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LC4A1复合杂合突变致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并远端肾小管酸中毒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6
1
作者 陈雁 许珊珊 +1 位作者 白海涛 杨阳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18-421,共4页
目的分析SLC4A1复合杂合突变致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S)并远端肾小管酸中毒(dRTA)的临床表型与基因变异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1例确诊HS合并dRTA患儿的临床资料,以及患儿及父母外周血全外显子测序及Sanger验证结果。结果男性患儿,1岁... 目的分析SLC4A1复合杂合突变致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S)并远端肾小管酸中毒(dRTA)的临床表型与基因变异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1例确诊HS合并dRTA患儿的临床资料,以及患儿及父母外周血全外显子测序及Sanger验证结果。结果男性患儿,1岁7个月,主要临床表现为输血依赖性球形红细胞增多、代谢性酸中毒、低钾血症及生长发育迟缓。检测到患儿SLC4A1基因2个已报道的错义变异c.2102G>A p(.Gly701Asp),c.1988T>C p(.Met663Thr),分别来源于父母。结论经基因检测确诊由SLC4A1复合杂合变异所致的遗传型HS合并dRTA,符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型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远端肾小管酸中毒 SLC4A1基因 复合杂合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巨脾切除术治疗小儿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附7例报告) 被引量:16
2
作者 徐伟立 李索林 +3 位作者 时保军 于增文 仲智勇 李振东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5年第9期694-695,707,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巨脾切除术在小儿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治疗中的可行性及效果评价.方法实施腹腔镜巨脾切除术7例,年龄1~14岁,平均8.8岁;体重10~57 kg,平均33.8kg.其中3例合并胆石症,2例同时行胆囊切除术和1例行胆囊切开取石术.结果... 目的探讨腹腔镜巨脾切除术在小儿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治疗中的可行性及效果评价.方法实施腹腔镜巨脾切除术7例,年龄1~14岁,平均8.8岁;体重10~57 kg,平均33.8kg.其中3例合并胆石症,2例同时行胆囊切除术和1例行胆囊切开取石术.结果手术均获成功,1例脾静脉出血小切口辅助完成.手术时间50~150 min,平均90 min;术中出血量30~500 ml,平均117 ml;住院时间4~10 d,平均5.5 d;术后3 d红细胞计数较术前显著增高(t=2.652,P<0.05).7例随访2个月~1年,平均7.8月.术前症状完全消失,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巨脾切除术是治疗小儿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手术 脾切除术 巨脾 遗传球形红细胞增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形红细胞平均体积对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3
作者 林发全 唐劲光 +1 位作者 居昱 丘玉铃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2537-2539,共3页
目的:探讨球形红细胞平均体积(MSCV)等实验室指标对诊断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S)的实用价值。方法:检测健康对照组40例、地中海贫血组30例、HS组15例的抗凝全血,对其MSCV、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等血液检测参数及15例HS患者血涂片红细... 目的:探讨球形红细胞平均体积(MSCV)等实验室指标对诊断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S)的实用价值。方法:检测健康对照组40例、地中海贫血组30例、HS组15例的抗凝全血,对其MSCV、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等血液检测参数及15例HS患者血涂片红细胞形态检查结果等进行分析。结果:HS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HS组MSCV明显降低(P<0.01),仅MC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地中海贫血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MCV、MSCV均明显降低(P<0.01);HS组和地中海贫血组比较,HS组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均高于地中海贫血组(P<0.05),仅MSCV低于地中海贫血组(P<0.05);同组MCV与MSCV比较,健康对照组、地中海贫血组MSCV>MCV,但HS组MSCV<MCV(均P<0.01);15例HS患者球形红细胞均增多,其球形红细胞比值范围为19%~50%,均数为29.7%。结论:HS患者MCV正常,MSCV明显降低,MSCV<MCV,外周血涂片中球形红细胞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增多 球形红细胞平均体积 平均红细胞体积 球形红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的扫描电镜诊断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东生 万美玲 李群惠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3期362-366,共5页
目的:为探讨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异形红细胞的形态分类,发生演变,发病机理和诊断及鉴别,本文运用扫描电镜技术对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的血红细胞进行研究。方法:5例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及2例家系成员的静脉血经抗凝... 目的:为探讨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异形红细胞的形态分类,发生演变,发病机理和诊断及鉴别,本文运用扫描电镜技术对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的血红细胞进行研究。方法:5例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及2例家系成员的静脉血经抗凝和固定,离心和漂洗,干燥和喷金后置于扫描电镜下观察。结果:在观察红细胞从盘形到口形,最终至球形的过程中,作者对各型红细胞直径和中央凹陷直径及细胞厚度的变化作了测量,并结合细胞表面形态和测量结果将病变红细胞分成5个亚型,即:盘口型-碗口型-球口型-口球型-典型球形(包括泪滴状红细胞),其他少量出现的异常红细胞(棘状和靶状红细胞)则归于畸变类,结果表明这对于判断细胞类型和诊断本病很有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 球形 红细胞增多 扫描电镜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脾栓塞术治疗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远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8
5
作者 王彦丽 吕鑫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807-809,共3页
目的 观察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S)的长期疗效。方法 2002年1月至2007年6月收治20例HS患者,均接受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和外周血液中血红蛋白浓度、免疫功能的变化及长期疗效。结... 目的 观察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S)的长期疗效。方法 2002年1月至2007年6月收治20例HS患者,均接受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和外周血液中血红蛋白浓度、免疫功能的变化及长期疗效。结果 术后1个月,HS患者血红蛋白从术前 (63.26 ± 18.74)g/L升至(134.74 ± 19.26)g/L,红细胞数目从术前 (2.21 ± 1.56) × 1012/L升至 (4.78 ± 1.14) × 1012/L,治疗有效率为100%。随访5 ~ 10年,20例患者中3例复发,其中2年复发1例,5年复发1例,5 ~ 10年复发1例,复发率为15%,总有效率为85%。结论 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治疗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长期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球形红细胞增多 脾栓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一例报告 被引量:1
6
作者 周霖 蒋瑾瑾 +1 位作者 单琤琤 方凤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53-253,共1页
关键词 遗传球形红细胞增多 脾动脉 栓塞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6例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的临床及基因诊断 被引量:3
7
作者 白丽红 郑丽萍 +3 位作者 李彬媛 黄惠 施小六 易彦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65-574,共10页
目的: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ereditary spherocytosis,HS)是最常见的遗传性红细胞膜缺陷病,主要表现为贫血、黄疸、脾大。由于部分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家族史阴性,加上传统的实验室检查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低,常导致漏诊、误诊。目... 目的: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ereditary spherocytosis,HS)是最常见的遗传性红细胞膜缺陷病,主要表现为贫血、黄疸、脾大。由于部分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家族史阴性,加上传统的实验室检查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低,常导致漏诊、误诊。目前已明确ANK1、SPTB、SPTA1、SLC4A1和EPB42基因突变可引起其对应的编码蛋白质缺失,进而导致红细胞膜缺陷。本研究旨在分析HS基因诊断的可行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9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血液内科收治的26例中国湖南HS患者的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应用二代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结合Sanger测序,检测HS致病基因突变和胆红素代谢调控关键酶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家族多肽A1(uridine diphosphate-glucuronosyl transferase 1 family polypeptide A1,UGT1A1)变异。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Medical Genetics and Genomics,ACMG)发布的《序列变异解释的标准和指南》进行致病基因变异判读。分析不同基因变异类型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对其临床诊断和基因诊断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26例HS患者中,贫血23例、黄疸25例、脾大24例、胆石症14例;16例有家族史,10例无家族史;25例HS致病基因突变检测结果为阳性,1例阴性。19个家系共检出18个HS致病基因杂合变异,其中14个为致病性变异,1个可能致病性变异,3个意义未明变异。SPTB突变(12个)和ANK1突变(4个)最多。变异类型以无义突变为主(9个)。SPTB突变组与ANK1突变组相比,外周血红细胞参数及溶血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NK1突变组切脾率高于SPTB突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70,P=0.014)。不同突变类型(无义突变、移码突变、剪接位点突变及错义突变)组间外周血红细胞参数及溶血指标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临床确诊的18例患者中,17例与基因诊断一致;临床疑诊患者8例,均经HS致病基因突变检测确诊。24例HS患者行UGT1A1变异检测,5例患者携带UGT1A1变异导致酶活性降低,19例酶活性正常。酶活性降低组较酶活性正常组的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水平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U=22,P=0.038)。结论:大多数HS患者有贫血、黄疸和脾大,常合并胆石症。中国湖南HS致病基因突变以SPTB和ANK1突变最常见,基因型与临床表型无明显相关性。基因诊断与临床诊断高度一致。UGT1A1酶活性降低可导致HS患者黄疸程度加重。临床联合基因诊断有利于HS的快速、精准诊断;而UGT1A1酶活性相关基因变异检测对HS黄疸评估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球形红细胞增多 临床表型 二代测序 基因型 基因诊断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家族多肽A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ANK1基因新发突变——2例病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彩丽 张景荣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97-1000,共4页
目的:提高对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S)ANK1基因突变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存在ANK1基因新发突变的HS患儿的临床资料,并文献复习。结果:两例患儿均因贫血就诊。查体巩膜黄染,脾脏肿大。血常规呈正细胞正色素贫血,网织红细胞升高... 目的:提高对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S)ANK1基因突变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存在ANK1基因新发突变的HS患儿的临床资料,并文献复习。结果:两例患儿均因贫血就诊。查体巩膜黄染,脾脏肿大。血常规呈正细胞正色素贫血,网织红细胞升高。胆红素升高,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例1红细胞形态、脆性检查正常。基因测序分析,ANK1基因剪切突变(NM_001142446;exon 9)c.1008+1_1008+2insG(splicing)。例2外周血涂片球形红细胞增多,红细胞脆性增加。基因测序分析,ANK1基因一无义突变(NM_001142446;exon9)c.940C>T(p.R314X)。两例Sanger测序患儿父母均未发现ANK1的突变。目前国内外至少报道了ANK1基因与HS有关的111个重要突变,本文病例临床表现符合HS,ANK1基因突变均未被HGMD数据库收录,无文献报道。结论:本例患儿符合HS的临床特点,新发现的ANK1基因突变可能是致病原因,基因检测可协助诊断H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K1基因 遗传球形红细胞增多 新发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临床及ANK1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张秀丽 赵国柱 唐家朋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852-854,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的临床及遗传特点。方法回顾分析3例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男性2例、女性1例,年龄2岁7个月至4岁10个月,均以"贫血、黄疸"入院;临床表现为面色苍白,皮肤巩膜黄染,肝... 目的探讨儿童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的临床及遗传特点。方法回顾分析3例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男性2例、女性1例,年龄2岁7个月至4岁10个月,均以"贫血、黄疸"入院;临床表现为面色苍白,皮肤巩膜黄染,肝脾肿大;血红蛋白低下,网织红细胞比例升高,总胆红素水平上升,外周血涂片发现患儿球形红细胞比例均超过10%,红细胞渗透脆性实验阳性。基因检测发现3例患儿均存在ANK1基因突变,分别为c.830A>G(p.H277R),IVS 3+1 G>T以及c. 955 C>T(p.R 319 X),均是杂合突变,且IVS 3+1 G>T和c. 955 C>T突变未见报道。结论基因检测可协助明确诊断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本次发现两个未见报道ANK1基因新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球形红细胞增多 基因突变 ANK1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的介入治疗
10
作者 唐文伟 张新荣 +3 位作者 陆如刚 易军 李涛 卢文燕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467-1468,共2页
目的:探讨部分性脾栓塞在儿童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介入治疗中的意义。方法:5例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患儿,男2例,女3例,年龄9~14岁,平均11岁,病程4~10年,均经实验室检查证实。采用改良Seldinger技术,将导管插至脾动脉主干的下一... 目的:探讨部分性脾栓塞在儿童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介入治疗中的意义。方法:5例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患儿,男2例,女3例,年龄9~14岁,平均11岁,病程4~10年,均经实验室检查证实。采用改良Seldinger技术,将导管插至脾动脉主干的下一级分支注入明胶海绵颗粒,栓塞体积达60%~80%,术后观察外周血细胞情况。结果:术后第2天外周血细胞开始上升,呈渐进性,1个月后外周血细胞基本恢复或接近正常水平,贫血症状得到缓解或消失,1例术后6个月血红蛋白出现下降。部分性脾栓塞术后机体反应(发热、腹痛)均有出现,并发症少,仅有1例出现少量胸腔积液。结论:在儿童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的治疗中,部分性脾栓塞术是一种创伤小、并发症少、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球形红细胞增多 栓塞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红细胞膜力学特性研究
11
作者 宋关斌 吴泽志 +2 位作者 龙勉 王翔 蔡绍皙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9年第4期74-77,共4页
采用微管吸吮实验技术并结合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S D S P A G E) 等生化方法研究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H S) 红细胞膜粘弹特性及膜骨架蛋白的变化。结果表明: H S红细胞膜的弹性模量和正常对照... 采用微管吸吮实验技术并结合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S D S P A G E) 等生化方法研究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H S) 红细胞膜粘弹特性及膜骨架蛋白的变化。结果表明: H S红细胞膜的弹性模量和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而粘性系数显著高于正常值,细胞粘滞性增大,变形能力降低;在红细胞膜骨架蛋白中,收缩蛋白、带3 蛋白和带5 蛋白的含量低于正常细胞,膜骨架蛋白的巯基含量低于正常细胞。这一结果提示在膜骨架蛋白网络中,其结构和成分的完整性在决定红细胞变形行为上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增多 红细胞 HS 球形红细胞 力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的扫描电镜观察
12
作者 洪大蓉 万美玲 张浩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1994年第5期414-414,共1页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的扫描电镜观察洪大蓉,万美玲,张浩(南京铁道医学院电镜室,南京210009)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显性遗传性血液病。作者对出生后24小时发病的球形红细胞增多症一婴儿红细胞进行扫...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的扫描电镜观察洪大蓉,万美玲,张浩(南京铁道医学院电镜室,南京210009)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显性遗传性血液病。作者对出生后24小时发病的球形红细胞增多症一婴儿红细胞进行扫描电镜观察。患儿全身皮肤巩膜明显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增多 遗传 球形红细胞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TB基因CNV缺失导致的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家系遗传学分析
13
作者 陈湘磊 李景岗 +1 位作者 门倩 李鑫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3-188,共6页
目的:对一个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家系进行临床表征及基因变异分析,并探讨其发病的分子机制。方法:先证者因黄疸、贫血于2021年5月就诊于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采集其家系6人外周血,采用二代测序对先证者及其家系患病成员及3名健康成员... 目的:对一个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家系进行临床表征及基因变异分析,并探讨其发病的分子机制。方法:先证者因黄疸、贫血于2021年5月就诊于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采集其家系6人外周血,采用二代测序对先证者及其家系患病成员及3名健康成员进行致病基因变异筛查,选取有临床意义的变异位点,结合有关数据库对变异位点进行分析;对候选变异基因的m RNA表达水平进行RT-q PCR分析。利用Uni Prot与SMART数据库分析SPTB蛋白的结构与功能。结果:含近700个基因的二代测序结果筛查到SPTB基因CNV缺失与该家系患者表型共分离。通过UCSC数据库分析确定该缺失区域主要位于SPTB基因exon2-3。RT-q PCR分析表明患者SPTB m RNA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Uni Prot与SMART数据库分析表明缺失CH1、CH2结构域的SPTB蛋白不能与红细胞膜肌动蛋白结合。结论:SPTB基因CNV缺失可能是导致该家系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球形红细胞增多 SPTB基因 二代测序 CN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TB基因新型复合杂合突变致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遗传学分析及产前诊断 被引量:3
14
作者 覃玉妹 廖林 +3 位作者 邓雪连 黄健 韦红英 林发全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52-558,共7页
目的:探讨一个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S)家系的临床及遗传学特征,明确其致病原因并为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应用高通量测序的方法检测先证者HS相关致病基因变异情况,采用PCR-Sanger测序法对疑似... 目的:探讨一个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S)家系的临床及遗传学特征,明确其致病原因并为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应用高通量测序的方法检测先证者HS相关致病基因变异情况,采用PCR-Sanger测序法对疑似致病突变位点进行家系验证,对先证者母亲所妊娠的胎儿行产前诊断。结果:先证者临床表现为中度贫血、轻度脾肿大和黄疸。基因检测发现,先证者存在SPTB基因c.6095T>C(p.Leu2032Pro)和c.6224A>G(p.Glu2075Gly)复合杂合突变,分别遗传自无临床表现的母亲、父亲,这2个突变位点在正常人群中发生频率极低。产前诊断结果显示胎儿遗传了母亲的突变基因。结论:SPTB基因c.6095T>C(p.Leu2032Pro)和c.6224A>G(p.Glu2075Gly)复合杂合突变为该HS家系的致病原因,为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了依据。经查HGMD、1000G和EXAC数据库这两个突变位点均为首次报道,丰富了SPTB基因突变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球形红细胞增多 SPTB基因 新型突变 产前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实验室诊断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郑丽萍 白丽红 +1 位作者 黄惠 易彦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04-707,共4页
近年来,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ereditary spherocytosis,HS)的诊断方法得到了快速发展,主要包括EMA结合试验、流式细胞渗透脆性试验、激光衍射法及二代测序技术。EMA结合试验、流式细胞渗透脆性试验由于其敏感性较高且容易操作,被推... 近年来,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ereditary spherocytosis,HS)的诊断方法得到了快速发展,主要包括EMA结合试验、流式细胞渗透脆性试验、激光衍射法及二代测序技术。EMA结合试验、流式细胞渗透脆性试验由于其敏感性较高且容易操作,被推荐为HS的筛查试验。激光衍射法由于敏感性及特异性均高,可以区分HS和其他遗传性红细胞膜疾病,但不能区分HS和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AIHA),且操作较复杂,被认为是筛查试验和诊断试验的中间步骤。二代测序可以检出患者的分子缺陷,明确编码缺陷蛋白的基因,实现精准诊断,被认为是HS的诊断试验,其快速发展已成为诊断HS的重要工具。实验室诊断技术的发展使得HS患者误诊和漏诊数量减少,显著提高了HS的诊断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球形红细胞增多 球形红细胞 筛查试验 诊断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脾栓塞术治疗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一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丙木 刘艳茹 +2 位作者 甄江涛 田春英 王国泉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1期10-10,共1页
关键词 部分脾栓塞术 治疗 遗传球形红细胞增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一家系中SPTA1基因突变分析及产前诊断 被引量:1
17
作者 叶玉萍 马诗玥 +3 位作者 廖林 黄健 邓雪莲 林发全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23-828,共6页
对1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S)家系进行基因检测分析,为家系成员提供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收集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提取家系成员外周血及羊水细胞DNA,应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红细胞膜蛋白缺陷情况,用高通量测序、PCR结合... 对1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S)家系进行基因检测分析,为家系成员提供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收集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提取家系成员外周血及羊水细胞DNA,应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红细胞膜蛋白缺陷情况,用高通量测序、PCR结合Sanger测序检测分析基因突变情况。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患儿及其父亲α-血影蛋白表达量减少。高通量测序、PCR结合Sanger测序发现患儿SPTA1基因中存在c.2179_2180delAG和c.3710A>G复合杂合突变,分别来自父亲和母亲,均为新突变,其中c.2179_2180delAG为致病突变的可能性大。PCR结合Sanger测序检测胎儿羊水细胞DNA未发现其携带上述突变,胎儿娩出后随访与产前诊断结果一致。本研究发现2个SPTA1基因新突变,扩展了SPTA1基因突变谱,对HS的基因诊断和遗传咨询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球形红细胞增多 SPTA1基因 基因突变 α-血影蛋白 产前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高分辨熔解曲线分析法检测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患者SLC4A1基因突变 被引量:1
18
作者 马诗玥 廖林 +1 位作者 何本进 林发全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826-1830,共5页
目的:探讨高分辨熔解(HRM)曲线分析法检测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S)患者SLC4A1基因D38A和K56E突变位点的可行性及其意义。方法:抽取23例HS患者外周血样本进行常规检测,提取基因组DNA,针对SLC4A1基因突变位点D38A和K56E设计引物,应用HR... 目的:探讨高分辨熔解(HRM)曲线分析法检测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S)患者SLC4A1基因D38A和K56E突变位点的可行性及其意义。方法:抽取23例HS患者外周血样本进行常规检测,提取基因组DNA,针对SLC4A1基因突变位点D38A和K56E设计引物,应用HRM法对所有样本进行突变分析,并通过DNA测序技术对HRM结果进行验证。结果:23例HS患者中,HRM法共检测出杂合突变型基因6例,其中包括D38A突变3例,K56E突变3例。DNA测序结果与HRM法检测结果一致。结论:应用HRM法能准确检测SLC4A1基因D38A和K56E突变位点,具有高效、快速、可靠等优点,不仅可用于临床辅助诊断,还有望成为确定HS患者基因突变谱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球形红细胞增多 高分辨熔解曲线 带3蛋白 SLC4A1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与4.2蛋白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吴阳洋 廖林 林发全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874-877,共4页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S)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溶血性疾病,其分子发病机制是基因突变导致红细胞膜蛋白缺陷。目前已发现SPTA1基因、SPTB基因、ANK1基因、SLC4A1基因和EPB42基因等5种主要致病基因,分别编码α-血影蛋白、β-血影蛋白、...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S)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溶血性疾病,其分子发病机制是基因突变导致红细胞膜蛋白缺陷。目前已发现SPTA1基因、SPTB基因、ANK1基因、SLC4A1基因和EPB42基因等5种主要致病基因,分别编码α-血影蛋白、β-血影蛋白、锚蛋白、带3蛋白和4.2蛋白。国外关于EPB42基因突变导致4.2蛋白缺陷的研究报道较多,而国内HS与4.2蛋白相关性研究较少,文章主要就EPB42基因及其编码的4.2蛋白、4.2蛋白的缺陷机制与HS、与编码4.2蛋白基因相关的最新HS突变、带3蛋白突变的HS与4.2蛋白、4.2蛋白缺陷的主要实验室检查方法等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球形红细胞增多 4.2蛋白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合并G6PD缺乏1例报告 被引量:3
20
作者 马诗玥 林发全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857-860,共4页
目的探讨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S)合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和诊断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例5岁HS合并G6PD缺乏症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患儿,男,5岁。因面色苍白伴黄疸... 目的探讨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S)合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和诊断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例5岁HS合并G6PD缺乏症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患儿,男,5岁。因面色苍白伴黄疸,疑似地中海贫血就诊。红细胞计数2.65×10^(12)/L,血红蛋白70.50g/L,平均红细胞体积78.61 fl,平均球形红细胞体积66.26 fl,网织红细胞18%;镜检红细胞大小不等,以小细胞为主,球形红细胞约占15%;G6PD活性1.38 NBT;SDS-PAGE电泳和Western-blot均显示患儿带3蛋白部分缺失;基因结果显示,带3蛋白SLC4A1基因,一个位于4号外显子点突变c.113A>C,另一个位于6号内含子c.349+27C>T(IVS 6 nt+27 C>T),确诊HS合并G6PD缺乏症。讨论临床上同时患有HS和G6PD缺乏症十分罕见,双重红细胞缺陷影响溶血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球形红细胞增多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 溶血性疾病 平均球形红细胞体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