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遗传性骨髓衰竭综合征疗效及预后分析
1
作者 赵琳朝 王英洁 +7 位作者 景沼贺 买钰淼 孙盼 邱思敏 牛宏运 陈志伟 董芃芃 刘健 《临床儿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05-510,共6页
目的观察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治疗儿童遗传性骨髓衰竭综合征(IBMFs)的疗效和预后。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3年11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HSCT的IBMFs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移植预处理方案、造血重建情况以及预后。结果纳... 目的观察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治疗儿童遗传性骨髓衰竭综合征(IBMFs)的疗效和预后。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3年11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HSCT的IBMFs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移植预处理方案、造血重建情况以及预后。结果纳入IBMFs患儿18例,包括范可尼贫血(FA)7例、先天性角化不良(DKC)5例、先天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DBA)3例、先天性无巨核细胞性血小板减少症(CAMT)2例和重症先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SCN)1例,男10例、女8例,中位移植年龄为8.2(1.2~14.0)岁。移植后患儿中性粒细胞植入中位时间为11(9~21)天,血小板植入中位时间为13(10~30)天,18例患儿在中位随访10.6(1.0~62.9)个月时骨髓均为供者细胞完全嵌合状态。共8例患儿出现了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其中Ⅳ度2例、Ⅲ度2例、Ⅱ度1例、Ⅰ度3例;2例发生慢性GVHD,均为轻度。存活15例;死亡3例,2例FA患儿出现移植相关血栓性微血管病,应用血浆置换或去纤维蛋白多核苷酸治疗,效果欠佳,此2例患儿均死于多脏器衰竭;1例CAMT患儿移植后+28天出现严重肺部感染,病情进展迅速,死于呼吸衰竭。结论HSCT是治疗儿童IBMFs的有效方法,根据IBMFs患儿所患疾病选择相适应的预处理方案可使患儿获得更好的疗效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遗传性骨髓衰竭综合征 预处理方案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遗传性骨髓衰竭综合征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相关基因筛选的意义及疗效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朱丽丹 张曦 +7 位作者 孔佩艳 刘耀 张诚 高力 马影影 向茜茜 刘俊 高蕾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1730-1734,共5页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llo-HSCT)供者骨髓衰竭基因筛选对成人遗传性骨髓衰竭综合征(inherited bone marrow failure syndromes,IBMFS)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本院2014年7月...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llo-HSCT)供者骨髓衰竭基因筛选对成人遗传性骨髓衰竭综合征(inherited bone marrow failure syndromes,IBMFS)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本院2014年7月至2019年2月行allo-HSCT的65例成人骨髓衰竭综合征(bone marrow failure syndromes,BMFS)患者资料,根据骨髓衰竭基因检测结果,阳性者为IBMFS;阴性者为获得性骨髓衰竭综合征(acquired bone marrow failure syndromes, ABMFS)。IBMFS患者的移植供者依据骨髓衰竭基因检测结果进行选择,ABMFS患者根据配型情况分别选择同胞间HLA全相合供者、非血缘供者或HLA单倍体相合亲缘供者,观察患者造血重建、移植相关并发症及总生存等情况。结果 65例BMFS患者中有5例(7.7%)骨髓衰竭基因检测阳性,诊断为IBMFS。其中3例因亲缘供者检测出造血衰竭基因更换为非血缘供者,另外2例选择健康亲缘供者进行移植。IBMFS患者在供者造血植入、急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热、巨细胞病毒感染等方面与ABMFS患者无显著差别。随访至2019年9月,5例IBMFS患者均生存,60例ABMFS患者58例存活。结论成人IBMFS骨髓衰竭基因检测筛选健康供者行allo-HSCT可达到ABMFS患者相同的移植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衰竭基因 遗传性骨髓衰竭综合征 造血干细胞移植 成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特发性矮身材为表现的Shwachman-Diamond综合征1例报告
3
作者 徐鑫星 蒋丽琼 +1 位作者 朱建芳 王春林 《临床儿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71-375,共5页
目的总结1例由SBDS基因变异导致Shwachman-Diamond综合征误诊为特发性矮身材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患儿临床资料,实验室、影像学检查结果及基因检测资料,并随访相关情况。结果患儿男,10岁11月龄,临床表现为身材矮小,实验室检查提... 目的总结1例由SBDS基因变异导致Shwachman-Diamond综合征误诊为特发性矮身材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患儿临床资料,实验室、影像学检查结果及基因检测资料,并随访相关情况。结果患儿男,10岁11月龄,临床表现为身材矮小,实验室检查提示贫血、血小板减少,生长激素激发实验峰值31μg/L,trio-WES检测结果显示先证者SBDS基因存在c.258+2T>C和c.286T>C复合杂合突变,分别遗传自先证者母亲和父亲;其弟弟检出相同SBDS基因复合杂合突变,并且伴身材矮小、贫血、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c.286T>C在文献数据库中尚无该位点的报道,为新发突变位点;生长激素治疗半年,身高增长2.1 cm,治疗效果不佳。定期门诊随访,目前仍有贫血、血小板减少。结论矮小合并骨髓衰竭表现的儿童,需考虑Shwachman-Diamond综合征,建议完善基因检查。c.286T>C为新发突变位点。此患儿生长激素应用效果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wachman-Diamond综合征 SBDS基因 骨髓衰竭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式-原位杂交方法在中国骨髓衰竭综合征患者端粒长度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刘博 崔巍 +3 位作者 韩冰 汪玄 林洁 赵永强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47-550,共4页
目的评估流式-原位杂交(Flow-FISH)方法在中国骨髓衰竭综合征(BMF)患者端粒长度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Flow-FISH方法检测8例中国BMF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端粒长度和其中3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的粒细胞端粒长度,并分别与相应年... 目的评估流式-原位杂交(Flow-FISH)方法在中国骨髓衰竭综合征(BMF)患者端粒长度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Flow-FISH方法检测8例中国BMF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端粒长度和其中3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的粒细胞端粒长度,并分别与相应年龄、性别的正常对照值进行比较。采用Southern blot方法检测3例患者外周血有核细胞端粒长度,并与其Flow-FISH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8例患者中,有5例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端粒长度较正常人缩短;其中3例A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粒细胞端粒长度较正常人的缩短程度均不一致。3例同时行Flow-FISH和Southern blot检测的患者中有2例检测结果一致。结论Flow-FISH方法可用于中国BMF患者端粒长度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衰竭综合征 端粒长度 流式-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衰竭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因子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3
5
作者 杨诗梅 陆世丰 +4 位作者 费小明 张建富 沈文怡 李建勇 陆化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6期1560-1563,共4页
本研究旨在探索再生障碍性贫血(AA)、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多种细胞因子的表达及其意义。用半定量RT-PCR方法在mRNA水平上检测AA和MDS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IL-1β、SCF、G-CSF的表达;用实时定量PCR(RQ-PCR)... 本研究旨在探索再生障碍性贫血(AA)、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多种细胞因子的表达及其意义。用半定量RT-PCR方法在mRNA水平上检测AA和MDS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IL-1β、SCF、G-CSF的表达;用实时定量PCR(RQ-PCR)在mRNA水平上检测AA和MDS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TPO的表达。结果表明,AA组SCF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TPO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IL-1β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MDS组SCF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p<0.05),而IL-1β、TPO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别(p>0.05)。AA和MDS两组之间IL-1β、SCF、TPO的表达均无明显差异(p>0.05)。各组均未见G-CSF的表达。结论:AA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SCF和TPO的表达存在明显异常,MDS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SCF的表达也存在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衰竭综合征 再生障碍性贫血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udd-Chiari综合征影像诊断及综合介入治疗 被引量:5
6
作者 梁斌 肖恩华 《放射学实践》 2005年第6期545-548,共4页
关键词 Chiari 综合介入治疗 综合征 影像诊断 肝后性门脉高压症 骨髓增生性疾病 静脉发育异常 阻塞性病变 遗传性疾病 vein 下腔静脉 血栓形成 高凝状态 肝静脉 酶缺陷 抗凝血 膜形成 BCS 创伤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衰竭疾病的体细胞突变在基因时代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7
作者 李芮(综述) 唐旭东(审校)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645-1647,共3页
基因组学的发展加快了体细胞突变的研究进展,这改变了对骨髓衰竭疾病的病因认识、诊断及临床管理。体细胞突变在临床管理中可以更精确、更客观地对疾病实体进行分类或预测,并且在靶向药物开发和个性化治疗方面具有应用价值。除了在骨髓... 基因组学的发展加快了体细胞突变的研究进展,这改变了对骨髓衰竭疾病的病因认识、诊断及临床管理。体细胞突变在临床管理中可以更精确、更客观地对疾病实体进行分类或预测,并且在靶向药物开发和个性化治疗方面具有应用价值。除了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中发现有典型的克隆性突变以外,在再生障碍性贫血(AA)和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也检测到克隆性突变,这揭示了AA、PNH和MDS之间的联系。从临床角度来看,还无法确定体细胞突变的预后和诊断意义。可以确定的是一些体细胞突变是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并且预示疾病进展的高风险。未来疾病分类的发展方向可能更多地依赖于突变而不是形态学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衰竭性疾病 体细胞突变 再生障碍性贫血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