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情有性”与“无情有道性”说的历史形成新论
1
作者 杨维中 《哲学分析》 CSSCI 2018年第3期41-54,196-197,共14页
"无情有性"说,是由隋代的吉藏首先明确提出的。道教经过一个阶段的探索和动摇才确立了"无情有道性"的立场。麦谷邦夫对于"道之遍在性"的强调实际上混淆了"道之性"意义上的"道性"与&q... "无情有性"说,是由隋代的吉藏首先明确提出的。道教经过一个阶段的探索和动摇才确立了"无情有道性"的立场。麦谷邦夫对于"道之遍在性"的强调实际上混淆了"道之性"意义上的"道性"与"道性清净之心"意义上的"道性"概念。仔细考察,即便是相似的两个命题——"一切无情皆有佛性"与"一切无情皆有道性",由于其中的关键范畴"佛性"与"道性"的内在含义在许多场合并不在一个层面上,因此,尽管可以大致承认潘师正所言的"一切有形皆含道性"的命题为道教"无情有性"说滥觞,同时也应该指出,其逻辑基础仍然是"道之性",而绝非"道心"。孟安排熟练运用佛教中观学方法,借鉴吉藏"草木有佛性"之说,提出"道性"是"不色不心""而色而心"的,而这一结论是"无情有道性"说最重要的哲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情有性 无情有 吉藏 孟安排 教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崔希范《入药镜》的内丹学 被引量:1
2
作者 强昱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37-141,共5页
关键词 内丹学 道枢 南宋时期 内丹修炼 逻辑层次 散文体 奠基人 少数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庄子陷入相对主义的思维过程
3
作者 蒋显荣 《湖湘论坛》 1993年第2期41-43,共3页
理论界把庄子哲学归结为相对主义,基本上取得了一致的看法.但对庄子怎样陷入相对主义的看法颇有分歧.这种分歧,是基于对庄子认识论根源的分析而产生的,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认为庄子排斥认识的主观性标准;一种认为庄子否认事物质的规定性... 理论界把庄子哲学归结为相对主义,基本上取得了一致的看法.但对庄子怎样陷入相对主义的看法颇有分歧.这种分歧,是基于对庄子认识论根源的分析而产生的,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认为庄子排斥认识的主观性标准;一种认为庄子否认事物质的规定性.这两种看法值得商榷.笔者认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哲学 思维过程 知鱼之乐 认识主体 《齐物论》 莫若以明 筐床 道枢 认识角度 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