Eclipse Plus C18(4.6 mm×250 mm,5μm)对原料、自制制剂及原研制剂进行遗传毒性杂质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自制制剂中杂质2,6-二甲基苯胺与N-氯乙酰-2,6-二甲基苯胺除由原料引入外,可能分别由氧化条件或碱性条件下降解引入,为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的遗传毒性风险评估和工艺优化提供参考与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 遗传毒性杂质 LC-MS/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PLC-MS/MS法测定利奈唑胺原料和葡萄糖注射液中的叠氮类遗传毒性杂质 被引量:1
6
作者 彭诗雁 陈华 尹婕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05-709,共5页
建立了一种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测定利奈唑胺原料及其葡萄糖注射液中的遗传毒性杂质(R)-5-(叠氮甲基)-3-[3-氟-4-(4-吗啉基)苯基]-2-唑烷酮。采用Acquity UPLC HSS T3色谱柱(100 mm×2.1 mm,1.8μm)进行色谱分离,... 建立了一种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测定利奈唑胺原料及其葡萄糖注射液中的遗传毒性杂质(R)-5-(叠氮甲基)-3-[3-氟-4-(4-吗啉基)苯基]-2-唑烷酮。采用Acquity UPLC HSS T3色谱柱(100 mm×2.1 mm,1.8μm)进行色谱分离,以0.1%甲酸水-0.1%甲酸乙腈(60∶40)为流动相,流速为0.3 mL/min进行等度洗脱;采用电喷雾离子化,在正离子模式下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监测。结果表明,该遗传毒性杂质在质量浓度4~12 ng/mL内线性关系良好,定量限为0.073 ng/mL,低、中、高浓度(80%、100%、120%限度浓度)加样溶液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14%、100.59%和101.47%(RSD分别为0.73%、1.10%、0.91%)。同时,该遗传毒性杂质供试品溶液在6 d内稳定,3批制剂及2批原料中均未检出(R)-5-(叠氮甲基)-3-[3-氟-4-(4-吗啉基)苯基]-2-唑烷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利奈唑胺 遗传毒性杂质 (R)-5-(叠氮甲基)-3-[3-氟-4-(4-吗啉基)苯基]-2-唑烷酮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MS法测定盐酸苯海索原料药中遗传毒性杂质氯代环己烷 被引量:1
7
作者 殷丽宁 张煜 +1 位作者 胡一桥 詹新安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9-85,共7页
建立一种GC-MS分析方法用于盐酸苯海索原料药中遗传毒性杂质氯代环己烷的含量测定。采用SH-RXI-5SILMS毛细管柱(0.25 mm×30 m,0.25μm),以60℃恒温程序运行6 min;进样口温度180℃,进样分流比为10∶1,进样量为1.0μL;质谱检测器采用... 建立一种GC-MS分析方法用于盐酸苯海索原料药中遗传毒性杂质氯代环己烷的含量测定。采用SH-RXI-5SILMS毛细管柱(0.25 mm×30 m,0.25μm),以60℃恒温程序运行6 min;进样口温度180℃,进样分流比为10∶1,进样量为1.0μL;质谱检测器采用SIM检测模式,检测器电压为0.3 kV,接口温度240℃,选择性监测m/z 82离子。氯代环己烷在59.72~1493 n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检测限和定量限浓度分别为17.92和59.72 ng/mL;该方法日内和日间精密度良好(RSD≤5.0%)且耐用性良好(RSD≤1.65%)。本法适用于盐酸苯海索中遗传毒性杂质氯代环己烷的痕量检测,可为盐酸苯海索原料药的质量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苯海索 氯代环己烷 遗传毒性杂质 GC-MS 痕量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MS/MS法测定依卡倍特钠原料药中潜在遗传毒性杂质
8
作者 丁希颖 吉小龙 +3 位作者 李博 毛白杨 严方 狄斌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17-321,共5页
为了定量测定依卡倍特钠中潜在遗传毒性杂质依卡倍特磺酸乙酯(杂质Ⅰ),参考文献方法合成依卡倍特磺酸乙酯。采用高分辨质谱、结合二级质谱与核磁共振确定其相对分子质量及化学结构。采用Thermo C18色谱柱,以5 mmol/L乙酸铵溶液(甲酸调p ... 为了定量测定依卡倍特钠中潜在遗传毒性杂质依卡倍特磺酸乙酯(杂质Ⅰ),参考文献方法合成依卡倍特磺酸乙酯。采用高分辨质谱、结合二级质谱与核磁共振确定其相对分子质量及化学结构。采用Thermo C18色谱柱,以5 mmol/L乙酸铵溶液(甲酸调p H至3.0)为流动相A;乙腈为流动相B,按照梯度:0 min 50%B,4 min 50%B,12 min 80%B,16 min 80%B,16.1 min 50%B,20 min 50%B进行洗脱,柱温40℃;采用电喷雾负离子化-MS/MS选择反应监测。杂质Ⅰ的线性质量浓度范围为4~150 ng/m L,且线性关系良好(r=0.999);最低定量限为4 ng/m L;杂质Ⅰ的进样精密度、重复性和加标回收率良好,耐用性良好。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可用于依卡倍特钠原料药中潜在遗传毒性杂质依卡倍特磺酸乙酯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卡倍特钠 遗传毒性杂质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菌药普托马尼中3个工艺杂质的(Q)SAR遗传毒性评价与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
9
作者 钱叶飞 鲁辉 +2 位作者 许奇 吴杨 黄逸文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1-188,共8页
目的 对新型抗结核分枝杆菌药普托马尼各合成路线涉及的3个共性工艺杂质:(S)-叔丁基二甲基硅烷缩水甘油醚(杂质Ⅰ)、(S)-丁酸缩水甘油酯(杂质Ⅱ)、4-三氟甲氧基溴苄(杂质Ⅲ)进行遗传毒性评价并建立相应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分别采用基... 目的 对新型抗结核分枝杆菌药普托马尼各合成路线涉及的3个共性工艺杂质:(S)-叔丁基二甲基硅烷缩水甘油醚(杂质Ⅰ)、(S)-丁酸缩水甘油酯(杂质Ⅱ)、4-三氟甲氧基溴苄(杂质Ⅲ)进行遗传毒性评价并建立相应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分别采用基于专家规则和统计学原理的2种互补的(定量)构效关系[(Q)SAR]模型(Derek和Sarah)对普托马尼中3个工艺杂质的遗传毒性进行评价和分类;根据评价结果建立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法,采用分时段多反应监测(MRM)模式同时对这3个工艺杂质进行测定,并阐述这3个工艺杂质在EI源下的质谱裂解规律。结果 杂质Ⅰ和杂质Ⅲ Derek评估结果均为阳性,Sarah评估结果分别为模棱两可和阴性,依据ICH M7指南分类为3类致突变杂质;杂质Ⅱ Derek评估结果为阳性,Sarah结果显示有明确的Ames阳性实验结果,为2类已知致突变杂质。3个工艺杂质均需按照毒理学关注阈值(TTC)进行控制,建立的GC-MS/MS法经验证3个杂质可有效分离,线性关系良好,方法定量限均低于拟定限度的15%,平均回收率(n=9)分别为105.5%、104.4%和108.5%,重复性RSD(n=6)分别为2.2%、5.8%和2.2%。3批样品均检出杂质Ⅲ。结论 建立的GC-MS/MS法操作简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可用于普托马尼中3个潜在致突变杂质的测定。由于杂质Ⅱ也是恶唑烷类抗菌药如利奈唑胺、咔哒唑胺、泰地唑胺等的共性工艺杂质,因此本研究也为其他恶唑烷类抗菌药中杂质Ⅱ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托马尼 遗传毒性杂质 (定量)构效关系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苯地平中杂质的遗传毒性(Q)SAR评价及Ames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曲见松 张娟 +2 位作者 耿雪 魏霞 祝清芬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289-1292,共4页
目的对硝苯地平中2个已知杂质进行遗传毒性(致突变性)评价。方法按照ICH M7指导原则的要求,采用基于专家知识规则的Derek和基于统计学的Sarah两类(Q)SAR评价系统,对硝苯地平的2个杂质进行评价和分类。对于(Q)SAR预测结果为阳性的杂质,... 目的对硝苯地平中2个已知杂质进行遗传毒性(致突变性)评价。方法按照ICH M7指导原则的要求,采用基于专家知识规则的Derek和基于统计学的Sarah两类(Q)SAR评价系统,对硝苯地平的2个杂质进行评价和分类。对于(Q)SAR预测结果为阳性的杂质,进一步采用Ames试验进行验证。结果杂质Ⅰ、杂质Ⅱ预测结果为阳性,且分类为3类。杂质Ⅰ、杂质ⅡAmes试验中受试物40~5000μg/皿剂量范围内,在S9存在或不存在情况下,回复突变菌落数均未超过溶剂对照组菌落数的2倍,试验结果为阴性。结论杂质Ⅰ、杂质Ⅱ遗传毒性均为阴性,可以按照非遗传毒性杂质进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构效评价 硝苯地平 遗传毒性杂质 致突变性 AMES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依度沙班原料药中遗传毒性物质 被引量:4
11
作者 徐艳梅 裴丽娟 +1 位作者 杜高锋 宋更申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2-95,共4页
目的建立内标法测定依度沙班原料药中遗传毒性杂质甲磺酸甲酯、甲磺酸乙酯、甲磺酸异丙酯的含量。方法采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以DB-WAX毛细管柱(30 m×0.25 mm,0.25μm)为色谱柱,程序升温,高纯氦气为载气,流速为0.6 m L·min^... 目的建立内标法测定依度沙班原料药中遗传毒性杂质甲磺酸甲酯、甲磺酸乙酯、甲磺酸异丙酯的含量。方法采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以DB-WAX毛细管柱(30 m×0.25 mm,0.25μm)为色谱柱,程序升温,高纯氦气为载气,流速为0.6 m L·min^(-1),进样口温度为110℃,进样方式为分流进样,分流比为20∶1;顶空进样,平衡温度为60℃,平衡时间为30 min,进样体积1 m L;检测器为质谱检测器,离子源为EI源,离子源温度为200℃,接口温度为150℃,扫描方式为选择离子检测,电子能量为70 e V。结果甲磺酸甲酯、甲磺酸乙酯和甲磺酸异丙酯在0.05~3.0μg·m L^(-1)(r≥0.998 5)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6.4%,96.1%和96.5%,RSD分别为2.0%,1.9%,1.9%(n=6)。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专属性好,可为依度沙班原料药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度沙班 杂质 遗传毒性 甲磺酸甲酯 甲磺酸乙酯 甲磺酸异丙酯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