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线粒体功能障碍相关遗传性非综合征型听力损失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
作者 赵晶晶 汪琪璇 +3 位作者 蔺欣 李根 宋雷 吴皓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6-140,共5页
线粒体拥有独立于核基因存在的遗传物质,其功能障碍可引起多种疾病,包括遗传性非综合征性听力损失。其致病机制可能与听觉系统细胞对能量需求及氧化磷酸化依赖性较高,线粒体基因突变影响重要蛋白质功能,导致氧化磷酸化过程异常,ROS-AMPK... 线粒体拥有独立于核基因存在的遗传物质,其功能障碍可引起多种疾病,包括遗传性非综合征性听力损失。其致病机制可能与听觉系统细胞对能量需求及氧化磷酸化依赖性较高,线粒体基因突变影响重要蛋白质功能,导致氧化磷酸化过程异常,ROS-AMPK-E2F1通路激活,最终引起内耳细胞损伤和凋亡有关。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与遗传性非综合征型听力损失相关的人类线粒体基因突变研究进展以及典型的研究动物模型,从组织细胞和分子层面阐述线粒体功能障碍引发的听力损失及其发生机制,并总结其对于临床治疗和缓解相关听力损失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功能障碍 遗传性非综合征性听力损失 动物模型 ROS-AMPK-E2F1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综合征型遗传性耳聋基因的研究进展及相关网络资源 被引量:9
2
作者 徐悦凡 任鲁风 杨宇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5-71,共7页
耳聋是一种最常见的人类感觉系统缺陷 ,70 %的遗传性耳聋属于非综合征型听力缺损。据估计非综合征型遗传性耳聋基因总数在 10 0个以上 ,迄今已经有大约 80个基因座被绘制于人类染色体上 ,至少 2 3个基因得鉴定。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已鉴定... 耳聋是一种最常见的人类感觉系统缺陷 ,70 %的遗传性耳聋属于非综合征型听力缺损。据估计非综合征型遗传性耳聋基因总数在 10 0个以上 ,迄今已经有大约 80个基因座被绘制于人类染色体上 ,至少 2 3个基因得鉴定。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已鉴定的 2 3个非综合征型耳聋基因 ,并列举了与遗传性耳聋相关的部分网络资源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征遗传性听力缺损 耳基因突变 遗传性耳聋 网络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综合征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耳聋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孙悍军 袁慧军 韩东一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2期150-156,共7页
关键词 常染色体显 遗传性耳聋 综合征 遗传因素 先天耳聋 45岁以下 80岁以上 老年耳聋 重度耳聋 发达国家 听力障碍 年龄相关 多基因病 语前聋 出生时 发病率 迟发 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非综合征性耳聋基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4
作者 徐百成 郭玉芬 王秋菊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2期140-145,共6页
关键词 常染色体隐遗传 综合征耳聋 基因研究进展 常染色体显遗传 遗传性耳聋 人类健康 X连锁遗传 线粒体遗传 Y连锁遗传 遗传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前庭水管综合征与波动性听力损失 被引量:19
5
作者 王锦玲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81-84,I001,共5页
目的 分析波动性听力损失在大前庭水管综合征 (largevestibularaqueductsyndrome,LVAS)中的特征。方法 总结LVAS 13例 ( 2 3耳 )的临床资料 ,对其波动性听力损失的机理、LVAS诊断及治疗作一讨论。结果 LVAS13例 ( 2 3耳 )中双侧 10... 目的 分析波动性听力损失在大前庭水管综合征 (largevestibularaqueductsyndrome,LVAS)中的特征。方法 总结LVAS 13例 ( 2 3耳 )的临床资料 ,对其波动性听力损失的机理、LVAS诊断及治疗作一讨论。结果 LVAS13例 ( 2 3耳 )中双侧 10例 ,单侧 3例。平均年龄 7.9岁。多幼年起病 ,呈缓慢进行性听力减退 ,波动性突然加重 12耳 ,并伴发作性眩晕 3例。 6例有提重物、运动、乘飞机、感冒史。 3例有遗传性家族史。纯音听力多呈高频下降型感音神经性聋。眼震电图 12耳中 6耳一侧半规管麻痹。高分辨率CT显示大前庭水管扩大 2 .5~ 8mm ,有的深达前庭总脚。结论 LVAS多于幼年时出现缓慢进行性听力减退 ,可伴波动性突发性听力下降、眩晕 ,常与增加颅内压的活动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前庭水管综合征 感音神经听力损失 波动 突发听力损失 先天内耳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3例中国人非综合征性听力减退患者的GJB2基因编码区的突变分析
6
作者 郑文波 罗建红 +1 位作者 郦云 瞿国伟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2期55-57,共3页
目的 :分析 43例中国人非综合征性听力减退 (NSHI)患者的GJB2基因部分编码区的突变的情况。方法 :采取浙江省杭州市聋哑学校和宁波市鄞县特殊教育学校的 43例NSHI患者 (分别来自 43个独立家系 )血样 ,经聚合酶链反应 (PCR)扩增GJB2基因... 目的 :分析 43例中国人非综合征性听力减退 (NSHI)患者的GJB2基因部分编码区的突变的情况。方法 :采取浙江省杭州市聋哑学校和宁波市鄞县特殊教育学校的 43例NSHI患者 (分别来自 43个独立家系 )血样 ,经聚合酶链反应 (PCR)扩增GJB2基因编码区 1 2 3 4bp片段 ,用单链构象多态性 (SSCP)分析法进行突变筛选。结果 :43例NSHI患者中该片段PCR产物呈异常带型者有 1 0例 ,且至少有 3种不同的异常式样。结论 :中国人NSHI患者也存在GJB2基因的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征 听力减退 NSHI GJB2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前庭水管扩大的非综合征性听力障碍耳聋基因突变谱研究
7
作者 王屹 陈振波 +2 位作者 李勇 王晶俏 刘志忠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9-124,共6页
目的观察伴前庭水管扩大(EVA)的非综合征性听力障碍(NSHI)患者耳聋基因突变谱。方法2015年10月至2016年8月,对湖北宜昌特殊教育学校确诊为NSHI的患者85例进行颞骨CT检查,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对GJB2、GJB3、SLC26A4和线粒... 目的观察伴前庭水管扩大(EVA)的非综合征性听力障碍(NSHI)患者耳聋基因突变谱。方法2015年10月至2016年8月,对湖北宜昌特殊教育学校确诊为NSHI的患者85例进行颞骨CT检查,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对GJB2、GJB3、SLC26A4和线粒体DNA(mtDNA)12S rRNA的20个耳聋相关基因突变位点进行检测。结果颞骨CT显示EVA患者31例。与非EVA患者相比,EVA患者携带突变的比例明显增高(χ^(2)=11.160,P=0.001),主要表现为SLC26A4基因中c.919-2A>G突变水平显著增高(χ^(2)=23.870,P<0.001)。结论伴EVA的NSHI患者耳聋基因突变谱不同于非EVA患者,可优化耳聋基因检测方案,为伴EVA的NSHI的早诊断、早干预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征听力障碍 前庭水管扩大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综合征型聋基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黄爱萍 朱庆文 袁永一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24-327,共4页
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现有听力言语残疾人口2780万,占残疾人总数的33%,听力言语残疾者中7岁以下的聋哑患儿高达80万,并以每年新增3万的速度在增长,60岁以上老年人患听力残疾的比例更是高达11%[1]。耳聋的病因复杂,主要分为遗传因... 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现有听力言语残疾人口2780万,占残疾人总数的33%,听力言语残疾者中7岁以下的聋哑患儿高达80万,并以每年新增3万的速度在增长,60岁以上老年人患听力残疾的比例更是高达11%[1]。耳聋的病因复杂,主要分为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以及一些其他不明原因,据估计,遗传因素占耳聋病因的50%以上。根据患者是否伴随其他症状或体征,遗传性聋可分为综合征型聋和非综合征型聋,其中,70%为非综合征型聋(no n -syndromic hearing loss ,NSHL ),30%为综合征型聋(syndromic hearing loss ,SHL)[2]。虽然SHL发病率低于 NSHL ,但由于SHL 患者绝大部分表现为语前聋,除了听力损失外还伴有其他器官系统的疾病,且发病年龄早,表型变化多样,与NSHL相比其遗传背景更为复杂,治疗也更为棘手。本文就常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综合征型聋的研究进展以及临床发展情况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综合征 常染色体显 聋哑 综合征 基因 听力残疾 数据显示 遗传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噬细胞在不同病因听力损失中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夏淼 王延飞 +4 位作者 李冰倩 赵洪春 隋知妙 王兰 陈军 《中华耳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05-709,共5页
听力损失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影响着数亿人的生活,根据病因分为噪声性、年龄相关性和遗传性3种类型。耳蜗免疫微环境(cochlear immune microenvironment,CIM)是耳蜗稳态的重要调节者。巨噬细胞作为CIM的主要执行者,在听力损失的产生发展... 听力损失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影响着数亿人的生活,根据病因分为噪声性、年龄相关性和遗传性3种类型。耳蜗免疫微环境(cochlear immune microenvironment,CIM)是耳蜗稳态的重要调节者。巨噬细胞作为CIM的主要执行者,在听力损失的产生发展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本文探讨以耳蜗巨噬细胞为代表的CIM在不同病因听力损失中所发挥的作用,深入理解巨噬细胞的调节机制,有助于开发新的预防和治疗策略,以应对不同病因导致的听力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噪声听力损失 年龄相关听力损失 遗传性听力损失 巨噬细胞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DNA突变与遗传性聋 被引量:12
10
作者 王芳 刘星辰 郭玉芬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05-409,共5页
遗传性聋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先天性疾病之一,目前,全世界范围内约有3.6亿耳聋患者,其在发达国家新生儿中的发病率约为3‰[1]。耳聋可以由基因突变和环境因素(包括耳毒性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应用)造成。遗传性聋分为非综合征型聋(non-s... 遗传性聋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先天性疾病之一,目前,全世界范围内约有3.6亿耳聋患者,其在发达国家新生儿中的发病率约为3‰[1]。耳聋可以由基因突变和环境因素(包括耳毒性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应用)造成。遗传性聋分为非综合征型聋(non-syndromic hearing loss,NSHL)和综合征型聋(syndromic hearing loss,SHL),线粒体DNA突变是造成遗传性聋的一个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 hearing SYNDROMIC DNA 综合征型聋 听力损失 耳聋患者 基因突变 耳毒 氨基糖苷类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12SrRNA突变频谱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郑斌娇 彭光华 +9 位作者 陈波蓓 方芳 郑静 伍越 梁玲芝 南奔宇 唐霄雯 朱翌 吕建新 管敏鑫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95-704,共10页
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突变是引起耳聋的重要原因之一。尤其是12S rRNA基因是药物性耳聋与非综合征型耳聋相关的突变热点区域。文章收集了浙江省各地区非综合征型及药物性耳聋患者标本318例,对其进行临床和分子遗传学评估... 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突变是引起耳聋的重要原因之一。尤其是12S rRNA基因是药物性耳聋与非综合征型耳聋相关的突变热点区域。文章收集了浙江省各地区非综合征型及药物性耳聋患者标本318例,对其进行临床和分子遗传学评估。12S rRNA基因突变分析发现34个变异位点,已知的1555A>G、1494C>T和1095T>C突变分别占9.1%、0.6%和1.25%。结构和种系发生分析显示,839A>G和1452T>C突变位于12S rRNA基因的高度保守区域且未在449例正常对照组中发现,可能增加了耳毒性药物的敏感性。其他变异位点为多态性位点。文章数据支持了12S rRNA基因是耳毒性药物的作用靶点之一这一理论,为预测个体耳毒性的发生风险,提高氨基糖甙类药物治疗安全性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以期降低耳聋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12SrRNA基因 综合征型耳聋 氨基糖甙类药物 突变频谱 听力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耳聋防控体系建设的历程与现状(Ⅱ):遗传性聋的三级预防 被引量:9
12
作者 袁涛 曾祥丽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42-447,共6页
遗传性聋严重影响患儿的言语和认知发育,甚至严重影响患儿的智力发育,更会导致人际交往的严重障碍,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随着遗传学的发展和分子诊断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耳聋基因被发现,耳聋基因检测在遗传性聋的诊断与预防中... 遗传性聋严重影响患儿的言语和认知发育,甚至严重影响患儿的智力发育,更会导致人际交往的严重障碍,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随着遗传学的发展和分子诊断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耳聋基因被发现,耳聋基因检测在遗传性聋的诊断与预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基于耳聋基因检测的遗传性聋的三级预防,可有效地减少遗传性聋患儿的出生,对已出生的患儿也可早发现和干预。现对遗传性聋三级预防的现状和进展综述如下。先天性听力障碍是一种常见的感觉缺失,其发病率为1‰~3‰[1],其中50%~60%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2]。大约70%遗传性聋是非综合征性聋(nonsyndromic hearing impairment,NSHI),仅表现为听力损失,而无其他临床症状及体征[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 三级预防 耳聋基因 防控体系 新生儿 分子诊断技术 先天听力障碍 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综合征型聋患儿SLC26A4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戴翔 李隽 +4 位作者 胡晞江 童静 向萍霞 刘翎 冷培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56-459,共4页
目的应用基因检测技术分析非综合征型聋患儿SLC26A4基因突变情况,探讨其病因及突变规律。方法收集137例6个月-13岁散发非综合征型聋患儿(耳聋组,双侧聋119例,单侧聋18例)和126例正常对照者(对照组)的外周血样本和临床资料,应用聚合酶链... 目的应用基因检测技术分析非综合征型聋患儿SLC26A4基因突变情况,探讨其病因及突变规律。方法收集137例6个月-13岁散发非综合征型聋患儿(耳聋组,双侧聋119例,单侧聋18例)和126例正常对照者(对照组)的外周血样本和临床资料,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直接测序法对耳聋组和对照组进行SLC26A4基因突变检测。结果耳聋组中23例发现SLC26A4基因突变,占16.79%(23/137),占双侧耳聋患者的19.33%(23/119);20例双侧前庭水管扩大(LVA)的患者中SLC26A4基因突变19例,占95.0%(19/20)。共发现11种突变,包括4种国际上尚未报道的突变:E29K(c.85G>A)、R79X(c.235C>T)、C282G(c.844T>G)和V285I(c.853G>A),7种已报道突变,其中IVS7-2A>G是最常见的突变,23例SLC26A4基因突变患者中有19例有IVS7-2A>G突变,约占82.61%(19/23)。对照组中未检出SLC26A4基因致病突变。结论 SLC26A4基因突变与LVA密切相关,是非综合征型聋的常见病因,其中IVS7-2A>G突变最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征听力损失 SLC26A4基因 突变 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性耳聋的基本概念(1)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秋菊 纵亮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73-677,共5页
遗传是亲代的形态及生理特性、代谢类型及行为本能等遗传性状传给子代的一种生命现象,其过程实质上是遗传物质的传递。遗传性疾病是指由于生殖细胞或受精卵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所引起的疾病,并按一定方式在上下代之间传递。听觉在人类进... 遗传是亲代的形态及生理特性、代谢类型及行为本能等遗传性状传给子代的一种生命现象,其过程实质上是遗传物质的传递。遗传性疾病是指由于生殖细胞或受精卵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所引起的疾病,并按一定方式在上下代之间传递。听觉在人类进行社会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正常人耳可听到频率为20-20 000 Hz、声强为0dB HL的声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耳聋 听觉功能 听力损失 代谢类型 单基因病 遗传 线粒体基因病 延迟显 遗传性疾病 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目标区域捕获联合新一代测序技术在遗传性聋研究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洪阳 王秋菊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31-536,共6页
耳聋是最常见的遗传异质性疾病之一,大多数遗传性聋是单基因病。自1988年第一个耳聋基因被定位,1995年第一个非综合征型耳聋基因POU3F4被克隆以来,耳聋基因的定位及克隆研究取得了巨大进展,目前已经鉴定了76个非综合征型耳聋相关基... 耳聋是最常见的遗传异质性疾病之一,大多数遗传性聋是单基因病。自1988年第一个耳聋基因被定位,1995年第一个非综合征型耳聋基因POU3F4被克隆以来,耳聋基因的定位及克隆研究取得了巨大进展,目前已经鉴定了76个非综合征型耳聋相关基因,另外100多个已定位的耳聋基因座尚待相关基因的鉴定(截至2013年10月)[1]。在单基因病的致病基因定位和克隆研究中,通常采用的家系连锁分析和定位克隆技术是最有效、最准确的方法之一,但是,如果家系中患病人数有限或不外显,或外显不全,或是散发性病例,则连锁分析多半失效。此外,以Sanger测序为基础的测序技术因其高成本和长耗时也限制了其应用。新一代测序技术(nex t -generation sequencing technology ,NGS)为探索单基因病提供了新的途径,因其无需收集大家系的样本,且可对全外显子组或全基因组的无偏倚测序,使得NGS在发现罕见遗传病的病因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尤其是对遗传性聋患者的全外显子组或耳聋相关基因组(分别占全基因组的1%和0.01%)[2]进行目标区域测序分析,捕获的是疾病的大部分致病突变信息,具有所需样本量少、费用低、通量高的优势,能够检测更多的样本,促进了遗传性聋新的致病变异的发现。本文聚焦于目标区域捕获联合 NGS在遗传性聋基因研究中的应用,尤其是该技术在转化医学和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应用前景,同时归纳了基因捕获的主要方法和新一代测序技术的发展及其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序技术 遗传性 应用 遗传异质疾病 综合征型耳聋 致病基因定位 家系连锁分析 新生儿听力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性聋基因研究——进展和未来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肖自安 谢鼎华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24-129,131,共7页
关键词 遗传性 病原学 交流障碍 综合征 综合征 病因学 基因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频听阈正常接噪者非镇静听性脑干反应特征研究
17
作者 黄杭 黄燕婷 +2 位作者 赵乌兰 徐飞 王枫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7-241,共5页
目的 研究长期接噪人群非镇静听性脑干反应特征及其有效性。方法 选取2023年1月—4月浙江中医药大学医学技术与信息工程学院无长期接噪史的15例青年学生为正常组,另选取杭州祖明豆腐工厂有长期接噪史(接噪时间8 h/d左右)的15例工人为接... 目的 研究长期接噪人群非镇静听性脑干反应特征及其有效性。方法 选取2023年1月—4月浙江中医药大学医学技术与信息工程学院无长期接噪史的15例青年学生为正常组,另选取杭州祖明豆腐工厂有长期接噪史(接噪时间8 h/d左右)的15例工人为接噪组,两组进行非镇静听性脑干反应,比较两组Ⅰ、Ⅴ波潜伏期及Ⅴ波振幅的差异,采用双变量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究两组纯音与非镇静ABR的相关性。结果 在80 dB nHL强度下,I波潜伏期正常组潜伏期早于接噪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强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强度下V波振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纯音平均阈值与非镇静ABR阈值呈正相关,(r=0.540,P<0.05);接噪组纯音平均阈值与非镇静ABR阈值呈正相关(r=0.688,P<0.01)。结论 在80 dB nHL刺激下Ⅰ波潜伏期延后,对噪声引起的隐性听力损失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接噪组非镇静ABR与纯音测听的相关性高于正常组,两者交叉验证准确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噪人群 镇静听脑干反应 听力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结肠癌合并结直肠多发腺瘤性息肉1例
18
作者 姚亚东 杜鹏 朱军民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5-128,共4页
儿童、青少年结直肠癌虽然患病率很低,但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合并结直肠多发腺瘤性息肉者更是少见,需与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FAP)、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Lynch综合征)等相鉴别。本文报道1例14岁直肠... 儿童、青少年结直肠癌虽然患病率很低,但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合并结直肠多发腺瘤性息肉者更是少见,需与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FAP)、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Lynch综合征)等相鉴别。本文报道1例14岁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恶性肿瘤、结直肠多发腺瘤性息肉患者的诊治过程,并复习相关文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瘤息肉 家族腺瘤息肉病 直肠乙状结肠 遗传性息肉病结直肠癌 LYNCH综合征 程度 结直肠 结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JB2基因突变及其听力损失特点 被引量:9
19
作者 欧阳治国 吴皓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期72-74,共3页
关键词 GJB2基因 基因突变 听力损失 综合征耳聋 先天听力障碍 综合征 遗传因素 调查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前庭水管综合征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策略 被引量:15
20
作者 张宇丽(综述) 刘军(审校)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36-439,共4页
大前庭水管综合征(1arge vestibular aqueduct syndrome,LVAS)是一种先天性内耳畸形,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是儿童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SNHL)的常见原因[1],如能早发现、早诊断及早治疗,可有... 大前庭水管综合征(1arge vestibular aqueduct syndrome,LVAS)是一种先天性内耳畸形,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是儿童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SNHL)的常见原因[1],如能早发现、早诊断及早治疗,可有助于延缓LVAS患者听力下降,并提高听力和言语康复的效果。耳聋基因检测结合产前诊断可从根源上预防LVAs,为了增进临床医师对LVAS的理解,提高诊治和预防水平,现将LVAS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防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前庭水管综合征 产前诊断 临床表现 感音神经听力损失 常染色体隐遗传性疾病 先天内耳畸形 防治 LV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