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快速路与所接普通道路资源利用动态评价方法
1
作者 翟犇 苗旭 +1 位作者 王艳丽 吴兵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79-690,共12页
中国的城市道路网络大多是由快速路和普通道路组成的混合路网,快速路与其衔接普通道路间的交通运行高度关联.为了能够从整个混合路网系统的角度准确评价交通运行状况,从而提出针对性的拥堵改善措施,本研究构建快速路与所接普通道路资源... 中国的城市道路网络大多是由快速路和普通道路组成的混合路网,快速路与其衔接普通道路间的交通运行高度关联.为了能够从整个混合路网系统的角度准确评价交通运行状况,从而提出针对性的拥堵改善措施,本研究构建快速路与所接普通道路资源利用动态评价方法.综合考虑两个路网系统的差异性,以及交通运行的随机性和动态性,提出基于运行通行能力的动态道路利用率指标,在此基础上建立道路利用率不均衡度用于描述该区域的均衡特征.建立基于生存分析法的动态道路利用率计算方法,进行混合路网交通流失效判别,并分别计算交通流失效前后道路运行通行能力,最终得到动态道路利用率的取值.以上海市南北高架路为例,进行道路资源利用动态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快速路与所接普通道路在不同路段组合和不同时段的道路资源利用程度差异较大,快速路与所接普通道路的道路利用率存在显著不均衡特征.研究结果可为交通管理部门实施动态交通诱导与协同控制策略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交通运行评价 生存分析法 混合路网 道路利用率 均衡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空间占有率及其测量方法 被引量:4
2
作者 杨建国 张建华 +1 位作者 尹旭全 王兆安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474-1478,共5页
提出了一个新的参量———动态空间占有率,它不仅考虑了车辆实际投影区域对道路的实占有,还考虑了车辆对道路的虚占有,即前方不能被其他交通参与者占有的区域.从定义上看,这个新量与道路利用率的约定概念更加吻合,而且克服了传统参量的... 提出了一个新的参量———动态空间占有率,它不仅考虑了车辆实际投影区域对道路的实占有,还考虑了车辆对道路的虚占有,即前方不能被其他交通参与者占有的区域.从定义上看,这个新量与道路利用率的约定概念更加吻合,而且克服了传统参量的局限性,保证了与现实概念的一致.利用视频检测和图像处理技术,给出了该量的测量方法.实地测量和分析表明,其测量方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利用率 空间占有率 动态空间占有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行交通下高速匝道入口智能车辆汇流方法 被引量:1
3
作者 王蛟 蔡英凤 +2 位作者 陈龙 刘擎超 王海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3-101,共9页
高速公路匝道入口处的车辆汇流问题是智能驾驶车辆决策系统面临的难题。其中,人类驾驶车辆和智能驾驶车辆混行汇流是最为复杂的情况之一。为了提高汇流区车辆的通行效率,降低污染物质的排放量,通过分析车辆在车道中的分布情况对通行效... 高速公路匝道入口处的车辆汇流问题是智能驾驶车辆决策系统面临的难题。其中,人类驾驶车辆和智能驾驶车辆混行汇流是最为复杂的情况之一。为了提高汇流区车辆的通行效率,降低污染物质的排放量,通过分析车辆在车道中的分布情况对通行效率的影响,创新了基于深度Q学习(deep Q-network, DQN)算法的智能驾驶车辆汇入模型,根据平均道路时空利用率条件对算法的优化目标函数进行了改进。同时根据真实数据集数据进行分析,定义了场景中车辆的驾驶风格,并建立了混行交通仿真场景。试验结果表明:在3种不同的交通流量条件下,与智能驾驶者模式(intelligent driver model, IDM)模型相比,基于DQN的主道车辆换道模型使得匝道汇流区整体的通行效率平均提高23.10%;每车燃油消耗量平均减少12.7%;每车各种污染气体排放量降低10%~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驾驶 匝道混行汇流 深度Q学习 平均道路时空利用率 驾驶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ole of street patterns in zone-based traffic safety analysis 被引量:6
4
作者 郭强 裴欣 +1 位作者 姚丹亚 黄仕进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6期2416-2422,共7页
Although extensive analyses of road segments and intersections located in urban road networks have examined the role of many factors that contribute to the frequency and severity of crashes, the explicit relationship ... Although extensive analyses of road segments and intersections located in urban road networks have examined the role of many factors that contribute to the frequency and severity of crashes, the explicit relationship between street pattern characteristics and traffic safety remains underexplored. Based on a zone-based Hong Kong database, the Space Syntax was used to quantify the top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treet patterns and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street patterns and zone-related factors in zone-based traffic safety analysis. A joint probability model was adopted to analyze crash frequency and severity in an integrated modeling framework and the 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ion method was used to estimate the parameters. In addition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reet patterns, speed, road geometry, land-use patterns, and temporal factors were considered. The vehicle hours was also included as an exposure proxy in the model to make crash frequency prediction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joint probability model can reve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zone-based traffic safety and various other factors, and that street pattern characteristic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crash frequency predi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eet pattern Space Syntax joint probability model crash frequency crash sever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