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道路安全评价因子分析法 被引量:4
1
作者 朱顺应 王红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99-101,共3页
探讨了用因子分析法中公因子作为评价指标的替代指标,用其得分值作为新指标的数值.根据公因子对原始评价信息解释大小来计算新指标权重.然后,用线性加权法对评价对象的安全水平进行客观评价,最后,对此方法进行了比较应用研究,发现评价... 探讨了用因子分析法中公因子作为评价指标的替代指标,用其得分值作为新指标的数值.根据公因子对原始评价信息解释大小来计算新指标权重.然后,用线性加权法对评价对象的安全水平进行客观评价,最后,对此方法进行了比较应用研究,发现评价结论与其它方法有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安全评价 因子分析法 客观权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速度的连续与均衡性来评价道路安全以及判定危险位置 被引量:11
2
作者 徐进 宋大成 +1 位作者 邵毅明 彭其渊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55-161,共7页
运行速度的连续与均衡性理论以及界限均衡速度的概念,使设计阶段的道路安全评价或识别成为可能,解决了已有的评价或识别方法依赖于交通事故历史数据的弊病。论证了车速的有效控制是安全行车的充分性条件,并从理论上分析了运行速度的连... 运行速度的连续与均衡性理论以及界限均衡速度的概念,使设计阶段的道路安全评价或识别成为可能,解决了已有的评价或识别方法依赖于交通事故历史数据的弊病。论证了车速的有效控制是安全行车的充分性条件,并从理论上分析了运行速度的连续及均衡性与道路安全的内在联系;给出了均衡性的量度;指出了同时满足连续性与均衡性的几何设计才是有利于安全的;最后,通过仿真的方法获得了某一路段的运行速度,应用速度连续及均衡性理论对这条尚处于设计阶段的道路实施了安全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安全评价 事故多发位置 交通仿真 连续 均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逻辑理论的道路交通安全评价方法 被引量:33
3
作者 王琰 郭忠印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7-51,共5页
根据国内外道路交通安全相关研究,选用运行车速与设计车速差和相邻路段运行车速差作为评价指标.以模糊逻辑理论为基础,通过对调研数据的测试,建立了合理的隶属函数,从而构建了道路交通安全模糊评价模型,并基于评价结果对道路交通安全等... 根据国内外道路交通安全相关研究,选用运行车速与设计车速差和相邻路段运行车速差作为评价指标.以模糊逻辑理论为基础,通过对调研数据的测试,建立了合理的隶属函数,从而构建了道路交通安全模糊评价模型,并基于评价结果对道路交通安全等级进行了划分.最后给出了该评价方法的应用实例.理论分析和实例表明,该评价方法不仅合理,而且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安全评价 模糊逻辑 车速 道路安全等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路行车安全性虚拟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陈涛 魏朗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6期115-118,共4页
针对在道路建成之前很难对设计道路进行有效的安全性评价的问题,在介绍运行车速评价法、速度分布评价法、线形指数评价法和驾驶人工作负荷评价法等国外道路安全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提出包括运行车速与设计车速差、相邻路段运行车速差、速... 针对在道路建成之前很难对设计道路进行有效的安全性评价的问题,在介绍运行车速评价法、速度分布评价法、线形指数评价法和驾驶人工作负荷评价法等国外道路安全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提出包括运行车速与设计车速差、相邻路段运行车速差、速度降低因子、横向力系数变化因子以及路段间的加速度值等5个评价因子在内的道路安全评价模型,并确定了相应指标的评价标准。该方法的评价过程包括自行模式和互动模式。自行模式是在驾驶员模糊车速控制模型的基础上预测路段的运行车速,从而进行线形的安全评价;交互模式主要是在虚拟仿真的基础上对道路、隧道、桥梁的交通工程设施、照明等系统进行安全性评价。通过该评价方法可以在道路的设计阶段发现存在的行车安全性问题,通过修改设计或进行安全改善,提高道路的运营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安全工程 道路安全评价 虚拟仿真 自行模式 互动模式 车速控制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变模糊集理论在道路交通安全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7
5
作者 阎善郁 于君磊 潘科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31-233,共3页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系统本身所具有的模糊性,以及目前大多数评价方法缺点,采用能够对模糊中介过渡过程进行形象描述的可变模糊集理论,以相对隶属度和相对差异函数为基础,并通过级别特征值来量化评价结果,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在介绍...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系统本身所具有的模糊性,以及目前大多数评价方法缺点,采用能够对模糊中介过渡过程进行形象描述的可变模糊集理论,以相对隶属度和相对差异函数为基础,并通过级别特征值来量化评价结果,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在介绍该方法的基础上,对大连市沙河口区黄河路的道路交通进行安全综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道路交通安全综合评价 可变模糊集理论 级别特征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车辆动力学仿真模拟和风险分析的道路危险路段识别 被引量:11
6
作者 游克思 孙璐 顾文钧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0-155,共6页
为识别诊断道路潜在的危险路段,运用车辆动力学仿真模拟,从风险分析角度综合考虑道路几何线形、路面状况、路侧环境以及交通流组成等影响道路安全的因素.并通过事故树分析法综合多种事故类型,构建道路安全评价模型.用风险指数来综合反... 为识别诊断道路潜在的危险路段,运用车辆动力学仿真模拟,从风险分析角度综合考虑道路几何线形、路面状况、路侧环境以及交通流组成等影响道路安全的因素.并通过事故树分析法综合多种事故类型,构建道路安全评价模型.用风险指数来综合反映道路上事故发生可能性和严重程度,从而用于定量地评价道路相对安全性.通过对实际工程设计阶段安全评价示例分析表明,所建立的道路安全评价模型能够定量计算,并直观显示行车风险沿道路全线分布情况,从而实现对道路潜在危险路段的识别和路段间相对安全性的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险点识别 道路安全评价 风险分析 车辆动力学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