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对遗传性视网膜变性视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李爱军 房军 +3 位作者 朱秀安 于文贞 狄春辉 杨丽萍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3-27,共5页
背景遗传性视网膜变性是主要致盲性眼病之一,包括一系列以慢性进行性视网膜变性为病理特征的异常;白细胞介素-1(IL-1)参与变性与凋亡过程的调节,而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对细胞凋亡的影响了解较少,IL-1ra是否能阻止视... 背景遗传性视网膜变性是主要致盲性眼病之一,包括一系列以慢性进行性视网膜变性为病理特征的异常;白细胞介素-1(IL-1)参与变性与凋亡过程的调节,而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对细胞凋亡的影响了解较少,IL-1ra是否能阻止视网膜变性值得研究。目的研究IL-1ra对自发性遗传性视网膜变性大鼠视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选择SPF级出生后9、15、16、25、30、35、40、50、60d的RCS大鼠各9只9只眼制备视网膜切片,采用TUNEL凋亡检测试剂盒检测不同年龄大鼠视网膜凋亡细胞。选择出生后15d的RCS大鼠9只,右眼玻璃体腔注射质量浓度1.8g/LIL-1ra 1μl,左眼玻璃体腔注入PBS 1μl作为对照,分别待大鼠20日龄、25日龄时各重复注射药物1次,30日龄时处死实验大鼠并制备视网膜切片,采用TUNEL凋亡检测试剂盒检测及分析视网膜细胞凋亡情况。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鼠龄视网膜中阳性细胞核面积百分率的差异,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大鼠IL-1ra注射组与PBS注射组视网膜各层厚度的差异。结果RCS大鼠视网膜视细胞自出生后第25天出现凋亡,第30~35天达高峰,不同鼠龄间大鼠视网膜TUNEL阳性视细胞核面积百分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020,P〈0.01)。TUNEL凋亡图像分析结果显示,30日龄大鼠IL—lra注射眼视网膜TUNEL阳性染色弱于PBS注射眼,且阳性染色细胞数少于PBS注射眼;IL-1ra注射眼大鼠视网膜TUNEL阳性视细胞核总面积及相对面积均明显低于PBS注射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总面积:(223.052±153.092)μm2 VS.(1235.050±359.767)μm2,t=4.370,P〈0.01;相对面积:(2.206±1.531)%VS.(7.269±1.624)%,t=3.250,P〈O.01]。IL-1ra注射组和PBS注射组视锥与视杆细胞层厚度分别为(15.324±9.035)μm和(49.566±4.605)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674,P〈0.01),但2个组间外核层(即由视锥细胞与视杆细胞的细胞体和细胞核组成)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68,P〉0.05)。结论遗传性视网膜变性眼中IL-1对视网膜凋亡发挥一定的调控作用,IL-1ra对遗传性视网膜变性早期具有潜在的临床治疗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视网膜变性 白细胞介素 白细胞介素-1 受体拮抗剂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性视网膜变性与视细胞凋亡 被引量:8
2
作者 刘斌 《眼科研究》 CSCD 1998年第1期2-5,共4页
目的:研究遗传性视网膜变性的发生机制。方法:对生后不同鼠龄RCS(Royal Collego of Surgeons)和SD(Sprague-Dawley)大鼠的视网膜进行光镜观察、计算机自动图象分析和凋亡细胞的TUNEL(TdT-mediated biotin-dUTP nick-end labeling... 目的:研究遗传性视网膜变性的发生机制。方法:对生后不同鼠龄RCS(Royal Collego of Surgeons)和SD(Sprague-Dawley)大鼠的视网膜进行光镜观察、计算机自动图象分析和凋亡细胞的TUNEL(TdT-mediated biotin-dUTP nick-end labeling)检测。结果:与同龄SD大鼠相比,RCS大鼠出生后15d,视细胞(photoreceptor,PRC)外节膜盘堆积,以后相继出现内节排列紊乱、消失,细胞核固缩,从生后30d到60d,PRC迅速消失。从出生后40d,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细胞出现增殖和排列紊乱。100d时,RPE层出现新生血管。TUNEL检测,RCS大鼠视网膜PRC阳性数目从25d起开始逐渐增加,35d时达高峰。结论:RCS大鼠的视网膜变性以PRC凋亡为主,RPE紊乱和视网膜新生血管是视网膜变性的晚期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视网膜变性 细胞凋亡 RCS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DPH氧化酶在rd小鼠遗传性视网膜变性中的活化表达 被引量:2
3
作者 陈星星 唐胜建 +3 位作者 邵长君 刘谦 卢清君 曾惠阳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3-27,共5页
背景研究表明,小胶质细胞中烟酰胺二磷酸腺苷(NADPH)氧化酶的活化在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损伤及神经变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已有研究证实NADPH氧化酶在rd小鼠视锥细胞退行性改变中的作用,但关于其在rd小鼠视网膜变性早期视杆细胞病... 背景研究表明,小胶质细胞中烟酰胺二磷酸腺苷(NADPH)氧化酶的活化在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损伤及神经变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已有研究证实NADPH氧化酶在rd小鼠视锥细胞退行性改变中的作用,但关于其在rd小鼠视网膜变性早期视杆细胞病变过程中的作用研究较少。目的研究NADPH氧化酶在rd小鼠感光细胞凋亡过程中的活化表达,探讨其在遗传性视网膜变性中的致病作用。方法取出生后8、10、12、14、16、18d的rd小鼠各18只,过量麻醉法处死后提取视网膜总RNA和总蛋白,并制备视网膜切片,分别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法测定在rd小鼠感光细胞凋亡过程中视网膜中NADPH氧化酶亚单位gp91phox mRNA及蛋白的定量表达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gp91phox和CD11b免疫荧光双染法确定gp91phox在不同鼠龄rd小鼠视网膜中的表达及定位,并与其近交系C57BL/6N小鼠进行比较。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研究证实,C57BL/6N小鼠视网膜中未见gp91phox mRNA的表达,而生后8d的rd小鼠视网膜中即有少量gp91phox mRNA的表达,随着鼠龄的增加,gp91phox mRNA表达量(gp91phox mRNA/β-actin)逐渐增加,生后14d达到高峰。不同鼠龄rd小鼠视网膜中gp91phox mRNA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81,P=0.00);生后10、12、14、16、18d的Td小鼠视网膜中gp91phox mRNA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出生后8d小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以出生后14d表达量最高,为1.136±0.370。随着小鼠鼠龄的增加,视网膜中gp91phox蛋白表达量(A值)与其基因表达变化趋势一致,不同鼠龄及C57BL/6N对照小鼠间视网膜中gp91phox蛋白表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4.00,P〈0.01),不同鼠龄rd小鼠出生后视网膜中gp91phox蛋白表达量均明显高于C57BL/6N对照小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表明,rd小鼠出生后10d视网膜内层gp91phox阳性细胞开始增多,出生后14d达到高峰,外核层也可见到gp91phox阳性细胞。免疫荧光双染结果显示,gp91phox与小胶质细胞标志物CD11b共表达,呈现橙色荧光。结论NADPH氧化酶在rd小鼠视网膜中的表达随着鼠龄的增长而增多,其表达与小胶质细胞活化及感光细胞的凋亡相平行,提示NADPH氧化酶可能在小胶质细胞活化导致的感光细胞凋亡中发挥致病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酰胺二磷酸腺苷氧化酶 视网膜变性 小胶质细胞 RD小鼠 自发性遗传性视网膜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CA4基因相关的遗传性视网膜变性疾病的表型与基因型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梁庆玲 刘勇 +1 位作者 孟晓红 阴正勤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874-880,共7页
目的在一组ABCA4基因相关的遗传性视网膜变性疾病(hereditary retinal dystrophies,HRD)的无关系先证者中,研究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方法从2013年1月至2015年7月到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眼科就诊的病例中,选出确诊为ABCA4基因突变的6例... 目的在一组ABCA4基因相关的遗传性视网膜变性疾病(hereditary retinal dystrophies,HRD)的无关系先证者中,研究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方法从2013年1月至2015年7月到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眼科就诊的病例中,选出确诊为ABCA4基因突变的6例无关系先证者,应用眼科裂隙灯检查、视力检查、眼底彩色照相、眼底荧光造影、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电生理检查的方法来分析其表型和基因型的关系。结果 6例无关系的先证者中,3例诊断为Stargardt病(Stargardt disease,STGD),2例诊断为视网膜色素变性(视杆-视锥型,retinitis pigmentosa,RP),1例诊断为视锥细胞营养不良(cone dystrophy,COD)。其中,先证者2、6为ABCA4基因的纯合突变,先证者1、3、4、5为ABCA4基因的杂合突变。所有先证者的黄斑中心凹厚度有不同程度变薄,闪光视网膜电图及多焦视网膜电图的各波形也有不同程度的幅值下降及峰时延迟,且临床表现为视网膜色素变性(视杆-视锥型)的患者黄斑区变薄的程度、电生理各波幅值下降程度及峰时延迟程度更显著。结论 ABCA4基因突变可以产生多种临床表型,且同一基因突变方式、同一临床诊断的不同个体病情严重程度有所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CA4 STARGARDT病 视网膜色素变性 视锥细胞营养不良 遗传性视网膜变性疾病 表型 基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病毒介导神经生长因子对遗传性视网膜变性RCS大鼠视细胞的营救 被引量:3
5
作者 刘世全 张薇 +4 位作者 贾东辉 郑姝颖 王申五 王薇 张惠蓉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5期403-407,426,共6页
目的 :探讨先天性视网膜变性病因以及对其进行基因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TUNEL法对RCS大鼠视细胞的丧失进行研究 ;构建分泌表达型重组腺病毒穿梭质粒 pAdE1CMV NGF ,经与 pJM17在 2 93细胞中同源重组 ,获得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AdE1CMV ... 目的 :探讨先天性视网膜变性病因以及对其进行基因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TUNEL法对RCS大鼠视细胞的丧失进行研究 ;构建分泌表达型重组腺病毒穿梭质粒 pAdE1CMV NGF ,经与 pJM17在 2 93细胞中同源重组 ,获得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AdE1CMV NGF。琼脂糖覆盖法测定滴度。AdE1CMV NGF和AdE1CMV LacZ转导培养视网膜色素上皮 (retinalpigmentepithelium ,RPE)细胞。将AdE1CMV LacZ转导组进行x gal染色估计转导效率 ,取AdE1CMV NGF转导组RPE细胞及其条件培养液 ,用RT PCR和WesternBlot进行表达检测 ,用条件培养液刺激PC12细胞 ,证实表达活性。直接进行RCS大鼠视网膜下腔转导 ,一眼注射AdE1CMV NGF ,则另一眼注射AdE1CMV LacZ ,左右眼随机进行。光镜下观察视细胞存活情况。结果 :TUNEL法显示 2 5、35、45、5 5及 6 5dRCS大鼠视网膜视细胞层存在广泛凋亡 ;AdE1CMV NGF的滴度可达 5× 10 10 pfu/ml;4.6× 10 6pfu/ml滴度AdE1CMV LacZ可使RPE细胞发生 10 0 %转导 ;PC12细胞受AdE1CMV NGF转导RPE细胞条件培养液刺激长出突触 ;AdE1CMV NGF视网膜下腔注射使RCS鼠视细胞存活时间明显延长 ,达 15d以上。结论 :视网膜变性模型RCS大鼠视细胞的丧失是以凋亡方式进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长因子 遗传性视网膜变性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酶3在遗传性视网膜变性中的表达(英文)
6
作者 杜 鹃 朱秀安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07-311,共5页
目的 观察半胱氨酸天冬氨酸酶3(caspase 3)mRNA在RCS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分析caspase 3特异抑制剂 Ac-DEVD-CHO对视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应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RCS大鼠出生后不同时间视网膜中caspase3 mRNA的表达。... 目的 观察半胱氨酸天冬氨酸酶3(caspase 3)mRNA在RCS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分析caspase 3特异抑制剂 Ac-DEVD-CHO对视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应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RCS大鼠出生后不同时间视网膜中caspase3 mRNA的表达。应用TUNEL方法检测玻璃体内注射Ac-DEVD-CHO后视细胞凋亡的改变。结果RCS大鼠出生后14天至60天视网膜 caspase 3 mRNA均有表达,25天水平明显升高,达到高峰。SD大鼠视网膜15至60天的表达量无明显差异,与RCS大鼠14天水平接近。caspase 3特异抑制剂 Ac-DEVD-CHO能显著抑制视细胞凋亡。结论 caspase 3可能在 RCS大鼠视网膜变性视细胞凋亡中起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视网膜变性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酶3 信使核糖核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外显子组测序和目标序列靶向捕获测序在遗传性视网膜变性基因诊断中的差异
7
作者 柳小珍 李莹莹 杨丽萍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36-844,共9页
目的:对比外显子组测序(whole exome sequencing,WES)和目标序列靶向捕获测序检测中国遗传性视网膜变性(inherited retinal dystrophies,IRDs)患者致病基因变异的差异。方法:收集182例IRDs家系,所有先证者均接受系统的眼科检查和必要的... 目的:对比外显子组测序(whole exome sequencing,WES)和目标序列靶向捕获测序检测中国遗传性视网膜变性(inherited retinal dystrophies,IRDs)患者致病基因变异的差异。方法:收集182例IRDs家系,所有先证者均接受系统的眼科检查和必要的全身检查,采集患者及家属血样并提取基因组DNA。按照就诊的时间顺序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一组91例接受WES,另一组91例应用本课题组设计并定制的“遗传性眼病基因诊断芯片”(hereditary eye disease enrichment panel,HEDEP)进行IRDs致病基因外显子区域靶向捕获测序。对候选致病基因用Sanger测序进行验证,并对家系成员进行共分离分析,使用多重连接依赖的探针扩增技术对拷贝数变异进行验证,针对二代测序捕获效率低的区域如RPGR ORF15区,应用Sanger测序补充检测。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和分子病理学协会(American College of Medical Genetics and Genomics and the Association for Molecular Pathology,ACMG/AMP)制定的《ACMG/AMP基因变异分类标准与指南》将检测到的所有基因变异进行分类,本文只包含“致病的”、“可能致病的”的基因变异,不包含“意义不明确的”、“可能良性的”和“良性的”基因变异。结果:应用HEDEP确诊的家系共51例,阳性率为56.04%(51/91);应用WES确诊的家系共30例,阳性率为33.00%(30/91);总阳性率44.51%(81/182)。平均测序深度以及测序覆盖度方面,HEDEP优于WES,此外HEDEP具有检测拷贝数变异潜力。本研究共检测到29个IRDs基因的致病突变,最常见的致病基因为USH2A、ABCA4和RPGR,基因突变频率分别为11.54%(21/182)、6.59%(12/182)、3.85%(7/182);共发现43个新的致病突变,并检测到6例家系携带RPGR ORF15区的突变。结论:针对临床确诊的IRDs病例,HEDEP较WES能获得更高的基因诊断阳性率和更精确的诊断结果,可作为IRDs基因诊断的首选方法,WES可作为其他基因诊断方法的补充手段。同时,本研究丰富了IRDs致病基因的突变频谱,为将来IRDs基因诊断、遗传咨询和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视网膜变性 全外显子组测序 遗传性眼病基因诊断芯片 基因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病毒载体在遗传性视网膜变性基因治疗中的应用
8
作者 卫星(综述) 睢瑞芳(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37-742,共6页
遗传性视网膜变性(IRD)发病机制复杂多样,常常导致不可逆盲,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针对IRD的基因治疗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而如何将基因药物递送至靶细胞并安全、高效地表达成为目前研究发展的关键点。病毒载体系统转染效... 遗传性视网膜变性(IRD)发病机制复杂多样,常常导致不可逆盲,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针对IRD的基因治疗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而如何将基因药物递送至靶细胞并安全、高效地表达成为目前研究发展的关键点。病毒载体系统转染效率较高,但具有潜在的免疫反应和生物安全等问题,其临床应用的局限性使非病毒载体系统的开发应运而生。DNA纳米复合体是新型非病毒载体的研究热点之一,这种聚合物/DNA复合物纳米粒子由多肽、脂质、多糖等物质压缩和包裹DNA而成,在IRD的应用上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此外,非病毒载体在成本、制备难易度、包装容量及安全性上均显示出其优势,为视网膜色素变性、Stargardt病、先天性视网膜劈裂、Leber先天性黑矇等IRD的基因治疗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本文对近年来非病毒载体系统在转染效率、靶向性和安全性等方面的进展及其在IRD基因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视网膜变性 非病毒载体 基因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宁夏地区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基因突变频谱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容维宁 綦瑞 +2 位作者 王晓光 房心荷 盛迅伦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750-754,共5页
目的分析中国宁夏地区视网膜色素变性(RP)患者的基因突变频谱。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宁夏眼科医院就诊的55个家系和74例散发RP患者,采集家系相关成员病史资料,同期纳入200名无亲缘关系的健康成年人作为正常对照。进行裸眼视... 目的分析中国宁夏地区视网膜色素变性(RP)患者的基因突变频谱。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宁夏眼科医院就诊的55个家系和74例散发RP患者,采集家系相关成员病史资料,同期纳入200名无亲缘关系的健康成年人作为正常对照。进行裸眼视力和最佳矫正视力测定、眼底检查、光相干断层扫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和视觉电生理检查,采用Agilent液相捕获技术、PCR和直接测序技术对患者的基因突变位点进行检测和鉴定。结果检测到突变位点的RP家系共37个,其中常染色体显性遗传RP(ADRP)家系8个,检测到致病基因6个,均携带有单一的杂合突变;常染色体隐性遗传RP(ARRP)家系25个,检测到致病基因12个,以USH2A基因突变率最高,占28%(7/25),其次为EYS基因和MYO7A基因,占12%(3/25);X连锁遗传RP(XLRP)家系4个,均携带有RPGR基因纯合突变位点。散发RP患者49例,共检测到致病基因25个,其中USH2A基因突变率最高,占26.5%(13/49),其次为RP1基因,占8.1%(4/49)。结论中国宁夏地区RP患者以隐性遗传居多,USH2A基因是中国宁夏地区RP的主要致病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色素变性/遗传性 基因检测 中国宁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CS大鼠视网膜中caspase 3 mRNA的表达 被引量:3
10
作者 杜鹃 朱秀安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观察半胱氨酸天冬氨酸酶3 (caspase 3) mRNA在RCS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分析caspase 3 mRNA表达与RCS大鼠视网膜发育的关系。 方法应用逆转录-多聚酶连反应(RT-PCR)检测RCS大鼠... 目的观察半胱氨酸天冬氨酸酶3 (caspase 3) mRNA在RCS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分析caspase 3 mRNA表达与RCS大鼠视网膜发育的关系。 方法应用逆转录-多聚酶连反应(RT-PCR)检测RCS大鼠出生后不同时间视网膜中caspase 3 mRNA的表达。结果RCS大鼠出生后14~60天视网膜caspase 3 mRNA均有表达,25天caspase 3 mRNA水平明显升高,达到高峰。SD大鼠视网膜15~60天的表达量无明显差异,与RCS大鼠14天水平接近。结论caspase 3 mRNA的表达升高可能对RCS大鼠视网膜变性中细胞凋亡起着关键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视网膜变性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酶3 信使核糖核酸 IRD CASPASE3 RCS大鼠 m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腔注射roscovitine对大鼠视网膜中Cdk5/p25活性和tau蛋白磷酸化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金金 盛迅伦 +3 位作者 任英华 容维宁 李慧平 刘雅妮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9,共5页
背景 视网膜色素变性(RP)与阿尔茨海默病有着共同的发病机制,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Cdk5)活性及其激活剂参与中枢神经系统的退行性病变.Cdk5抑制剂roscovitine可以抑制Cdk5/p25通路的活性,从而抑制细胞凋亡,但其对RP的影响尚不清... 背景 视网膜色素变性(RP)与阿尔茨海默病有着共同的发病机制,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Cdk5)活性及其激活剂参与中枢神经系统的退行性病变.Cdk5抑制剂roscovitine可以抑制Cdk5/p25通路的活性,从而抑制细胞凋亡,但其对RP的影响尚不清楚. 目的 探讨玻璃体腔注射roscovitine对RCS大鼠视网膜组织中p35、p25和tau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12只RCS大鼠于出生后17d右眼玻璃体腔注射4 μlroscovitine作为实验眼,左眼未进行任何干预作为对照眼.分别于注射后8d(出生后25 d)和18d(出生后35 d)用过量麻醉法各处死6只大鼠并分离视网膜,Western blot法检测RCS大鼠视网膜组织中Cdk5、p35、p25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和tau蛋白磷酸化水平,采用分光光度仪(光谱法)测定大鼠视网膜组织340 nm处的吸光度(A)值,定量分析大鼠视网膜中Cdk5/p25激酶活性,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实验眼和对照眼的检测结果.结果 玻璃体腔注射后8d和18d,大鼠实验眼视网膜组织中p35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186±0.019和1.069±0.019,明显低于对照眼的1.364±0.016和1.214±0.0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294、-6.477,均P<0.05);大鼠实验眼视网膜组织中p25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312±0.009和0.269±0.018,明显低于对照眼的0.595±0.013和0.473±0.0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6.508、-11.879,均P<0.05);实验眼与对照眼间大鼠视网膜中Cdk5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213、-0.540,均P>0.05);实验眼大鼠视网膜组织中tau蛋白磷酸化水平均低于对照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854、-6.744,均P<0.05).玻璃体腔注射后8d和18d,比色定量测定法测得大鼠实验眼视网膜中Cdk5/p25活性分别为(0.003 8±0.000 14)mol/(s·mg)和(0.00201±0.000 11)mol/(s·mg),明显低于对照眼的(0.005 47±0.000 27) mol/(s·mg)和(0.003 35±0.000 15) mol/(s·m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152,P=0.000;t=-9.248,P=0.000). 结论 玻璃体腔注射roscovitine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RCS大鼠视网膜组织中Cdk5/p25激酶活性及tau蛋白磷酸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k5/p25 抑制剂 ROSCOVITINE 凋亡 RCS大鼠 视网膜变性/遗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CS大鼠感光细胞凋亡与 Fas蛋白表达 被引量:1
12
作者 乔淑红 迟焕芳 曹文强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50-154,共5页
为了探讨遗传性视网膜变性时感光细胞凋亡及其基因调控机制 ,本研究对出生后 9、15、2 0、2 5、3 0、3 5、40、60 d的 RCS大鼠及同龄 SD大鼠各 4只的视网膜进行了 TU NEL 凋亡检测及 Fas蛋白免疫组织化学反应。结果表明 ,出生后 2 5~ 4... 为了探讨遗传性视网膜变性时感光细胞凋亡及其基因调控机制 ,本研究对出生后 9、15、2 0、2 5、3 0、3 5、40、60 d的 RCS大鼠及同龄 SD大鼠各 4只的视网膜进行了 TU NEL 凋亡检测及 Fas蛋白免疫组织化学反应。结果表明 ,出生后 2 5~ 40 d,RCS大鼠视网膜外核层可见 TUNEL阳性的感光细胞核 ,TUNEL阳性细胞数到 3 5 d达高峰 ( P<0 .0 5 )。Fas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发现 ,RCS大鼠视网膜内核层在 15~ 40 d可见 Fas免疫阳性细胞 ,阳性细胞数以 2 5 d为最多 ( P<0 .0 5 ) ;外核层在 2 5 d也可见Fas蛋白免疫阳性反应 ,一直持续到 40 d;节细胞层在 15~ 40 d可见 Fas蛋白表达。到 60 d时则各层又都不见明显的 Fas蛋白阳性反应。本研究结果提示 ,在 RCS大鼠视网膜变性过程中 ,感光细胞发生凋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视网膜变性 细胞凋亡 感光细胞 RCS大鼠 FAS蛋白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CS大鼠视细胞超微结构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斌 朱秀安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91-493,共3页
目的 观察遗传性视网膜变性大鼠视细胞超微结构改变。方法 电子显微镜观察出生后 9~ 6 0天皇家外科学院 (RCS)大鼠及正常SD大鼠视网膜视细胞超微结构。结果 与正常SD大鼠相比 ,RCS大鼠从出生后 15天 ,视细胞相继出现视杆外节脱落的... 目的 观察遗传性视网膜变性大鼠视细胞超微结构改变。方法 电子显微镜观察出生后 9~ 6 0天皇家外科学院 (RCS)大鼠及正常SD大鼠视网膜视细胞超微结构。结果 与正常SD大鼠相比 ,RCS大鼠从出生后 15天 ,视细胞相继出现视杆外节脱落的膜盘堆集 ,外节膜盘排列紊乱 ,视杆内节椭圆体线粒体空泡化 ,视肌样质结构消失 ,细胞核浓缩 ,浓缩的染色质沿核膜排列呈“新月形” ,最终细胞体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视网膜变性 细胞凋亡 视细胞 大鼠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