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性别连锁SNP特异性引物延伸反应的斑点叉尾■遗传性别鉴定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1
作者
徐思琪
张世勇
+4 位作者
陈校辉
王明华
钟立强
李联泰
边文冀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89-193,共5页
为建立一种准确和快速鉴定斑点叉尾■遗传性别方法,根据其性别连锁SNP(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位点,设计外围引物、SNP特异性延伸引物和DNA探针。性别连锁SNP特异性引物延伸反应结束后,将扩增终产物与DNA探针杂交,并应用基于...
为建立一种准确和快速鉴定斑点叉尾■遗传性别方法,根据其性别连锁SNP(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位点,设计外围引物、SNP特异性延伸引物和DNA探针。性别连锁SNP特异性引物延伸反应结束后,将扩增终产物与DNA探针杂交,并应用基于免疫胶体金技术的核酸检测试纸检测性别连锁SNP,从而实现遗传性别分子水平的可视化鉴定。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够准确地鉴定斑点叉尾■的遗传性别,与基于性别连锁微卫星标记的遗传性别鉴定方法所得结果一致,表明斑点叉尾■性别连锁SNP特异性引物延伸反应联合基于免疫胶体金技术的核酸试纸能够准确、快速地完成斑点叉尾■的遗传性别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叉尾■
遗传性别鉴定
特异性引物延伸反应
性别连锁SNP
免疫胶体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安氏新银鱼(Neosalanx anderssoni)性别特异性位点筛选及性别鉴定方法开发
2
作者
王心悦
邢腾飞
+2 位作者
杨昊
李玉龙
刘进贤
《海洋与湖沼》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67-474,共8页
安氏新银鱼是我国重要的小型经济鱼类物种,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但目前缺乏一种快速、经济有效的性别鉴定方法,极大地阻碍了其性别决定分子机制、性染色体演化历程的研究和水产育种与养殖技术方面的生产实践。本研究通过比较安氏新银鱼...
安氏新银鱼是我国重要的小型经济鱼类物种,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但目前缺乏一种快速、经济有效的性别鉴定方法,极大地阻碍了其性别决定分子机制、性染色体演化历程的研究和水产育种与养殖技术方面的生产实践。本研究通过比较安氏新银鱼雌性与雄性的全基因组重测序数据,发现雌雄之间存在一个显著差异的基因组区域(chr02:2798574~5434239 bp)。基于测序深度差异分析筛选得到3个雌性特异性片段,长度分别为10 bp、167 bp和53 bp。在长为167 bp的雌性特异性位点附近设计引物,PCR扩增及凝胶电泳结果显示,雌性在该区域扩增产物具有2条带,雄性具有1条带,且雄性条带的亮度高于雌性两条带的亮度。该引物可以有效地区分安氏新银鱼的遗传性别,并分别在双洋港、秦皇岛已知性别的两个群体22个雌性和22个雄性个体中得到了验证。为了进一步验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分别从两个群体中随机选取雌雄个体样本的PCR产物进行测序分析,结果与预期相符,体现了该方法的有效性。研究结果也支持安氏新银鱼的性别决定系统为ZZ/ZW系统。本研究开发的方法可快速有效鉴定安氏新银鱼的遗传性别,并为该物种性别决定遗传机制及性染色体演化等后续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新银鱼
雌性特异性位点
遗传性别鉴定
性别决定系统
引物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半滑舌鳎养殖群体性腺发育观察
被引量:
8
3
作者
梁卓
陈松林
+2 位作者
张静
宋文涛
刘姗姗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074-2078,共5页
【目的】了解半滑舌鳎养殖群体的性别遗传比例及雌、雄性腺发育过程,为高比例雌性育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性别连锁微卫星标记scaffold 1128_343检测两个半滑舌鳎养殖群体生长过程中雌性比例的变化特征,并结合遗传性别鉴定和石...
【目的】了解半滑舌鳎养殖群体的性别遗传比例及雌、雄性腺发育过程,为高比例雌性育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性别连锁微卫星标记scaffold 1128_343检测两个半滑舌鳎养殖群体生长过程中雌性比例的变化特征,并结合遗传性别鉴定和石蜡切片技术,跟踪观察半滑舌鳎25日龄至两年性成熟的整个性腺发育过程。【结果】对12~76日龄的两个养殖群体进行遗传性别鉴定,发现群体I和群体II的平均遗传雌性比例分别为50.00%和50.23%,基本符合1∶1的分布规律。半滑舌鳎性腺发育早期(25日龄)雌鱼和雄鱼的性腺结构无明显差别,至56日龄雌、雄鱼性腺结构开始出现差别,至76日龄雌、雄鱼性腺结构出现明显差别,至106日龄雌、雄鱼性腺出现明显分化,可通过性腺切片鉴定出雌、雄性别。【结论】半滑舌鳎雌、雄鱼遗传性别比例基本符合1∶1的分布规律,雌鱼性腺发育和分化较雄性更快、过程更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滑舌鳎
性腺发育
遗传性别鉴定
石蜡切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性别连锁SNP特异性引物延伸反应的斑点叉尾■遗传性别鉴定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1
作者
徐思琪
张世勇
陈校辉
王明华
钟立强
李联泰
边文冀
机构
江苏海洋大学海洋科学与水产学院
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江苏省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平台
出处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89-193,共5页
基金
江苏省农业重大新品种创制项目(编号:PZCZ201741)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编号:CARS-46)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编号:BK20191487)。
文摘
为建立一种准确和快速鉴定斑点叉尾■遗传性别方法,根据其性别连锁SNP(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位点,设计外围引物、SNP特异性延伸引物和DNA探针。性别连锁SNP特异性引物延伸反应结束后,将扩增终产物与DNA探针杂交,并应用基于免疫胶体金技术的核酸检测试纸检测性别连锁SNP,从而实现遗传性别分子水平的可视化鉴定。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够准确地鉴定斑点叉尾■的遗传性别,与基于性别连锁微卫星标记的遗传性别鉴定方法所得结果一致,表明斑点叉尾■性别连锁SNP特异性引物延伸反应联合基于免疫胶体金技术的核酸试纸能够准确、快速地完成斑点叉尾■的遗传性别鉴定。
关键词
斑点叉尾■
遗传性别鉴定
特异性引物延伸反应
性别连锁SNP
免疫胶体金
分类号
S965.128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安氏新银鱼(Neosalanx anderssoni)性别特异性位点筛选及性别鉴定方法开发
2
作者
王心悦
邢腾飞
杨昊
李玉龙
刘进贤
机构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学
出处
《海洋与湖沼》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67-474,共8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3YFC3108005号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370563号。
文摘
安氏新银鱼是我国重要的小型经济鱼类物种,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但目前缺乏一种快速、经济有效的性别鉴定方法,极大地阻碍了其性别决定分子机制、性染色体演化历程的研究和水产育种与养殖技术方面的生产实践。本研究通过比较安氏新银鱼雌性与雄性的全基因组重测序数据,发现雌雄之间存在一个显著差异的基因组区域(chr02:2798574~5434239 bp)。基于测序深度差异分析筛选得到3个雌性特异性片段,长度分别为10 bp、167 bp和53 bp。在长为167 bp的雌性特异性位点附近设计引物,PCR扩增及凝胶电泳结果显示,雌性在该区域扩增产物具有2条带,雄性具有1条带,且雄性条带的亮度高于雌性两条带的亮度。该引物可以有效地区分安氏新银鱼的遗传性别,并分别在双洋港、秦皇岛已知性别的两个群体22个雌性和22个雄性个体中得到了验证。为了进一步验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分别从两个群体中随机选取雌雄个体样本的PCR产物进行测序分析,结果与预期相符,体现了该方法的有效性。研究结果也支持安氏新银鱼的性别决定系统为ZZ/ZW系统。本研究开发的方法可快速有效鉴定安氏新银鱼的遗传性别,并为该物种性别决定遗传机制及性染色体演化等后续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
安氏新银鱼
雌性特异性位点
遗传性别鉴定
性别决定系统
引物开发
Keywords
Neosalanx anderssoni
female-specific marker
genetic sex identification
sex determination system
primer development
分类号
Q319 [生物学—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半滑舌鳎养殖群体性腺发育观察
被引量:
8
3
作者
梁卓
陈松林
张静
宋文涛
刘姗姗
机构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
出处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074-2078,共5页
基金
国家"863"计划项目(2012AA10A403-2)
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项目(200903046)
山东省泰山学者工程专项项目(2007-2012)
文摘
【目的】了解半滑舌鳎养殖群体的性别遗传比例及雌、雄性腺发育过程,为高比例雌性育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性别连锁微卫星标记scaffold 1128_343检测两个半滑舌鳎养殖群体生长过程中雌性比例的变化特征,并结合遗传性别鉴定和石蜡切片技术,跟踪观察半滑舌鳎25日龄至两年性成熟的整个性腺发育过程。【结果】对12~76日龄的两个养殖群体进行遗传性别鉴定,发现群体I和群体II的平均遗传雌性比例分别为50.00%和50.23%,基本符合1∶1的分布规律。半滑舌鳎性腺发育早期(25日龄)雌鱼和雄鱼的性腺结构无明显差别,至56日龄雌、雄鱼性腺结构开始出现差别,至76日龄雌、雄鱼性腺结构出现明显差别,至106日龄雌、雄鱼性腺出现明显分化,可通过性腺切片鉴定出雌、雄性别。【结论】半滑舌鳎雌、雄鱼遗传性别比例基本符合1∶1的分布规律,雌鱼性腺发育和分化较雄性更快、过程更复杂。
关键词
半滑舌鳎
性腺发育
遗传性别鉴定
石蜡切片
Keywords
half-smooth tongue sole
gonad development
genetic sex identification
paraffin section
分类号
S917.4 [农业科学—水产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性别连锁SNP特异性引物延伸反应的斑点叉尾■遗传性别鉴定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徐思琪
张世勇
陈校辉
王明华
钟立强
李联泰
边文冀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安氏新银鱼(Neosalanx anderssoni)性别特异性位点筛选及性别鉴定方法开发
王心悦
邢腾飞
杨昊
李玉龙
刘进贤
《海洋与湖沼》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半滑舌鳎养殖群体性腺发育观察
梁卓
陈松林
张静
宋文涛
刘姗姗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