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29篇文章
< 1 2 7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来宾市五里塘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居群遗传多样性与核心种质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黄金艳 陈淼 +8 位作者 梁燕理 刘驰 陈英之 马增凤 黄大辉 杨新庆 李丹婷 莫良玉 李容柏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8年第2期245-249,共5页
以位于北回归线穿越的广西中部西江流域的来宾市五里塘285份普通野生稻样本为材料,利用平均分布于水稻12条染色体上的24个微卫星标记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24对微卫星标记引物共检测到73个等位基因,平均每对引物得到3个,平均多... 以位于北回归线穿越的广西中部西江流域的来宾市五里塘285份普通野生稻样本为材料,利用平均分布于水稻12条染色体上的24个微卫星标记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24对微卫星标记引物共检测到73个等位基因,平均每对引物得到3个,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4177,平均遗传杂合度(H)为0.4245,说明这些普通野生稻材料中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通过逐步聚类分析,从285份材料中选出30份作为核心种质,该核心种质包含了24个微卫星标记能够检测到的所有基因突变位点,基本上可以代表该居群的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对居群的种质评估、遗传多样性保护和资源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鉴于广西来宾市五里塘普通野生稻遗传多样性较丰富,建议对该原生地的现有居群进行重点保护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野生稻 核心种质 微卫星标记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紫苏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核心种质构建 被引量:1
2
作者 崔文娟 罗俊杰 +1 位作者 陈军 欧巧明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0-392,共13页
为提高紫苏地方种质资源的利用效率,对来自甘肃的5个栽培区的127份紫苏地方种质资源,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根据127份资源的UPGMA聚类结果,应用位点优先取样策略,并结合采集地信息开展核心种质构建。结果表明,甘肃地... 为提高紫苏地方种质资源的利用效率,对来自甘肃的5个栽培区的127份紫苏地方种质资源,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根据127份资源的UPGMA聚类结果,应用位点优先取样策略,并结合采集地信息开展核心种质构建。结果表明,甘肃地方紫苏种质资源具有较低水平的遗传多样性,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2366,Shannon多样性指数(I)为0.3724,陇南和天水、平凉和庆阳之间分别具有更高的亲缘关系。最终获得由38份紫苏地方材料组成的核心种质。利用均值、方差、极差、变异系数等指标对紫苏核心种质的7个表型性状、5个油用品质性状检验,表明所构建的核心种质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和遗传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 种质资源 SSR 遗传多样性 核心种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SR标记的余甘子遗传多样性分析与核心种质构建
3
作者 王建超 张小艳 +2 位作者 张立杰 李韬 谢丽雪 《果树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72-1686,共15页
【目的】利用SSR分子标记开展余甘子遗传多样性分析和核心种质构建研究,为余甘子种质资源保存、遗传育种和高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余甘子SSR分子标记分析192份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 Linn.)与1份近缘种小果叶下珠(P.re... 【目的】利用SSR分子标记开展余甘子遗传多样性分析和核心种质构建研究,为余甘子种质资源保存、遗传育种和高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余甘子SSR分子标记分析192份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 Linn.)与1份近缘种小果叶下珠(P.reticulatus Poir.)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从聚类方法、取样策略和取样比例筛选构建余甘子核心种质最佳方案,并检验其有效性。【结果】10对SSR引物在193个样本中共检测到85条多态性条带,多态信息含量0.77,余甘子遗传距离范围0~0.9583,余甘子种质资源间的遗传分化水平高,多样性丰富。经聚类分析,192份余甘子可分为3个组别,相同生态分布区的种质亲缘关系相对较近。筛选出构建余甘子核心种质最佳方案为Jaccard遗传距离+类平均法+优先取样策略+10%取样比例,经检验,构建出的初级核心种质既有效排除了原种质遗传冗余,又确保了代表性和异质性。【结论】余甘子种质资源的遗传分化水平高,遗传多样性丰富;利用余甘子SSR多样性数据构建核心种质最佳方案为Jaccard遗传距离+类平均法+优先取样策略+10%取样比例,构建包含20份余甘子的核心种质,为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及创新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甘子 简单重复序列 遗传多样性 核心种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楠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及其核心种质资源构建
4
作者 王洋 丁凯 +2 位作者 张毓婷 张俊红 童再康 《林业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4-164,共11页
[目的]旨在分析闽楠种质资源的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并以此为基础比较不同方法构建的核心种质代表性性状差异,优化闽楠种质资源的保存策略,构建可靠的初级核心种质群体,以提升闽楠种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效率。[方法]基于来自福建、江西、... [目的]旨在分析闽楠种质资源的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并以此为基础比较不同方法构建的核心种质代表性性状差异,优化闽楠种质资源的保存策略,构建可靠的初级核心种质群体,以提升闽楠种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效率。[方法]基于来自福建、江西、湖南、浙江、广西的221个半同胞闽楠家系的生长性状和叶部性状,采用欧几里得法(欧氏距离)和马哈拉诺比斯法(马氏距离)计算样本间性状遗传距离,类平均法、离差平方和法、最长距离法和最短距离法进行层次聚类,随机取样法、优先取样法和偏离度取样法进行取样。通过4个核心种质代表性参数对各核心种质进行检验,并进一步比较7个取样比例(10%、15%、20%、25%、30%、35%、40%),最终筛选出最优取样策略。通过主成分分析和样品分布图比较核心种质与原始种质的代表性。[结果](1)闽楠种质资源中9个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范围为23.70%~33.84%,遗传多样性指数均大于1,表明闽楠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和广泛的多样性;(2)通过马氏距离—离差平方和聚类—随机取样法(30%取样比例),构建的包含66个家系的闽楠核心种质,其均值差异百分率为0.00%、方差差异百分率为55.56%、极差符合率为96.00%、变异系数变化率为121.00%,能够最有效地代表原始种质群体;(3)原始种质与核心种质的样品主成分分布总体相似,核心种质重叠部分较少,表明核心种质在去除遗传冗余的同时,很好地代表了原始种质的总体遗传特征。[结论]闽楠种质资源各性状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变异,筛选出的66个核心种质能够较好地代表原始种质群体,为闽楠种质资源的保存与优良种质的选育提供了材料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楠 表型性状 遗传多样性 核心种质 取样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与核心种质构建
5
作者 卿东山 何长征 +4 位作者 罗玉松 宋慧娟 蔡雁平 孙小武 戴思慧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43,共8页
以200份甜瓜种质为研究对象,利用SSR分子标记数据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依据遗传相似性系数逐步进行聚类分析,多次抽样构建甜瓜核心种质库。结果显示:35对SSR标记共扩增出109个多态性位点,平均等位基因数(Na)、有效等位基因数(Ne)、观... 以200份甜瓜种质为研究对象,利用SSR分子标记数据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依据遗传相似性系数逐步进行聚类分析,多次抽样构建甜瓜核心种质库。结果显示:35对SSR标记共扩增出109个多态性位点,平均等位基因数(Na)、有效等位基因数(Ne)、观测杂合度(Ho)、期望杂合度(He)、多态性信息含量(PIC)、香农指数(I)分别为3.11、2.60、0.37、0.57、0.49、0.96;利用非加权配对算术平均法(UPGMA)进行聚类分析,可将200份种质分为2大类;遗传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当群体数K=2时,最佳群体分层情况Δk最大,供试种质可划分为2个亚群,符合聚类结果;构建的各核心子集遗传多样性指数总体上变化不明显,最终确立了10.0%的取样比例,包含20个甜瓜品种核心种质,其中Na的保留率为98.17%,Ne的保留率为99.42%,I的保留率为99.79%,Ho的保留率高达104.08%,He的保留率为100.35%,PIC的保留率为99.59%;t检验和主坐标分析结果表明核心种质和原始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参数无显著差异,能充分代表原始种质的遗传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瓜 SSR标记 遗传多样性 核心种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叶一枝花种质遗传多样性分析及初级核心种质构建
6
作者 刘玲玲 丁明月 +3 位作者 谢倩 罗文宝 陈清西 苏海兰 《福建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4-244,共11页
【目的】七叶一枝花(Paris polyphylla Smith.)因市场需求增长,资源供不应求,出现野生资源过度开采,种质混杂现象,为此构建其初级核心种质,为优良基因挖掘、种质改良与保护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通过15条ISSR(inter-simple sequence re... 【目的】七叶一枝花(Paris polyphylla Smith.)因市场需求增长,资源供不应求,出现野生资源过度开采,种质混杂现象,为此构建其初级核心种质,为优良基因挖掘、种质改良与保护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通过15条ISSR(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引物对60份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采用Structure软件进行群体结构分析,使用NTSYSpc2.10e软件进行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进行验证,同时基于Structure分组-比例取样法构建初级核心种质,并对初级核心种质的构建效果进行评价。【结果】15条引物共扩增出102个位点,多态位点率为97.05%,平均Shannon's信息指数(I)、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He)分别为0.502 2、0.332 8,表明种质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Structure软件分析结果显示,群体数K值为3是较为合适的分类选择。主坐标分析与群体结构分析结果一致,但聚类分析与群体结构略有不同,其结果均与地域分布相关。采用Structure分组-比例取样法构建初级核心种质,从7种抽样比例中筛选得到12份初级核心种质,占原种质的20%,其Shannon's信息指数(I)、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He)、有效等位基因数(Ne)保留率分别为104.22%、106.43%、107.71%;t检验与主坐标分析表明,所构建的核心种质不仅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且在原种质中也呈现出均匀分布的特点。【结论】七叶一枝花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所构建的初级核心种质能够有效代表原种质的遗传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叶一枝花 ISSR分子标记 遗传多样性 初级核心种质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与核心种质资源库的构建
7
作者 洪霞 卢基来 +1 位作者 漆慧娟 陈孝赏 《浙江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33-1243,共11页
探讨浙江省不同姜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以更好地保护与利用姜种质资源,并为品种选育提供基础材料。利用收集到的80份姜种质资源,采用遗传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研究30个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并构建核心种质... 探讨浙江省不同姜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以更好地保护与利用姜种质资源,并为品种选育提供基础材料。利用收集到的80份姜种质资源,采用遗传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研究30个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并构建核心种质资源库。结果表明,15个质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0.85,其中叶色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大;15个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为7.84%~44.56%,变异系数最大的为分枝数。相关性分析表明,单株根状茎质量与株高、株幅、叶长、叶宽、主茎叶片数、地上茎高、地上茎粗、子姜长、子姜茎节数等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表明长势旺盛的资源具有较高产量。主成分分析提取出的前6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62.423%。聚类分析将80份姜种质资源分为6个类群,其中第Ⅱ、Ⅲ类群的植株较为高大、长势旺,产量高。采用系统逐步聚类、优先取样策略筛选出36份种质作为姜资源核心库优异材料,占总体样本的45%,t检验表明该核心库能够代表原种质资源库的遗传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多样性 表型性状 核心种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775份水稻种质资源重要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金京花 李淑芳 +6 位作者 赵亚东 王迪 张妤 金国光 李鹤南 全成哲 张强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81-495,共15页
水稻种质资源是水稻遗传改良及新品种选育的重要基础,研究水稻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对拓宽稻种资源的遗传背景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多种分析方法对1775份水稻种质资源的20个重要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发现所有种质资源农艺性... 水稻种质资源是水稻遗传改良及新品种选育的重要基础,研究水稻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对拓宽稻种资源的遗传背景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多种分析方法对1775份水稻种质资源的20个重要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发现所有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差异较大,范围为4.42%(谷粒厚度)~89.75%(空粒数),空粒数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变异;遗传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范围为1.585(空粒数)~2.069(抽穗期),抽穗期具有较丰富的多样性。通过对11个省(市)种质的单独分析发现,吉林省种质的有效穗数及穗粒数等7个性状具有较丰富的多样性;云南省种质的始穗期及穗长等4个性状具有较丰富的多样性;黑龙江省种质的抽穗期等3个性状具有较丰富的多样性。对不同类型种质的分析发现,地方品种的剑叶长度、株高等11个性状具有较丰富的多样性,选育品种的生育期性状、有效穗数等9个性状具有较丰富的多样性。相关分析表明,149个相关系数达到极显著(P<0.01)水平,其中始穗期等3个生育期性状与其他农艺性状相关程度较高。主成分分析发现,前6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79.309%,且与生育期相关的性状贡献率最大。通过聚类分析,1775份水稻种质被划分成3个类群,其中东北三省及北京和杭州的种质为类群Ⅰ,该群种质的始穗期、分蘖数及有效穗数等10个性状的遗传多样性较丰富,可为今后水稻种质资源创新及新品种选育提供优异种质。第Ⅱ类群仅包含宁夏种质,说明宁夏种质资源与其他省(市)的种质资源亲缘关系较远,可为今后拓宽水稻种质资源遗传基础起到重要作用。第Ⅲ类群包含河北、山东、云南、江苏及新疆种质,此类群种质谷粒长度的遗传多样性较丰富,可为今后水稻品质育种提供丰富的种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种质资源 农艺性状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高粱种质资源在江苏淮北地区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赖上坤 潘明泉 +5 位作者 朱莉 刘敏轩 金倩 刘晓飞 陆平 王卫军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31-746,共16页
针对江苏高粱产业缺乏本地适宜品种和优异种质资源的问题,本研究以来自国内外的400份高粱种质资源为材料,利用Shannon-Weaver遗传多样性指数、相关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其在江苏淮北地区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 针对江苏高粱产业缺乏本地适宜品种和优异种质资源的问题,本研究以来自国内外的400份高粱种质资源为材料,利用Shannon-Weaver遗传多样性指数、相关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其在江苏淮北地区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供试高粱遗传多样性较丰富,其中质量性状芽鞘色、幼苗叶色、主脉色、穗型、穗形、颖壳色、粒色、分蘖性和颖壳包被度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0366、0.2235、0.6631、1.3980、0.9619、1.7641、1.7039、1.0631和0.9908;而数量性状全生育期、株高、茎粗、穗长、穗柄长、穗粒重、千粒重、着壳率和角质率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普遍高于质量性状,分别为2.0479、1.9254、2.0472、1.9822、2.0531、2.0314、2.0693、1.4375和1.9265。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株高与全生育期、穗长、穗柄长、穗粒重和着壳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千粒重呈显著负相关;穗粒重与全生育期、千粒重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穗长与穗柄长、着壳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千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基于数量性状的聚类分析表明,在欧式距离为15时,供试高粱可以分为3大类,其中类群Ⅰ植株高大,穗粒重和千粒重较小,可作为能源材料开发;类群Ⅱ穗长和穗柄长较短,可从中筛选适合粮饲兼用型育种的资源;类群Ⅲ矮秆、大穗、早熟,可作为粒用高粱材料创新及杂交育种的基础材料。数量性状的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4个主成分对表型变异的累计贡献率达到85.153%;其中第1主成分方差贡献率达到了33.209%,载荷较高的性状有穗长和穗柄长;第2主成分贡献率为25.189%,穗粒重载荷最高;第3主成分贡献率为15.427%,千粒重载荷最高;第4主成分贡献率为11.328%,载荷较高的性状有全生育期、株高、茎粗以及角质率。从供试高粱种质中,筛选出8份全生育期较短、株高较矮、穗型偏散的优良资源,可供江苏地区育种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种质资源 江苏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芷种质遗传多样性与群体结构分析
10
作者 许兰杰 安素妨 +6 位作者 余永亮 董薇 梁慧珍 谭政委 杨青 杨红旗 吴晓慧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4-71,共8页
为探明白芷亲本中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特点,提高白芷种质的利用效率,选用28个目标起始密码子多态性(Start codon targeted polymorphism,SCoT)标记对来自5个白芷居群的78份种质进行PCR扩增,采用POPGENE 1.32、GenALEx6.502等软... 为探明白芷亲本中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特点,提高白芷种质的利用效率,选用28个目标起始密码子多态性(Start codon targeted polymorphism,SCoT)标记对来自5个白芷居群的78份种质进行PCR扩增,采用POPGENE 1.32、GenALEx6.502等软件研究其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结果表明,28个SCoT标记共扩增出192个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59个,平均每个标记的扩增条带数和多态性条带数分别是7、6个;SCoT标记的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值(PIC)、平均Shannon’s多样性指数(I)和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分别为0.800、0.350、0.240,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5个白芷居群每个位点平均等位基因数(N_(a))、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平均I和平均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1.514、1.293、0.265、0.174,以禹白芷居群的N_(a)、N_(e)、I、H_(e)最高。5个白芷居群遗传分化系数和基因流分别为0.135、3.195,94%遗传变异来自居群内,较大的基因流减少了居群间遗传差异。基于居群间的遗传相似系数(GS)在0.96处将5个白芷居群聚为三大类,其中禹白芷、杭白芷和川白芷居群被聚为一类;基于白芷种质的GS在0.765处将其聚为三大类,分别包含73、3、2份白芷种质。综上,5个白芷居群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种质间的亲缘关系较近,应加强白芷种质资源创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芷 种质 SCoT标记 遗传多样性 群体结构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茄子种质资源表型遗传多样性分析
11
作者 谢鑫鑫 黄建都 +2 位作者 林翮飞 陈雨静 陈继兵 《中国瓜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3-61,共9页
为探究不同来源茄子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关系,以引进的30份茄子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对其果形、果色、单果质量等16个主要形态学性状进行变异度分析、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等遗传多样性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30份... 为探究不同来源茄子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关系,以引进的30份茄子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对其果形、果色、单果质量等16个主要形态学性状进行变异度分析、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等遗传多样性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30份茄子种质资源的11个质量性状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为0.24~1.36,变异系数为15.73%~46.86%。5个数量性状变异系数在9.86%~19.89%,平均为14.80%;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在1.68~1.96,平均值为1.86。通过对30份茄子种质资源的16个表型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有12对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5对性状呈极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提取前5个主成分的特征值均在1.0以上,5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80.86%,基本能够反映全部指标的大部分信息。聚类分析在欧氏距离17.5处将30份茄子种质资源聚为4类。研究结果为提高茄子种质资源的利用效率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茄子 种质资源 表型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98份长豇豆种质资源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12
作者 李武 赵付安 +3 位作者 王晓青 肖亚川 黄聪聪 杨晓杰 《种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3-98,共6页
为明确长荚豇豆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以298份长豇豆种质资源为材料,采用多样性指数、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对25个表型性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5个表型性状变异系数在11.78%~55.85%之间,遗传多样性指数在0.16~2.00之间,说明29... 为明确长荚豇豆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以298份长豇豆种质资源为材料,采用多样性指数、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对25个表型性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5个表型性状变异系数在11.78%~55.85%之间,遗传多样性指数在0.16~2.00之间,说明298份长豇豆类型多样、遗传多样性丰富。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性状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所有材料可划分成三大类,其中第Ⅰ大类主要是目前生产上推广的豆荚为浅绿色和翠绿色的品种;第Ⅱ类为矮生直立型和蔓生型2种类型,豆荚多为翠绿、深绿色,种皮主色以红色和黑色为主,大部分种皮无次色分布的一类资源。第Ⅲ类花色主要以黄白、紫红色为主,豆荚多为深绿色和紫红色,部分品种豆荚有次色的一类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荚豇豆 种质资源 表型性状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白灵侧耳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和评价
13
作者 宋爽 刘宇 +4 位作者 武月园 高琪 吴灵芝 张欣媚 王守现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0-130,共11页
基于简单序列重复区间(inter simple sequence repeat,ISSR)标记和农艺性状(5个质量性状和10个数量性状)对中国新疆塔城地区的52个野生白灵侧耳(Pleurotus tuoliensis)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基于数量性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通过提... 基于简单序列重复区间(inter simple sequence repeat,ISSR)标记和农艺性状(5个质量性状和10个数量性状)对中国新疆塔城地区的52个野生白灵侧耳(Pleurotus tuoliensis)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基于数量性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通过提取菌株菌丝体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计算等位基因位点数、多态性位点数、多态位点百分率、有效等位基因数、香农多样性指数和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采用非加权配对算术平均法(unweighted pair group method with arithmetic mean,UPGMA)构建52个白灵侧耳菌株的聚类图,采用SPSS16进行数量性状的Q型聚类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10条ISSR引物共扩增获得64个多态性位点,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0.25;UPGMA聚类分析可将52个菌株分为5个类群,菌株间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63~0.93;5个质量性状的香农多样性指数为1.01~1.26,10个数量性状的香农多样性指数为1.82~2.05,其中菌柄直径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大,为2.05;当平方欧式距离为15时,Q型聚类可将52个菌株分为3大类,第一类包括菌株JZB2106018,第二类包括菌株JZB2106020,第三类包括其余50个菌株;综合得分较高的菌株是JZB2106048、JZB2106045和JZB2106039。结果表明,52个菌株的遗传多样性较丰富,其中综合得分较高的3个菌株的单菇重均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白灵侧耳 种质资源 农艺性状 遗传多样性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5份马铃薯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主成分分析
14
作者 段永红 杨欣 +4 位作者 于冠群 夏俊俊 宋陆帅 白小东 彭锁堂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0-143,共14页
【目的】明晰马铃薯种质资源间的亲缘关系,为新种质的创制提供研究基础。【方法】以125份马铃薯品种(系)为研究材料,采用形态标记及SSR分子标记分析种质资源间差异,并经主成分分析评价其遗传多样性。【结果】8个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区间... 【目的】明晰马铃薯种质资源间的亲缘关系,为新种质的创制提供研究基础。【方法】以125份马铃薯品种(系)为研究材料,采用形态标记及SSR分子标记分析种质资源间差异,并经主成分分析评价其遗传多样性。【结果】8个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区间为19.40%-63.90%,Simpson指数区间为0.9907-1.0010;依据表型性状,可将供试材料分为4类,大多按照表型指标特征聚类;筛选出27对多态性SSR引物,扩增出910个等位位点,832个多态性位点,多态性位点比率为90.93%,平均Nei’s遗传多样性(Nei’s genetic diversity,H)和平均Shannon’s指数(Shannon index,I)分别为0.2286和0.3621;依据SSR检测结果,将供试材料聚为5类,品种大多按照地理来源聚类,新品系按照亲本聚类;对SSR标记聚类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各类群坐标分布结果与聚类结果基本相符,二者分析结果可相互佐证。【结论】表型性状与SSR标记聚类结果在类群的划分上有差异,但部分马铃薯材料在2种聚类方法上具有一致性,同一地理来源的材料聚为一类。表型性状受环境条件及人为因素的影响,不能反映所有的基因组信息,但分子标记直接检测基因组的分子水平差异。应当将二者联合用于马铃薯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分析评价,可为马铃薯种质创新和遗传改良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种质资源 表型性状 SSR标记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芝麻种质资源的多样性分析及核心种质构建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郅琪 颜廷献 +3 位作者 颜小文 梁俊超 乐美旺 孙建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5-469,I0001,共16页
分析江西省芝麻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多样性,构建可靠的芝麻核心种质,为促进芝麻种质资源高效利用提供参考。以736份来源于江西省各县(市)的芝麻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对24个表型性状进行多样性分析;从3种取样方法,6种取样比例和8种聚类方... 分析江西省芝麻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多样性,构建可靠的芝麻核心种质,为促进芝麻种质资源高效利用提供参考。以736份来源于江西省各县(市)的芝麻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对24个表型性状进行多样性分析;从3种取样方法,6种取样比例和8种聚类方法中筛选出最佳方案构建初始核心种质;对原始种质和初始核心种质的多个参数进行均值T检测和方差F检测,同时通过主成分分析比较两个群体的特征值、贡献率和累计贡献率;在此基础上,选取吉安地区的核心种质进行分子验证,利用12对多态性标记对吉安地区64份原始种质及其16份核心种质进行基因型数据分析。结果显示,736份江西省芝麻地方种质的表型变异较大,遗传多样性较丰富,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范围为0.5129~2.0833,变异范围为4.83%~41.52%,且数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1.7140~2.0833)整体高于质量性状(0.5129~1.1054);“多次聚类优先取样法+15%取样比例+可变类平均法+欧式距离”构建的110份初始核心种质能够代表原始种质的多样性;原始种质和初始核心种质的主成分比较分析显示,两者的累计贡献率分别为80.533%和82.631%,表明初始核心种质可解释原始种质80%以上的遗传信息。抽样开展的分子分析结果显示,16份核心种质保留了64份原始种质96.25%的多态性位点,两者多态性参数值基本接近,且均值T检测均无显著性差异,遗传相似程度基本接近,说明16份核心种质在分子水平上可代表64份原始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因此,进一步表明110份核心种质可以代表736份江西省芝麻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加以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 种质资源 多样性 核心种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农艺性状和SNP分子标记的湖南78份茶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郭佳璐 璩馥榕 +5 位作者 蔡天晨 赵洋 杨培迪 刘勇 周跃斌 刘振 《茶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9-233,共15页
为明确湖南省茶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探明种质资源的遗传结构,并对其进行精准鉴定评价,本研究利用靶向测序基因型检测技术(GBTS)对湖南省内的78份茶树种质资源的76252个SNP位点进行了基因型检测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对这批资源的30项... 为明确湖南省茶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探明种质资源的遗传结构,并对其进行精准鉴定评价,本研究利用靶向测序基因型检测技术(GBTS)对湖南省内的78份茶树种质资源的76252个SNP位点进行了基因型检测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对这批资源的30项农艺性状和15项生化成分进行了精准鉴定。结果表明,78份湖南省茶树种质资源间存在比较丰富的遗传变异,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07~2.08,变异系数为2.26%~47.50%,最小的是萼片数,最大的是叶齿深度;生化成分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36~2.09,变异系数为5.90%~118.49%,最小的是水浸出物,最大的是没食子酸;欧氏距离为20时可将78份茶树种质资源分为5个类群,在第Ⅰ、Ⅲ类群中,叶长、叶片大小、叶基、酚氨比、没食子酸(GA)、茶碱(THEO)、没食子儿茶素(GC)、表没食子儿茶素(EGC)、表儿茶素(EC)、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GCG)、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均存在显著差异。基于78份资源的基因型检测结果构建系统进化树,可将78份资源分为3个类群。同时,本研究挖掘出表型性状特异、高氨基酸、高可可碱、高咖啡碱等功能成分特异茶树资源23份。相关研究结果可为湖南省茶树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种质资源 精准鉴定 靶向测序基因型检测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份辣椒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17
作者 王童童 郭志伟 +9 位作者 任广乾 孙强 刘贺娟 张蓓 程相杰 靳正雅 任福森 甄俊琦 吴涛 李仪 《中国瓜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7-76,共10页
为了加强对收集到的辣椒种质资源的利用,提高育种效率,对40份稳定自交系的21个表型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聚类分析、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21个表型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为0.464~1.997,其中多样性指数最高的为株幅,... 为了加强对收集到的辣椒种质资源的利用,提高育种效率,对40份稳定自交系的21个表型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聚类分析、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21个表型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为0.464~1.997,其中多样性指数最高的为株幅,数量性状中单果质量变异系数最大(52.92%),说明40份辣椒种质的表型性状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遗传距离20处可以将40份辣椒资源聚为2个类群,第Ⅱ类群多为紧凑型植株,果实细长且皮薄,果形指数相对较大,可以为后续不同果形和株型的育种实践提供材料基础。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之间相关系数达到显著或极显著的性状有74对,表明大部分表型性状之间相互影响。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6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高达77.493%,可反映表型性状的基本特征,表型性状中果横径、果形指数、果实横切面形状等12个表型性状能够作为评价辣椒表型遗传多样性和辣椒品种遗传改良的重要指标。研究结果为辣椒种质资源的利用、创新以及品种选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种质资源 表型性状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3份番茄种质资源精简化栽培下遗传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
18
作者 刘宜洋 周鹏 +5 位作者 刘晶晶 王晓敏 胡新华 付金军 高艳明 李建设 《新疆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4-334,共11页
【目的】分析与评价精简化栽培下不同番茄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为筛选适合于精简化栽培番茄的种质资源、培育适应该栽培方式的番茄新品种提供依据。【方法】以103份有限生长型番茄种质资源为材料,进行露地精简化栽培管理,测定13项质量... 【目的】分析与评价精简化栽培下不同番茄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为筛选适合于精简化栽培番茄的种质资源、培育适应该栽培方式的番茄新品种提供依据。【方法】以103份有限生长型番茄种质资源为材料,进行露地精简化栽培管理,测定13项质量性状和11项数量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相关性、聚类、主成分和隶属函数分析综合评价。【结果】24个性状的变异系数为6.12%~185.25%;遗传多样性指数H′为0.132~2.062;在276对性状相关性中,显著相关(P<0.05)和极显著相关(P<0.01)的性状各有28对;103份番茄种质划分为4个类群,其中第Ⅲ类材料株型较为直立,果实整齐度和单株产量高,可作为适于精简化栽培杂交组合的亲本材料。13个性状归纳为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65.969%;D值排序排名前5的材料依次是21CL2597、21CL2577、21CL2571、21CL2631和21CL2654。【结论】103份种质材料精简化栽培下遗传多样性丰富,21CL2597、21CL2577、21CL2571、21CL2631和21CL2654适于精简化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种质资源 精简化栽培 遗传多样性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6份蝴蝶兰种质资源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
19
作者 丁玲 赵莹 +5 位作者 冯可婧 杨春梅 阮继伟 瞿素萍 吴丽芳 余蓉培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85-596,共12页
为探究不同蝴蝶兰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特征,提高种质资源利用效率,本研究以76份蝴蝶兰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通过表型性状的差异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以及聚类分析进行表型遗传多样性研究,并分别对大花型、中花型和小... 为探究不同蝴蝶兰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特征,提高种质资源利用效率,本研究以76份蝴蝶兰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通过表型性状的差异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以及聚类分析进行表型遗传多样性研究,并分别对大花型、中花型和小花型蝴蝶兰进行观赏性综合评价。结果显示:蝴蝶兰品种间差异性最显著的是株高,变异系数最大的是单株花朵数,大部分性状之间呈现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花朵宽度和花朵长度是导致蝴蝶兰表型遗传多样性的主要因素。R型聚类分析将11个表型性状分为3个大类,其中花朵长度和花朵宽度在欧式距离为1.1时最先聚为1类,表明其相关程度最高;Q型聚类分析显示76份种质资源可划分大花型、中花型和小花型3个类别。在观赏性综合评价中,大花型包括白花红心、幻影、V3,中花型:初恋、黄袍、吉祥、孟菲斯、79、阿玛等,小花型包括吉祥如意、小梅花、宝贝、圣诞树、LL29、满天红等品种综合评分较高。本研究结果将为蝴蝶兰种质资源的高效利用以及杂交亲本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蝴蝶兰 种质资源 表型性状 遗传多样性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1份朝天椒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20
作者 杨森要 刘勇鹏 +6 位作者 贾聖凤 董晓宇 杨凡 马敏 侯莉 韩娅楠 姚秋菊 《中国瓜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5-60,共6页
为了探究朝天椒种质资源农艺性状多样性,提升种质资源利用率,以101份朝天椒种质资源为材料,对9个农艺性状进行了差异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9个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在11.47%~23.61%,多样性指数(H')在1.... 为了探究朝天椒种质资源农艺性状多样性,提升种质资源利用率,以101份朝天椒种质资源为材料,对9个农艺性状进行了差异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9个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在11.47%~23.61%,多样性指数(H')在1.43~2.07,除了茎粗与其他农艺性状不存在显著相关性外,其他8个农艺性状均至少与1个其他农艺性状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聚类分析把101份朝天椒种质资源划分为五大类群,其中第Ⅴ类群仅包含1份种质资源,Ⅰ~Ⅳ类群的有效分枝数、单株结果数和单果质量存在显著差异;主成分分析共提取到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75.331%,根据主成分综合得分挑选出10份优异种质资源,可作为种质创新和朝天椒育种的基础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天椒 种质资源 农艺性状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